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乡2016

剧情片韩国2016

主演:姜荷娜,崔莉,郑仁基,白秀莲,吴智慧,朴根秀,孙淑子,郑武兴

导演:赵正莱

播放地址

 剧照

鬼乡2016 剧照 NO.1鬼乡2016 剧照 NO.2鬼乡2016 剧照 NO.3鬼乡2016 剧照 NO.4鬼乡2016 剧照 NO.5鬼乡2016 剧照 NO.6鬼乡2016 剧照 NO.13鬼乡2016 剧照 NO.14鬼乡2016 剧照 NO.15鬼乡2016 剧照 NO.16鬼乡2016 剧照 NO.17鬼乡2016 剧照 NO.18鬼乡2016 剧照 NO.19鬼乡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20:1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43年,日军的屡屡侵犯打破了朝鲜国民的宁静生活,一时间硝烟四起,百姓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过着流离失所的悲苦生活。居昌郡的一个小小村落里,生活着名为正敏(姜荷娜 饰)的十四岁少女,正敏出生在一个平凡但恩爱的家庭中,从小到大都沐浴在父母慈祥的关爱之下。   战争的到来结束了正敏无忧无虑的生活,某日,日军占领了村庄,不由分说的将正敏掠走送上了开往日本的火车,和她同行的,都是一些和正敏差不多岁数的少女,每个人心中都惴惴不安,不知会有怎样的命运等待着她们。正敏和其他少女们沦为了日军发泄兽欲的对象,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然而正敏内心里有一个无比坚定的希望,那就是活下来,重返故乡。

 长篇影评

 1 ) 一个少女的掩面哭泣



    昨晚十二点半下完今年一月在韩国上映的《鬼乡》,两点半看完。起来再想起,实在没有办法不写点什么。

<图片2>
    这是通过一个有阴阳眼的少女跟朝鲜慰安妇英熙的幸存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感情交织后引起的一切关于当年的回忆。英熙的好朋友,一个天真烂漫的十四岁少女贞敏被从朝鲜送到吉林,做日本人的奴隶。一间间小屋子,门外排队的士兵,十分钟一个兵,女孩子从无休息。每天都遍体鳞伤,满身血痕,生了病医生检查完就马上送回房间,而医生去检查下一个受伤的女孩。

<图片3>
    其中她们逃过一次,而由于一个女孩被抓住了,贞敏毅然回去,英熙也跟着回去了。日本军官让她们脱光衣服在冬天的风里站着,一个个的鞭打羞辱。“肮脏的女人,肮脏的女人。你们不是人,是为皇军泄欲的母狗。”

<图片4>

    英熙刚来到这里时问女管事,这是什么地方,她没有回答。在女孩们受过战争的暴行后,她说,“是你当时问我这是什么地方吧,这里是地狱。”


    具体情节我也不愿多讲,但整部片子并不是那么绝望,画面清新,色彩柔和,是一个很温柔的叙述者在讲这个难以回首的故事。即使是最黑暗最无助的鞭打受辱,也是点到为止。虽说这样使影片不够催泪,也不够强烈,但我觉得这或许正是慰安妇幸存者的情感吧。她们是真正被千万子弹击中的人,是被日本人的刀子一刀刀捅着的女人,是遍体鳞伤后活下来的人,多说一次便是多受一次伤,而这种彻骨伤痛谁能反复承受?

<图片5>

    温柔的叙事里有很多温柔的事。我没有为女孩子们遭受的暴行气愤而泣,而是其中有一段,一个比较大的女孩为其他女孩子们唱了一首歌。蓝天,稻草,伤痕累累的女孩子们围坐在水边,大姐站起来,手上拿着花,看着远山吧,就这样唱起来。“你离开了,抛下我离开了,可能再也不回来了……”没有伴奏,就这样唱着,声音里也没有哭腔,是一种坚毅悠扬的意味。女孩子们都低下头,谁也不说话。对于她们而言,下一刻是要回到黑屋子受日本人的鞭打和强暴,是要对每一个进来的日本人说“欢迎光临”,可这一刻,纯真的,贞洁的,稚嫩的她们还在朝鲜的故土上,林间小道里,追着蝴蝶。

<图片6>

    日本的管事女帮过她们逃脱,一个说贞敏长得像他妹妹的士兵也曾不要求性服务,让贞敏休息十分钟。英熙跟着贞敏一起放弃逃跑的机会,回去只为不让被抓住的女孩被弄死。贞敏会回想起第一次来初潮时跟母亲亲昵的情景,她坐在爸爸肩上唱歌的情景。贞敏把母亲临走前给她缝的辟邪饰物给英熙,保佑她免造厄运。大姐的一首歌,是所有女孩的希望。


她们要活下去,就是死也要死在故土上。


    日本战败了,急吼吼的把女孩运上车,押到一个地方进行集体枪决。枪声响,倒下的却是日本人。朝鲜的军队和日本人厮打起来,日本人还不杀几个女孩。英熙和贞敏被救了,可一回头,日本人拿着枪,贞敏笑着,为英熙挡住了。我是个巨脸盲,而且韩语日语基本分不清,那个开枪的日本人好像是说贞敏长得像他妹妹的那位温柔的人,也好像不是。

<图片7>

    韩国请当年的慰安妇幸存者登记,年老的英熙去了,却迟迟不敢多说。工作人员聊天中说,“再说了,就算有,除了疯了谁会说出自己曾经有过那种经历啊。”英熙转过身,颤抖着,噙着泪说,“我就是那个疯女人。”


    看到这里我不免想起当初看女神Amanda演的《lovelace》,讲当年著名法国色情电影明星拉芙蕾丝的故事。她被丈夫欺骗,拍《深喉》赚钱供丈夫花销,受到家暴无数,最终站出来为女权奋斗。可女权组织只把她当宣传工具,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她这昔日的色情电影演员。有一个画面是《深喉》首映后她上台感谢,穿的白裙子很透,灯光一打一览无遗,可她的脸上笑的是那么天真灿烂,开心的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能让丈夫开心的事。

   战后的中国,多少慰安妇回到故乡的村子,备受歧视冷落。

<图片8>

    影片的结尾是贞敏的魂魄附身在阴阳眼少女身上。

“贞敏啊,从那天起到现在,我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心却一直留在那里啊。你再等等,我就来见你了。”

“姐,别着急,再吃些好吃的,享些福,再来吧。”


<图片9>

   贞敏从她死去的金黄稻草间站起来,愉快的走向那林荫小道,追着蝴蝶回到家,跟母亲紧紧拥抱,一家三口吃饭。


    影片就是如此平静的讲述这样一个残酷的故事,有撕心裂肺的叫喊,有血痕满布的瘦弱的身体,却没有全然绝望,了无生机的镜头。看的两个小时内流泪的次数并不多,可她会长长久久的留在心里。大姐的歌声,贞敏的笑,还有那能辟邪的饰物,麻布三角,挂在腰间,快乐的摇晃着。

<图片10>

    其实这篇影评写的并不是我的风格,很散,也很温吞,可能战争的慰安妇问题根本不是这样温和,而是血淋淋赤裸裸的诉说,是一个疯了的女人脱光衣服把她身上每一处伤痕扒开,淌着血给世界看,要施暴者给她赔罪。可我面前的《鬼乡》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蜷着身子,轻轻的掩面哭泣。她确实功力不似《熔炉》那样深厚而直指人心,却是一场轻轻的雨,不知觉得落下,像我们不知觉而落下的泪。


    一个小女孩对她的经历的诉说, 无关政治,甚至无关战争,只是千百万慰安妇中的一个,一个女孩子,一个伤心的故事。


     这更动人吧。


    最后不得不提,《鬼乡》2002年就写好了剧本,通过十二年,七万五千人的众筹才得以开拍。演员全都表示不要演出费,而主演姜河娜是日韩侨,在拍摄期间多次受到日本民众的威胁。


    诚心推荐大家能看看这部影片,没有什么血腥骇人的场面,很清新很有韵味,像少女的梦。
<图片11>

2016.4.12

 2 ) 《鬼乡》:回不去的故乡,看不见的鬼

<图片1>
如果不是导演特意在片名中加上「鬼乡」两个中文字,想必这部电影会被翻译成《归乡》。
귀향,原本就是归乡的意思。귀,单提出来做「鬼」解。
和韩国人身份证上必须标注中文,一个道理。
导演有它的用心。我还是更趋向「归乡」。

性奴隶往事是漫长的药引子,回到故乡是要治疗的心病。
——让回不到故乡的姐妹亡灵回到故乡。
就是这部《鬼乡》的基本主题。

性奴隶,是中国、韩国乃至一些东南亚国家、日本本土的二战历史之痛。
韩国20万女性、中国18万女性遭受虐害,沉疴之殇,至今难以消解。
包括电影在内,各种形式的艺术影像,随着仅存老人的苍苍,呼喊而出。
每年,中韩两国的民众情绪都会被点燃。
这是曾经的战争之恨,也是现在的时局尴尬。

更尴尬的是,中国、韩国都舶来了一个最不应该舶来、而且被广泛使用的词:
它就是:慰安妇。
——在战地部队安慰官兵的女人。
这个源自日语的词,就好像「大东亚共荣」一样,带着掩饰的美化。

在韩国首尔,有「慰安妇之家」。
在中国上海,有「慰安妇研究中心」。

美韩政府、民间学者,先后出令或呼吁过废用这个词,改用「性奴隶」。
响应者寥寥。
包括如此大火的《鬼乡》在内,使用的依然是:위안부(慰安妇)。
这种尴尬,一如你准备骂对方「禽兽」,喊出来的是「赵先生,您是个禽兽」。▼

<图片2>
艺术工作者,有时就是站在阳春白雪里的公子哥。
包括音乐人出身的导演赵廷来在内。

他说看到了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奶奶的画作《被蹂躏的少女们》时,深受刺激,下决心以此为题材拍一部电影。
那是一副什么画?充满着人生的绝望和惨痛。
被刺激后的导演拍出来的是什么呢?
招魂。鬼魂。

对一个在日军魔爪里百死一生的老人,落脚着墨的不是苦痛和不甘的抗争,而是让死去小姐妹亡灵回到家乡的夙愿。
这样的夙愿,是剧本写就的虚构。

编剧,就是导演赵廷来。

他可能听了数位老奶奶的故事。
最后想了想:嗯,她们受害过,好惨。
然后编造了一个看来去更加艺术的主题。

我想起来同样源自二战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那年大学,外语室预告放这部片子。
晚上,人山人海。窗户上都站着人。
导演斯皮尔伯格几乎没有炫技,或者炫得悄无声息,甚至,在195分钟的时间里,他只保留了小女孩一瞬红衣颜色,其他全部黑白呈现。▼

<图片3>
斯皮尔伯格在隐忍着讲述一个故事,任何和故事无关的元素都是一种打扰。

犹记得当时的外语室里外,几百人,寂静。
最后哭声一片。
再然后,寂静着散场。

也许是不甘心讲述一个他认为平淡的故事。
也许是众筹来了太多钱。
赵廷来在《鬼乡》里炫了太多技,刻在屏幕,印上画面——
两条故事主线轮流展开;
各种风格的配乐堆积使用;
各种角度的镜头变着花样切换。

然而,整部电影,最后让人记住的、动情绪的,依然是一些残暴的场面。
而不是这个电影故事。
甚至,两条主线的切换毫无章法,稍微失神,就会看晕。
甚至,导演最想呈现主题的招魂场面有些吓人。

就好像吃着一碗清汤面,时而往嘴里塞一筷子辣度Plus的泡菜。
问:有感觉吗?有。呛,辣。

这些场面,观众看过多次。
没有哪个观众会对它们无动于衷,尤其是更为仇日的韩国人。
没有哪个观众会对它们打下低分,否则就好像否认历史一样。

导演用一段历史做根基,随心所欲地构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浪漫剧情。
也是在用这段历史,成功绑架了观众的观影情绪和质量判断。

如果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没有什么不对。
损益点60万/最后358万的观影人次,证明它在票房上是成功的。
如果观众喜欢看,并且能形成口碑表现,没有什么不好。
NAVER9.36、IMDb8.0、豆瓣8.2的分数,证明它也赢得了观众欣赏。

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姜日出老人的真实资料,足以在一部电影里铺成浓郁的故事了。
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导演非得整出一个鬼来。
我甚至都想了:镜头流水般地讲完当年,将时间和画面投向现在,一个画板,一位老人,刚画完一幅画,端详,画面上是那副《被蹂躏的少女们》,定格。

不知今年89岁高龄的她不会看到这个片子。
不知她看完后,会不会对这部一再强调以自己为原型的电影说一句:「没有鬼。」

嗯,只有曾经施虐的鬼子和现在不认账的鬼子。
以及阳春白雪里,看鬼子的人。

✎原创:@韩影书(其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3 ) 中国很需要这样的片子

         看完《鬼乡》,真的触动了。有这么一个国家,可以为一部电影(《熔炉》)来修改法律;也有这么一些电影人,冒着重重阻力甚至是威胁(当看到“姜荷娜在确认出演该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后,网上出现了许多威胁她的留言”,真心觉得日本民族是个畜生),哪怕众筹资金,也要去铭记那段黑色历史。
         
         对于片中的鬼乡祭没有看懂,跳着看的。关于鬼子残暴的部分镜头处理还是很到位的。

         比如,受虐后晕过去的女一被鬼子扛着穿过如同地狱般的慰安所走廊,昏暗的色调,压抑的密闭氛围,少女的充满恐惧的呼喊,鬼子的残暴,慢镜头的处理,第一视角的运用,都给人带来浓郁而压抑的视觉冲击感。

         比如,一些少女被押到尸体坑执行枪决,她们双手抱头,身体颤抖着,腿下面就是死去的同胞,像一座小山。枪决命令下达后,一个同情她们的士兵不肯开枪,直接被枪毙,扔进尸体坑。战争的加害者与受害者同被浇上汽油焚烧,更显得惨无人道。
         
         当影片中出现中国话时,突然觉得有种打脸的感觉。同样是遭受磨难的国家,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每年有n多部抗日题材影视作品过审,也有n多部霸占着荧屏的黄金时段。呈现着n多个类似手撕鬼子、自行车侠式抗日偶像,抗日,显得轻松,分分钟能灭一个鬼子小队。又有多少部在认认真真讲那段历史,能给我们留下一些反思,或者给我们一些精神!除了《亮剑》,还有多少可以拿得出的!

         总在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史为鉴的目的不是以史为乐,而是铭记战争的残酷,铭记中华民族的流血牺牲。恐怕多少年后,长江的后浪们对历史的认知就是充斥荧屏上的各种抗日娱乐。战争,残酷?别骗我,你看,多逗。

……………………………………分割线……………………………………………………………………
       
       关于一些问题的解释:

       一、本文是看片后立刻写的,一时没想到还有《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是否符合慰安妇题材?我是否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后查资料,还有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三十二》。所以将原题目中的“这样题材”改为“这样”,“也”改为“很”,这是是本人的疏忽,望谅解。

       二、本文并没有对中国电影人在二战题材上的贡献加以否定(比如《紫日》就不错),我是说做得不够。特别是在慰安妇题材上,中国与韩国同为二战的受害国,幸存的慰安妇由于年龄都在不断减少。本片能力压欧美大片登顶韩国票房冠军,另有海外侨胞大力支持,形成一种全民的热度。而我们呢,媒体报道的大多是韩国怎么怎么保护,怎么怎么示威,国内的动作鲜有报道,即使有,又能在头条占据几分钟的热度。正是这方面的匮乏,才需要我们电影做得更多,以正视听。

        三、本人对抗日娱乐化深恶痛绝。电视荧屏上几乎每个台都在播的抗日片,认真讲战争的很少。我并不是说一定要严肃讲战争,但是要有底线。否则,都在用娱乐态度看待抗日,那么接受娱乐抗日思想所成长的下一代,邓说的能妥善解决钓岛问题的有智慧的下一代,能否完成重任。现实中,日本的一系列右倾化动作,在东海构筑的严密监视网络,实力雄厚的潜艇部队,性能优良的舰艇,拉拢东南亚国家对南海的骚扰。虽然我国国防不断进步,但能否形成压倒性优势还有待商榷。种种这些,都需要电影人再加一把劲。

……………………分割线………………………………………………

        关于一些问题的再次解释:
        一、本人并不否定中国电影人、电视剧人在二战题材上做出的贡献。本文从未言及抗日神剧是国产剧的代表,本人对于抗日神剧横行荧幕的愤慨是一贯的、明确的。
        二、本人不认为《金陵十三钗》符合慰安妇题材,就被某网友说是捧处女主题电影。符合慰安妇与捧处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吧。
        三、对于网友的批评,本人虚心改正,比如国产相关影视的储备不足。
       四、本人想要明确的主题是,呼吁忧患意识,呼吁电影人做得更多、更好。




 4 )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熟悉历史的人对慰安妇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它牵扯了中、韩、日三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起初我以为鬼乡是一部恐怖片,可最后才发现它远比恐怖片更让人心惊难过。影片以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在她年轻时她以及众多像她一样天真美丽的少女在那段悲惨岁月中所遭受的不平与伤害。影片的一开头是很唯美的,一群纯真的少女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美丽的乡村,有父母的疼宠也有玩伴们共同嬉戏,只是这种美好在一队日本士兵到来之后戛然而止,这也是她们一切不幸的开始。她们从此远离故土,以尚未成熟身躯承受着日本士兵一次又一次的凌辱。我想这不仅仅是这些少女们的悲哀,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悲哀。
鬼乡这部影评据说经过了14年的准备,7万人的众筹,作为当月票房里的一匹黑马,之所以能意外杀出,我想这也是因为韩国人民的民族情怀吧。
看过这部影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同情着片中的那些少女,也感激着如今我生活的时代,感激这个时代让我不用面对片中那令人作呕的龌龊与绝望。所以,国家强大民族富强才是断绝一切丑恶来源的根本途径,我爱我的祖国,深深的爱着。

 5 ) 《鬼乡》

       百度关于慰安妇的电影、纪录片出来很多。即使是没有看过,看到那些题目和图片依旧让人发指。知道《鬼乡》在韩国获得高票房、好口碑后一直期待着出资源。
     在此之前第一次了解慰安妇是《南京南京》中那场举手的戏。记得当时还有父母和哥哥在。随后的强奸镜头我们四个人都选择了沉默,萦绕在我们之前的是尴尬。时间很容易让人遗忘尤其是战争的后果。之后央视有着很多关于慰安妇的报道,她们早已银丝绕头,静坐、反抗、曝光……这是一场和时间的战斗。
   晚上看完了《鬼乡》,感觉讲述的不深却又让我流泪。平安符串联始终。本是用来保自己命的信物却让别人活了下来。要走时母亲反复强调要记得父母的名字和家的地址,影片最后再次回归时确发现家乡已面目全非。被强奸的姑娘依旧能笑着在小河里享受阳光……这些似有若无的细节不似之前反应战争的影片那样强硬而是以这样柔软的方式给人温柔一击。
    最让我震撼的镜头是俯拍那场野蛮的强奸,年轻的女孩被囚禁在同样的狭小“盒子”里。面目全非的脸、弱小不断抽搐着的泛白身体、就连生理期都被忽视……我一直在想就是是什么造成了人性的如此扭曲?《索尔之子》中的集中营也好,慰安妇也好,甚至这段时间的大学生分尸案、北京某酒店事件……人之恶竟会让我如此恐慌。
    《鬼乡》和《南京南京》中有一个相似的细节。其中都有一个“坏人”掩盖中的善者。同样是“善良”的军人,《鬼乡》中这种“善良”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而《南京南京》中军人还是看见了那个女人被拖走的裸体。《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也有同样的情愫,可是导演是将之放大上升为“恶”之下人道主义救助,而《鬼乡》和《南京南京》是“恶”之下同样死亡的命运。
   《鬼乡》中的音乐带着一股苍凉和无助。几次是死人祭祀时的吟唱,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2条叙事线互相交叉,像是转世来衔接过去和现在。
    影片的结束让我泣不成声,仿佛再次回到了南京纪念馆接触冰冷的人性。一部电影的好坏有时候不单单指他的叙事线、技术方面的美,有些主题一旦涉及很容易忽略这些陪衬。

 6 ) 被毁掉的少女年华

感觉本片在韩国大热更多的是因为民族情怀,14年的准备,7万人的众筹。我看电影时第一感觉是——和“思悼”好像啊。当然故事题材完全不同,但拍摄手法非常像,都是通过各种闪回多线程在讲述故事,都多次出现葬礼(法会)上的音乐,结尾都有幻想若没有这场惨剧会是怎样的幸福生活——这是个爆哭点,当时哭得稀里哗啦的。这是种高级的讲故事手法,避开了这类题材容易成为以女性肉体为噱头的陷阱,但也让故事变得散碎难懂,尤其像我这样的脸盲症患者,到最好才搞明白那个阴阳眼少女其实就是个“灵媒”,和四几年那段历史中的任何人都没有直接关系。

电影讲的是“慰安妇”,但不是历史大片风格的电影,依旧是韩国电影最擅长的清新催泪风,让人痛心的是那一个个鲜活又被毁掉的少女年华。

 短评

中韩慰安妇的地狱生活上加了一点超现实元素,技巧乏善可陈,却看得人愤怒逆流成河。这样的电影社会性大于艺术性,它提醒了我们可以善待身边的日本人,但对这个民族一定要妥善保管仇恨——因为它还未认错。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篇慰安妇招魂曲,没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6分钟前
  • changheluo
  • 推荐

太压抑了,快进着看完的

10分钟前
  • 梅岭藏殊梅长苏
  • 推荐

不容忽视的却又敏感的题材,靠着众筹才能拍出来的电影。让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让我们愤怒让我们复仇,只是希望不要再有相同的悲剧发生。悲伤却不压抑,整个故事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对生命的渴望。现代过去穿插的拍摄手法感觉把我们都带回去那个残忍的年代。铭记历史。

14分钟前
  • 人间小太阳
  • 力荐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这个电影吧,正如评论说的“故事比恐怖片更恐怖” 。慰安妇的题材,用这种手法告诉给我们,已经柔和了很多,但依旧使人不寒而栗。这种题材,真的无法触及啊!

19分钟前
  • 几只羊懒羊羊
  • 推荐

也许不甘心讲述一个他认为平淡的故事。也许是众筹来了太多钱,导演在《鬼乡》里炫了太多技,刻在屏幕,印上画面——两条故事主线轮流展开;各种风格的配乐堆积使用;各种角度的镜头变着花样切换。然而,两条主线的切换毫无章法,稍微失神,就会看晕。甚至,导演最想呈现主题的招魂场面有些吓人。

20分钟前
  • 韩影书
  • 还行

对女性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比死可怕,生不如死。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不是针对某一个日本人,而是对这个民族都要永远怀有一种警惕性。

23分钟前
  • 彼方有荣光
  • 推荐

主题性无法评价,毕竟是民族历史的共同伤痛(片中也出现了中国慰安妇),确实应该一看。但作为剧情片来说,怪力乱神的故事、演员们青涩的演技和略显刻意的执导,完成度上还是差很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催泪。不过,准备了14年的导演和幕后团队以及慷慨众筹的7万多人,都令人尊敬。更推荐同题材《雪路》

28分钟前
  • 暖晴
  • 还行

韩国的票房黑马,片子太沉重了,慰安妇题材。由于题材敏感不够商业不够大众性,拉不到投资,只能上网发动众筹,最后7万5千多位网民募集了12亿韩元,历时十四年才得以拍完。抛开题材,电影并不精彩,但背后的震撼却是惊人的。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拉仇恨,而是要发奋图强不要让历史重演。

31分钟前
  • 第27章
  • 推荐

1.苍白的悲怆、无力的控诉、刻意的煽情,这不是鬼乡,是鬼扯。受不了贞敏这个人物的人性之善,那不是真的;2.承载着别人之生活下去,是一件特别沉重的事;3.韩国影片的老毛病在那,甚至还套着一个沉重历史的壳,那就剩下看看打没打动你了...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3.8星。慰安妇题材作品,其实叫《归乡》更贴切~催泪手法在韩国电影中已算克制,故事本身就足以赚取观众眼泪,激起我们心中的火焰,双线叙事手法用的并不算流畅但偶有亮点。比电影本身更动人的是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以及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将近8万人的心意和努力,还有导演14年的等待。

36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推荐

那就是活下来,重返故乡

3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电视上看到了片段,就已经被触动了。一部2002年开始拍的慰安妇题材电影,因为没有资金,直到2015年靠大众众筹才得以上映的片子。可惜不知道国内是否上映了,有些耻辱和伤痛,不应该这样忘记,她们代表了历史的一页,在现在混乱的世界上。

38分钟前
  • PINK将
  • 力荐

哭了好几次。BGM太受不了。愿世界和平。

42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作为一个女孩实在悲痛难忍,有些人实在难以原谅,无法原谅

43分钟前
  • 良姜
  • 推荐

韩式煽情果然厉害,直直哭到字幕滚玩,归魂是一种美好的念想,否则如何来面对这残酷

48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拍出来就成功了一半,可惜也就成功了一半。

4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作为一个女儿的母亲看这种片太难受了,但我还比较克制,因为说实在的片子拍的有点拖,就艺术性本身而言有很多缺陷,但我老公在旁边哭的那叫一个惨,还主动给我递纸,我都不好意思不哭,我第一次看他这个“理性”直男看电影哭成这样。

54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发现很多人看完此片后都在咒骂日本人,然而日军的变态残忍以及慰安妇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比较可惜该片没有深刻讨论这一点,因为我们不仅仅要直面这段历史,还要防止如此之罪恶以后永远不要再出现。

55分钟前
  • yangbin
  • 还行

我们不探讨技巧,不说立意,只想说,结尾七万名众筹网友的名字震撼到我了。

57分钟前
  • 姚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