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的哈里

动作片美国1971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哈里·古蒂诺,雷尼·桑托尼,约翰·沃侬,安德鲁·罗宾逊

导演:唐·希格尔

播放地址

 剧照

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2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3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4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5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6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3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4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5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6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7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8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9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7:27

详细剧情

  哈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名资深警察,警局总是把一些难以解决的案件抛给他,而他为了破案也不惜使用一些非法的手段,因此他得到了一个绰号——“肮脏的哈里”。  旧金山出现了一个无差别射杀魔,在第一个受害者遇难的同时,凶手留下了一封恐吓信,要求获得10万美元的现金,否则,每过2小时,他将射杀一个市民。随着受害者的增加,无能的政府决定向凶手妥协,但哈里不能接受这样的妥协,他擅自行动逮捕了凶手,却也导致了人质的死亡。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好不容易捉拿归案的凶手,竟然因为精神方面的疾病逃脱了法网,之后变本加厉劫持了一辆载满儿童的校车。这次,愤怒的哈里再也不能忍耐了,他展开了同凶手的周旋,并在最后时刻射出了那颗代表着正义的子弹。

 长篇影评

 1 ) 从意识形态出发,看肮脏的哈里

70年代自由主义“野蛮”扩张,制度僵化,伴随着生活水平下降,治安愈发严峻。大环境和人物设置其实很容易和同年的《法国贩毒网》联系起来。经济红利褪去,问题暴露在明面上,保守主义的孤胆英雄又被迫出现。电影也再一次承担了社会功能,用以抚平伤痛和焦虑。

意识形态分析我想从三点切入:环境&遗传;主体(自我)&他者;世俗&宗教

首先是环境&遗传:左翼所谓的环境、教育等后天诱因,并未使犯罪份子在社会改造后洗心革面,更多右翼人士相信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坏种,以暴制暴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模式。在美国文化中,部分媒体和政府更愿意强调非普遍的犯罪行为,扩大其影响力和舆论情绪,观众的好奇心使得罪犯背后的动因进一步被浪漫化和曲解。

主体(自我)&他者:我们看到犯罪者在特写镜头下枪械的延伸直指观众,并非是把道德审判交给观众,更像是一种指责。狙击镜下的个体被扩大成种族、宗教和未来,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中WASP所定义的群体,他们也同时是需要被规训的他者。当然电影并没有进一步消费受害者,也没有给主体做自我阉割,算是削弱了所谓的性别政治。孤独的拯救者仍然是男性形象,只是这种男权社会的搬演更为隐蔽。

世俗&宗教方面:左翼份子更倾向于进步的派系,阶级分明的宗教体系自然也是被针对的对象。保守主义则给予宗教特权,哈里的审判自然带有道德仲裁的光环。其中警徽和枪既是法律神圣的化身,也是赋予哈里惩戒罪犯的合法性标志。法律的光环在哈里心中逐渐暗淡,他丢掉了象征法律的警徽,不再被其束缚,只信奉.44左轮带来的事实正义。

观众可能更乐意看到《双虎屠龙》中暴力与法制的大和解,而现实结局多是50年代《正午》和《原野奇侠》,孤胆英雄都是被划在规则之外的(当然还有《搜索者》)。在泥泞中执行正义,难免会染一身污。屠龙者还未长出鳞片,便被遗弃在荒野之中。

相关索引

 2 ) 1971年,他让“现代文明”成了笑谈

我们所期待的现代社会究竟是什么模样?一切有序,破坏秩序的人会受到惩罚,遵守秩序的人会获得安定的环境。维护秩序的人秉公执法,即使是犯罪者也享有平等的权利。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期待,在这种期待当中,如何实现,怎样达到就成了问题。现代秩序之下,维护秩序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每一个机构之间究竟该如何配合才能使得现代社会更加完美,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也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提出来这个问题中普通人的困局。普通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自己的坚持,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本片能引发这个问题的思考,本片就是《肮脏的哈里》。

哈里为什么肮脏,那是因为哈里不遵循秩序,但与此同时哈里却是传统道德的守护者。在旧金山,哈里的存在成为了警察制胜的法宝,因为哈里不走寻常路,因此,他总是能用各种方式来获得刑事案件的侦破,这些所谓的“各种方式”当中,自然包括那些程序上不正义的方式。因为程序上不正义,所以哈里的行为便会被认为是非法的,肮脏的,这也是他得名的原因。

旧金山出现了犯罪者,他无差别的射杀街上的行人,他的出现给了市民们恐慌,而与此同时,警察们遵循的程序正义并不能彻底的解决这个罪犯,犯罪者甚至能跟警察谈起了条件,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哈里,想到了可以让哈里同这个犯罪者进行斗争,斗争的方式可以让哈里自己选。

有支持就会有反对,哈里的支持者跟哈里的反对者一样多,而哈里本身并不在意别人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破案,几经周折,哈里锁定了犯罪者,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却不得不接受犯罪者继续逍遥法外的事实。然而犯罪者却并不愿意就这样被哈里拿下,于是,在被释放出狱之后,犯罪者劫持了一个校车,与此同时,哈里与犯罪者展开了最后的对抗。究竟鹿死谁手,这不是一个问题,但却有很多答案。

为什么会有很多答案,这一切全都源于我们对于现代社会的定义,对于一个法制社会来说,法律存在的意义本身是为了维护一定的秩序的,但是民众们对于法律的期待却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民众们认为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但是现代法律的优点跟缺点一样明显。在本片中,哈里是一个卫道者,同时也是一个被民众们寄托于希望的人。

虽然哈里本身并不了解民众们的诉求,但是他却坚守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这样的道德规范中,哈里并不愿意接受犯罪者借用法律的漏洞来为自己牟利。哈里以道德为约束,因此就迎来了与法律有冲突的前提。所以,他才得了一个这样的称号。

哈里的做法对吗?如果借用现代社会的体系来衡量,哈里的做法自然是不对的,因为哈利不遵守程序正义,哈里的很多行为都没有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进行。在警察们看来,哈里并不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然而哈里面对的是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哈利面对的如果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的话,哈里本身是不需要存在的,但是哈里面对的是一个对于规则肆意破坏的人的时候,规则的约束力对于哈里来说是不是行动的基础呢?

当现代社会对于规则的框定越发的细致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具有着极强的道德意识的人被不断的约束,这种约束本身没有错,然而那些破坏规则的人却可以借用这种约束对于遵守规则的人肆意的侮辱。如果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法则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哈里面对的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者,这个犯罪者的特点就是钻法律的空子,而正常情况下的所有的警察们对于这样的犯罪者是无能为力的,然而对哈里来说,面对一个狡猾的犯罪者,与其花费更大的气力去做一些与之对抗的事情,倒不如简单粗暴的借用别的方式来完成对于犯罪者的追捕。哈里没有兴趣与这样的犯罪者斗智斗勇,因为在哈里看来,对付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自己也就不必以规则为约束了。

然而每每到了这样一个状态的时候,我们也就陷入到了道德的两难境地,崇尚哈里,就意味着规则的被破坏,反对哈利,那些受害者们生命健康谁来维护?这就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我们所崇尚的文明社会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如果是一种进步,这样的进步牺牲了什么?又换取了什么,如果是一种退步,那么什么才是进步?

我们约束了一些东西,但同时又滋生了另一些东西,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这个问题,没有回答。

……

你好,再见

 3 ) 美国的法律就是坨屎么?

昨天刚看了《细细的蓝线》一部讲述警察怎样忽视明显的证据,让犯罪多次的少年犯逍遥法外,而判另外一个毫无犯罪记录,也没有明显罪证的人死刑。警方因为脑残,居然相信一个骗子、杀人犯的谎言,而为了给他洗脱罪名用尽各种办法对一个无辜的人栽赃陷害。
而这部电影里,又一次是法律给罪犯开脱,首先一开始房顶设局就不严密,居然让嫌疑犯大摇大摆跑掉,接下来又是各种理由无罪释放。。。
按这种法律逻辑,只要杀人犯销赃灭口,就算是在警察眼皮底下发生,警察也拿他没办法。。。

 4 ) 《肮脏的哈里》拉片笔记

【赏心悦目、紧凑跌宕的标准三幕经典犯罪片】


 第一幕
 

第一序列:(序幕)

1、圣弗朗西斯科警察纪念碑

2、杀手“天蝎”枪杀泳池女子

3、卡拉汉介入调查,发现弹壳和挑衅信

 

第二序列:(介绍卡拉汉)

4、市长决定与“天蝎”周旋,卡拉汉持相反意见

5、卡拉汉准确判断抢劫银行事件,并以暴力解决

6、卡拉汉医院治疗

 

第三序列:(警察对“天蝎”足够重视)

7、警察排查楼顶

8、齐科成为卡拉汉新搭档,询问他为什么叫“肮脏的哈里”

9、“天蝎”又准备行动,但被警察发现,逃走
 


第二幕上


 
第四序列:(什么是“肮脏的哈里”)

10、卡拉汉和齐科夜晚跟踪可疑男子,但认错人

11、卡拉汉救下欲跳楼男子。

 

第五序列:(第一次正面交锋,卡拉汉失败)

12、黑人男孩被“天蝎”杀害,卡拉汉调查

13、警察布置战术,期待“天蝎”自投罗网

14、楼顶夜战,卡拉汉还是让“天蝎”跑掉了

 

第二幕下

 

第六序列:(第二次正面交锋,卡拉汉失败)

15、“天蝎”绑架小女孩。卡拉汉成为送赎金的人

16、窃听器、赎金、武器都准备就绪,卡拉汉上路了

17、卡拉汉在港口接到“天蝎”的任务,随即开始被他兜圈。齐科开车做照应

18、地点经过几番更改,卡拉汉来到公园的十字架雕像下。卡拉汉被打伤,齐科受重伤,“天蝎”出现并被刺伤腿部,躲回家中

 

第七序列:(第三次正面交锋)

19、帮“天蝎”包扎的医生认识他在体育馆工作,给卡拉汉提供了线索

20、卡拉汉前往体育馆

21、体育馆中,卡拉汉与“天蝎”正面对决,并抓住了他

22、小女孩尸体被发现

 

第八序列:(卡拉汉依旧失败)

23、由于没有证据以及米兰达权利,“天蝎”被释放

 

第三幕

 

第九序列:(卡拉汉开始扮演“处刑人”)

24、卡拉汉私下跟踪“天蝎”

25、“天蝎”在一栋废弃大楼中找到一黑人,付钱接受他的殴打

26、“天蝎”被送进医院,诬陷这是卡拉汉所为

27、警长召见卡拉汉,让其收敛,但收效甚微

 

第十序列:(看望搭档,并深入了解卡拉汉)

28、卡拉汉看望齐科

29、卡拉汉与齐科妻子谈到自己的妻子,以及警察这门职业

 

第十一序列:(“天蝎”为最后的胜利做准备)

30、“天蝎”抢劫店铺

31、“天蝎”劫持校车

 

第十二序列:(卡拉汉与法律决裂)

32、市长召见卡拉汉,商量对策

33、“天蝎”与市长谈条件。卡拉汉拒绝再做送赎金的人,愤怒离开

 

第十三序列:(卡拉汉在法律之外获得最终胜利)

34、“天蝎”在校车上恐吓众人。卡拉汉跳到校车上,将校车逼停

35、采矿场后,卡拉汉将“天蝎”击毙,扔掉警徽而去

 5 ) 2017.08.02,第一次看。


  刚刚才看完镖客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猛然发现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这是当上“城市牛仔”了。。。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西部片就已没落,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只剩下一口气了,而与此同时,电影开始也逐渐走入硬汉时代,一个个城市中的猛男用拳头和枪械,让西部牛仔的心在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城市里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至今还经久不衰。。。

  本片塑造了一个行走在法律边缘的警探,不是那么正义感十足的维护法律,但心中有股正气,而且有点桀骜不驯,简直就是披着西部牛仔皮的城市警探。。。

  没有搜查令就直接冲进嫌疑人的住宅,对着挟持儿童的罪犯直接开枪,简直是颠覆了当时电影里塑造的高大全美国警察形象。。。

  本片的警察主角虽然有一个搭档,但存在感比较弱,更加突出的是一场个人秀,谁叫人家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是大明星了。。。
  到了现在的城市警匪片,双主角双人戏份的搭档,已经是绝对的主流了,最流行的是黑白配,政治正确性。。。

  棒球体育场和最后结局的长远镜头都非常不错。。。
  另外,本片的台词很经典,而且前后呼应。在美国电影学院 (AFI) 评选出的 100 句经典电影台词中排名第 51 位。

  You've got to ask yourself one question: 'Do I feel lucky?' Well, do ya, punk?
  “你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感到幸运吗?’你觉得呢,痞子?”


  那时候的美国电影,分级还没那么严格或者是没有?最后死去的妹子,都三点全露了。。。现在的普通美国电影都很少露点了,为了适合“全家全年龄乐”的票房。。。

  个人评分:8.0/10 分。


  从电影里可以看出,美国七十年代真的好自由、好颓废,普通酒吧里的女人直接赤裸裸的在大跳艳舞。。。虽然美国现在还有钢管舞酒吧,但普通酒吧里是没有的了。。。
  另外,美国在七十年代,可卡因可是合法,不仅可以大打广告,还光明正大的吹嘘吸食的好处。。。

  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橘子娱乐):
  美国70年代的可卡因广告,感觉像是被毒品照亮了人生
  http://wemedia.ifeng.com/24311074/wemedia.shtml



  “肮脏的哈里”系列共五部:

  《肮脏的哈里》(Dirty Harry,1971)
  《紧急搜捕令》(Magnum Force,1973)
  《全面追捕令》(The Enforcer,1976)
  《拨云见日》(Sudden Impact,1983)
  《赌彩黑名单》(The Dead Pool,1988)


   布鲁斯·威利斯 的 《虎胆龙威》 Die Hard (1988) 系列,感觉是本片系列的另一种延续。。。

 6 ) 好玩的東西永遠不會過時

這套片的確很entertining~好玩的東西永不會過時。

我原本期待這只是一套盡情耍酷的緊湊警匪片,原來還是一套非常黑色幽默(不是普通的會心微笑,而是爆笑)和毫無劇情甚至可說有點offbeat的類型電影。

劇情方面,一句可以說完了:在三藩市,喪妻倒霉冷硬西部勇探Dirty Harry VS 宅男版殺人狂發條橙Alex the sniper。

那為甚麼這套電影在影迷心中中有那麼不朽的地位?大慨是片內風格化的酷和笑。

酷:Dirty Harry的金句、那支44麥林、那彼頭亂髮和老土裝束、尖酸的對白和瘋狂玩命的態度。最重要,他某程度上代表著反建制的潛示。

笑:荒謬的超巧合劇情、刻意塑造的黑色幽默(例如跟蹤匪徒卻被街坊誤以為偷窺漢(那幕真係笑爆左))、拿些社會上的「怪人」(例如流浪漢、同性戀者、狂熱宗教份子)來開玩笑、扭曲的表情……

然後,你會發現,一套電影即使沒甚麼劇情、角色營造、大場面、特技……原來也可以很entertining,但這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P.S. 片中的三藩市日間總是陽光燦爛,顏色分明,一點都不像七十年代。就好像,時光一直都拒絕流轉一樣。

P.P.S. 我相信這部電影重拍的話亦會相當有趣~如可以拍套香港版的話,找任達華演Dirty Harry對付宅佬腐蝕液體狂徒黃秋生~超好玩~

 短评

随便吃个午饭就轰掉三个银行劫匪,天台夜景远程对射,球场聚光灯拷问,桥顶门神蹦巴士,采石场追杀趴履带;又一部右翼爽片,用穷凶极恶反派特例来说明公权力“例外状况”法外制裁的合理性,好在脏哈里最后把警徽扔了,勉强保持政治正确 : )

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When a naked man is chasing a woman with a knife and a hard-on, I figure he's not collecting for the red cross.

5分钟前
  • 粉红色大象
  • 推荐

最著名的一句台词——Do I feel lucky? Well, do ya, punk?拍摄时Eastwood说的其实是buck,因为种族意味太重,才在后期重配为punk。

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9.25演员跑进光线不足的暗处,仅有次要位置布置几点灯光,而后摄影机在对焦模糊的情况下拍摄演员和灯光,这种视觉上的辨识障碍加深的画面的紧张感和真实度。

9分钟前
  • 小A
  • 力荐

看老片,对偶和小哈都是个挑战。适应了现代的紧张情节和叙事张力还有三步结构,还能看得进老片的慢和深吗。冲着伊斯特伍德看的这部,虽然没有火爆的枪战和飙车,节奏也不算太快,还是能全面吸引住注意力。喜欢克林特帅帅的掏枪动作,说到底,这仍是一部西部片。

12分钟前
  • 丁香树
  • 推荐

可能现在的角度看挺闷的 无聊的 就觉得CLINT的风格还是一样的强硬 也许 早三十年出生看到这部片 或许会觉得挺酷

16分钟前
  • Seriouswayne
  • 还行

现实中的佐迪亚克逍遥法外,电影里的天蝎杀手终究伏法,以暴易暴,糙,对光线特别的吝惜,于是黑暗之下显得光明来之不易;最后扔掉警徽遥相呼应《正午》。

1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开场的十分钟几乎都没有对话,纯靠影像把枪、女人、血腥的元素在空间中一个个展开。摄影开阔大气,在屋顶搜查和最后的大全景让人难忘。球场追凶一段最后居然来了个航拍,吓我一跳。Jesus saves和十字架雕像充满宗教隐喻。哈里好像是个种族主义者,代表着一把左轮枪就能维护正义的牛仔时代

23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节奏感明快、伊斯特伍德风格明显的硬冷作品。20世纪70年代的各种社会问题与「政治正确」至今未变,而哈里这个专门给人「干脏活」心地正义的好人也一直被误解、伤害与诽谤。心怀不满却又无处发泄的观众们只能通过大银幕上哈里的快意恩仇来排泄真实的无奈。

26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密林44---在看虎膽追兇就想布斯他會不會買密林44…, 可惜不是……要不就象看續集……結尾石礦場啟發無數港片, 很多結尾都照抄這個, 連喜劇富貴逼人都照抄……

31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法律一定是疯了!”——伊斯特伍德构建愤世施虐的英雄形象,在经过唐西格尔西部片变种的新警察动作类型中发光灼热。虽然不是合乎法律的惩戒,迟到的道德审判终将来临,官僚机构各个似小丑,与蝎子杀手的黑白对峙颇具看头。追击,窥视,拔枪裁决,一气呵成。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SD电影!没事弄个变态杀手出来,无用剧情、无用镜头一大堆,可有可无的表演,配乐一塌糊涂!

37分钟前
  • ZLY
  • 还行

重温遗憾减半颗。酷依旧酷,可时间点要大大提前而时长却大幅缩短。其实送赎金与变态杀手真正照面之前的第一幕就已经酷“毕”了!先是,出门前回复市长为什么要向强暴犯开枪的经典台词;然后,与劫匪对赌枪里是否还有子弹?通片真正酷的最高潮!结尾的呼应变奏力度不够。接着,黑人医生治伤要剪开裤子他说不必,裤子值二十多美元宁可忍痛脱掉!……主线转衰,两点原因:这个对手太弱了!凭刀伤锁定其居所并在空旷体育场将其拿下,过程太过轻松。之前要不是为救女孩也根本不会挨那一顿暴揍折掉两根肋骨。加之,后半程讽刺政客法律教条无能客观上纵容凶徒逍遥法外的意图过于强烈,挤占弱化了本来就由于强弱失衡而导致力道不足的正邪博弈!……三星半。PS原以为侠盗高飞结尾在致敬用心棒,看完本片发现可能向肮脏哈里致敬成分更高?因为三船的角色并不用枪!

3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8分。这翻译太囧了...杀人前那段话经典!

40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勉强及格。这片里有些十字架元素:东木精疲力竭的倒在巨大十字架下面,他在体育场击中对手后,对方倒下的地方恰好有白线形成的十字架,而镜头拉远以后,白线却变成直线了,《铁窗喋血》里也有明显的十字架元素,似乎在传达角色亟待解救的灵魂。这片子剧本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干脏活的暴躁警探东木,和随机杀人、绑架来敲诈旧金山市政府的精神病杀手连番对决,中间东木遭遇程序正义的困境,片头片尾他都让罪犯猜自己剩了多少子弹,里面的一些桥段被不少后来者借用,尤其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很明显(《自由的幻影》天台射杀莫非也学这片?)。片子不少短促的露点,从水桶状大妈到14岁少女,态度坦荡,席格尔的镜头也充满了力量感与活力,但中段有至少半小时的夜景追逐戏,限于布光和设备,拍的模模糊糊惹人厌烦(看都看不清了,这种写实感不要也罢)

4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他不讲道理,他为人正直,他不管一切的限制,他坚持以暴制暴,他努力阻挡犯罪,却有时也会力不从心,但他会在关键时刻给罪恶致命一击。伊斯特伍德塑造了影史经典的警察形象,潇洒帅气,对罪恶毫不容忍,一个坚持自己原则的英雄,就如之前的西部片一样,卡拉汉警探仿佛城市中的牛仔,以自己的道义对与罪恶周旋。影片大部分是黑夜中的场景,人物的打光也因此时明时暗,且大部分笼罩在黑暗中,这也正应电影的名字“肮脏的哈里”,他以他人看来最肮脏的手段维护着城市的正义。

42分钟前
  • Serge
  • 还行

色彩,长焦镜头。You gotta ask yourself a question,"Do I feel lucky?"Well,do you,punk?

47分钟前
  • 七宝
  • 推荐

完全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脑残粉的节奏好么!故事发展到检察官放走凶手时已经完全不顾及逻辑的存在的。根本就是为满足导演的意淫。你不是凶手你咋么会知道赎金地点并留下血迹,还知道藏尸地点。弹道证据是铁证。屋顶上没他的毛发留下?笔记鉴定呢?每次的不在场证明呢?尼玛渣柯南也比这群美国佬有逻辑

50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还行

Dirty Harry的形象算是70年代美国社会对警察系统不信任的集中表现。一个愿意get dirty的酷警察好过一堆照章办事的办公室职员。比较夸张的是,片中警察的取证能力低下到死。

51分钟前
  • Nakadai
  • 还行

哈里,专治烂尾,专业擦屁股,三十年如一日。伊斯特伍德年轻个六十岁,演spike妥妥的。也许他儿子可以。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里照镜子那段,如果是对着本片的某些片段练习的话,我也信了:他到底是开了五枪还是六枪,要不要试试运气?

5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