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盐

记录片法国2014

主演: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Lélia Wanick Salgado

导演: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剧照

地球之盐 剧照 NO.1地球之盐 剧照 NO.2地球之盐 剧照 NO.3地球之盐 剧照 NO.4地球之盐 剧照 NO.5地球之盐 剧照 NO.6地球之盐 剧照 NO.13地球之盐 剧照 NO.14地球之盐 剧照 NO.15地球之盐 剧照 NO.16地球之盐 剧照 NO.17地球之盐 剧照 NO.18地球之盐 剧照 NO.19地球之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3

详细剧情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你是这地上的盐

《马太福音》中说跟随耶稣的人必须具有作“地上的盐”和“世上的光”的生活表现,而在Wim Wenders这部情深意长的新片里,从经济师改行的摄影师Sebastião Salgado从对人类和人性的最深的绝望到对创建新秩序的希望的转变无不是一种悲悯的情怀。尤其在看过老爷子的Genesis摄影展之后,更感到不一定非要是卢旺达的难民才能震撼人心,西伯利亚冰原上的驯鹿群与涅涅兹人的共存也是世间壮美的场景,是人类最初的模样。老爷子说得好:“Photography is not objective. It is deeply subjective.”

 2 ) 巴别塔上的地球之盐

文德斯用了一部虚构长片(Palermo Shooting)来讨论摄影镜头前与镜头后的厮杀、权力差;而这部拍Salgado的纪录片只字不谈摄影伦理或哲学论述。之前很难接受Salgado镜头中的灾难之惨烈与它图像之壮丽的反差,《大地之盐》却解答我的疑惑了。这里想谈的是电影中的语言。

电影刚开始,我们听到导演自白,英语,一种只是因为其普遍性而最适用于纪录片导演主观自白的语言。Sebastiao Salgado出场,他说法语。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他来自巴西,但已听得出他的法语略微有别于法语母语者的发音,我们疑惑:为什么是法语?

WW和SS对话时也说法语,但比SS蹩脚多了。(导演自始至终没有用过德语。)

影片副导演,SS之子Julian Salgado,第一人称陈述父亲的人生时用英语,在影片中与父亲交流用法语。他出生在法国的巴西家庭,我们并不知道他视法语还是葡萄牙语为母语,只知道他在对爷爷老Sebastiao说话时用的是葡萄牙语。老人家听力不好,孙子问了他三遍“您在这儿幸福吗?”他才听懂,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Julian葡萄牙语不好的原因。

SS跟着雨林里的土著人行动拍摄他们的日常,他给他们看相机里他们的影像,双方只得以手语交流。

SS对难民、对因为战争、灾害、资本运作而离开家乡的人的兴趣,并不仅是摄影镜头对他者的着迷,因为他自己也曾是一个逃难者,只不过环境比那些人要好得多。直到影片最后,SS对着镜头说起了葡萄牙语。那时他已回到家乡,并与妻子一起种植了一整片雨林。说葡萄牙语的SS似乎与之前那个用法语叙述着他所见证的饥荒、疾病、杀戮,人性和人类之极昏暗的摄影师很不同。

受到雨林奇迹般重现的鼓舞,SS展开了《创世纪》的拍摄。同样来自圣经故事:留恋罪恶之城,欲望之城的人,神把她变为盐柱;居功自傲的人,上帝取缔了他们的沟通方式,从此世界有了不同种语言;这些故事似乎都与《大地之盐》有隐隐的联系。

 3 ) The Salt of the Earth

记录片的开头用希腊语讲了photographer这个词的时候,就知道会很喜欢这部纪录片。

塞巴斯蒂安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以高更为形象的主角,敢于放弃所拥有的一切重新开始的人,他们的魄力就已经让他们成功了一半。

几个重要的主题(懒得写,直接摘)



“Workers finally united the economist Sebastian and the artist he had become. The pictures appeared in most of the great magazines, the exhibition travelled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book came out in many languages. ”

“But Sebastian and Lilia wouldn’t rest, they immediately started to work on another major phase of his photography. They realized that one of the burning subjects of our times was the displacement of entire populations by wars, famines and the roles of global market place. So while Europe was starting to close its borders, Sebastian was trying to shed a light on the fates of the outcast. Again, he and Lilia did all the research and planning together, and again she w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new chapter in their lives which they called Exodus. ”


“Sebastian had seen into the heart of darkness. He deeply questioned his work as a social photographer and witnes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What was left for him to do after Rwanda? ”

死亡的主题太沉重我无法提及,但生的喜悦还是可以说说的。很多场景特别打动人。比如Sebastian抱着自己种的树欣喜得不行,说再过30年能长到这么粗的时候那个骄傲的表情就像在谈论自己的孩子。回到住处后给人看刚发芽的小树苗,都没小豆芽大,说这些树能长到40米高,能活四五百年的时候,真的让人感到生命的神奇力量啊。


这个关于奇迹的故事治好了Sebastian在非洲所经历的绝望,得以继续进行自己摄影师的事业。从人文摄影师到风光摄影师的转变为Sebastian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想去理解达尔文的那一套,同样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里,进化状态也大有不同。看到这是蜥蜴爪子细节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到,中世纪骑士的手,他们用金属鳞片保护自己。 ”


“Genesis took Sebastian around the globe once more for almost a decade. And he’s gonna show us nature, animals, places and peoples that were like the beginning of time, and a much more optimistic view of the same planet that Sebastian had witnessed for so long has damaged and destroyed. Genesis was gonna be their ??, a love letter to the planet. ”

“这片土地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形成了这片土地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我们度过了一生,我父母的一生,我姐妹的一生,我的大部分人生。今天,我们又一次在这里生活,莉莉娅和我。这片土地一直在述说着我们的故事,它见证了我的童年时代,陪伴着我的老年时光。当我死去的时候,这片森林将回复我出生时的状态,整个循环圆满了,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认识了一个摄影师,和他背后关于绝望和希望的故事。

 4 ) 我们都是地球的盐

这周看了关于摄影师Sebastião Salgado(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记录片《地球之盐》,他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

Sebastião出生在40年代的巴西。在60年代,和妻子lilia(哈哈…)移居欧洲。他放弃了在英国世界银行的高薪工作,一切归零后,去往巴黎从事专职摄影,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球:拉美、非洲、中东……一个拍摄项目往往耗时数年,他远离家人,与当地人吃住在一起,如此这番,仿佛才能拍出最接近本真的作品,从那些被拍摄的对象的眼睛里看不到疑虑和厌恶,是一种最自然的呈现。80年代,他走到非洲,在埃塞俄比亚、马里,看到那些被饥荒干旱折磨的人民,生病与死亡等同,脱水、干枯的人体,生命如同枯草、槁木。

如果说在80年代,Sebastião看到了人类的弱,那么在90年代,他则看到了人类的恶。1994年4月,卢旺达大屠杀,当时全世界媒体都聚焦在南非第一次民主大选,欧美甚至中国的冷漠、联合国的拖延,似乎没人在意这里正在发生着什么,三个月的时间,100万人被杀戮,昨天的邻里朋友,今天恨不得就用锄头、镰刀将你砍死。而Sebastião在这里,用相机近距离记录下这一场种族灭绝,在坦桑尼亚、刚果,他追随着逃难的人民,看到用父亲将孩子的尸体面无表情地抛向乱尸堆,看到人们用铲车铲起无数的尸体,跟泥土一样与泥土混在一起。在屏幕前的我几度无法正视下去,这时Sebastião说,“我与难民们在一起,奇迹地没有感染上任何疾病,但我的心和灵魂却病了。”这让我想到在同一年,南非自由摄影师Kevin Carter在约翰内斯堡用汽车尾气用导管引入密封的汽车里自杀身亡,而他就是拍摄了那幅著名的秃鹰与行将饿死趴在去救济站路上的小女孩的摄影师,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同时却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面对此种情况是应立马放下相机上前救助还是先完成工作使命?他留下的最后字句,“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而Sebastião历经了世间的黑暗和人类的残暴,选择活下来,只是再也没有办法拍摄肖像。他和家人回到巴西,开始照料起父母的农场,通过种树试图让干旱土地恢复生机。他们成功了,自然似乎缓解了他的疼痛,他重拾相机,只是这次,他的拍摄对象变成了动物和自然。也许是亲历了太多人生和不同的命运,他拍的动物也是那样地富有人情味。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一张摄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俗称龟岛,位于厄瓜多尔)的鬣蜥的足部特写,他说,”它让我联想到中世纪武士的手以及他们盔甲上的鳞片,看到它,仿佛看到我的表亲,我们最初都是由同样的细胞进化而来。”多么让人为之动容的一段话。

看完影片,一石激起情绪的千层浪,以至于让我忧伤、怀疑、痛苦、愤怒和更加的焦虑。在无比敬佩Sebastião的同时,对自己也深深地厌恶起来,厌恶自己的苟且、犬儒与狭隘。反观我目之所及的非洲小岛,又是怎样的呢?去年,我也开始拍孩子的project,美其名曰“拍摄项目”之名,实则是在工作之时的用iPhone“偷拍”。如今想想,这样的照片,是有意义的吗?是富于感情的吗?还是仅仅满足我偷窥猎奇的无耻虚荣而无任何背后的思考?是感动了自己还是矫情了别人?或许你们会回答“然并卵”吧。

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在今天看到日本女指挥家西本智实指挥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才得以缓解。原来我也与Sebastião一样,需要找到一个庇护之地,在里面假装原谅了自己。

 5 ) 《地球之盐》说给生命的情话

【人在纽约】的街头采访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女孩儿说,“每个人都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他们自己想做什么。就算我告诉你我想做什么,但等我试过以后就可能不会再想做了。你在我这么大的时候想做摄影师吗?我觉得不会。”这段对话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某一场景。 “小朋友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想当科学家,要当警察,当老师,当交警,当官,开飞机,开火车,当军人保卫家园。。。。。。”这是我这一代人在童年时做出的标准答案,每个小朋友都会复制上面的答案作为自己的伟大梦想,有时一个班级30个学生,能出来29个科学家,总之我不是我,我是一个无情感的概念,是流水线上的"栋梁之材"。不如问问“平壤崔成浩”,在那片隐藏经纬度的神奇的大地上,小朋友们或许还在沿用这一标准答案,事实上,谁说这样的答案消失在你的世界里了呢。 我曾在其他的纪录片里听到过别样的答案,战乱国家的孩子说,“我长大了,如果能回到家乡,我想做个放羊的牧人。”还有个阿富汗的女孩子说,“她想做赛跑的运动员,因为我喜欢跑,我跑得很快。”在欧洲,那位用二手Nikon-D90拍出“航迹”的英国小男孩儿,问他长大了要做什么时,他说:“如果能做专业的摄影师当然很好,可是当一个农民而把摄影当作爱好也会让我非常开心。” 想想,就“设想未来”这一话题,我们便可探索到生活的哲学里,对人生充满各种感悟与期待。如若把话题拆分延展,看一看拥有梦想之后,我们是如何靠近梦想又是因为什么远离了梦想,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一定是异常特别的。当然,对我们来说到底有没有谈论梦想的资格呢?是的,梦想是自由人可以拥有的玩意,自己是什么情况自己去分析吧。

书归正传,尝一尝“地球之盐”,你或许能品出它的生命之味,就算你是泡在被污染的盐碱地已品不出生命的甘醇了。 1944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出生于巴西,最初,不管那是他自己的未来蓝图还是父母为他规划的人生,似乎已定下了不做律师就做商人的金色职业之路。后来遇见了女神,用女神的相机拍出了以女神为主题的第一幅作品,他不走寻常人生路的勇气在心中生根发芽了。最终,他再次证明了那些不轻言放弃的成功者所拥有的成功秘笈他也拥有,是的,在百分百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坚持,不被台下的掌声与鲜花左右,但可以永远默默无闻地做梦想的信徒。 当然,谈感受不能打哑谜,简要概括,《地球之盐》讲述的便是一个人的人生。一位有天赋有实力能够坚守梦想,把世界真实地踩在脚下的摄影师,他与世界的对话。韩寒是想要与这个世界谈谈的,《地球之盐》的主人公,他是与这个世界谈了几个来回了。 与这个世界的正式“会晤”出现在1973年,那一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29岁,他决绝地告别了富足安逸的“金领”生活,带着相机,去往尼日尔,选择了造访未知世界的冒险生活。说到这儿,必须承认萨尔加多是个“幸运”的人。我们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有多少人是不能够割舍掉身后的“牵绊”呢。哦,是的。父母让我们去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了,似乎剪断了一根束手束脚的风筝线,可是在收拾行囊时,又会犹豫,这样浪迹天涯了,那么三十而立时就甭想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再背着个胖娃娃了。这种置换,是否值得? 先放大追逐梦想的成本,然后预设最终蹉跎岁月,“一无所获”的结果。看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还是撕了吧。前一晚彩排的分手戏码正式上演时,剧情被彻底颠覆了,这一次不是“各自保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就算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一定要把“最浪漫的事”唱出来。你看,在想象的世界折腾一番,那也是劳心伤神的,还是洗洗睡吧,明天还要上班。这就是我们如梦的浮生。不是的!不要被我这故意粉饰的愚人的偶像剧桥段欺骗了。要知道,一开始,为了活下去讨饭吃的我们,梦想早已被主宰我们的人偷着走了,谈什么梦想呢,连自我都没有的。 而萨尔加多的“幸运”要从何谈起?我是有意狭隘地定义了他一生不离不弃的梦想。在他张开追梦的翅膀时,他已做好了远行的准备,那些准备是多么令人艳羡。他有满满的爱与祝福,只需安心上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后方是他英勇“作战”的动力与资本。一直生活在巴西某盛产矿石的小镇,父亲有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农场,少年时逃学,游荡,享受自由自在的青春。成长的岁月,父母给予他优渥的环境,给他爱与信任的目光,让他任性且自信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让他拥有了坚韧无畏的品质。 加之,他是家中七公主爱护着的唯一的王子,那样的成长氛围也激发了他更多的细腻与感性,这是一个摄影师值得骄傲的个性。成人后,遇见那么美那么聪慧的心上人,17岁的女孩莉莉娅是音乐学院的校花,他是有经济头脑的摄影文艺青年。两人情投意合,成家立业,灵魂伴侣又互为彼此最忠诚的守护者。这一切是他努力经营人生而应得的回赠,在看客眼里,那还是上帝的眷顾与宠爱。 是的,除了拥有幸运。他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摄影天赋,这种天赋恰巧被他感知到,并用心培植壮大了它,这也是他的实力。1973年至2011年,从尼日尔到印度尼西亚,萨尔加多的黑白摄影作品系列就像地球的各大版块,有质有序地完成了影像世界内的地图绘制。每一系列都是定格的历史,都在他脚步丈量的人世间,用镜头呼吸,是活着的人间标本。 从故乡巴西到非洲的尼日尔,他用照片记录了尼日尔最严重的旱灾饥荒。随后,他回到巴黎与妻子莉莉娅相聚并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之后又去往拉丁美洲,用六七年的时间走过与巴西毗邻的国家,他用肖像照片记录那些被工业化社会遗忘了的特殊的原住民族。在他的照片里,那些原住民的音乐,他们的服饰,他们的眼睛,他们的闲适,都像一帧帧静美的图画,跳离流逝的浮躁,留置于恒久的时空之外。 走出去,再走回来,不断地选择新的驿站。萨尔加多再次回到巴黎,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这是带来遗憾的幸福时刻,孩子的健康有问题,无所畏惧的萨尔加多为此痛哭。他们重回故里,巴西走出独裁的统治,整个社会处于重整的混乱期。萨尔加多开始记录巴西边陲的人文风貌、社会事件,他对故土的爱是自然而然的,但也注入了责任与悲悯之情。 1984年,他的镜头与脚步再次指向非洲,到达埃塞俄比亚,记录那里的饥荒,拍下人们见怪不怪的尸体,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理想中互助互爱的人道精神,他对人类抱有的希望受到痛击,而这些曾经发生过的悲剧无法被一笔勾销,都封存在了宝贵的胶片里。再次看到卢旺达战乱中成片成片被刀砍被扫射的尸骨,萨尔加多的心“病”了。值得欣慰的是,仍有照片留存。因为再残酷的现实,它都应该被客观真实地留给后人,而这也是萨尔加多摄影的意义。 后来的后来,他又去了伊拉克、埃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直到他透支掉所有的激情与希望,厌倦了无望的人性,拒绝继续探索冷酷的人世。他回到变成荒山的农场老家,妻子永远是他的守护天使,他们一起把荒山变成绿洲,地球在萨尔加多的手里呈现出另一种令人心动的姿态。 那位美洲原住民说得没错,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是被上帝认领,并提前拥有去往天堂通行证的上帝之子。就在此刻,我穿梭在脑际的记忆板块,回放《地球之盐》里令我无法忘记的故事、画面,我竟勾勒出了那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一直游走在屏幕中,与所有人一样生活在地球上,貌似毫无差别。可是,他用三只眼睛留下的足迹,却证明了那是如“神迹”般的存在,他是从人类共同参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旁观者,是为神摄录地球容颜变化的使者。 因纪录片的名字《地球之盐》,我差点跟它失之交臂。而且,你若知道一些又不知道一些,像我一样,大致了解到这部片子是由大量数据、时间点、黑白胶片、旁白等粗粝生硬的版块组合而成,想到的或许是地理教科书;你亦想象不到,在静态远多过动态的映画里,它把人物传记的拘囿古板遣散掉,竟能化腐朽为神奇,直达观者的心底撞击出不眠不休的暗涌,真真不能不为之所动。 总之,《地球之盐》的确需要自己去看,即便无意体验那样的生活,也能从故事里感受到生命需要洗洗牌制造些惊喜的渴望。就像我能告诉你水就是H2O,是氢氧组成的无机物,无色无味,加糖有点甜加盐有点咸,你还是水做的,渴死比饿死容易。可但是,你耐心地逐条分析理解,都不如自己喝上一口。鉴于此,我以上说的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废话,是看完之后情不自禁要表白的情话,你若心生一丝兴趣,还请独自前往感受一番。

 6 ) 从批判到和解,然后种下慧根。

成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记录者。殖民地下罪恶的淘金工业,南美洲和非洲的饥荒,海湾战争的战火,卢旺达的返祖屠杀,以及自诩文明的南斯拉夫革命,无疑不是上个世纪末社会关系的大事件。有时希望摄影师能多长几条腿,多活在不同的世纪里,让这些历史记忆都能插着翅膀刺痛我心。观察人类给摄影师带来了痛苦,于是得出了“人类是最大的罪恶”这样的结论。作为记录者,你只有痛苦的本领,却没有发难的身份,人类的罪恶,也是人类在社会最大总福祉下的维系方式。观之于此,只感到自己社会人类学的浅薄,无法再说出一二。

当然作为观众也会苛责,为什么要直视他们的眼睛,然后袖手旁观的按下快门?他们是允许你围观痛苦,还是你巧言令色的说服。当然,也许他们痛的已经不能在意。那些直勾勾赤裸裸的眼睛,时至今日,可能已成为白骨上的两个洞。想到这,就觉得生之渺小,因为生之渺小,批判人类,只是最小的话题。那些被批判的殖民主义者、战争发动者、奴隶主,也都化为白骨了。

所以,改弦更张地成为风光摄影师,是一种和解。但风光摄影总是感觉美则美矣,缺乏力量。毕竟摄影师的眼睛在人类那,不在自然界。摄影师还是时不时流露出对人类社会的关照,用动物界的阶级观念去解读人类的行为方式,力图让人类和其他生灵处在同一维度,一种可以被谅解或是理解的维度——社会学意义上的进化论。

用种树的方式践行这种和解。摄影师从记录自然的角度,回归到了改变自然的角度。种树不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方式,因为摄影师并不是一个环境主义者。它更像是某种行为艺术,某种态度。它让自己获得一种施加影响力的直接力量,而不再依靠照片的呐喊和特定有效听众。这是一种可以被切切实实看到的实惠,就像苦行僧,日复一日做着唯一能改变地球的事情。而那些作品,就像上帝赋予他的慧根。

最喜欢的一张作品

 短评

三星都给摄影,电影技法方面毫无新意,痛彻肺腑的陈述也并不能触及灵魂深处。

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个摄影师的生平,仅通过他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就可串连起他的一生,反映出他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看出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追寻着新闻热点去拍摄,他见惯了这个令人失望世界的生生死死,最后自己放弃了对于这些让人悲伤之事的拍摄,转向了自然,转向了环保。面对死亡时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

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重建一座森林。当我过世时,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1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当我过世的时候,我们种下的这片森林,将会恢复我出生时的模样。一切也因此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看过电影后,才理解了上周末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那场摄影展。原来他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对于一个见证过太多苦难的人,回归自然去做一名守护者,是最好的归宿了吧。

16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这是我最后一次旅行,我已不再相信所谓人类的救赎,没有人类应该活成这样……我为我的相机,为我的双目所见落泪。”最后造一片森林修复灵魂的恶疾。人类是地球的盐,能毁灭自然也能创造奇迹。

19分钟前
  • Aby
  • 力荐

生命是太珍贵了,以至于无所事事之时,总有罪恶感,担心自己在浪费生命。然而碌碌一生,难道就不是对生命的浪费吗?我佩服这个男人,能用八年时间去拍一组照片,不赚钱,不买房,啥都没有,就图个开心。他这样任性的挥霍着时光,我却觉得,他才是那个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2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电影太棒了,但主要还是萨尔加多太棒了。(可惜不是迷妹,不然见到真的维姆文德斯大概也太棒了。)每个像这样逼迫自己直视人类最黑暗面的摄影师都不知道有多强烈的召唤和信念,唯有崇敬,并感谢他们拓宽摄影的疆域。看完感觉自己都更有人性了……但难道又要什么也不做地任这冲动消逝吗,觉得有点焦虑。

27分钟前
  • eleanor
  • 力荐

照片没问题,读解照片的形式也没问题,萨尔加多被黑暗吞噬也没有意外。只是对一些人类社会问题的看法,似乎太过表面了。沦为环保纪录片,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什么奇怪的东西。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跟大师活在同个时代是无比幸运的,凡夫俗子借由一双上帝之眼,得以凝视这个星球无数个令人泪流满面的瞬间。毁坏的雨林能重生,写满贫瘠和死亡的土地上也能开出文明之花,萨尔加多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卧底,不为了满足任何猎奇或艺术追求,而是用光为人性铭刻下永恒的证据。

32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当我死的时候,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37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极尽谦卑的文德斯几乎是以学徒的姿态呈现了萨尔加多眼中的世界,光影先后经两位大师之手却如同未着痕迹,只是默默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直面过人类至为黑暗残酷的一面,才有对世间生灵万物毫无保留的深情,毕竟,我们之中的每一个就是地球之盐。之于观众而言,这样的电影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39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给我深深震撼的不仅仅是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更是他缓缓道来的每个故事,看着他花了一个又一个十年记录这个星球最残酷的画面。灵魂承受了多大的劫难,才会说“人类的残忍让我们不配活下去”?好在竟然,他在另一个维度获得了重生。同样都是摄影师的纪录片,这部真心比薇薇安迈尔的好太多了

4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本片的启示:1.摄影还得靠天赋,去专门学是没用的;2.摄影三宝:黑白颗粒高反差;3.再拍了基本一辈子后,眼界和胸怀已经上升到了一般摄影师无法企及的高度。

42分钟前
  • 喜喜
  • 力荐

萨尔加多不止是神妙的光影叙事者,他诗意精确的言语同样有力量。在我眼中人类是地球的病毒,将天堂败坏成炼狱,但大师看遍饥馑苦难暴虐杀戮依然未曾陷入虚无,他说:我热爱人类,他们是地球之盐——这才是难能可贵。大地抚慰治愈了萨尔加多破碎绝望的心灵,他种下的森林是给这个星球的偿还,也是回馈。

4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讲自然,其实也是讲人。光是想想,这个星球上仍有过着跟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却难以为我们所知的同类存在,就已足够神奇。

49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马太福音5:13-16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盐,需要提炼,冲泡,能改变一切味道,能防腐杀菌,可盐如果过了度,盐化的土地会变得一片荒芜。寥寥数字,把人,这个地球之盐的特质,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51分钟前
  • 我累特
  • 力荐

棒,一家子大写的你球人!有机会一定去看大银幕哦。今儿法盟确实小了,虽然仍很震撼,但还想去资料馆二刷。对二闺女有了新认识。

55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他妻子更了不起,是这个家庭以及全部项目的总设计师和主心骨。

57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镜头总是热的,从人生在世上对金钱的追逐,对资源的争抢,到对生命的拯救,对物质的清醒,再到动物、人与自然延绵不止的疾病、饥荒、死亡,历年一段又一段跨越精神的征程,引向身为亲历者最大的自豪与痛苦。但身为真正的“地球之盐”,在对人类失望的阶段,又开始恢复森林的救治活动。如此一生的修行与作品,只能望其项背。而他背后的妻子,真的有过人的智慧、胸襟与能量。 @资料馆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灵魂清洗,萨尔加多阅尽世间种种人类贪性催生的罹难悲苦,在最后选择回归于动物和自然。他一生的故事,看到了完整。别让那些不幸的事件,只沉淀为事件。别让悲伤的土地,放任干涸荒芜。在凝固瞬间的照片面前,我们也不该只是保持那一刻的哑口无言。

1小时前
  • bir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