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日

战争片丹麦2015

主演:皮鲁·埃斯贝克,拉斯·米克尔森,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西蒙·西尔斯,阿里·亚历山大,卢卡斯·施瓦兹·索斯坦松

导演:罗尼·伊兹拉

 剧照

开战日 剧照 NO.1开战日 剧照 NO.2开战日 剧照 NO.3开战日 剧照 NO.4开战日 剧照 NO.5开战日 剧照 NO.6开战日 剧照 NO.13开战日 剧照 NO.14开战日 剧照 NO.15开战日 剧照 NO.16开战日 剧照 NO.17开战日 剧照 NO.18开战日 剧照 NO.19开战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15:12

详细剧情

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国军队穿过国界进入丹麦境内。丹麦日德兰岛的自行车连队和摩托车连队是最先抵御德军进攻的丹麦部队……

 长篇影评

 1 ) 苍蝇虽小也是肉

开战日即是投降日,经过4小时短暂战斗,丹麦就向德国投降。本片反映的就是这一天的战斗。 ”由于投降及时,所以二战中伤亡最小(丹麦驻华大使馆语)”,但代价是冰岛从丹麦独立。 由于同属北欧日耳曼民族,丹麦语基本上和德语差不多,丹麦人对是不是被德国人统治并不在乎。当时丹麦也有不少狂热的纳粹分子。在二战中甚至在党卫军中有丹麦的军团。丹麦的战略位置并不是很重要,德国与其说是要进攻丹麦,不如说是要通过丹麦进攻挪威。挪威人对德国人似乎并无好感,抵抗也比丹麦人激烈多了。 苍蝇虽小也是肉,仗没怎么打,好歹也算抵抗过,值此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周年之际,也值得大书一番。 电影表现的基本上就是个班排战斗,没有战壕,没有大炮,但战斗虽小,拍得却很细致。服装道具、武器都做到了精准的还原,有勃格曼手枪、康斯贝格步枪、麦德森机枪。 其中麦德森机枪,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轻机枪也是一代名枪。中国政府也曾从丹麦购买引进过麦德森机枪。可惜图纸和全套设备被日军炸毁,所以未如捷克轻机枪那样被大量制造,在中国也就没那么知名了。

 2 ) 为何而战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润声(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69668187/ 影片《开战日》是由丹麦导演罗尼-伊茲拉拍摄的二战电影。2015年3月与丹麦上映。 熟悉二战的知道,它于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发起。强大的坦克、摩托化和空军相结合的新战法——闪电战,震惊世界!所以,德国的北方邻国——丹麦,在1940年4月就知道将要面对什么! 影片描述的是一支自行车连队,它配合着摩托车连队在边境抵抗入侵的摩托化德军。年轻的士兵们,每人配40发子弹,骑着单车赶赴边界的马路上抵抗侵略者。 整个王国并没有全民动员,只为了不刺激到德国。计划中的援军迟迟未到,军队高层在等待政府和国王的决策。带队的少尉军官执行着上级的命令出发了。 路上遇到撤退的摩托车小队,几乎是无减员就往回撤。只装备一挺机枪的自行车小队,还是完成布防。结果可想而知,在侵略者强大军队的进攻下,防御者被打散。少尉只带着六人,退了回去。 躲进民宅的士兵们得到了民妇的帮助。可民妇所说是另一种态度,她的帮助并不是因为士兵们在保家卫国。因为,谁来统治这里,又有什么不一样了?这里介绍一下,德国在一战战败后,把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当地民众的公投,划给为丹麦,被称为南日德兰郡。也就是说二十年前,这里属于德国统治。 六人小分队撤回到后方,被分派到去一个城市去布防。城市里市民们纷纷在街道上围观,小商贩在售卖着牛奶,穿着整齐军装的士兵不忘喝一杯咖啡。没有见到战防炮,没有高层军官的统一布防,因为对外联络的电话线断了。德军已开进城市里,街道上却仍有来去的市民。 少尉的队伍加入了布防。轻武器肯定是被重武器给击败。在无援军,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举手投降了。德国军官问已成战俘的少尉,为什么要进行无畏的抵挡,让士兵们增加死亡?因为你们的政府在四个小时后就投降了!听完翻译后,少尉脸上透出茫然和震惊,还有对将来的未知。 押着战俘的汽车上,年轻的士兵眼光迷茫的望着窗外。当汽车驶过一辆靠边停放的德军装甲车上,却见到几个丹麦小孩在装甲车上欢呼着,或者说是在玩耍。影片便在这个画面中结束了。 真实的历史是,丹麦在德军入侵四个小时后便宣布投降,只牺牲了16名士兵。然后便是5年的军事战领。 影片凝重而压抑,军官们克制而谨慎,士兵们焦虑而无助,让观众看到了开战仅一天就结束的历史。 2020-07-05晚

 3 ) “二十年前这里是德国,现在是丹麦”

“二十年前这里是德国,现在是丹麦”,电影里的为士兵提供临时躲避的老太太这句话其实最为道出本质

打来打去,土地还是那片土地

不管谁来当王,老百姓其实并不在乎,老百姓只是想过上安全踏实的日子,所以,每场打着正义旗帜的战争,到底是谁的战争?

两军交战,但求有良知的军队,不要捆绑老百姓作为战争的牺牲品

 4 ) 我该用什么表情面对战争?

本来名字想写成“该用什么表情面对侵略”,但是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看到其他影评解读中有很多是中尉内心戏的~由爱国到崩溃,有焦虑有纠结,我觉得有些过度解读了,在通篇观影中我反复得看到一种情绪,就是困惑,以及困惑背后的恐惧。

黑暗中失联的3号哨所,只有两个人,电话断线,指挥所里还在“喂喂”发问,但谁都知道结果。

摩托班撤退,自行车班布防,死了一个士兵。在接受撤退时有个士兵要提出问题,中尉硬顶回去没让他问出来。

退守城镇,驱不散的围观群众,通篇没有人问他们战事如何,只问要不要便宜的牛奶。

最后巷战,“中尉你的命令是!?”从质询变成哀嚎。

我说不清哪一个镜头让我更恐惧一点,然而恐惧得莫名。甚至超过了窗台上挂着的万字旗和装甲车上的儿童。

历史最后的老兵陈述也不像一般的反法西斯影片“他们说这是有价值的,但是对其中一些人(some)来说,代价太大了。”这是最后一个老兵说的。他是在说死去的战友么?

当镜头扫过战俘和看守时,我惊叹这个剧颜值实在太爆炸了。年轻的看守和俘虏长得何其相似!

20年前这是德国,我与敌人一脉相承,战友的父亲是德国人,甚至俘虏我们的看守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敌人如此强大,国王下令投降是理智的选择,我相信他们会善待我们的人民,如果早些知道情报也许能避免战友和小男孩的死亡。甚至敌方长官还有邀请我加入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我的国家没有灭亡,只是“加入”了德国。

但是我的国家被侵略了。它的主权已经消失。

我应该愤怒么?在这片“没有被蹂躏”的故土?在和蔼的敌军面前?

我应该悲伤么?因为我战友的死去?平民的死去?还是那些长得和我们如此相似的敌人死去?

甚至,我是否应该长舒一口气,感谢国王的睿智,牺牲自己让我的家园免遭屠戮?

或者羞愧一下对面毫无战意的敌人被我们偷袭了~其实完全可以说清楚就好了?

直到现在中尉美得过分的眸子都仿佛在盯着前方,我忘了他的眸子是翠绿还是碧蓝,哪是一种素描般的图画,只有情绪,却没有色彩。

他在问:

我该用什么表情面对战争?

 5 ) 无奈,心酸

整部影片没有给我很大的震撼,主体也记了个大概,唯一深刻记得的就一段画面和两个个背景。一个是老妇人的询问,应该保护年轻的生命,德国或丹麦无所谓,一个是城市里一个窗户里落下纳粹旗,但却是笑着的母子,以及最后少尉和他的士兵被带走时几个丹麦男孩在德军装甲车上欢快地玩耍。

一个国家,当人民失去信仰,失去归属感,不论是大是小,终究不胜。

 6 ) 二战中的北欧战场是什么样子的?

北欧的二战是什么样子的呢?《开战日》中当德国黑科技般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在向丹麦边境集结时,镇守边疆的丹麦自行车排正在紧张练习如何在一分半钟内补好轮胎;当德军装甲车越过边境时,丹麦士兵们不知所措地跨上座驾,在夜幕和泥泞的小道上哼哧哼哧地赶往战场;当短兵相接时,附近居民备上牛奶和咖啡,赶紧跑来围观打算看场真人秀,什么德国鬼子来了赶紧跑?二十年前这里就是德国的领地,我丈夫就是德国人,给太君不对是给王师带路都不用点语言技能......终于上尉在付出了二人伤亡的惨痛代价后向德国投降,德军长官犹如看着邻家小哥一样笑脸盈盈地对上尉说“你们政府早就投降了,难道你们还不知道吗?来来来抽口烟,换上我们帅气的德国制服一起去踢斯拉夫人的屁股......

 短评

让这些丹麦士兵感到憋屈的是,同胞们不仅仅是站在马路边上迎了一次王师。后来还有略少于十万的丹麦人参加了德国商船队、维京人师和诺德兰师。

7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自行车步兵排对阵2号坦克 老旧的麦迪森机枪散发着悲壮气息 二战史告诉我们德军几次闪电式袭扰就让纵深极浅的丹麦全境投降 4个小时土崩瓦解 1940.4.9开战日也是沦陷日 然而小国就没有军人吗?实力悬殊就完全放弃抵抗吗?并不!这片是彻底的群戏 冷静克制的摄影 北欧风很浓 评分太低了

12分钟前
  • 🥗
  • 推荐

连一个炸弹都没有的战争,感觉就像一场儿戏的战争。小国军人的悲哀,或许也是小国人民的福气!!!

14分钟前
  • Henry
  • 还行

可恶的是才进行了这么一点抵抗还好意思拍成电影,更可恶的是竟然比《百团大战》好看。

19分钟前
  • bluecaribbean
  • 还行

面对不该来的还是来了的那种紧张感,作为战斗新鲜人的心理,以及习惯于被迫接受的无奈,都刻画得不错

20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华丽渲染,也没有众志成城!一切相当简单平凡更贴近写实。当目睹国家早已投降,民众毫无关心领着敌方面包时。不经感叹:我们到底为何而战?!

25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还行

1990年代初的《足球世界》有一则“幽默一刻”:历史课上,老师点名“德国打丹麦用了多长时间?”一个心不在焉的学生站起立即回答:105分钟,2:0,丹麦获胜。那说的是1992年欧锦赛的丹麦童话。回到这部电影,确实特别,把一场悬殊和毫无悬念的战争,控制到几乎与线性时间同步的细节。

29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其实全世界国家拍的抗战片都把凶猛的敌军拍得笨笨的,好像被一群笨蛋占领了一样。

34分钟前
  • NOMORECHILDISH
  • 还行

第一次看到能够把投降拍得如此伟大的电影。克制的摄影,冷静的剪辑,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把战争前夜的焦虑、紧张、压抑、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保卫祖国的战士被押上囚车,车窗外掠过的是祖国的孩子登上敌人的战车欢呼雀跃……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战?深层次的思考带来的意义远大于震撼的战争场面。

39分钟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力荐

打不过就跑,实在不行就投降,多现实的丹麦人那。骑自行车去边界打仗,围观打仗看热闹的群众,德国人来了喜迎王师的群众,咋有点喜感呢。

41分钟前
  • Cathay
  • 力荐

二战丹麦抵抗了几小时,战死16个士兵,它能拍出什么战争片?恰恰相反,开战日非常出色,战争题材上品。它仅拍开战日一天的故事,战争气氛、士兵心理、对阵视角都很抓人,紧迫和压力贯穿始终,战争片不一定需要大场面和血浆。但由于时间紧促,所以对无谓的牺牲伦理主题展开不充分,这点不如波兰西盘岛。

46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自行车排对坦克营,我们战斗了,国家却投降了,人民开心地与敌人欢庆就像迎接一位朋友的重逢,我们到底为何而战,小国的悲哀或许只有他们才更为清楚。

47分钟前
  • Master Kyle
  • 力荐

不给力啊,全军学习自行车维修,仗刚开打政府就投降了,子弹打光主动投降,然后看着自己的人民和德国兵谈笑风生…真是个郁闷的故事…好想要一辆丹麦大兵的自行车。

49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我们做对不会有人记得,我们做错不会有人忘记!

54分钟前
  • aiwoshuoai33
  • 推荐

丹麦的一段真实历史,小国面对强国的战争,就如电影中六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与德国装甲车的大战。最后打不赢就投降,也没什么有损尊严的。有意思的是,老百姓似乎并不分什么入侵者不入侵者,当战争甫结束,与入侵军人的友好就开始了。影片让人们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战争。

58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我所看过的描写战争最细节的电影。没有大战役陆海空的波澜壮阔,只有一个排几名战士在中尉带领对强势德军的抵抗。没有血战到底誓死抵抗,只有珍惜战友生命的同时节节防御。全片弥漫着淡淡的小国士兵的无奈与悲情,却是对战争中的个人最好的注解。

1小时前
  • lyfcanfly
  • 推荐

一场尴尬的战争,丹麦大兵自行车修的很溜,德军依然很上镜

1小时前
  • luiluibi
  • 还行

战斗场面并不多,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战。那种无能为力的悲哀比尸横遍野的血腥更具有杀伤力和感染力,政府出卖了军队,无知的群众欢呼雀跃地领着敌军的面包,孩子们在敌军的战车上举着纳粹的旗帜玩耍。这一切是多么的悲哀,又为何而战……

1小时前
  • 双月鲲鹏
  • 推荐

丹麦2015“冷门”战争片。是的,除了丹麦人估计没有谁会拍这段历史了,因为它太微不足道了,开战几个小时一个国家就投降了,哪有什么”可歌可泣“的?然而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无奈的命运这种题材还是深得我心。喜欢最后国防军中尉不收丹麦少尉的枪这个梗,不得不承认骑士精神在西线还是存在的。

1小时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自行车队的陷落》。最后那一幕,他在装满战俘的汽车上,看到孩子们兴奋地爬上德国战车时,心里一定在confuse这场抵抗的意义何在。

1小时前
  • λΔ消极分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