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

爱情片法国1992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文森特·佩雷斯,范林丹,让·雅南,多米尼克·布隆,亨利·马尔托,杰拉德·拉缇戈,休伯特·圣-麦卡里,安德烈·瑟韦林,梅珠,朱雄,蒂博·德·蒙塔朗贝尔,埃里克·阮,郑盛,阮如琼,埃德加·吉夫里,光海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

 剧照

印度支那 剧照 NO.1印度支那 剧照 NO.2印度支那 剧照 NO.3印度支那 剧照 NO.4印度支那 剧照 NO.5印度支那 剧照 NO.6印度支那 剧照 NO.13印度支那 剧照 NO.14印度支那 剧照 NO.15印度支那 剧照 NO.16印度支那 剧照 NO.17印度支那 剧照 NO.18印度支那 剧照 NO.19印度支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4:28

详细剧情

  法国占领越南的最后年代里,法国贵妇艾丽亚娜(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在越南南部经营橡胶园,她收养了父母双亡的越南公主卡米尔(范林丹 Linh Dan Pham 饰),两人相依生活。艾丽亚娜爱上年轻的越南殖民军海军军官詹·巴普蒂斯(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饰),但后来詹却与卡米尔陷入爱河。卡米尔誓死要嫁于詹,并离家出走追随詹去越南北方的龙岛。路途中,卡米尔因误杀一名法国军官遭到追杀,两人开始逃亡。途中,他们生下了儿子艾蒂安纳,最终两人被捕,儿子交予外祖母艾丽亚娜抚养。詹拒绝回国受审,愤慨自尽;卡米尔因大赦出狱,当艾丽亚娜前去接她回家时,卡米尔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这个家,成为一名坚定的越南民族独立共产党人。数年后,当艾蒂安纳再次见到作为越南代表团成员参加日内瓦谈判的母亲时,两人已然淡漠生分。  本片获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长篇影评

 1 ) 异域无风情

全片都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故事发生在越南独立之前的数年。女主作为殖民地中的富贵阶层,坐拥数6000公顷的橡胶园和无数劳工,且于当地皇族关系密切。本应富足浪漫,但日常生活更多感受到的却是颓废,无奈,连与男主的爱与女儿的关系,都像是某种救赎一般。宛若法国即将日薄西山的殖民统治,暮气沉沉

 2 ) 范林丹在《印度支那》

今天和大家分享1992年法国·越南合拍电影《印度支那》,隆重介绍这部电影。并且推荐一位越南艺人范林丹 Linh Dan Pham。

越南和寮国(老挝),柬埔寨近代曾经是法国殖民地,这块肥沃狭长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印度支那。这部史诗般的爱情电影就以此为名。 越南(安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公主卡米尔(范林丹 饰),被法国贵妇艾丽亚娜(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收养;母女同时爱上一位英俊法国海军军官詹·巴普蒂斯(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饰),展开一场不伦之恋。卡米尔和爱人私奔逃亡,并且产下一子艾蒂安纳。詹杀死一位法国军官,因为拒绝回国受审而愤慨自杀,卡米尔成长为一位越南民族独立共产党人。数年后,当艾蒂安纳再次见到作为越南代表团成员参加日内瓦谈判的母亲时,两人已然淡漠生分。 多么让人伤感情怀的故事!卡米尔这位身上流淌阮朝血液和法兰西熏陶的高贵公主,爱上英俊的王子;最终成长为越南共产主义者,电影结尾结束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越南最终独立。 范林丹1973年出生於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肤色黝黑,细目尖颌,相貌极似柬埔寨人,不同於越南北部和中部;有“越南小章子怡”绰号。实力派演员才配得上大制作电影。我不晓得1992年是何年份,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让我们对越南有着深度情怀的观众获得光影享受;使之浑然天成,回肠荡气。 顺便提一下:我本人也属於70后世代。 来看看我编辑整理的电影《印度支那》剧照:

下面拣选范林丹演绎几部电影的剧照:

电影《爱情大灰狼》中的范林丹

电影《急往迟返》中的范林丹

电影《西姆先生的隐秘人生》中的范林丹

《印度支那》部分剧情介绍,引用豆瓣电影的内容。

 3 ) 有关印度支那电影的迷思

我的天哪,刚看了瓦格涅拍的《印度支那》,很自然地就想起杜拉斯还有《青木瓜之味》和阿彼察邦很著名的那个片子《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突然就生出很多多余的思考。同样是法国人眼中的印度支那,像瓦格涅拍的《印度支那》这样的样板戏电影和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与杜拉斯的剧本,呈现出来的殖民地实在是太不一样了。不知道我把瓦格涅和杜拉斯、陈英雄一起并列这样是不是公平,不过陈英雄在这片子里确实有超多学习借鉴的左岸新浪潮的拍摄手法,加长空镜和电影景观我不多说了这不重要,对杜拉斯我是指她的《中国北方的情人》和《伊甸园影院》那两部戏剧剧本,不是她火出圈的《情人》小说,虽说他们都是表达的同一个故事,不过说到底杜拉斯的印度支那小说不都是在翻来覆去讲同一个故事吗?

不是说殖民地环境之类的东西,大都充斥着闷热渡轮、湄公河、泥泞小路、高脚楼、盛产稻谷的平原、热带雨林的豹子、种胡椒蕉麻的村民还有亚洲女的细美肉体这样的描述,但是像《印度支那》完全就是一个法国版《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完全借由越南表达的政治隐喻,而且是带有非常明显的白人本位视角的,这一点跟杜拉斯很像但我不准备展开说了,这片子是一次政治化的、残酷又光荣的革命叙事,还带有一点法国白人对过去所谓荣光的唏嘘。杜拉斯则是提供一种非时空的情感体验,整部剧本如果不是有汽车的牌子、有个别人物生平的对白,那么这部剧本完全可以平行移植到另一个时代,因为剧本情节不多(或者叫几乎没有),只是表达了杜拉斯对童年殖民地经历的一种恋物癖,她试图从一次次对这段经历的发掘中找到一种不朽性(“……母亲已经变成文从字顺的文字了”,她在小说中提到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管她在印度支那这个地方显现了什么种族歧视或者白人本位的这些思想,都只是一种附带的效果,她提供的是一种她自己的、私密的空间、超文本的体验(ultra-text),因为这是她自己的,所以和印度支那那种只着重政治隐喻的电影叙事的样板戏完全不同。

《青木瓜之味》当然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逻辑来解释,因为这片子的内容在时代背景下完全不属实,越战被极其轻描淡写地刻画成一抹飞机的阴影、孩子睡觉时几声半夜的炮响画外音,同样是一个舞台剧一样的、被布景设计出的精巧的印度支那,充满了东南亚食物的酸辣味还有越南钢琴家的音乐,青木瓜淡绿色的果肉,就像陈女燕溪大量裸露的细腻皮肤,还有被现代的西化的男子拯救的美丽的文盲女孩。然而在电影的时间里,这段时间正是越战的时候(对比一下现代启示录里的越南)我情愿相信这是陈英雄当时留学的时候对东方主义的一次尖酸讽刺,这种超时间的(?)给人感觉架空一般的印度支那是他和杜拉斯的共同点。

 4 ) 印度支那

告别了黑帮片、血腥片、喜剧片、战争片、三级片、a片,那天,我花费了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在一个低矮黑乎乎的小阁楼上看了一部爱情片——印度支那。
没看到一半已经后悔了,美丽的下午送给压抑了。
一个东方版的乱世佳人的故事,在一场早已安排好结局的故事里,发生、转折、受难、结局,看得让人悲愤又无奈。在一个无法拒绝的时代里,你看到逃出的矿工一家只因为女人多叫了一声,他们就必须去死。太多的无法选择在一个注定发生的齿轮上转动,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死,你无法选择爱或不爱,你无法选择爱人或被爱,你甚至无法选择蹲在地上等待死亡还是站起来反抗。
艾莉安伸出手搭在司机身后说:“你还是出去吧。”
詹重逢卡美,一句话都没有说,靠近、相对。
卡美从监狱出来,花白了半边的头发,简单的一句话:“我不可能再回去了。”
拒绝真是一种奢侈。
这个故事从卡美问母亲什么是爱的时候,或许已经结束,这么一个埋藏了一团火的心怎能安定于一个早就被别人规划好的生活,一段按部就班的平淡婚姻,一个注定了的结局,一个被皇庭规划了的人生,她必须走出去。门外,时代和命运设好了局。
于是两个同命的人成为命运波涛里的一叶扁舟,维系他们之间的只有情感,在不知前路何方的水迷宫里飘荡,生死都不那么重要,或许故事就这么结束了,或许故事到这里开始传奇,这都没有关系,詹死去,卡美不再回头,伊庭对艾莉安说你才是我的母亲,艾莉安手扶着栏杆眺望,一段段场景飞速地变化,世事就这么变迁,浮生若梦。
我们就被装在这么个原地自转的星球里,快乐悲伤、幸运劫难、爱过恨过、活着死去,这不再是一个仅仅发生在越南的故事,它发生在所有爱恨生死的地方。
看完电影出门,下午的雷阵雨停了,一地阳光。

 5 ) Indochine

多年前看过一遍. 印象很深, 具体情节记不清了. 最近再看, 更爱了. 拍得也很漂亮. DOUBAN上的剧情简介很misleading. 爱情是故事的一部分,可这次看到的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人在历史潮流中的无奈和渺小. 无论一个国家在自己本国是怎样地标榜民主自由,可它到了别人的土地上能干出什么好事来呢.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The Quiet American'. 从不同角度讲这段历史.

 6 ) 爱情包装下的殖民主义恶臭

通篇从上层殖民者的角度来描写的一部影片,为了让形象合法化,还特意弄了一个越南本地的有钱人明东女士(剧中的越共领导人丹的母亲)。矛盾关系变成两种: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上层阶级与下层劳工

编故事功力是不错的,把这种殖民主义包装在美女和爱情下面,再加上漂亮的摄影,一点恶臭的味道都没有了呢,还有股香奈儿的味道呢。为了这了不起的本事,我给编剧3颗星。我们国产的编剧们,你们能不能争口气,学学人家怎么把恶臭的思想包装好一点。

剧前介绍越南王族女孩父母是女主的好友,他们的死让女主成为了女孩的养母并继承了她父母的大笔遗产,这简单的几句话居然让女主的殖民合法化了。这种手法,这种操作,实在值得学起来。但是剧情也交代了,越南老太太明东女士是越南女孩的族人(老太太是越南女孩母亲的表亲),剧中越南老太还有一大堆亲戚,按照亚洲国家的传统,父母死了,但有大把的族人健在那么孩子的抚养自然是归族人来管的,更何况两家早就决定要结为儿女亲,怎么可能孩子最后交给一个就因为跟女孩母亲关系好的外国人收养的,最莫名其妙的是居然孩子家的土地都给外国女人继承了,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合理的。你看,没孩子的溥仪也没说我把大清家产都给我的好朋友日本人了,而溥仪的日本好朋友也只敢逼着溥仪及亲戚娶日本女人生后代让掠夺行为合法化,到这里剧情居然就简单到父母死了大笔家产就拱手让人了?解释只有一种,就是女主及他的父亲作为法国殖民者在越南是有一定的权势的(剧中其实也说明了女主是有一定能力的,男主作为海军军官,说被调职就被调职,且女主家与警察局长的关系也确实不错),作为越南本地地主的明东女士的家族需要一个外国保护伞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会被殖民者掠夺,越南女儿家的土地是这帮越南土财主趁机给法国殖民者女主递的投名状,越南女儿不过是个随赠品,让赠送土地行为合法化的工具。

女主通篇跟各色越南人都以母亲、孩子通称,鞭打自己劳工是说你是我的孩子之类,真是虚伪,这么恶臭的思想居然可以拿高分,大部分打高分的人屁股放错位置了吧,你们就是这帮白人殖民者眼里的低等劳工。在这帮法国人眼里你们就应该受奴役,你看我们法国人用母爱一般关心被殖民地劳工,以至于鞭打你们,教育你们不要贩毒;男主更厉害了,船上还有一大一小两人呢直接烧船。哦,殖民主大大好伟光正呢,多么美好关心被殖民劳工的一对狗男女。看我们这些殖民者多大度,即使被你们这些小兔崽子抢我男人、杀我法国人、甚至把我们赶走了,你们做出这么多背叛了我们的事情,我们这些大仁大义的法国人当然还是选择原谅你们了,都不计前嫌的愿意帮你们养私生子了,我们法国殖民者是最伟大的。这片子,表面上看是殖民者对往日在越南的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失去殖民地的惆怅,但本质上是把殖民合法化,将殖民搞成了帮助本地人启蒙,传播法兰西自有平等思想,这种洗地水平我不得不说实在是高。

女主认为这些越南本地人不能理解她的忧伤,也是呵呵了。你作为殖民者又何时理解过被殖民的越南人的苦难。每天凌晨越南劳工顶着跟根蜡烛去割橡胶;明明外头在下暴雨,女主人让司机下车等着,就因为她跟男主按耐不住要来一发;明明工厂附近起火,却被老板强迫去上工,老板的爸爸还上演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以身作则。作为老板你当然可以不要命上工了,缺一天工老板少赚一天钱,工厂大部分利润都是你们老板们的,这些劳工有什么,他们只有微薄的工资可能连家都养不活,却要被你们道德绑架拼上命在危险场所工作。想想现在欧洲人天天罢工,那罢工理由我都替他们脸红,工作场合有那么点危险、工时稍微长点引起罢工根本就司空见怪,怎么放到白人殖民者看亚洲人这些就是懒惰、胆小的了,如此双标真是不要脸。

女主有多爱男主呢?也就是个露水情缘罢了。知道女儿被男主吸引直接找军官调走男主,可看出来薄情了。为什么要调走男主呢?除了自己的情人跟女儿搞上的愤怒外,别忘记了女主的大片土地是继承越南女孩父母的,女孩跟着军官跑了女主拥有那些土地的合法性就失去了,万一哪天女儿跟老公要回土地那可是合法合理的,唯一可以继续保证那片土地合法性的做法就是让越南女儿与明东女士的儿子结婚,继续充当那家土财主的保护伞,他们自然会心照不宣的遵守承诺让女主继续合法拥有那片应归属越南女儿的土地。女主在被男主打了之后失落的抽上鸦片,跟男主还有越南女儿真的压根没有关系,男主被调走是她自己亲手干的,女儿在学校被人孤立她漠不关心,还不如觊觎她女儿当儿媳的越南老太太关心女孩,女主更多的是觉得在一帮有钱人面前颜面尽失,被男主揭发了丑恶嘴脸面子挂不足而已吧。

女主有多关心越南女儿呢,影片说到女儿的婚事,用一个很简单的模糊旁白带了过去,大意是越南太太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女主就按意思办了,说得好像老太太预谋很久了女主被赶鸭子上架。呵呵,女儿被军官救后明确跟女主说了自己不要跟老太太的儿子结婚,女主心里没点B数吗,为什么就这么轻易答应这事情了?男主都被赶走了,威胁解除,女儿再遇到一个喜欢的人不是不可能的,让越南老太太背这个锅,不就是编剧在明显给女主洗白开脱吗。去看望将要嫁人的女儿时,女儿再次明确告诉她自己不想跟那个男人结婚,女主说了啥,你有权掌握自己的生活。哈哈,这不就是甩锅行为吗,告诉女儿你自己负责自己的行为,我不管啊。真的很民主哦。问题是当初就是女主答应照越南老太太的意思办才把女儿推进这个火坑了,女主要是不答应婚事,越南老太太有啥能耐能抢,真要抢人家越南老太太也不会三翻四次的求女主答应自己儿子的婚事了。这种情况下女主坑了女儿却还要装白莲花,在知道女儿真实意愿情况下这么回答,妥妥的就是见死不救行为,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说什么自己是母亲,也就是个卖女儿的。哦,不对,她可不是什么母亲,是殖民者,说白了就是上层有钱人的交易,标的物是越南女儿而已,与越南老太太家联姻可以实现女主的利益最大化。越南女儿也是可怜,又一次沦为殖民者跟本地代理人的交易物,最后救女儿的还是同为越南同胞的少爷丹。而女主则在越南女儿的私生子面前摆出一副女大不中留,作为母亲的我很民主随女儿去的样子,真的很恶心。综上,说白了,女主没有多爱越南女儿。

法国人把亚洲、非洲的殖民地都丢了,为了缅怀过去的荣光,及掩盖自己丢失殖民地的没面子,所以制造了一个好理由就是:我们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我们教会了这些落后亚洲人追求自由,结果他们真的被我们教育成果了,你看他们反抗了,你看他们起义了,我们法国人去越南殖民根本不是为了越南丰富的橡胶、便宜的劳工、还有其他生产资料,殖民只是我们传播自己思想的一个手段,你看我们自由平等思想的教育成功了后根本不需要他们闹啥独立我们就赦免他们了,我们自己主动把我们殖民的土地归还给他们的哦,可不是他们起义要求独立我们才不得不给的哦。我们法国人就像女主一样的良心大大的好,不想把土地交给银行的人,一心只想把土地留给越南女儿的儿子一样。你看为了更好的让他们启蒙我们还派出我们的军官去参与他们艰苦的革命呢,别说我们是无耻的殖民者了,我们是革命的先驱,越共领导人都是在我们的启蒙下觉醒的(越共的领导人丹对自己的娘也就是越南老太太说法国人教会了他自由平等,搞笑了,应该是殖民者的暴力压迫让本地人觉醒了吧),革命的火种是我们法国人给的你看我们了不起吧。你看那个越南公主再怎么反抗我们,还不是把她的儿子交给我们法国人培养,看我们法国人的教育多么的成功,人家即使独立了但人才都还得靠我们培养,我们土地的殖民失败了,但是我们法国人的思想殖民成功了呢。诸位看官们,我们的思想殖民成功吧,看你们中国人的豆瓣都打到八点多分了,了不起吧。

 短评

萨义德东方学佐证,西方视域下自作多情的剧情(尤其最后那句我是你的孩子),对殖民时代的留恋。唯演员和越南风物值得称道。“橡胶树般的无情女人。”

5分钟前
  • 水仙操
  • 还行

爆脾气的年轻法国军官,摊上一个无法无天小公主的初恋,参与推动越南独×立×革×命的故事。配角们显得那样莫名其妙,也许因为法国失去越南的过程,本身就是没有秩序的。值得敬佩的是德纳芙的角色,就算半辈子走过的路证明是错和无用,也能淡定如初。

10分钟前
  • ✨糖柯莉安
  • 推荐

在浓重的热带树丛中,电影的氛围和空气几度让我濒近窒息。缓慢的节奏和有些晦涩的字幕,坚持下来我最终也没能如释重负。一张闪着光亮漂亮的亚洲脸庞,一个国家内韧却不屈的抵抗,成长和蜕变,不顾一切的爱情到心如刀割的女斗士,历史的沉重无以言表,可橡胶树上留出乳白的泪水,足以让人无法喘息。

15分钟前
  • 喵~嗷
  • 推荐

1993第65届 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越南,爱情。

19分钟前
  • 刘建明
  • 推荐

原来印度支那是指被分裂的越南啊!有关殖民者到殖民地生活把那里变作故乡,然后又面临必须离开的主题,被祖国和土地孤立为离魂异客。大概因为某偶像组合,对越南人的脸没有任何好感,而且相濡以沫这种事演出来真的好恶心。德纳芙在车里那段欲拒还迎的戏还真是不赖,好吧我就关心这个。。。

23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推荐

莫名很喜欢越南背景的电影,意外地很喜欢这个故事。一直都知道这部片子,但现在才知道是女神男神一起演的,气势恢宏,情感细腻,摄影和场面调度极佳。

27分钟前
  • 盲忙
  • 力荐

發達資本主義的羅曼蒂克送來的自由觀塑形了被殖民地的個體觀念,然自由主義式的保守派或宗教觀仍舊將異族丟到了低等的秩序中,故被殖民地便需把個體的自由觀嵌入到共產主義的利器以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建立,此即為何共產主義只在初端充滿希望(包括法共)。法越之親姻糾葛實與歷史螺旋無異。大愛民俗。

30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力荐

The shame of the history cannot be covered with the epic of romance, not even the most twisted French one.

33分钟前
  • V_Lachesis
  • 推荐

江苏文化D5,俗称碟圣,靠了,那时候碟片真贵。

35分钟前
  • 陶子冬
  • 推荐

让我想起《毕业生》《红河谷》《走出非洲》,有一处仿佛世外桃源,德纳福的坚强宽厚让我感动,非常荡气回肠的电影PS印度支那一般指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中南半岛在亚洲东南部。位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之间。包括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西部和新加坡

37分钟前
  • 走走看看
  • 力荐

tu fais partie de ma vie, maintenant...j'ai besoin de ta voix, de ta douceur, de tes mains.

40分钟前
  • 勤劳的小蜜蜂
  • 力荐

我21岁的时候看24岁的凯瑟琳德纳芙,惊为天人;41岁再看49岁的她,依旧眼波流转、风情明媚。文森特佩雷斯和凯瑟琳德纳芙、苏菲玛索、伊莎贝尔阿佳妮三个法国国宝级女人合作过,也可以称得上法国国宝级男人了。

43分钟前
  • 芷菲鱼
  • 力荐

站在东方视角来看西方殖民者的温情泛滥,才更能体会到什么叫惺惺作态。以父母身份自居,蛮横植入的价值观念,拒绝平等和谈判,这样的昔日“荣光”散发着腐烂的味道。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那句,your Indonesia is gone.

48分钟前
  • 花落花开自有时
  • 推荐

法國和越南之間剪不斷理還亂啊…邊看邊想著要去越南= =現實會讓一些東西屈服的,因為不服也不行,既定事實已經在那裡…

49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出門前租不到這片子,剛卻在第四台看到這片子,去過越南之後,覺得當初法國是以"永世經營"的角度在經營越南的,這還包括所有的人口買賣呀.昔日以"殖民"之名,而此世"觀光"的巨人正以一種無色無味的方式在啃食那一塊備受苦難的土地.在片子裡看見了20年前的下龍灣,橘色帆舟真是美極,上個禮拜我還在那兒.

50分钟前
  • vitality
  • 推荐

"我不能像你这般坦率 我不会在众人面前表露情感 况且我愈感动就愈说不出口"

55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占有我养育我塑造我的是高贵的母亲,法兰西;但教我爱的启蒙我的让我懂得民主自由反压迫要独立的是性感的情人,另一个法兰西。越南小公主何去何从?她自然是毫不犹豫选择反帝反殖民,再崇拜母亲也没有情人吸引力大。

5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卡蜜儿裸着上身醒来见到一个男人一点不惊讶还跟他拥抱?"我一向弄不懂法国人的罗曼史,尽是些疯狂愤怒痛苦,倒跟我们的战争史相似" “法国人教会我们自由平等”这部片可以看看殖民者咋样抽打工人嘴上还说你是我的孩子 把一大一小的船烧了 遇到危险还强迫人工作 把人关在笼子里用水刑 杀死小孩 还有评论说有殖民地情节的 真被殖民了你就是那个被打的奴隶 而不是卡蜜儿这样的公主遗孤 卡蜜儿后半程几乎都在睡觉 感情描写太粗糙 把殖民史拍的这样柔情似水也是厉害 用法国母亲和越南孩子作为隐喻 高啊 一下子显得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亲近了 不再是压迫者与反抗者 而是成长的子女对父母的反叛 法国不再是面目可憎的剥削者 而是带来平等自由的启蒙之母 总体感觉就是法国失去印度支那后的自怜自叹 没法殖民了 就拍个电影或美化或感叹曾经

1小时前
  • Alice
  • 还行

以曾经殖民者的身份来拍一部关于曾经的殖民地的电影,这部电影的视角很值得玩味,流露出抑制不住惋惜旧日荣光的酸楚,让人想要窃笑.凯瑟玲德纳芙的美貌无需多言,但毕竟是年岁不饶人,有了疲态,越南女孩是那种典型的西方人认定的东方美人,但跳探戈那场戏让我改观,她实在美丽非凡

1小时前
  • 芝麻糊
  • 推荐

想和你到越南去 呼吸潮湿氤氲的空气 赤脚穿过拥挤狭窄肮脏的街道 看后殖民时代奢华颓败的建筑在傍晚投下阴影 雾气笼罩西贡河内 我们在低矮的热带植物下更加闷热 湄公河边或许有悲凉老旧的竹椅 在咿咿呀呀中嗅到越南咖啡香气旖旎 杜拉斯的情人死于法式抑郁 我们沉默地一起沦陷在旱季雨季...

1小时前
  • AsPartam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