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综艺大陆2021

主演:孟非,张纯烨,胡海泉,周深,毛不易,易立竞,陶勇

导演:内详

 剧照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2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3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4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5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6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3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4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5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6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7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8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19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3 04:00

详细剧情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是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节目聚焦医生这一全新行业,记录了几位怀抱医学梦想的医学生在优秀三甲医院进行一场为期40天温暖热血又励志的实践学习,以全新视角展现医学生不为大众所知的成长故事,通过竞争得到最终的两个“心动offer”。

 长篇影评

 1 )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

2021.11.28 - 2022.01.13 在学校和家里追完,前面没跳,后面跳着看完。


一 简介

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聚焦医疗行业,多位医学生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并争取医院最终三个正式offer的面试机会。

1 医学生

(1)神经外科组:冯琛、李不言、张洽。

(2)肝胆胰外科组:汪苇杭、谢旭超、王蕊、金明。

(3)心血管内科组:高尚、刘畅、米日巴尼·买吐松。

最开始的八名医学生

2 带教医生

(1)神经外科:张建民、谭潇潇。

(2)肝胆胰外科:严盛、周东锴。

(3)心血管内科:董樑、林艳。

(4)急诊科:卢骁、江利冰。

专科带教老师

3 加油团

孟非、张纯烨、陶勇、胡海泉、周深、毛不易、易立竞。

第10期下全员


二 分集

1 第一阶段 - 专科

(1-1)医学生通过面试,初次集合,分组并见各组的带教老师;开始住院查房任务。

(1-2)各科进行交班;新收病人越来越多,医学生也越来越忙碌;日常表现评分发布。

(2-1)医学生进入门诊,学习问诊;心内和肝胆胰组标准化病人问诊考核。

(2-2)医学生进行穿刺实践;神外组学习问诊,标准化病人问诊考核;考核结果发布。

(3-1)神外组医学生进入手术室,并值二十四小时夜班

(3-2)心内和肝胆胰组进入手术室,并值二十四小时夜班;第一阶段考核结果发布。

2 第二阶段 - 亚专科

(4-1)李不言和汪苇杭未进入第二阶段,继续努力;第二阶段神外组加入新成员,脑机接口实验;医学生进入亚专科,小儿肝移植、癫痫、心脏淀粉样病变,回访病人准备亚专科汇报。

(4-2)亚专科汇报考核,考核结果发布。

(5-1)李不言和汪苇杭补考,进入第二阶段;神外新来小师妹,肝胆胰组加入金明,心内组加入小米;医学生辩论赛,该不该提倡妇产科医生女性化。

(5-2)医学生的中秋节;多学科会诊病例汇报考核,考核结果发布。

(6-1)经历过完整诊疗过程的病例汇报考核,考核结果发布。

3 第三阶段 - 急诊科

(6-2)王蕊推出,医学生运动会;告别专科带教,进入急诊科,被骂的阿巴阿巴的。

(7-1)急诊科分AB组,收病人,急诊谈话考核

(7-2)急诊科B组收病人,值夜班。

(8-1)医学生在急诊科遇到的无可奈何。

(8-2)急症科考核,创伤现场急救创伤急诊救治;考核结果发布。

4 第四阶段 - 专科

(9-1)医学生参与社区健康咨询活动,预检分诊区、报告解读区、科普互动区。

(9-2)医学生社区花式宣讲

(10-1)医学生与各个组老师的告别。

(10-2)医学生最终offer面试名额公布。


三 感想

1 各位医学生和各科室给我的印象

(1)神经外科组

冯琛真的很厉害,有种我小师弟的感觉(比我小师弟要放得开很多);年纪最小?经验最少?才研一,就能做到这种程度,腰穿一次成功,各个考核都能诊断准确,非常非常优秀;有时候感觉他挺成熟的,为人处事上,有时候又觉得他还保留着点幼稚的孩子气,生活中吧。

张洽居然母胎solo,不过确实感觉他应该是专心搞事业那一卦的,而且他也说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当过学生会主席果然不一样,看起来冷酷酷的不说话,但控场能力很强,专业能力也强,特别在社区宣教时。

李不言有些搞笑,拿出点本硕博湘雅的资历来好不好,他其实像我们周围肯定随时都能遇到的普通人,会懒散会拖延会有强迫症(不想好不下笔我指的是)怂怂的,但心底其实很商量很软;他不大像我们想象力医生应该的样子,强大、坚定、无畏,不过人应该很好,而且毕竟本硕博湘雅,怎么也比大多数人强吧,希望他经过这次实习,能有所成长,坚定下来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三个人还挺好玩的,刚开始都围着张洽转,让张洽带带啥都问他,毕竟张洽在这里呆过;最后和神外骨架合影也是够可以。李不言真的太逗了,他的湖南普通话太有梗了,把老师都逗乐了。张教授也很好,原先以为他很严格,其实也很和蔼有点新潮。

(2)肝胆胰外科组

王蕊,在节目里各种被骂,希望她不会受网上这些恶意影响吧,本博西交大已经比很多很多人优秀了好吧,操作不会也是因为她没干过而且学的也不是肝胆胰吧,虽然没干过就应该练,但有些网友那样骂就有点过分了;王蕊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学生,没有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可能之前的成长环境都非常纯净,也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说就要变成圆滑的样子,继续做科研这样也挺好,做临床技术确实要提升一下,下点苦功夫。

汪苇杭本硕博湘雅,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不言的名字好,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名字其实是汪苇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是我原来很喜欢的一首诗,汪苇杭的父母亲人肯定很重视文化内涵,给他们的孩子《诗经》里的名字,后来知道他们家原来是医生世家,陶医生也是,汪苇杭应该是个自我高要求,不服输的人,也背负着各种压力,包括来自家庭的压力,也许父母亲人并不高要求对他,但是他不想被家庭的光辉掩盖,想发出自己的光。其实他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他继续加油,持之以恒,再加一些时间,肯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谢旭超其实也还行,我有时候也觉得他花架子多,不过花架子也可以有不是么,还是要努力学扎实专业知识,相信他也可以的。

金明,金明是严主任的学生哎,还是肝胆胰专科的,来这里压力肯定也很大,不过她也是很优秀的,和刘畅一起社区宣教的时候“哈,我是高血压”,太搞笑了哈哈哈,也是个社牛啊,我想和她贴贴,她应该是很好的妹妹!

刚开始肝胆胰只有王蕊、汪苇杭、谢旭超,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组好拉啊,严教授要给气到,后来也觉得他们的辛苦和优秀可能是镜头没有表现出来的,严教授让汪苇杭一天打一千个结,这里有点惊到我了,我视古人十年如一日追求为平常,却忽视了在今日也有人如是,汪苇杭很厉害,医学生非常非常不容易,“严飞刀”的美名也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

(3)心血管内科组

刘畅,畅姐,优秀啊,二十六岁的本博浙大博士后,立志成为在循证医学课本上留下姓名的女人,执行力、学习能力、刻骨都不必说了,还挺可爱的,和冯琛的互动,人间小苦瓜......其实她刚开始的缺点很明显,过于学院派,理论难以结合实践,但事实证明她在临床也可以,优秀的人到哪里都可以。小小吐槽一下,写病历逐字逐句扣,汇报病例力求逻辑完整通畅,这真的不是论文报告PPT做多了么哈哈哈,确实可以不必如此,强迫症真的太累人了,自己的身体也重要,不过畅姐是不是也做不到不这样。

高尚,东北银儿,其实也还行啦,还是很逗的,可能不是什么名校的硕博生,但也是行医两年的医生,这次学习肯定对他有很大帮助,希望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越走越远。他和刘畅那事我觉得还行,明枪比暗箭让人舒服多了,有什么不开心说出来当场解决,比闷着背后报复要好很多,他和刘畅应该还不错吧。

这个科室的董哥哥和林妹妹太可爱了,算是所有科室中给人感觉最轻松的吧,虽然干的事情并不轻松。董哥哥见人就是一副笑脸,林妹妹对医学生也很好,还做刘畅的“人生导师”,她有些关于女性在职场尤其是女性学医的话挺触动我的。

(4)急诊科

卢骁,骁爷六啊,刚开始确实唬到我了,我见他估计也跟耗子见到猫一样害怕,后面发现他有点可爱,有些柔情,带实习生看日出,做加油团成员,他对自己或者医学生的严格,也就是对患者的关心,对生命的珍重。再吐槽一下,医学生的各种模拟考核......真的太搞笑了。

2 其他

我觉得这档节目做得很好,相比其他综艺或者纪录片直接展示诊疗过程或者讲述患者故事,这档节目从医学生成长角度来讲到一个医学生成长为医生所要付出的汗水与艰辛,这有些像《人间世》的有一集也是将医学生的。从这个节目里,我看到了医院里患者看不见的一幕幕,了解医生的部分日常,认识到医生的不容易,还学到了一些些医疗知识,还是很不错的。

加油团刚开始我没跳,后面我是都跳了。陶勇老师不必说,他的很多话都很有道理,比如: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错把巫术当成医学;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错把医学当成巫术。
......
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
......
医学是理想的,医疗是骨感的。
......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

我觉得张纯烨不错,长得好看还有共情力,易立竞不愧是记者,看的角度更冷静更客观,周深毛不易用来增加综艺性也还好玩,孟非胡海泉马马虎虎。不管怎么样,我相信一般人是不会以自己的眼光对这些医学生指指点点的,他们不是普普通通的95后,他们可能是未来与我们并肩作战为我们作战的斗士。

 2 ) 我们从畅姐身上能学到什么:

我们从畅姐身上能学到什么:

1、 内心的平静与纯粹。 例如,她写回访案例报告,是为了完整地记录这些病人的情况;例如,她做思维导图,是为了完整展示出她的治疗思路。即使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总是干货满满,从不敷衍,从不做空架子工程。她并不是为了第一,而是“现在面对这个病人,我知道该干什么了,这次MDT的目的就达到了不是吗,为什么非要第一呢”。她追求的是一份自洽,是对自己的负责。

2、 对人的真诚,心胸坦荡。她从来不拿自己与他人比较,会认可并赞美别人的优点,并且非常平易近人,大家都发自内心的喊“畅姐”。并且也直面自己的不足,她和董哥哥那段“我不聪明”“你很聪明”“我不优秀”“你很优秀”实在太好哈了。

3、 对事的较真,尽善尽美。畅姐专业能力的优秀,毋庸置疑。

4、 大情怀、大格局。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患者的共情,她对医疗行业、对国家医疗事业的展望——特别是药物一年变中文且进医保这个细节,都让我看到她在追逐光,是个能给人无限精神动力的姐姐。

此外,我挺喜欢王蕊的,我很喜欢她闲聊说苏轼哪些杂事,会是个很有趣的朋友。每次看节目看弹幕里都各种骂她,说她睁大眼睛装纯什么的,我就很无语。她就是个还在象牙塔的女孩而已啊,她可能比较幼稚,但又没心机没害人,虽然直爽大咧但也是软软的性格,很憨很温和脾气超好,刚实习这个状态也很正常,对患者也是极尽耐心,她就是不争不抢显得有点没上进心,没必要多角度攻击,很伤人的好吗。

OFFER3中有几点我在读博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就是张老板一直跟李不言强调的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个我深有体会。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做事的动力不足,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懈怠,做事效率会低,这就像如果上司给你一个deadline,没做好就要扣工资或者降职,那打死不睡觉不吃饭也会赶在DDL前完成。但这是外在动力,如果要长期持续的坚持和高效,就要回归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值得为之不断奋斗的大目标,再切分成多个阶段性小目标,自己再为这些小目标不断加速。目标不明确的话,很容易徘徊不定,并且就很难有坚持和吃苦的耐性,其次,会有严重的拖延症。我就是深受这点困扰,血泪反思中。二就是李不言跟小学妹说的“尽早读完”的观点,这观点和冯琛等人有分歧,我是站李不言这方的,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像“慢慢读”这种路子,除非科研天赋很强,博士博后做到四十岁都没关系,只要有牛文,回来直接引进人才空降也是可以的。但,那是什么概率啊,大多数都是老实读到博士毕业,然后吭哧吭哧拿青基/面上上副教授,再吭哧吭哧拿横向搞钱,没搞成的就被一脚踢开,而且这一切还卡年纪,男35女38,所以年纪是个大关卡。就像同样26岁,还是和刘畅同一年2013年高考,刘畅已经博后进站,我就跟李不言一样徘徊了一两年,现在还在博二。所以人不能比较,只能自己跟自己比知道自己在不断进步就行。这也是我在痛苦了很长时间总不服气自己比不上别人之后得出的心理调节思路,也是我要重点学习刘畅的地方,做事永远是看自己完成得对不对得起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只有内心平和才能收获长足的踏实进步。

 3 ) 外科女医生的比例问题

刚刚在某站刷到一个视频,主要讲了为什么女临床很少的原因,最关键是体力。哪怕是学习能力普遍比男生好,女生仍然是主动/被动地被隔离在外,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女性因为要生育,生理上的确会受一些影响,但这个应该没有那么大的。

视频没有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文化的驯化。社会中的女性,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被要求有个女孩子的样子,什么样子呢?温顺的,柔弱的,听话的,不能太聪明不能太调皮不能太强,因为那不够女孩子,将来嫁不出去。要情商高,要以柔克刚。

然而到了职场上,到了医院,你再能柔,有什么用呢?人家明摆了告诉你,你体力不行你吃不了苦,你哪怕成绩再好傲视群雄,你就是不行!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那些对女性的教导,像不像一根根钢丝,把女性困得死死地,最后束成个茧。

男女体力的确是有差异的,但真的差到整个科室十几个人只有一两个女医生?

不是啊,生育耽误的时间其实远没有成长中那些条条框框的影响大。现在还提倡男童要阳刚,要多锻炼,难道女童的锻炼就很多了?体质问题也不是所有小孩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4 ) 希望出教育类行业的啊

如果能有教育行业的就好了。

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可实现性

容易续作,风险较小。它们都是和法律律师类似,整体也是比较偏向于文史哲、社科人文类的,有很多之前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

2综艺需要效果:

娱乐和专业性都可以相互兼顾。表达演讲的方式与人打交道比较多,拍成综艺节目效果也会更好,受众群会更广。

3经济方面:

投入较少,收益颇丰。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大环境里,每个人报培训班上各种培训课程和职业实践当中,它也是一种刚需。

 5 ) 什么是苦?

看这个综艺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感受到了实习生们的努力和不易。作为一个在读博士研究生,我深刻的感受过那种在追求精益的过程中被否定和受到打击后的那种无奈感和自我怀疑。很多东西是用尽全力也未必实现的苦。

我观察到其实大部分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定的理想和最好了吃苦奋斗准备的。但是为什么这个过程依旧苦不堪言?从事的事情是艰难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接受一遍一遍的否定和打磨后依然坚持的决心和勇气才是读博生涯最艰难的地方。我记得当肝胆外科的主任问实习生为什么苦的时候,我瞬间落泪了…

对…就是这种苦…

 6 ) 是一篇基于b站up主-大物是也reaction的评论

没有追完过原版(没有很好看导致最终弃剧),机缘巧合下后来跟着up主-大物是也,过完了一遍reaction。

由于专业剪辑师缺乏医学专业背景知识,所以想要突出的片段和剪辑出来的版本更偏娱乐化,在医学的角度,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观众(如果有聘请医学顾问纠正和指导剪辑就会好很多啦,虽然要求有点高,毕竟是真人秀不是纪录片hhh)。所以真诚感谢up大物是也(按头安利!!!)和他优秀的医生朋友们:大白牛,王阿姨,斑马酱,和小博(小博输出/吐槽太少以至于没有存在感hhh)(噢还有超级可爱的煤球🐶!)。这群有理想,善良,努力又优秀的闪闪发光的可爱人类在好多瞬间,治愈了我在rotation的emo,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一定可以的!)。

通过大物(工科男)的精准提问,医学知识方面得到了专业且有逻辑的解答,同时reaction也对节目中未指出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及对专业术语的补充解释。其他方面,从师兄师姐们看待实习生们的视角,得到了很多温暖的慰藉,一定程度上抚平了一些走在这条路上的焦虑,孤独,困惑与自我怀疑。通过他们的分享,自己感觉不再孤单,因为他们也都是从稚嫩,脆弱,压力,挫折和错误中一路成长。客观事实就是医学工作者这个职业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这是一条学无止境的路。

无论从观察大白牛,王阿姨还是斑马酱还是观察这群实习生,我发现没有谁最优秀,也没有谁是完美的,原来在一个方面突出已经足以光芒万丈了,就连王阿姨的犀利吐槽也让我觉得光芒万丈。当然让人印象深刻的人都有相似点,就是从他们身上,都能看到谦逊,沉稳,和强大的共情力(除了王阿姨没看到共情力外hhh)。

在我rotation中,我几度因为看到病人和陪伴的家人们的难受而感同身受强忍眼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做医生,因为太容易代入情绪而缺乏专业性或者会judge病人导致下意识区别对待。可是当我看到斑马姐姐也无数次落泪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好事。大白牛说他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不确定他自己能不能达到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不确定他为病人做的每个决定是不是最好的时候,我感到不再孤单,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当我看到刘畅research和专业知识上的严谨扎实,但也有临床思维上的缺陷时,和当我看到张洽和汪苇航理性和缺少人文关怀,却有近乎完美的团队合作能力及临床上遇事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能力时,我切实地意识到一个人有长处也会有短处,原来看似完美的人并不完美,也真正领悟到了看人要看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成绩真的不是唯一的标准(与自己和解);更重要的永远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怎么样变得更好,怎么样帮助自己去成长,帮助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怎么样面对批评挫折甚至是失败,以及同等重要的是怎么样去放松和self-care。简言之,别人的看法不重要,自己的起点怎么样不重要,自己只要在进步,在成长,在勇敢,在培养自己的growth-oriented mindset,就足以在自己走的这条路上闪闪发光。“I never lose, I either win or learn." --Nelson Mandela.

还有一个有趣的收获是,在最后一期社区科普宣讲时,我没意识到李不言的“固执”和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个行为会被斑马酱评价他“只适合做朋友,但是不适合做同事”。原来这样的李不言是一个让人非常不愿意合作的对象啊,这个视角提醒了我以后做事情真的需要be open-minded to listen to what other people's feedback. 不是斑马酱提醒,我还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蛮多时候我也挺“李不言”的,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一意孤行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掩面)。

还有, 突然从小博的角度也学到了if you want to impress someone, at least you need to speak up, and let them hear your voice.

最后感谢一路上遇到的所有的善意帮助和感动,无论是见过面还是没有见过面的,谢谢陪伴,真诚的感谢。

 短评

虽然但是,我是有被打动到的…而且数次为陶医生感到遗憾和可惜,他身上有那么多的“原本可以”,希望他以后可以健康平安。

8分钟前
  • 斯德弟尔摩
  • 推荐

看完第八期上,觉得这个节目值得多一颗星

12分钟前
  • 不信糖便信盐
  • 推荐

最新手术两期太棒了,泪目数次,医院里的人生百态,医生的艰辛奉献,病患阿姨的乐观笑容,都很打动人😢。一个综艺节目有了将医生行业介绍给普罗大众的普及作用,即使纰漏不少,也属难能可贵。观察室水平欠佳,多给陶医生讲话机会吧,想听专业向科普。

15分钟前
  • Azure
  • 推荐

给急诊室的日出

16分钟前
  • 周小鹿恩
  • 推荐

笑不活了家人们,吃个盒饭还讲“职场礼仪”?主任不动我不动,主任动后我再动。节目组知不知道真实科室状况就跟打仗一样,刨两口饭就去工作的医生太多了,能安安静静坐下吃顿饭那都是奢望。有饭吃赶紧造,矫情给谁看!

18分钟前
  • 谢明宏
  • 较差

【Reaction】北大医学博士们看offer3是什么反应?→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R4y1s7gu ——【Reaction】北大医学博士们首次猜offer3选手名次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q4y1B7Gw —— 本来没冲动观看的这档综艺节目,因此而去腾讯视频观看了下正片。······【offer3 Reaction】为什么有时候病人会被医院“拒诊”?第十期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a411y7j7 —— 此前在B站看过「大物是也」蛮多视频,没想到他和朋友「皮科医生魏小博、大白牛、王阿姨、斑马酱」录制这个系列视频,然后我一期不落地追看了。-2022.02.04

1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王蕊的初次门诊真的笑掉大牙

21分钟前
  • 葱油拌面不要葱
  • 力荐

社会意义远大于节目本身

25分钟前
  • 水木莲熙
  • 力荐

这一季不是我学的专业了所以看得很爽。看了以后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最难的部分不是工作强度和终身学习上,反而是如何坦然面对生命的消逝和自我能力的有限。人生如逆旅,渡人渡己不容易。

28分钟前
  • 副极地季风带
  • 推荐

三季老粉了,还是法律行业好看

31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还行

综艺终究是场秀,即使你披上一层道德外衣神圣光环,鹅你真的不要再害人了,医生这种职业不是你的流量密码。请网红,请颜值高的有讨论度的,请没有经验的硕士直接临床,你别害浙二风评了好吗?这不是玩笑,这是事关人命的医院

35分钟前
  • Joker
  • 较差

之前还没播的对候,很多医学up主都不看好这个节目。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纯观众的角度,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还是能从节目以及素人学霸中学习到很多东西的(基本功要扎实,理论联系实践,刻苦努力,以及英语在面试的重要性的)。从第一集看,我觉得对于非医学类专业的观众人来说还是可看的。

40分钟前
  • 皮卡陈
  • 力荐

看医生/医学生们的日常,时常破防。观察室里,目光会不由自主投向陶勇医生的手,听他侃侃而谈,很欣慰,但还是难过。

44分钟前
  • 荦旯蒯庖
  • 力荐

作为一名医生,我大概明白律师朋友看前两季的心情了。

45分钟前
  • 帕里克吃布洛芬
  • 还行

被科普了医生的面试过程,职位晋升等等,感叹一下医生真的不容易,看过很多医院医生题材的纪录片和电视剧,医生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医学生们加油

50分钟前
  • 帆茄妹子
  • 推荐

虽然都在吐槽医学生的学历,但我更多地看到了这个综艺的社会意义。培养一名好医生太难了,陶勇医生经历意外后的淡定让人心酸,发言太有格局和言之有物了,希望这个节目能给医患关系带来一点理解吧,陶勇来参加节目的目的也是这样吧。另外,孟非和胡海泉真的不适合这个节目

52分钟前
  • Haruuu
  • 推荐

陶勇是节目组定位精准的嘉宾;周深是惊喜,弥补了何炅的缺位。

53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属于看似是小众的选题企划,但却比前两季的律政要好看不少。想想才知道,日剧里医疗剧永远是行业剧的最大头不是没有理由的,医生的职业情境本来就是最适合被影视综艺化的职业之一。

5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这个医疗题材真的很抓人,主持人真的太烂了,换撒贝宁比较好,嘉宾真的观点输出太烂了。

58分钟前
  • 贝卡
  • 推荐

把原本不被看好的医疗行业做到可看性与专业性兼具,值得鼓励。以及,十分想念何炅。

1小时前
  • Lily Chou-Chou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