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

剧情片英国2014

主演:Misha Gomiashvili,Dachi Orvelashvili

导演: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播放地址

 剧照

总统 剧照 NO.1总统 剧照 NO.2总统 剧照 NO.3总统 剧照 NO.4总统 剧照 NO.5总统 剧照 NO.6总统 剧照 NO.13总统 剧照 NO.14总统 剧照 NO.15总统 剧照 NO.16总统 剧照 NO.17总统 剧照 NO.18总统 剧照 NO.19总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20:53

详细剧情

  武裝革命推翻獨裁政權,是以暴制暴,還是以暴易暴?國際影展常客伊朗名導馬克馬巴夫描寫一位被推翻的獨裁總統帶著小孫子逃亡,喬裝成貧民、躲藏社會底層,遇見一個個因其恐怖統治而殘破不堪的家庭與個人。究竟他應該被吊死?燒死?斬首?還是隨眾人渴望的民主起舞?本片獲選 2014 威尼斯影展開幕片,虛構而映照現 實。人道主義至上,刀刀見骨卻毫不煽情。

 长篇影评

 1 ) 凝视政治的深渊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无神论者;不是犹太人,也不是穆斯林……我的信仰写在一块羊皮纸上——叫做“宪法”。如果我资格不够老,别投我的票;如果我不够高,也别投。这我都奈何不了。”(I am neither a Christian nor an atheist, I’m not Jewish or Muslim … my religion is written on a piece of parchment called the Constitution. If I'm not experienced enough, then don't vote for me. Or if I'm not tall enough. I can't do anything about that.)

全片始于总统候选人麦克•莫里斯这段政治演讲。

当我们被他富于魅力的嗓音和直击人心的坦诚慑服时,出现在话筒后的却是他的新闻官斯蒂芬•梅耶斯,我们这才意识到演讲只是为了给电视辩论测试话筒——全片反讽的基调就此奠定。 影片中,这种声画对立的技巧频频出现,凸显了政治口号与现实的对比。

在两人后厨交锋的高潮段落,我们先是听到黑暗中莫里斯低沉阴森的声音,迥异于他在话筒前的机智风趣。

随着梅耶斯的眼光穿过一排厨房储物柜,莫里斯的阴森面孔才从黑暗中显现。

而梅耶斯为了报复上司和莫里斯,也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当片末,摄影机试图捕捉斯蒂芬《瑞典女王》(Queen Christina)式的零度表演时,他凝视着镜头,一个音节都没有发出——分明知道深渊也在凝视着他。

 2 ) 一堆伟大的烂苹果

《总统杀局》是乔治-库隆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被选为2011年威尼斯影展的开幕片。整体来说,这不是一部让人太过惊艳、会吓一跳的作品,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演员表现,都比较保守且中规中矩。然而,这部小规模的片子,在议题和手法上,却又表现出十足的诚意,以最简单和朴素的方式将政治和人性里的冲突展现出来,没有刻意哗众取宠或是讨好观众的矫情桥段,也没有强烈的预设立场和道德批判,因此反倒能引人深入思考。

《总统杀局》改编自一出舞台剧,讲述一场发生在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俄亥俄州进行初选时的事情。当时有两位候选人同时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在激烈的选情下,俄亥俄州成为决定两方胜败的关键地点,谁能赢得俄亥俄州,谁就能出线成为民主党正式的总统候选人。此外,由于当年共和党的实力不强,因此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人将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这场即将在俄亥俄州举办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便成为所有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两方人马拼死斗争的场子。

影片主要是从乔治-库隆尼所扮演的一方,一个名为莫里斯的州长及总统候选人,的角度来探讨竞选过程中,相关人员在里头所面对的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谊的冲突。莫里斯是一位态度激进、政见尖锐、强力主张社会公平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候选人。为了竞选总统,他成立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竞选团,其中由保罗担任总负责人,负责一切具体事务。在保罗底下,有个才智出众的年轻人史蒂文,是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选举团里的首席智囊。《总统杀局》便是以史蒂文的核心,呈现周围人们如何在政治圈里形成一个残酷的食物链,以及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个人必须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最终胜出。

史蒂文是一个典型的政治金童,虽然才三十岁,进入政治圈的时间也不长,但方方面面都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机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相信理想、相信莫里斯是一个能将美国带向社会公平的政治人物。史蒂文与上司保罗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后者虽然不像史蒂文将理想放在首位,但他助选的经验丰富且老到,深谙各种制胜手段和计谋。相比之下,他们的头儿莫里斯更是他们当中最讲究原则和理想的人。当俄亥俄州的选情进入胶着,一个手上握有大量票源、足以左右初选结果的议员汤玛斯,提出以“国务卿”这个职务作为合作的代价。史蒂文和保罗都希望莫里斯能接受这个交换条件,但莫里斯却坚决不答应,因为议员汤玛斯不仅在政见上与他不合,人品也无法让他苟同。

■影片的转折处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对手候选人的选举团负责人偷偷约见史蒂文。处于激烈的选举斗争中,史蒂文与对手的人马私下碰面是个大忌,然而因为第一时间没能联系上保罗,史蒂文出于虚荣和好奇,结果就毅然赴约。果不其然,对方提出挖角的提议,还告诉史蒂文,他们已经和议员汤玛斯达成协议,将毫无悬念地获胜并取得总统候选人资格,对方据此更进一步地劝告史蒂文:“想为朋友工作,还是为想为总统工作?”

第二件转折事情是史蒂文和手下的一个女实习生莫莉好上。这件事情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史蒂文竟然因此意外地得知,莫莉前段时间曾经和莫里斯发生一夜情,虽然只有一次,但却因此而怀孕,现在急需一笔现金来堕胎。在这关键的时刻,这种丑闻对莫里斯的选举无疑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在这当中,史蒂文面对了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谊的冲突挑战。由于对手已经取得议员汤玛斯的合作,极大可能性会赢得选战,此时如果跳到对方阵营,则代表自己将拿到进入白宫的门票,但代价是必须背叛莫里斯和队友们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背叛自己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至于莫里斯与女实习生莫莉的事情,如果是基于工作和选举,史蒂文应该立即公事公办,让莫莉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尽速拿掉孩子,并在之后立即将她开除,让她从团队中消失。只是这么做,对莫莉来说,不免过于残忍和现实,毕竟要打断的是她的政治理想和工作前途。

面对这两个心理冲突,史蒂文最终选择了职业操守,也就是将对手约见自己这件事和具体的谈话面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上司保罗。至于莫莉,则是以顶头上司的身份,严格要求她对一夜情和怀孕的事情保密、私下安排她堕胎、并且要求她在事情结束后立刻离开。毕竟,莫莉自己犯了错误,做出危及团队和选情的事情,就必须认命地承担后果。只是史蒂文万万没有想到,在做完这两件事情之后,竟然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后果和变化。

■在告诉保罗自己私下与对手方见过面后没多久,史蒂文就接到《时代》杂志的记者艾达的电话,艾达表示她从秘密管道得知史蒂文与对手方见面的事情,并且表示如果除非史蒂文说出他们这边与议员汤玛斯之间的谈话内容,否则她就要将史蒂文背叛自己团队的消息登在报纸上。这把史蒂文吓坏了,毕竟如果消息见报,史蒂文的前途就完蛋了,因此他哀求对方手下留情,还提到自己一直当对方是好朋友,一直非常友善地为她提供各种消息。不过,艾达很无情地说,史蒂文之所以把她当朋友对待,那是因为她是《时代》杂志的记者,一切都是基于利益的考虑。

史蒂文本来以为是对手方将见面的消息透露出去,不过很快地上司保罗就承认是他透露的,因为这样便能名正言顺地开除史蒂文。至于为什么要开除史蒂文,那是因为他不能接受忠诚度有问题的下属,不能让相互猜疑的因子留在竞选团里头。至于莫里斯,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也非常同意这样的处置方式。

史蒂文简直是气坏了,他立刻就跑到对手方那里,决定加入对方的阵营,还提出自己手上有一个大消息,可以让莫里斯一败涂地。史蒂文的反应和反击方式,尽管极为情绪化,但也非常人性、可以理解,然而人心的幼稚和自私在此刻却也显露无遗。当史蒂文最初考虑是否加入敌方阵营、是否无情地打断莫莉的工作前途时,当他人的命运握在他的手里时,他冠冕堂皇地说自己理想高远、道德高超,将职业道德置于个人发展和私人情谊之上。然而当情势逆转,当他自己犯下危及团队和选情的错误,而别人选择无情地打断他的工作前途时,他就毫无犹豫地将职业道德扔在一边,不择手段地要施以报复。

只是政治这池子的水有多深,史蒂文直到最后的打击降临才彻底明白。史蒂文在气急败坏和自信满满的情况下投靠对方,却没想到对手方竟然一口就拒接让他加入。对方很直白地承认,当初之所以挖角他,固然是基于能力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破坏史蒂文和保罗这对黄金组合,如今他被开除了,黄金组合没了,让史蒂文加入与否就不再重要。而在史蒂文被敌方开除后,我方雇用他就显得很不智,一方面是愤怒的情绪可能会让史蒂文做出错误的决策,一方面是会显得我方收了一个对方不要的垃圾。

在被残酷现实狠狠痛殴之后,史蒂文接着便迎来一个生命的沉重打击—女实习生莫莉自杀死了。莫莉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女孩,父亲是知名的政治人物和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她独自悲惨地去拿掉孩子,独自艰辛地回到家中后,她一再给史蒂文打电话,想哀求他不要把自己赶走,让自己继续留在竞选团中,但史蒂文始终没有接电话。而在得知史蒂文被开除后,莫莉彻底绝望了,她知道史蒂文一定会投靠敌方阵营,一定会说出她和莫里斯之间的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自己的工作前途完了,自己的人生也彻底完了。因为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自己不仅将拖垮莫里斯的前途,父亲的政治生涯也将受到牵连,而且父亲笃信天主教、生性保守,更是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

以正义、以道德为名牺牲他人有多容易?以华丽的辞藻谴责他人有多方便?但潜在的代价究竟能有多巨大,往往要到实际面对时,才知道自己根本承担不起。每个人在义正言辞、在冠冕堂皇之际,如果真真切切地抚心自问,除了最迟钝和最无知的人,有多少人真敢说最终不是为了自己?或是实质的利益,或是光大了自己的形象,或是显摆了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在牺牲他人时,人们最终总能收获这些东西。而当易地而处,却没有多少人真能毫不犹豫、毫无怨怼地让别人牺牲自己。人都是自私的,只是包装方式不同,自我欺骗程度不同罢了。

■被视为朋友的记者要挟和侮辱、被莫里斯和保罗开除、被对手方算计和玩弄,在经受这一切后,再加上莫莉的自杀所带来的深切打击和自责,史蒂文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理想、什么叫做现实、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情谊,这一切都是假的,完全看自己唱哪出戏码、演哪个角色。只有自己内心那赤裸裸的企图心是真的,只有自己想飞黄腾达是真的。既然想出人头地,就不该惺惺作态、自欺欺人。于是史蒂文先找上议员汤玛斯,然后便直接找上莫里斯,以莫莉的事情为由与他私下谈判。

史蒂文告诉莫里斯,说莫莉临死前留下一份遗书,可以证明她和莫里斯之间曾有过一夜情和怀孕的事情,以及证明莫莉为了莫里斯堕胎和自杀。作为保守秘密的代价,史蒂文要求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开除保罗,让史蒂文取代他的位置,第二件是答应议员汤玛斯的条件,用国务卿的职务换取在俄亥俄州的选票。莫里斯虽然不相信莫莉有留下任何遗书,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两个条件。在隔天的记者会上,莫里斯热情地拥抱那个理念与他不合、但双方进行了违法交易的议员汤玛斯,然后用最慷慨激昂的语气呼喊着他的伟大理念,以及对美国宪法的绝对拥护--理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只有它有足够的亮度,能遮盖住最赤裸的野心。

《总统杀局》对美国政坛做了非常露骨的讽刺,揭露政治人物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公开地说出各种公平、正义和道德的主张,但私底下却是不择手段只求当选。而且政坛就像野生丛林,依靠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越是跻身食物链上端的,越是虚伪狡诈。就像影片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史蒂文、保罗和莫里斯,史蒂文原以为理想与道德是政治人物的重要品质,时时将之宣讲和表现出来,便能获得应有的认同和肯定。但他的上司保罗就实际许多,明白理想只是一个空话,如果不能博得上位,再美好的理想也得不到实践。表面上,保罗之所以将史蒂文开除,是因为他的忠诚度有问题,但实际上是考虑到史蒂文的表现过于出色,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必须尽快将他除掉。至于莫里斯更是虚伪狡诈,即使在自己人面前,也是坚称自己对原则和理想的坚持,直到关键时刻才以被迫妥协的姿态转换立场。

其实,人心多少都是自私自利的,也多少都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对这种自私进行包装。我倒不认为政治人物就特别自私或邪恶,无论是各行各业,要想取得过人的成就,便必须比一般人更聪明和更实际,更懂得权衡形势,以及更懂得自我包装。只是政治这个行当,因为必须时时出现在公众面前,必须不断宣讲自己的理念,必须取得大众的好感,因此就更加凸显出表里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因为政治上头涉及巨大的钱权利益,吸引更多聪明绝顶的人进入,也就加剧了当中的尔虞我诈和权谋算计。然而,民主制度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管政治人物所说的政见主张是否出于真心,一旦上台了,便必须全力实践自己所说出口的竞选承诺,否则民意支持度便会直线下降,那么就没有再次当选的机会。因此,政治人物是否虚伪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他们能至始至终都抱持同样的虚伪就行。

■《总统杀局》除了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虚伪和贪婪进行批评,还对美国的间接选举制度做了讽刺。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候选人必须获得各州党代表人的支持、从党代表大会中胜出,方能代表各自政党角逐总统宝座。在第二阶段里,候选人必须获得各州选民的支持,进而获得所谓的“选举人团”票。这种间接而复杂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其生成的时代背景,在立宪之初,因为担心百姓素质差异太大,以及国家幅员广阔、交通不便,因而制定了选举代表人制度的间接选举模式,后来更因为政党的形成,而最终形成这种两阶段的间接选举制度。

这种间接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为人所诟病,留下了候选人与代表人之间进行利益交换的空间,也形成两党独大的必然局面和“选举人团”这个畸形构造,更成为美国民主进程上的一个缺陷。尽管选民直接选举总统的素质问题和交通担忧早已不存在,而相关的改革呼声也从未断过,但这个跛脚民主制度却因为既得利益者的护航,始终得不到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就像影片中所指出来的,俄亥俄州并非美国人口最多或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地方,却因为选举制度和机缘的关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进而赋予该州某些政治人物一些不相称的谈判筹码。候选人为了胜出,便不得不接受政治勒索。

《总统杀局》里头对美国政治里头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属于某些政治意识持有者所喜爱的片型。但是必须提醒的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里头存在缺陷,不等于所有总统选举制度都有问题;美国的民主制度存在瑕疵,也不等于所有民主制度都有问题。退一万步说,纵使所有民主制度都不免有缺陷、有瑕疵,也不等于民主制度就和集权制度一样差。就像上市场买水果一样,除非彻底不买,否则在烂苹果里头,总要买一颗比较不烂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就爱吃烂苹果,或认为自己的体质不佳,不适合吃太好的苹果。

 3 ) 还会看很多遍的电影

首先我想说,莫瑞斯本身就是一个坏人。不是简单的,而是说他有很大的瑕疵,他的底线和关键时刻的自控。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竞选者。但他表面却光鲜亮丽,看起来为人正直,值得信赖。
所以,不要迷失在是否每个政治人物背后都有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不得不说演讲的场面做得很热情,有气势。

 4 ) 《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2011)

直接讓我想到多年前看的《風起雲湧》。好萊塢拍這種大量台詞的政治電影技術上都滿厲害的。故事想想其實滿小的,又是一個懷抱天真理想的選戰操盤手和一個和少女亂搞的州長,主角原本是雙方選戰策略下的牲犧品,後來掌握了州長的把柄在權力鬥爭中逆 轉勝利,同時卻也失去了他對政治的理想。這種政治中理想和現實的掙扎妥協或許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但做為推動戲劇的元素還是滿有效的。

 5 ) 《总统杀局》:极权下的典型行为

(芷宁写于2012年1月3日)
    聪明迷人的乔治·克鲁尼,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履历上又多了一部较高水准的作品,喜好政治题材的他,选中了百老汇舞台剧《法拉加特北站》,加以润色改编,并适时拍摄推出,在米国人对政局失望之际,用光影制造来点内幕与警示,让单纯乐观型观众与片中的角色一样,结结实实又戏剧化地上了一课。
    较之之前同样涉及政坛内幕的克鲁尼制造《晚安,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这部《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则显得更具野心,所涵盖的元素也更多,成色也更好。可以说,这是一部简单纯粹的电影,除却略显仓促的结尾,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都很舒服,而且,它的呈现手法既直接又技巧,混合了诸多戏剧化的元素,诸如阴谋诡计、权票交易、尔虞我诈、背离初衷、性丑闻等等,很多场戏都采用了直接面对、暗中角力的表现手法,让对政治无感的人也能看得进去,何况,片中人物命运的关键拐点,设局与破局的转折,都呈现得较为精彩。
    在极端的环境下,人类的判断选择和行为举止会表现出极端利己的一面,政治环境恰是极端环境的一种。似乎并不能把这部影片单纯地当做一部政治片来看,如果作为政治片,它显得格局略小,它的剧情更像是一个关乎道德准则和底线的故事,其间的虚伪背叛、勾心斗角、妥协合谋,又像是现代部分职场的通病,倘若把这个故事置于金融保险之类的行业,似乎也适用。只是政治这个环境,因为拥有极权而显得更为典型,于是,其中人们的判断选择和行为举止才更具有代表性。
    一干演技出众的重量级配角,给影片加分无数,一如《邮报》所评——“影片的成功关键,在于一群配角演员的表现,他们完全烘托出了整部影片的气氛。他们的存在,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说服力。”的确,这些配角的存在,让影片有了巧劲儿,如胖子霍夫曼饰演的竞选班底头目保罗,玛丽莎·托梅扮演的媒体记者,至于对手、竞选主管汤姆这个角色,看过吉亚玛提主演的《约翰·亚当斯》的观众,一定难忘其对历史政局人物的精彩诠释,由他出演计多端、施反间计的汤姆,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即便女权主义者再怎么反对,事实上,政治也是男人们的游戏。在政治权利的角力中,很多女人往往不幸沦为炮灰。片中看似聪明的实习生莫莉,其实是个经不起挑逗,又经不起挑战的人,家境不错年轻女孩的叛逆和糊涂,统统体现在她的身上。在《浮生幻世》里饰演女儿维达,和“母亲”凯特·温丝莱特练过对手戏的埃文·蕾切尔·伍德,出演了这么个注定没有好结局的姑娘。
    影片主演、饰演斯蒂芬的瑞恩·高斯林以他出色的演技,再次表明,他绝对是新生代中的实力派,和众多高手过招也毫不逊色。如果说,在汤姆最初吹捧斯蒂芬时,斯蒂芬还未达到那个城府和深度,那么在片尾,经历过一番起伏转折,斗智斗勇的他显然已经超过了那个水准。高斯林平静如水的表情下所掩盖的东西,表现出了人物在所处环境中难以抗拒的异变。
    另外,高斯林与克鲁尼饰演的政客莫瑞斯摊牌的对手戏充满了表演张力,此时的莫瑞斯和斯蒂芬,一个想知道对方的底牌,另一个想知道对方的底线,一个在怀疑犹豫,一个在破釜沉舟,但都极力掩饰着内心,控制着表情,转动着大脑,在紧张的对视和机巧的对话中,凸显了角色的心理较量,较为过瘾。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1902731_d.html

 6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我以前的影评偏向于夹杂过多个人心绪,与电影本身往往无关,我有意改正这个习惯。

以个人的观点,我喜欢节奏快的电影,喜欢情节曲折,喜欢意外结局,喜欢善人不善终,恶人不恶报。所以尽管这部电影不完美,有一些问题甚至硬伤,但我喜欢。

故事有两条线:
一是主人公Stephen(Steve)个人的政治命运:Morris和Pullman两个政客竞争民主党候选人。党内初选将要开始,年轻气盛的Steve跟着老道的Paul辅佐Morris, Pullman有看似很阴险狡诈的Duffy当竞选经理。在形势貌似偏向Morris的时候,Duff秘密约见了Steve,泄露些许内幕,下结论说Pullman一定会赢,理利诱惑Steve改投新主。Steve犹豫了但是拒绝了,可是这一丝的犹豫被师傅Paul和东家Morris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利益面前,把他果断踢出了辅佐阵营。Steve回头找Duffy,刚刚还是重金许诺的笑脸转眼冰霜,视政治舞台为生命的Steve同学在三十岁时被告知,这条事业路堵死了,走投无路,他很痛苦。

二是Steve和智囊团内的实习生Molly美女的感情道义线:本来俊男美女,志趣相投,多好的一对,可是意外让Steve发现出身名门且是天主教徒的Molly竟然被大boss Morris潜规则了还留下后果(这是最狗血最不能忍的硬伤好不好,都是受过教育的人难道有种东西叫“morning after pill”不知道么,为什么一定要弄到事情不可收拾呢)。在所谓感情和利益的多方矛盾中,他也要做出选择。

意外和转折:
我是偏向怀疑而难以肯定的人,所以在情节要转折的时候老不自觉想着阴谋论,这种判断在这部电影里失算了数次,可是预测错误的失望之余回想,这不就是残存的人性光辉么,这不就是朴实的人生写照么。

美女Molly刚出来勾引我们的男一号Steve同学的时候,我觉得她来路不正,非常可疑。要么是另个竞选阵营派来的间谍施美人计的,要么是自己内部的人嫉妒Steve年少位重要搞掉他的,总之不像好人。在她貌似无意之中泄露了她和大Boss的关系并且意外怀孕了之后,我的这种隐忧似乎更加得到确认了。What a coincidence. 哪里这么巧在竞选最关键的时候出了这种大丑闻,还这么巧让你知道了,还这么巧受害人刚刚变成你的date.我对她是否说了实话非常怀疑。这就是考验Steve的时刻,如果他为了被这假的消息扰乱了心绪,和上司闹翻,或者做了什么别的不理智的事情,一定会输得特别惨,职业生涯估计也没了。但是,如果这消息是真的,发生在自己心爱的人身上,他帮不了保护不了她,正义无处伸张,内心一定也很纠结。

看人在两难的境地下选择是有意思的事情,像电影编剧在做一个社会学或者心理学的实验,没有人知道结果,只是他自己有一个hypothesis,而实验结果的成功与否就是看他帮主角选择的结果是不是让大多数观众爽到了。

无论Steve做了什么样的选择,首先要说明的是,Molly mm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她虽然是个年轻点娇惯点有虚荣心的小女孩,但是她真诚,也会软弱,也会无助,没有那么险恶的用心。是这给坚持阴谋论的悲观怀疑论者(比如我)打了一个大大的耳光。后来我回头想想,电影里的两个细节暗示了她说的是真话。
一,Molly被逼问为什么怀孕了不向家人求助,她说“我有什么办法,我是天主教徒”的时候,两行泪水就直刷刷流出来了,电影给了她流泪的眼睛特写,看得人心都碎了。即使冷漠如我,也觉得眼泪是很真实的东西。
二,在这一幕之前,莫名其妙插播了候选人Morris和妻子在回家车上的温情一幕,可能就是未来第一夫人的优雅中年女子,把头轻轻倚在丈夫肩膀上,用疲惫但是温暖的能抚去劳累的声音,轻轻地和丈夫絮叨着家常,政治,身边的人和事。Morris安静听着,不怎么搭话,偶尔看着妻子宠溺地笑一笑,在她头发上亲一下。尼玛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如果被狗仔队偷拍了放youtube上民意支持率怎么也得上升零点几个百分点。然而,转眼就被人哭泣着泄露了他对二十岁的女实习生的人面兽心,多么强烈的对比。我觉得导演把这两个镜头放在一起绝对是故意的。我好喜欢这种讽刺的细节啊。

回头说Steve, 他最后决定保全大Boss,偷偷地带Morris去堕胎,并要狠心送她离开这个竞选阵营,以防节外生枝。这个计划实行到最后一步出了个意外,就是他师傅Paul发现他和Duffy之前的见面可能会影响到阵营的利益,不但强硬地把他踢了出去,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关于“loyalty”的演讲来羞辱他。Steve对此反应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他阴沉着脸大踏步走到对手的办公室擂门的时候,我觉得他风衣每一次扬起的衣角,踩下的每一块地砖,迸出的都是怒火。而Molly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候的不镇定程度也远远大于我的想象,她溢于言表的担心和忧虑,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

但是事后我一反思,两个人的反应都是可以解释的,而且只有这两个人会对此反应强烈。Steve自己去见Duffy的确是不合适,正如他自己说的“I made a mistake, OK?”Paul对他“年少轻狂”“自负膨胀”的评价也是中肯,但是无论如何他不该用“忠诚”这个字眼来羞辱。他为了大Boss默默牺牲了自己的感情,牺牲了Molly,忍辱负重自己承担这一切,就是最大的忠诚,这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了解,但是他又不能说。徒然有无法开口的“大忠诚”,却因为trivial的“不忠诚”被人狠狠踩进泥潭,这是多么大的伤痛。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转折。最后,穷途陌路的Steve最后还是利用了丑闻的把柄,要挟Morris回到了政治舞台,取代Paul成了他的竞选经理。也就是,他明明知道他要辅佐的人作风败坏,背叛妻子,却不得不将他夫妻二人比肩家庭和睦的形象推向大众。他明明知道他要支持的人虚伪懦弱,人性卑劣,却不得不帮他摇旗呐喊,为他写华丽感人励志坚定的演讲词,换来选民的追随。最悲哀的是,他因了解了一个人的丑恶而掌控了这个权力人物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自己的野心自己的事业,而这个事业竟然就是要把这个丑恶的人塑造得美好。这个世界多么讽刺和绝望,你被不屑的人物所不屑,因为坚持的事情被放弃,推崇失去真诚才换来的虚伪,用低贱来维系追求价值的理想。

本来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标题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却猛然发现,这个故事里没有黄钟,没有贤士。就像Steve在扭曲了人性后麻木地前行,他失去了珍贵的东西,却学到了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只可惜,我想刻一些字来纪念道德的沦丧,价值的毁灭时,却发现,高尚者的墓穴,其实向来空空如也。

 短评

“政治是我的生命” 这部电影就是George Clooney自编自导自演、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的一出枯燥烦闷的政治游戏。高司令在这部片里的形象竟然有些神似Tim Roth+Colin Farrell

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作为一个总统,你可以与别的国家打仗,你可以对国民撒谎,你也可以把政府弄到破产。但唯一一件你绝对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Fuck the Intern.

11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前半小时为了剧情介绍有点慢以外其他都相当迅猛无尿点啊!里面的人也是一个比一个更阴险狡诈,善良的人却落得最惨的结局,让人叹息。碰什么也不要碰政治啊。大牌多如牛毛,打酱油的都是大牌。。。

1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最后出来一个黑人,皆大欢喜了

20分钟前
  • DirtyCAT
  • 还行

奥斯卡上肯定没戏!乔治克鲁尼将当演员的经验用到了导演上,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所有角色的表演,尤其的高司令和不同演员对戏时不同的面目,演技细腻的惊人。可惜这部电影没有传达给我们任何新鲜的信息,无论政客们的牺牲、阴谋或者背后的丑闻,一切太老套了,好在人物的利益关系还算深刻。★★★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是来看乔治克鲁尼的,但是高司令占了大部分的镜头。

28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首尾做了一个呼应,瑞恩·高斯林角色的变化也就应了主题。还是充满阴谋的政治世界之类的老话题,观众同角色一起重新上了一课。不过那个关键的转折还是很精彩的,包括霍夫曼等人出色的表演。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典型的孙子兵法~~

3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高司令的转变是否太快了?克鲁尼你终于演总统了…

35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法国的院线同时上映三部ryan gosling的片子,今年他是有多火!

38分钟前
  • 布鲁吐司
  • 推荐

“三月十五日”是凯撒被刺杀身亡的日子。多内涵的名字,怎么被豆瓣翻译成“总统杀局”--无责任猜测是港版的翻译。【12-16。平庸老套的政治电影。大牌合辑多烂片,真理。海报把两张性感的脸结合在一起,如果评选年度最佳海报肯定有它 】

42分钟前
  • 嗓嗓
  • 还行

今年为止最好看的电影

44分钟前
  • McDull
  • 力荐

讲述政客幕僚残酷成长的故事,却因情节驱动人物的叙事失去了耐看性。因类型化及戏剧构思需要的情节点布置后的人物只能遵从编剧的动作,导致人物前后行为的缺乏逻辑。同时也影响了演员的表现,看似优秀却缺乏内在完整。影片视觉企图呈现真实与现场感,但克鲁尼简洁与克制的导演显得有些刻意和生硬。

49分钟前
  • mOco
  • 还行

非常“扎实”的政治电影,从剧本导演摄影到演员各方面都不错,绝对好看;但离“出色”还差一大步,故事格局太小,过于四平八稳,更像是HBO出品的优质电视电影。

54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世界上两种人不能信,其中一种就是政客.

56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乔治克鲁尼找了最适合的男主角!

57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Ryan Gosling太帅导致完全不像政客。。。这么帅肯定是会出事的啊混蛋!!!!!!故事讲的深入浅出却经不起推敲,后劲不足。配乐出色!

60分钟前
  • A L E X
  • 还行

作为一位第三世界人民看完只能说 高司令极度帅 以及克鲁尼什么时候去当真州长?

1小时前
  • |
  • 还行

制作很精致,演员也很好,但剧本有问题,格局小、俗套多,而且在写实和戏剧化之间精神分裂,只算可看,但在期待之下有点失望

1小时前
  • 庄常飞
  • 还行

看Ryan被人耍還有那麼點意思嘿嘿~ 與@Mixx合譯中字:http://shooter.cn/xml/sub/190/190439.xml

1小时前
  • 又又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