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

爱情片内地2018

主演:卜奕心,刘奕凯,杨海涛,杨盛业,任希红,

导演:高捷远,

播放地址

 剧照

侍女 剧照 NO.1侍女 剧照 NO.2侍女 剧照 NO.3侍女 剧照 NO.4侍女 剧照 NO.5侍女 剧照 NO.6侍女 剧照 NO.13侍女 剧照 NO.14侍女 剧照 NO.15侍女 剧照 NO.16侍女 剧照 NO.17侍女 剧照 NO.18侍女 剧照 NO.19侍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0:28

详细剧情

安然从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运气一直很差,干啥事都磕磕碰碰,但是性格开朗活泼,对待生活乐观,向着国内500强公司的业务精英职业发起冲击国内市场电子产品竞争激烈,联成集团为了集团的发展,和甄氏集团合作,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研发新产品。随着联成集团新产品研发进程的加快,一直对联成集团虎视眈眈的名兴集团坐不住了。秦杨察觉到了这些不安定因素,却不动声色,精心布局。在秦杨与叶明的斗智斗勇中,安然作为贴身助理,展现了自己的功夫,为秦杨争得面子,让甄氏集团公子甄英雄叹为观止,秦杨在慢慢对安然产生了情愫,而安然却并不知晓……

 长篇影评

 1 ) What's Wrong with You?

主教夫人把June关在车里不让她与女儿相见,June情绪崩溃,愤怒质问“What's wrong with you?!" 她完全无法理解眼前这位女人,只能疯狂咒骂。(不得不承认,咒骂是弱者的标志。但凡有更好的办法,还用得着费力骂么?) What's wrong with Mrs Waterford?—— 她的动机,是本剧中一个重要的悬念。 编剧比较明确地告诉我们,她曾经是一个极有学术与政治野心的女人,她一路辅佐丈夫,推动了极端政权的成功上位。但究竟为什么,她要选择这样的政治信仰呢?而不像June和Moira一样,选择其它更自由与宽容的信念? 回头再看看本片的背景设定:人类面临繁衍的困境——人们越来越难繁衍后代了,只有极少数女性还能生育,这种能力被视作为稀缺资源。 June认识Luke的时候,Luke其实是已婚的。剧情里并没有交代清楚,Luke决定和June在一起,除了爱,是否还有其他更现实的因素,比如June怀孕了。但不管怎么样,Luke和June在一起,他们有了孩子,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当有的女人能生孩子,有的女人不能生孩子的时候,巨大的对立产生了。能生的,对不能生的,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只要这个社会还是在父权/男权手里,不能生育的女人可能随时遭到抛弃。 这种情势简直千钧一发——要么能生孩子的女人成为女人中的优胜者,获得压倒性的优势;要么就把她们管辖奴役起来,成为社会共享的资源,成功保障不能生育的女人的地位。 在自由社会,男性可以随时离开无法生育的妻子,换一个能生育繁衍的。而Mrs Waterford不想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宁愿依附着丈夫,保有现有的地位。改革社会的决心,因此而起吧,我猜。

正因为如此,她对June的情感态度,非常复杂矛盾,但一层一层剥开来看,最底下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恐惧。她最害怕被取而代之。她要做一个无法被取代的人,服务于她的丈夫。 That's the thing wrong with her. 我想说,Mrs Waterford的这种“大婆的恐惧”,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吧?男人也有吧?那种生怕自己被取代,而拼命服务于权势,骑到他人身上的,生怕别人翻身的人,大企业大组织里不少吧?

再延伸一点,当年德国人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大概也是由这种类似的恐惧而起。担心现有的状态不保,害怕失去,无法处理这种焦虑与恐惧,进而找到一个似乎是威胁但又较为可控的对象,投射出厌恶与憎恨,仿佛除掉了TA,就能解决掉问题。

女主角Elisabeth Moss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但本剧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不选美女演员来做女主。一个相貌平平的女主,更容易让更多的观众有带入感,获得更多的共鸣。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很可能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

纵观整个故事,我觉得最可悲的并非女性地位低下,受制于父权/男权;最可怕的,也并非极权与极端宗教对社会的挟持,对人性的扭曲 —— 最悲哀且恐怖的是,人是一种多么不假思索的动物——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信仰与信念、他/她的三观及政治主张的,并非这个人的学识,也不是基于他/她对各种议题与现象的深入思考,等等……就像一句俗话说的那样:“屁股决定了脑袋” —— 往往一个人处于什么位置,决定了他/她就会怎么想。

June是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Moira是个不参与生殖繁衍的同性恋;主教夫人是无生殖能力却能辅佐或依附男权的女性;而“容嬷嬷”Aunt Lydia则是虽然过了生育期,但还能像个政治统治工具一样发挥作用的女人。这些女人们似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她们的命运也不是由性格所决定的。她们只是被放在了不同的位置而已,却已然丧失了共情,无法换位思考,只能自顾自地、自私自利地维护自己屁股所在位置的一丁点权益。

当然,还是有一点希望的。全剧片尾,June带头放下了石头,拒绝施行石刑。这正是共情发生之处。今天的她,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我。不要让身体所处的位置来决定我的意志,要让我的意志来决定身体站在什么位置去思考和行动。

 2 ) 在这个故事里,女性的身体不属于自己,只是一种“有用的容器”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看到了太多关于女性处境令人愤懑的新闻:著名大学教授公开表示女性不适合做学术;孕妇因无法剖腹产跳楼致死;女学生长期遭受导师性骚扰......尽管我们身处未来感十足的2018年,但在女性问题上,我们的许多想法仍然如同停留在前现代,甚至不少人不敢大声说出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而有这样一个故事,写出了女性魔幻而又真实的处境。要盘点过去一年最受关注的美剧,《使女的故事》一定榜上有名;第二季也已经摄制完成,将在今年4月份播出。消息一公布,不少剧迷已经开始翘首以待。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何会让这么多人欲罢不能?

故事从一个叫奥芙弗雷德的女性展开,她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还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她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侍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

在这个世界里,女性的身体不再属于她自己,而成为一个会移动的生育机器,只被当作后代繁衍的容器。女性在这个故事里的处境和举动,之所以能触动这么多人,正是因为它触动了无数可以映照当下的思考:女性的生育自由、代孕、人口衰退、环境恶化......

而重要的是,女性不是一个会移动的生育机器,所以她们不应当如此被对待。如同作者阿特伍德所写:“为什么说女性有趣且重要呢?因为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为什么说女性不应当被认为只是一个容器,而应该是一个跟男性一样的立体的、丰富的、自主的人?因为她们的确如此。

撰文 | 李佳钰

拉结说,“有我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得孩子。” 

——《圣经·创世纪》第30章第1-3节

产日,是伊丽莎白嬷嬷负责全程主持。

医生和配备了各种仪器的救护车,只能守在房外待命,除非情况万分危急。整个住宅区的女人们都赶来了,在警报的召唤和产车的护送下,纷纷聚集在二楼那间主卧里。即便屋里已闷得透不过气,女人们大汗淋漓,可她们仍然按照以前所教,有序地围在产凳旁,一齐有节奏地吟诵着“用力,用力,用力”。

这是只会在基列共和国见到的生产场景。产妇是两个人,产凳也因此设置成双座的,一前一后,一下一上,为的是让二人在生产过程中合为一体:高居后座的是主教夫人,双腿叉开伸向两旁,仿佛临盆在即;被夹坐在前方的则是挺着大肚,“像一只硕大水果”的使女,一边痛苦呻吟,一边使劲用力。

《使女的故事》作者:(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陈小慰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12月

使女的身体不属于自己,只被当作“有用的容器”。

《使女的故事》里,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借《圣经·创世纪》中拉结和使女辟拉的故事,构建了一个荒诞离奇却有史可依的未来世界,正如阿特伍德在新版序言中强调,她“不会在书中放入任何詹姆斯·乔伊斯称之为历史的‘噩梦’中不曾发生过的事件,或者任何不存在的科技。没有想象的小发明,没有想象的法律,没有想象的暴行”。所以无论这本书读起来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也请你相信,那些不可能重演的有可能随时上演,那些曾经拥有过的很可能随时不见。

圣洁容器

“要把自己当成种子”

过去就这样消失了。仿佛一夜之间,却又不是瞬间改变。“就像躺在逐渐加热的浴缸里”,等待噩耗慢慢降临。

从前女人们还可以戴着大耳环,身穿前面有一排纽扣的衬衫。她们可以解开,也可以不解开。那个时候人们看起来还都可以做选择。可丽迪亚嬷嬷说,“从前那个社会毁就毁在有太多选择”。

连奥芙弗雷德也开始渐渐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曾经穿着泳衣在沙滩上待过。对于这类事情,人们的观念总是转变太快,她已经很久没看见女人穿薄薄的丝袜和刚过膝盖的短裙了。基列国的女人们不会这么毫无顾忌,即便夫人们也是如此。使女的身份,更让奥芙弗雷德不得不把自己裹进长及脚踝的裙里。全身上下都是红色,这是使女们的标志。脸上裹着白色双翼头巾,是为了让她们与世界隔离,而搭配红裙红鞋的红斗篷、红手套、红雨伞,则让她们看上去好像“浸在鲜血里”。

《使女的故事》原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 ),现居多伦多,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

(阿特伍德不仅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为数不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并被多伦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获卡夫卡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

“要把自己当成种子”,或是一只训练有素、直立行走的母猪。“红色感化中心”里,嬷嬷们要使女们铭记,“恭顺站立等待的人也在侍奉上帝”,使女们要体谅夫人们的不幸与不易,做“圣洁的容器”,供她们生养,让她们成为受难的母亲。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要知道过去奥芙弗雷德也曾做过母亲,那时卢克也还在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有一天女儿却和她时常在手里把玩的毛绒兔子一同消失了,再也不见踪影。卢克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从此了无音讯。奥芙弗雷德不知道自己该问谁,也不知道到底能问谁,如今到处都有隐藏真实身份的眼目,以及告密者。还有哨卡上方的探照灯,路两旁埋伏的机关枪手,卫士们动不动就开枪,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生命的意义。

甚至奥芙弗雷德以前根本不叫奥芙弗雷德。她有她自己的名字,只是现在被禁止使用。使女们的名字都是“奥芙”(of)开头,表示从属,后面的名字则指代她们所属的大主教。这也意味着,今后无论是谁做了弗雷德主教的使女,都会被叫作奥芙弗雷德,而现在的奥芙弗雷德之后被叫作奥芙格伦、或是奥芙查尔斯也不一定。

无忧无虑

“可别小看这种自由”

不只奥芙弗雷德还时不时沉浸在原先的生存方式里,很多人大概都一样。

虽然一切都变了。历经地震、核爆炸和有毒物质的侵袭,基列国环境不断恶化,期间出生的非正常婴儿占比也越来越大。他们这才在大劫难后提出把使女列入新颁布的法律:将有生育功能的女人分配给没有子嗣的大主教家里,好帮助他们延续后代,繁衍生息。

《使女的故事》同名电视剧集,第一季、第二季海报。

授精仪式也成了每月家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常规活动。铃声响过之后,房子里的所有人都需要出现在起居室里:着黑色制服的主教,穿天蓝色裙子的夫人,还有使女、女佣和司机。由主教先行诵读《圣经》中的段落,寓意多多生养,以及使女的正当。接着“一家人”便按照规矩行使各自职责:夫人躺在床头上方,穿戴整齐,两腿张开;使女夹在中间,头底顶着夫人耻骨,裙子卷在腰部;下面主教则完成他的步骤,不带丝毫感情,像行军步调似的动作着。这里所进行的一切都非消遣,而是严肃的仪式,由“一家人”共同参与的仪式。

丽迪亚嬷嬷常说,温顺的人有福了。因为顺从,如今的人们都学会了“离开许多东西照常生活”,就像奥芙弗雷德再也没有听过卢克和女儿的消息;使女们也很难触碰到布料和木头以外的东西,更不用提烟和酒了;就连屋里所有可以系绳子的东西也被拿走了,墙上的镜子也被取下,窗只能稍稍开启,并装了防碎玻璃;杂志在很久以前就被烧毁了,因为阅读和思想同牛奶和蜂蜜一样需要限量配给;律师和大学教授们也都不见了,学校关闭,大门口设了哨卡和警报器,靠近大门的围墙上挂着一排示众的尸体。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没有什么是不正常的。“所谓正常,丽迪亚嬷嬷说,就是习惯成自然的东西。眼下对你们来说,这一切可能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但过上一段时间,你们就会习以为常,多见不怪了。”

按照丽迪亚嬷嬷的说法,女人们更该庆幸。因为如今遍布的哨卡和机关枪,让大街上再也没有男人会对她们口出讳言,动手动脚。“自由有两种,丽迪亚嬷嬷说。一种是随心所欲,另一种是无忧无虑。在无政府的动乱时代,人们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如今你们则得以免受危险,再不用担惊受怕。可别小看这种自由。”

难以置信

改变可以在一夜之间

基列国里当然是有自由的,不过只属于部分人。就像主教,房子里只有他的办公室可供男人们出入,连夫人都不可踏进半步。当然某些时候,主教会为奥芙弗雷德破例,他让司机尼克为他传话,晚上九点,他想见她。

这不是主教第一次召唤与奥芙弗雷德单独相处了。之前另一个奥芙弗雷德就因这样的私密幽会被夫人发现,自行了结。可其实无论是哪个奥芙弗雷德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门前,却发现这里有着“另一个天地,正常生活的天地”。

环绕四壁的全是书,还有正常生活里应该有的一切。要知道曾经就是在一天之内,女人们被剥夺了所有这些东西:工作、经济、还有阅读。没有人可以解释这一切。上司只是告诉你,抱歉我不能留你工作了,法律让你离开;而街头小店收款的年轻人,也只是在反复输入正确的卡号后告诉你,红灯亮即意味着这张银行卡已经永久失效。

《使女的故事》英文版《The Handmaid's Tale》Margaret Atwood Anchor Books,March 16th 1998

没有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改变就是可以在一夜完成。当然,报纸上不是第一次才有这类消息,只是人们从不觉得自己就是新闻里的人物,“我们生活在各种报道之间的空白里。”直到报纸停业关闭,道路开始设卡,色情商场关门,人们才意识到水温已然接近沸点,噩耗已经逼近。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当然,总有办法能适应这一切,比如随之兴起的黑市交易,以及官员才能光临的“荡妇俱乐部”。再待久了会发现暗地里每个人都在试探着跨越边界:大主教渴望奥芙弗雷德陪他玩拼字游戏,在临别时温柔地吻他,“就像真的一样”;夫人则低声提议,既然奥芙弗雷德肚子久久没有动静,不如让司机尼克成为那个代替的人,“只要那个孩子健康”,一切似乎都不成问题。

还记得嬷嬷们在感化中心引导的问答:有过被轮奸经历的珍妮被大家围在中间,被异口同声的高喊吞没,“大家来说,这是谁的错?”“她的错,她的错,她的错。”“是谁引诱他们的?”“是她,是她,是她。”“上帝为什么会允许这种事发生?”“为了教训她,为了教训她,为了教训她。”仅仅经过一次珍妮就学会了,这次是她先开了口,“是我的错。是我自己的错,是我引诱他们的。我罪有应得。”教导和习得就是这么容易。

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外国游客抱着猎奇的心态,想请翻译帮忙问一下低头走在路上,穿着红衣的奥芙弗雷德,“你们快乐吗?”“不错,我们很快乐。”奥芙弗雷德喃喃,因为“我总得说些什么。除此之外,我又能说什么呢?”

附记:关于《使女的故事》的三个问题

1.《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吗?

如果你指的是一本宣传意识形态的小册子,里面所有女人都是天使,或是失去道德选择能力的受害者,或者二者皆是,那么答案是否定的。但如果你说的是这样一部小说,里面的女性均为有趣且重要的人类——性格各异、举止不同——在她们身上发生的一切对这本书的主题、结构和情节都至关重要,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在这种意义上,许多书都是“女性主义”的。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为什么说女性有趣且重要呢?因为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她们并非自然造化事后添加的产物,也不是人类命运中无关紧要的参与者,对此,每个社会一直以来都再清楚不过。没有女性生育,人类将不复存在。正因如此,对成年女性、少女、幼童的大规模强暴和谋杀长久以来都是种族灭绝战争以及其他意在征服和剥削某个群体的战争的特征之一。

杀掉他们的婴儿,用自己的来取代,猫类是这么做的;让女人生育孩子却无力抚养,或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将孩子从她们身边夺走,偷盗婴儿——这是一个广为流传、古已有之的主题。控制妇女和婴儿,是地球上每一个专制政权的特征。拿破仑和他的“炮灰”士兵,奴隶制及其手段花样翻新的人口买卖——它们与此都同出一辙。对那些推行强制性生育的人,我们应该质问:这么做“谁能获利”?有时是这部分人,有时是那部分人。总有人获益。

2.《使女的故事》是反宗教的吗?

同样,这取决于你问题的涵义。的确,一群专制主义的男人掌握政权,试图重新建立一种极端的父系社会,禁止女性阅读(就像十九世纪美国黑奴一样)。更有甚者,她们无法掌管金钱,无法在外工作,连《圣经》里的一些女性都不如。这种政权利用《圣经》里的种种象征标志,任何掌管统治美国的独裁政府都不会放过这些资源。

基列国的女性穿着的朴素服饰来自西方宗教标志——大主教夫人们身着蓝色,象征纯洁,源自圣母马利亚;使女们身着红色,象征分娩时的出血,同时也源自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从其身上驱逐出7个恶鬼的女人。另外,如果你要出逃,红色也更容易辨识。社会阶层较低的男人们的妻子被称为“经济太太”,着条纹服装。我得坦白说,那些遮挡脸部的系带女帽,其灵感不仅来自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服饰以及修女服饰,还来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某个老牌荷兰清洁剂的外包装,上面有个女人的脸被遮盖住,孩提时我很惧怕这一形象。许多极权主义都曾采用服饰来识别和掌控人们,无论是禁止穿什么还是强制穿什么——想一想纳粹时代强迫犹太人身上佩戴的黄色六角星符号和代表高贵身份的罗马紫——它们中许多都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统治。这让异教徒的欲加之罪更加轻而易举。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在这本书里,占主导地位的“宗教”逐渐掌控大权,成为统治性教义,我们熟悉的宗教教派被逐渐废除。通过秘密渠道逃往加拿大,正如我所料。奥芙弗雷德本人也有一本私藏的《圣经》主祷文,她拒绝相信眼前这个政权是由一个公正、慈悲的上帝所授予。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一些宗教集团发起各类运动,保护弱势群体,其中包括女性。

因此,这本书并不是“反宗教”的。它反对的是以宗教作为暴政的掩护;这就完全另当别论了。

3.《使女的故事》是预言小说吗?

这是我被问到的第三个问题——甚至就在一九八四年,我正在写这本小说时,随着美国社会中的某些人掌权并通过法令,声称要做到什么——这个问题就开始被问了又问,日趋频繁。不,这不是预言小说,因为预知未来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有太多的可变因素,各种可能性都存在,根本无法预知。是否可以说这是一部反预言小说: 如果未来都能够巨细靡遗地讲述出来,或许就不会发生。但这种想当然的想法同样也靠不住。

许许多多不同的材料孕育了《使女的故事》——集体处决,禁奢法令,焚书运动,党卫军的“生命之源”计划,阿根廷将军偷窃幼童的行为,蓄奴制的历史,美国一夫多妻制的历史……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

但还有一种文学形式我尚未提到: 目击者文学。奥芙弗雷德尽其所能地记录了她的故事;然后将它藏匿起来,相信日后可能会被某人发现,而这人能够看懂其深意并传播出去。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之举:每一个被记录下的故事都暗含着一个未来的读者。鲁滨逊记日记。塞缪尔·佩皮斯也写日记,他详细记录了伦敦大火。黑死病瘟疫期间也有很多人这么做,但他们的许多记录常常戛然而止。还有罗密欧·达莱尔,他记下了卢旺达大屠杀,以及世界对这一事件的冷漠态度。还有安妮·弗兰克,把日记藏在她的秘室里。

有两种读者会读奥芙弗雷德讲述的故事: 一种是在本书的末尾,在未来的某场学术会议上,这种读者能自由阅读,但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的富有同情心;还有一种就是任何一个时代里的个体读者。这是“真正的”读者,每个作家为之写作的“亲爱的读者”。许多“亲爱的读者”自己也会成为作者。这正是所有我们这类写作者的开端:从阅读开始。我们听到某本书正在发声,向我们絮絮诉说。

最近的美国大选之后,恐惧与焦虑蔓延。人们普遍认为,基本的公民自由受到侵害,过去数十载、甚至几个世纪以来女性赢得的许多权利也面临危机。在这样一种分裂的大气候下,对许多群体的仇恨开始滋长,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者开始表达对民主政权的嘲讽。因此可以肯定,在某个地方,某个人——我想应该有许多人——正在写下他们的亲身经历。或者他们将铭记在心,日后如有可能,将其记录下来。

他们的讯息会被压制和埋藏吗?几百年后,在一座老房子的一面墙后,会有人发现它们吗?

让我们希望一切不至于糟糕到那个地步。我坚信不会。——选自阿特伍德为《使女的故事》所作序言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李佳钰;编辑:张畅,走走。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3 ) 我就疯狂吐槽一下

爱看就看,不爱看你也别跟我bb,又不是我逼你点开的🙂

昨天晚上一口气连看十集,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本以为这部剧会是又一部反乌托邦神作,但在我个人看来,这只是一部想装逼但没装好的尴尬之作。因为少睡的觉和流失的胶原蛋白,我现在很狂躁,因此必须写点什么来平复我的内心。 然后我就要吐槽了,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战场!没有顺序,想到哪写到哪~ 1.首先女主和她丈夫这个组合就相当有意思,从后面的剧集中可以看出,丈夫在遇到女主时是已有家室的,然后他俩发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事后女主说:“我希望你离婚。”然后他们就在一起,结婚了。可能有人觉得通奸没什么,但在女主有关训练中心的回忆中,她出逃失败,被抓住后,莉迪亚姑姑谴责她忘恩负义,曾与人通奸,是个无用的**。可见,在剧中社会的价值观中,通奸是有罪的(十诫中不可奸淫,犯了此诫的奸夫淫妇都应一律处死。)。但是,开头女主被抓到后,她并没有因通奸受到任何惩罚,连审判也没有。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女主在中心过得多惨啊,这难道不是惩罚吗?其他在中心的女孩难道都犯了这诫吗?但是呢,她们有的比女主还惨(比如珍妮,说实话全剧里我最喜欢她)。 再来说女主一家失散之后,女主就认定自己丈夫死了,你听见枪声人就一定死了!?那指挥官和你举行了一次“仪式”也没见你怀孕啊。而丈夫呢,被一队人救下来后,先在偷渡的时候坑死了救他的女老大(可能不止坑死她一个,这里没太细看,就记得女老大被打成了筛子),又在小美利坚和一起偷渡的TBD暗生情愫......不是大哥,你老婆孩子还困在基列国生死未卜呢,才三年而已就不找了?你太心急了点吧。 2.为什么不安监控为什么不安监控为什么不安监控!!!为什么不用窃听器为什么不用窃听器为什么不用窃听器!!!哇设定明明是在未来一个高度集权的男权国家,未来啊,集权啊,难道那些指挥官认为只有Eyes就够了吗,他们没想过Eyes也会叛变吗?还是指挥官们“善良的”给群众留下了隐私空间?别说经济不景气安不起,那些夫人们少吃点就都有了,哇马卡龙成塔成塔地吃。多向老大哥学学吧,这集权让你们集的,太失败了。 明明是说让两个不熟悉的使女结伴出门是为了互相监视,然而呢,越往后怎么女主越胆大,都不跟搭档(第二个奥芙格伦)一起走,上街的时候小动作也变多了。光天化日之下就跟别的使女随便转个街角交换情报去了,搭档竟然没有举报她,搭档明明说过现在的生活比她原来要好得多,绝不会让女主捣乱。你狠话都撂下了还留着女主干什么,难道你是看了剧本知道她有主角光环,想让她罩你吗?哇主角身边的人死亡率很高的你知道吗? 3.女主的魅力要不要那么夸张,先是吸引有妇之夫,然后指挥官打破规矩跟她玩拼字游戏、带她去耶洗别,再是身为Eye的尼克对她袒露身份、为了她的安全食欲全无冒着危险打探消息。反正我看完后,只记得女主巨大的眼袋,下垂的嘴角,胖胖的小手,粗壮的腿部,还有水桶腰,不得不说女主穿使女制服的时候还是很好看的,比较合我胃口。但是穿上指挥官给她准备的那条裙子后,所有缺点瞬间暴露,哇最恐怖的是,指挥官你装逼就好好装,带人家女主去耶洗别两次,准备的是同一条裙子,同一对耳坠,同一双高跟鞋......女主的闺蜜都换了好几套衣服呢,你在这搞笑吗??? 女主你去尼克屋里就不能小心谨慎一点吗,你俩也真是大方,百叶窗都不拉的,要不要这么光明正大啊??? 4.剧里面的设定是因为出生率急剧下降,所以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率才会出现使女吧。增加人口为什么不克隆为什么不克隆为什么不克隆???基列国返璞归真不能用这样渎神的方法,但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用吧,毕竟在人类存亡面前,道德人伦都可以缓一缓,人类都没了,还谈什么道德,谈什么伦理,有好好的科技不用,墨西哥为啥非要和基列国交易使女。既然墨西哥派出的是女大使,那他们国家走的和基列国肯定不是一条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你帮不了人家,就不要再贩卖人家了吧。 欢迎墨西哥大使的宴会上,带出来的那几个孩子,最大的顶多就五六岁吧,那这个基列国起码成立了有六年吧。六年,一个区域,就生了那么几个孩子,你们不觉得有点少吗?这剧十集,怀孕的使女有几个?生下来的有几个?女主那么搞那么作才怀上,我看有的指挥官到死都抱不上孩子吧(不是自己的也算)。 给使女检查的医生说过,有的指挥官本来就不孕不育。而且指挥官夫妇一直无法生育的话,正常来说肯定是会去检查的(美国还在的时候),所以指挥官对自己的生育能力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吧,但是明知自己无法生育还占着资源,你们真的是想提高出生率吗,我看这出生率还不如基列国建国前呢。出生率下降究竟是谁的问题都没搞明白就瞎搞,难道是革命的时候顺便把脑子也给革了吗? 5.虽说在基列国女人没人权,但使女拥有着这个国家最需要的能力----生育,就算是行走的生育机器,也需要被好好维护。但是那些守卫者和姑姑在审问或者教训已经开始工作的使女的时候,不是电击就是暴打,这样就算怀上了也直接被打掉了吧(在看后面第二个奥芙格伦被枪托打吐血的时候,真的感觉其实这个国家一半的婴儿,都是被打没的吧)。 6.女主和闺蜜一起从训练中心逃到车站之后,为什么不能让身穿姑姑服的闺蜜带着穿使女服的女主一起去问路为什么不一起去问路为什么不一起去问路???你好歹把她带近点也行啊,反正要等车的也应该是普通男性公民,不敢对你俩怎么样吧。非要隔那么远,女主就被抓了吧。 闺蜜你从耶洗别逃出去后能不能先把你那大浓妆擦一下,我知道你长相挺阳刚的,穿个男生衣服别人看不出来你是女的。但要是巡逻的看见你那脸妆以为你是gay或者TS就直接把你吊死了你知道吗,不能长点心吗。 加拿大的救济中心(应该是这么叫吧)太给力了点吧,我没记错的话难道不是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吗。照你们那个救济法有多少钱也得没呀,还不如想办法多花钱买通内部人员,帮使女们从基列国逃出来呢。 7.女主全程都处于一种战战兢兢,哆哆嗦嗦的状态,从回忆里刚被抓进中心,再到最后(虽然第十集她跟夫人牛了那么一小会儿,但我真不明白她哪来的自信)。知道要突出女主,但也不用以女主的智商为代价吧,明明都是刚刚进中心的女孩,其他人姑姑一说立马就握手低头,而女主呢?还在那恍惚,谁还不是个小萌新了怎么滴,人家第一次都能做好,就女主不行,哇反射弧那么长吗,跟恐龙似的。 女主的智商全程就没在线过,除了她和指挥官玩填字游戏的时候,在线过那么一小会儿。一家三口逃难就老实在屋里窝着,浪啥浪啊,碰上那个猎人竟然没举报他们还帮他们,果然主角光环无敌。带着女儿逃跑就不能让她跟着你跑吗,你好像没给她喂安眠药吧,虽说小孩跑的不快,但也一定比你抱着她跑强吧,对自己的身体素质那么自信吗? 该强势的时候不强势,不该强势的时候就瞎强势,已经有珍妮被挖眼当前车之鉴了,还总想当出头鸟。聪明人是不会瞎出头的。一直东张西望,不让你瞅你还瞅,干点啥事心虚都写在脸上了,要是没有主角光环罩着,一集八遍都不够你死的,真的。在我们屯你这种人活不过三岁。 跟闺蜜说自己当间谍的事非要在房间里,指挥官说他去淋浴也不代表他真的去淋浴吧,万一他偷听怎么办(事实证明,我还是高估了指挥官的智商,他真的只是去淋浴了),你这不是作死吗? 人家阿尔玛不让她拆包裹她非拆,你拆就拆吧,看就看人家好不容易写的信吧,你还弄得满地都是,你还看了一晚上早上都鸣钟了才开始收拾,万一指挥官或者夫人突然进你房间了怎么办,你说尴不尴尬。把自己搭进去也就算了,那样你也直接把那些使女们唯一的希望断送了你不知道吗,心里没点B数?钟响三下女主才开始收拾信件,外加穿制服洗脸梳头,然后钟响四下的时候女主就出门了,还打扮的整整齐齐,第十集里可以知道女主把信件也系得整整齐齐,哇女主好手速,好像突然明白女主为什么那么有魅力了。 夫人带女主去看女主失散的女儿,她不让你动窗帘你就不动吗,我怎么没看出来你那么听话。女儿就在眼前,你都激动成那样了,都不顾礼仪了,就直接把窗帘扯开呗,那是窗帘,不是铁板。你有那时间骂夫人恶毒,还不如透过车窗看看路线,记一下标志物,说不定哪天还能带着女儿一起逃跑。夫人没把你手脚绑住戴上眼罩已经很不错了,这么好的机会不知道利用,无语。还跑去找指挥官求他保护你女儿,女主你怎么想的,你哪来的自信?就因为自己怀孕了走路都带风了,都不怕被守卫者抓了,不是他们可以等你把孩子生出来之后再审判你啊,万一是死刑怎么办?开头口口声声说为了女儿一定不能死,要和闺蜜一起带女儿逃出基列国,现在怎么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女主的脸一定被编剧打得很疼。心疼一秒。 8.第一个奥芙格伦美貌好评。不过身为大学讲师,高级知识分子,思想觉悟怎么那么低呢,爱人被吊死,自己被做了手术,难道不应该忍辱负重,一鼓作气消灭基列国,为爱人报仇吗。唉,配角就是配角,智商直接就被编剧抹杀了,你说你抢个车,就为了压死一个守卫者?又不是他把你爱人吊死的。 基列国的调查系统也是搞笑,把奥芙格伦抓起来,又审问女主的原因竟然只是调查到奥芙格伦是les。这个调查系统就是摆设吧,这国家吃枣药丸。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浪费的青春与胶原蛋白的缅怀,pleased be.

 4 ) 我们活在这个故事里

看过一本讲剧本的书,说到怎么编故事,可以先“假设”一个看来荒唐的前提然后将之合理化,而最方便的“假设”是夸大一个事实。比如假设全世界的生育率都下降到0.1,假设整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男性强奸犯,假设美国被伊斯兰教占领了而且迅速极端化。

“My country is dying"

"My country is already dead"

一次酒酣之际,与人争论到底如何定义“人类的灭绝”:是生物学上“基因”的衰失,还是哲学上“智慧”的退亡。

基列国在以上两种定义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实际都在推进人类的衰亡。

对美战争、屠杀叛逆、国内清洗,造成育龄人口断崖下跌,进一步损害业已岌岌可危的基因多样性——现实中,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萎缩。(PS:比较神奇的是基列国居然允许黑人当使女,照理说这种原教旨主义国家,必然也搞种族主义(反之亦然),可能真的太需要生育率所以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对《圣经》的现代解读?)

迫害教职人员、禁止女性读书、抵触科学进步,会限锢医学与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育困难和儿童夭折的问题,还会导致成年人寿命的缩短,进一步降低人口迭代率并降低人类智商。

逃避男性不育的现实,一味靠压榨女性提高生育率,势必导致“借精生子”(剧中Serena和June的第一次成为盟友正是因为Waterfood不育,一个想要孩子一个无从选择,促发了Nick和June的关系)。而且这种强调优生优育连强奸都能在《圣经》里找到合理化依据的国家,在统治阶级内部应该不会允许自由恋爱,主教二代圈子里的大规模乱伦指日可待。

尽管如此,一边用以上这些方法自我毁灭一边自诩为“人类的救主”的曾经有过(ex:纳粹的“生命之泉”计划)。毕竟“要人类永远保持理性,(在现阶段仍然)是一种奢求”。旦凡一个“强人政治”中的“强人”们在剧变面前丧失理性,整个国家甚至——如果这个国家恰好是个强国(比如剧中故事发生在美国)——全世界都会陷入疯狂。而从历史上来看,(在其所处时代环境中)过份理性的人不会成为“强人”。

所以,以前有人向我安利这部电视剧时,我都是拒绝的——光读简介就害怕,害怕这不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而是一则“如有雷同”的预言。

前几天阿拉巴马州通过“全美堕胎法案”的时候,我终于决定把这部电视撸一下了。

《使女的故事》精准提取并完美呈现了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极权政府的普遍特征:教条主义热衷引用语录,而领袖就是“神在尘世的代言人”,换句话说领袖(们)说的就是真理、把公民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引导和鼓励他们互相仇视斗争、对“整齐划一”有强迫症,最讨厌“自由”和“多样性”之类的词汇,认为是自己的“超人远见”把“愚民”们从“自由”中解救了出来走上金光大道、强调“仪式感”,越是丑恶的事越追求形式和名称上的“美感”、控制狂,从衣服头发到吃饭睡觉无所不管,并将这种管束冠以“爱”和“关怀”之名,认为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公民们“堕落”。

之所以极权政府——无论是政教合一的还是世俗唯物的——都具备这些特点,正如曾经一位意大利神父对我说的“初始是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后却是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圣母玛丽亚是犹太人,但在意大利国家笔下她长得像意大利人,想要在中国传教的话她就得换成中国人的五官。

如果不是头上那个圈,说是观音也完全没问题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信奉的神就是什么样的神。你是个繁殖狂,你的神就是。你是个种族主义者,你的神必然是。你是个性别歧视者,你的神肯定也是。不存在什么“反之亦然”,毕竟谁也不能真地拉上帝出来遛两步。你相信的只能是你愿意相信的东西,你愿意相信的一定是对你有益或有利的东西,对你有益或有利的未必对别人也是利益,可能还会损害一些人,就像剧中Waterfood说的"Better never means better for everyone"。那如何将自己的利益驾凌到所有其他的利益之上呢,就需要上面说的那些手段。以这个逻辑来说,任何极权政府说自己是“为了全民族”甚至“为了全人类”,那必须是在放屁。

那怎么知道一件事对于大部分人对于人类的远景是better的,又怎么知道自己在这个事件中是会变better的还是会变worse,应该配合还是反抗?

女主角June虽然不能代表"every one",却是一种“average"——普通都市白领,有老公有孩子,没什么突出的个性和能力,不算太勇敢也是不是太坚强,回避冲突(在咖啡馆里被骂bitch时拉Moira走,对“温水煮青蛙”的社会变化完全不敏感不应对),总体来说是个中产小确幸,犯过一些“男/女人都会犯的错”比如跟有妇之夫约会(从她叫Luck“离婚”之前的表情来看,也许会对此感到愧疚),热爱朋友与家人。充沛的情感和充分的恋爱技巧(玩过Tinder偶尔读一些女性杂志跟Luck约会时适到好处的调情)令她——特别是对基列国的男人们——富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加上一定的运气(刚好派到地位显赫的Waterfood家,刚好Nick是Eye而且还有生育力而且居然还扛过了“路西法效应”),再加上她精神深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洗脑包抗体,让她活过了这一季(肚子里的胎儿大概能保她活过下一季)还没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她没有自救的力量跟头脑,也不敢像Emily一样铤而走险,在基列国,她能做的只是“虚与委蛇”并且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不被那一套“你是个罪人”的神棍理论洗脑。

这已经不容易了(肯定有观众觉得自己能比女主角做得好,但我自认是不行的)。但剧情发展到现在,这还远远不够。

她们只是基列国的第一代——我们且说是“公民”吧。她们有“以前”生活的记忆,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曾经在职场上与男人相竞争,爱过约会过,认为基列国主教们所行的事是“强奸”。但是她们生出的子女将在基列国长大,男的会被教育“女人的天然使命就是生孩子”,女的会是文盲。为了多快好省地利用女人的生育能力,女孩一来例假就会被嫁人,会受到男性的“全面保护”——当然不能开车,不能独自外出,不能参与任何社会活动。那时再想要改变几乎就是不可能了,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该国男性们——没有改变的需求,而且还会有一串“女人天生智力低下”的数据支持(毕竟高等教育和积极的大脑活动能提升智商),受压迫者们则失去了追求变革的动力(越没知识越不反动)更没有取得革命的资源。

如果Mayday不能在这一代推翻统治,如果美国不能在这十年内打回老家,使女就会变成基列国的“民族文化”要求他国的认可与尊重,再过上几十年就能称为该国的“传统美德”以作吹嘘和自豪用了。

所以像Serena这样聪明能干的女人,为什么会给女孩们设定这样一个未来(她似乎也没有特别追求“生个儿子”)?

Mentalist有一集抓连环奸杀犯,最后发现凶手是一对夫妻,虽然执行者是丈夫,但是策划和主使者却是妻子。这大概就是Serena所谓的"domestic feminism"——老公在外治天下,自己在家治老公。以自己的“温顺”和“牺牲”去换取丈夫情感从而取得家庭影响力,以及一个孩子。Serena和Aunt Lyndia就是典型的“繁殖狂”——前者是妻子的角度,后者以婆婆的嘴脸。自己不能生,就以神之名迫使别人替自己生。她们一面热爱婴儿一面虐杀成人,一面赞颂生命的奇迹一面践踏生命的尊严。她们不去想孩子会长成大人,不去想使女们曾经也是圣洁的婴儿。不爱惜生命的人不会真的爱怜孩子,她们着迷的只是“控制”,假如孩子不像长成她们设想的样子(比如June生的孩子万一变成无神论者),分分钟就可以抛弃。

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当然更不是连环强奸。光凭“女人不能读书”这一条Serena就把自己和别的女人全都剔出了决策圈,无论Fred对她的感情多深,别的主教们却不是她老公,跟自己太太的相处方式未必跟Waterfood家一样,甚至别的太太——特别是使女生了儿子的——也未必会站在她这一边。丈夫感情的别移,和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力丧失,会极大地危胁到Serena。虽然追求的利益不同,但她跟June在下一季里势必要再二再三地联盟。也唯有如此,这个致郁的故事才能有些许积极的意义:所有的女性,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职场女性,无论是子女控还是不婚不育者,只有互相扶持帮助,才能在这个业已对我们不利且不利已有千百年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PS:之前与人争论过“代孕”和“卖淫合法化”的问题,我都是反对的。因为一样事物,只要在法律上认同名码标价的交易,也就在实际上接受巧取豪夺的占有——权势可夺取金钱,暴力能夺取权势。所以凡认可能用金钱取得的,也就认可了权势与暴力的占有。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文明现代国家都禁止“贩卖人口”(卖自己本人也不行)和器官买卖(卖自己的也不行)。但凡允许“自由交易”,权势与暴力就能创造出让人“不得不交易”的条件。假如《使女的故事》不用“传统”的方式,而是像Moira设想的“人工授精”——也即跳过“强暴”的部分,而是权势与暴力结合的“代孕”,或许——不,应该是肯定——会有人说“有可取之处”。如果进一步将“暴力”也剔除,只是通过没收使女们的财产,剥夺她们工作与经商的权力,也不允许她们结婚,那么她们就只有去卖淫或代孕,而在这种设定下,争论会更大,说不定还真有政府觉得“这样可行”。

 5 ) 《使女的故事》: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你一定看过双簧,但是一定没有看过如此诡异的双簧。
一切都是为了代孕,但是与靠技术植入的代孕不同,这种代孕还需要在之前“代性(爱)”。诡异之处就在于,无论性爱还是分娩的时候,代孕女人的身后都有一个女人,即寻求代孕一方的女主人。两人始终保持着相同的姿势,做着相同的动作,包括代孕女人与丈夫的性行为,以及代孕女人分娩时的一呼一吸,甚至是阵痛引起的嘶声尖叫,身后的女人都进行着机械地复刻。不过就像双簧一样,虽然做着相同的动作,但是真正占据话语权的却是身后的女人。而代孕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是使女。

诡异的双簧


《使女的故事》改编自同名科幻小说,不过作者玛格丽特·艾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却没有把自己这部作品列在科幻之列,她认为这是一部对于未来可能性进行推断的虚构作品,是一部反对利用极权来施暴虐、滥用神权来愚民的小说。在1980年代构思这部小说时,作者通盘结合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潮和宗教观念,并对种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大胆的推测,尤其对于美国女性的未来进行了漫漫设想。按照玛格丽特自己的说法,还有一个证据证明小说与科幻无关,那就是“书中的所有细节都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作者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客串出演


剧集《使女的故事》具备纯粹女性剧集的基因,原著作者自不必说,不但参与编剧,且亲自客串出演。此外参与剧集制作的五个导演中就有四个是女性,七个编剧中六个是女性。整部剧集,尤其是前几集,男性角色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基本上沦为了“床上用品”,而频频出镜的大主教弗雷德·沃特福德也只是等同一个男权的符号。剧集的切入点,无论是代孕还是代性(爱),更是绝对的女性角度。

圣经画《雅各与拉结相遇》


代性(爱)的情节在第一集就出现了,剧中称为受精仪式。仪式之前,大主教弗雷德朗诵了一段《圣经·创世纪》的文字,是关于一对姐妹利亚和拉结的故事。
妹妹拉结最初与雅各在巴旦亚兰的水井边一见钟情,雅各为娶拉结承诺做七年苦力,两姐妹的父亲拉班(也是雅各的舅舅)却在七年之后骗他娶了姐姐利亚。事后,拉班许诺雅各,如果雅各肯再做七年苦力,就把妹妹拉结也嫁给他。七年后,姐妹俩终于共侍一夫,却开始在丈夫面前争宠。由于拉结不能生育,为了获得丈夫青睐,她让使女辟拉代替自己与雅各同房来获取子息。辟拉成功地连生两个孩子,拉结因此大占上风。不久,利亚也如法炮制,把她的使女也给雅各做妾,也生了两个孩子。

在拉结的一生中,一直把生育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圣经记载拉结所讲的一句话就是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Give me children or else I die."),这正是剧中弗雷德朗诵的片段之一。“使女”(handmaid)这个词就来自这个故事,而这个“姐妹阋墙”的故事也奠定了全部情节的基调。

“基列共和国”都恐怖气氛


上述故事的后续,是雅各逃离巴旦亚兰,拉班带人追了七天七夜,最终在一座山上追上了他。一段争执之后,双方决定不再来往,于是在山上互立石堆、石柱为证。这座山名叫“基列山”,这个基列就是剧中“基列共和国”名字的由来,意思是“见证之地”。

“基列共和国”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类似的政体和行为,比如包括美国黑奴在内的史上的各种奴隶制、纳粹第三帝国、伊斯兰瓦哈比教派和东德以及前苏联的某些极端行为等等。原著作者玛格丽特说,“基列共和国”的实质概念来自逃离英国来到美洲大陆的清教徒,那时的教徒领袖们试图建立一个摒除宗教异端的神权政体。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玛格丽特把20世纪柬埔寨和罗马尼亚式的乌托邦理想掺杂进来,构成一个反面乌托邦的大背景设置。其中对于不同政见者的残暴行为则得自于菲律宾历史上司空见惯的暴行。其中又将不育作为一种社会常态,与辐射、污染、性病等等联系起来,由此前瞻性地引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至于基列的宗教神权方面,则有伊朗和阿富汗的影子, 包括对于女性的态度极端保守,严格限制女性在公众场合的行为和自由等等。

使女都衣着红袍


《使女的故事》剧中的女性分为几个层次,分别用各种颜色加以区分。
使女是受压迫的最底层,是行走的子宫,都身穿红袍。然而红色并不像剧中沃特福德夫人说的那样代表“幸运”,红色在这里是分娩时血液的颜色。同时也与霍桑的《红字》的红色一样,代表着淫荡与不洁,影射着剧中受精仪式本质上的不贞;相比之下,基列国统治阶级贵妇们的衣装为蓝色,这应该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设定,因为在圣经中蓝色是圣母玛利亚的颜色,象征着繁殖能力和纯洁;灰衣的嬷嬷们是统治阶级的追随者,负责教化与惩罚;穿淡绿色服装的女仆也处于底层,负责日常家务和烹饪。

代孕使女完全被剥夺任何权利,甚至名字都按照寻求代孕者的名字被强行改成“属于某人”(Of...)。比如女主角的名字是奥芙雷德,即“属于弗雷德”(Offred),另一个重要角色叫做奥芙格伦即是“属于格伦”(Ofglen)。这完全是男权至上以及女性归属于男性的具象表达。这个观点不仅只是在使女的身上有所展现,在沃特福德夫人的闪回片段中,通过沃特福德夫妇之口重述了“上帝造男人,用男人的肋骨制造女人”,再次强调女性的从属地位,和生育职能。

沃特福德夫人


剧集的后半部分,闪回的情节从奥芙雷德身上扩展到多样的视角,沃特福德夫人原来之前是女性主义的代言人,“绝不将女人的温顺混为软弱”是她著作《女性地位》中的金句。但也正是她在跟沃特福德先生看电影的时候,轻描淡写地提出了“将生育能力作为国家资源,将繁殖作为道德责任”,也是她摒弃了其他颜色的衣服,将蓝色作为女性尊崇地位的标签。沃特福德夫人是整个“基列共和国”男权背后的始作俑,是她开启了女性对女性的压迫。

奥芙雷德


与沃特福德夫人相对的角色就是女主角奥芙雷德。这个角色的设置不偏不倚,既有主角光环该有的各类诉求,也表现出了人性面对强权不得不低头的懦弱和犹豫。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完全不是与生俱来的,在面见外国大使时,她会想当然地认为大使应该是一位男性;由于机会难得,她才会在与卢克一夜情时,要求解放一下采取女上位。女性从属地位在她心里其实也是根深蒂固的。使女身份虽然屈辱,她也可以苟且着调情和暧昧。
女主角的饰演者伊丽莎白·莫斯 (Elisabeth Moss)明显延续并超越了《广告狂人》中的表演,在本剧中的细腻耐人寻味。有一幕,大主教在要求奥芙雷德投入感情地接吻之后,却丢下一句冰冷的“休息吧”扬长而去。那一瞬间,从谄媚谀笑到茫然瞠目,再到恼羞失望,奥弗雷德眉梢嘴角,眼风波光,无不是戏。

奥芙雷德这一角色的复杂性也体现在基列国成立之前。剧中的闪回揭示出,奥芙雷德是以第三者的身份与卢克交往的,虽然后来成了正果,但是并不能说毫无道德瑕疵。有意思的是,这一段闪回是和一段发生在大主教与奥芙雷德之间的谈话交相展现的。这段谈话的主题也涉及了爱情,大主教说“爱情只是穿上美丽外衣的淫欲”“爱情最终都是悲剧”。

大主教


这段谈话的内容最终走向了政治,大主教对奥芙雷德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在《性政治》中说道:“理想的政治应该是彻底消除由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行使权力的观念。”大主教的话冠冕堂皇,但也确实有人买账。很多使女就甘于“习惯了事情的固有一面”,逐渐认同了这个身份定位,甚至为不能去外交盛宴上粉饰太平而伤心不已。

六月的存在就意味着未来的胜利


剧中的抵抗组织名为Mayday(五月天)来自法语同音词“帮帮我”(m’aidez)。而奥芙雷德的本名琼,英文是June,即六月,是以五月为前提而存在的,六月的存在就意味着未来的胜利。剧集的最后,使女们没有屈服于莉迪亚嬷嬷的淫威,奥芙雷德因而成为了精神领袖。使女们面对珍妮的石刑,终于显露出意识觉醒的苗头。拉丁文“不要让这些杂种骑在我们头上”(Nolite te bastardes carborundorum),不再只是阴暗衣橱中前人刻出的文字,它开始真正成为每一个使女心中的铭文。

 6 ) 通往奴役女性之路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对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岂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结说,有吾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圣经•创世记》第三十章1-3节

使女一词源于《圣经•创世记》,拉结无法生育,便让其使女辟拉代替她与其丈夫同房,借腹生子。1985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著名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中,让神话走入未来,构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使女之国”。三十年后,根据该书改编而成的剧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又迅速成为了人们讨论虚构变为现实的契机。

《使女的故事》设定在人类的未来社会,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人类生育率大大下降。极端宗教组织控制自由之国,建立了新的国度,名为基列国。该国中,大量女性被征为生育的“使女”,她们存在的唯一作用和意义便是为指挥官传宗接代,这些人的生活被完全控制,被剥夺了一切自由、一切物质精神生活,沦为了生育的工具。后来从中侥幸逃脱出来的女性通过磁带录音,向后人讲述这一段故事。

该剧虽为写在过去的未来虚幻故事,然而就算站在今天这个历史点上看,其仍旧不失为对当今社会的现实主义描绘,这让人不寒而栗。

反乌托邦与乌托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乌托邦承载着人类对于政体国度的理想状态,反乌托邦则揭露了人类文明的弊端和丑恶。反乌托邦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许多,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休•豪伊的《羊毛战记》。

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人类未来的故事,尽管到那时,人类技术文明发展到了极高的程度,但是这些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不是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是巨大的灾难。严重的环境污染、精密的集权控制、道德的沦丧,人类最终沦为了自己文明的牺牲品,成为了自己创造出来工具的工具,丧失了人所有的自由和尊严。

文明发展的最终,人类被带回了最初残暴的丛林世界,甚至这个新的牢笼比史前的更加残酷,它具有更大的威力和效力,让所有人都无处可逃。

科技文明给人带来的弊端是文艺作品中一直在探讨的话题,《黑镜》中无比便捷但扭曲而冷酷的生活,《西部世界》中释放了人所有兽性的高科技游乐园…

一、秩序与极权

为什么文明会削弱人类的道德,使其彼此奴役甚至彼此残杀?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无疑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鲍曼在该书中论述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大屠杀不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一个偶然随机事件,它是人类文明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与文明互为一体两面。他通过分析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来研究文明中的弊端如何最终造成人类彼此残杀的后果。

鲍曼认为,文明中对于秩序的过分追求极易导致奴役极权的产生。人们总以为,文明是对于人的解放,总是予人自由。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秩序的构建。

秩序是文明的象征,也是极权的起源。

在《使女的故事》中,国家中的一切都病态地有序一致,花圃的裁剪、道路的铺设、人的衣着…这些让强迫症患者看着无比舒畅的景观背后,是对于所有人人个性也一体化的剪裁。国家不容许任何“异类”人群存在,同性恋者、犯错撒谎的人统统被残忍地吊死。女性生活的一切也都进行严格的一体化管理,甚至对于她们的思想也进行统一的洗脑教育。

不难发现,奴役的背后总有着一个“建设更美好世界秩序”的“伟大愿景”。希特勒为了“净化”世界屠杀犹太人,《1984》中老大哥为了自己统治下的国家不出乱子监控所有人的一举一动,《美丽新世界》中为了“优化”人种,所有人都成了基因试管孵化培养的控制对象。

这些看似使人类前进的“进化”、提升社会运作效率的行为,最终都使人完全的被物化、奴役。

对社会运作效率和高质的病态追求,使文明成为了人埋葬自身的葬场。

二、女权即人权

“更好的世界从不意味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更好的(Better never means better for everyone)”,《使女的故事》展示的未来世界中,那个“更好”的世界对于女性来说,无疑比地狱更惨烈。

更好的世界可能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抱负实现的天堂,也可能是普通群众的人间炼狱般。《使女的故事》中政变发生的前夕,未来的指挥官与其妻子坐在电影院,谋划着未来蓝图时,其身旁的人群如刀俎下的鱼肉,不知改天换地的残酷未来正在他们身旁写就。

在这个虚构世界中,女性唯一的价值便是她的子宫。女性完全被物化,成为了国家的财产和男人的附属工具。

最为讽刺和可怕的是,尽管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未来世界,对于女性完全相同的物化却一直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如今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合法化代孕行为中,那些被占用子宫生育的女性与剧中的使女本质上并无二致。剧中的“荡妇羞辱”的活动中集体谴责辱骂她们中一位被轮奸过的女性、割礼等行为,一一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事件。从圣经到小说到现实,历史仿佛在这个地方停下了前行的脚步,始终踟蹰不前。

除了对于身体的侵占,对于女性更为隐性的奴役表现在对其社会角色的固定上,繁衍始终被视为是女性社会角色的重要部分,这类思维定式往往才是女权战役中最难攻克的堡垒。剧中主教的妻子是一个耐人深思的角色,她无疑具有着极强的能力和雄厚的野心,然而她雄心实现的方式却是把自己和其他女性一同囚禁在父权统治的牢笼里。剧中另一个十分讽刺的场景是,女主角Offred与外国使团见面,未经明确介绍面对一男一女时,不由自主地认为那位男性才是领导者。

毒树上必然结出恶果,长期的男权思维浸染下,哪怕最为先锋的女性仍旧容易落入窠臼。恶的体制能让受害者继而变为施害者。

《使女的故事》一向被视为是女权主义的文学作品。然而女权即人权,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所有被剥夺的权利,不是作为一名女性才应该享有的,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就应当享有的。女权主义的本质是还原一个群体作为人所应当平等享有的所有权利。这不应只是女性的抗争,更应是所有人共同的抗争。只要女性仍旧存在着被奴役的情形,科技再发达的社会终究仍处于野蛮的丛林社会。

三、历史即未来

《使女的故事》让人感到如此不安的原因,在于它描绘的世界不仅隐藏在过于的历史中,更在一步步变成我们的未来。

剧中第一集中训导员在用电刑“驯服”刚抓进来的侍女时说,“这样的情形,可能你们现在看来觉得不正常,但是过不久,你们便会习以为常。”

每一个沉默麻木的人都是独裁者的帮凶。人类的命运是一体的,没有人能够完全置身于他人的痛苦之外,独善其身。如柴静所说“他人承受的,我必承受。”

“我之前一直沉睡,事态才会发展至此。当他们劫掠议会之时,我没有觉醒;当他们架空宪法之时,我也没有觉醒,现在我觉醒了。”

剧中女主角这段独白让人想到马丁•尼莫拉的著名短诗:“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使女的故事》的巨大反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大选之后,川普时代人们焦虑的反映。大选的结果和新任领导者倒行逆施的做法让越来越多从前看似只可能存在于虚构中的情形发生一步步发生在现实中。

“不要让那个混蛋骑在你身上”。这部剧出现在此时,像敲响着的警钟,警醒我们,人类文明的滑坡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界限如此模糊。历史可能重演于未来,虚构也可能发生在现实。

如果每个人都是面对不公压迫时沉默中的大多数中的那一个人,那么我们都在走向被奴役之路,无人能幸免。


本文公众号原文链接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剧评:使女的反抗之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严禁抄袭及各种形式转载引用,如发现抄袭者,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谢谢配合。

 短评

又名<不孕不育的直男世界>

5分钟前
  • 拾男孩的小稻穗
  • 推荐

就没人不喜欢女主的样貌吗?

9分钟前
  • 超级赛亚人
  • 还行

有一个国家,没有极端环境压力却已经是生殖大过天了,人生似乎要靠生殖来完成个人意义。偏远山区,买卖妇女,拿铁链拴住,用密室禁闭自由,纯粹拿女性作生殖工具。没被拐卖的女性们对此缺乏共情,过度相信自己的庆幸。本来很多话想说的,看见有女性观众在吐槽女主角长相不好看,瞬间无话讲了,真实。

14分钟前
  • 姜小白
  • 推荐

相当美!hulu居然能出这种剧,我最动容的地方是,女主角是个第三者。不是赞颂背叛,而是因为有背叛和不道德的可能。当你只能当好人的时候,当好人不值得被赞扬。女主是个有道德瑕疵的人,而不是个假惺惺的白莲花。

15分钟前
  • 亲爱的桂花树
  • 推荐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起不婚育,印象很深的是他说,果然女性就是不应该读那么多书,才能老老实实去生孩子。日常并不呈现极端女权的状态,因为别人的事情我管不了,而自己的人生是可控的。还是会在看到黑袍穆斯林多年前光鲜亮丽照片的时候觉得不寒而栗,也不过几十年而已。所幸这还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17分钟前
  • P
  • 推荐

荒诞即真实。2014年看原著时只觉荒诞,2017年逐渐感到真实。

18分钟前
  • Mina
  • 力荐

看到第四集,对女性来说是恐怖片。但放眼看看现在要求女性回归家庭的呼声,种种就业歧视,谁又能说此种荒诞现实离我们很远?

21分钟前
  • 困难群众
  • 推荐

整个人看完以后都不好了,可能是因为这剧情一点都不科幻,也不未来吧。

22分钟前
  • 楚色
  • 力荐

相夫教子,冠夫姓,代孕,反堕胎,大奶恨小妾,荡妇羞辱,男性威权阶级,男性自身生育能力匮乏所延伸出的暴力掠夺………全喷了个遍。很浅显易懂的女性主义大杂烩。喂到嘴边还看不明白的人,智商大概被猪拱了。

25分钟前
  • Talulah Shark
  • 力荐

女孩受到性骚扰不敢报警还要被指责穿着暴露招蜂引蝶,三十多岁事业成功不婚不育而已就要忍受各种歧视流言蜚语,主流媒体公然鼓吹结婚生子才能拥有完整人生。生育一直都是女性的权利,但男权们不仅没有因此尊重女性,还将权利转化为义务,告诉女性不生不育就是犯罪。Gilead就在我们脚下。

30分钟前
  • 西班没有牙
  • 力荐

慢镜加闪回,贴脸加低光,高逼格的四大法宝

3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历史也不总是进步的,随时都可能倒退回去,而历史也许又是未来。

36分钟前
  • 话痨猴子
  • 力荐

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个世界被直男癌统治会怎么样?本片就是这样一部可能是最压抑的科幻未来题材的美剧。在这个反乌托邦世界里,女性不是沦为行走的子宫,就是被赶到殖民地捡垃圾,毫无人权和尊严。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代孕合法化”这个话题,不禁毛骨悚然

39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这部剧仿佛是一只敲响的警钟。所有的颠覆将在一瞬间发生,前一秒你还是优秀的职场女性,后一秒你就沦为行走的子宫。女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你无视自己反抗的权利,明天你就将失去做人的权利,这就是这部剧给所有女性提的醒

41分钟前
  • Remy&Lin
  • 力荐

大喊10遍这不是科幻片!这是警世寓言。阿特伍德说:科幻小说里有宇宙飞船,而我写的有可能变成事实。岂止有可能,这甚至不是未来就是现在,是你我她每个女性此刻置身的已然态的事实。说不相信人类文明会一夕倒退至如此程度,说作者低估人类作为高等生物的智慧悲悯的小粉红,建议去补课<我在伊朗长大>。

42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这简直是我看过最压抑的美剧之一了,非常少见的极具讽刺意味的宗教题材,未来极端宗教统治世界后,女性被沦为纯粹的生育工具,分成三六九等,可怕的是你可以看见世界此时此刻就在发生着极为类似的事情,它不是突然发生的,像温水煮青蛙,像是在末日被审判你不再是人类,一般的压抑

45分钟前
  • 七夏nana
  • 力荐

可能是最难看的美剧,不管是沉闷的拍摄手法还是女主老牛五方的长相。

49分钟前
  • 打遍天下不还手
  • 很差

这不就是绿绿统治了之后的世界吗!真叫人不寒而栗!冷彻骨髓!

51分钟前
  • Bernie
  • 力荐

真的是神剧啊!!!很多地方让人不寒而栗。另外加拿大真的是人类希望,南北战争前黑人往加拿大跑,Trump当总统大家也往那跑,未来美国沦陷大家还是得往那跑!!

52分钟前
  • debut0901
  • 力荐

一点也不科幻,一点也不未来,随随便便给了个环境背景,又急急忙忙地推进到一个没有根基的社会现实。女权得很肤浅,很表面,很大张旗鼓地揪着你的耳朵喊,很累。。。虽然越来越像在做我国的现实预言了。。。

57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