播放地址

书谜第一季

记录片英国2014

主演:Tony Jordan,Simon Russell Beale,Cerys Matthews

导演:内详

 剧照

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2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3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4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5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6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3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4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5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6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7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8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19书谜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0:07

详细剧情

Six classic British books are considered with a fresh eye. Returning to the authors' original manuscripts and letters, expert writers and performers bring their personal insights to these great works.

 长篇影评

 1 ) 伦敦,六月的这一刻

后知后觉地,达洛维夫人的最终场景和伍尔夫自己的生活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共鸣。1941年,59岁的伍尔夫走过苏赛克斯草地,她不希望再回来,三周后,她的遗体在乌兹河被找到。
伍尔夫的死或许成了她生命中最出名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她最伟大的遗产。
伍尔夫找到了一种让思维进行特技飞行的叙述方式,让我们脑中随时会蹦出的一切始终浑然天成地联系起来。她甚至教给我们全新的阅读方式,将差异和不确定填平。
看着手稿,追溯着她的日记,我们能比从前更清晰地勾勒出伍尔夫的写作是多么地大胆。这些奇妙的文档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要写出从未被写过的语句有多么不易。
母亲的骤然离世,让只有13岁的伍尔夫备受打击。从此之后,她经常遭受精神上的折磨,产生幻听。写作于她,或许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疗愈和解脱。伍尔夫让克拉丽丝活了下来,身为作者的她也暂时得救。
或许我不会成为最伟大的那种作家,但我肯定会是最有趣的。
世界大战冲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完整不再,到处都是支离破碎的断片。怎么可以还用维多利亚时代的清晰叙事讲述周围的世界。内心变成了人们执着探视的主题。
炮弹休克症也是在当时刚刚出现的词汇。
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同时又说不出地苍老。她像把刀子穿透一切事物,同时又是个局外的旁观者。她总有一种自己远远地,远远的,独自在海上的感觉。
伍尔夫选择自己了结生命,坚韧过去,她将作品留给了未来。

 2 ) 个人想法

很好的一个纪录片,六集讲六本书,我多少有了解但基本都没有看过,对于我算是一个兴趣导读,觉得挺好。喜欢每个主持人阅读自己喜欢的那本书时所带的语气,真的是饱含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尤其在《第一本对开》里剧作家的朗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正在看一幕戏剧。 说一点自己关于这个纪录片的思考吧: 每个人看同一本书的角度多多少少有不同之处,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探知到自己所没有察觉的细节,了解他人对它的解读和思考,从而对一本书再次审视探究,于是这本书对自己而言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我觉得很奇妙的部分。而了解一个作者的创作背景,我们有更大的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感受作者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想法,了解作者和作品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有时你意识到自己与作者感同身受,有时你又发现观点截然相反,由此你觉得自己还没有读懂,或者是作者没有理解得很深刻,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也是我觉得很有趣味的一个环节。 另外原始手稿真是让人激动啊!!!!伍尔芙真好看啊我高中时还画过她。

 3 ) 世界读书日 | 团购的书开始看了吗?kindle买后悔了吗?

读书可以是种爱好,当然也可以是种品味,一种时常想起就可侃侃而谈的资本。

喜欢看书好似成了一种社交方式,人们在填写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在爱好一栏,写上“读书”二字。

此刻的你,真的是喜欢读书的吗? 你有多久没看书了? 你的kindle有多久没充电了? 那些被束之高阁的书籍,现在还好吗?

不妨趁着今天,趁着世界读书日,把它们拿出来见见光、充充电吧~

何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DOCO君今日将拿出《书谜》这本“影像书”跟大家一同分享。【点击观看】

《书谜》这部纪录片是BBC继《书香》之后的又一经典力作,专门献给爱读书的人。

豆瓣评分:8.7。

《书谜》第一季共有六集,每集讲述一部名著,由一名爱书之人倾心推荐。

第一集:《远大前程》【查尔斯·狄更斯】 第二集:《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 第三集:《黛洛维夫人》【弗吉尼亚·伍尔夫】 第四集:《马比·诺吉昂》【The Mabinogion】 第五集:《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第六集:《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

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思想与智慧,人与书之间的羁绊由来已久。

在第一集讲述人Tony Jordon的带领下,我们重新翻开了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再次感受着狄更斯对生命及人性的看法。

▲Tony Jordon

《远大前程》又称《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长篇小说。

▲查尔斯·狄更斯

代表作:《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812年圣诞节前夕至1840年的冬天,讲述了孤儿皮普(Pip)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

孤儿皮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

他小时候无意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送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

▲《孤星血泪》剧照

正当皮普满怀希望之际,艾丝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

小说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生活的跌宕起落,表达着他对生命和世界的看法。

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锋学者,狄更斯对英国文学史做了哪些贡献?

他想通过《远大前程》这部小说,向我们传递什么呢?

想要明白狄更斯在这部小说中传达的要义,就要明了狄更斯的创作意图以及他的成长环境。

在成为作家前,狄更斯曾是几家报社的首席记者及编辑,这位高产的文字工作者,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与读者搞好关系,用作品征服读者,他创作出的作品也是颇多。

一个用文章就可让你走进他的作家,对待读者、世界是完全得赤裸,他将自己所有的心态与想法全部融在书写的文字中。

亦深情亦忧郁亦澎湃。

文字可以给人安慰,拯救躁动不安的灵魂,救赎一个不知所措的心灵,所以当你深陷文字、书籍的海洋时,一切会变得坦然、安静又纯粹。

家庭的变故及动荡,给了狄更斯无限的写作灵感与别样的人生观,因为经历着他人不曾遇到过的事情,所以可以看到别人未曾想过的视角。

太幸福的生活,无法给创作者以安慰,在极度痛苦甚至绝望的阶段,往往是创作高度集中的阶段。

这也就是高更为何要放弃优渥的生活,跑到塔希提岛(也就是现在的大溪地)开始自己后印象主义绘画创作的原因。

▲高更自画像

代表作

《我们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裸体习作》、《恋人》

▲大溪地鸟瞰图

毛姆以其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虽有失真实,但将那种对生活的个性挣扎、扭曲的一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狄更斯同样如此。

《远大前程》正是写于狄更斯生活中出现危机之后,他刚与妻子凯瑟琳分手,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同时,他开始了与年轻的演员爱伦·特南的婚外爱情,这一段感情给他带来的痛苦多于幸福。

在情感的交缠与生活的考验下,《远大前程》这部描写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遭遇的小说诞生了。

这为英国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对英国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悲剧的基调往往建立在荒诞且滑稽的喜剧之上。

狄更斯在《远大前程》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exceedingly droll(滑稽可笑)。

Tony Jordon来到了威斯贝奇和芬兰博物馆,探寻着关于狄更斯的创作痕迹。

他们在博物馆找到了《远大前程》这本书的书稿,上面清晰可见狄更斯反复修改的痕迹。

我爱她是违背常理,是妨碍前程,是失去自制,是破灭希望, 是断送幸福,是注定要尝尽一切的沮丧和失望的。可是,一旦爱上了她,我再也不能不爱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骗子,比起自骗自的人来,实在算不上一回事。

如此美妙的句子,唯有置身其中,方可悟出其中的妙处。

文字很奇妙,就像正在码字的DOCO君与正在看字的你,这样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微妙关系,却可以通过纸媒、新媒体等不同介质,擦除不同的火花。

狄更斯应该也是想通过这种摩擦,传递着他内心的苦楚。

我们常常说,读懂一本书,要明白它的作者,要知晓所处背景,要感悟社会大环境与家庭小环境对作者的影响。

那时的狄更斯正经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于是,他的作品总以写实的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深切同情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

热血的批判,当以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并重的豪情讴歌憧憬,憧憬着人类正走向更合理且美好的生活。

我们在今天阅读狄更斯,除了追溯回当时的时代,更多的是借助文字的魅力,找寻书中的“黄金屋”。

书籍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需要大家行动起来,认真了解书中的奥秘。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DOCO热纪录 | ID: docochina

知乎 | 豆瓣 | 爱奇艺 | Bilibili 平台均已入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咨询微信:docokun

官方APP:DOCO热纪录

 短评

不同主持人的风格不同,所以一系列中有比较喜欢的,也有比较无趣的。以小说在创作过程中的变化为切入点很别致,但总体很浅显,大概只能做文学启蒙用。记得看过另一个关于玛丽·雪莱的纪录片,比这里的弗兰肯斯坦讲得细致许多。

10分钟前
  • 且相忘于江湖
  • 推荐

這個系列太贊了。很少有的“第一手”資料。可以從原稿和作者居住地來推測出細枝末節。紀錄片的文案和原作選句朗誦也很好。尤其是《簡愛》那期,讓我感覺這麼多年來對這本書的不適很大程度是翻譯帶來的 。《達洛維夫人》這種意識流作品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能講好,也很難得

12分钟前
  • kathyy
  • 力荐

这一套不如之前那套一小时版的作家作品讲得好,都是比较老套的经典。但依然又新知道了许多好玩的东西。

15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推荐

大英图书馆真啥都有,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时时刻刻创作手稿(笔记本)也有...

17分钟前
  • 独角仙
  • 力荐

最爱great expectations.

18分钟前
  • 解意
  • 推荐

逻辑清晰啊。

19分钟前
  • ceekaboo
  • 力荐

前两集的朗读和叙述很吸引人。远大前程,第一对开本 莎士比亚,达洛维夫人,马比诺吉昂,简爱,弗兰肯斯坦【早餐纪录片】

20分钟前
  • loveless fancy
  • 推荐

看不下去达洛维夫人的来找分析了

21分钟前
  • 完整通顺更重要
  • 力荐

BBC依旧有爱啊……

25分钟前
  • 豆友1474139
  • 力荐

太好看了,这种片子我们也应该多拍!【2017.02.26】

28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关于书的纪录片 真棒

31分钟前
  • Y.Sir
  • 力荐

好看且耐看。6位作家里的4位女性——玛丽·雪莱、勃朗特、格斯特和伍尔夫——的故事都很有魅力。

36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力荐

Jordan讲狄更斯有照相记忆,挥霍狂。第一对开。3伍尔芙Harris女博

38分钟前
  • 昊子
  • 还行

非常精彩

43分钟前
  • 雪莱
  • 力荐

1.第一集就是最爱的Great Expectations,难得看到狄更斯的原手稿,虽然早知改结局的故事,每回看还是激动泪目;2.莎士比亚;3.提到乔伊斯对伍尔芙的影响,却没提到她也曾沉迷普鲁斯特;4.这位narrator好爱The Mabinogion这本书;5.夏洛特的手稿字迹好小但好好看! 6.居然从没有留意过科学怪人的作者是女人.

48分钟前
  • vivi
  • 力荐

三十分钟能能拍出这样的深度和广度相当不容易了,看着嘉宾主持那种充满热情的眼神,太美好了。

53分钟前
  • Oasiis
  • 推荐

书太赞了,就是内容太单薄

54分钟前
  • 推荐

I love Woolf and Shakespeare and the pilgrimage of Bodley.2016

56分钟前
  • 漫游者
  • 力荐

主持人太搶戲了。。。主角是書/作者不是嗎。。。?

59分钟前
  • sarah🇺🇦
  • 还行

没什么内容,除了手稿。1.《远大前程》2.《第一对开本》3.《达洛维夫人》4.《马比诺吉昂》5.《简爱》6.《弗兰肯斯坦》

60分钟前
  • 斯多亞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