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夜慌踪

恐怖片法国1997

主演:比尔·普尔曼,帕特丽夏·阿奎特,巴萨扎·盖提,罗伯特·劳吉亚,罗伯特·布莱克,加里·布塞,露西·巴特勒,迈克尔·肖姆斯·维尔斯,理查德·普赖尔,娜塔莎·格雷格逊·瓦格纳,约翰·罗斯留斯,路易斯·艾波利托,杰克·科勒尔,斯科特·科菲,阿尔·加勒特,吉奥瓦尼·瑞比西,迈克尔·麦斯,亨利·罗林斯,爱沃瑞·欧欣,杰克·南斯,戴维·伯德,吉纳·罗斯,F·威廉·帕克,盖伊·西纳,亚历山大·福克

导演:大卫·林奇

播放地址

 剧照

妖夜慌踪 剧照 NO.1妖夜慌踪 剧照 NO.2妖夜慌踪 剧照 NO.3妖夜慌踪 剧照 NO.4妖夜慌踪 剧照 NO.5妖夜慌踪 剧照 NO.6妖夜慌踪 剧照 NO.13妖夜慌踪 剧照 NO.14妖夜慌踪 剧照 NO.15妖夜慌踪 剧照 NO.16妖夜慌踪 剧照 NO.17妖夜慌踪 剧照 NO.18妖夜慌踪 剧照 NO.19妖夜慌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4

详细剧情

  这被认为是大卫•林奇拍得最混乱的一部电影。爵士乐手(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饰)和他的妻子(帕特丽夏•阿奎特 Patricia Arquette 饰)一天早上收到了一盒录影带,他们发现里面的内容竟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此,他们每天早上都会收到这样的录影带。这天,乐手发现录影带里的内容竟然是他杀死了妻子!当他冲进卧室时,发现妻子果然死在了床上。  警察将他带走了。一晚过后,原本在监房里坐着的乐手变成一个年轻的维修工,莫明其妙的警察只好将他放了。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长篇影评

 1 ) 精彩花絮

·室内镜头是在死谷的Amargosa旅馆拍摄的,据说那里闹鬼。
·影片中主人公佛瑞德·麦迪逊的住所,及住宅中的大部分家具,都属于大卫·林奇,并由他亲自设计。
·大卫·林奇声称他直到2002年才意识到促使他拍摄此片的下意识动机:他的灵感来自当年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在林奇写剧本时,辛普森杀妻案的审判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巧合的是,大卫·林奇让罗伯特·布莱克来扮演影片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神秘人,而几年之后,罗伯特·布莱克自己则站在了审判席上,因为杀了自己的妻子而接受审判。
·在整部电影中,神秘人都没有眨一下眼睛。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大卫·林奇承认《妖夜慌踪》和《双峰》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个世界。
·据大卫·林奇讲,影片第一个场景的灵感源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有一天早上,他门上的通话装置响了,当他应答时,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他:“Dick Laurant死了。”但是,当他走到房屋的前面,透过窗户向外张望时,却没看到任何人。
·罗伯特·布莱克告诉林奇他不准备花力气研究剧本,因为他不理解。他还说他扮演的角色就是个魔鬼。
·大卫·林奇和Barry Gifford合写的剧本,而后者是《我心狂野》(1990)一书的作者。林奇说,Gifford的另一本书,Night People里的某一页启发他为影片取了的名字。在那一页上,林奇看到了Lost和 Highway这两个词,这两个词立即同他的心灵契合在一起,足以给了他想要的一切灵感。
·影片中佛瑞德·麦迪逊的可携式摄像机是大卫·林奇自己的。

 2 ) I think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bad coincidence从警方的视角看这部电影,所有谜团将一目了然

若干年前,有人报案说自己的车被偷了,嫌疑人很快就锁定为Peter Raymond Dayton——一个叛逆的年轻人,并且逮捕了他,给他录了指纹拍了照。让pete没想到的是,警方之所以这么快锁定他,是因为他父母——一对眼看自己儿子整日游手好闲恨铁不成钢的夫妇——向警方泄的密。在缓刑的一年里警方监视着这个年轻人pete。终于有一天pete摆脱了警方的监视,偷了家里的钱去沙漠中的小木屋里换来了新的身份证,从此pete隐姓埋名成为了fred。Peter Raymond Dayton也变成了逃犯。。。。。。。。。。。。。。。。。。。。。。。。。。。。。。。。。。。。。。。。。。。。。。。。。。。。。。。。。。。。。。若干年后,警方接到报警说有对夫妻睡觉时家里有人闯进来还给他们录影,警方派了ad,al两个探员去报案人家里做日常询问,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又过了几天,警方接到报案,一个叫做andy的人死在他自己家里,现场收集的指纹全是一个人的,警方拿指纹去指纹库比较,显示竟然是一直在逃的逃犯pete!接着al发现andy家有张照片,上面三个人,一个是死者andy,一个是当地的流氓头子laurent,还有一个女人很面熟,叫ad来看,ad也确定她就是前几天报案被人偷拍的renee。那逃犯pete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pete杀andy有什么动机?laurent、renee、andy这三个人有什么交集?pete跟这三个人又是什么关系?——I think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bad coincidence.——探员al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fred就是在逃的pete!于是警方立刻去fred家,看到原本想杀妻但未遂的fred正要逃跑,于是上演公路追逐戏,接着追到了fred,审问中fred精神恍惚,还自认为成功把自己老婆杀了,真好笑!

 3 ) 梦:影像的主观性

《妖夜慌踪》(Lost Highway)拍摄于1997年,并非大卫·林奇(David Lynch)影片序列中具有巨大受众基础的作品,但它却在结构、黑色性、梦境和影像的主观表达方面延续了林奇的风格,也形成了作者性的有力呈现。

1. 结构

从结构来讲,《妖夜慌踪》并没有遵循传统的因果线性模式,比如关于蕾妮(Renee)曾经的性工作的展开就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现实层当中,蕾妮提到一个叫“墨客”的地方,但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对于男主角弗雷德(Fred)与蕾妮的情绪表现也无法揣度。二是在后来的梦境当中呈现的,直接提到蕾妮拍摄色情录像一事,此时观众才能回过头将蕾妮的经历与家门口录像带的相关性产生联系。

《妖夜慌踪》采用了梦幻复调叙事模式,从梦境表现形式上,应是有交代的非直接导入。首先,在弗雷德变成皮特(Pete)的那一晚之前,他看上去头痛欲裂,并经历了一阵剧烈的晃动。但接下来的镜头却是第二天一早狱卒的巡视,此时已经进入梦境,但由于两段影像在时间上的线性关系,观众并不能直接得知梦境开始的时间。

在电影的时间线中,有一个时间点产生了回环意味。开头时,男主在门前听到门铃传来一个声音:“Dick Laurent is dead(迪克罗死了)。”这句话后来又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较明显的一次是在影片最末尾,弗雷德停车在家门口,对着门铃说“迪克罗死了”,这一结尾与开头形成一个呼应,以两个不同的机位,甚至是不同的视角来完成这种嫁接,类似于《低俗小说》中开头和末尾情侣劫匪打劫餐厅的安排。还有一次是较为隐秘的呈现:与安迪(Andy)在派对上的对话中,弗雷德说:“迪克罗死了,不是吗?”这一信息抛出以后,安迪表示迷惑。在安迪的视角中,迪克罗的死在对话之后,而在弗雷德的视角中,迪克罗的死在对话之前。这一时间上的悖论可能代表林奇的两种主张,一是主观心理世界的外化,情节的逻辑为情绪表达让位,混乱的世界正是弗雷德生活的本源;二是门铃外的声音作为声音资料与录影带所代表的影像资料共同形成一类事物——作为人的延伸,真实性被始终信任,但在林奇导演看来却存疑的事物。这里我们将在第四部分展开说明。

2. 梦境

本文认为片中对于梦境的暗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展现形式的特殊化,比如摄影的虚焦、有迷幻感的音乐以及镜头的摇晃来实现;另一种是内容上的暗示,比如弗雷德所在的现实中特定元素的介入。特别的是,对于梦境的暗示似乎是依靠梦的即将破碎而实现的。有两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第一,艾迪(Eddy)第一次威胁皮特时,皮特的面部特写逐渐虚焦并响起刺耳的伴奏,暗示着梦境的弱化,弗雷德即将醒来。第二,艾迪给弗雷德打电话时,称“有一个人想见你”,接着将电话转交给了一旁的神秘男子,此处弗雷德的精神阴暗面固态复萌。

本文认为弗雷德在派对上遇到的神秘男子是他本人的另一种人格。比起一个有变态窥视欲的他者,神秘男子更是来源于自我的梦魇。笔者在片中找到的依据是晚上夫妻二人在床上时,蕾妮的脸突然在一瞬间变成了神秘男子的脸,而彼时录像带尚未引起弗雷德的疑心,神秘男子也没有在派对上与他首次相逢,因此观众的所见并非对事件的直接叙述,而是情绪化过程的视觉呈现。

试用弗洛伊德创伤理论进行解读,在睡梦之中,压抑性本能和欲望的力量减小,无意识内容也会嵌入意识领域而被感知。而此处梦的堡垒已经受到了现实的入侵。神秘男子说,在东方犯罪的人会秘密地被刽子手一枪打入后脑勺,不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这种未知的恐惧深深影响了皮特的心理,既代表艾迪可能随时发现自己与爱丽丝(Alice)的奸情,也象征着现实中自己即将面临电椅死刑的困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梦境的表现形式。爱丽丝与弗雷德密谋私奔时,她说了一段很长的指示,教他如何摆平安迪。其表现形式非常类似《千与千寻》当中,白龙给千寻如何混入神怪世界的指示。白龙将手指放在千寻额头,她该走的每一步都被印在脑海当中。而《妖夜慌踪》中,这种对话也不像真实的,而更像脑子里胡乱形成的想法,在梦境中比在现实中更常见。

3. 黑色性

《妖夜慌踪》有很强的黑色性的呈现,片头时以行车视角快速运动的高速路,后来又在电影中反复出现,除了高速上的刺眼标志线之外别无他物,没有物体能够提供一个视线支点,但速度感的不稳定性加剧了电影暴力、性感、仇恨交织的叙事支点。

弗雷德的性焦虑几乎贯穿整部电影。在梦境段落,杀掉安迪后,皮特一脸迷茫地反复问爱丽丝“我们该怎么做”,体现了皮特的被动状态。这种状态置换到弗雷德与蕾妮的关系当中,就成为了一种长期的关系模式。蕾妮的美丽与风流,她与前雇主的暧昧关系,以及她曾经色情演员的工作,都加剧了弗雷德对于性表现的不安全感和对于妻子的不信任感。

同时,蕾妮的职业与人格也体现了黑色电影中常见的厌女情结。这种情结伴随着弗雷德潜意识的性焦虑浮现。片中多处能够看出他对婚姻中主动地位的渴望。首先,在爱丽丝初入色情行业的脱衣戏中,男性趣味的压迫和场域内性别比例的失调都体现出一种男权崇拜。弗雷德的替代者皮特与爱丽丝和解,其根本也是潜意识中理想自我对性能力的自信感外化为相对于女性的优势地位。

黑色气质也通过电影中的环境呈现,比如在首次出现弗雷德工作的场所时,弗雷德以一种极其忘我的态度演奏着刺耳的萨克斯音乐,打在他脸上的强光不断闪烁。强光在一些语境下象征一种不安全感,此处也间接暗示了弗雷德在社会与家庭关系中的困境。

从电影语言上看,《妖夜慌踪》使用了较大角度的仰角和俯角镜头。首先,在两位警察离开弗雷德与蕾妮的家时,弯曲敞开式楼梯上的四人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势的俯视镜头(图1),这种类似上帝视角的视觉体验具有很强的主宰性,似乎录像带的始作俑者早就得知了警察的光临并在某处窥视着他们,营造了新一维度的恐怖感。其次,在弗雷德入狱后,因头痛而到监狱的医务室就医时,运用了一个巨大的仰视镜头,此时医生对弗雷德进行摆布的动势被强烈地放大,弗雷德的弱势与被动再次被强化。

图 1 《妖夜慌踪》剧照(Lost Highway, 1997)

4. 影像

大卫·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某种程度上,记忆甚至比现实更为真实。”事实上林奇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针对影像概念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作者性。

林奇对于影像概念的理解,在电影当中有一个题眼,或许也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直接展示价值取向的台词之一。弗雷德在提及自己对录像的厌恶时称,“我回忆事情的方式,不一定是它们真正发生的方式”。(How I remembered them, not necessarily the way they happened.)

我们习惯于相信摄影机拍摄下的东西的真实,而大卫·林奇似乎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在作为摄影机产物的电影中质疑摄影机长久以来被赋予的地位。正如苏珊·桑塔格在《影像世界》一文中所表达的:“新的无信仰时代加强了对影像的效忠。原本已不再相信以影像的形式来理解现实,现在却相信把现实理解为即是影像。[1]”正如同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这不是一支烟斗》,就探讨了人们倾向于事先接纳影像为现实这一困境。影像事实上改变了我们对于真实的理解。

电影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神秘男子的视角与摄影形式是重叠的,所谓的神秘男子所看到的景象大部分都依靠黑白像素呈现,这也正是录像带的媒介特征。尽管我们熟知让-吕克·戈达尔的名言: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相,但电影作为媒介本身却是建立在欺骗之上的,它始终是幻像。

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妖夜慌踪》运用非连续性的时空秩序,诡谲的视觉传达以及混乱的元素安排,形成了对于影像“忠于现实”本职的怀疑和叛逆,以元电影的方式传达了梦境的荒诞感和作者观。

[1] [美]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第237页.

 4 ) FIFF21丨DAY10圆桌《妖夜慌踪》:你永远无法感化一个讨厌林奇的人

主持人@松野空松

助理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Vergangenheit@Not Here@果樹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最后一天,最后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大卫林奇的迷幻之作《妖夜慌踪》,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果樹

3星,我喜欢这一部的原因主要是其氛围的营造上很对我的味口,我非常喜欢将电影的梦属性诠释得好的影片。而梦就应该是混乱的、迷醉的、沉浸的、无法逃离的。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4星,一部美丽的电影。《妖夜慌踪》是一部纯粹的感觉电影,它不以逻辑为链条,所以它更倾向直觉。人物在面对自身时是在面对可怖的未知,但未知不会变成可知。一切都像在黑暗的高速公路上疾驰,音乐不会停,对自我的探寻也不会终止。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给了X,我觉得观赏性很低,虽然能看到隐喻性很深,但是没有任何想解析的欲望。

主持人 松野空松

第一个问题,有人说林奇玩来玩去也就是这一套,后面的《穆赫兰道》也不过是一种重复,这种论断也在洪常秀的电影中出现,你们是如何看待作者行和重复性的区别?

场刊嘉宾 Not Here

分人,有时候就喜欢看那老一套,有时候看一眼都嫌多。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仅仅是形式的类似是完全谈不上重复的。没有一部洪常秀的电影是重复的,因为洪常秀的电影很丰富且复杂,它仅仅只是在拍摄手法上看上去简单,但其实拍摄内容非常的精细。

场刊嘉宾 果樹

创作者能找到自己的风格是一种幸事,而风格的成立必然会有其标签,这应该就是主持人所说的重复性的来源。但我并不认同将它看成单纯的自我重复。在风格成型后的不断自我突破与进化是痛苦而艰难的,林奇和主持人提到的洪常秀都算做到了。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是的我也认同,很多人说洪对男女爱情之间的关系重复性很大,但其实洪的电影其实在每一部都有部分的不同,这个不同可能占比只有20%,但正是这20%让他的电影如此具有魅力。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他是这方面的大师。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不聊林奇吗?

场刊嘉宾 果樹

主持人不断往洪常秀上带,笑死。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确实,主持人私心狠大。

场刊嘉宾 果樹

大体上看林奇的很多影片那种带有精神分析标签的风格,放眼望去似乎都具备杂乱与隐喻的共性,但是细细品味会发现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是通过林奇的视听选择来做到不同的氛围差异带来的,让每一段不同的氛围沉浸体验,都很珍贵(我往回带带)。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在制造梦境的导演中,林奇和今敏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场刊嘉宾 果樹

没必要捧一踩一,我都喜欢,他们是不一样的好,但都好(这主持人在干嘛,私心好大,扯完洪常秀轮到今敏,就是不聊林奇)。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我感觉林奇的共性是一种惊悚,它不一定是梦境的。《象人》,就在制造一种恶梦来源,但本身没有制造梦境。

场刊嘉宾 果樹

林奇更加给我梦魇感,“梦魇”在这里不是贬义词。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林奇。因为即使我们把林奇电影中所有的精神分析抛开,它依旧会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后者则未必。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如果后者未必,那你是不喜欢《东京教父》?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没看过《东京教父》。

场刊嘉宾 果樹

看林奇的电影,总能找到最后的渲泄口,就像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后的长出一口气。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反倒是相反,感觉总是在旅程中,没有停止。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我不认同耶,这种一口气在《穆赫兰道》可能是对的,但是在《双峰》就不太成立。《双峰》第三季的结局难道不是让人感觉我依然无法呼吸吗?

场刊嘉宾 果樹

我就问一个问题。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反客为主吗?笑死。

场刊嘉宾 果樹

主持人可以宣告《双峰》第三季就是全系列的完结吗?你拿一个还留有后文可能的剧集来讲?(我真的不想撕主持人,但……)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打起来打起来!

主持人 松野空松

然而以林奇的年龄、演员的年龄,第三季的《双峰》很大可能是最后一季了。哪怕是这样,我们看《妖夜慌踪》,似乎也没有“完结”,仍然具有可持续性的可能。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对,像是莫比乌斯环。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总之,林奇的梦魇并不是一个可以结束的旅程,更像是持续性的……笑吐,我是主持人还是嘉宾啊!

@Not Here 给我来互动,你不是差评吗?说你的看法靴靴。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差评的人将被我击杀。

场刊嘉宾 果樹

没事,主持人能说就多说点,我们就省点事。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已经开始吃肉了,一边吃肉一边看戏。芬奇就像一块炸肉,吃着吃着就会有里面的肉筋硌牙,又软又无味,就这样吧(完全瞎编的)。

场刊嘉宾 果樹

主持人还有问题吗?还是主持人要继续自我表达?

主持人 松野空松

@Not Here 你有喜欢的林奇电影吗?好奇你差评点在哪里。是对梦魇还是怎样?你有类似风格的电影,但是你却喜欢的吗?

场刊嘉宾 Not Here

就是觉得拍得不对我胃口,全程没有觉得有趣的地方,就这样吧,你不用继续感化我了。

#FIFF21#DAY10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妖夜慌踪:如梦似幻的鬼魅手法

一些导演以写实主义为宗旨善用细腻克制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对于生活的某种深刻的哲思和认知,一些惯用犀利敏锐的目光审视剖析现实,通过光影深邃冷峻的艺术表达来唤起观众的反思情绪和精神,也有保有革命的信念推陈出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验性的发挥出影像的魅力和价值,对社会现象充满尖锐的批判意图,他们都会被冠以大师的头衔,深刻的主旨和巧妙的技术令人受益匪浅,但还有一类更能放开大胆玩转影像的导演会给予观众更加巨大的冲击,惊叹连连大呼过瘾的感叹早已是家常便饭。

他们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利用各种细节、烧脑情节和牛逼的构思打造出一场绚烂夺目的视听盛宴,形成自身独有而鲜明的风格和特点,脱离主流市场却在影坛依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的号召力,他们电影里那股激动人心的劲道会在你繁多杂乱的电影印象中留下清晰深刻的烙印,而林奇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其代表作《妖夜慌踪》绝对是一部天才般集各种聪明才智和电影技巧于一身的惊艳之作,看完后就像是喝了一杯加了各种酷炫神奇调料变得异常猛烈的伏特加,不会觉得怪异突兀得难以下咽,反倒意犹未尽后劲十足。

这部电影延续了林奇那股子深入骨髓的特有气质,妖冶迷离诡异的氛围不受控制的大肆弥漫,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你的好奇心和窥探心理,一步步走进一个精心设计透着危险和虚幻的复杂空间,会不由的感到新奇、迷人而可怖,作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导,无论是技术运用还是剧情安排上,林奇绝非是那种会一本正经乖乖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电影中那些绝妙的细节也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大多震慑心理的感官体验正是来自于其讲究的场景布局和设计,往往得益于视听方面的直观感受对于心理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每到紧张刺激高潮迭起时,迷幻的色彩加上动感刺激的潮范配乐,将观众的情绪完全调动了起来,令人沉醉入迷。(建议看过影片后再往下看)

服饰、窗帘、嘴唇、光效、血液等各种物品和细节的利用,林奇采用了大量红色的浓郁渲染,透着一种杀机、疯狂、鬼魅、妖娆的神秘气息,黑暗的大肆倾入同样摄人心魄,对于未知境遇和莫名危机下的恐惧和害怕得以加倍放大和凸显。通过尝试不同机位给予观众主观视角的介入和抽象虚晃镜头的运用,透着迷幻色彩的烟雾营造,一场妙不可言无与伦比将虚与实、梦与幻完全杂糅、混淆、融合而富有超现实主义的视听盛宴,看得人血脉喷张。录影带、镜子、小屋、相片、门牌、性、伤痕作为线索的暗示和象征性的符号,穿针引线般通过自我意识的感受和理解,将一个看似支离破碎混乱不堪的故事,进行一定合乎逻辑和因果联系的思考。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一头雾水,艰涩而迷乱,诡异而离奇,充满了脑洞大开的戏剧性和意外转折。心理和梦境,想象和幻觉一直是林奇电影里鲜明的元素,利用影像可以超现实多重可能性的直观呈现,林奇往往会将人性和精神的复杂多变利用巧妙睿智的手法和现实同步或交错兼容,就像是将潜意识中的“我”或内心不断压抑的“我”释放出来,与真实的“我”穿插或叠加呈现,完全革新了主流电影刻板规矩的叙事模式,就像一地打碎的陶瓷,得仔细耐心找到匹配的碎片才得以粘合,这部电影不同于一般的悬疑恐怖片,来自于视效上的震撼和恐惧不过是辅助,重点在于心理因素的本能作祟,比起故弄玄虚的道具堆砌和美指伪装,这种深入精神层面的展现会让人更加的不寒而栗。

这部电影无疑能提供多种解读,林奇不过是画了一个奇异的迷宫,终点并非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怎么走就见仁见智了。在我看来这片的主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欲望引发的一系列血案谜情,危险而致命的人性弱点,难以抑制的情欲,产生出占有欲的嫉妒和邪恶,一开始从男主不安而忧郁的行为和神色中,即可断定他对于娇妻另有所好的怀疑和猜测,加上生理的泄气,加剧了他内心的敏感、焦虑和紧张,别有用意的言行也可感知到潜藏在后续发展中的异常和隐患,这些为随后的惊天动地埋下了巧妙的伏笔,不明身份出现的神秘老头其实是压抑在男主心头对于自我断定女主出轨产生的愤恨情绪导致邪恶滋生的具象释放,作为男主精神分裂下的一个客观原由和罪魁祸首(由他串联和一手策划),当最后男主要杀女主的相好大佬时,神秘老头在递刀开枪后突然消失,转瞬枪却自然地窝在了男主手里,老头的身份不攻自破,之后被男主“杀死”的别墅男从之前他和女主的暧昧程度和特殊关系看来同样不难理解。

而那名年轻气盛朝气蓬勃的修车男,从其和男主同等位置的的头部伤势和头痛欲裂的症状来看,林奇有意而为之的让他们之间产生相似的联系,不过是男主自己虚幻出的另一个“我”,而那张前后有明显差异对比的照片,可以明显体会到男主对于女主几近病态的爱欲造就其分身的幻想(以黑发和金发作为区别),以及男主变成修车男实为虚幻的事实。男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爱欲借由修车男的身心得到了强烈满足,加上最后欲火被推向高潮,金发女主却冷漠的说出那句“你永远没法得到我”后,修车男变回男主,神秘老头再次出现,愤恨和邪恶占据了主导,随后男主眼见娇妻(黑发女主)出轨,相继杀人灭口。可以说男主精神分裂出了自我的三重身份,“我”、“神秘老头”和“修车青年”,一边是无能为力压抑苦闷的自己,一边是憋在灵魂深处的人性宣泄,一边是爱与欲的奢求渴望,看完从头回顾一遍,其实就像一个大回环,一切事件的发生不过是男主精神世界的痴狂臆想。

从开头听到那句狄克罗(女主有染大佬)以死,到最后前后呼应实际的凶手并说出这话的正是他自己,再次指向实际为虚构幻想的事实,最后难辨身份的镜头预示男主开始坠入更为分裂的世界,变幻莫测的精神世界拥有的无限可能就像片中那条幽暗、神秘而无止境的高速公路,让人永远没法预测下一秒的结局。从男主听到那句话加上神秘录像带的出现到坐牢前和做爱后从修车男变回男主之后发现女主出轨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加上中间修车男的一段,就会发觉实际是双重幻想的叠加,林奇不过是用了各种各样炫目的花招(牛逼设想和氛围营造)将现实与虚幻纵横交错,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这一系列事件,不过是男主想要通过想象无局限的契机突破道德的束缚和身心不给力的现实,借由合乎情理的杀戮和畅快的性爱成全自己,一切因欲而起,情欲、占有欲、利欲..以及人性的不可捉摸,林奇就像是站在心理医师的角度通过影像奇妙生动的还原了男主毫不掩饰和不受禁锢的另一个“真实自我”,通过自己独树一帜的手法,如梦似幻十分鬼魅的给予了观众无限的快感和惊喜。

 6 ) 迷失一下又何妨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在编剧Barry Gifford的剧本里看到Lost Highway这个词,就立即喜欢上了,于是决定拍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做《Lost Highway》,电影中这也是一个旅馆的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在沙漠边的公路旁,开一家旅馆名叫迷失高速公路,的确是个好主意。

林奇的片子挑战人的智力和神经,恐惧神秘。每多看一部他的电影,对他的好感和敬佩就增加一分。他不仅是一位导演,还是画家和摄影师和音乐人。虽然他的画作和电影一样,让人有些看不懂。然而看不看得懂这不是他在乎的事,他不觉得你非得弄明白,只要观者从中找到自己情绪和感觉。的确,电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每部电影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次观看也是不同听感受。

这就是林奇让我喜欢的地方。所以我不再追寻妖夜荒踪的每一个细节和谜底,每个人都会有恶梦,这只是一个男人的恶梦而已。醒来之后,发现生活仍好好地在继续,就有了醒着的庆幸。而梦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周而复始,在我的开始就是我的结束,这个圆圈和人的生命不谋而合。

在我眼里,大卫·林奇和维姆·文德斯有了比较和共同之处。至少我发现,他们都喜欢音乐和摄影、喜欢爱德华·霍珀的画、喜欢拍高速公路、他们的原声大碟也十分出彩。他们是在世的导演中,我非常喜欢的二位,除此我还对今村昌平感兴趣,可惜他刚刚已经去世了,感谢他们留下了这么多好电影,我向这些有个性的导演深深致敬。

 短评

一部电影如果不能让观众在走出电影院之前就完全看懂,那它一定在叙事上犯了重大的技术性错误,当一部电影需要观影后的解读才能让观众看明白,那编剧和导演一定是不称职的。

8分钟前
  • 这届我选东莞仔
  • 较差

云里雾里看完胃疼觉得自己也要神经分裂列了其实没有必要搞的那么迷幻,不就是梦境分析+精神分裂吗!ps大卫林奇很喜欢那种奇怪的发型,从橡皮头到lost highway~再到他本人

1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我的智商不够用啊

16分钟前
  • 胡二
  • 还行

大卫林奇就跟大麻一样调戏智商玩,他是非常非常会用光的导演,音乐无敌了,除了他和蔡明亮,所有自说自话故弄玄虚的导演都不喜欢,他们有他们方式,别较真,较真也较不明白

1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适合脑子好使的人 但是真的很好看 烧脑

24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闭着眼睛一条路走到黑~成功秘诀:典型的野路子+不讲理+一黑到底~

26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乱..片中的变态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变态的变态

31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我不是我,我是你,我是他;我不是你,我不是他,我就是我;我到底是谁?高级,高智商碾压;有些观众挑电影,有些电影挑观众,大卫.林奇就很挑,他就是能把观众变成“睁眼瞎”,看到了所有画面,却看不清故事,不知道虚实、真假的逻辑边界在哪里。其实,为什么非要纠结看不看懂呢,去感受,去感受难以言表的氛围不是很好吗。

3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晦涩令人发狂,简单来说,可能是太高深,我看不懂,😂

37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这是部神秘、极端的林奇主义式风格的黑色电影。

4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4.5 有魄力的投资商可以找林奇来拍一版西游记

46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大卫·林奇晦涩难懂程度排第二的电影(比《内陆帝国》低一个层级)。配乐全是重金属和摇滚大神(Marilyn Manson,Rammstein等)作品,林奇把梦境、臆想与现实混乱交叠,融合暴力、凶杀、色情等元素,制造出诡异迷幻的观感,首尾连接的封闭环状结构更加大了解读难度。不过本片还是不如《穆赫兰道》(8.8/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你永远也得不到我”。好像是第一次感受大银幕的大卫林奇,惊悚且神秘,荒诞又诡谲。你甚至还不知道狄克是谁,狄克却已经死了。林奇说,他想要的绝对不是混乱,而是神秘。

53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看的脑袋疼,为自己的智商捉急

58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包括双峰在内,林奇的大作基本上撸完。发现,那些敢于剑走偏锋,在大众眼里小众,在小众眼中又没有太特立独行的导演其实都有自己叙事的三板斧。原来总结了库斯图里卡和洪尚秀,这次可以明确林奇的“套路”了:现实和梦境的抽象分离和亦趋亦同,性爱和凶杀的二元交叉和原始兽性。镜头和色彩的乖张暴戾和迷幻迷离。

6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性、暴力、金钱,永恒的主题,比较起来还是昆汀拍得好。林奇兄就这点能耐,每部都差不多,故弄玄虚。

1小时前
  • ζωήιδ
  • 还行

导演端上来一份干锅手撕鸡 然后对观众说:嗨,要拼回一只整鸡才好吃

1小时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力荐

看个电影话费了好多脑细胞😂不过确实烧脑

1小时前
  • 乔植
  • 推荐

梦境、现实、臆想的交杂,宗教、色情录像带的混入,精湛的配乐,多么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