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椒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8

主演:郑雷,郑佩佩,李丽丽,樊梅生,谷峰,唐迪

导演:严俊

播放地址

 剧照

红辣椒 剧照 NO.1红辣椒 剧照 NO.2红辣椒 剧照 NO.3红辣椒 剧照 NO.4红辣椒 剧照 NO.5红辣椒 剧照 NO.6红辣椒 剧照 NO.13红辣椒 剧照 NO.14红辣椒 剧照 NO.15红辣椒 剧照 NO.16红辣椒 剧照 NO.17红辣椒 剧照 NO.18红辣椒 剧照 NO.19红辣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6:27

详细剧情

大导演严峻找来武打影后郑佩佩当女主角,其侠女形象鲜明并且有大丈夫气概,群贼垂诞梅家庄藏金,但屡劫不获,梅逢春为救村灭贼,潜入敌营,红辣椒(郑佩佩)为寨主千金,遇梅后生好感,梅凭红协助,将机密绘成地图带走,惜梅身份破露幸官兵赶到。。。。

 长篇影评

 1 ) 交织的线索:谈《红辣椒》

顺着《盗梦空间》这条藤,摸到了《红辣椒》这个瓜。虽然《红》是个动画片,但相较于《盗》,要复杂得多。 《盗》对梦境一层二层三四层的结构想象的确令人赞叹,但故事本身——我认为内核是一个爱情故事——却被太多的枪战给冲散了。直接的后果便是,结构凌驾于故事之上,故事反倒缩到比较次要的位置,于是看来看去,就好像一个事不关己的电脑迷宫游戏,除了结构无甚可说,有些遗憾。 对于梦境中的世界,《红》也有一个不错的构思。但与《盗》不同,《红》的梦境是对真实的放大,并且对现实进行了批判。在这个放大的场景中,导演和编剧试图展现的是怪诞众生像,把交织的线索捋顺,我想《红》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第一,“不能以貌取人,但总有个限度吧?”对聪明的胖子同事时田,千叶敦子虽有好感,而且明白爱情不以相貌为首要考量,但仍旧有跨不过的障碍——电车男时田实在太胖了。所以,这是一个关于美女爱上胖子的浪漫故事。 第二,敦子的分身红辣椒所医治的粉川警官,其病症的缘由则在于年轻时放弃了从影的梦想而做了一名循规蹈矩的警察,这个闷人的选择让他久久不能释怀,甚至于不愿再看电影。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如何重新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 第三,噩梦混杂扰乱常人心性的源头是瘫痪老衰的理事长想在梦中操控世界,但这不是一个简单地把恶放大,然后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因为不想面对瘫痪,理事长想在梦中长出两条健壮踏实的腿;因为不想面对老衰,理事长想在梦中借用小山内的年轻肉体;因为不想面对时光流逝,理事长想在梦中控制整个世界。最终,对年轻、健全、有活力的渴望走向了反面,成了幽暗的元素,迷乱了理事长的心性。所以,这是一个关于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如何生活的故事。 第四,小山内是另一个悲剧人物。他嫉妒时田的才华,同时又暗恋着敦子。他把自己的身体出卖给理事长,既是因为对专业的魔怔,也是为了得到敦子的爱,哪怕只是占有(梦境里不再有羞耻和犹豫)。所以当红辣椒躺在他面前时,尽管很粗暴,但他并没有遵守理事长的命令处死她。甚至于当理事长从幕后走到台前想亲手结果了红辣椒(也就是千叶墩子)时,他极力阻止。所以,这是一个关于爱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悲伤故事。 最后则是片子中时不时出现的人偶游行队伍。他们本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但因为梦境被理事长所操控,成为失去自我的人偶。最后梦境与现实融合的一幕,人们纷纷变成人偶加入队伍。导演用一种极度物质的方式来展现物质本身——想富有的就变成招财猫,想漂亮的就变成化妆盒,偷拍女士裙底的猥琐男干脆直接变成了有拍照功能的手机……这种荒诞的表现手法凌厉地指向了现实:这个社会怎么了?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如何看待物质和精神的故事。 对电影本身而言,这种剧透式的描述太糟践了。但在结构和想象力之外,《红》没有忘记故事本身。这个大杂烩拼盘的确也很难让人带入情绪,甚至要观影人自己去丰富对故事的想象。可相较于打了一盘很爽游戏的《盗》,《红》更像一本书,交织的线索,每条背后都有着缜密的考量,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2 ) 分析《红辣椒》的经典镜头


   今敏导演是我最喜爱的动画导演,他的动画影片不仅情节上跌宕起伏,有深刻思想意义;在分镜视听语言上,更是实验性创新性的典范。这里,我就针对《红辣椒》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剧情思想就不多说了。他强大的镜头能力,的确让人膜拜。

   
   《红辣椒》最开头的段落,也是我个人认为影片视听语言方面十分出彩的一段。粉川警员与红辣椒以不同的形象穿梭于不同场景之中。紧凑的节奏和充满张力的镜头运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辣椒和粉川警员由表演舞台转换到原始森林,导演用了闪摇镜头,从第一画面马上变成飞驰的流线,飞速到达了原始森林的场景。这样的镜头运用,表达了不同空间的内在联系,也以其强烈的视觉效果连贯地连接了不同场景。
   绑架场景与电影拍摄场景两个场景之间的连接也惟妙惟肖。导演将砸人这一个动作,跨越于两个不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场景间共同完成一次动作,以此来连接。起到了相互呼应的作用。
   红辣椒用吉他向某人砸下去的一刻,画面定格,突然有人跑,在静止中的运动显得更为突出,摄影机化作观众双眼跟随他,粉川警员也追赶他。
   在从粉川警员追赶他到楼道这一场景时,导演用了“跳接”的连接方式。“出门”紧接“进门”,省略了中间不必要的过程,将场景紧密安排,衔接流畅。
   这一段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必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电影中间还有一段红辣椒与粉川在电梯里的桥段,电梯每停一层便到达开篇段中的一处场景,前后起到了一种呼应与交代的作用,影片更加完整生动。

   
   在影片的开头,所长、时田和千叶准备一起进所长室的时候,所长刷卡进门的一场戏。镜头1:全景,所长掏出卡,镜头2:特写所长的手,刷卡。导演为了使画面流畅,避免视觉上的跳跃,在镜头的转换上,抓住了动作剪辑点——动作转折的点。细分这场戏的动作,刷卡是动作本身,那么掏卡则是预备动作。往往动作剪辑点就是在预备动作之后,正式动作之前。这么做不仅连接顺畅,还简化了中间过程。导演在此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所长刷卡手部特写的镜头中,门上清晰写的“所长室”三个字,交代了地点。

   
   千叶在冰室实验室,拉开窗帘看到有个梯子之后的一段戏。千叶顺着梯子向下爬,导演用俯视镜头,从观众的视点去注视千叶的动作。下一个画面是千叶从梯子跳到地上,这里再次用到镜头剪辑点来转换动作,向下爬梯子是跳到地上的预备动作,两个镜头连接流畅、连贯。千叶跳到地上的这个镜头,客观镜头转换成了较为主观的镜头,由观众的视点转向了千叶的视点,接下来的动作即是在千叶的“带领”下去探索梯子下面的场景。
   这时画面中出现了一直蝴蝶,蝴蝶向门外飞去。导演让蝴蝶飞入镜头是有一定用意的。这就要说到场面调度中支点的问题。在这里,蝴蝶就是一个支点,它不仅引导着观众的视线,也引导着角色千叶的视线,成为千叶主观视线中的场景。正是这只蝴蝶,成为接下来千叶往门的方向走动的动作启动点,成为镜头之间连接的依托。
   千叶一步步向蝴蝶飞出的门走去,想一探究竟。镜头由全景、近景到特写,这样的镜头连接,形成一个前进式的叙事蒙太奇。这里还有一个镜头导演用的很漂亮:千叶近景走向门外的跟移镜头之后,接了一个运动的空景镜头。这里用了运动镜头来表现空景,一是与千叶的行走形成动态的连接,二来也表现千叶在行走的过程中,她的视线也随之一步步接近门,这里的空景就是她的主观视线。
   在千叶行走特写镜头之后,用了淡出、淡入的连接方式连接到了另外一个场景。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观众的视觉得到短暂的休息,也使不同场景连接过渡自然,不生硬。淡入的场景是摩天轮,观众一目了然,摩天轮就是千叶走出的门外的场景。

   
   红辣椒带粉川警员看电影,粉川警员拒绝:“我最讨厌看电影啦。”在粉川警员说完这句话时,导演用了三个并列的、但方向不同的连续快速关门镜头来渲染气氛。关门的场景加上门砸地板的声音加重了粉川的语气,表现出了粉川警员的坚定。背景由明亮变得黑暗,也表现出气氛的凝重。
   

   粉川警员开车,回忆起刚才所长讲的话“我真是怀念学生时代啊。”镜头由粉川的车子,转换到粉川在车内的中景,再到近景、特写、大特写镜头,再次用了普多夫金的前进式的“蒙太奇”叙事构成。每个景别的连接不是生硬的切换,而是采用了连续叠化,使镜头过渡自然,也简化了转换的过程。导演之所以在这里使用叠化,是因为它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很适合表现回忆、回想,使视觉得到一些延长,以表现思考,在这里也暗示了粉川警员因为某些回忆而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接着导演用一系列摇晃的镜头来表现粉川的看到的幻象,这种摇晃不稳定的镜头表现了粉川的心绪不宁,起到了很好的心理表达的作用。

   
   所长和千叶达成一致,认为是时候派红辣椒出来整治梦境,从千叶变身到红辣椒的镜头转换,张力十足。导演在这里采用了中性镜头,千叶冲着镜头铺面而来,充满画面,紧接着红辣椒从满屏到离镜头,两个人物的连接表明了两人的内在联系,即同一人物的两个分身。这样的镜头连接、视距的极速变化,也增强了银幕的冲击力。
   在红辣椒遇到危险,呼唤所长叫醒千叶的时候,也是用的这种极速满屏的镜头来过渡。由红辣椒的脸逐渐满屏到千叶的脸再快速离镜头,景别的速变配合急促的音乐,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小山内制服红辣椒之后,欲将红辣椒制成标本,在夸耀自己成功完成微型DC的时候,导演给了小山内一个仰视镜头,令我印象深刻。镜头为小山内的中景,用了广角镜头配合仰角,因此近大远小的透视对比显得更加强烈,用来表现小山内对自己“强大”形象的吹嘘。同时也是躺着的红辣椒看小山内的视角。

   
   电影中还有很多反复出现的镜头、画面、语言。比如粉川的一句台词“剩下来的怎么办?”在影片里反复出现了很多次。后来粉川在酒吧里向酒保吐露了他讨厌电影以及害怕17的缘由。电影中的这种前后呼应,相互揭示前因后果使得影片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粉川抱着睡着的千叶,准备逃离的时候。导演用了中性反打镜头。紧凭借两个镜头就看到了粉川由正面到背面的全部场景。改变了场景,听从了所长的那句“逃到自己的梦里去吧。”场景顺畅地切换到了原始森林,同时也改变了银幕的方向。减少了中间的动作,缩短了时空,也表达出了这两个场戏之间的连接关系。
   于是剧情又与开头的一连串短镜头快速切换相呼应。但在这里,解释了为何粉川会做出那一系列的举措。
   在粉川枪击了小山内之后,电影又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导演把背景瞬间变成了电影老片风格,再将画面拉坐满观众的影院内。表现粉川英雄救美的风采。以电影的形式形成画面,也表现他拍电影愿望的达成和那段久未释怀的噩梦的了解。一个镜头饱含了多层意义。因为这段剧情编排太精彩,所以在分析视听语言时插入了一段剧情的分析。

   
   整个影片不论是剧情、结构、视听语言、影片意义、音乐方面都可圈可点。就视听语言而言,我分析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镜头,还有很多场景也是让人过目不忘的。总之,不论哪一方面,《红辣椒》都值得推荐。

 3 ) 穿越梦境的少女

马戏团表演现场,警探被主持人变到了舞台中央的笼中,台下冲上十几个人,每个人都长着跟他一模一样的脸。在逼仄笼中闪转逃避这些人的警探脚下一空,发现自己从舞台落下。场景一转,一个身穿兽皮的女子一手抱着他,一手攀住藤蔓,呼啸着掠过一片丛林……这是警探的梦,梦中的红发女子就是帕布莉卡。

看《盗梦侦探》前已经期待了很久,那个无比炫目的预告片已经看过很多遍——叫帕布莉卡的女孩长着红头发,在一个又一个幻境中穿行。比起流畅的画面,预告片里不断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场景更吸引人。没想到的是,电影的这前三分钟居然让我有仍然在看预告片的感觉,我甚至因为以为整部电影都会以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方式进行而兴奋。至少,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被烟头烧到手指,一支新点的烟。

故事算得上绚烂,但并不复杂。一个心理疾病治疗机构开发了可以记录梦的仪器,名为mini DC。但在仪器尚未完成之际,却发生了丢失事件,为防止歹人用它控制人类的思维,这个机构的成员开始寻找失去的仪器,但已为时太晚。

电影的最后一场戏里,警探来到影院,三个影厅分别在放《未麻之部屋》、《千年女优》和《东京教父》(今敏此前拍摄的三部电影),让人心头一暖。与这三部电影相比,《盗梦侦探》将个人思想与商业结合得更加完美——全片高潮之处,由不断被拐入歧途的人化为的梦之大军冲向城市,现实与梦想在这里交汇,城市迅速被吞噬……不知道今敏心中,有没有用这个场面来模拟自己的理想与商业现实的交战?

与三年前那部很多人一边觉得看不懂一边击节叫好的《妄想代理人》一样,《盗梦侦探》再次瞄准人的心理活动。虽然角色化入梦中的想法不算新鲜,片中的两重人格也颇有庄周梦蝶的意味,但今敏这次“聪明”的地方在于将故事和道理简化,说到底还是人与恐怖大魔王的战斗,在“谁进入谁的梦里”的问题上,也远没有《未麻的部屋》那么复杂及令人玩味。这不是一个大卫·林奇式的无逻辑方程,这只是一次给眼睛的宴会,尤其是梦的部分,帕布莉卡甚至曾经化身孙悟空(不是赛亚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和斯芬克斯:这部电影的想像力让人叹服。在影射社会方面,今敏同样不留情面。片中除了出现各种妄想症患者外,更在高潮部分以华彩方式展示了大量日本的社会病:站成一排的上班族以《出水芙蓉》中的经典场面纷纷从楼顶跳下,脸上还保持着职业微笑;穿着校服裙的女高中生的头颅化为巨大的手机,同为手机头的男生集体跪倒在她们裙下,手机镜头对准女生两腿之间快门狂响……

本片片名在国内通译为《红辣椒》,大致是因为“paprika”是一种辣椒的名字,更因为情色大导丁度·巴拉斯曾有一部同名影片已经被译为《红辣椒》了。考虑到原著作者筒井康隆最著名的作品《穿越时空的少女》,我也许会更愿意叫这部电影作《穿越梦境的少女》。这我今年看过的第一部愿意打10分的电影。看了之后会失望的朋友请不要来责怪我,因为大部分人还没看,很多话现在还不能说……总之,2D动画真是太美了。

 4 ) 等《盗梦空间》的不妨先看《红辣椒》

在《盗梦空间》全球热映而天朝人民不得不急不可耐的等待之际,大家大可先看看同样是梦境题材的2006年的日本动画电影《红辣椒》。恰巧该片导演今敏于几天前过世了,亦算是一种纪念吧。今敏不是姓,这位导演姓今名敏,在日本人里这样精简的名字的确罕见。

“红辣椒”是本片主角的名字,Paprika。这个片名颇有点误导性,让人更容易想起《红高粱》而非《盗梦空间》。事实上本片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动画,大部分场景和故事都是发生在梦境中的,实际上谁也说不清究竟哪些是梦,哪些是现实。

影片一开场就惊艳,一辆玩具小车开来,我以为还在播放片商logo,谁知就是正片内容了。影片贯穿始末的最大亮点就是充满想象力的奇幻梦境。梦境是现实在脑中的反映,同时极端、夸张、绚丽,反映了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幻想或欲望。本片的梦境在充满想象力的同时,也借鉴或致敬了许多经典:我认出来的就有希腊神话、安徒生童话、《人猿泰山》、《罗马假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后的场景等等,影片的结尾今敏还把自己之前的三部作品《东京教父》、《千年女优》、《未麻的部屋》放了进去,同时还给一个叫<Dream Kids>的电影打了广告。而了解到这个世界是梦境的红辣椒---多数人做梦时无法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就能够从容的以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穿梭于这些场景间了,就如《黑客帝国》里知道Matrix秘密之后的Neo一样。

基本的故事情节就是未来出现了能观看和潜入他人梦境的机器“微型DC”,而三部“微型DC”的失窃,导致许多人的梦境被入侵,随之表现为举止怪诞和具有破坏性的梦游,引起了混乱。研究所所长第一次梦游的时候,满口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让我觉得就是疯话,岂料影片随后还真用画面展现了这些胡话所描绘的场景。不可谓不是奇思妙想。

接下来的情节便是红辣椒作为“梦境侦探”反复潜入他人的梦境试图抓获盗窃机器的恐怖分子,从而展开一系列奇幻的冒险。红辣椒的声优为女乱马、凌波丽、灰原哀配音的林原惠。她那冷静清脆的女声十分有特点,闭上眼睛,你会感到恍若灰原哀在侧。

然而本片不仅仅是用来展现奇幻的梦境和灰原哀的声线的,日本人固然有强大的想象力,同时也是思考的先锋。以下可能略微剧透,在此提醒。

前面说过,梦是现实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而且是扭曲并夸张的反映。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少女爱慕虚荣,电车男的猥琐癖好,职员对老板的愤恨以及升职的渴望,宗教和信仰的虚无,乃至本片主要人物千叶“搏击俱乐部”式的自我分裂,时田的进退失据,粉川警官的往事心结,最终Boss以“丧失者学的科技要毁灭”为借口的控制欲,都在各自的梦境里得到放大的体现。然而微型DC让人和人的梦境之间有了融合的可能,从而使这些问题相互碰撞从而爆发出极大的破坏。正如影片高潮里庞大的游行队伍所高呼的“平庸的世界要泄愤”,多平庸的人在梦里都可以可以为所欲为,却难以保持清醒的认识。最后全世界都在做梦,而正在做梦的大脑仍能指挥躯体的行为,由此梦境和现实完全模糊了,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而今敏借助这未来梦境在现实中爆发的故事所要反映的还是现实。上面提到的少女、电车男、职员、宗教信仰等等恰是当今日本最明显的社会问题。日本社会环境和文化的高度压抑造成了这些扭曲,影片在反映和讽刺这些扭曲的同时也借助几个主角的故事来表达自我救赎和相互救赎的希望。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5 ) 《盗梦侦探》:幻想的面庞

文/故城

《盗梦侦探》(Paprika)改编自日本文学大师筒井康隆的同名科幻小说,原著小说贯穿幻想界与现实界,充满着看似毫无关系却藕断丝连的连环套,号称是“最不可能影像化的小说”。 今敏在其导演处女作《未麻的部落》中就已展现出对故事结构中虚实结合的超凡驾驭力,影片通过“剧中剧”的嵌套模式在影像中成功实现梦境与现实的合理对接,而此次改编《盗梦侦探》,他吸收“意识流”电影的创作手法,借助频繁而巧妙的“相似性转场”,营造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时空交错之感,光影流转信手捏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虚拟,有张真实的面孔
这个世界有很多虚拟的东西,我们曾对它不屑一顾,认为它是通过符号程序和浸蕴技术创造出来的,然而当我们沉浸于其中时,自然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即时”经验界限便变得扑朔迷离、无法把握。就像我们沉迷于网游世界,经常会忘记现实时间,废寝忘食,我们身体的饥饿和疲劳被游戏中的兴奋、紧张和恐惧所替代。游戏中的话语甚至比脾胃的饥饿、身体的困乏来的还要真实。

希拉里•帕特南在其“内在实在论”中给出一个假设,一旦我们选择了某种感知框架,在被选择的框架内部,我们就拥有了实在。根据这种理论,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那堵墙倒塌了,而这堵墙曾经被认为在某种感知优先权基础上,将实在的东西和虚拟的东西分开来。于是,在不同的感知框架下,我们拥有不同的实在。《盗梦侦探》中,粉川一度认为红辣椒就是真实存在的,他在首次心理治疗结束后,竟迫不及待的期待下次的治疗。也就是说他接受了虚拟世界,并视之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另一个真实的世界。

影片中有一处神来之笔复制了“交叉通灵”的经典实验。当千叶在冰室家中搜查时,借助玩偶的指引她发现了衣橱中通向游乐场的地道。在游乐场一隅,千叶试图翻越栏杆走向玩偶时,栏杆突然塌陷。原来现实中的栏杆是冰室家阳台的栏杆,此时的千叶正悬空于高楼之上,多亏旁边有人将她拉住才幸免遇难。这里存在一个交叉的空间感应,即千叶的视觉感知被移植到另一个空间(游乐场),而肢体触觉实在仍处于冰室家中的这个空间。也就是说视觉和触觉被分别放置于两个独立的空间,此时的我们根本无法获悉到底哪个空间才是真实的,哪个空间是虚拟的。

在多重的感知框架下,不一致的信息会呈现出一种歧义的、多样的面孔,每个面孔都信誓旦旦的劝诫我们,“这张脸是真实的”,然而每个面孔都有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

■我用眼睛听到了你的声音
我时常怀疑,一页书页是否存在它的非物理空间,书页中的每段文字似乎都开启了一道门,每道门都通向一种意向的空间。我们感受它不需要触碰,只需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便可获得一种文字的真实。更为可贵的是,意义的多义性保证这个空间是多变的、情景依赖的。它的变幻莫测让这个理性和物质的世界有了更多可供幻想的童趣。影片中存在的非物质空间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我们看到二维绘画空间、荧幕空间、互联网空间以及更为虚幻的梦境空间都被呈现了出来,它们与物质世界的对接合理而巧妙,堪称本片最大的亮点。

影片中,日本精神医学研究所发明出一种能够进入他人梦境并控制对方潜意识的装置,通过调节脑电波的频率,梦境这个精神空间不再是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了。创造此装置的初衷是为医疗界提供一种分析和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它被一些人操纵和滥用后,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之间的界限便模糊了,梦境中人物所遭遇的一切在现实物质世界中都得到相应的结果。比如研究所所长会突然受梦境的牵引,进入一种毫无征兆的无我的状态,甚至癫狂到跳楼自杀。若不是千叶用自己的分身进入所长的梦境拯救他,自我极度膨胀的所长会让灵魂永远游荡在幻想世界,而现实世界的他可能因此而死亡。也就是说梦境中的死亡也会累及现实。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梦醒时分,我们总是毫发无损的,不会因为梦境发生的事情而改变自身在现实中的处境。而影片中恰恰相反,梦境和现实同时存在且并行发展,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自发的联动关系。

和梦境空间具有相似性的是网络空间,影片中粉川闯入红辣椒给的网站后,身临其境的与她攀谈起来,红辣椒冷不防的冒出一句,“从表现被压抑的意识上来说,你不觉得网络和梦境很像吗?”实际上,影片将网络空间等同于另一个梦境空间,不同之处只是承载两者的介质不同,前者是机器而后者是人脑。这种不同表现在影片中就是网络空间更像是矩阵,而梦境空间则跳跃感强一些。比如粉川坐电梯一段,电梯在每层楼打开,呈现出的是他不同的记忆片段,这多么像储存器存储数据的模式。而影片伊始用梦境呈现的记忆片段,是闪烁跳跃的,缝合的手法也更随意些。

第三种非物质空间是银幕空间,它是通过电影院的白色幕布和电视机的屏幕呈现出来的。现实中的屏幕作为媒体,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它的悲剧性在于其无法避免的强制作用,它是一种强硬的不容篡改的精神主宰,控制人的情感、本性和精神世界。而影片中的屏幕是一个恢宏到可以不对人的本性施加任何限制的媒介,它宽广到可以接纳我们天性中的幻想成分。比如粉川与红辣椒所看的电影屏幕不再是媒体,而是个人潜意识的映射,粉川甚至可以从中看到红辣椒的遇险。为了解救这个梦境中的人物,粉川奋力冲向银幕,拉扯中导致幕布变形破裂并最终进入了银幕世界。与银幕空间类似的是二维的平面空间,片头中红辣椒为了躲避无赖的搭讪,跳进了街边行人T恤的图画中,片尾她又为躲避理事长的追击跳入名画之中,成为一座可以移动的狮身人面像。

实际上这四大非物质空间的共融,构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没有界限阻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所有的虚幻都被拉入现实,它比广为人知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更为博大。因为后者只是给与电子关联的潜在能力赋予空间性(Spaciality),而《盗梦侦探》创造的共融空间,给所有可能的人为创造的潜能赋予空间性。

■“我”是我的代理人
马克思说,人总是“出轨的”,总是重新创造一种“第二本性”,作为对在“第一本性”中失落的补偿。这个虚拟的自己,通常会向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欲望投靠。比如真实社会关系中安静、害羞的人,在虚拟游戏中会采纳一种愤怒、侵犯性的形象,我们可以说他因此表达了他自己被压抑的一面,和他的“真实性格”中未得到公开承认的部分。

影片中的红辣椒就继承了千叶“真实性格”中未得到公开的部分,红辣椒温柔而善解人意,而千叶本人则冷峻而言语刻薄。比如,千叶从所长的病房出来后,走在楼与楼之间的封闭通道里,她对着玻璃中的镜像抱怨,“梦中的女孩是总很忙的”。但随着奔跑,镜中像随即变为红辣椒的形象,体贴的回应她:“你好像累了,要我作你梦里的侦探吗?”当导演将镜头从千叶的主观镜头又拉回远景的客观镜头时,镜中的红辣椒又悄然变回了千叶。实际上,红辣椒就是千叶的“人造”形象,或者说,红辣椒是千叶在虚拟世界的代理人。

当然这种镜像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人格分裂的产物。所长在从梦境苏醒后曾提及,千叶两年前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因此我们大可将红辣椒理解为千叶分裂出的一个人格,可能正是千叶正视了红辣椒这个身份,她的病症才得以缓解。然而从两个极端对立的人格来看,千叶的真实人格是被隐藏的,观众无法得知到底现实中那个理性的女科学家是她,还是梦境中那个知性的红辣椒是她。当影片结尾千叶与红辣椒在虚拟世界中相遇时,两个人格互相质疑对方的身份,千叶说,“你为何不听我的话,红辣椒,你是我的分身啊”,红辣椒则反问,“难道你没想过你也是我的分身吗”?

这样人格极度悖离的女性,同时也印证了弗洛伊德对女性和婚姻爱情的研究——女性的人格既“顺从”又“敌视”男人。影片中千叶对时田是又爱又恨的,一方面她(千叶)欣赏时田拥有极其高超的天赋和创造能力,然而另一方面她(红辣椒)又厌恶那个幼稚而无节制饮食的肥胖身躯。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女性的两种人格会因为爱情的出现逐渐向相反的方向互相转换。也就是说千叶会变得温柔,而红辣椒则变得雷厉风行。对于这一点导演在影片结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代表理性的千叶为了爱甘愿被机器主宰的时田“吃”掉,代表感性的红辣椒虽不情愿,但仍果断的投入时田的身体。此时,我们看到两种人格从彼此抵触、否定走向相互融合、确认,一个整体的“自我”的意识开始慢慢浮动。

这种处理方式在以往的精神分析电影中是极其罕见的,通常分裂的人格是不会长久共存于一个躯壳的,一旦一方被确立为“本我”,另一方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他者”,那些影片的结尾不是“本我”杀死了“他者”,就是“他者”成全了“本我”。而《盗梦侦探》中,千叶与红辣椒两个人格既没有优劣之分,又不存在善恶的对立,在结尾更是和谐共融于一个躯壳当中,正如拉康所言,“自我”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外部世界,他人永远在“自我”中占有一席之地,主体永远都处于人类的外部和内部之间。

■妄想狂的变奏
上世纪三十年代,拉康几乎天天面对着妄想狂病人,其中有著名的马塞尔、艾美和帕潘姐妹。这些疯癫女子,自称是圣女贞德或圣母玛利亚,为了拯救世界,她们竞相攻击无辜,令巴黎人惊悚莫名。究其原因是人的自恋在作祟,“她们希望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成为那个她无法跻身其间的理想女人。弗洛伊德说,在我们欲望的实在界中,我们全都是妄想狂,全是杀人狂。

研究所研究员小山内软弱无能,他虽拥有帅气的外表,却因无法追求到千叶而陷入极度的自卑。影片中红辣椒曾在画框里对他说,“俄狄浦斯似乎更适合你”,这揭示了小山内实际仍处于弗洛伊德笔下的俄狄浦斯阶段,“自我”仍是未能摆脱“父亲之名”的混沌之物。因此依附一个无比强大的“他者”才能满足小山内对“自我”崇高化的诉求。影片中,当小山内人格分裂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的脖颈旁竟长出了理事长的脑袋,个体成为自己(小山内)和妄想的自己(理事长)的混合体。

拉康说,在幻象中上演的欲望并非主体自身的,而是别人的。他认为,最初的欲望问题并非直来直去的“我想怎么样”,而是“别人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或者“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当孩子被置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时,他便无意识的扮演外界所希望看到的那个人。如果外界强加于我们身上的咒符无法打破,他人的欲望便会在自己的躯壳中膨胀,当缺乏独立性的自我无法驾驭它时,个体身上就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的发生“自我误认”现象。影片中的小山内和冰室都是如此,最终均沦为丧失自律的肆意妄想之徒。

当然,这种狂妄症走向极端,就会成为医学院理事长那样的人物。理事长的狂妄症来自于他对“不朽”的疯狂迷恋。他年老体衰,却期望自我能够获得永生,于是便借用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成果DC-Mini,通过干预他人的梦境达到控制他人行为的目的,最终完成“自我”的不朽。然而梦境中,每个人都是国王,膨胀的欲望和自我是无法扼制的,这种干预逐渐沦为一种滥用。

我们看到,理事长利一步一步将所有人拉入这场梦境的狂欢游行,整个城市被流动的马戏团占领,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为所欲为的放肆。政客、妓女、上班族、家庭妇女纷纷脱下面具,加入这场胆大妄为的集体意淫中。身体可以借用,没有底线也没有恐惧,人们与欲望一起堕落的游戏。有一幕特别传神:每个人踩着别人的身体向上攀爬,一个人喊着“谁让给我这个王座啊!我才是上帝选的国王!”其他人异口同声的说,“我才没有选你当国王!”这不正是对欲望王国最精致的浓缩吗?

萨特说,人类生活在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移动的雕像
《盗梦侦探》中高潮处的游行,真正让我们触摸到现代生活的荒诞,现代性表演着最离奇的魔术,在街道的缝隙中制造狂欢。在这场狂欢中最显眼的无疑是那些移动的“死物”,家电、信息设备以及具有符号特征的雕像纷纷抵挡不住移动的诱惑,像鬼魅一样涌入人群,参与这场颇具魔幻现实主义的游行。

在我看来,这些移动的雕像暗示着人类对机器世界的恐惧。因为雕像是人造的、固定的、冻结的非生命体,而移动赋予这些冰冷的物件生命,这和人死而复生没什么区别,它的可怖之处一点都没有玩偶突然露出诡异的笑来得少。所谓“机器的鬼”,亦或者“鬼的机器”,便是那些哲人对后工业时代一个挥之不去的寓言。

当然,这些移动的雕像,可以看作是雕像(机器)像幽灵般与人类寄居在一起,也可以看做是科技的便利让人类变为死去的机器人偶,成为依附于科技的雕像。人类与机器越来越紧密结合的结果,是要么机器被人类同化,变成有生命的个体,要么人类被机器同化,变成僵尸一般的存在。影片中那浩大的游行、那移动的雕像不正是对人类未来一场最完美的展现吗?(在欧美如此多的僵尸电影的流行,大概也是因为它对未来有着完美的预设吧。)

齐泽克说,现实的失落不在于它的空洞,而在于它过度的充实。在我们这个时代,科技带给我们太多的便利。所有的物质和信息,从文本到视觉感受,都唾手可得;距离可以被悬置,爱情也可以被消费,一切的神秘感都荡然无存。影片中那些变成手机的男生对着女学生的下体狂拍,不正是暗讽科技加速了色情的泛滥,人类的私人生活不断的外在化、集体化吗?那些肉体的狂欢者正扒光每个人身体的遮蔽物,让我们像雕像般赤裸着全身,当街游行。当没有人感到羞耻时,我想大概也不会有人还拥有快感。

 6 ) 今敏及其他细枝末节

   刚看了遍这片子,感慨系之。

   本片一开头,就让人继《东京教父》后再次确定今敏是个片头动画的创意达人。而听到那熟悉的音乐风格,便可知道八成是平尺进的手笔,果然…而至于江口寿史和江口寿志这两位画师一直在大友克洋和今敏的片子里怎么分工,我一直分不清楚就是了。

   马戏团和游行嘉年华似乎一直是各位监督乐于利用的表达想像和意象的桥段——最近的一次看到有马戏团的动画是《猫汤》,最远的一次看到有游行嘉年华的动画是《机械嘉年华》。
   在这一类诡迷电影中,同样有标志性的是巨大的摩天轮——这个柯南动画里谈情的好地方,真月谭·月姬里行凶的好现场,立食师里废话的演播室,如今再次带着晃悠迷幻的色彩出现在今敏的红辣椒里,正如蒂姆伯顿总喜欢架起巨大的风车一样。

   今敏迄今为止的动画基本上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从他刚出道时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偏好,不禁让人想到同样有众多女主角的宫崎骏,好在年龄段不一样。通过对女性心理的捕捉来折射整个世界观是今敏所擅长的,同时我个人很赞片中千叶“一脚踩空”的瞬间产生的恐惧感,不管在节奏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踩到点上的。

   然而这个片子一开始我的期望并不是非常的高,因为看宣传和预告介绍时感觉它的设定并没有什么超越想像之处,甚至看到女主角的两副装扮也大概可以知道会涉及到分身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庄周梦蝶(结果发现连充满秩序感的儒家也被拉进来了,我汗,秩序果然是日本魂之一啊,孔子不是白看的…)但是正式看了之后,发现今敏的确是个精明的人,他用目不暇接的超乎想像的意象弥补了可能俗套的所有地方,而这种目不暇接的想像也许也是让我的一个朋友产生“红辣椒像攻壳机动队剧场2”这一感觉的原因之一,但是我认为它和押井守的《无罪》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红辣椒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是“裁决”,这种科技化对人性的裁决与其说像《无罪》,不如说更像大友克洋,其激烈程度介于《阿基拉》和《蒸汽男孩》之间。
   第二,在表达对人的官能的意义上,押井守用的多是“消减”,消减人的个性特征,消减人的思想活动,将人符号化,压制着,作为世界结构中的一环。而今敏的手法是“加强”,不断地深入深入深入和突出人的心理活动,将人物内心扩大化。
   第三,押井守更多的是构造出完全虚拟的未来世界,而今敏常常将虚拟时空植入现实生活之中,这是我个人喜欢的地方,也许“红辣椒第一次在梦境中进入小山内梦境”一场的画面最能表现这一点。
   第四,今敏是流畅的冲击和回旋,而押井守是停滞的呓语和冥想;今敏的人们一直在奔跑穿梭,而押井守的人们一直在“出现”;顺带的是,今敏的“快”是连锁性的,大友克洋的“快”是轰炸性的。

   然而对于这两位导演作品的相似之处,我想红辣椒里的一句话也许可以解释:“你不觉得网络和梦境很像吗?”,是的,不过不知道这又是不是今敏特意地点明来和押井守做个区分呢?
   二人都喜欢让唯物和唯心对峙,对于今敏的片子来说,心理学上的说法“心理学就是唯心主义”有利于实现他瑰丽的想像。但这部红辣椒个人认为并不如《Perfect Blue》值得玩味,也不像《无罪》那样哲学癫狂至死。但是片中的理事长老头却是个今敏片中罕有的角色,我觉得更像《蒸汽男孩》里的老头和《无罪》里的老头的合体,一边谴责科学的无知,一边质问人性的意义,既有《蒸》中的说教又有《无》中的私欲。
   
   今敏对于内在矛盾的处理是纯熟的,他不断地铺垫,时而直接用对白阐述,时而外缓内急,然而不知为什么,我仍然感觉这部片子在这方面追得不够透,甚至有尾随旧例的嫌疑,有些分散的倾向,也许这也和原作的水平有关?原作是筒井康隆,除了与今敏合作外,还有部现在出的《穿越时空的少女》。不过我更喜欢《Perfect Blue》的原作竹内义和。

   看的时候随机产生几点零散的:
   DCmini的运作原理和记忆产生的脑部生理原理很相似。
   3D的运用很适合于这部片子中扭曲效果的处理。
   窗外的娃娃大脸是不是很花与爱丽丝?
   小岛上的人总对哥斯拉有所幻觉。
   理事长老头从废墟中传出一阵雄厚的“哈哈哈哈”如此是如此的好莱坞啊。
   今敏你最后居然这样做广告= =,虽然我看着挺乐的…
   斯芬克斯和俄迪普斯是暗喻什么?“斯芬克斯有给俄迪普斯线索么?”(《戏梦巴黎》)
   
   最后…何时国内才有值得考据深究的原创作品啊……


 短评

“相对于深远的梦境来说,科学可能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

8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强大的想象力,精美的画面,晦涩的隐喻,红辣椒是敦子精神分裂的产物,敦子喜欢胖子,警官无法面对自我,日本社会病态的一面都在画面中抽象体现,林原惠美的声优永久甜蜜

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居然有不是很明显的gay支线。。。

12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梦的勾结,胖子也有爱情

13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对日本动画还是无感。如果一定要和盗梦空间扯上关系,反倒更让我觉得盗梦空间能把故事说得简单精彩的厉害了。

18分钟前
  • york
  • 很差

相对于深远的梦境来说,科学可能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

22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这是一个极端混乱的梦 到最后都没弄明白是什么对现实造成了物理伤害

27分钟前
  • 请你吃童话
  • 推荐

看这片的时候一直在怀疑自己的智商,不敢松懈半点,生怕脑力不够用。看罢更一直觉得身在梦中,久久醒不过来,今敏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这片牛逼到可怕,高级到渗人,精彩到傻眼,色彩和配乐也是满分。甩开诺兰的盗梦何止十条街。谎言与真实,梦境与现实,其实一直在并存。我想给10星。

2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Amazing!电影是最伟大的造梦机器!我觉得比盗梦空间还牛逼!

30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力荐

游行时的画面和音乐太赞了太赞了太赞了

31分钟前
  • A-sun*
  • 还行

不行,那个胖子太恶心了……没法理解那个大大大大大大胖子也会被爱上的事情……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老了残了就容易变态了

36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如果说盗梦空间像是工科生拍的 充满了逻辑 数学 推理 极尽聪明之事 那红辣椒就像是文科生拍的 天马行空 无所不能 是一个真正的梦

38分钟前
  • Eve.W
  • 力荐

梦境对现实的入侵真是惊悚而奇趣啊啊啊!相比之下“盗梦空间”相形见绌了——或者说正是因为“盗梦空间”太讲求规则与逻辑,反而失去了今敏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创造力~~~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在库布里克红的巴顿芬克走廊一脚踩空,掉进库斯图里卡筱田正浩费里尼的盛大游行,开罗紫玫瑰影院发生命案,寺山修司邪恶却不是凶手,打碎第四道墙又走错片场,万籁鸣也救不了你,乘坐2046电梯,来到潜行者的房间,电影是造梦的机器,导演不死,造梦不止

46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想象力大爆炸

4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败就败在没有逻辑。。。

4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2020-7-25三刷#四星半;再次被肆意汪洋的想像震到,造梦师和梦的嵌套可被反复借鉴,但纷繁华丽的转场剪辑却不可复制,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如行蹈在一个灿烂迷离的梦里---博尔赫斯谓之“世界是个大梦”。“用光明对付影子,用现实对付梦境”全世界都被包含在一个盛大而虚妄的梦中,随意穿梭每个人的梦,真可以用梦境创造一个世界,“梦”和“电影”的互文,电影是最好的造梦机器。梦境的影像化联想到文德斯之《直到世界尽头》,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缘一次次打破壁垒边界,在噩梦一次次的复现中直面长久以来的心理创伤与无法承认的心事;「红辣椒」是我们内心努力挣脱桎梏的符码与象征,镜渊照见身陷的黑洞,最终我们会从黑暗走向光明。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极其喜欢游行部分的画面和音乐,虽然满诡异的,呵呵

54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对梦的设计确实有想象力,可是几个主要人物的设定却过于简单而平面。而正义与邪恶之战,这种公式化的对立冲突又少了些深度。和盗梦空间相比,红辣叔就只是展现了想象力而已,而少了情感和温度。

58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