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南斯拉夫1969

主演: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斯洛博丹·佩罗维奇,鲍里斯·德沃尔尼克,雷利亚·巴希奇,希比娜·米亚托维奇,Boro Begovic,伊万·严尼奇耶维奇,Igor Galo,Wilhelm Koch-Hooge,汉约·哈塞,约万·米利切维奇,Dusan Janicijevic,德米特·比滕茨,Maks Furijan,Milja Vujanovic,Veljko Mandic,Slobodan Velimirovic,Minja Vojvodic

导演: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

播放地址

 剧照

桥 剧照 NO.1桥 剧照 NO.2桥 剧照 NO.3桥 剧照 NO.4桥 剧照 NO.5桥 剧照 NO.6桥 剧照 NO.13桥 剧照 NO.14桥 剧照 NO.15桥 剧照 NO.16桥 剧照 NO.17桥 剧照 NO.18桥 剧照 NO.19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6 04:14

详细剧情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Boris Dvornik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长篇影评

 1 ) 两个人,两座桥

一、

影片中被炸的这座桥名叫塔拉河谷大桥,现位于位于黑山共和国境内,全长366米,横跨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塔拉大峡谷。

1942年,为阻止德意法西斯军队的进攻,游击队在工程师的帮助下炸毁了这座桥。参与桥建设的工程师叫拉扎莱.亚乌克维奇,他将这座桥的最薄弱部分告诉给了参与行动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并参与了炸桥。

1942年8月2日,大桥北炸毁大约2个月后,德军抓捕了参与炸桥的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并特意把他带到桥头杀死。

1946年随着反法西斯胜利,塔拉河谷大桥被重新修复,为了纪念工程师,桥头立了一块石碑永远铭刻他的事迹。

塔拉河谷大桥被炸了,可以修复好,但是南斯拉夫被炸了,却无法修复了。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仅在南斯拉夫,在东方的中国,也有像电影中一样的中国工程师,为了阻挡日寇南下,强忍悲痛,亲手炸毁了自己亲手设计、亲手修建的大桥。

这位中国工程师的名字是茅以升,这座桥的名字是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1933年茅以升收到来自浙江省公路局长陈体城的来信:“济南的黄河大桥是德国人建的;郑州的黄河大桥是法国人与比利时人联合建造的;沈阳的浑河大桥是日本人建设的······钱塘江大桥我们必须自己来建……”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08月08日开始筹建; 同年11月11日举行了开工典礼。

1937年09月26日铁路桥部分建成通车,同年11月17日公路桥建成通车。

1937年12月23日,日军进入杭州,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当天下午5点,茅以升亲手炸毁了自己亲手设计、亲手修建的、仅仅存在88天的钱塘江大桥。

在8年抗战的颠沛流离中,茅以升千辛万苦保存了当年钱塘江大桥修建过程中的图纸、相片等14箱珍贵资料。

1953年9月大桥完成全部修复。

1987年,茅以升最后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

1989年11月12日,中国桥梁之父、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1996年,在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茅以升铜像在杭州市钱塘江桥畔落成。铜像高2.5米,基座正面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茅以升先生像”六个字。

1999年,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开馆。

“立志为桥,归国为民,奋斗作桥,以身渡人”是茅以升一生的真实写照

三、

爆破手扎瓦多尼是意大利人,扎瓦多尼在《桥》中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见》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其实,正确的翻译是《啊,姑娘再见》。姑娘被翻译成为朋友,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特色。

Milva - Bella ciao 《啊!朋友再见》- 1971年可能是最早的版本_哔哩哔哩_bilibili

Bella Ciao 来自 Chloé 小姐姐的翻唱,带双语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

 2 ) 为了祖国,啊!朋友,再见!

       读初中时,听到董老师唱一首歌,曲名叫《啊!朋友再见!》.特别优美,一打听,才知道是一首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
        不久后,在电影《桥》中,听到这首歌曲,特别的亲戚又鼓劲。几名游击队员, 在少校老虎带领下,乐观开朗,带着必胜的信念去完成炸桥任务,明知可能会牺牲,却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在前进的道路上,满怀信心,激情豪迈的唱着:“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当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在山岗上……”七个人的团队,最后仅剩下四个人,朋友都已经远去,剩下的只是伴随着断桥的空谷余音……

 3 ) 8.8分神作!45年前轰动中国,主题曲传唱至今,南斯拉夫经典

经典译制片怀旧系列之《桥》1969。

在前南斯拉夫电影史上,曾经有一种经典的电影类型,游击队电影。

《桥》正是代表作之一,当年的南斯拉夫人自己都无法相信,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达到了痴狂的地步。这部影片是几代观众心中的经典,尤其是片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传唱至今。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接到上级命令: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

老虎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即将冒险深入敌后……

【迷影映画】8.8分神作!55年前轰动中国,主题曲传唱至今,南斯拉夫战争经典《桥》_哔哩哔哩_bilibili

 4 ) 啊 朋友再见!

上周受小崔的电影传奇的影响,接连看了两部南斯拉夫老片:《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感受了一下父辈们当年看的外国大片。同样是六七十年代的片子,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片子还是比中国的同时代战争片好看啊。至少,你总是在猜测:谁是坏人呢?至少,人家没有把德国人拍得太丑陋。

特别是《桥》,感觉整部片子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描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情感出发点。班比诺,工程师,萨瓦多尼,这些角色都是活生生的、立体的,战争中的角色绝不是他们生活的唯一,班比诺梦想着去意大利,工程师热爱自己的事业,萨瓦多尼开朗乐观并对自己的爆炸技术引以为荣…… 一个影片当然有主角,但是《桥》给我的感觉是主角和配角关系不太明确,老虎无疑是男一号,但其他人并不单薄,包括那个让人一眼难忘的“情报员”。

《桥》的结局也很有味道,导演让工程师亲手炸掉了他的杰作并同大桥一起粉身碎骨,战斗小组除了老虎和那个长得很酷的飞刀手,都牺牲了。让人在电影结尾处,有一种复杂的感触,绝非中国老式战争片那种全胜结局。看到那些个性鲜明的人,陆续死去,无疑表达了导演对和平的呼唤,这才是伟大的情怀,尤其放在在冷战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环境下。

《桥》更大的悲剧还在戏外,南斯拉夫,早已不存在了,昔日的同事因为籍贯或者政治见解的不同,被分割在各地无法团聚,在纪念导演的影展上竟然只有班比诺一人站在舞台上与已故导演的妻子拥抱。而此时,这个著名的演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也许,只有在常常被战火蹂躏的巴尔干,只有在历史悠久的南欧,才能产生对和平最热切和真挚的呼唤,才能孕育《桥》和克尔瓦瓦茨。

 5 ) 催人泪下的二战片

最喜爱的二战片,如今南斯拉夫这个千万人用生命保护的国家已不复存在,但那首啊朋友再见却永远回荡在我的心中。

 6 ) 真是一座好桥

 
    喜欢淘碟,喜欢和喜欢的人一起淘碟。淘碟的乐趣之一就在于突然发现一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电影,也许看到之前一直都没意识到自己还记得这本电影,比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
 
    小时候曾看过,印象里是黑白电影。可现在为什么是彩色的?边上有人说话了,你还记得当时什么电影是彩色的?说得很对,当时还真没见过彩色的,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等全是黑白的,又或者是在谁家看黑白电视里放的罢。略略摘录几个镜头,和有相同感受的同志们分享。
 
    一行六人在老虎的带领下沿着山脊前行,“啊,朋友再见”的熟悉旋律起。热血沸腾,旧时记忆呼啸而来。大兵瑞恩中也是一行军人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前行,我曾经很激动,现在终于找到了根源,毫无疑问,斯氏也一定看过“桥”并得到启发。
 
    一柄匕首准确穿过手指缝,插在面饼上。是小李飞刀还是加里森敢死队?是“桥”中最酷的男人,擅长飞刀,说话不超过十句,其中有两句还是重复的,“他在偷听”。
 
    一直梦想去意大利的年轻帅小伙班比诺在沼泽地里打击敌人,直到子弹耗尽,被敌人包围,大声呼喊其他同志的名字,爆破专家边流泪边掏出炸药边回答“不要怕,班比诺,不要怕,班比诺”。被迫炸死自己的得力助手之后瘫倒在水里嚎啕大哭,人生的遗憾恐怕出其右者不多也。相比之下,老虎的冷静则显得有些过了。
    
    刑场,一阵枪响之后,猫头鹰敬礼,铿锵有力的说“情报员考兹前来报到。”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被猫头鹰所欺骗。显然前南斯拉夫电影工作者的水平比当时国内同行高几个档次,甚至也不比现在国内同行低,向他们的辛勤工作致敬。
 
   “真是一座好桥,可惜了。”纳粹军官说,同时镜头切换到老虎这方,只剩下三名同志,也如是说。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个结尾,不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否恰当,但从看完电影到准备写点感想,正好三日。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下次能淘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短评

配乐经典,工程师作出的贡献令人钦佩。

9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当年看完这片子在家苦练一寒假,终于会吹口哨了,容易吗我。。。

10分钟前
  • nothing传叔
  • 力荐

69年拍的..相当不错..可惜结局有点烂尾.爸爸妈妈当年很喜欢的电影!!2011.9.3 晚家庭

15分钟前
  • ###疼
  • 还行

这部电影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那段经典旋律“啊朋友再见”,但这剧情实在是太经不起推敲了。。。当盖世太保即将枪毙共产主义热血青年的时候,双面间谍猫头鹰同志突然卧底现身,背后啪啪啪秒了纳粹兵拯救了这群小队,然后伟大的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得以继续进行,可是猫头鹰继续卧底的计划居然轻易就败露了。WTF???德方都知道人家要来炸桥了不灭了这团伙养寇自重484傻?果然最后自己作死了。这说明了邪恶的法西斯面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能为力。伟大的共产主义电影就是如此神奇。7

18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

21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父辈们眼中的外国大片儿!记得98年北约打南联盟的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即使是没有看过这片子的我,当时也听得热血沸腾。当然,粗糙之处还是有的,结局没有交代好。本来应该是炸桥阻止德军后撤,然后游击队掩杀过去。后面,居然炸了桥,两边人一起感叹,“一座好桥”——未免有些傻气……

26分钟前
  • 推荐

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在电影语言中反而稀释了特有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揣摩一下父辈们在他们年少时,在露天电影院中观看本片的共鸣和悸动,是否和我看库斯图里卡那种魔幻癫狂所带来的震撼雷同?南斯拉夫,一个曾经特立独行的神奇存在。

2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要解放、反独裁!

33分钟前
  • 藤原 直樹
  • 推荐

真难受,我听的是有口音的中文配音,但仍不失为一部经典战争片儿。哦,贝拉,瞧!贝拉,桥!贝拉,瞧瞧桥!哎哟好喜欢这歌儿啊!我居然今天才看到这部片子,之前只看过德国拍的新版的《最后的桥》。多少年过去了,现在连南斯拉夫都消失在地图折痕处了,顺着列强的指尖,什么也看不到。

35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本来是1星或者2星的,但敬他是69年的电影,另外主题曲给力,给了3星。剧情就算了,看完它我才知道,抗战神剧是有悠久历史传承的,莫名奇妙的任务,一人随便搞定一个连,空手接手雷并且反杀,还是twice,牛逼无比料事如神的敌人最后一刻成卧底了....另外还有各种不能死的“抓活的”。综上我认为的神剧:我方很勇猛,并且很帅,任务贼艰难,只有我们,并且主力部队只能看着我们,我方一定要死几个人,过程死一点,结局死一些,但一定要义愤填膺并且有点帅,敌人需要是狡猾的,但主角亮起光环的时候,必须是傻逼的,至于剧情合理性? 这个就不要纠结了啊,我都亮光环了,全部配合起来~~~

40分钟前
  • 菜青
  • 还行

2005年春用长虹彩电收看

41分钟前
  • 方東美
  • 力荐

超经典且绝对好看的老电影!上次崔永元的一个节目把主创和演员请到了中国,因为解体后政治立场不同,他们这些人甚至好几十年都没见过了,中国给了他们一个平台,当时看着电视,他们还一同纪念了本片的导演,看着里面上了年纪的那些原来的演员很感触。

42分钟前
  • big lemon
  • 力荐

做完环切手术回家在朦胧之间看的

46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一切尽在不言中,bella ciao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谓英雄

51分钟前
  • El enamorado
  • 力荐

“啊朋友再见”特别经典,怀疑会中文版的人比会原版的多几个数量级呢。电影长度正好内容丰富,有游击队团队合作,有谍战悬疑,有枪林弹雨,有战友情谊,还有大义凛然。结尾悲壮且热血。不知为何,厉害的总结陈词总是安排德国军官说。。看的国配😂,还是配的挺不错的

5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呀,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60分钟前
  • 王小咩
  • 力荐

危难时向你伸出援手的,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潜伏的敌人。迷路时向你指明方向的,不只是灯塔,还有山谷里的歌声。靠看手相赢不了战争,靠的是一种必死的决心。这座桥就像一个绳子套,把一切悲壮和惨烈都拴在一起。戏里的人已经老去,戏外的国家也已解体,唯有这座记忆中的桥,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啊朋友再见

1小时前
  • 扭腰客
  • 力荐

经典的电影诞生经典的歌曲。

1小时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