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飘飘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法国2000

主演:秦海璐,麦惠芬,Xiao Ming Biao,Wai Yiu Yung,Kwok-Ping Cheung,Fanny Fen-Ni,Qingyong Hu,嘉嘉,李苹,李爽,Zhihan Lu,Suet-man Mak,Kam Yiu Ngai,Ming Wong,Rong Yang

导演:陈果

播放地址

 剧照

榴莲飘飘 剧照 NO.1榴莲飘飘 剧照 NO.2榴莲飘飘 剧照 NO.3榴莲飘飘 剧照 NO.4榴莲飘飘 剧照 NO.5榴莲飘飘 剧照 NO.6榴莲飘飘 剧照 NO.13榴莲飘飘 剧照 NO.14榴莲飘飘 剧照 NO.15榴莲飘飘 剧照 NO.16榴莲飘飘 剧照 NO.17榴莲飘飘 剧照 NO.18榴莲飘飘 剧照 NO.19榴莲飘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6:12

详细剧情

学了九年京剧却在内地没有出路的阿燕(秦海璐)不得已来到旺角理智地化为妓女挣快钱,并给自己定下(做到双程护照到期的)期限,在所住小巷结识同样来自大陆但是非法入境的少女阿芬(麦惠芬)后,她被阿芬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单纯打动,两人在异乡成为朋友。   返回牡丹江小镇换作另一种身份决定好好生活时,阿燕发现周围世界已与她所理解的大不相同,见识到现实中另外的(不同于在港时的)残酷与无情,心生失落,而当收到阿芬寄来的榴莲时,各种复杂滋味涌上她心头。

 长篇影评

 1 ) 不臭不要钱

   前段时间,陈果来汕大,对这样的消息我一如既往地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下午停课,把美好的午后时光交给了这个香港导演,在舍友们均匀的鼻息声中听他讲《榴莲飘飘》的故事。

   秦海璐确实不漂亮,但却契合了这个时代另一个比远“漂亮”来得高端的词——个性。黄毛丫头丹凤眼,穿着九十年代经典鲜艳的吊带装,盘腿坐在狭小凌乱的出租房的床上,对着电视往嘴里扒饭。这些离了家乡从大陆各地来香港闯荡的姑娘,就分散在旺角各个后巷的廉价租房里,她们是男人泄欲的肉体工具,一个电话,呼之即来;几张钞票,挥之即去。拿着三个月的暂住证,她们要用时间和身体去换取尽量多的金钱。她们蹬着高跟鞋,一遍遍地往脸上涂抹粗劣的化妆品,接一个客人洗两次澡,手脚都在水中浸泡得起皮。她们不断地吃药避孕,不断地往小本上增加着客人的数目。

   在香港的这一段,电影里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大幅度的或需要捕捉的细微表情,我看到的是单一的平静。想起以前很天真地相信着《读者》里的那句话“幸福是个有缺口的圆,起点和终点间的距离就是幸福”。再想想今早在课上听马sir侃侃而谈“自由和平等”,突然觉得什么诚实勤奋劳动就能创造幸福生活一类的话,全鸡巴的是扯淡!

   生活就像是那奢侈的榴莲,坚硬刺人的外壳包裹着你好奇未知的果肉,废五牛二虎之力、用尽十八般兵器破开的坚壳,飘来的却是一阵难闻的腥臭。你是就此弃之还是忍着臭味食之?被榴莲砸伤了脑袋的混混,破开榴莲吃了;跟着父母从深圳到香港的阿芬在生日时,小手捏着鼻子下咽了;小燕和朋友们也吃了,“费了这么大气力打开,怎么好浪费了?”这长相不可爱,味道也不诱人的榴莲,因为你为之付出了昂贵的金钱或气力的代价,即使恶臭难闻,即便再难下咽,大多数人却都选择吞之入肚。更何况入口后的榴莲还散发着香甜,这份虚荣和脸面就像小燕的爸妈花费女儿卖身换来的钞票去宴请了一帮酒肉亲朋。榴莲的香甜像一剂麻药让你暂时忘记硬壳尖刺的扎手。

   街头兜售榴莲的小贩定会大声地吆喝:榴莲榴莲,不臭不要钱!

   一群东北小青年在铁轨旁的雪地上高唱“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男人女人都光着屁股跑……”,铁轨上汽笛轰鸣,火车呼啸而过,隐蔽了他们的声音……

   望着映衬着结束字幕的电脑屏,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消化电影的机器,不断地向嘈杂污浊的环境里倾倒垃圾,然后又回到半发呆的现实中来!

 2 ) 东北就是这样的

很多年以后才看《榴莲飘飘》,还是不小心被感动了,虽然不怎么喜欢陈果这个草根导演。这可能源于我的成长经历和目前所处的粤语环境。影片决不完美,但很真实,很感叹一个香港人怎么对东北有这么贴切的理解,细节决定了这部电影的成功,秦海璐在坐在人力车上吃烤红薯之类的简直就是一个真实东北的缩影,除了秦海璐的东北话听起来有点做作之外。 感觉整个故事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两部分,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镜头里已是白茫茫的积雪。还是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东北的小城市。改革中被遗弃的角落里,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喘息。 说说个人最感动的一场,一群过去的同学一边趴在教室的窗户外边看,一边回忆过去的事情,那个时候真的被打动了,因为我们也不止一次的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大多数东北人的眼里,过去总是幸福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所以每次回忆总是不免感叹。 影片用榴莲这种南方特有的水果来比喻文化差异是非常妥贴的,只是如今在东北的小城市也能够很轻易的买到榴莲,这种比喻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力度。只是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还是非常谨慎的。看着超市里长满了刺的榴莲,总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3 ) 被榴莲砸到头,流出血来

    一部电影拍得太现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陈果就是这么个残酷的同时又可以安之若素的人。很早的时候就看过了他的《香港制造》,说实话那时并没有什么好感,也许是对香港的不了解,因为我所知的香港都是来源于,年少时k过的许多打打杀杀的片子,当有人把现实放在我的面前的时候,反而觉得很另类。而看完《榴莲飘飘》才发现,原来人家一直在讲的就是这个活生生的行走在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也行走其间的世界丫。陈果乐于表现现实的残忍,一点也不隐讳。从《香港制造》里青春夭折的宝珊,阿屏,在外包二奶的父亲,艰辛的母亲,以及浑噩迷茫被扭曲了青春的中秋,到《榴莲飘飘》里残疾的父亲,苦苦支持的母亲,出卖自己的小燕,所有残酷都被一丝不挂的展示在众人面前,让人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但自始至终存在的世界。

其实就像榴莲,外表坚硬,但是内里奇臭无比,阿芬起初并不喜欢,但最后在父母的一再劝说下还是尝试了。可是那些许多仍不知其为何物的人呢?小燕的母亲执意要宴请宾客,为了表示小燕的“闯荡”是多么的成功,自己是多么的有面子,亲戚朋友都以为外面是个好东西,人人都该去闯一闯,可是有谁知道他们正在吃喝的,都是小燕每天冲几十次澡换来的皮肉钱。就好像父亲明明囊中羞涩买来榴莲给阿芬作生日礼物,还一个劲的说,榴莲香,很补,是果中之王一样,小芬不情愿但仍然忍不住尝试了,到最后还要告诉小燕同样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阿芬和小燕的命运是一样的,都无法看透榴莲坚硬外表一下的东西,最后我看到了更多人尝试了榴莲。小燕换了手机,离了婚,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她希望跳出这个轮回,希望离开那个外表光鲜的世界,但是在他身后更多的人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走向一个未知但他们认为很美的世界。

3个心酸:“做生意”的父亲其实是支着残腿在路边摆摊。 / 小燕的父母在宴席上大放陈词,亲戚朋友还唏嘘不已。 / 三个京剧青年在舞台上撒泼卖傻。
3种颜色: 香港小巷里的灰色 / 初回牡丹江的昏黄 / 漫天大雪伫立雪中

这是一部没有美感的电影,因为现实是不需要这么多修饰的,其实正是因为“看起来很美”,才迷惑了我们的双眼。
没有炮火也很残酷,—-我们的世界。

 4 ) 《榴莲飘飘》品味榴莲的四种滋味

一姐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陈果的「香港回归三部曲」之后的续篇《榴莲飘飘》,完美对接三部曲之一的《细路祥》。秦海璐当年一个新人凭借《榴莲飘飘》这部电影拿下金像奖、金马奖、金紫荆奖等多个大奖一举封影后,名至实归你服服服不服?以后那些导演拍文艺片都想找秦海璐出马。

《榴莲飘飘》的导演陈果是金马奖、金像奖的常客,他的英文名比较搞怪:Fruit Chen,水果陈?外号就叫水果,果然在电影中让人吃榴莲。榴莲、西瓜这些体型庞大的水果,与樱桃、草莓、苹果不同,苹果、草莓往往一个人就能吃,而榴莲买回来一个人吃到撑死还可能吃不完,可见榴莲、西瓜是一种社会型的水果。一姐在深圳深居简出、独来独往惯了,平时压根儿不敢买西瓜。因为买西瓜要拍、要扛、要切、要吃、要冰冻、要保存,吃不完又会很快坏掉,所以一姐深知西瓜和榴莲的社会价值。香蕉也是很有社会属性的水果,因为一串香蕉同样需要分享。梨子不能分享是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中国人吃东西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不光有美食文化饮酒文化餐桌文化,筷子上都有阶级斗争。不吃西瓜榴莲的人,多半是喜爱独处的要么就是孤僻的人;而一个人吃西瓜吃榴莲的,多半是做宰相的吧,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电影名叫《榴莲飘飘》,不但出现多次榴莲:榴莲砸人、楼梯上蹦跳的榴莲、寄出榴莲、剁榴莲、切榴莲……,光是吃榴莲这个吃,谁吃的、和谁吃、怎么吃,就吃了四次。

榴莲第一次登场是作为背后偷袭的武器。女主角是内地来香港做小姐的阿燕,和洗碗小姑娘阿芬因这次榴莲伤人而结识。小阿芬也出现在陈果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细路祥》中。被榴莲袭击负伤的小混混找阿芬家借了刀切开榴莲吃。看起来身板瘦小的人居然能独自吃掉一只榴莲,真是人不可貌相。第一个人吃榴莲是单纯的吃水果,没有与任何人分享,不带任何感情的吃榴莲。当他带着一身榴莲的味道进入餐厅时,所有人都抱怨臭气熏天。

电影第二次出现吃榴莲的情节,是阿芬第一次吃榴莲。因为见到这种外形狰狞、散发着臭气的东西是那样吃掉的,阿芬的爸爸也买来个榴莲让一家尝个鲜。画面是黑不溜秋的破房子,微弱的光线更显得贫寒,但是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吃的香甜,两个小孩捂着鼻子对榴莲的臭味一脸嫌弃却又透着如同参加一场仪式那般的喜悦,这是幸福的、家人的滋味。

阿燕帮阿芬洗碗,系防水围裙,说说笑笑的女青年和小姑娘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年龄与地域的界限。

阿燕告诉阿芬,她的老家在牡丹江,希望阿芬可以写信给她。

阿燕逗留香港的期限到了而不得不离港。阿芬一家随后也被遣返回到老家。这个情节也就是阿芬在电影《细路祥》中的结局。1997到了,香港回归了,所有的人却要离开香港了。

阿芬把榴莲从深圳寄到东北阿燕家,这是一份小女孩远隔千山万水的友谊。阿燕收到榴莲之后也是和家乡的朋友们一起吃的,第三次吃榴莲,是友谊的滋味。

而通过阿燕一帮朋友的对话得知,他们也是第一次吃榴莲,阿燕在香港那么多天,没有去过哪里耍,也没有吃过这种南方人很日常的水果之王榴莲。

第四次吃榴莲,是阿燕独自一个人吃的。阿燕留了几块榴莲果肉带回家给爸妈。回到家,父母刚好还没回来。这是孤独、惆怅的滋味。阿燕的东北老家和香港的灯红酒绿画风完全变了,凄凉的冬天,老旧的母校,改建的街道,荒漠般的冰河,登记结婚又离婚,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离别的火车,铁轨……各种场景下都对比透露着阿燕内心的失意。

她不知道她的未来在何处。接到香港那边妈咪来电的她,犹豫着给出一个含糊其辞的答复“我还没决定去呢”,事实上已有再回去的念头。她也深知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特殊生活,她似乎在新型社会的洪流中毫无招架之力,彻底迷失。她咬下一口榴莲,个中滋味,沉默无语。

陈果拍出《榴莲飘飘》这么一部电影,味道和以往的《香港制造》之类的黑色风格大相庭径,对待阿燕这样职业特殊的人群态度宽容,娓娓道来,没有明显的悲天悯人,视角平静而残酷,感情是温情而惨淡的,镜头下的人物都是失意的,不知道明天如何也不确定去往何方。

有朋友陪伴一起吃榴莲,有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陪伴一起吃榴莲,有家人陪伴一起吃榴莲,……总会一个人吃榴莲的时候。吃榴莲在电影《榴莲飘飘》中仿佛一个仪式。有的仪式是庆祝,有的仪式是告别。仪式一一结束之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还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品尝其中滋味。

结尾的东北飘起雪花,阿燕和朋友们在打雪仗,轻松愉快,短暂的快乐片段,避开了生活那么沉重的包袱。影片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

秦海璐好像刚出道时的萧亚轩,清纯的很,而且演啥像啥,在香港就时髦靓丽,回了东北特接地气儿。秦海璐饰演的妓女阿燕,在与嫖客们交谈中,小心地变换着身份,湖南人、四川人、新疆人、香港人……甩着长发行走在旺角的灯火夜色中。

《榴莲飘飘》承上启下,是回归三部曲的续篇,又是妓女三部曲的开头。然后《香港有个荷里活》立刻把这种感动毁掉,各种暴力和政治的象征尤其惊艳,没有什么渲染或是多余的解说,干脆利落,触目惊心。秦海璐和周迅也都厉害。


最后,送上一首特别丧的歌曲献给还在上班上学的你们。

《You Me He She》(你我他她)
电影《榴莲飘飘》片中插曲

你为什么要上学
你为什么要上班
你为什么要吃饭
你为什么要睡觉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想说

我为什么要喝酒
我为什么要唱歌
我为什么要欢笑
我为什么要做爱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够格

为什么你老问我为什么
为什么我不答你问什么
如你再问我为什么
我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难道我不说你就不会问我为什么
你的问题太多
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知所措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沉默
他为什么要无奈
他为什么要愤怒
他为什么要流泪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快乐

她为什么要花钱
她为什么要赚钱
她为什么要偷情
她为什么要谎言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柔情

为什么她老想看他干什么
为什么他老问她要什么
如你再问我为什么我喜欢什么就干~~~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难道我不说你就不会问我问什么
你的问题太多
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知所措
为什么

 5 ) 带着榴莲去旅行

我猜《榴莲飘飘》肯定很受评论家的青睐。里面的意义城镇(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其实《榴莲飘飘》更像城镇外那些笔直的大道)足够评论家走几个来回满载而归(或许我是其中不那么贪心的一个)。不管怎么说,影片的拍摄和传播都是一个意义生产的过程(想想我们的语言,它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命名的冲动,一种赋予意义的下意识行为?)。在这个意义上,一部好的电影和一部坏的电影的区别就只在于意义生产的方式,或者说,阐释的方式(导演是不是也在试图阐释什么?)。一个阐释者尽可以在城镇里为所欲为,但愿,不要迷路。

一路上都是榴莲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讲了个故事:查理大帝爱上了一个德国姑娘,沉溺于其中不可自拔。官员们都很紧张,当这个姑娘突然死去时,大家才松了口气。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查理大帝转而迷恋于姑娘的尸体。图平大主教对此感到惶恐不安,他对尸体进行检验,在死者舌下发现了一枚戒指。他一取出戒指,查理大帝转而把满腔情思倾泻到大主教身上。主教无奈,把戒指扔进康斯坦茨湖。于是,查理大帝再不愿离开这个湖。
  卡尔维诺分析说,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其实是那枚戒指。一件物品在故事里出现时它就具有了一种特殊力量,变成了磁场的一个极或某个看不见关系网中的一个眼。物品或显或隐的具有象征意义。他得出结论:任何一篇故事中任何一件物品都是具有魔力的东西。
  陈果显然深谙此道。片名“榴莲飘飘”,首先出现的是影片中一再刻画的榴莲的意象(勤勤恳恳的评论家们喜滋滋的收获了一路),然后是 “飘”的意象(这个诗意的意象与海报中仰头望雪的女孩一起构成了影片的反讽机制,并且蛊惑了不少怀揣诗性期待的观影者,比如我)。“飘”对应于影片一开始河这边/河对岸的预设(这一预设贯穿整个影片):河这边的总是试图“飘”到河对岸去。另一方面,由东北南下来到香港的秦燕,由河这边的深圳来到河对岸的香港的小芬一家都处于一种漂泊无依的状态(香港电影中“飘”是一大主题,这与香港殖民/后殖民的处境脱不了关系,想想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榴莲则可以看作是卡尔维诺那个故事里的戒指,一件具有魔力的物品,一个让所有评论家的好奇心蠢蠢欲动的隐喻。同时这又是一个隐喻的隐喻:在榴莲乱刺丛生的坚硬外壳之下藏着什么?
  榴莲首次出现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件行凶的工具:酒店的伙计从背后用榴莲给予与他有过过节的耀仔重重一击。这一事件中二者都表现出底层如榴莲一般顽强的生命力(二者在彼此恐吓的把戏中你来我往,并且可以预见,没完没了)。这里形成了一种隐喻结构:榴莲的恶臭/底层卑贱的身份,榴莲的刺与硬壳/底层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这里出现的暴力与警察驱逐非法入境者的暴力是同构的。上层(警察)/底层,底层/底层,循环的暴力结构揭示出底层的真实处境。在这个结构中,榴莲象征着一种来自生活的暴力。
  一旦进入影片,榴莲便迅速演变为故事推进的叙事符码。卡尔维诺对上面那个故事的分析展示出的物品的魔力很大一部分在这里。接下来,榴莲作为爸爸带给小芬的生日礼物出现在餐桌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吃榴莲,妈妈坚决不肯吃,小芬勉强吞下几口。再接下来,小芬把爸爸买的第二个榴莲寄给回到东北的秦燕。在小芬和秦燕,榴莲象征他们在香港的处境:屈辱的,不受欢迎的,一如众人对榴莲臭味的厌恶。小芬姐妹和妈妈三个人每天不停的洗碗,试图洗去的也不过是这种生活的臭味。而在影片的最后,秦燕仰头望雪的情景也与此遥遥呼应:洁白无瑕的雪能洗去生活的污迹吗?
  在另一方面,影片在这众多隐喻之下逐渐显露出一个主旨性的隐喻:榴莲/南方。对于秦燕和小芬来说,榴莲对应着南方,一个南方的想象物,一个河对岸的想象物。有谁知道,在南方乱刺丛生的坚硬外壳之下藏着什么?


河对岸的生活:想象的南方
  
  博尔赫斯有篇短篇小说,题目就叫《南方》。达尔曼患上了败血症,经历了一段生不如死的医院生活,活了下来,然后去南方休养,最后死在南方的一次决斗中。这个故事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没有人知道南方的旅程是真实存在还是只是达尔曼躺在医院病床上幻想的一种死法。博尔赫斯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界限。
  而在中国,一首又一首诗写到南方。诗人们沉迷于“南方”在他们舌尖发出的迷人声响。他们躺在他们诗中的南方不愿起来。
  陈果借用了这种想象。影片一开始,河这边/河对岸的预设就为南方的想象画出了一条界线。在河这边的时候,秦燕活在对南方的想象中:秦燕对外宣称在南方做生意(其实是皮肉生意),父母对亲戚好友炫耀女儿在南方的成就(那一桌花费掉秦燕不少积蓄的筵席),表妹和以前的伙伴表现出的对南方的向往(表妹和几个伙伴最终乘火车南下)。吊诡的是,就是在河对岸,秦燕仍然生活在对南方的想象中。在香港的时候,秦燕买了幅挂历,上面是香港的著名建筑,秦燕坦承自己没有去过任何一个。本来在周末“加班”是有“奖励”的(去海洋公园),最终也没去过(海洋公园的主题也出现在小芬一家的闲聊中,最终他们一家去了没有,影片没有说)。
  对于秦燕河这边/河对岸这种双重生活,影片前后表现出明显的两种风格。河对岸的生活现实、紧张、忙碌、机械而单调,影片忠实的表现着这种风格:单一的场景,总是在秦燕的寓所、小巷(与小芬的生活重合)、餐厅(秦燕她们在这里等待接客)、街道之间来回;快节奏,对于接客过程的快进处理。河这边的生活则是诗性的,怀旧的,安全的:永远被白雪覆盖的东北,一伙年轻时候的伙伴,过年前后喜庆温馨的气氛。二者的互置(诗性想象的河对岸无比现实,现实本身的河这边却是诗性的)构成了影片深沉的反讽机制。(影片的风格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小芬一家日常生活的非戏剧性闲聊,恰恰与好莱坞一字千金的风格形成对比)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在河对岸,也有诗性的时刻:秦燕与小芬的那段小巷中的友谊(与小巷中的暴力相对比);在河这边,也有现实的时刻:秦燕与小名破碎的婚姻,为生活而奔波的艰辛。正是这些例外在南方的想象中显得弥足可贵。正是因为这些例外,秦燕才会把手机号码换掉(过去的记忆通过手机延续下来,换掉手机号码是对南方想象的一种抗拒)。而小芬最后给秦燕写信:她被警察赶出香港送回深圳,而“这才好呢”,因为这里才是“真正的家”。
  陈果并未满足于对这种想象机制的单纯揭露,他对河对岸的反思有更为深刻的地方。
  回到河这边,秦燕见到年轻时的一群伙伴。其中有一段,秦燕和伙伴面对开过来的火车高唱年轻时的改编歌曲:“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男女光着屁股跑/男的追/女的跑/追到以后按在地上搞一搞/搞得女的哇哇叫/掀起了原始社会的性高潮/性高潮……”由此反观河对岸的生活。商品化的进程使性这种原始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转变为一种可以贩卖的商品。
  前面在讨论榴莲的隐喻时提到“洗”的主题,与这个主题有关的还有“洗澡”。秦燕在河对岸接客的时候,每接一个客人要先为客人洗两次澡。这里的“洗”不再具有讨论榴莲的隐喻时那种对于处境的反抗性,相反,“洗”被处境所同化,本身成为商品贩卖过程的一部分。
  在河对岸,秦燕过着符号化的生活。秦燕一开始在影片中出场,伴随着“大便完厕纸乱扔,还对着吃饭”的指责,这与秦燕在东北表现出的修养有天渊之别(别忘了,她是学京剧这种“国粹”出身的),前后二者判若两人。秦燕在接客的时候频频碰到一个问题:你是哪里来的?在秦燕的回答中,有湖南、深圳、旺角……秦燕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地方,但不是东北。在河对岸的生活中,秦燕的主体性逐渐消失(身份认同的危机),她越来越接近于她所贩卖的商品本身——身体(异化),南方的想象(作为一个系统)反过来将想象的主体(作为系统里的能指)吞噬掉。河这边/河对岸的对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想象机制的问题,由这里引开去,是对现代性的反思问题。
  与“洗”的主题有关的还有“皮手套”的主题。帮客人洗澡,日子久了秦燕的手脚皮肤开始脱皮。在与小芬成为朋友后她帮小芬洗碗,发现洗碗是带着皮手套的。在回到东北后,秦燕一次洗碗的时候想起了这个细节,她问她妈:“我们家没有皮手套吗?”
  陈果的皮手套在哪里?

 6 ) 榴莲:假象的一种

生活总是不经意地充满着假象。小燕在笑但她不一定快乐。阿芬向往香港却不因为喜欢。爸爸口中的“做生意”,不过路边摊一个。正像《一一》里,那个八岁的小男孩兀自疯语,“每个人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我们的后脑勺对着的那个世界,是我们真的看不到。还是不愿意看。

香港,小燕一天冲四十凉,最多的一天接下三十八个男客,为了钱,为了所谓的荣耀。回到牡丹江,爸妈为了面子,执意举办盛大的酒宴,一片觥筹交错,杯光酒影。那么多的羡慕那么多的贪慕,可有谁曾想过其后掩埋的黑暗。

秦海璐饰演的小燕,一个妓女。不是想象中的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只穿极为普通的连衣裙,背大大的双肩书包,平凡的像邻家的纯情女孩。人前背后,她的眼角眉梢里,既没有讨好客人的谄媚,也没有自暴自弃的痛楚。黑暗肮脏的房间里服务男人的时候她淡淡的笑,冰天雪地里仰望雪花时她依然淡淡的笑。眉宇里不自觉透出的坚决和无奈。尽收眼底。

她是一个坏女孩。她以21岁的身体招摇在那个南方城市的腐烂里。记事本上的正字是她的历史也是她的罪证。她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蜗居着,等待着客人的垂青。她接到电话就忙不及地开始“工作”。但她却会在换衣服的时候,突然想起似地拉上四围的窗帘,用一种看似可笑的方式,挽留着她残留的自尊。徒劳无力的挣扎是震撼的。好象《可可西里》里,慢慢陷入流沙的一幕般,触目惊心。

回到家乡回到一切的起点。生活还是那么平静。雪纷纷扬扬地下,但它抹的去那些无奈的曾经么?躺在美容室的椅子上,别人问小燕准备做什么生意,小燕只说没想好。于是那女人说,你在香港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小燕的眼神变的复杂,没有人知道那些故事,除了自己。许多时候感到悲哀,世态炎凉冷暖自知。破了的再也无法复原,比如年少无忧的心。

童年回忆的那一段是电影里唯一的亮色。纯真的岁月一去不返。成长是认清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残酷又直接。悲观的东西最警醒。陈果把美丽的东西摔碎了给我们看。赤裸裸地让人心悸。

《榴莲飘飘》,榴莲隐喻的是谁是什么。是小燕,是阿芬,还是生活本身。又或者都是?影片沉闷压抑,但到底陈果还是用榴莲说话了。坚硬里是柔软,芒刺里是香甜。恶臭的东西本质却也许是清爽怡人。榴莲,与生活一般,都是假像的一种。于我而言,抛开心酸胆怯,切开它,享受它的甘醇,足矣。

并不大喜爱看如此晦涩的片子。但这仍不失为一部反映现实的好片。尤其女主角的表演,毕竟,金马影后不是白得的。

http://ddwindow.blogdriver.com/ddwindow/1136700.html

 短评

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亦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有关香港,有关东北;有关赚钱的理想,有关南方的梦;有关小姐,有关尊严,有关爱。

5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

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表面的风光艳丽是无法自赏的,那是供别人羡慕的。不能言诉的过去和拼搏,只能以沉默和谎言替代。南方,是一个遥不可及却人人趋之若鹜的梦。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小燕回东北和老同学们唱的两首歌特有意思啊!原始社会好啊原始社会好!

13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低端人口生活片段,贫民诗意。非专业演员。朴素自然下的精心设计。本地人与过客的责任感是不同的。工厂记忆。即使回到家乡,她也不再是她。不能说的秘密。街头的政治口号&没有出路的人,原曲&民间改编的词,旁人眼里的风光&自我心理的苦闷。connection: 细路祥。赞陈果、表演、摄影、剪辑。四星半。

16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香港作为榴莲的形象(外表坚硬,气味排外,内里柔软)植入外来人的心。后来小芬给小燕寄的榴莲,暗指她在牡丹江已经跟南方水果榴莲在北方一样,格格不入,同时也提醒着她在香港的曾经。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亦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榴莲在我看来,并不好吃。故事始于细路祥同时发生的,阿芬也在里面出现。

21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挺无奈的,但是缺少力度,感觉只是很多因素在一个人身上的堆砌。不过在所有描写北姑的片子里还算是不错了,只是秦海璐把小燕内心巨大的矛盾和茫然演成了一种无所谓,看起来有点空洞,没有灵魂,比《香港有个好莱坞》里周公子的演出要差一些。p.s.吐槽下陈果片子里的北姑总叫“东东”,><

24分钟前
  • 小枫
  • 还行

陈果作为一个香港人居然对东北有如此深入的认知~~

25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原来Fruit Chan是香港的贾樟柯呀!影后没看出来。

29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青春电影。背景又有陆港区隔,又有东北下岗,糅合的真是精彩。秦海璐的线自然很丰富,阿芬的副线也很饱满。榴莲的象征性太强了,在全剧中的几次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让影评家们大展拳脚。在牡丹江的部分,很难让人想到这是香港导演的作品。浪漫自然是浪漫,但又很朴实。没有过分的抒情,点到为止。

34分钟前
  • tiiiiin
  • 力荐

秦海璐出演第一部电影就成为金马影后,堪称华语女演员的一大传奇。她不怕扮穷,不怕扮丑,只为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加真实,丝毫没有中戏学生的包袱。她饰演的阿燕住在狭窄混乱的出租房,在床上吃盒饭、抽烟的片段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将一个失足少女、底层人士因生活所迫而出卖肉体的状态演绎得入木三分。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们向往的生活和我们现实的生活之,间就是一个榴莲的距离!带着坚硬的利刺和难以消化的气息!

40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离开香港的最后1小时,她还在接活。飘飘榴莲是香和臭的集合,就像北姑这份职业一样。一直觉得中国这么多女演员,惟有秦海璐称得上是“人民艺术家”,因为她能把中国最平凡卑微的女性演得丝丝入扣,同时挡住任何猎奇的目光。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感觉整个故事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两部分,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镜头里已是白茫茫的积雪。还是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东北的小城市。改革中被遗弃的角落里,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喘息。

42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整个中国是分裂着的。大陆和香港的分裂,南方和北方的分裂,留守者和远行者的分裂。

45分钟前
  • 王大盆
  • 推荐

之前就觉得陈果把香港拍出了汾阳的感觉,这一部下半段里的东北戏就真的太像贾樟柯了……一个学京剧的东北人跑去香港做小姐,陈果很擅长找到这样一些颇具象征意味的点……看完很想吃榴莲,我才意识到我这辈子还没吃过榴莲。

46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陳果有意無意地讓《榴槤飄飄》向「九七三部曲」靠籠(小芬及其一家的橋段、電視機裡頭的中秋,還有那個在《去年煙花特別多》中被家賢打穿口腔的小混混(貌似跟本片裡頭的那個小混混是同個演員))。電影很是缺乏力量,尤其後半段。

49分钟前
  • 熊仔俠
  • 较差

三星半。香港和东北的两极对比,榴莲壳坚味臭,但是果中之王。后半段和之前感觉不是同一个故事,陈果的现实残酷又无情,迷茫不仅存在回归前后的香港,也发生在每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失落自己的城市身上。

5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关于内地人对南方,对香港,对花花世界“闯荡”的向往以及现实的出入,我觉得这部片子是很不错的。正如阿芬被遣送回大陆后说的:其实这样才好呢,因为这里才是我的家。不过,有多少人能明白呢?主角回到山东后的那一段,我个人感觉太长太散漫。如果着重香港多一点会更紧凑更有中心感。

52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90年代最流行《围城》和《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其实,里面的世界也一样啊。我记得初中时,第一次听见对门的哥哥说要离开企业回青岛时我非常不理解,因为那时正是我调皮捣蛋的黄金时代,我觉得做工厂子弟应该很开心的呀。。。陈果这片子差在对里面的世界还不太了解,可能和秦海璐从小在戏曲学校长大的经历有关。并且,铁轨和火车站不是这样玩的

53分钟前
  • 欢喜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