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7

记录片英国2005

主演: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保罗·阿尔蒙德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生七年7 剧照 NO.1人生七年7 剧照 NO.2人生七年7 剧照 NO.3人生七年7 剧照 NO.4人生七年7 剧照 NO.5人生七年7 剧照 NO.6人生七年7 剧照 NO.13人生七年7 剧照 NO.14人生七年7 剧照 NO.15人生七年7 剧照 NO.16人生七年7 剧照 NO.17人生七年7 剧照 NO.18人生七年7 剧照 NO.19人生七年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20:13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七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以及四十二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本季《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仍然在寻找意义

我的人生正好走到一个迷茫和寻找人生意义的阶段,遇见了这个片子,用一个星期看了这部片子。刚开始看时,觉得没有什么新奇,七岁孩子说了自己的梦想,长大就变成这样的人,觉得有点缺乏厚度,所以中间停了几天没看。后来到了28岁开始,人生出现了挣扎和转折,我开始痴迷,也许因为跟我年纪相仿,遇到的问题也与我相似,带着好奇心用了两个晚上把后面的全看完了。就像片子里说的,这个片段描述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一类人,我只是一个缩影。每个人从片子上的人生片段中,都会看到自己的挣扎、矛盾和选择的影子。

看完这个片子,我还是想回归人生意义这个话题。看片子之前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有两点。我认为人生意义有三种类型,一个是利他,一个是利己。利他的一类人,希望影响世界,在世界留下印迹,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即使微不足道。利己的一类人,希望寻找快乐,追寻和实现自己的所好。还有一种,利他与利己的结合,无论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这一类幸运的人,将利他与利己合二为一,既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也有利于社会,这样也能够在社会赢得好名声,而受到人类社会的欢迎。

影片的人生给重新审视这个意义的机会,对照着每一位人物的人生,我觉得我的三个分类过分分明了。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有可能是利己有可能是利他,也有可能合二为一。每个人的人生首先都是从利己开始,积累自己的价值,而后偶然或有意发生利他的行为,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前半生都在卯足劲做“利己”的事情,让自己学习经验、知识和技能,获得价值观、人生观,寻找自己所爱。而后半生,有的因为实现了自我价值,开始做“利他”的事,回馈人类;有的因为前半生的事没有做完,而继续在寻找自我价值和迷茫,并且在承担人类使命(繁育后代)中更容易失去自我,因而更迷茫,最后将人类使命作为自己人生的意义,并催眠自己说:“家庭和健康就是我所希望的”。记得片中的儿童之家的 Paul 在56岁的时候说:“直到现在我才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记得当时他的眼神是从未有过的从容和安定。所以,我认为人生大体可以在这里做个分类——找到自己所爱并擅长它(即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的人,会认为这项事业是自己的人生的意义,如片中的物理教授Neil,乡村音乐家,从事法律 的Andrew ;没有找到的人多数会把人类使命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人类的不同,就在于所喜欢所擅长的事不同,以及找到所喜欢所擅长的时间点的不同。所有,我目前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事并擅长它。

 2 ) (只是一篇字数过长的短评)

看到49UP,Neil是我觉得最不符合大众期待的一个人。从7岁时的天真烂漫到35岁的中年失意,好像他的人生始终在走下坡路,没有一丝起色。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亲密关系,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所。在42岁与政治结缘之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了转变,49岁的他在面对镜头时,眼神里少了很多年轻时的迷茫和失落,我无法解释这样的转变,但很愿意去倾听这样一个不得志的存在对于生命的看法。他很从容地说:“我认为生命只有一次,人生苦短,你要对那些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激。我要讲一个小故事,我在晒太阳,一只蝴蝶落在我旁边,它有美丽的深红色翅膀和白色花纹。蝴蝶的寿命很短,它离我非常近,它一点也不害怕,它欢快地扇着翅膀,在那一刻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享受着阳光。也许生命不过如此,要做自己,明白生活会一直继续,世上还有无数生命也在寻找自己的路。”我想到了皮克斯新上映的电影《心灵奇旅》,可能人只有在生与死的界限上才能真正明白秋日阳光下从树上飘落了一片叶子的美。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本命运之手乱写的剧本,太在意它的剧情,快乐就会少很多。

 3 )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隐情,无论境遇如何也都会有遗憾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隐情,无论境遇如何也都会有遗憾。展现出来可见的只是冰山一角,沉在水面下的往往是核心。

《人生七年》中最让人牵肠挂肚唏嘘不已的尼尔,直到56岁这集才说出自己其实从16岁起就罹患精神疾病,也因此退学并在其后就业上饱受困扰。年轻时自尊心极强的他显然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精神有问题的事实,却因此而痛苦一生,真心希望他越来越好。幸而年过40后,BRUCE的友谊和基督教信仰帮助了他,看到他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越来越稳定,到56岁终于基本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了,真心欣慰,希望通过节目他一直不懈地写作的文字能够受到关注,那是出自一颗饱尝痛苦的敏感心灵。

几位主人公中在仕途上最成功的JOHN,从小就显得高傲,容易让人觉得他因为含着金汤匙长大享有特权,所以人生顺遂。然而在56岁他坦承自己虽然从小都是接受的最好的教育,但其实他父亲早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靠母亲出去辛苦工作才付得起他的学费。所以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努力,并且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尽管他现在已经在法律界身居高位,然而他也还是有遗憾,坦承他的幼年伙伴两位都已经是部长了,他会担心自己年龄太大无法再参选。我其实蛮欣赏JOHN的,骄傲然而真实坦率,原则极为明确,具有社会责任感,从小就主人翁意识极强。只有他是从小到大时刻对英国社会整体特别关心、虽见解犀利却理性客观。

科学家尼古拉斯人生看起来顺风顺水,顺利地似乎不真实,最励志的代表了。从农村出来,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从小热爱科学,上了牛津,毕业就去美国大学任教,没走过弯路,科研事业一路上升,35岁副教授,42岁正教授,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一腔科技造福人类的理想。然而他的一生一样会遇到挫折,婚姻从开始就暗藏危机,儿子10岁时离婚,对小孩影响很大,几乎同时,倾注全部热情的科研事业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从科研转而教学。在节目中,他自己苦笑道,他更希望自己作为科学家而知名而不是因为这个纪录片而知名。人生似乎总是如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4 ) 碎碎念一下14位被观察者

1,中年危机中的奋斗者

Tony

上一集因为偷腥出轨被当场抓获,出现家庭危机的Tony,妻子并没能离开他,这一集他们卖掉了伦敦的第二套房,在西班牙买了一套度假房。

他和妻子依然在镜头前展现了一个积极勤奋的working class family形象,人生前头永远有目标:赛马、出租车、演戏、高尔夫、西班牙。

这些目标,这些Tony心中的富人生活和梦想,不是说有多不同凡响,结局也没有多成功,但它们引导着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世界上。

PS:Tony总让我想到塔勒布书里那个充满着草根智慧的胖子,巧合的是胖子托尼的名字也是Tony。

另外这一集终于听到了Tony的负能量了,他在抱怨阶层固化,他们在努力工作,但上头有太多在吸他们working class血的精英。

Nick

阶层跳跃模范生渐渐也摸到了人生的天花板。

事业上向节目组投降说,自己本来的理想是职业上成为比节目中更有名的科学家,但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了。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核聚变项目,因为有一个节点的技术上始终无法获得突破,基本被判死刑了。

情感上也同时遭遇滑铁卢,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不过又遇到了年轻漂亮的二任。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理工高知精英的人生吧。(作为同样学物理的,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前几天刚听说有一个同学从意大利回北大做博导了,为他们鼓掌加油👏。)

Andrew和John

这俩中上层孩子,都按着儿时的人生规划轨迹,走在中产法律人士的路上,没有太多波澜。

John时隔十四年再次回归拍摄,虽然和Tony、Nick有着阶层和职业的差异,不变的是这个年龄事业上的挫败感,能达到的职业顶点已经很清晰了。John说自己依然像二十年前待在皇家律师圈子里,年轻时迈向政坛的梦想现在来看就只是个梦和想,现在的年龄是回归田园园艺和钢琴的时候了。

同样摸到事业上限的Andrew退出自己作为合伙人的律所,重新加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赛道。

Charles

大概会永远消失在这个纪录片系列了,不过这回我知道了他不再参与这个纪录片的内幕原因哈哈哈哈——

那是因为,人生七年是ITV出的,而他工作的单位是BBC,作为直接竞争对手是不可能参与对方的节目制作的。

真是蛮让人遗憾却很现实的一个原因。

2,四位女性

14人里只有四名女性,个人觉得导演选角并不平衡。

如果归纳一下这四名女性到这一阶段的人生共同点的话,我想说她们似乎都从小就没什么理想和规划,不像积极勇敢充满草根智慧的Tony对于赛马、从小喜欢物理化学最后成为高校教授的Nick又或者从小到大都拿着剧本成长的私校三剑客。

这一点其实蛮让人遗憾,她们就像在社会随波逐流的浪花一样,很难说自我能动性到底参与了多大程度的人生。我期待看到的一个角色是类似Nick的第一任妻子那样的,年轻时就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然后看她们因为社会传统定位与家庭另一半兴许会有的一些冲突矛盾,然后看她们最后是如何解决和妥协的。

Jacky

十四年前谁也没想到,Jacky会在这一集成为比Neil处境还悲惨的角色。因为风湿关节炎几乎致残的她,靠政府伤残救济金,和前夫母亲的帮助生活、照顾孩子。

导演问到她大儿子的不佳处境,是不是和她自己有点像时,Jacky直接在拍摄中爆发了,觉得导演这样直戳痛点实在太残忍。

个人觉得Jacky应该早关注自己身体,减减肥的。中下层角色一个一个全都在比谁胖得更厉害,在一个基本不可能饿死的小康社会里,肥胖真是个穷人病——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能力去健身和看得更长远。

Sue

Sue是中下层三朵金花里活得最好的一个了,这一集已经在牛津的一个研究生教学项目里做领导干部!

感情生活,再次订婚,未婚夫我觉得是片中仅次于John之外最帅的一个了!

她能走到这一步,感觉要感谢父母的付出和支持,毕竟在她离婚的那些年里,完全靠父母帮她带娃,她才能继续安心工作。

Lyn

三朵金花的最后一朵,则正经历着事业危机,她所服务的慈善组织目前准备裁员,且并不在乎她这么多年的经验和贡献,这让她很受伤。

幸好之前查出的身体问题一直没有爆发,家庭也稳定,有一个一直支持她的丈夫。

Suzy

要我说,Suzy结婚之后的生活太平静了,她的部分简直让人觉得无聊.......总之就是一个生活安稳的富家全职太太呗。

这一集的亮点是,Suzy开始后悔自己年轻时书读少了,大概她感受到了全职太太生活的空虚吧,除了家庭,没有其他的人生赛道。在近50的年龄,幻想自己或许曾经可以有个不一样的人生.......

3,与自我相搏的几位男性

Bruce

首先要来讲一讲我比较喜欢的Bruce,这一集终于揭晓了他的身世之谜,原来他小时候和Suzy、Paul一样,经历了父母离异。父亲没记错的话是个军人,远在非洲,为了给他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于是父母决定干脆把他送到寄宿学校托管。

这就是他从小看起来就一脸忧郁的原因了吧。

此前一直生活在东伦敦和孟加拉国这种穷苦地区,想做的事是帮助困苦中的其他人的Bruce,这一集老来得子之后,完全逆转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搬出了东伦敦,加入了一所有着千余年历史的老校。

理由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此前是一个人,当然怎样都无所谓,但如今有了孩子,特别是这个年龄得来的孩子,肯定会当作宝贝,以孩子的成长作为此后生活的第一要务,所以搬出贫民区去到一个更加安全良好的地方,也就自然而然了。

至于事业,Bruce坦承,此前觉得水滴石穿,总有一天能改变世界,如今来看,被改变的恐怕是他自己。

可以说是又一个很悲凉的中年危机宣言了。

Simon

依然不知道他和第一任妻子的故事是怎么从“非她不娶“的美好爱情变成如今的仇人相见刚开始甚至连孩子都不让他看的。

不过这一集有吐露心声,说原因是他俩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太懒惰了,而妻子则很积极。

其实看到这里,更加让我感受到,家庭不是一个孩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有一个好的家庭,却相当于有一条走向更坦荡道路的捷径。

比较富人孩子和穷人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富人家庭的孩子,从小便有父母给孩子指出一条平坦的人生道路。穷人孩子则没有什么人生规划完全靠自己去摸索着生活。

当然并不是说父母的经验一定有效,或者说父母说的孩子就肯定会听。其实这和小时候背诵古诗一样,当时可以不理解,但所熟读和生根牢记的那些念叨,或许会有一天,在某一个情境下,立马让你明白它的道理。

很多孩子当然会去尝试父母指出的相悖的道理,但当遇到挫折走不下去时,他会知道,有那么一条安全可选的道路,就在那里,人生无需惊慌和迷茫。

糟糕家庭的孩子则不会有这些额外的经验加成,父母反而可能为他们做着一些不好的示范,让他们过早地看到生活可怕和空虚的一面。

这种情况下,要再完整地看到生活不只有痛苦,还有阳光和快乐的那面,则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经历更多的挫折。

Paul

而Paul是悲惨家庭成长出来的幸运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碰到了自己的人生天使——那个不管他如何自我怀疑和厌弃,都始终陪在他身边的妻子。

糟糕家庭和卑微性格的他,能有如今的幸福安稳的生活,真是很不容易。

祝他接下来的几集人生依然安稳吧!

Neil

Neil在上一集抓到了自己的人生抓手——政治后,生活状态明显要好了很多。

在不顺的时候,自暴自弃和缺乏机遇是一组恶性循环,越是自暴自弃便越难遇到机会,越没有机会又反过来让人倍加挫折。

顺利的时候其实也一样,成功总能给成功者带来更多的正向激励和自信。

人和人在开始时并没有那么大差距,但正是这些倍增放大的正向和逆向循环,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这也是善于自我激励者往往最后能活得比其他人好的原因吧。

Peter

结尾是从21岁后就退出拍摄的Peter,听说他接下来两集要回归拍摄了哈哈哈哈哈,有点期待看看这位被学校辞退的历史老师后来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5 ) Neil

Neil生在利物浦的郊区,梦想去牛津,但后来去了阿伯丁大学,21岁他退了学,成了建筑工人;28岁他无家可归,35岁他住在救济房里,精神不稳定,被问到“你觉得你会疯掉吗?”这样的问题;42岁他开始从政,49岁他搬离了伦敦,成为地区议员,信仰上帝。他是所有人里唯一没有成家生子的,也是人生最波折也算最失败的一个。他说“有时候,尤其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失去了和人的联系。”

被采访的其他人,都在这个年纪有了家庭,几个孩子,甚至当起了祖父母,工作/经济条件不管怎样,但都觉得很高兴,因为有家,有另一半,养育后代操心也快乐。只有Neil对家庭的想法很悲观:从7岁起,他就一直说他不要孩子,“因为孩子会遗传他们的父母,即便我的妻子是世界上最正常最乐观的人,孩子也很可能会不快乐,因为他会有我的遗传。”这种悲观,是因为太认清自己,不能确保孩子不会重蹈自己的人生,害怕会给后代带来伤害。我也常想,人生如此沉重,为何要制造出更多的个体遭受这一切。

Neil最后的一段话说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暂,你得欣赏生活中好的东西。我告诉你一件事:我在晒太阳,看到身边有只蝴蝶,翅膀很美,深红色,身上有白色圆圈。它的生命不长,但它停在我身边,并没受到惊吓,看起来只是很高兴地振动着翅膀,享受阳光里那美妙一刻。也许生活也不外如是。Just being what you are, realising that life goes all around, and millions of other living creatures all have to find their parts as well. (做自己,生命生生不息,万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之道。)

我并不太喜欢这个纪录片,里面的人不管年轻的时候如何迷茫,每个人都自觉自己的人生坎坷艰难,但从结果来看,他们都足够幸福了。只要有家庭,只要健康,似乎一切都不算太坏。

我更喜欢Neil. 尽管觉得自己几乎一无是处,被社会隔绝,被孤独侵蚀,简直无法适应这个世界,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我们还要活着。不管是为了什么理由活着,但就算什么都不为,能够享受那美妙一刻也足够了。

 6 ) 《人生7年》中的人生经验总结

人生7年经验总结:

1、年轻时,喜欢做什么就多去尝试,去享受这过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比如,tony的骑师经历,兼职演员经历等等)

2、尽快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好是能有积累的工作,持续地投入才能带来未来可观的回报,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人十几岁就明确了(nicholas\john\andrew\tony),有人二十几岁明确(bruce),有人则三四十岁了还在晃悠(symon\paul))

3、收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婚姻和谐度,低收入更有可能导致不幸的婚姻;(比如symon)

4、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很关键,高收入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婚姻,不合适的人是导致失败婚姻的根本原因;(比如Nicholas和Andrew,Andrew明显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对象;比如paul是被婚姻拯救了;比如suzi找了个很靠谱的老公,过地很幸福)

5、不要轻易离婚,不幸的婚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孩的性格和发展,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小孩自卑内向、未来缺少规划等等。(比如塞蒙和保罗就挺自卑,事业也没什么成果;比如苏西14到20岁的叛逆经历等等;比如Bruce不善于跟别人打交道)

6、要注意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少点抽烟喝酒,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影响中老年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比如Lynn,35岁时得了重病;比如tony\paul,就挺注意锻炼)

 短评

尼尔的话可以给这一系列关于人生的记录片作结,你必须自己选择如何生活:我在晒太阳时看到身边有只蝴蝶,翅膀很美,深红色,白色圈圈,它的生命很短暂,但它停在我身边,并没受到惊吓,好像很高兴地振动着翅膀,享受阳光里那美妙的一刻,生活无外乎是做自己,这世界生生不息,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9分钟前
  • 青山好景
  • 力荐

最真实的最惊人

12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还真的是知天命了,经历了好多事,许是真的看透了,也不较劲了,或者说再较劲再不满也得不到什么了(杰琦),梦想什么的,也都戒了。想想到了这个年纪,太顽强也太无力。9

1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最后一个哥们最衰,小时候挺好的,长大了反而变得很神经质,即使如此在政府补助下也过得还不错。西方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平淡、空虚,而不是什么狗屁阶级斗争。

18分钟前
  • 笼之吻
  • 推荐

1.13 49年,不足以懂人生,亦不足以知天命,但,他们都在顽强地做自己,任何时刻都可能改变一生。

23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在受访者里,只有出身TOP1的John利用了这个纪录片作为政治宣传。大部分人都认为拍摄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包括来自Upper class的Suzy。看他们年轻的时候被问到某些尖锐的问题,会觉得无足轻重甚至挺搞笑。可是人至中年遇到扎心的提问,身为旁观者都觉得难受,就像他们说的,每过七年就要审视自己的人生,看到自己做过哪些错误的决定,是挺残忍的。

27分钟前
  • 枇杷精
  • 力荐

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32分钟前
  • kolin
  • 推荐

49继续没啥变化,唯一的波澜可能就是东区小胖姑娘跟导演翻脸了…21岁就翻过,只是那集没放正片里…本来做这种电影就是件rude的事,看来导演比想象中更rude,当然刺激(激发?)被采访者可能是职业需要所以我一直对记者之类的职业有抗拒感…于是角色激动的自我辩护也并不一定是他们平时的人生态度…

37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在49歲,很多人又開始逆襲,果然人生比戲劇更精彩。能夠看到這些變化真的太棒了。蘇珊有了二婚而且丈夫超帥,跟她太搭了,在倫敦大學行政部也當上了主管,為文學學士設計課程等,真是一份幸福的工作,沒有上大學卻能留在大學工作,這也就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才可能實現的事了吧。蘇珊一直有這樣的能力,當然,她漂亮又有智慧,是倫敦東區三女子最清醒的。Jacke怒懟編導那段其實講得挺有道理的,不過既然如此,可以像查爾斯那樣選擇不拍攝,而不是一邊享受著成名帶來的好處,一邊又拒絕私生活的暴露。相比之下,蘇西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明更加令人信服,她同樣公開表達了不滿,但是也說了繼續拍攝的理由「每個人都因為某種原因而繼續」,Bruce是最淡定的,表示對他影響不大,這很符合他的氣質。Neil終於皈依了基督信仰,太感動了,他說,是信仰使他變得更好。

39分钟前
  • 暗夜的星辰
  • 力荐

bruce真的是个天使 从小就自带圣光一直没变过 john有两次都说到自己读到好学校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到56岁才对镜头说出9岁时家道中落的事 他也真的很好诠释出了按照自己人生规划走一步步成功努力的人生是怎样子的

44分钟前
  • Hauu
  • 推荐

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在谈到婚姻出现的问题时,Paul一直强调是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自信导致了婚姻的问题,在妻子讲话的时候也一直看着她。妻子回答,我不确定问题是什么,但我一直知道他爱我。这不就是爱情的模样么!

48分钟前
  • 比伯
  • 推荐

这一集的最大惊喜是“三个女孩”中的Sue,她在伦敦大学从事行政工作,中年焕发光彩,并有一位非常贴心的伴侣,略感以为的是Nick,他经历了离婚与再婚,不过,他的第二任妻子真心漂亮,气质亦佳。普通人中的Paul,在澳洲生活得不错,家庭和谐程度可能是所有人中最高的。Tony买了度假别墅,特别会享受。

51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活得有意义与否,个体成长的速率快慢太重要了,从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性看,甚至超过金钱和阶级。一个人要追求什么,一个跨世纪的连载纪录片要表达什么,导演没有明说,只是渐渐拉开了主人公重聚联欢的大幕,一切趋于明朗。

53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没看到太多意料之外的感触。人生繁琐,本就已知。意外的是看到爱情在某些人生命中仍扮演的颇为重要的角色。

57分钟前
  • 闻人林
  • 还行

Amazing!我太喜欢了,并且很受启发,强推!

58分钟前
  • 鱼也不明白
  • 力荐

不管生活富足还是清苦,至少很多人是依照儿时的想法在进行着。如果有一个中国版,应该能看到更多拍摄对象受外力影响放弃原本的路径和愿望吧。

60分钟前
  • 浅显
  • 推荐

跟俄罗斯版相比,俄罗斯版更多的是讲国家民族,而英国版基本上就是讲人生。几天时间,从7岁就到了49岁,我觉得自己比他们还难过。

1小时前
  • vivi
  • 力荐

这集最有感触的是婚姻。35岁以后结婚或是二婚的,感情都比较稳定温馨,想是非到那个年龄,人才看清自己,心平气和。另外就是,婚姻绝对不是Happy Ending,它是对于情商和智商更大的考验。

1小时前
  • 玥然纸上
  • 力荐

有意思的是看到片末,受访者在公园玩的游戏与成人后从事的工种没有多大差异。潘光旦的血统论得到80%的验证。

1小时前
  • 熊猫小肉球
  • 力荐

他们都有孙子了,觉得之后也不会有啥大变化了。

1小时前
  • 雨宫萤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