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紫玫瑰

喜剧片美国1985

主演:米娅·法罗,杰夫·丹尼尔斯,丹尼·爱罗,欧文·梅茨曼,Victoria Zussin,Wade Barnes,Elaine Grollman,Stephanie Farrow,Maurice Brenner,保罗·赫尔曼,Rick Petrucelli,Peter Castellotti,Milton Seaman,米密·威德尔,Tom Degidon,爱德华·赫曼,约翰·伍德,黛伯拉·拉什,范·强生,佐伊·考德威尔,Karen Akers,安妮乔爱德华兹,米罗·奥西,皮特·麦克罗比,卡米利·萨维奥拉,朱

导演:伍迪·艾伦

 剧照

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2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3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4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5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6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3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4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5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6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7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8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19开罗紫玫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20:53

详细剧情

  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市面上一片荒芜。家庭主妇Cecilia(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白天应对沉闷的服务生工作(由于经济崩溃 ,很快也失去这份工作),晚上面对毫无情趣的丈夫。身为狂热影迷的她日日走进影院观看一部叫《开罗紫罗兰》的电影,熟习到连台词表情都能记住,电影里没有经济萧条,电影里是上流社会的宴席与取乐。这日奇怪的事发生了,戏里面的男主角Tom(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从荧幕上走了下来!直接走到Cecilia面前,和她私奔。而电影里的人物也跟着议论纷纷,剧情不按剧情走,而变成了讨论会。  Cecilia与Tom去游乐园,互诉衷情,虽然一开始很浪漫,但后来发现这并不能填饱肚子,男主角Tom在现实中的扮演者Gil(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也出现了 ,同样为了夺得Cecilia芳心与Tom展开比拼决斗。这个荒谬的闹剧将会如何结束?走进戏院观看电影的确会让人暂时忘怀现实世界的不快。

 长篇影评

 1 ) 闪光的生命——“自有鬼才人称颂,别有仙才人不知”

闪光的生命
——“自有鬼才人称颂,别有仙才人不知”
文/caesarphoenix

《闪光的生命》是柳文扬的一篇小说,写一个只有半小时生命的复制人如何用尽“一生”来爱自己喜欢的女孩,原版的“我”在“他”面前相形见拙。《开罗紫玫瑰》比《闪光的生命》复杂的多、也比校园气息的单纯故事深刻的多、同时它还带着某种喜剧色彩,但在最大的框架上它们讲的是同样的故事。
那个走下银幕的汤姆·巴斯特,比起扮演者吉尔·谢佛德要挚诚的多、完美的多,他全心全意的爱——他在妓院里的肺腑之言打动了那些可怜的女人,但当他知道女主角不再爱他,他便留在银幕、宁愿永久的丧失那得来不易的自由(同样的戏演了两千次、被女主角看了五遍才得到的自由)。而吉尔·谢佛德为了度过危机挽救事业,不惜表演爱情(用演技来欺骗、真心或假意)将一颗刚刚燃起希望的心再度撕碎。

当然《开罗紫玫瑰》还表达了些更深层的东西。首先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大萧条时期、人们找一份工作而不得,到处都是西西丽雅丈夫式的游手好闲的人物,他们靠妻子挣来的钱鬼混——时而哄骗时而靠武力威胁。而“白色电话”(西西丽雅说自己一直想要一部,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标志)片的流行,正满足了苦痛生活中人们的渴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爱情、香槟、舞会、奇观,在电影里一一呈现。说电影是“造梦机器”也许还过谦,对一些人电影才是真实、给了他们在这个虚幻世界活下去的勇气(例如结尾)。
同时这也是一个套层电影,影片中还有一部正在放映的《开罗紫玫瑰》,“影片中的现实”和“影片中的影片”不但互文而且银幕内外的人物还有互动。开始部分西西丽雅多次去观看影片,内部影片的情节不断展现且不时重复、同时也展现了女主角的内心,后来汤姆走出银幕,剩下的角色在银幕里和观众、影院老板、制片方对话也都极具戏剧张力,在最后西西丽雅做抉择时他们也都有所参与。
这种对好莱坞的自省与批判,在《曼哈顿》中就展露无遗。更关键的是伍迪·艾伦一贯的对人性的怀疑和悲观,《曼哈顿》中对人没有信心的伊萨克、《安妮·霍尔》里焦虑不安的艾维、乃至《赛末点》里为了资产阶级生活而杀死情人的威尔顿。《开罗紫玫瑰》也不是全然悲观的,能拍出《性爱宝典》那样“贱”得令人发指影片的天才不会这样。所以影片的结尾,西西丽雅还是要在电影院里看着关于爱情的歌和舞,陶醉忘我乃至微笑。这个镜头并非是将电影当作麻木大众的毒品加以批判,而是在说生活总要有点乐趣和盼头、哪怕这盼头并非真实。

“自有鬼才人称颂,别有仙才人不知。”是李敖自夸的打油诗,在这里我把它献给伍迪·艾伦,虽则我只看过他的六部电影(上述五部、再加《独家新闻》)。他在幽默有趣的故事里藏着对世界的深深忧虑,小小的格局下有着最深刻的关怀。

 2 ) Cecilia的一场春梦

大家都在说现实与幻想,都飘的太高了,我只想说说我们。
我是一个普通女孩,我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我当然也会幻想一些羞羞的事情,有时候,会想世界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他满足了我对一个男人的所有幻想。
注意,这里是幻想。就像我们想好周五晚上我们要好好犒劳自己,穿着美美的衣服在美美的餐厅,优雅的点餐与优雅的进食。可是,现实往往是匆匆回家,在路上点好外卖,回家外卖刚巧到,已经是很好的事,再快快打开电脑,点进刚刚更新的综艺,盘上腿,大快朵颐。
我们没有那些闲钱,也没有坐在桌对面对我微笑的人。
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片头Cecilia就有对自己的老公说

你只会喝酒和玩骰子,而我只会被打

Cecilia对自己的处境,一清二楚,她陷入其中,却并未努力。
Cecilia的妹妹,就是一个很正面的存在,同为侍应,认真对待工作,在与人相处上,也有血有肉。即使在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也在为自己的幸福努力着。
而相似环境下的Cecilia,只是不停的强调这是一个经济萧条的时代,生存的不易。即知现状,为什么还应付工作,只沉醉于那些荧幕中的场景呢?
关于Cecilia,可能从来没有爱过他的丈夫、Tom或Gel,不过用以填充寂寞,她不过是渴望着逃脱糟糕的现状。
其实我们可以为自己活得在再真切一点,因为无论是幻想中那个人,还是现实中的那个人。终究只是另一个人。自己才能为自己担待。
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活得糟糕,就去好好面对现实,走自己能走的,最好的棋。

在幸福幻想的顶端,Cecilia恍惚道

这个星期就有两个男人爱上我

傻瓜,不要惊讶,不过是一场春梦啊。

 3 ) 污秽、梦幻、谎言

塞西莉亚的世界被分成了三个部分。而三个世界的核心分别是该电影的三位男主角,它们彼此对立却又互相影响。粗鲁的丈夫蒙克,属于那个琐碎乏味的真实世界;从屏幕里走出的汤姆,属于虚幻而美好的梦境;而男演员吉尔生活在那个对塞西莉亚来说难以抵达的明星世界。塞西莉亚首先离开了蒙克,却又在汤姆和吉尔的选择中犹豫。最终,她放弃了汤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虚幻的世界,然而我们一旦忽然发现了抵达那里的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却很难与当下的现实世界彻底决裂。创作者似乎通过这部电影质疑了现实世界存在美好事物的可能性。电影中的真实生活里,要么是赤裸裸的污秽,要么是裹着糖衣的谎言。而在电影的场景方面,伍迪·艾伦的设计使得塞西莉亚的这三部分经历多了一些值得回味的喻意。
丈夫蒙克第一次出场是在一个破旧楼房的墙边,和几个同样无所事事的汉子向砖墙不知掷着什么东西,一付自得其乐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从这个场景里,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他的全部生活:喜欢喝酒,不酗酒没准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喝醉了以后便会和朋友站在路边讲些粗鲁的黄段子,或是朝那些艳俗无比的妓女吹口哨。塞西莉亚家中除了家具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布置,光线昏暗,空间狭小而拥挤,加上丈夫粗鲁的语言和他那垂在腰间的大肚腩,这一切都象是无法清洗的污秽一样印在她的日常生活当中。
离家出走虽然半途而废,但是塞西莉亚终于和汤姆相遇。他们逃出电影院,跑到了一个荒废的游乐场里。在那里,巨型游艺设施的金属架早已锈迹斑斑。她和汤姆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另一个时空--被人遗弃的奇境。他们生锈的铁架中找到了不容他人侵犯的快乐。我很欣赏导演对这个场景的处理,外部环境自然地与两位主人公的心境相互融合。我相信,身处废游乐园中与沙漠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更不能将前者简单地描述为孤独、寂寞等等。我甚至认为它并不孤独。游乐园本身所具有的魔幻色彩使得这一时空更像是梦境而非现实。那些锈迹的作用正如泛黄的老照片一般,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并将延续到永恒。我想,汤姆更像是塞西莉亚的一场梦,因为它包含了太多永恒的事物--人们对美、诚实、单纯的追求等等。在废弃的游乐园里,人自然而然会与周遭环境产生某种意义上的交流,就像看到老照片我们总会想起过去一样,它为我们隔绝开了外界纷扰繁复的生活。
相反,鲜艳的事物虽然诱人但却是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当塞西莉亚穿着短袖连衣裙在乐器店弹起夏威夷四弦琴时,我想那时她心中所涌动的,便正是这种意乱情迷。
通过一系列场景上的搭配,伍迪·艾伦表现了一种个人化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说,这种世界观是悲观的。然而,轻快的叙事风格与画面后的伤感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了更深入心灵的震动。

 4 ) 《开罗紫玫瑰》提及的一些电影和八卦

Heaven, I'm in heaven.

1 《礼帽》

电影一开始,就响起了弗雷德·阿斯泰尔演唱的'cheek to cheek', 出自经典的歌舞片《礼帽》。

这部的男女主分别是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杰·罗杰斯,这对黄金CP在旧坞时期搭配出演了多部歌舞片,包括《摇摆乐时代》《随我婆娑》等,都是经典歌舞片。


2 Stars Over Broadway 1935

Cecilia和妹妹在餐厅忙碌工作的时候也不忘聊电影,其中说到一部由Jane Froman和James Melton担任主角的电影,通过查找发现是1935年的'Stars Over Broadway',豆瓣虽然有条目,但是海报和评分都是空白的,甚至没有中文译名,算是很冷门的歌舞片了。


3 Okay America! 1932

依然是这个场景,Cecilia的妹妹说她喜欢另外一部电影,'Okay, America!', 一部1932年的剧情片。


4 Lew Ayres / Ginger Rogers / Lola Lane …

妹妹说我喜欢Lew Ayres(刘·艾尔斯),你觉得他结婚了吗。

Cecilia立将她知道的八卦悉数道出。

刘·艾尔斯不但结婚了,还娶了Ginger Rogers(金杰·罗杰斯),也就是《礼帽》的女主角。

他们住在贝弗利山庄,有时候还会去西班牙度假。

刘·艾尔斯还曾与Lola Lane(劳拉·莱恩)结婚,但Cecilia认为金杰·罗杰斯更适合他。

Cecilia再次想展开的时候,被老板喝止提醒她该好好工作了,于是Cecilia的话讲到一半。

实际上金杰有两任前夫都叫Jack,一位是Jack Pepper,一位是Jack Briggs.

根据时间推断,此时金杰·罗杰斯正与刘·艾尔斯在婚姻中,而两人的婚姻是在1934年11月-1941年3月,可推断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这期间,这时金杰·罗杰斯的前夫是Jack Pepper.

Jack Briggs是与刘·艾尔斯离婚后再嫁的丈夫。

Ginger Rogers 和 Lew Ayres, 1934


5 Fatty Arbuckle

Fatty Arbuckle,也就是罗斯科·阿巴克尔是默片时代著名喜剧演员,曾与巴斯特·基顿和卓别林合作许多经典作品。

豆瓣影人简介中提及了这段八卦:正当他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国打逗闹剧演员时,他的事业由于一个诽谤性的杀人案件突然结束了。起因是在他的公寓套间举行的一次晚会后死了一个姑娘,虽然他是清白的,但电影界和公众并不宽恕他。他的事业临近完结时,他用威廉·B·古德里奇这一假名导演了两部影片,1933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因为罗斯科·阿巴克尔的事情,Gil担心自己的职业会被Tom不可预知的行为毁于一旦,才决定动身去寻找Tom.


6 Fredric March & Leslie Howard

Gil和Tom在电影院争吵时,Gil说:如果没有我,也根本不会有你。

Tom却反击:说不定我还能被Fredric March或者Leslie Howard饰演!

Fredric March 弗雷德里克·马奇,美国男明星,被誉为“上世纪30到40年代间好莱坞最出名且最全才的明星之一”,1931出演的《化身博士》,让他拿下第五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如想了解更多Fredric March可跳转 ➡️ 黑特-007:弗雷德里克·马奇出演电影简评&资料

Fredric March

Leslie Howard 莱斯利·霍华德,英国男明星,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出演过《乱世佳人》《卖花女》等电影,伍迪·艾伦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也提及过他在《乱世佳人》里饰演的角色。

Leslie Howard

无论弗雷德里克·马奇还是莱斯利·霍华德,在当时都是电影圈的大咖,但Tom这个角色显然只是一个小角色,不可能要这样的大牌来出演,于是其他角色没有忍住回怼了一句:

「你错了,你这点戏份怎么可能吸引到大明星来演。」

伍迪·艾伦损人确实有一套。


出乎我的意料,《开罗紫玫瑰》里面提及的电影并不多,大部分影星也都是伍迪·艾伦自己捏造的,有多处致敬了歌舞片,让我感觉到伍迪·艾伦确实十分喜爱旧坞歌舞片(也因为电影的设定是在1930s,当时是歌舞片鼎盛期,很多人喜欢进电影院看欢快的歌舞片,短暂地得到心灵慰藉)。

当电影中的电影,情节被彻底搅乱后,酒店的服务生仿佛突然获得自由:我可以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了:居然是跳踢踏舞!

电影尾声,Cecilia带着难过的情绪再次走进电影院,此时银幕上放映的正是开篇提到的《礼帽》。

在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杰·罗杰斯优美的舞姿疗愈下,Cecilia终于也露出了笑容。

歌舞片永远可以治愈人心。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巴斯特·基顿的《福尔摩斯二世》。

提到《开罗紫玫瑰》,很难不想到《福尔摩斯二世》。早在1924年的时候,默片大师巴斯特·基顿就已大开脑洞,打破了界限,让现实里的人物走进电影银幕。

不过其实《开罗紫玫瑰》灵感并非源自这部电影:

伍迪艾伦:我在很多年前看过《福尔摩斯二世》,我觉得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很棒,但不是我的最爱。走进银幕其实是后来才想到的,我刚开始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梦中情人从银幕上走了下俩,两人坠入爱河,然后现实中的男演员本人出现了,于是她必须在虚构和现实中做出选择。选择虚构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太疯狂,因此你只能选择现实,但现实会伤害你。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其他都是写作时想到的内容。巴斯特·基顿的那部电影可能是我25年前看的了,所以与我的故事无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让Cecilia走进银幕是后来才想到的,原本的故事讲的是戏中的男主角Tom走进了她的生活,成为她的归属。 ——《我心深处》p138

尽管如此,依然想向大家推荐这部伟大的电影。祝大家在电影里得到慰藉,疗愈一切现实生活带来伤害。

更多伍迪·艾伦的电影清单可以跳转 【伍迪·艾伦的电影清单】

 5 ) 这个结局正是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伍迪·艾伦

《开罗紫玫瑰》

一个女人的梦中情人从银幕上走了下来,两人坠入爱河,然后现实中的男演员本人出现了,于是她必须在虚构和现实中间做出选择。选择虚构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太疯狂了,因此你只能选择现实,但现实会伤害你。--伍迪· 艾伦

《开罗紫玫瑰》是2002年之前伍迪最满意的作品。但《开罗紫玫瑰》和《仲夏夜性喜剧》是伍迪商业上最不成功的电影。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仲夏夜性喜剧》过于无聊,而《开罗紫玫瑰》的悲伤结局没有满足观众对于结局“大圆满”的期望。 毕竟没有多少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让自己伤心、失落的电影。但这是伍迪认为最好的结局,最完美的结局,因为它表达了伍迪悲观主义的世界观。“这个结局正是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这就是美满的结局。”—伍迪·艾伦

《开罗紫玫瑰》是彻头彻尾的伍迪式电影。这一点,奥森威尔斯毒舌犀利,一针见血。他曾说:“伍迪·艾伦在银幕上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为了治他自己的病。”伍迪的电影角色都有他的影子,他在电影中幻化成各式各样的角色来表达他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他思想上的矛盾、他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狂躁情绪和他的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开罗紫玫瑰》中的女主角塞西莉亚在餐馆打工,毛手毛脚,一天到晚被顾客投诉,被老板谩骂,她的丈夫经常打她还肆无忌惮的偷情。塞西莉亚唯一能逃避这糟糕的现实生活的方法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塞西莉亚身上无疑有伍迪的影子。伍迪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吵架,伍迪就去电影院看电影,逃避糟糕的现实生活。”我总是通过电影逃避现实,把破旧的家和所有来自学校、家庭的烦恼抛诸脑后。”用伍迪的话说,“电影院的乐趣之一就是让你逃避现实的残酷。”伍迪从小就迷恋电影院,对此流连忘返。

在《开罗紫玫瑰》中,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伍迪称之为“香槟喜剧”,30-40年代之间的喜剧主人公总是穿着礼服去高级夜总会,总是住在顶层公寓里,永远在喝香槟。伍迪无比热爱这些电影。“我钻进电影院,那儿天天能看到豪华包房、白色电话机,还有那些迷人的女人和风趣的男人,他们永远有美好的结局,英雄们永远都是那么伟大。我想那对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记忆力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伍迪甚至在电影中编排塞西莉亚进入了香槟电影的世界中。她终于住进了顶层公寓,那里甚至有一台她梦寐以求的白色电话机。你甚至会发现伍迪所有的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影子,他很少脱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塑造一名电影的主角。

“如果我的电影存在任何主题的话,那一定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落差。”—伍迪艾伦

《开罗紫玫瑰》的故事主题就是这样的简单。塞西莉亚的现实生活苦不堪言,她只好在电影院中幻想着电影中的美好生活。可突然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电影中的人物走了出来,这个幻想中的完美男朋友让塞西莉亚不知所措,她也曾下定决心和他去电影中好好生活,可是当现实的男演员爱上她时,她最终抛弃了幻想中的完美,选择了现实,而现实最终也抛弃了她。这正证明了伍迪的观点:现实是残酷的、悲观的。尽管现实如此残酷,塞西莉亚仍然选择在现实中寻找希望,而接受不了幻想的完美。由此可以看出伍迪对人本身的劣根性充满了失望,即便幸福就在眼前触手可得,他电影中的主人公也总会以各式各样的理由匆匆错过。《傻瓜入狱记》中不能与露易丝安分生活的弗吉尔、《爱与死》中被死神带走的鲍里斯、《安妮·霍尔》中错过安妮的艾维、《我心深处》中绝望的母亲、《曼哈顿》里摇摆不定的艾萨克·戴维斯。。。。。。他导演作品中的角色大多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他们自己,这一点是伍迪常常向观众展现的。

 6 ) 我不要另一个我在世界上到处乱跑

我不要另一个我在世界上到处乱跑

曾骞

在访谈里,WOODY说,最开始只是想到了有个男人从银幕里走了出来,走到了一个女人的生活中去。若干个月后,又想到了那个姑娘在银幕形象与演员本人之间进行了艰难地选择,甚至可以说是被此而折磨。这个时候,想法成熟了,可以拍一个片了。

这也基本是整个电影的情节了。其他的所有情节,细节,也是因此而起。只不过这次似乎有点不同,倒霉的主角变成了一个女人。女人的倒霉也许更容易引发多的思考,也更恐怖。电影和玫瑰一样,包含着恐怖的神奇的东西。科勒律之花。很恐怖。很忧伤。塞西利娅看电影,很忧伤,很失落,并且在偶然间,也得到了所有她所渴望的让她远离现实的东西,就是电影里的那些东西。还有不知真假的爱情。人是否不应该活在不知真假中,至少是应该活在对真假的选择中。

至少生活从来不会圆满。傻逼都知道,生活亦非圆,人在时间里老死。突然地在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被强迫选择的时刻到来了:是继续活在幻想里,还是回到现实之中。我记忆深刻的三句台词:要他吧,他是真实的。要他吧,他是无限的。随便要一个吧,我无聊死了。最后一句,是那个黑女佣说出的。让人忍俊不禁。

但直觉告诉她,她得活在现实里。是不是一直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就精神很不正常。她回到了现实里,以及难免她会被现实压垮。如她每次离家时,她丈夫说的那样,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一个小时,或者一个礼拜。

退而求其次,但还是眼过云烟。最后她还是觉得自己傻逼了。她又回到了电影院。回到这个可以满足想象另一个自己可以在世界上到处乱跑的地方。WOODY把这里处理得很恰倒好处,塞西利娅流着泪,看着熟悉的电影,边看边流泪水,大家可以一眼看出,这个女人正在经历着痛楚,但同时又可以看出,她虽然很痛苦,但不会选择自杀的。至少WOODY在这个情节上的处理,让人有如此感觉。这好像也是WOODY的本意。她很痛苦,但不会选择自杀,她有点恐惧明天,有点厌倦此时,但心里也同时清楚,自己活在了现实里,以及在最后还是有可能会被这个现实压垮。

2008,7,13

 短评

现实中的人想要过虚幻的生活,而虚幻的人却想要过现实的生活。所以汤姆·巴克斯特走出了电影,来到现实世界;而塞西莉亚进入电影,想要和汤姆在一起。失业,家暴,被吃软饭,她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于是电影和虚拟世界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第二层含义,则是隐喻万千影迷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和打击,只好通过电影释放压力。电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取代了生活。但电影终究只是电影,再美好也不是真实的;同样的,纵然现实是残酷的,纵然塞西莉亚再一次遭到吉尔的欺骗,但她无法逃避现实。正如《头号玩家》所说:现实才是唯一的真实。

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看的第一部woody allen(即刻倾倒瓦),也是woody自己最爱的一出.如果说安妮霍尔是他写给diane keaton的情书,这部就是他写给电影也一并写给自己的那封--美艳洒脱不纠结的diane是他心中的女神,理想化的自身;mia farrow则全然是他本人,同样纤细善感神经质,同样怀一颗"费雯丽的心",女版woody

11分钟前
  • woodyallen
  • 力荐

赖声川关于暗恋桃花源最早的灵感来源

13分钟前
  • 37°2
  • 力荐

4.5。1.角色不是演员,生活不是电影,影迷就是影迷。2.希望那个为我跑出银幕的角色,是来自伍迪·艾伦的电影。3.唯有影迷,才知道米亚·法罗最后的微笑有多美。

1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电影让我们与现实世界永远保持着冷酷的平行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同样是走出屏幕,跟《午夜凶铃》不是一个档次。

19分钟前
  • 上帝在高处吸烟
  • 力荐

人就是美夢成真後仍不滿足 卻又能在窘境中默默知足

22分钟前
  • 十個雪碧
  • 推荐

虚幻与现实的永恒围城+狂热影迷的痴情念想。1.深思电影的本质及演员与角色的关系,角色入侵现实,是为[福尔摩斯二世]镜像。2.头发不会乱的汤姆与做爱前的淡出。3.以废弃游乐场作为浪漫梦境的隐喻情境。4.你不能学会做真人,一如学做一个侏儒。5.半闹半讽,半悲半喜,以凝视银幕的特写作结。(9.5/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电影是逃离现实的出口,梦想是对抗绝望的解药。从Cecilia的脸上我看见了卡比利亚,在伍迪艾伦背后站着的是费里尼。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伍迪·艾伦太奸诈了,一边拍着电影,一边说电影全是骗人的。米亚·法罗最后沉溺于银幕内的世界时露出了满足的笑,就像我们看伍迪的电影一样。

32分钟前
  • 超cute侠
  • 力荐

三个男人,一个只想榨取她在家庭里的价值,一个只想利用她让事业回到正轨,真正爱她的那个是虚构的,最后她一无所有地坐在影院里看着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34分钟前
  • 姜片儿
  • 力荐

女主角说话和伍迪艾伦一样一样的。我怀疑伍迪艾伦是不是觉得爱情只有一种,爱人可以有很多种?

37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推荐

"银幕不是眺望世界的窗口,银幕就是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虚幻的世界,即使幸运的发现了抵达那里的可能性,却很难与现实世界决裂”。你可以幻想,可以做白日梦,可以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但请不要为之努力。当你被现实的引力束缚摔得遍体鳞伤时,才会发现,某些东西是你永远不能企及的天堂。

41分钟前
  • coney
  • 推荐

多么适合精神分析的文本啊,自我、镜像、真实与幻想、电影是什么。伍式的电影总是后半段最吸引我,当他结束铺垫、抛出干货的时候。看了真是难过,理想原来要比现实更现实。

42分钟前
  • 57
  • 力荐

老头这部戏灵感自然是来自基顿的[小福尔摩斯],不过在电影本体论上的意义和影史位置应当超过《安妮霍尔》吧。完全可以操练一下拉康或者齐泽克。结尾米亚法罗简直露出了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4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在观影过程中我想到许多,关于电影之于生活虚构与真实的存在,关于Tom仿佛伊甸园中的亚当。但最后我知道我不过同Cecilia一样,我企图从电影这场幻梦中得到生活的力量,却又在潜意识里再清楚不过这只是场幻梦。我瞧不起我爱的东西,若是背叛了自己的爱,自然也只能被爱背叛。

48分钟前
  • 阿暖
  • 力荐

这不是无敌艾伦一贯的写给爱的情书,而是写给电影的情书,那是拯救我们于水火的黑暗中的舞蹈,那帷幕是隔开也是串联起现在与虚幻的天堑,一幕幕都是爱电影的人必然闪过的念头,但我们都知道终究只能选择现实。好莱坞黄金时代歌舞片的结尾,虽然落寞,可它依然是倦时痛时能肆意徜徉的光影世界,永远

4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我们之间,银幕两边。

52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看了十几部伍迪艾伦,这部的故事确实是最好的,电影里的人能走到现实里,光想想就够不可思议了吧!(我如果连续看五遍大船,小李能出来伐??)不过细节还是不如安妮霍尔那么 - 温柔,但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片子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致看电影的人,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5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