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路德维希 剧照 NO.1路德维希 剧照 NO.2路德维希 剧照 NO.3路德维希 剧照 NO.4路德维希 剧照 NO.5路德维希 剧照 NO.6路德维希 剧照 NO.13路德维希 剧照 NO.14路德维希 剧照 NO.15路德维希 剧照 NO.16路德维希 剧照 NO.17路德维希 剧照 NO.18路德维希 剧照 NO.19路德维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4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1864年的德国,年仅19岁的路德维希二世(赫尔穆特·贝格 Helmut Berger 饰)登上了王位,成为了统治巴伐利亚的国王。实际上,路德维希是一个性格非常优柔寡断的男子,根本就不适合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脆弱的自尊和薄弱的意志力常常将他置于痛苦的境地之中,这种痛苦在他挚爱的表姐伊丽莎白(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含恨远嫁他乡之后,变得更加的强烈。  实际上,路德维希也曾设想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身边聚集着的,是各怀鬼胎的三教九流,当时间来到19世纪下半叶时,他的所有设想都化作了泡影。之后,为了逃避繁琐的政事,路德维希躲进了一座城堡之中,并且最终被大臣视为患有精神疾病,而遭到了废黜。

 长篇影评

 1 ) 西方版的"南唐后主"

  这部电影的每一个场景,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次举手头足。都充满了古典主义美感。这当然主要得益于没落贵族出身,拥有渊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的Visconti本人。{电影中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我相信是“真正”的宫殿。(我觉得这也是靠Visconti的贵族关系才能进去拍摄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贵族血统,又深具文艺气质和才能。他可能会成为又一个Luchino Visconti。她也有可能成为又一个Audrey Hepburn,可他千万不要掌权,甚至贵为一国之主,那他铁定是ludwig!(或者说是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构…… )他费尽大量的国力物力把伟大的音乐家瓦格纳请到国内,让他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演出他热爱的歌剧艺术。他的愿望是让国民得到最伟大的艺术享受。但国民并不理解他,对于他的人民来说:“瓦格纳只是一个浪费了大量国家税收的家伙!”甚至连他的一生最爱Elisabeth也不理解他:”(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你以为可以利用瓦格纳使自己永垂不朽吗?不,永垂不朽的只会是瓦格纳和他的音乐!”)他应该被人们所理解吗?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像一个母亲让自己并不喜好钢琴,也根本没有丝毫音乐才能的,并对此感觉万分痛苦的子女练钢琴。我们应该理解这位母亲吗?我真的说不清楚。我只能说,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国民在他统治下,感觉很痛苦,所以说他不称职,他应该被推翻。
  幸福从来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所以瓦格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感觉很快乐。 Ludwig贵为一国之主,也感觉不到快乐,他希望拥有所谓“绝对的自由”。但就像他手下那位上校告诉他的,“问问那些平民百姓,这世界何曾有过“绝对的自由”。”?是的,他是一个在自己的国家中得到自由程度最高的人,但还想要“绝对的自由”!真是何等的讽刺和荒谬。
  太具文艺气质的人,(或者说更准确的说,一个太感性的人,几乎不具理性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软弱,软弱,导致不敢面对现实。所以Ludwig面对和同胞兄弟普鲁士战争时,他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和对方谈和平)。当面对国家被(统一的德意志王国)吞并的危险时,(他的祖国巴伐利亚),他又一次选择逃避。直接导致了巴伐利亚的亡国。甚至在接近人生的终点,面对自己的一生挚爱Elisabeth时,他再一次选择逃避。(不愿意见她)。
  黑格尔说:“性格决定命运。”Ludwig的性格不适合做一国之君。但他生来是做国王的命。所以他自己和这个国家的悲剧命运也就此被注定了。



                                 

 2 ) 新天鹅散落的羽毛

历史是串环状结构,这注定后人难以窥其全貌。记得第一次知道路德维西这个人物,是看了部老电影《Ludwig II》,而后是巴伐利亚的风光片,娜塔莉对路易二世死亡的介绍,世界十大古堡介绍,1886年埃宾医生的《性变记号》……每一次擦边都加深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兴趣。

路德维西二世是那种充满幻想、极度浪漫而过于敏感的人。也许正是这样,他需要一中种多情爱恋的方式来体验友情。而瓦格纳和表姐恰如其分地扮演了这个角色,之后的冯·瓦里库男爵、男演员约瑟夫·凯因策都没能展现出如此之多的直觉和灵感。

他那个柏拉图式的对象,应该能使他一直保有悲怆感人的幻想,同时能使之带有一种迷惑人的情感抒发、热情和诚意。显然,结局都让他失望。

国王迷失在爱情的花园里,丝毫没有注意到《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里的二重唱只有自己独唱,他手上只有一封亲自书写的热情洋溢的信:“对您永恒的爱,您的路德维西,极其幸福并且永远忠贞。”

瓦格纳定居拜罗伊特,暗示着和尼采的疏远,而路易二世却在那里为他筹建了这个净化了的幻想所创造出的剧院...

这部电影的戏剧性,或许远远不及其本人的十分之一,但仍不失精彩地为我们呈现了这位天鹅散落在巴伐利亚的羽毛。

 3 ) 05年1月的旧评

·Loli花痴雷人之作,主要目的是拿来和今年的再观感想做对比,敬请慎入

----------------------------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是在一部关于建筑的纪录片中。19世纪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憧憬着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仿照凡尔赛宫为自己建造了极尽奢华的宫殿。然而由于耗资过大,这座宫殿未完成即被迫停工,它的主人在其中仅仅居住了十天便被废黜,并于三天后投湖自尽。路德维希二世性情古怪,因为迷恋夜晚而惯于昼寝夜起。不知为何,对于这样的人总会多少有些钦慕。也许是自己同样有着种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却从未有勇气付诸实现吧。
        
然而影片初开场时的他,却并不似想象中的怪异。年轻的路德维希有着高挑的身材和端正的面容,穿着整齐而华丽的军装,言行得体,礼节周到,一如所有那些最严格、最高雅的宫廷教育制造出的典范。只有微蹙的双眉,隐隐流露出一点点偏执。他在贵族们恭敬的目光中加冕——此时谁不认为他即便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至少也会中规中矩的治理国家呢。如果……
         
如果他没有爱上他的表姐。伊丽莎白,那个史上著名的茜茜公主。美貌、独立、精力充沛,永远光彩照人——只是,她已经是奥地利的皇后。同样是由罗密·施奈德饰演,却没有了《茜茜公主》中孩子气的天真,此刻的茜茜不再是甜美的童话,而是粉红色传奇凋谢后的真实。我想她已经经历了那华丽的婚姻背后的艰辛,笑容动人依旧,却早已带上了成熟女人的理性与落寞。然而她的表弟,终其一生也未能成为这样的人。于是我看到茜茜带着无奈的微笑告诉路德维希,“我对你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她劝说他结婚,以为他会像所有告别青涩的少年,遗忘这无望的爱情。而结果只是徒劳——因为无法得到所爱的女人,他索性拒绝爱上任何女人。他也曾试图结婚,去担起一个国王应负的责任,但当他向母亲宣布自己的决定时,那冷漠的神情竟像是要去赴死一般。官员们不得不费尽心机雇佣女演员对他进行必要的“教育”,换来的却只有他的轻蔑。他宁可在男人身上寻找安慰——带着忧郁的、颤栗的神情,亲吻着自己熟睡的侍从。对于他那可怜的未婚妻,他甚至拒绝叫她的名字,而是代之以“爱尔莎”——他所爱的歌剧《罗安格林》中女主角的名字。这短命的婚约,最终还是由他亲手斩断。作为国王,路德维希的行为是如此任性,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又如何能责怪他呢?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不愿妥协的啊!
        
如果他没有遇到瓦格纳。天才的音乐家,用他华美的歌剧征服了这个敏感的、醉心艺术的国王。“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但是您!”在给瓦格纳的信中,他竟然写下了这样疯狂的溢美之词,而他的行为也完全印证了其中流露的异乎寻常的感情。他投入了大量金钱,来支持瓦格纳神圣的艺术事业,同时也为瓦格纳个人提供了豪华的生活。然而路德维希的悲哀,在于他始终未能将“艺术”与“艺术家”区分开来。影片中的路德维希带着虔诚的神情宣称,如果瓦格纳不是一个音乐家,他将是一个圣者。事实是他错了,瓦格纳毕竟是一个人,他也有着种种可能有悖于高尚的欲望。很快,路德维希就得知瓦格纳对他提出的有些要求已近于敲诈;而那位热心款待瓦格纳的冯·贝洛夫人,则是与他暗生情愫的情妇。残酷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真相已经泄露的瓦格纳仍在等候求见,请求路德维希的保护。赫穆特·贝尔格在此处的表演十分到位,强忍泪水收起瓦格纳那些被截获的信件、用哽咽断续的声音命令侍从请瓦格纳进来、带着疲惫的神色同意发表那封编造出来的信……我可以想见这对路德维希的打击有多么沉重,但他在怨恨着瓦格纳的背叛的同时,却仍未能截断对他的敬爱。他一如既往地在金钱上支持他,哪怕已经超出必要而成为了挥霍;而瓦格纳死后,他又固执地为钢琴披上黑纱以寄托哀思。
        
在他一生最重视的事情——爱情与艺术上,路德维希毫无疑问都是不如意的。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而对瓦格纳的支持也招致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路德维希的不幸又何止这些?普奥战争中,他错误地站在了奥地利一方,他的军事才能完全不足以驾驭战争,只能消极地在心理上拒绝战争,把它当作不存在而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表兄弟。我们做什么都在家庭里,结婚、生子……我们互相乱伦,又自相残杀。”在与自己身在军中、精神近乎崩溃的弟弟奥托亲王会面时,路德维希尖刻地说。但他没有能力改变什么——战争以巴伐利亚的失败而告终,不久之后奥托也被证实为精神失常。
        
经历了这一切的路德维希,更加绝望而固执地远离人世。他开始沉迷于建造城堡,终日躲在城堡里过着梦幻般的生活。那个有幸获得他的赏识的男演员,在童话般的城堡中看到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形。神情抑郁的国王永远只在黑夜中出现,他不停地命令演员为他朗诵他喜爱的台词,不时流露出神经质的心碎与迷醉。终于,这个可怜的演员再也无法忍受国王赐予的恩宠——他完全忘了他只是个演员,并不是故事中的英雄,忘了他也有正常人的需要,甚至不允许他睡觉!而他的国民也终于无法忍受他的所作所为,官员们以“精神失常”为理由废黜了路德维希。三天后,这个古怪的、悲哀的国王,神秘地溺水身亡。
          
伊丽莎白最后一次探望路德维希,他愤怒地对侍从们宣称不想见她,然后一个人在房间里绝望地哭泣、癫狂般反复念着她的名字。这是他最后一次走出虚幻的云端,记起他曾经有过的真实的爱情、真实的欲念。这之后,他便与现实的世界彻底决裂,义无返顾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路德维希孤独的身影落寞而又决绝,一如所有太过坚硬,却反而脆弱易折的东西。
         
那个劝说路德维希结婚的神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你比凡人更能蒙受上帝的恩宠,但你毕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果你走上了和他们不一样的道路,他们永远不会原谅你。”这是我在本剧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人类作为一种群体动物,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样的异类就如偏巧落在花瓣上的露水,要么汇入下面的水坑,要么在烈日下消亡。然而总有这样一些露水,宁愿消亡也不愿对他们不想要的现实妥协。这样的人原是不该生活在这世上的,他们的命运自然也就可以想见。这也许就是人类悲哀的宿命吧……但我又能如何呢,我不过也是一滴离不开水坑的水而已。

 4 ) 在艺术中迎接毁灭-《路德维希》观后(旧作)

越来越发现欣赏文艺电影是需要有耐心的,特别当你将一部237分钟的作品推入碟机时。元旦假日的第一天,我便是这样消磨了一个下午时间,终于看完了维斯康蒂的《路德维希》/《诸神的黄昏》,疲惫而又
压抑......

一直都觉得《诸神的黄昏》这个译名有些荒唐,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中出现了瓦格纳,所以就一定要如此附和?整部《指环》的情节就是为了烘托那早已注定却又是北欧诸神在竭尽权力设法避免的最后一战,也就是诸神的黄昏。神话的最后,众神之宫殿瓦尔哈拉焚灭于英雄和蛮族的决战之中,一个新的世界却已在废墟中孕育。而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的只是Helmut Berger那张脸,颓废与高贵交织,死一般的苍白与病态的火红色相映,烘托出欧洲历史上最疯狂,最富戏剧色彩的帝王最后的遗容。

诚然,路德维希二世绝非一位成功的皇帝,对于艺术与建筑的肆意挥霍,暧昧不明的外交政策,有着精神病史的家族血缘......使得巴伐利亚王国在他死后仅历两代便被普鲁士吞并,只留下蒙其恩惠而得以写就
的一部部不朽的瓦格纳歌剧,美轮美奂的天鹅堡,和拜罗伊特的辉煌剧院供音乐爱好者朝圣。如同我们国家的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只能留给后人类似记忆的君主,往往没有太好的下场。生于帝王家可说是一种无比幸运的不幸,因为这样的工作,根本不适合这些人。路德维希二世虽然并未遭遇亡国之君的厄运,其一生也可谓是大悲大喜,最后的死亡更是成为千古之谜,很难说,谁比谁幸运些!


故事开始于路德维希那场华丽而又繁复的加冕典礼,而在这之前我们还刚刚看到了一场这位未来帝王的忏悔。卸去皇袍皇冠修饰的脸,高贵而又敏感,略带一点歇斯底里。Berger在我看来,始终还是属于本色演员的范畴的,眼神中永远充满一份天真和颓废,不论是在这部电影,还是在《纳粹狂魔》当中都是一样,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match!维斯康蒂在选角上向来是从不走眼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魂断威尼斯》中的Bjorn Andresen,久久让人难忘!

情节随着路德维希身边的大臣的讲述一节节地展开,从瓦格纳,表姐茜茜公主,没有结果的婚约,普奥战争,弟弟奥特亲王的崩溃,到最后路德维希的自我封闭与毁灭,一步步地勾勒出了这一传奇君主的一生。

追求完美的维斯康蒂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处细节的,甚至在茜茜公主这一角色上,也毫不犹豫地请出了罗密大姐来担纲演出,虽然这一板的罗密早已不再年轻,但却呈现给我们一个更加真实的茜茜:冷峻,睿智,洞察一切,万事止于礼。也许欧洲的观众,也和我们这边的茜粉一样,早已将罗密默认成了茜茜的不二人选了吧。在布景和道具上,维斯康蒂也永远是那个大气的维斯康蒂,宫庭的奢华,贵族们精致的衣着,甚至路德维希钟爱的那个溶洞,也是迤逦精工,极见功力。不过,看完后终究还是带了一点遗憾。对于剧中非常重要的瓦格纳,导演几乎将其刻画成一个醉心于“皇帝几乎要向我下跪”的小丑。也没有分配任何一个镜头给瓦格纳的任何一部歌剧的首演,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别的考虑。而对于天鹅堡的描绘,全剧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幕全景画面,唯一的完整影像只存在于路德维希向茜茜展示的那几张画。

与其他维斯康蒂的影片一样,同性恋情节仍然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影片中最让人激赏的一幕便是路德维希的贴身侍卫在月光照射下在湖中畅游的身影。维斯康蒂的摄影机也绝不会错过他上岸后的朦胧男体,
不由让人想到《豹》中萨利那亲王的那场沐浴戏。而国王与侍卫在火光中的媾和,又和《纳粹狂魔》中的长刀之夜那一段的摄影技法神似。

在配乐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主题音乐和《唐豪塞》中的《晚星颂》被反复采用,贯穿始终。同是注定的悲剧,决定了两者的无缝切合,正如《魂断威尼斯》中维斯康蒂对于《马五》的运用一样。

 艺术到底是助灵魂升华,还是令其愈加堕落?或许,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吧!在影片中,路德维希因痴迷艺术而毁灭,但显然,在维斯康蒂的版本中,这位帝王对这种宿命并没有丝毫的不情
愿......

2008-1

 5 ) 让我就此消失这晚风雨内,可再生于某梦幻年代

   伦勃朗式的油画感,慢吞吞的饱览皇室奢华的长镜头,动作缓慢一条通道可以走三分钟。两个音乐动机,第一个在片头就很吊诡地砸下几个神秘的钢琴小调和弦,像个精致的噩兆,后来演变成预示他衰亡的主题,另有一个缓和的弦乐变奏版(电影配乐脱胎于歌剧手法?)。第二个我不知道是不是瓦格纳,爱情的主题,也是弦乐,很像《魂断威尼斯》用的马勒第五,当然就是禁色暗涌一类的意思了。

   上半碟极度无趣,多是些身平俗事,下半碟中人生走起下坡路,就要非常好看才行。路德维希二世躲进了自己兴建的逆时代潮流的neverland一般的大城堡(额我为啥想到了圣德太子),狎亵纵欲和追逐梦幻的生活把他严肃的张震般的容貌折损成苍白衰朽的Johnny Depp。不过好看了不少,活像愈夜愈美丽的吸血鬼同志。地下溶洞天鹅湖,舞台装置式升降机餐桌,和臆想中的波旁王朝成员进餐(没有表现),胁迫“罗密欧”为他反复演戏,把女演员推下水,大叫“瓦格纳的遗体是我的”(侧面表现)这些华丽的事情,不安和荒诞成分比较多,二世本人就是最好的编剧。

    维斯康蒂时常展现颓废中残阳里的华美,其认同程度远超理性道德。对这位火热的艺术天才、艺术家包养者、自我压抑的同性恋国王的悲剧性一生,注入了深深的感同身受和怜悯唏嘘。他也不去表现他爱民如子,只讲他的愤世嫉俗、平等观和纯洁的信仰驱使他厌恶政治和战争。

    他自杀的一段有点想起川端康成,令人眼湿湿。景色美到哭出来,夜雨下得仿佛能闻到静谧清新的湿气,两个黑衣黑伞人影往林子里渐行渐深。尤其是他临走前还不无幸福感激地告诉医生夜晚是如何的美好神秘,那种十分圆满地踏上天国之路的心情,和官僚们手忙脚乱打捞尸体相衬,显得滑稽而残酷,使人猜想他会不会也是和之前玩弄戏子一样,恶作剧般地从背后猛推医生入水,再选择毫发无损的自溺。 此片本来绝对属囤积片,又冗长又陌生的题材,不知道为啥买的一辈子大概也不会去看,后来经kappa的一篇游记启发,才意识到其实是那么凄迷高级的,只是很中年人所以貌不惊人。今天晚上散步的时候想到达明的这句词,形容他的生死情仇爱恨诉求还蛮恰当的,就做了标题。不过,最伤感的还不是定格的尸头和那几个怪音,而是片尾字幕里,赫然出现画了方框的的Romy Schneider,虽属于情节之外,但字幕顺序里的哀悼意味不比电影本身弱,大概是后来重做的。

 6 ) 又见茜茜

    《茜茜公主》我看过N遍,可是每次重温依旧着迷,罗密·施奈德扮演的茜茜实在太可爱了,同样难忘的还有丁建华甜美的配音。昨天看了维斯康蒂的《路德维希》,里面也有茜茜,而且竟然也是罗密·施奈德演的,有意思吧。《路德维希》里的茜茜公主(其实应该叫伊丽莎白皇后了)一如既往地漂亮,不过已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得成熟,忧郁,雍容华贵,别有一番风韵。扑朔迷离的灯光中,伴着舒曼《异国的人们》,皇后骑着白马出场,真是惊艳。
    在《路德维希》里,拍贵族出名的维斯康蒂把皇室的奢华富丽铺张得让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茜茜公主》里的宫殿和礼服只能算搭积木办家家。在《路德维希》里,精美华丽的布景常常处于幽暗的光线中,颓废而压抑,特别有感觉。我就想起在拉卜楞寺的大殿里,酥油芳香缭绕,光线也是那么暗,只有昏黄的酥油灯照着精致的壁画和帷幔,虽然看不清楚,却更显得大殿神秘幽深。
    尽管我觉得这不是维斯康蒂最好的片子,但也是值得一看的。

 短评

Helmut Berg是我心目中吸血鬼扮演者的不二人选;但其实。。。我是被这部片子里路德维希的弟弟给秒了~

2分钟前
  • 考拉克拉考
  • 力荐

简而言之就是一见渣男误终身。本来路德维希虽然不靠谱,也不算祸害。但自从遇到瓦格纳,命运的齿轮就挡不住地往亡国昏君的方向狂转了。特喜欢他在天鹅堡和一群侍卫喝得烂醉,然后他用充满情欲的眼神看裸体侍卫那段。

6分钟前
  • naoko
  • 力荐

字幕和画质略影响观感。维斯康蒂的每部电影都流露着挽歌气质。

10分钟前
  • 充蜜
  • 推荐

4 hrs~~~, really tested my patience

13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这片子里有最美的Helmut Berger。

18分钟前
  • 拾陆
  • 力荐

个人觉得Helmut Berger同时像两个帅哥:阿兰德龙和约翰DEEP,同时又有男同性恋特有的妖媚和优雅。。。他将路德维希刻画的非常到位,而且是位为了电影可以自毁形象的好演员。。。

19分钟前
  • 萝卜镇小猴子
  • 力荐

HB那双眼,像氤氲的蓝色大海。喜欢这电影,不仅为红颜,华景,长镜头,也为看出镜头后那些悄悄流淌的情感——脆弱,神经质,暗夜里紧扭双手无声啜泣,像跌进蛛网的飞蛾,挣扎得让我心疼 。路德维希是夕阳,维斯康蒂是黄昏,HB是黄昏里最后一抹余晖,然后就都寂灭了

20分钟前
  • 大熊星座
  • 力荐

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卿本多情,奈何薄命。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果你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会明白我对你的爱。

25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3h46min好长的片子。湖中洗澡的少年和otto亲王符合纳粹美学:纯种雅利安teenageboy真乃人间绝色,难怪30年代前柏林是欧洲GAY都!!!

2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巴伐利亚版宋徽宗,袁四爷的视角重述霸王别姬。瓦格纳真乃吃软饭界的大神:啃老傍贵妇,吃到君王掏空国库。亲爱的妻子,我要赐给你世上最绝妙的礼物:带你去见瓦格纳。不堪生活之重压时,艺术是逃避的出口。跨越生死与兴衰,这才是伟大的艺术。我们是凡夫俗子,要赞助瓦格纳的艺术。

30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这部电影的宗旨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太文艺了,总归是不能在现实世界里生存的。君王是如此,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

31分钟前
  • 离香
  • 力荐

我一直坚信Richard Wagner才是他的最爱

33分钟前
  • 螺蛳粉兔
  • 推荐

迷恋的艺术,玩物丧志。那一个天鹅毛飘落的年代,在那新的城堡里。爱情记录着对您永恒的爱。您的路德维希。然后慢慢暗淡下来,衰弱的神经

35分钟前
  • Amandachun
  • 力荐

大家居然都讲意大利语,这本来就够komisch的了!字幕翻译得就更奇怪,经常前言不搭后语,专有名词的翻译尤其晕,比如林德霍夫宫被译成林塔布普城,赫尔伦基姆泽宫被译成贝克姆,明明是伊丽莎白却被译成埃里查贝多,真是让人郁闷,掀桌!整个漫长的3小时58分看下来搞得我完全没有安全感

36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Thomas Mann the writer, Visconti the director, Helmut Berger the actor, are all the King's gaymen that create great artwork. But then I am only sad. It is not that I don't understand this apparently to many people incomprehensible madness, it is perhaps that I don't want to.

40分钟前
  • 闻人林
  • 推荐

字幕烂了点儿。另:这是四个小时的闷片啊!t4c356b37f

44分钟前
  • 打不死的兔子
  • 推荐

就像是为了成全维斯康蒂,路德维希二世过完了他丰富的一生。

46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我从来没有觉得原来Helmut Berger那么那么帅!!神马强尼戴普都弱爆了好嘛!!!anyway……最终Ludwig还是弯的哇

4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祈祷你像英勇的禁卫军,动也不动的守护爱情

5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