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导演请指教

综艺大陆2021

主演:关锦鹏,曾赠,德格娜,钱宁黄,王一淳,梁龙,吴镇宇,吴中天,包贝尔,相国强,宁元元,韩雪,王文也,王暘,蔡康永,毕志飞,郝蕾,王晶,方励,陈祉希,郭子凡,黄明昊,胡杏儿,惠英红,李诚儒,孟子义,牛骏峰,潘斌龙,齐溪,荣梓杉,涂们,温峥嵘,薛凯琪,喻恩泰,杨千嬅,曾黎,张晚意,张雪迎,郑艺彬,朱志鑫

导演:内详

 剧照

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2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3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4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5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6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3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4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5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6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7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8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9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6:12

详细剧情

  《导演请指教》是腾讯视频推出的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节目,共10期,由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组成制片人团队,柯蓝担任经理人。
  该节目由四位行业制片人,集结16位蓄势待发的导演,号召数十位演技精湛的实力演员,共同创作影视作品,直面真实行业生态,最终16位导演争取最优拍片机会,角逐年度最具价值导演荣誉。

 长篇影评

 1 ) 导演请指教笔记

1. 曾赠:爱情

没有现场评价的那么好。最触动我的是对真假的探讨。穿上紫霞仙子的衣服就是她了吗?穿上孙悟空的衣服就是他了吗?来《大话西游》拍摄场地又借衣服的,多少有点入戏太深。所以做这门生意的小哥才会说孙悟空的衣服特别可笑。可他真的这么觉得吗?真这么想他还会穿上孙悟空的衣服去表白吗?他穿着孙悟空的衣服、拿着金箍棒去表白的时候,真的应了那句台词:“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很动人。以现实的眼光看,男主女主都挺矫情的。可电影都像生活一样现实,还有什么意思呢。

2. 曾赠:明月的花园

健康和学习不能替代爱和梦想。健康和学习是生存层面,目的也过于明确;爱和梦想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大致相当于人的底线和上线。对于人而言,这两种价值观都是必要的。生存层面的价值不能放弃不等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就可以放弃。

我不明白杨超说的少女完成了主体的认同。为什么用别人的语言叫主体认同,这不正是忘记了自己么。

刘佩琦排练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成片里的表演真好啊。

3. 曾赠:到我了

再一次,在场的专业人士都没看过电影么。《神探》没看过,《你好,疯子!》没看过吗?前几年已经在院线上映了。国产的没看过,《搏击俱乐部》《美丽心灵》都没看过?纷纷说看不懂,对观众有门槛。你门槛是一道过门石吗。观众全都看懂了好吗。观众都没网,只看院线电影那样的电影吗?世界上那么多电影,大家随便看,品位早就提上来了,需要你引导?就算你说你要引导观众,也不能怼到观众脸上说吧。专业水平不行,情商还低。其实专业人士就是电影知识比观众多点的人而已,让你当个评审以为自己成仙了。电影圈要做的不是引导,而是拓宽审美的阈值。很多人看抖音也能活,但这里面又有很多人看了更好的东西也是接受的。电影人只不过给观众多一些选择,大部分见识到好的东西之后就不喜欢差的东西了,或者差的好的都接受了。而且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以现在观众的观影量完全可以和专业人士平等交流。

再一次,在场只有杨超一个明白人。他点破了这个题材并没有打破艺术规律,只是用已有的手段很好地完成了而已。有评委还说这个能去戛纳,你是没看过一部金棕榈才心里这么没数的吗?这个短片是有多难看懂,从一开始就明白得不能再明白。其实可以在真实环境里拍的。都在虚拟空间拍了,评审还看不懂。回家洗洗睡算了。这个短片内容很浅的,形式也很清晰。评审都惊了我也是不懂为什么。

4. 曾赠:辣椒炒肉

剧本极其工整。现代口味和传统口味的冲撞,本乡人和外乡人的冲撞。听到片名我就能想到有多好看。写到乡愁,很难失手。家乡的味道太容易引起共鸣了,映后观众纷纷报菜名。不是家乡的味道有多好吃,而是小时候的味道已经刻在骨子里。家乡的味道是一种玄学,没有家乡的食材不行,外乡人做也不行。家乡的味道是一种乡愁,必须回家才能缓解。

乡愁已经足够感人,再拍到妈妈的味道就是故意让观众哭。曾赠确如王晶所说是懂得取悦(包括弄哭)观众的导演。但因为她技术足够好,让这种取悦不引人反感。妈妈去世冲击力已经足够强,张珏的眼泪稍微收敛一些更好。妈妈的声音贯穿始终,妈妈的味道早就在情节的铺垫中。直到语音播完,“宋洋”和观众才知道,妈妈的味道,已经没有了。

本片的结构也是两位男主的双人舞。都出现了工作危机,都在餐厅工作(两家餐厅甚至是对门),都按菜谱烹调,都对自己做的菜没有感情。“张珏”妈妈走了,他终于吃到了妈妈的味道;“宋洋”妈妈来了,他终于要吃到妈妈的味道。

5. 王一淳:阿基米德的晚餐

挺好的呀,不知道专业观影团在挑剔什么。我唯一遗憾的地方是,弹钢琴的段落太长了,也没拍清楚温峥嵘假弹,都不知道拍那么久干什么。而且又不是《钢琴师》,真弹也行啊。也不符合生活逻辑,人是很敏感的,哪能主人回来那么久感觉不到。而且侧身谢幕余光也能看到。不同意方励说的太夸张了,保姆那么嚣张早被开了。那是她偷着穿偷着弹的啊,男主人女主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主人在场还这样那真是不想活了。

还有观影团所说的人性恶太直给了,为了恶而恶了。首先一个短片没有空间做那么复杂。我觉得在这个时长内,人物已经做到很饱满了。胡杏儿的角色是有些单薄,但她没开除保姆是有宽容在的。保姆的恶也只在一念之间,也没真作恶。尺度把握得还是挺好的。

影片只能给出一些线索让观众想象两个主角的剧前史。交代清楚剧前史很多长片都做不到,你让一个短片做到太苛刻了。可以想象女主人是平庸之辈,也许是因为嫁了个有钱的老公,一举进入上流社会,而且狂妄得不知道自己是谁,大肆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姆很优秀,因为某种原因沦落到给有钱人当用人。可能因为遇人不淑,也可能因为家庭变故。这种电视剧才能讲清楚的背景不能要求短片都给你讲清楚。知道给线索已经很好了。(北欧有个女同性恋的影片叫《吻我》,里面就是慢慢给线索来铺两个女主的背景——恋爱史和工作背景,这是这个影片少有人注意但非常好的地方。)

唯一有点别扭的是,故事的构想起始于吃不吃香菜。这是个选择,很难放在鄙视链里。这个细节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不大。还没小男孩推动情节的作用大。他妈问他爱吃和牛还是爱吃剩饭,他说:“妈,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吃。”这句真是绝了。他用他的善良和单纯跳出了鄙视链和阶级差异。最后用他的善良唤起了保姆心中的善意。

另外,类似故事的《寄生虫》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观影团还敢这么批真是。你批评它太像《寄生虫》了还差不多。

还有,王一淳没上过电影学院,就拍过一部长片,能在剧本和分镜上这么老练,真是天才。

6. 王一淳:音乐之声

没说得那么好。导演手法纯熟,摄影好。地下城的置景太棒了。主题可能因为涉及蟑螂让人不是那么舒服。而且主题比较单一,就等最后揭示那一下。音乐和主题的关系可以花更多的笔墨去写,写得关系更紧密。

另外,小孩没练过就会调音,真是天才。他爸不支持太可惜了。

7. 王一淳:日出之前

主要是观众期待管理没做好。就那个气氛塑造,感觉一定有凶案发生了。但没发生,什么也没发生,观众当然失落。不过陈妍希本人就是剧透。占着人家档期,不可能露一下脸就死了。既然最后的逻辑是这一切都是行李员的幻想,那得把他塑造得更奇怪,这样才能说通。很多细节也怪怪的,为什么王导好去悬崖去了那么多次,为什么小熊身上有血,为什么手机要放行李箱里,谁放的,什么时候放的。

如果按这个氛围走下去,确实有凶案发生。那结尾就可以采用陈铭说的双胞胎妻子的讲法。虽然听起来很变态,但和影片的诡异氛围很搭,也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片中杜淳批判自己的时候是和现实中的王一淳互文的,也是自嘲的意思,挺有趣。

王一淳说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她的恶趣味不是低俗,而是暗黑、坏的意思吧。那更要把诡异氛围进行到底。

8. 王一淳:最佳女主角

辣目洋子暴露了一点表演上的不扎实。

每次导演介绍作品的时候都跑偏。说了两遍整个剧组自己演自己,实际上全片的重点完全不在于此。但她导演能力真的强。

9. 德格娜:回到伯勒根河

感觉祖孙三代吃了个饭,姥姥想老家了,女儿说那咱们回老家吧。没了。

《黑骏马》确实占了太多时长;也许不是真的占比很长,但在一个十多分钟的片子里,感觉很长。最后贴《黑骏马》的镜头,我心里在祈祷,千万别是原作镜头,千万别是。结果还真是。

10. 德格娜:巴德玛

是电影节电影的风格。但隐喻过于明显,明显到我不想说出来的地步。就像一些摄影作品,构图明摆着就是现代和过去的对比,作者自己觉得意味深长,其实很直白。太直白就没有厚度。这个比喻对于这部还不错的短片过于苛刻了,但我想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

11. 德格娜:两匹骏马

比前两部要好。真的把“意”写出来了,隐喻也没有那么直白了。两匹骏马的设定很巧妙,传统社会日常骑马,两匹骏马就是两个兄弟,他们很长时间以来和马是一体的。但弟弟要上学了,要努力融入现代社会,他没有也不能再骑马了。于是哥哥骑着自己的马,又牵着弟弟的马,象征弟弟只是一只脚踏进了城市生活,他的精神还在神山上。他和哥哥的牵绊还在。如果没有两匹骏马的设定,很难把这个主旨如此具象地展现出来。整部片都在写城市人和山里人的关系。哥哥说:“他们总想征服神山,神山什么没见过。”可现代生活早就进入了神山,弟弟一直在驾轻就熟地用手机拍视频。传统和现代是互相冲撞的,导演用石头砸烂手机很直白地表达了这一点。

还有一句台词我特别喜欢:“(用石头打瓶子)最重要的是瞄准这个动作,而不是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目标实现不了的恐惧。”其实也有神山和城市价值观不同的意思,城里人太功利了。哪怕没有这个意思,台词本身也很有魅力。这种恐惧是我经常不能达成目标的原因,只是我不常意识到。

德格娜还是挺有天赋的,在这么多导演里自成一派。

12. 德格娜:借光

剧本思路是一报还一报。你的楼挡了我的光,我就讨了说法。你的楼不仅挡了光,还让你儿子和我孙子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你儿子占了靠窗的位子,我孙子就要打他一拳。你孙子打我儿子一拳,我就打你一拳。

这个一报还一报的链条比较长,所以开始大爷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后来才明白他其实是讲理的。一定要让律师打大爷一拳也是一种技术需要,戏剧冲突一定要在一报还一报的总体思路里。但如果打的动机更饱满、离打的动作更近就更好了。正是因为剧本扎实,本片才敢大部分时长在一个小房间里拍。剧本还是这个剧组的摄影写的,真是绝了。最绝的是这个故事的最后一笔跳出了一报还一报的逻辑。有钱人的楼挡了胡同的光,可现在胡同这点光还是反射自这栋楼。你挡了光,我借了光。我该怎么报呢?但最大的遗憾是对律师形象的塑造太刻板印象了,谁说当了律师就没人味儿了。

现场都在夸导演和表演,我觉得是不理性的。这个剧本优势如此明显的片子不夸编剧夸导演简直不能理解。导演的视听语言好就夸视听语言怎么好。拎椅子不打人而是晒太阳这么关键的情节点不可能是演员一个人设计的。皮裤那三句台词倒很像李诚儒自己写的。

另外我是非常赞同大爷这个老炮儿论理的思路的,别就说你儿子挨打了,为什么打你呢。社会上太多你凶别人你不对的谬论了。

13. 梁龙:疯狂的外星人

梁龙的导演手法还不够娴熟,明显能看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而不是有机的蒙太奇。也有场景设置的原因。正如杨超所说,如果没有场景的设计,你的置景就是景片。

14. 梁龙:烙花散

齐溪还是挺棒的。傅首尔也不出戏。两个时空的置景都挺好的。两个时空互为梦境大家也看出来了。就是齐溪假死,然后让恋人真死,这个情节没看出来。不仅没看出来,我也不明白齐溪这么做的动机,是恋人伤害到你了吗?你这么对他。

15. 钱宁黄:奥斯卡最佳短片

可能因为是从伪纪录片临时改过来的剧情片,还有很多伪纪录片的痕迹。比如片中的导演采访,有可能就是钱宁黄导演的观点,但导演有自嘲的意思在。整体比较混乱。

16. 钱宁黄:观察者

就是正常叙事,很流畅。加一些概念,成就了一部合格的科幻片。

17. 钱宁黄:人人都爱查尔斯

这个科幻逻辑是这样的:查尔斯是现实中的人,他真实地去体验各种奢华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然后他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所有的感觉都会传导给使用虚拟现实的人。现场的人哔哔半天哔哔不清楚烦死了。有人认为查尔斯是虚拟的人,或者虚拟地生活,有人认为阿江只是在看,不是的。方励是一个经常词不达意又爱激动的人。他想问的是,女朋友进入查尔斯的世界,阿江能感受到女朋友的形象和她触向查尔斯的手吗?当然能。查尔斯能看见什么,阿江就能看见什么;查尔斯摸到什么,阿江就能摸到什么。这里需要一个基础知识,也是陈铭给大家普及的一个(陈铭的发言大多时候都是正确又思路清晰的,但因为他说得太多太连贯,信息并不能全部被有效传达。再加上他有时候会再表述一遍别人的观点,虽然他说得更清楚,但他重复观点的时候我已经不想听了。)——我们并不是只通过感官去感受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大脑发生的。这也是《黑客帝国》脑机接口的理论基础,还是“缸中之脑”的理论基础。

杨超的建议是对的,如果查尔斯的所有感觉都需要传导给用户,查尔斯头上也需要接很多线。导演估计是想拍查尔斯的脸,出了个硬伤。另外一个也许是硬伤的问题:对查尔斯的世界,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是交叉使用的。其实用户看到的是查尔斯的主观视角,他们是看不到查尔斯的脸的。能看到查尔斯脸的镜头都是查尔斯那个空间的客观镜头。再一次,仅仅是为了拍李治廷的脸。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这篇科幻小说很快就变得不科幻了。而讽刺地是,在场年纪大一点的人连这种已经实现一部分的科技都理解不了。李诚儒问,有了这项科技,那我们还能感受到痛苦吗?当然能,我们又不真的是缸中之脑。摘下头盔,现实中的痛苦都在啊。再一次,陈铭由于太有知识,没能回应李诚儒的问题,而是说了另一种痛苦,就是所有欲望被满足的痛苦。这是王尔德所说的,生活中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欲望未满足,一种是满足了。但他说的查尔斯的痛苦我不同意。他一方面确实是所有欲望被满足而感到痛苦,甚至还有满足过载的痛苦,另一方面是作为感受的工具,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而痛苦。

陈铭在那说,只表现了食欲,还有其他欲望呢?虽然是有很多欲望,但饮食男女,除了食欲人第一想到的欲望是什么呢。真是为他捏一把汗。其实这个片子拍吃肉的镜头已经很有肉欲感了。《魔幻厨房》甚至可以更夸张。还有杨超,特别坦然地问,怎么不拍恋爱啊。你说呢?直男为什么一谈到恋爱就变得一点脑子都没有了。陈祉希只能把话说破,一是避免肉欲感,二是避免引起女观众的不适。

这个短片还是原小说提供的内容更多一些,感受不到现场所说的导演优秀的部分。只能说完成了这个小说表达的内容吧。

18. 钱宁黄:错误选项

立意和构思太容易猜到了。立意还可以——人生无所谓错误选项。但因为一开始就被猜到,揭秘时也没什么意思。架空部分的设计也很缺乏想象力,什么黄花岗起义第三枪,还拍那么长。我也不喜欢他的趣味,汗水和嘴的特写看得我很难受。唯一喜欢的一句台词:“选吧,选了就有活下去的机会。”危机中也能看到希望和乐观的一面,真好。

19. 王文也:我的外星女儿

就是《美丽人生》么。小孩也可以设定为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回事,只是配合爸爸,不想让爸爸担心。

爸爸从自己设定的梦里回到现实的时候可以有一个节奏。现在这个处理太随意了,一下子弄得之前的设定都没人信了。

最后是可以再来一番,外星人是的确存在的。让观众不从这个梦里醒来,让主人公有一个更圆满的结局。

20. 王文也:匹配

问题在于不是让观众猜到了结局,而是猜不到结局。而且猜不到的这个结局观众根本不想接受。结局出现前,充满了对前男友的怨气,一点没有对他的留恋。前面讲了一堆和陌生人恋爱的美好,观众都期待和这个灵魂伴侣在一起,结果还是个旧人。

观众的心理期待是要管理的。观众恨的不是悲剧,而是不打招呼的悲剧。是悲剧就要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留很多悲凉的迹象。

本片铺垫了,但还不够。

旧人也可以,结局再浪漫一点,从美好幻想转入现实世界才比较平滑、不突兀。可以简单点拍,女主一到咖啡馆门口,男主就笑盈盈地站着,说:我能重新追求你吗。我不知道是否可行,个人观点。

关于网恋。我网恋过,过后会觉得家长说得对,网恋确实不靠谱。可是这种不真实的恋爱也有那么多美好的时刻。而且如果没有网络,碰到喜欢的人会更难。现在通过网恋走向结婚的也很多,这种就属于把网上的关系移到现实里依然成功的例子。所以无论是方励所说网恋不应该移到现实,或李诚儒所说不该网恋,我都不同意。

21. 王文也:初恋

演员很好,年代质感也好。就是结尾太仓促,女主怎么不出国也没讲明白。赞同李诚儒加一场戏的观点。打嗝的戏很像《泰坦尼克号》里吐口水的戏,虽然不雅观,但是有不介意世俗规矩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恰好是罗丝在上流社会无法得到的,也是罗丝爱上杰克的最大动因。)这个片子里还有男生不仅不在意女生的失态,还帮她解围的意思。

不过这个短片表达的东西太有限了,现场的夸奖名不副实。发言环节过长,还有表白环节,真让人怀疑享受特殊待遇。

插曲真的挺好听,歌声像低配版蔡琴。事后只搜到了陈祉希的版本,我心里还说这制片人是要搞什么。结果一听她就是原版,而且她真的很会唱,妥妥专业水平。

22. 包贝尔:哪吒

我还挺喜欢的,后半部分一直在流泪。母亲那条线我流的泪更多。女演员演得太好了。母亲为了保护这个怪物一般的孩子,不惜与全世界为敌。那种母爱和倔强太感染人了。我不同意把两条线的关系拍得太直白、太紧密,就是要这种前面看似没联系,后面两条线汇聚在一起的感觉。而且哪个观众会看不懂这两条线的联系啊。专家脑子又瓦特了。

哪吒这条线最可贵的就是少年气。少年气就是单纯、意气用事。眼神太复杂了反而不好。少年气就是不计后果的见义勇为,就是你权势滔天我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你曲解了我,我就要以死来正名。这哪点不哪吒了?每个点都踩上了好吗。又要用IP又要改编。改少了你们说描红,改多了你们说偏离原作。到底要怎样。

少年气是电影最可贵的东西。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丢掉的东西,至少电影里还存在。例如陈凯歌。不管在现实中是否丢掉,他在导戏的时候永远保持着少年气。因为稀有,因为我们和少年气失散了,它才那么动人。

23. 包贝尔:不准笑

这个题材是能往深了挖掘的。我甚至怀疑原小说作者就是有深意的,只是没有直接写出来。“不准”是一种规训。父亲经受过这种“规训”,然后自我规训,继而规训儿子。你想想《别了,皮奥莱维奇》是不是和这个片子一个意思。这个短片做成长片的话,可以往深刻的方向走,也可以往阖家欢的方向走。往深刻的方向走就是追求艺术,往阖家欢的方向就是追求幸福。现在就是一个平易的版本。我可以显得很怪,但我就是要追求快乐和幸福。

唯一的硬伤是最后女友和妈妈也能瞬移,和前面的设定不一样。

(蒋小涵都老成那样了啊。难受。)

孟中又开始用“高级”这个词了。这个词和“洋气”一样,明明在鄙视它的对立面“土气”,可它本身就很土气。就像“高级”这个词怎么听怎么不高级,连带着用这个词的人都显得低级了。高级和低级是一个明显的鄙视链。鄙视链什么时候高级过。“身在鄙视链,难有生活家。”

包贝尔的回应是非常得体的,先是恰到好处地回怼了孟中:“是不是高级你(远叔叔)怎么不问问孟中老师?”他对这个问题回答也全面而得体:米其林好吃,路边摊也好吃。我都喜欢吃。你要是非说我拍的东西都是路边摊,那我就努力,争取拍出米其林。(但我不会放弃拍路边摊,也不会放弃吃路边摊。)

24. 包贝尔:漫长的别离

是去导演化了,但也没什么感觉。最后一个镜头又很导演化。肯·洛奇不是那么好模仿吧。我说不出技术上的原因,可《风吹麦浪》就是又淡又好看。生活化的片子是不好处理。一个网友对《我是布莱克》的评价就是,生活化的片子,(最后一击)击还是不击是个问题。击了显得突兀,不击显得平淡。

25. 包贝尔:大嘴巴子

审美好差。不理解现场一水儿的褒奖。对艺术而言,形式的美感很重要,不是选题对就可以。

26. 宁元元:五行书院

还是挺好的。李诚儒的意见不可行。孙悟空的整个情节和人物关系到这部短片中已经很微弱了,只是一点精神上的联系——叛逆、精神上对抗成年人的世界。和孙悟空擦肩就够了,跟着孙悟空走那不有毛病么,何况扛着金箍棒的又不是真的孙悟空。另外,本片中的母子关系是建立在现代生活上的,母亲的角色已经不能精准对应如来佛或唐僧。怎么能让母亲出家呢,她又不是真的唐僧。她还把儿子关进书院了呢,那她是如来佛吗。

表演确实有点单一,吵架那场戏明显可以多一些层次。现在在一个频率上吵架,让人疲劳,也影响美感。至于是导演还是表演的问题,剧组以外的人是不知道的。导演很明确的工作是镜头调度和走位调度,其他方面导演起多大作用,只有剧组里的人知道。导演功力强了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能给你具体有效的建议,像陈凯歌这种。也有导演不爱管这么细,给演员充分的发挥空间。当然也有导演不是不想管,是没有能力管。这两种情况下你看到的表演基本就是演员自己的能力,所以塞人说好表演都是因为好导演,好演员当然不爱听。郝蕾当场就急了。再说要是导演对表演有那么大魔力,他们还非得请好演员做什么。导演和摄影的关系也类似,韩雪都找来赵小丁了,摄影在镜头调度上给她很多建议也是很可能的。

现场又关于有社会关怀但不赚钱的电影要不要拍的问题争执起来,还是红姐一锤定音:“拍电影不光要赚钱,还要尽社会责任。”

27. 宁元元:星星不说话

第二段逻辑有点混乱。要换身份就彻底换,夹杂李梦被打和被抓的镜头,容易产生困惑。第三段看见饮料想起小姑娘,让人觉得她俩根本没有过交集。不然你看见她俩不就想起来了,还用看见饮料。第一幕现实,第二幕梦境,梦境中交换身份,第三幕醒来,在现实中什么也没发生的情况下,谢可寅的思想转变了。这样逻辑最简单明了。

王旭东又开始瞎激动了。拍个聋哑人题材的短片就有骨气了,顶多叫有社会关怀吧。不让拍的题材就要拍才叫有骨气吧。

郑美宁说的为什么路人眼睁睁地看着恶人抢女孩,她感到不适。我觉得是没有分清电影和现实的区别。首先,事实她都搞错了,她看这种场面不舒服不等于这种场面不存在。在场好几个人说了这种场面其实是大概率存在的。其次,就算这种现象少见,也可以这么处理。如果电影只能拍大概率出现的事,电影能拍的题材会大幅度减少。再次,不能要求电影不表现恶。如果不能表现恶,很多矛盾冲突都将不存在。只要电影把 “恶”写成“恶”,就不算三观不正。

28. 吴镇宇:记

主要也搞不清楚是谁的日记,还得想半天。也没看清那是黄油,导致关键情节理解不了。唯一能理解的是薛凯琪穿越回来,而且是带着每一世的记忆回来。

29. 吴镇宇:阅

杨超的意见是很有帮助的。既然假了就假得彻底一点,舞台剧的风格。

而此前王旭东的发言刚好提供了理论支持,假加假得真。不过王旭东经常被理论困住,例如他说的楼梯下行是行凶,上行是升华。我认为并不是一定要这样设计,下行不一定是要行凶啊。有些导演这样用了,你可以这么解释。不等于你的解释能框死所有电影里的行动线。他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环轨能表现人物关系的变化,不等于环轨一定要表现。很多电影电视剧都不是为了人物关系才用环轨的啊,纯纯为了视觉上好看、活泼,不行吗。

剧情压缩是会看起来有点狗血。

30. 吴镇宇:阿英

两个演员是真好。但如果是两个人的记忆才能拼出完整记忆的话,可以采取双视角的拍法。现在基本上是阿英的视角。瓶子镜头那么长,吴镇宇说是因为家到海滩距离长。我真的。是电影的时间魔法不存在,还是蒙太奇不存在。电影里还经常切换国家呢,怎么不拍飞机内部拍十几个小时。

31. 蔡康永:罗密欧还活着

还挺差的。如果本片像蔡康永说的那句话一样,逻辑会清晰很多:“演员有三种死法,一种是角色在台上死了,一种是演员本人死了,一种是演员被人遗忘。”他拍到演员本人死了这里就开始跑偏,本人是假死。你让片中的老演员情何以堪,你让哭了半天的曾黎情何以堪。片中曾黎还知情,那我不是被你们共同耍了吗。第二种死法本来是最震撼的,因为角色死谁也不当真,被遗忘是一个过程,结果最有冲击力的死法你放弃了。这三种死法是层层递进的,第二种不拍,第三种的效果也出不来。老演员挑得年龄太大了,既无法想象和曾黎有浪漫关系,也无法想象他如何操纵网络舆论。

32. 蔡康永:甜点店之恋

蔡康永那个片子,叙事重点不清晰,大半部分过去了,主角是谁还没弄明白。确实如孟中所说到底讲谁跟谁的纠葛没想清楚。要想讲罗生门式的故事,可以拍得更清楚,谁开始讲故事,之后就切入谁的故事内容,最后解密真实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蔡康永笑点特别低。这样是拍不出好喜剧的。

33. 相国强:哪吒闹海

还可以。但对于网络舆论影响的探讨很表面,就是架着手机直播、举着手机直播,没了。还有那个一以贯之的神奇调色,导演以前居然还干过调色师。

34. 相国强:不差钱的事

从第一个镜头车震就想离席,到避孕套的特写出现,大量观众彻底受不了了,终止了影片放映。不是涉及性的都是低俗的,但也不是涉及性的电影都能脱离低级趣味。我看的时候脑子过了一下看过的情色电影,确认这个短片确实充分展示了性话题上的低级趣味。在场的人说得已经够委婉了,电影是导演内心的投射。实际上就是在说,你就是个低俗的人。

幽默做得也不好,王勉莫名其妙背着吉他出来我都惊呆了。这种搞笑方式要和整个片子的节奏相协调的,武林外传突然伸出俩话筒我都不觉得尴尬,反而笑得肚子疼。

范明之外的演员选角和演技都不行。女主角表演自己在表演的段落意思倒没错,但完成得有差距,导致只看到表演,没看到演技。

特效也很差。这也是那个时点被终止的原因。

剧本就像李诚儒说的,故事都不成立。真枪怎么可能不没收,假枪没必要留任务。

大妈获取证据的链条剪得也不清楚。

还有导演的态度,要了亲命了。如果他把那些话留在心里,哪怕留在后采,都不会那么招人烦。观众的意见一句都听不进去。我看着郝蕾的表情就知道,来了来了,郝老师要骂人了。

35. 韩雪:超时未送达

韩雪那两部片子真是迷惑行为大赏。

摄影都请来赵小丁了,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却令人不是很满意。

既然剧作重点在时间上,而且也拍了主人公工作时如何与时间赛跑,之后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先知道爷爷病危,然后在奔丧的路上抱着给爷爷买的冬裤如何与时间赛跑,最后终究是超时未送达。也可以加上他为了见爷爷放弃了最后一单,在他发现自己败给时间的时候,手机发出提示音:超时未送达、超时未送达。

现在的表现是男主人公被车撞了,尴尬地揉了很长时间眼睛,而我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有一段男主人公工作和爷爷从病危到病逝的快速交叉剪辑,交叉剪辑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才更有吸引力。通常要辅以最后一分钟营救,好莱坞的经典俗套,但屡试不爽。这个片子里男生在送外卖的时候并不知道爷爷病危,他愧疚的感觉会减弱;交叉剪辑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爷爷不在了,生死时速的感觉也会减弱。

36. 韩雪:半镜

真就是王晶说的,画外音有什么错、字幕有什么错,问题只在于用得好不好。

韩雪用得真不好。

开头用了那么多色彩和篇幅去描摹男主的内心活动,和后续剧情联系很微弱。唯一的联系是他们约会时的谈资。而且纯纯是男主的脑洞,和现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和主旨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时候用不用画外音都不重要了。

乳腺癌出现得猝不及防,后续的字幕解释了全部主旨。把主旨全部放在字幕上是不合适的。字幕叙事当然可以,但都穿插着用,大概意思是:此处省略一万字,我们不想拍了,拍了也很无聊,看看字幕得了。这就是冯小刚电影插个字幕也有人笑的原因。字幕调节着叙事节奏。杨超的建议就可以参考,要用主人公的行动来叙事,减轻一下字幕的压力。

悬疑也不是不可以,但悬疑解密的时候要有“啊~”的感觉,而不是“啊?”

摄影比上次好很多。

导演还是请个优秀的编剧吧,能避免很多问题的。

37. 韩雪:撑伞人

为什么会看不懂程潇是幻想中的另一个人格啊。开始拿不准是导演想做一点悬念,不是影片有问题。等女主分裂成两个人还看不懂吗,行不行啊。而且但凡看过精神分裂的电影几分钟就能猜到双重人格吧。停电那场戏,程潇突然出来还猜不到吗?都那么诡异了还当现实么。真和女性朋友合租,就女生五百只鸭子那股劲早喊出来了吧,然后直接找女主,两人挤在一起壮胆儿。还让什么虚拟人格的画面加幻光、用黑白、用一个演员,匪夷所思、南辕北辙。这么拍不就不悬疑了么。专业评委也要尊重导演的类型,人家走点悬疑路线,你非不让人走。类型没有对错。合着在座专业人士就杨超一个明白人。

我不同意的点在于揭秘之后程潇就不要再出现了,再点几下女主是一个人面对邪恶就得了。

还有一个点,男主有点诡异,有一场突然在女主家里,让人恍惚,难道男生也是幻觉?

立意上有非常让人赞赏的点。女孩一直是自己为自己撑伞,让恋人给自己撑伞也是因为打开心结接受了他人,而不是放弃了自己的主体性。

38. 韩雪:旱鸭子

还是内耗出现另一个自己,最后自我和解的故事。这是她四部短片里视觉审美最好的一个。进入状态很慢,刚进入一点状态就再也进不去了。家庭内部的戏剧性不够强,不想生孩子也得有足够的明示暗示才行,造成妈妈和老婆基本上是多余的。最后一场戏如果按韩雪所说就太乱了,主角父亲、主角、小时候的主角,从现在的片段里是完全理不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影片主题:主角拯救小时候的自己,同时也拯救自己的故事。落水戏是这个主题直观的表现。最后男主没出水可以理解成开放式的结局,说死亡意向也可以,说最后小孩子自救出水的画面是回忆也可以。

39. 关锦鹏:人间烟火

大导的导演手法和能调动的技术资源真是碾压小导演。质感、编剧、导演、剪辑都很完美。设定在中元节、突然凭空换衣服都暗示了女人是男生的幻想,或者说,是鬼,呼应了《胭脂扣》的设定。当然很多细节都呼应了原作,而且分寸拿捏得刚刚好,不会让人觉得是在炒冷饭,也不会觉得和原作毫无关系。最后揭示就是一场梦,也把开始两人关系的突兀圆了回来。

40. 吴中天:售

摄影方面还是简陋一些,而且确实如观众所说,前后风格有变化。我觉得是有些割裂的。

41. 王暘:读心

我不知道导演最开始的设定是什么,但和原版相比,男主改成女主的最大问题是戏剧性大大减弱。男人的读心能力差,有了读心术之后才会出现一系列戏剧性事件;女人不需要读心术也很敏感,能感觉到男人很多小心思,有了读心术之后生活没有太大改变。剧本碰到的唯一可以走向深刻的内容是到底该不该用读心术干涉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当你有了超能力,是否要扮演道德卫士。男读心人的答案是不要,就算哪个人藏点小心机也不至于拆穿。这是一个能引人思考的话题,正义的边界在哪里。

男读心人的出现确实分散了观众在主角身上的注意力。

杨千嬅和孟子义档期对不上的问题,我没想出来用换视角怎么解决。我也不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想好了怎么解决,她只是想提这个观点而已。她俩档期对上的话倒是可以用双视角重新拍一遍。

42. 毕志飞:新小城之春

为什么用个“新”就要疯狂攻击人家“新在哪里”,创新的又说人家偏离原作了,这些专家到底行不行。虽然他的主要问题确实在于描红式拍摄,不过这种方式能极大隐藏他导演能力的不足。他创新的部分在于置换年代,但那些现代的名词又非常有损这个故事的美感。

他的能力真的很成问题。其他导演都是拍出来才觉得不行,他是在拍摄现场就觉得不行。人物关系演员都明白了他没明白,服了。

43. 跟着综艺学做人

蔡康永的第二条片子放完,先是傅首尔说了一些平衡的话,片子亮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结果有影评人站起来慷慨激昂:你们只说好话会害了他,要说客观的评价。

蔡康永回应:“既然这个节目叫导演请指教,那么听到比听不到更重要。我也不认为观点是客观的。”

得体、深刻且有力量。真好。

既然康永哥这么会用语言表达,何必非用不太擅长的视听语言表达呢。可能名也出够了、钱也挣够了吧。

明天会有新的烦恼的,不用纠结于今天的烦恼。——宁元元

不过也好像是她引用的。

生活中谁也别想控制谁。生活中如果控制别人,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畸形的。

能还手的不叫委屈。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出自《朱子家训》)

——李诚儒

李诚儒老师的情商啊。陈祉希上来就说《漫长的别离》这个短片中哥俩的年龄差和口音问题我们努力克服了。(我觉得口音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曹炳琨北京口音太重了。)等于自己先承认了也解释了影片的硬伤,意思不就是各位老师轻点拍。紧接着李诚儒就开始了,没见你们克服啊。陈祉希只好再解释,我的意思是我们努力克服了,但没克服了(liao)。

刚开始看这档综艺时陈祉希是我在四个制片人当中最不喜欢的一个。因为她知名度最低,长相也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看到现在,她是四个制片人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得体、真诚,懂的地方就讲道理,不懂的地方就谈感受。拍片的时候温柔而有力量,给导演的都是帮助、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控制。

我忘了孟中是评价哪个短片了,开始说人家没拍清楚,紧接着又说电影是表现主义。这不相互矛盾么。他经常给我一种脑子不够用的感觉,还爱用院校出身说一些攻击性的话,什么“电影学院出来的技术都没问题”。这种话首先不正确;其次是人身攻击,显得没素质;再其次,一出口就把电影学院之外的人全得罪了。什么叫情商低,这就叫情商低。郝蕾当场就不愿意了:“谁说电影学院出来的技术都没问题”。后来他又哔哔电影学院怎么怎么,王晶终于忍不住了:“我入行的时候你还没进北电呢。”;最后,这种出身论很容易反击。我们也没当着你的脸说:“你个北京人只考了个海跑,你智力是不是有问题。”

包贝尔也挺得体的。他说看观众反应也是一种学习。是啊,理论应该为感受服务,怎么能让感受为理论服务呢。感受才是大脑最精密的计算,理论只是我们努力从中总结的部分内容罢了。

 2 ) 少数与多数——浅谈德格娜的三部短片

《导演请指教》将近尾声,豆瓣评分代表了它的争议。

不管新人导演多么热忱地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制片人多么掏心窝地希望好导演被看到,影评人又多么迫切地希望自己批评的声音被听到……最终呈现在观众手机屏幕上的,似乎是一场又一场辩论(吵架)大会。

这多少违背了影迷想看好电影的初心,最终它不可避免走向娱乐化——因为娱乐化才让人关注新导演,又因为娱乐化让人忘记作品本身。作为参加过两个赛段录制的观众,曾经热血推荐的我也猛然惊醒,体裁决定磁场。我在现场哭得稀里哗啦看的是电影,我在手机上看的是嬉笑怒骂,是综艺。

不过不管怎样,有意思的导演还是进入了大众视野。王一淳、钱宁黄、德格娜、曾赠等等,在短时间比拼才华的舞台,越聚焦的人越容易被记住。

这里我想仅从作品的角度聊一聊德格娜,一个多少给我带来惊喜和感动的导演。

三个赛段下来,德格娜的三部短片,《回到伯勒根河》、《巴德玛》、《两匹骏马》呈现出了一脉相承的主题和视角。她的个人风格也极为鲜明,专注拍摄少数民族题材。到了第三部,干脆用上一部最后点题的蒙古长调作为新一部片名,是聪明的聚焦。

专注这一题材的结果不可避免迎来质疑:德格娜除了拍少数民族题材还会拍什么?

实际上在一个短期比拼才华的舞台,反复磨利自己的剑是一项聪明的选择。至少观众记住了,德格娜是那个拍少数民族题材的导演——而大多数青年导演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被市场记住。

不过德格娜吸引我的并非题材,而是视角。——尽管不断有人质疑她的拍摄手法没有多新颖,但我认为她至少提供了一些新鲜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观察周围的生活,这种视角离开了少数民族题材也是一样成立的。

在《回到伯勒根河》中,德格娜在意的是一位老去的母亲,而不是正在城市打拼的女儿。

在《巴德玛》中,德格娜在意的是一头受伤的骆驼,而不是卖骆驼赚钱的人。

在《两匹骏马》中,德格娜在意的是用手机拍摄现代都会的弟弟,而不是藏区游客。

“少数民族”就像一个象征,德格娜实际关注的,是社会群体中总在“少数”的那一方。

在《回到伯勒根河》中,我们始终是从一个年迈的母亲的眼去看周围的世界的。我们跟着她的回忆,想起遥远的故乡,看到现在疲惫的女儿,和外孙女费力交流语言,自己融入新的都市生活,而另一面又在眷顾亲情的同时,不断拉锯、割舍真实的自我。

母亲的自我主体性被放大,我们才能关注到,原来她是被忽视的那个人。她用即将被遗忘的语言,讲老旧的故事,她在逼仄的城市空间里,怀想辽阔的故乡。这种冲突并非表面说反转就反转的戏剧冲突,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亲日复一日地生活在矛盾中,放弃自我的主体性,融入新的生活方式。这种哀伤的情绪让我们感到心痛,也能够立马想到自己的父母,如果你也同样在城市打拼,有自己的家庭需要他们放弃自我来照顾。

一种朴实又普遍的情感,脱离了少数民族题材依然成立。当创作者能够想到把镜头对准老母亲时,故事的讲述就有了新的意义,不管她用如何陈旧的方式讲述。

在《巴德玛》一片中,德格娜放大了“少数”与“多数”的冲突。一位蒙古长调歌手,为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改变歌唱技法。不仅唱歌的方式需要改变,作为牧民养骆驼的方式也需要改变。

人们理所当然地接收新的事物——比如骆驼就应该被拿去发展旅游业,歌手就应该学会快节奏赚钱。实际上快的、新的、更普遍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适合的,德格娜的批判藏在骆驼的眼睛里——从骆驼的眼睛看你们快速追赶现代生活的人类,人是多么无情愚笨!

骆驼的观看为《巴德玛》一片注入灵气。它让我们不禁换位思考,从一只猫、一只狗、一头牛的角度观看,我们的现代生活是否还这样理所当然。

骆驼的观看同样代表巴德玛的观看。现代生活中“少数”仍然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是否就应该被嘲笑、被质疑。当“少数”的他们反过来质疑“大多数”时,他们看到的世界又会怎样?

为这批判敲下沉重一击的是最后巴德玛的蒙古长调。当她坚持自己的立场,让酒吧停下聒噪的音乐,悠远深沉的咏唱为我们的灵魂打了一剂清醒针。原来大多数人喜欢的快速的一切并非唯一的方式,也并不代表美的、合适的、正确的方式。德格娜的戏谑和讽刺在按下音乐暂停键的那一刻发生。看,受伤的骆驼依然有广阔天地。

《两匹骏马》相对于前两部,逐渐剥离沉重的基调,走向轻快。它在我的眼中甚至有点幽默,正如马蹄轻盈地在草原上奔跑,德格娜磨熟了技艺的手,把她的质疑和批判用更为轻巧的方式表达。

在这部短片中,丁真弟弟的手机最为关键,正如《巴德玛》中骆驼的眼、《回到伯勒根河》中母亲的眼。丁真弟弟用一部现代手机代表了“少数”人的观看,这种观看也为我们带来新奇和幽默。

去过藏区旅游的人都知道,当我们进入这片自然时,我们总是以游客的方式看山、看路、看周围的人。大自然和当地生活的人是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景观”,是我们手机里被拍摄的对象。

而在《两匹骏马》中,德格娜将视角做了一次对调。由藏区人民反过来去看汉族游客,看当地生活的人,你看他们的手机里会看到什么?

以公路片方式拍摄的短片在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呈现这种幽默的冲突。比方丁真兄弟在看到一位汉族游客想独自攀登雪山时告诫他,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对自然要保持敬畏。这时游客一厢情愿的孤勇在丁真弟弟的手机中显得十分幼稚可笑,而他藏住了锋芒,用可怕的小故事打断了游客的天真。

这时我们才能领悟到,“多数”游客将雪山视为征服的对象,在当地人看来是一种荒谬的行为。雪山在他们心中是信仰,不需要被征服,就像真诚的智者和朋友一样与他们同在。

对动物的态度同样如此。在“多数”人眼中,马是一种交通工具;在“少数”人眼中,马不仅是朋友,而且每一匹马是性格不同的朋友,它们有自己的名字(“白熊”、“黑熊”)和独立的个性,它们也需要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正因有视角的转换,即使去过多次藏区的我也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景。因我随着德格娜的镜头变为不是游客的那一方,我看到了另一番奇趣壮阔景象。当兄弟俩在草原上肆意奔腾时,我也心驰神往,领略到真挚的自由。

德格娜的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

在第一赛段时,《回到伯勒根河》曾被郝蕾和孟中批评用陈旧的方式拍摄。他们期待青年导演德格娜能用更犀利的表达,用新的方法,提供新的讲述技巧。尽管短片运用了文艺片的老套路,但片中的质朴情感还是打动了我和许多观众。

随着比赛的深入,德格娜继续利用同一题材,把观察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从截取一个生活片段,到放大一个事件,她在展示自己作为导演讲述故事的能力,也在不断强调自己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质疑和批判。

在我看来,她对“少数”与“多数”冲突的观察贯穿始终。并且她也始终在意“少数”一方的视角,从他们的眼来看“多数”,为我提供了一次又一次新鲜的感受。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三部短片多么卓越,毕竟它们缺少时间的打磨。但在《导演请指教》一众短片中,德格娜的作品还是迸发出一股灵气,以稳健的方式,吸引人们注意少数群体。这是难能可贵的。

《导演请指教》作为一个综艺节目,向大众展示了电影作为工业产品如何完整实现一系列复杂环节。但同时也提醒了我们,电影可以在许多流程上用钱实现好的环节,比如摄影、宣发,但真正的创作才华还是需要时间沉淀。一部作品里透露出的视野,钱买不到,关系换不到,那是属于一个创作者自己的东西。

我期待德格娜在《导演请指教》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接受真正的考验。不管什么题材,人们始终愿意看到好的作品。好作品需要时间打磨,用人生阅历换来的灵气,也会打动更多人。

 3 ) 导演请撤退

一先说节目

请来的制片人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并且用制片人来评价导演,在当下,合理。节目从开场到演员和导演亮相到规则介绍(这段ae做的?短片真的好拉)到放片等等还算合理,包括最后制片人和导演的互选也有了“复杂度”。用了大篇幅描写导演拍摄的艰难而不是综艺节目前期演员导演互选等等环节,证明节目更想从背后关注导演拍摄的工作,但太浅了,真就是开机仪式一来,演员沟通沟通,往导演椅一座,或者说拿个麦到处指使人吗?我觉得不是吧,这段从节目上来说剪的太有话题倾向了。

二说导演的短片。

先说北电相导,真想对你破口大骂,如果不是演的话,那北电是真内个了,所谓的“技术没问题”笑掉大牙。摄影系出来调色调成那个狗屎样在学生作业里面也是个中下,是不是直接拉了个滤镜就完事儿?GoPro也能拿到大屏幕恶心人?五毛钱特效?片尾字幕不对齐字体很恶心,对话弹窗的特效用特朗普也就算了,这种东西半小时最多就可以做好,包括直播不能有个特效?就一个竖屏突兀的进来。音频,总是出戏,配音和现场穿插听起来真难受,诸如此类技术性的问题比比皆是,两天时间固然不易,但还是想让人说这就是你们北电老师的技术?不敢恭维。再说这个剪辑,碎剪,跳切,给人看恶心了,不好好讲话来这里搞这些有的没的,跳切你想表达什么?你用它作为手段表达出来你要的了吗?导演根本没有思考这些,胡乱堆砌一些经典电影里的技术,这么强烈的表达欲让人觉得这是导演第一部片子,没玩过的样子。再说剧本和抄袭,明显的玩人家玩过的黑色幽默,篇章式的结构,想把故事碎着讲,镜头晃了拍,这种东西只有讲好了才行,故事毫无铺垫,看懂了但是没有情绪张力,根本无法共情,照猫画虎。最后再说态度,嘴硬的呀,完全听不进意见,保持自己的“艺术逻辑与艺术表达”,占着一片理论的高地就觉得自己作品是不被理解而不是烂的态度让人感到可笑,艺术就是被你们这种人整恶心了。

其次是包贝尔,整体片子看上去很不错,在某些方面对包贝尔改观。考虑到综艺的尿性,很可能就是一波演吧也,包贝尔和北电老师对比太突出了。片子质量真的不错,有电影感,叙事逻辑稍差但没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影响我最多的是这个演员粉丝的弹幕。这个演员客观的讲,还可以,该有力度的镜头也合格。当然最最最最最最最值得夸赞的就是女演员,从开篇到生产,完完全全演出了一个倔强又慈爱的女性/母亲。制作没的说,画面很明显是电影机拍的,跟前一个导演的GoPro比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也可以窥见包贝尔团队的强大,后面字幕上的人员以及公司也证明了制作团队的专业。这让人很难将好片归功于包贝尔而不是他背后的团队。

看了梁龙的片,私心说我很喜欢。其实开始很排斥梁龙跨界,“阿猫阿狗都能来拍了吗?”虽然我很喜欢二手玫瑰,很喜欢梁龙那个味道。短片呈现出来的时候,慢慢竟然看进去了,然后产生了很奇妙的情绪。不知道是共情还是什么,就是有种怪异的艺术感。黑白里的行为艺术,充满了梁龙个人风格化的影像,很实验,我很喜欢。若是有天我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的思想我会很高兴,这是独属于一人的艺术品,浓厚的个人烙印。所以,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思想日记买单啦。没什么好说的,大众的态度代表大众的想法~梁龙还是给我惊喜的,摇滚教母的影像世界也充满了怪胎气质。

毕志飞导演,鹅,前面的花絮让我过于同情他,后面的批评让我更加觉得他很可怜,好像低人一等的位置(并没有)。那个女演员,影后,太不尊重人了(虽然怀疑是综艺剪辑的东西)。但一个演员完完全全不尊重这个导演,也不会完完全全尊重这个作品,所以短片中充满了话剧式的略带夸张的表演痕迹。开篇叠衣服,动作慢是影片节奏,但是我想说,真正做家务的人,有经验的人,不会扭着身子把自己歪成个s字干活。一定是最最最省力的姿势和最最最不别扭的姿态,演员那个样子,像极了故意给摄影机看的,脱离了现实生活,很不真实。所以说片子的演技并不是很好,没什么代入感。然后,影片的摄影和美术真的很不错,场景做的很有那个年代的气息。在节奏上,短片太慢了,讲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意思,毕导的东方意象全靠摄影和美术了。故事内核正如方制片所说没有现代的价值观,很老套,总而言之我还是比较肯定毕志飞导演的作品的,看上去像个合格的短片~喔喔还有,各位专业影评人的理论太丰富了,还得学习!(但是那一帮电影学院的老师真的很败好感 充满了知识的优越感 论文写多了8)

别的看了再说吧。

 4 ) 综艺被鹅玩明白了

第一集:

烂到根上了。

请了四个制片人,方励、王晶、郝蕾、陈祉希。一个专门制片不太好看的文艺片AKA方励;一个专门制片品质一般商业片AKA陈祉希;一个多年烂片导演AKA王晶;一个主业是演员的新人制片AKA郝蕾。

请问这个阵容的意义何在?有些人的意见根本不想听ok?看了第二集之后,目前觉得王晶还行。

隔壁桃搞的绿灯会成员,好歹也知道请四个不同的工种——演员舒淇,作家(编剧)刘震云,导演陈凯歌,监制陈思诚。

四个人都有优秀作品(陈思诚除外,但他起码也拍出过票房爆款),有行业地位,猜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批评电影,以及给出意见。

再说请的一些导演。关锦鹏、王文也、吴镇宇、蔡康永、包贝尔这些人缺曝光缺资源吗?以及这个阵容里的大部分人有展现过任何电影才华吗?组成这个阵容的意义又何在?

鹅你扪心自问,你请毕志飞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是给观众和所谓影评人再一次嘲讽他的机会?

隔壁桃都知道找6位各不一样青年导演,有喜剧有艺术有商业类型,拔高一下主题,鹅你这是在做什么??

再说下短片质量。第一集出来的两个,都挺差的,但相国强本人让人感到不适。每个导演给2天时间,拍一段粗制滥造的凑数短片,有啥意义啊。完了每个人对着垃圾在那儿品,又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帮助电影还是把电影踩在地上践踏啊?

整个节目给我一种强烈的粉饰感,大家都知道鹅做这个节目根本就不是为了电影、导演,也知道很多导演就是没有才华,更知道有些制片也没有资格坐在他们现在那个位置上,却还要假装我们是在真的看电影、欣赏电影、批评电影,太可悲了。

第一集就充斥着吵架、意见、冲突、烂片导演的逆袭、导演和黑粉的和解……鹅,虽然你不尊重电影,但综艺真是被你给玩明白了。

第二集:

专业鉴影团能不能滚出去,用你搁那儿当爹呢??一群老学究,迂腐又自恋。

特别烦那种动不动就内涵观众的高资态。垃圾导演有拍出更好审美的电影影响观众吗?唯利是图的投资人难道没有迎合大众审美吗?又有多少所谓影评人在恰烂钱?行业烂成什么样了你们心里没数吗?还搁那教育观众呢,看看你们自己吧。

对于毕志飞的各种攻击,有多少是因为他拍得真的差,又有多少是因为他是毕志飞?道貌岸然的一群人在线拜高踩低,太难看了。包贝尔都被衬托得无比真诚。

一群所谓影评人,以乐队主唱给综艺节目拍的短片为素材,讨论电影的艺术和大众的问题,真的蛮好笑。

第三、四集:

严重怀疑曾赠的《爱情》就是整个节目里,为数不多的、能看的、值得讨论的短片了。对着这种质量的短片去争论、吵架,才显得不那么SB.

陈祉希觉得自己肩负重任,要帮助中国电影崛起,因为综艺节目上的短片而迷失自我、痛哭流涕;方励也觉得自己肩负重任,情绪激动。而真正拿钱投拍过优秀电影、帮助过艺术片导演的王晶,看着他们不说话。

 5 ) 主观技术党分析:《导演请指教》在指教什么?

《导演请指教》到了第二期了,4.1分的综艺,绝对配不上第二期短片质量的分数。

这并不是洗白的话术。

第一期开播的时候延续了综艺节目的习惯,照吸引眼球、有话题的人物亮个相,管他好坏,节目得先有个知名度。但有点玩脱了,豆瓣评分只有4.1,光考虑话题没考虑话题人物带来的作品效果,结果自然骂声有点多。对于我个人来说,直接结果就是开播前就挺期待的综艺,直接就不想看了,想必很多观众也是这个心理。架不住手贱,看了第二期上下集,年轻导演或者说年轻团队的能力不差,绝对值得被看。

一、电影感

曾赠,第二期《爱情》的导演,命题是把《大话西游》进行主题改编。如果说这节目靠第二期评分回暖,曾赠绝对占据大半功劳。有个影评人说:这时他看到目前为止最具有电影感的短片(大意是这样)。一个观点,我片面地认为,“电影感”就是少说没用的台词。

在《爱情》里,男女主非常符合“伙伴情谊型”的故事(概念出自《救猫咪2》),我们大概看到的爱情故事片都可以往这个类型上靠,故事需要的要素①不圆满的主角②一个补全自己的对手③一个将二者分离的困境。

《爱情》的女主是个失恋的女孩,男主守着景区组道具生活枯燥(二者的不圆满);二人单身,都渴望爱情,因为他们都喜欢《大话西游》。这里正像王晶提的,故事有个借势,就是你默认了喜欢《大话西游》的就是渴望、羡慕爱情的存在,你要把它当怪志故事看,那《爱情》这故事肯定不成立了;女主不生活在这里,她必须要走,这算是一个将二者分离的困境,但我个人来看,这个困境不够“困”,加之镜头、演员质感都非常好,这点文本上的缺憾算是被带过去了。

总得来说,如果两期结束,在作品中挑一个最电影的短片的话,《爱情》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完成度很高,观众和评委的效果也能看出来。

二、美剧感

美剧感是什么,我总结为:严格的制式。宁元元导演的《五行书院》特别有这个感觉。

美剧有三大特质:无限的人物弧、长篇叙事和联合创作(概念出自《美剧编剧策略》),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就是标准的“一集的四幕结构”,长篇叙事和联合创作涉及到制作方面暂且不提。先说说四幕结构,美剧通常一小时(加广告时间),四幕能更好的平衡广告和观看节奏(电视台及剧作方的经验总结),简单理解就是把一集分四大块,每个节点叫“幕点” ,很重要,是下一个幕转合的地方,必须出彩。在《五行书院》里:

34′-36′是第一幕,融进了引子的建场镜头,定调,阴森森有点恐怖,儿子吃饭时候被带走,幕点就是儿子被抓母亲竟然袖手旁观,直接带到下一幕;

第二幕 36-40'35,荣梓杉作为问题少年被带进一个学戏的学校,遭受折磨行为发生改变,幕点就是看起来他变成了一个精神病,让大家认为母亲做了错误的决定;

第三幕40'35-46 ,被关在学校里的女孩逃脱,幕点就是她发帖求救。这里如果按照美剧的制式来看,算是故事B(一部剧至少有2-3个故事,在每集要体现),可能是因为只是16分钟的短片,故事B出来的太晚了,故事都一半了才来,我看到这会觉得唐突,因为冒出了一帮新人物(当然年轻演员也有点表演不太信服)。

第四幕46-50,荣梓杉被释放单变成了精神病,母亲也郁郁寡欢,但最终被治愈。没啥毛病但我想看阴暗的结尾哈哈哈哈。

再谈谈“人物弧”,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是制片人陈祉希说的,荣梓杉看起来乖乖的,不像坏孩子。我想再铺陈一下就好了(为了玩打妈妈、绝食什么的),但他的弧线没问题,网瘾-忍受-疯癫-治愈;惠英红的母亲有大问题,从头到尾都在精神敏感,整个看下来好像是母亲太敏感,以至于步步都在做错事,但好像人物设定是孩子确实不咋好,母亲被逼无奈才这样做的,最终任务上造成了感官的错觉。

结构佳,人物弧还要提升,于是看起来不错,但有问题,不过已经是非常工整的商业故事了,很喜欢。

三、自我感?

我打了个问号,是在看完德格娜的《回到伯勒根河》有的感受。少数民族地区有无限的故事宝藏,但就是像郝蕾说的,大意就是几十年了都在那么拍,我的感受就是流水账,在感受里去挑情节,这个特别“出世”的做法没什么不好,你看还有很多人感动、喜欢、支持,但没竞争力。

这上升到一个大的命题:我们未来到底怎么做电影?

我不同意的是否认“整天好莱坞”的说法,电影或电视剧它更像“科学的艺术”。太阳底下无心事,人类没有什么故事或者说故事类型是没有被诉说过的(更认为现在的故事是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流水账”的电影可以有,但考虑到时间、成本、票房这些因素的时候要怎么做?好莱坞也要学,当你要表达情感,我们自己的人文风貌的时候怎么做?

总的来说,《导演请指教》绝对不是一个如何做电影做电视剧的标准答案,毕竟没人画钱或时间守着去看一个单一的十来分钟的故事,这些短片更难以作为指导电影电视怎么做的参考(情绪不能割裂体会,这也是有个评委说《回到伯乐根河》不完整、借鉴过多时遭到反对的原因)。但《导》是一种提醒,提醒从业者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要进步,提醒观众给出足够空间,是节目最大价值所在。

 6 ) 主创别撕逼

看了半集,学生作业放映会即视感,感觉玩的太小了,没劲。

我来策划一个电影拍摄选秀节目:

《主创别撕逼》

第一关,结合创投机构选出20个编剧、20个导演参赛。编剧组同题目命题创作短篇故事,导演组同拍摄脚本拍摄短片。

然后不公布署名展示,编剧组给短片投票,导演组给故事投票。排名前十的编剧、导演存活。

第二关,公布前十的短片、故事作者,导演编剧相互盲选,相互都选中者牵手成功直接搭档,没选中的继续下一轮盲选,直至剩下四个眼光不好或者没自知之明的主创被淘汰。

第三关,8组编导团队进行电影创作,分创意阐述、故事模版、样片试片三个环节,由四个资深制片人投票选择。

4个制片人各自选出心仪编导,再有一个飞行制片空降,从被淘汰的4组编导里选出一组,共组成5个主创团队。

第四关,5个主创团队实操开始拉投资、磕演员、筹备建组。也不需要观众投票了,直接放开众筹入股电影拍摄的渠道,让粉丝们真金白银的支持喜爱的主创团队。最先筹齐拍摄资金的三个主创团队胜出进入到拍摄环节,被淘汰的两组在限期内找到钱也可以复活追赶拍摄。

第五关,拍摄。各组主创团队开始拍摄,综艺主办方不需要再干涉,只要在旁边拍摄记录即可,各组内的矛盾撕逼不比在演播厅里哔哔精彩一万倍么。

第六关,最后的PK,公映。

影片制作完成后,各主创自行选择上映时间,等所有参赛主创团队影片下影后,结合累计总票房、收益比例、大众口碑、影评人口碑等因素,选出年度最强主创者[旺柴]

 短评

大家都在假装拍电影,假装讨论电影,甚至算不上一场好看的秀,挺可悲的。

6分钟前
  • 至尊寶
  • 较差

各位导演们真就是:出走半生干行活,归来仍是学生作业。

7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较差

首先,是冲着郝蕾来的。相国强的片子有点普通,但不至于像纸片人嘴里的那么差;包贝尔的片子也没那么好,至少不像纸片人嘴里的那么好。两个人背后的资源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单看影片职员表就能看出来,包贝尔的名单里连后期公司都有首席执行官;相国强的名单连帧率都不高……呈现的节目效果就是有钱谁都可以拍电影,不管情节多荒诞,一样会有人捧。节目精彩的部分就是不同意见的人互撕,纸片人带有色眼镜评影片,像极了他们被观众透过有色眼镜去评判。

9分钟前
  • 浆糊面子
  • 较差

还没演员带劲,唯一有意思的点就是北电和上戏的battle,要是都像这水准,电影哪还有未来?

11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较差

第一集的想法:影评人真的挺可怜的,脑不够好,一辈子依赖自己的嘴,又没有动手的勇气和机会,其实蛮值得同情的……导演至少都有个长处在那,相国强脸皮厚,一直用同款笑容来化解,然后继续输出那些名词,久了就会有人信他;包贝尔脑子挺好,用「我买了你的课」,一下子就扭转了场面,扮猪吃老虎。制片人们倒是都蛮好,至少都是好的观众,会被好的东西打动,也可以一眼认出不ok的,唯一劣势在于不太会说话,不会扯名词,不过他们也不需要。这个节目挺好的,比脱口秀大会还drama,年度喜剧综艺。

13分钟前
  • 林西拿
  • 还行

韩雪说:请来韩红做音乐,请张艺谋的团队做摄影。这b又让她装到了,可惜演员都没演明白,就跑去导演了,她真的让人讨厌

17分钟前
  • 偷心贼
  • 很差

暴露了各学院影展多年来自嗨式的审美问题哈哈哈哈

18分钟前
  • 小叶无光
  • 较差

这一季节目唯一的亮点就是每一集中孟中老师的点评,尤其是在面对韩雪的时候,其他全员好感败光,只有孟老师刚正不阿,粉了!

20分钟前
  • 韧勉
  • 较差

不乏好的小片子,第一轮的吴中天、曾赠;第二轮吴中天、关锦鹏相继退赛,曾赠想拍一把个人情怀,观看欲望本就所剩无几,再给韩雪恶心了一把,彻底要弃了…

25分钟前
  • 抑尘
  • 较差

看了之后居然觉得郭敬明以前导的都比这些二流坯子导演的还好哈哈哈

27分钟前
  • F了个K💨
  • 还行

拍电影和教电影的别把大家笑死好吗。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说上一个短片因为是电影学院摄影系拍的,既然是学院的技术是不会差的。上戏表演系的评委说,技术跟学校没关系,改行的多了是,然后镜头切到底下两位来参赛的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怎么会有这么搞笑的场面,鹅是真懂。

30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第一期看完,可以说被伤得最深的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学院派危。专业影评人一个个高高在上,面对风评不好的导演会先入为主,平等交流秒变艺考现场。面对观众的质疑,立刻用所谓的专业审美去教观众学会欣赏。连助演演员也会看人下菜碟,人间真实了。这台上台下百态可比短片本身有趣多了

35分钟前
  • 𝓜𝓪𝓭𝓲𝓼𝓸𝓷
  • 较差

这综艺好啊!看完第一期料想到铁定骂声一片,但这不就更证明了咱这行妥妥的一泡污粪嘛……大家都来瞧瞧我们这华丽的袍子下面都是什么登西啊~

36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推荐

这大概就是中国电影的末日了吧。

39分钟前
  • 是海妖呀
  • 很差

资本请指教,后台请指教

44分钟前
  • 青蛙人
  • 较差

那个相国强拍的东西这么稀烂怎么好意思在那里说那一大堆啊还说别人是讨巧大众我就直说了现在这么多的烂片烂电影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有些莫名优越感的业内,总觉得自己比大众要高贵,总觉得大众审美没有自己高级你要真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我就不说什么了问题是你只是烂而已你以为你是王家卫,其实你只是毕志飞

48分钟前
  • 👾
  • 还行

关锦鹏要拍《胭脂扣》的改编,郝蕾的疑惑就是我的疑惑,可以但没必要。但王晶说的戳到我了,“当年因为条件或者什么其他的关系,你有的话没说完,再拍也未必不是个好事”。王晶太懂了,或者说有阅历的导演太懂有阅历的导演了,对电影的执念让他们成为他们。

53分钟前
  • 炯之
  • 还行

嗯,我觉得国内的电影学院应该全都关门。

55分钟前
  • Yeun
  • 很差

只有香港导演点评在线,也有那个资历,比如王晶 ,尔冬升,其他都是什么牛马导演,特别是李成儒,演了一辈子影视剧都没有 上个节目吐槽个嘉宾更有看点,也是个可悲的人生

56分钟前
  • ilihrtejsh
  • 较差

年度笑话综艺,郭敬明在500平的房间里用8k设备投屏看估计都要笑出鸭子叫。

58分钟前
  • 判官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