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戏剧新生活

综艺中国大陆2021

主演:黄磊  赖声川  乔杉  刘晓晔  修睿  吴彼  

导演:严敏

 剧照

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7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8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9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1:27

详细剧情

“无名”戏剧人生活生产真人秀。节目将以先锋潮流的戏剧创作与演出为切入,汇聚8位顶级戏剧人和众多明星嘉宾齐聚乌镇剧场,呈现出一场场“戏剧的狂欢”;花式真人秀玩法、顶级创新表演,聚焦年轻用户群,引领最新时尚消费观;同时有国际顶尖拍摄团队助力,新手段新方式产出优秀原创戏剧。

 长篇影评

 1 ) 把同好炸出来

终于找到时间,看了《戏剧新生活》收官一集。

其实我一直对节目开篇,关于“戏剧赚不赚钱这个命题”不喜欢,包括节目中在这上面挥洒情怀的部分,也颇为不适。特别是最后节目演出结束时,有观众激动的大喊“戏剧一定会有流量、有观众,一定要坚持”,也是全身不得劲。

怎么说呢,曲高必然和寡,有智慧挑战度、有思考深度的东西(此节目呈现的大部分均为此类剧目),受众必然少,除非你变成所谓的“白领戏剧”,但那已经不是戏剧,而是“实体通俗故事会“。但这个节目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一个是把此类戏剧,让没接触的人接触,从而培育出潜在观众,一个是借助网络,把同好炸出,让这个小比例人群,抱团取暖,他们凑在一起,是可以养活一批优秀戏剧人的。

最喜欢做偶的那个戏剧人说的话“戏剧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原来觉得出国演出牛逼,现在觉得把自己的戏巡回演出到不曾去过的国内小地方,才是对的。”深以为然。

 2 ) 乌镇戏剧梦

《两只狗》曾让我热血沸腾,2019年看青竞决赛直播的时候,《鸡兔同笼》令我泪流满面,所以看到刘晓晔的时候我觉得理所应当,看到刘添祺的时候我欣喜若狂。

戏剧是什么,戏剧对我来说就是可以摘下面具的120分钟,可以沉浸在台上传达的故事和精神里甚至可以互动碰撞出新的火花,让生锈麻木的灵魂开始主动思考,像逃避的蜷缩,也像面对的果决。

在没能举办乌镇戏剧节的2020,在本命的乌镇录制了这样的节目,充满惊喜和期待,不仅仅是小兰和大海,还有那些未能实现却并未破灭的梦,遥远而又切实可见的烟雨江南。

 3 ) 《戏剧新生活》结束了,戏剧呢?

首先表明一下态度,我爱戏剧,热爱戏剧。但我并不是那么爱综艺,以及《戏剧新生活》。

这部综艺在上线初期就评价非常高,我总是在朋友圈刷到狂夸它的新媒体文章。

我开始以为是一群戏剧人创作的故事,会详细阐述他们的思想火花碰撞和戏剧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但是第一期老实说我大失所望。

几乎每一期都分上下两部,对于本身已经对戏剧有基础认识的观众来说,戏迷们最感兴趣的戏剧通常被放在每一期下的后30分钟,意味着前面的2-3个小时,都有非常巨量的综艺内容填充,而这些内容里,又充斥着大量的真人秀戏码。

这与我对它的预期相去甚远。我渴望看到的也许是纪录片形式般的创作历程,但是一群大男人们吃饭睡觉做饭的情节,我实在看不下去。以至于后面几乎每期 ,我都直接略过了前面琐碎的真人秀部分,直接看戏剧。

节目一开始就抛下“戏剧到底能不能赚钱”这样的现实命题给到嘉宾,这个有些让人心疼的话题几乎从头到尾贯穿节目始终。

但戏剧必然是理想主义的,不只是“戏剧”,只要是故事、虚构、画面、情节……一切与想象有关的事物,都必然是理想主义的。将理想主义产物套进现实主义且是用金钱衡量的现实主义,本身就是无法等价衡量的命题,用这样的问题在综艺节目里去拷问一堆戏剧人,太难了。

我当然希望全天下的艺术家都发财,大家都好好创作。这个时代是不够尊重创作者的,甚至可以说是亏对创作者。因为用”能不能赚钱“这样世俗的问题来诘问,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偏差。《八分》有一期讲字幕组的商业化,道长就曾提到创作的回报议题。

艺术更多时候也无所谓好坏,只有人类喜好区分。喜欢当然会花钱,但前提在于戏剧本身的魅力,抛开语境去谈论“戏剧能否赚钱”,多少显得空洞。

十部戏之后,节目依然把自己圈在“戏剧人”的范围里,自己感动自己。第九期的《一座剧院》观众哭得这么厉害,纯粹因为这次综艺播出后引来了非常多戏剧爱好者和从业者,而不是节目真正把戏剧推向市场和普通大众。

并没有说他们的戏不好,只是极有可能这样的自我感动会无法让普通观众获得这个综艺赋予戏剧的力量。它更像一出苦情戏,可是谁不苦呢?综艺节目可以讲讲戏剧人的苦,谁去讲述普通观众的苦呢?戏都不行,观众要从哪里获得共鸣?

节目不止一部戏中有上演“戏剧人”职业的戏,《一个绝望的人》、《李尔马戏团》的主角也都是剧作家。我是一个热爱戏剧的普通人,但我也无法共鸣。这些相似的职业和故事让“戏剧”的定义窄化了,同时更放大了戏剧的困境而没有给出探索其他途径的解决办法。

戏剧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它的边界和场域都是非常宽阔的,它包容万物,它本身就是小众人群之间相互连结的微光,而不是戏剧人纯粹自我感动的象征。

《我是月亮》是我人生看的第一部戏剧。当女主角饰演的胖女孩在地上痛哭砸碎了苹果的时候,我感到那苦涩的苹果汁溅在了我脸上。因为肥胖带来的自卑感在那个剧院里像拳头一样砸过来。这是戏剧的魅力。

《破铜烂铁》(百老汇原版名《Stomp Out Loud》)现场,沉浸在他们的节奏、鼓点、画面里,同时和全场所有的观众一起用掌声形成有节奏感的互动,你不是在和一个剧团沟通,也和在场几百上千沉浸其中的观众一起沟通。这是戏剧的魅力。

《雷曼兄弟三部曲》(《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Lehman Trilogy》)把美国一百六十年历史浓缩进4个小时的舞台剧,南北战争、工业革命、金融风暴都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点,而最重要的是,家族变迁,人在时代中经历风风雨雨后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身边的家人,这是戏剧的魅力。

而《戏剧新生活》中的创作,一方面局囿在其他作品、故事、风格、形式中,一方面“内卷”于这几个戏剧人的表达或者说节目的“戏剧能不能赚钱”的主旨中。

全原创的作品其实10部作品中占比不算太大,而原创作品的文本创作也明显单薄许多。应该和准备时间也有关系,一部作品中所花的精力毕竟有限,舞美、风格、形式能更快速带来冲击感,于是文本的精打细磨被一直后置。这是一部要在数月内制作完毕的综艺,它显然无法给戏剧人充分的创作时间。

除了戏剧创作,票务、场地、宣传这些工作在实际中都有对应的专业人员来做,节目里将这些工作全部交由八个戏剧人,有点强人所难了。当然可能是想呈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但也大可不必,我们都是上网买票的。

另外一点让我始终都非常介意的是:节目中女性戏剧人少得可怜,即便有,也是非常工具人的形象。“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女演员,我们要找一个女演员来演”。(没记错的话是修睿说的,全文若有事实错误随时欢迎指正)

女演员出现得很晚,有也只是中间几期镜头偶尔闪过。在戏剧公社的生活中,女性戏剧人既无法参与到公社的最后决策中,也没有对于资金的使用权。她们只能配合几个男戏剧人来演出,演一些安排好的女性角色。

而最终,终演谢幕,她们也未能加入这档综艺。她们就像稻草人一样无关紧要。这是我最为介怀的一点。

其中《邂逅·似水》中的冷心清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她明明就是个人风格非常强烈,充满灵气也充满想法的女演员,但是在节目中的只被简单略过,并没有深挖她的魅力。

是《戏剧新生活》,不是《戏剧男新生活》。是戏剧人,不是男戏剧人。是演员、导演,不是男演员、男导演。

在戏剧这么这么小的圈子里,有出头天的那一刻,一样还是男性冒尖,没有女性的空间。小众戏剧综艺尚且如此,现实中的女性戏剧人呢?节目组要问“戏剧能不能赚钱”,不如我来问一句“女戏剧人相比男戏剧人,是不是更赚不到钱?”

在《出山》里,我其实是有点被恶心到的。它的底层逻辑在把女性物化,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美人,然后吻了她之后才能成人。这种叙事显然是非常古旧死板的,而从头到尾,那个女演员并未出现(最后找了个观众),她只是被凝化成象征性的符号,是主角的奖赏罢了。

我不喜欢这类叙事。

在听播客《撕票俱乐部》时,主持人和嘉宾还给节目里几位戏剧人拍了个序。我想,如果按戏排序,我喜欢刘添祺、赖声川、刘晓邑,按人排序,我喜欢刘添祺、赖声川、刘晓邑。最喜欢的戏,《巴西》和《鸡兔同笼》(两部我都哭得稀里哗啦)。刘添祺综艺表现一般,但在戏剧上的确是个天才。他对“人”的观察和感知,是明显超过其他几个人的。很期待他后续的作品能够巡演。

综艺节目结束了,戏剧呢?

最后,我依然希望越来越多人去看这部综艺并爱上戏剧,也希望有越来越多朋友和我一样爱上看戏。我衷心祝愿、祈祷、拜托有越来越多女性戏剧人走上行业顶端。我想看更多有女性视角的戏。

 4 ) 艺术并不高贵,艺术家也并不高贵

我很喜欢这个综艺,前几周每天吃饭都看,没倍速没跳帧。

但是有几期,大几十的人了,还卖惨矫情,观感着实拧巴,这一切,在吴彼的一座剧院里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它讽刺商人,讽刺给10块钱的路人,丑化路人丑化街头表演,夸张化自己的付出(就是说几句福如东海生日快乐),仿佛所有人都应该支持艺术,所有人都应该给艺术掏钱,你不掏钱或者掏少了,你就会被搬上节目组,塑造你穿得好却吝啬不懂艺术的丑角形象,弹幕一片骂语。

让人舒服的态度,是刘晓邑告诉大家偶戏的态度。会担心别人不懂偶戏,从而让自己想要做成这件事情变得很难。于是,他自己花了很多功夫去做可爱的偶。做完了之后,挨个宣讲,给每一个人送礼物,让他们去体验木偶,感受到木偶的生命。从而给大家带来奇特的体验,让大家都喜欢上偶戏。

如果戏剧人没有这种谦卑,只是一味地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是艺术,别人不懂就是拙劣,对戏剧之外的人没有丝毫的同理心,那他注定是赚不到钱的。

 5 ) 路人竟是我自己 | “内行人凝视”的感觉

(只是为了让这段字变成灰色所以随便配的图) “内行凝视”这个词是我本人生造的,来源是“男性凝视”。本人虽然没有“打拳”的主观意思,但有可能引起不适,如果引起您不适的话,划过就好了。而本篇评论主要聚焦于节目运作和其中戏剧作品的呈现本身,而我是否在“打拳”这件事讨论起来没有意义。

我只能算是对戏剧有一些了解的人,完全不是内行人,算是“外行人”吧! “内行凝视”类比于“男性凝视”,就是我作为“外行人”,有种被“内行人”观看的感觉。不但如此,这种“观看”甚至不是他们主动施为的,他们无意如此。只是那种“凝视”的感觉就那样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被我感知到了,仅此而已。

甚至可能是我的错觉。

而原本,这个节目其实是提供给我们“外行人”多角度去凝视“内行人”的机会,为什么我理解中反而反过来了,下文详述。并且,这也是我不太喜欢这个节目的原因。

一开始我是看音乐剧的,突然声入人心爆火,我突然拥有了很多 新的 但不那么 同 的同好。于是打开剧院官网无论引进剧还是译制剧都票价飞涨(或者买不上票)。我开始疲惫于自我介绍聊爱好时被惊喜地问到某些人名,我不否认我欣赏甚至喜爱他们,但我对音乐剧的爱好实际上更以剧目为本位而非演员。

在我这里,演员是戏剧的一个环节,虽然这个环节很关键。

有长评写到“五星评论点开好多都在夸演员”,这当然很正常,因为演员是关键的。只是我们可以留意到他们对于演员的夸赞确实是很 全 方 位,从演技、创作灵感、审美观点到综艺感、人品……怎么说呢?最后的反应是:严敏“新生活”这三个字确实不是凑字数那么简单。

严导的《说唱新世代》我也看过,有些歌现在都还在“当前播放”列表,有些已经从歌单删掉很久了。我没有再去关注说唱圈的作品,只有很少数我还怀抱着期望的选手,他们的歌上了推荐页时我会点进去听。整一个的说唱文化让我心生向往,随后望而却步。

节目剪辑得当,选手曝光在方方面面,闪光密集,当时的歌迷凝聚力当然很高,可是离开节目,选手们靠什么维持高密度的闪光点输出呢?唯留当时存下的作品。

不想把话说得太直接,第一点就说到这里吧,我觉得更多是节目方向和整体呈现的问题,《新生活》在这一方面比《新世代》严重很多很多(尤其论“比重”的话)。

接下来聊“当时存下的作品”。

1.作品输出的态度

“态度”是个很虚无的概念,所以我只能主观主观主观感受——从细枝末节。

我印象深刻是戏剧人们演完养鸡场,有很多小演出要连续演,非常折磨演员那一段。好几位戏剧人举着牌子到处找观众拉观众入场看戏,频遭冷遇,十分失落,很有原则,又因其原则意识相当痛苦,十二分纠结。

我不喜欢这一段。

❗防骂:可能是剪辑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个正在旅行中,对一切行程都有自己期望的人而言,花一百块钱和一小时光阴赌博,不是明智之举。屁股被钉在座位上看一场我毫无预估的演出,这跟赌博没什么区别,一百块钱我能买一张常听不厌的民谣/水乡歌专辑;一个用到洗白再用两年的帆布袋;一段泛舟绿水过桥洞的浪漫回忆——美好而且可知的东西,我凭什么去买我毫无了解的话剧?我正在旅行诶!你扛着摄像头来我已经很受打扰了,还让我花钱、花时间?

第二,上面说了是赌博,要细说这一点。当街卖票就是很不合理!跟戏剧爱好者先买到票满怀期待去看剧不一样,路人没有办法了解到这部剧的大概情节,是何风格,卡司有谁,制作班底风评怎么样——因为戏剧人们反反复复跟人家说着车轱辘话:我们兄弟排练好几天,很苦;我们缺少观众,很苦;我们甚至可以打折了,好苦—→(摄像头全程在场)看在我们很苦的份儿上,发发善心来张票吧。

路人为什么说出那句“给你钱,我不看戏了”是什么原因还不懂吗?为什么人家“打发”了还不吗?

你们不说自己要演的是啥!什么风格,前卫还是感性还是讽刺还是深刻你们不说,人家凭啥买盲盒啊?

人家盲盒还有范例图呢,你有吗?!

戏迷能在官网看简介,甚至能找来剧本,所以戏迷才能生成对话剧演出期待。大哥们,以那种推销模式,平心而论,路人能期待吗?

我给朋友安利《鸡兔同笼》,我说:“女儿探监,带来试卷,第五第六题是鸡兔同笼问题。爸爸给女儿讲题的过程中穿插着女儿的青春问题和父女之间的回忆,同时女儿的小问题也返照在爸爸的人生问题上,啊总之我看完哭得很惨。因为第六题比第五题难,所以整个剧的主题也在题目难度的递进中深化。”

应该不算剧透吧,朋友听完安利马上去找我要账号看了。所以为什么在拉观众的时候不为自己推销的东西做商品属性的介绍呢?

ps平日里一个剧也不是三五天能排出来的,推销的时候说“辛苦排练好几天”真的没有说服力,不要再叹息路人“不懂戏剧”和什么话剧艺术“曲高和寡”了,只能说路人们确实很诚实而且有自己的安排。

以及,路人未必不懂艺术,只是他们在成为“路人”的时候就 被 当成了不懂艺术的“大部分人”。

第三,上面说到了推销模式,此处想要痛骂。(但是应该能忍住)综艺节目的“味儿”真的浓,这一段我不由得忘记了哥几个是戏剧人,而感到自己跳戏到那种明星当嘉宾的游戏类节目。像是体验生活一样,乞求老板们提供包饺子、打鱼、上菜、保安等技术含量不算高,持续劳动时间不需长,对比艺人工作有些许新鲜感的“活儿”,在这一点上,苦兮兮的劲儿很像。

⚠️⚠️尊重演员们的劳动成果!排练很辛苦!演出消耗很大!对演员们百分之一百理解!表演辛苦了!感恩!!!

而带着镜头向路人使劲儿推销,恳求其“支持支持”(读作:发发善心)这一点,与“那些节目”里明星刷脸摆摊的桥段有些相似。只是明星们刷脸,戏剧人们刷“小众艺术”。

如果《说唱新世代》节目里也这样卖票,呼唤着“打破偏见”,但不让人试听试听初舞台也不让人了解当次演出的曲目和概念的话,我作为路人也会拒绝。作为一度热衷于此的观众,我可能还会因为此举综艺味太浓,而在回酒店路上找朋友疯狂吐槽。

以上是关于作品输出态度的 主 观 感 受。我独自当真就好,欢迎辩论,拒绝辱骂😌

下面是第二点
关于作品们本身的
放几张截图休息眼睛👀
先说了些好话,随后就没几句好话了,慎!

2.剧目:输出内容存在问题

(以下内容全靠记忆)

(1) 看完以后喜欢的:

《鸡兔同笼》《巴西》

《养鸡场的故事》(当时还有一点儿新鲜感)

(2)看的时候还行,有点小惊喜,看完以后无感直呼“啊这”的:

《出山》《一个绝望的人》《一座剧院》(老实讲句我很喜欢,整个表演节奏很好只是最后我已经对这个节目戏剧人们再次聊“戏剧梦想好难”这个话题疲惫了)《一条狗的故事》(是这个名字吗?我不太记得了 其实挺有趣的 就是结尾给我一种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 也没好好诠释问题 拍拍屁股跑远了 的感觉)等等。

(3)看完以后不喜欢的:

《邂逅·似水》《倒影》等等。

我喜欢的那两个,共同点在于它们好好地讲故事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戏剧手法,让情节变得有吸引力了,人物表达也更富有表现力了,我觉得很OK!

比如《巴西》中的小玩偶,及其机器人所看重的将之变为日常程序的生活小细节——过节挂彩旗,到时间做操,每日看大海……虽然铺垫部分的叙事节奏有点小问题,但整个剧的呈现很完整,细节比如家境、低版本机器人与其公司的设定都有说服力。妈妈对“我”的态度形成本剧暗线,埋得很好,始终神秘又令人牵肠挂肚,与主线交织得恰到好处。最后结局的手电筒灯也让人浮想联翩,是很不错的结尾(如果利索一点就更好了!)

比如《鸡兔同笼》,整个的剧本构建真的精巧。好家伙,女儿的“小烦恼”和爸爸的“人生困境”怎么可以这么对照,我好心梗但我好爱。由数学题导入而且由两道渐难的数学题导入,好妙,哭惨我了。看戏20分钟,探监20分钟,就像真事一样,却又给了父母爱情那超越时空的回忆呈现,这种虽然是套路,但 我狂喜。“问题”与“问题”交织在一起,父女之间的情感,慢慢流露、累积、爆发,之后复归克制——人被刀,就会死。虽然是对话为主的剧,(也许叫做“对话流”?我忘记该叫啥了,文学里有“意识流”这个词,那种感觉蛮像的)但每一条剧情线都很完整,情感递进也很合理,伏笔也好,表演也好,都很棒。

(蚁人那个我get不太到 意思get到了但审美没跟上 感觉有点刻意对不起!>人<)

在我这里内容传达好,需要剧目自己把故事讲好,故事讲好了再谈其他。

其实《一个绝望的人》技术上我OK的,节奏很好,情节很巧,我只是对整个剧最后面那种“施舍”的感觉不太喜欢。但如果只看剧本文本的话,假设年轻小伙的悲惨经历是真,那这个剧很有一种荒诞感,不是“荒诞剧”的意思,只是说荒诞这种感觉,其实很有意思。但最后年轻人其实是喜剧演员这个真相让我一阵错愕,像是彩虹糖纸剥开是那种素描用的软塑擦,遍布那些把生活的毛糙笔迹打磨抛光时粘上的碳灰,那个剧真相揭露的台词固然有伏笔铺垫(截图内容),但它对大团圆结局的导向功能实在过分明显。但整体而言,我还OK。

但《倒影》,舞台布置让我好一番期待(最后感觉是浪费了),结果一个故事不但拼接感的度把握不好(没有否认原创的意思,创作辛苦,respect),而且整个主题指向都很朦胧朦胧到把我这个观众的喉咙直接堵住的程度。我应该有什么感想?“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杀人放火不是罪,不救小鸭才是醉?”“我的新人格执意杀死小鸭子就是为了毁掉旧人格”?好像都说得通但哪里都怪怪的啊。

最后结尾我算是看出来了,一段嘶吼+打斗+人格分裂(人类向内部寻求意义,类似于阳明心学那种指向?),好像很帅,按道理而言这应该很cool,但这一段我除了记住两个穿一样衣服的人对吼、相互哑嗓子威胁最后抱在一起落水以外啥也没记住,吵架的内容观众记不住,即台词表达的效果达不到,这场戏的意义何在呢?或许观众会觉得“演员基本功还可以哦”,然后呢?《倒影》的问题,我想大部分就在于它问不出来个“然后呢”。

《似水》,过度寄希望于“沉浸式戏剧”“欧丁戏剧”这种新东西,但又没用好😥 就有种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演员自己热闹(怎么说呢?没有攻击的意思,其实现场观众的反应就很说明问题了……)

沉浸式戏剧,原本是咖啡厅戏剧,你在酒吧里办,那你让人喝酒啊😓,你不让人家观众喝酒(PS 坐 下 来 喝 酒),人家怎么“沉浸”???谁搁那站三十分钟看 情节不连续 一大堆念白 调度全靠意识流 舞台空间大部分受限在一小餐桌 还经常背对我演戏(以镜头内观众为准)的所谓“话剧”能“沉浸”?我只想走,马上走——哦,票我是花钱买了的,不行,我得看完。我略微“沉浸”了一下现场观众的情境,老实讲我挺窒息的。

其次,沉浸式戏剧你剧本本身没老老实实放酒吧里就……怎么说呢,可能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我有点疑惑……单身汉聚会结束,哥们几个离开酒吧上船、散伙、醉醺醺回酒吧这段戏,酒吧里观众能看见吗?这戏演给谁看去呢 就 疑惑。也没见有观众追出来啊……老实讲,这段戏我觉得是整部戏高光,演得很有味道但是观众们看见了 吗?

最后说说后半段那类似欧丁戏剧的设计,可能真是我水平不行我看不懂,我很不敢说我看懂了🤧 剧情我明白了个七七八八但这个设计的审美用意我思路跟不上啊。真 跟不上。有些台词我感觉故弄玄虚的成分很多,有些运用了腔调来念的词我也get不到所谓的“戏剧语言的诗意”,我看这段戏有“我既然付出时间成本看到这儿了 不知道结局的话就很亏 我需要把这里看完 但它什么时候演完 我好累”这种心理感受。

短发女演员的形体很不错!我爱了!

但是剧情和结局我都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平庸爱情戏和商业文艺片的感觉。

形式玩得很新潮,但没有新到我的心里,没让我感觉到“有必要用这种新潮东西”。需要表达的内容不够实在,但用了花哨的戏剧手法显得剧目本身的内容更少了。

PS如果本剧最终目的就是模拟“醉”状态下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感受,那么当我没说。以及,结尾交代说大家只是酒桌上讲故事,这一段真的画蛇添足。没有说蛇很好的意思。

说到最后,总结一下,大部分我不喜欢的剧是我觉得它故事没讲好。故事内容的呈现在节目里轻于表达手段的呈现,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或者某位朋友说到的“走近科学”的感觉)。以及,大部分作品主题都聚焦在“去追那不可实现的梦吧”,却把笔墨倾注在对“不可实现”的刻画上。看这个节目的整体感受,类比一下,冷水冲泡浓缩咖啡,咖啡粉凝固在一块儿,少部分化在水中,偶尔一口满溢咖啡香气瞬间提神,大部分时候寡淡又不比白开水来得清甜净口。

最终,我作为观众,我不觉得我靠近戏剧了,也不见得以后会关注剧圈消息,或者留意各个在演剧目的简介推送。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无时无刻都有种 “路人竟是我自己” 的真切代入感,我从一个“看过热闹的外行人”变成了一个“看过看不懂的热闹的外行人”🤧。

 6 ) 我居然看完了一个字幕不分“的得地”的综艺

我最想说的是:戏剧,电影,小说……我们爱虚构作品,不就是因为我们想从一次生命里,活出很多次生命吗?至少我是。晓邑的话:其实我做戏做偶都是为了逃避生活。那么哪怕是看他们在戏里玩得开心,活得尽兴,但凡我能共情一次,都算是赚到一次。

大概是我这辈子看得最认真的综艺——我看过的综艺加起来一定不超过五个。

它能让我恬不知耻地说出 我爱剧场 吧

我第一次上台演所谓的话剧是在大学。大家从网上找了一个剧本,自己魔改了一番。我甚至不记得那个故事的情节,我只记得一个moment——演出那天,我们谢完幕,坐在台下的当时话剧团的指导老师(好像是上戏的博士)开口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 今天玩得开心吗?

- 开心。

- 开心就好。

仿佛nothing else matters.

你如果沉浸其中,那一定是因为你玩得开心。晓苏对一滕说,谢谢你让我实现了可能永远不会有人帮我实现的经历。什么?在零下四度的冬天,戏到酣处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玩得开心吗?能不开心吗。他们只是孩子:)

许多种玩里,我对即兴的魅力情有独钟。一滕和晓苏去看水剧场的路上,哼哼唧唧就把丹麦民歌的和声对上了;晓苏呛吴彼,人皮皮麻溜地就四世同堂上身了。彼时彼刻彼情彼景(彼时的彼 lol)仿佛是违和的,却又仿佛与乌镇的窄巷细桥再契合不过。甚至想大放厥词:即兴就是戏剧本身。大家都说了,戏,常排常新。

虚实

Meta-film元电影类的虚实套娃是我完全无法抵挡的元素。最早是《Stranger Than Fiction/奇幻人生》,让我知道可以这样讲故事——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找到作家,求她不要将自己写死。算起来我会去找来看还是因为Emma Thompson。后来发现了Charlie Kaufman个中翘楚,《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和《Adaptation/改编剧本》没得说。《8½八部半》更不需要我吹水了。

那么,meta-theatre,自然也毫无疑问令我着迷。“我们为什么要做李尔王?我们为什么要做戏剧?”第七集男生宿舍的闹剧一般,若说有台本,我完全相信,说出“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误以为别人爱我们不是有求于我们,而是我们值得被爱”的史航完全可以是个托,刘晓邑那句“我们就是莎剧中人,都有各自悲哀”完全可以是严敏storytelling所需,但这一切staging都丝毫不减它的意义。

只可惜最后,套娃编剧的元素被以相对“实”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出来,我私心希望他们做得“虚”一点,若真的走进剧场,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用晓邑的话说,“我喜欢挑战观众的东西”。

吴彼是最像虚空角色的一个分裂体

角色

片中讨论到AB角,吴彼说了,并不是A角就比B角更厉害一些,而是因为这个角色就是A角创造的,TA理应更了解ta,inside-out。我想了想,此时创造的含义叠加:在编剧手中第一层创造(前世今生,动机行为的内核);在导演手中第二层创造(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该角色在该剧中的“角色”);在演员手中第三层创造(举手投足,声音气息)……成就一个完整的角色,以及它一直在流动,每演一次就是一个新的生命。

还有导的角色 vs 演的角色

导的表达,演的表达,大概可以粗暴地说是宏观和微观的表达?可能导vs演的答案取决于想表达什么。比如晓苏就像是要通过演去表达的人。

如果问我,我也是个喜欢写命题作文的人,可能我也会选择演。


至少从节目来看,话剧界主流话语权在北方,人艺范儿heritage?孟京辉主场也算是在北京吧,赖声川是在上海了。国家话剧院毕竟还是份量。我喜欢林兆华田沁鑫,也都是北京主场。这次几个人除了晓邑其他好像都是北方爷们,尤其晓苏一滕只要同时出现就有种北京孩子的不管不顾+混不吝气质,在我对北京男生的理解里,就是一种“天塌下有人给我兜着”的底气,所以才稳——这种气质下几位其他北方爷们也明显是另一世界。当然了,晓邑口条上的缺陷也成为一个固定梗……“小脏🐟”之类的日常……

但我一直受不了的就是去看孟京辉的戏,很容易对北方口音过敏,最典型就是“w”发“v”音。诶哟zhei真是。

【打拳就先算了,虽然可爱的人也不少直男癌言行,先不说了】

【文艺圈男性话语权本来也是众所周知】

也有恶评。什么黄磊赖声川圈钱收割啦,大佬死死捏住话语权啦。但就,毕竟benchmark不同?独立戏剧人骂了个畅快,而弹幕里观众觉得能放出完整的演出已经是良心综艺——看,这低到马里亚纳海沟的要求。无论如何,让更多的人走进theatre,是好事。我始终相信文艺界就是鸡生蛋蛋生鸡,好作品养出好观众,更多的好观众养出更多好作品,而不是大家看垃圾盼垃圾在垃圾里溺死。

且不谈是不是为了节目效果硬把这一行描绘得这么惨,人到中年存款两万,卖火车票,卖烤串——刚说了,反正是关乎benchmark的,若是跟影视比,那就是实惨,没什么好辩的。用影视养舞台,大家不都这么干?

《一座剧院》的最后,“他”还是在八十岁那年,拥有了一座剧院。

乌苏默契:开膛手杰克的光

春风又吹红了花蕊

你已经也添了新岁

你就要变心像时光难倒回

我只有在梦里相依偎

然后我突然没那么想看《如梦之梦》了。我想看《北京法源寺》。

 短评

暖暖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机器人吗

8分钟前
  • Liz
  • 力荐

我一直觉得这类小众的艺术综艺的最终目的,是让一般民众可以更直接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以节目前半段黄老师说展示戏剧人的生活状况和一些理想和面包的问题有些疑惑的,觉得没找对“点”,直到第一期后半段随着赖老师出现,第一次彩排,正式舞台。你会发现这个“点”根本不需要刻意找,戏剧舞台有一种很直面的力量,看一次就能体会到。这节目虽然碍于题材模式经费不太可能大火,但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吧。

12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热度不会特别高,挑观众。我还挺喜欢这几个大老爷们儿的。

17分钟前
  • 方卡丘
  • 推荐

3.28看完了,哭惨了,摄像机扫过道具、海报和喜剧人的脸,感动,感激涕零---------------------------------------------------------------------看完了第一集,真的太好看了,讨论戏剧人的生存困境、讲戏剧的讨论筹备过程、讨论这个综艺节目的定位。准备道具的部分好有意思,这是我们戏剧观众看不到的角落。太棒了,就凭它能放出完整版的舞台演出,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为了综艺而牺牲戏剧的节目。不是一个炒概念提升逼格的节目。是真的言之有物。看见剧场里的孩子们眼里放光,这大概就是戏剧的一种意义吧。

18分钟前
  • 嘎嘎嘎
  • 力荐

丁一滕说做话剧能挣钱但还没挣到钱,我想说挣不到钱只因为你的戏太差了!

22分钟前
  • HAL
  • 力荐

一秒也舍不得倍速的宝藏综艺,完全印证了“最好的剧情片是纪录片,最好的纪录片也是剧情片”。朴素真切又才华横溢的戏剧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带着理想主义的敏感内心与现实摩擦,在坚持与妥协、封闭与开放之间来回踱步,看懂了每个人的戏剧观,也就同时看懂了他们的人生观。

2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除了给五星,我还能为戏剧推广做什么别的贡献呢?

29分钟前
  • 飞羊羊
  • 力荐

【10】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热爱话剧的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感触真的太深了。初中到大学,从演员干到导演,从编剧做到灯光,我曾经想扑在戏剧上为之疯狂,却无奈自己资质平庸且现实残酷。赖声川说的真好,如果你做戏的目的是赚钱,就可能永远也赚不了钱,可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只有静静在屏幕前看这群才华横溢、可爱勇敢的戏剧人用尽自己全力为中国戏剧释放力量而自己默默流泪的份。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能像那只小鸡小兰一样,跨出鸡圈,走向大海,哪怕我余生都在沙漠,也要有奔赴大海和鲨鱼一起看电视的勇气。

33分钟前
  • 孟德梭丘
  • 力荐

对导演组巨失望,“缺钱/没经费”这些梗,不是在哪都能用出花来的。大篇幅拿去拍谈场地卖票,反而戏剧排练本身的时间被压缩了。每场戏都仓促得不得了,《鸡兔同笼》演员气口都对不上,修睿跟刘添祺明明可以合作得更好。似水临了加女演员进来,冷跟丁根本就两套表演体系,合不上,吴彼一个活人对着俩符号演,有必要吗,想好好排戏早把女演员请过来不行吗。当街拉观众更可笑,不是每种艺术都没有门槛的,十块钱一张票还得带合影,这么埋汰人家的意义在哪呢,你追求的戏剧理想难道是当街拉个根本看不懂的人十块钱演给她看吗。只顾着玩穷酸烂梗都已经影响到最后出戏的质量了,排戏时长不够,剧本打磨不够,录这个综艺的意义难道不是『因为戏剧很有魅力所以请你了解它』而不是『因为戏剧人赚不到钱所以请来为我的梦想买单』吗。

34分钟前
  • 还行

演员列表下拉看到了欧阳娜娜整个人都不好了......

35分钟前
  • -
  • 推荐

也该轮到话剧出圈了,就想黄磊在节目开始时说的,话剧就像高墙上的一道裂缝,能照进阳光。一直很喜欢看话剧,沉浸在舞台表演的两个或三个小时里,仿佛世俗都不存在,除了欣赏演员们的表演,感受台上的悲欢离合,想任何其他事情都是亵渎。《戏剧新生活》第一期就如此高光,小兰这个故事真的太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兰,都有心里的那片海,在日复一日忙着苟且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找寻属于自己的大海。虽安于苟且,也不要忘记诗和远方。

39分钟前
  • 自然卷
  • 力荐

“你们不要怕深度,小孩是有深度的。”

44分钟前
  • 27号巧克力刺猬
  • 力荐

那位十块买票还要合照的大姐!真想抽你!

46分钟前
  • Wendy.L
  • 力荐

从第一期来看,严敏做对了一件事:相比直接丢几个明星出演的戏给观众看,确实是能把戏剧创作者们一起群策群力、把戏玩出来这个有快乐有痛苦的过程展现出来真的更为重要。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去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找的几个老师之间的化学反应好过预期,也顺利进入各自领域担当的位置。可以带着期待的继续观望了!P.S.第一期这个戏荡漾着晓邑老师的形和晓晔老师的魂儿,我觉得该让中国观众们看看这样的戏了! | 全季刷完,《巴西》最佳,其次养鸡场/鸡兔同笼/一座剧院/23号星球。相信每个人的初心,愿乌镇越来越好。

50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极限挑战》改变了国产综艺真人秀基本范式,将商业、人文和对社会的思考融入得恰到好处;《德云斗笑社》对通俗文化流动性的观察极其敏锐,探索出日韩以外,中国独有的选秀模式;《说唱新世代》在一片红海中突出重围,在如此高频率的新世界里依然保有一丝丝对真实价值的渴望,事情本应该就是最初的样子;而今天,当我看到《戏剧新生活》,又一次被无上的理想主义感动得稀里哗啦,那片大海真的存在吗?严敏在我心中已然封神。

54分钟前
  • 夏日微醺
  • 力荐

艹真他妈的艺术真他妈的浪漫 在混乱的生活里还能浪漫这是什么艺术家!

57分钟前
  • CruiLin
  • 力荐

看完了第二期,很残忍。它揭开了戏剧人其实不太愿意提及却又真切不可避免的困境,并且逼迫他们直面之。卖票的工作不再是间接通过平台和观众交接,而是由戏剧人们自己去街上一个个地拉客。几个演员奔走在街上打着荒诞的折扣也拉不来几个愿意掏钱看戏的人,吴彼对着剧场里零星的几位观众一轮又一轮地喝了一肚子凉水,昊宸一开始说“我不能让他们对着空凳子演戏”,后来遇到连10块钱都出得不情不愿的观众,他又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我不能让我兄弟演10块钱的戏”。空凳子,还是10块钱,分不清哪一个更加令人沮丧。

58分钟前
  • 易安
  • 力荐

你看这些男人长的没一个帅的,可是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魅力

1小时前
  • so0kho
  • 力荐

戏剧爱好者五分预定,2020年戏剧太难了,太难了,加油内容产出者们

1小时前
  • TENET
  • 力荐

严敏get到了真人秀最伟大的力量,不是逗乐子,不是选偶像,而是将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大众看到,说唱新世代、戏剧新生活,无外如是。如果大众真的能听到,那是所有人的幸运。

1小时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