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

爱情片法国1986

主演:玛丽·瑞莱,Amira,Chemakhi,Sylvie,Richez,玛丽娅·路易莎·宾格,Basile,Gervaise,

导演:Eric,Rohmer,

播放地址

 剧照

绿光 剧照 NO.1绿光 剧照 NO.2绿光 剧照 NO.3绿光 剧照 NO.4绿光 剧照 NO.5绿光 剧照 NO.6绿光 剧照 NO.13绿光 剧照 NO.14绿光 剧照 NO.15绿光 剧照 NO.16绿光 剧照 NO.17绿光 剧照 NO.18绿光 剧照 NO.19绿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0:18

详细剧情

夏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巴黎女子戴尔芬却陷入了忧伤与烦闷中刚刚和前男友结束恋爱关系,本来约好与她一同度假的女友也放了她鸽子。尽管其它许多好心的亲友邀请她一同度假,但是她却一一拒绝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只有她看似要独身一人困在巴黎过冗长的夏天。她寻寻觅觅,终日游荡在各处,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情人,但是所遇之人皆不能触动她心。在马赛海边,她听说了关于绿光的传说:谁能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落寞的她打算返回巴黎,在车站,一个男子对着正在阅读小说《白痴》的她微笑,戴尔芬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主动邀请男子去海边看日落。在灿烂的光辉中,男子对她表白,而她却固执地等到绿光才给出答案。

 长篇影评

 1 ) 那些读到我心里去的台词——《绿光》

他们从来都不会爱上我,只是追求我一阵子,我知道那不是爱情,因为我知道一个男人到底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而且我还知道这并不合算。当一个男人盯你看的时候,你就明白了,这样不好,只是虚情假意的东西,而这就是他想要的,但对我来说白费心机。并没有一个男人真正看过你。当一个人认真看你的时候,我想出去,走近他,然后把自己交出去。

 2 ) 绿光

昨晚终于看了Le Rayon vert,看着女人一个人为了躲避世人眼中的孤独,一次次去那些尴尬的地方,尴尬的与很多人在一起。实在是没有话好讲,只要一个人默默地行走在森林中,行走在到路上,也不会遇到谁。就这样,一个人因为大自然的渺茫,或者是为自己的渺小孤寂而哭。为自己在饭桌上,或者是在匆忙中向人做不必要的长篇大论的解释。可是解释什么呢?解释自己为什么总是一个人?为什么吃素?为什么不喜欢去追人?为什么长时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

也许万事万物都没有办法解释,解释只不过给人们头脑和心理上的安慰。到底,她还是不会随便在旅途中去和人搭讪,一起去跳舞然后喝得烂醉,一起过夜,再彼此遗忘,彼此分别。

人到底本身是有多寂寞,才会去做那样的事?而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生活,就算是寂寞嘛?

对我而言,一个太阳双子上升摩羯的人而言,昨晚看侯麦的绿光,引起太多的共鸣。让我觉得,世间还是有人能够体察到人类最细微的情感,不贸然,也不冲动,只是安静地铺陈在观众的眼前。现在一个人在布鲁塞尔过节,可是过什么节呢?家人朋友也都不在身边,也再不想回到鹿特丹去和那些本身也不那么喜欢的人们在一起。

一个人在家静静暖暖地看电影,实在好过喝一群实在玩不到一起,聊天也无,又不够嗨和疯狂的人在一起。

当然,G对我说,那你新年怎么打算呢?你总是要去找朋友一起过吧?否则否则,你不是一个人在家,而外面的人群都在欢腾。你不是会很寂寞?
后来我觉得,这也就是我和他的不同。有些人会为了排解寂寞而去找另外一些也想要排解寂寞的人,只是为了看上去不寂寞;而我从小到大,经历过太多一个人的时刻,所以反而觉得无所谓。

而那段在沙滩上,女人遇到的瑞典女游客的场景,对我而言又是那么熟悉。总是有那些人,会遇到另外一些快乐得容易,消遣得容易的人为伴不是吗。可是我,可是我,无论如何还是不会那样。

我也希望,能够在车站安静看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人。是的。遇到,而不是自己去找,去追。只是遇到了,被安排了,被注定了,就在一起讲讲话,彼此交换一段时光。

越来越觉得万事万物皆有因缘。我也和女人一样,相信诸多机缘巧合。绿色,是我哥最爱的颜色,而今天早上起来,猛然发现,我家对面的酒吧叫L'Ane Vert.

 3 ) 等待绿光

断断续续地落雨,窗前的青草又长高了一个头,夜色阑珊处,隐约有雀声传来,城郊的
天。依旧是一片漆黑,让人想起山区的孤独旅行。

那些渐渐飘去的岁月里,那些一个人的日子里,总有清冷的黑夜陪伴。

耳边,陈奕迅年轻的声音里,渐渐听出了淡淡的哀愁。想来,他是深深明白了歌词背后的深意的罢。

情人若寂寥地出生在1874,刚刚早一百年,一个世纪,
是否终身都这样顽强地等,雨季会降临赤地。
为何未及时地出生在1874,邂逅你,看守你,一起老死。
若果不可相约在和平地方,也与你畅游战地。
为何未及时地出生在1874,挽着你的手臂,彻夜逃避漫天烽火,失散在同年代中,仍可
同生同死。

侯麦的《绿光》里,Delphine是个普通的女职员,过着平凡的生活,却有颗一直不肯放弃的心。

夏天来了,女伴们张罗起出游的事情,刚和未婚夫分手的Delphine却是孤单的一个人。
大伙都热心地劝她尽快找一个新的男伴,七嘴八舌之间,Delphine有些烦了。
——“我很好,是有点孤独,但肯定是有一个人在我的生命里的。即使,现在我不能看到他。”

朋友们却说,Delphine,你要么去认识新朋友,要么就活在记忆里,而如果想要找一个新的,就要看你是愿意等待白马王子,还是自己去找了。“冥冥中,你在等着你的白马王子,你孤独,所以你看起来很消沉”,女友们按照星座书的说法来开导她,“你太固执了”。

摩羯座的Delphine说,我并不固执,是生活固执地逼我这样的,有人对我说了,也许绿色是我今年的幸运色呢。

这年的7月18日,星期三。
Delphine陪着女友弗兰西斯及其家人来到了海边的瑟堡,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女友的家人也都很友善。

可是,Delphine依旧格格不入般地感到孤单。

她不喜欢食肉,不喜欢采摘花草,不喜欢乘船荡秋千。种种的细节,让大伙感到诧异。

但是,这些都不是理由。也许,只有她自己能明白那深深的孤寂。

在平静的牧场边,一个人的Delphine终于忍不住悲伤起来。

最深的感触总是无人可说的。

影片的风格一直是舒缓的,似乎没有任何刻意的节奏在内,摄影机的镜头更是毫无暗示,甚至在一群人的争论之际,也从未停留或切换。很多时候,观众似乎无法看出导演的明确倾向。生活,被还原成了直接的状态。

但是,就在这一派平静的叙述里,演员看来不着痕迹的演出牵着我们渐渐走进了她的内心。
在热闹的假期,毕竟是不能一个人呆着的,这是她的为难。
于是,Delphine选择了离开。

7月23日,她回到了巴黎。
还有很长的假期,一直呆在巴黎是白痴的。一个星期后,她一个人来到了海边的另一个小城。
在海边,Delphine无意中听到了几个老人谈论起凡尔纳的小说《绿光》,发生在苏格兰的一个浪漫爱情故事。
凡尔纳说,当你看到绿光时,你就可以读懂了自己和别人的感觉。小说中的女英雄没有看过绿光,但她最终读懂了自己的知觉,遇到了爱人。
老人们谈得开心,一旁的Delphine听到了心底深处。

在接下来的旅行中,Delphine认识了一个开朗的瑞典姑娘,闲聊中,Delphine不知不觉又谈起了自己的困惑。
“我想找的浪漫,想找的心中的他,但是我没有特异功能,身边的人看过去,全是那么的模糊。也许,我是错的。我的朋友都告诉我说,要行动,要主动出击。她们都这么说。可是,我至今还没遇上。
我对人非常坦诚。如果对方不来电,是因为我没用。如果对方抛弃我,是因为我错了。”

Delphine是个对男人很戒备的女孩子。在她看来,男人会追求自己一段时间,或为了喝酒,或为了性。却都不是因为爱。
也许,孤独地生活越久,就越找不到中意的人。
这,简直让她伤心到发疯。
——其实,我们谁不是这样呢。唉。

最后,Delphine还是决定伤心地离开小城。
峰回路转间,她在等车时遇见了一个一见钟情的男人,鬼迷心窍似地随他去了一个小渔港。她决定,陪他一起去海边看日落,一起去等待绿光的奇迹。
如果,绿光能够幸运地出现,Delphine想,自己的幸福也许就此降临了。

终于,落日的最后一束光线,传说中的绿光涌现在海平面。
Delphine泪流满面。

很简单的一部老电影,其时间跨度也仅仅是一个月,情节更是出奇的单一。

可是,吸引我们心灵的,正是每个人的困境。
哪怕所谓的命运似乎已经预定,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奇迹往往就在不经意间。

 4 ) “莴苣是一个朋友,口味清淡”

Delphine, 取自拉丁文Delphina,原意为“来自德尔菲神庙的女人”。德尔菲神庙以女祭司皮提亚的预言而闻名于世。在一种迷狂状态中,皮提亚被阿波罗神附体并说出其神谕/预言,昭示城邦或个人的命运。

女主的经历就是一个等待命运、听见预言并实现预言的故事。海边的扑克牌是一个征兆,同一天,她听到了关于绿光的预言,一个关于太阳的预言——如果太阳沉落时的最后一道光影是绿色的,你就会认清自己的命运并做出决断。这一切,暗合了Delphine这个名字的原意,而太阳的绿光则对应着太阳神阿波罗的预言。

故事很简单,对话充满了日常感,平常的对话之下是暗流涌动的不平心绪,戏剧般的孤独。她说,“我不难过……我无聊透顶”,然而再多的话语和絮叨,也不及她扭动双手、摆弄头发和摇晃身姿所传达的信息丰富。日子一天天翻过,伴随着绿色背景。孤独、快乐和无聊交织在一起,在海边绿植的哭泣中达到高潮。我从一开始就不自觉代入,一种焦虑的心绪缓缓升起。她在巴黎的街头散步,我试图回忆这是哪里的小公园;她和朋友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琐事和心思,我则想着餐馆附近是否有曾路过的地铁站:一个大大的“Metro”标志。她在四人场景中焦躁不安地想要逃离,而我的灵魂早已脱体。

我喜欢里面的絮絮叨叨,喜欢里面的沉默,喜欢虚构中微小的起承转合,喜欢那一直缺场的绿光。我一直在记忆中搜寻巴黎那些似是而非的场景,企图逃避那些无所适从的动作,直到在一座不起眼的车站,在不知名的海边,看见了安心的日落。

“莴苣是一个朋友,口味清淡。”

 5 ) 爱是一道光

侯麦用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铺垫了一场偶遇。摄影机追随女主孤独又焦躁的步伐走走停停,无目的地游移视线。她想有人陪,却总是拒绝靠近她的男人;她害怕孤独,但又不想挤进人群;她有奇奇怪怪的原则,情绪容易失控,找不到倾诉的源头。这是侯麦最好的一部关于孤独和爱情的电影,简单而纯粹,抓住了爱情的神秘感。

[绿光]是一部形式上非常“无聊”的电影:女主多愁善感,长假来临,没有心仪的朋友陪在身边,独自四处晃荡,倍感寂寞。她的无聊有着令人着迷的共鸣力量,诠释了极其私人化的在人群中形单影只的孤独。这种孤独既不是源于离群索居——女主的身边有关系融洽的朋友、家人,常能遇到聊得来的陌生人;也不是不受欢迎所致——多次有男人搭讪女主。那是一种在人群的欢乐声中,突然独自安静下来,才能感受到的孤独。

侯麦用日记体的方式切割女主戴芬的假期生活,每幕戏的开始打出周几的字幕,相互间唯一的联系是主角戴芬——她在这天干了什么。打电话、见朋友、聚餐、独行、闲聊,如是累积她的孤独情绪和对爱情的渴望。

镜头时而与戴芬保持距离,拍摄她一个人走在满是游客的沙滩、冷清的山路、寂静的乡村、清闲的公园,时而慢慢推近,注视她,聆听她。侯麦以此赋予了影片强烈的临场感,加上毫无戏剧性的剧情设计——对日常行为的纪录,让戴芬的孤独贴近真实生活。

即兴发挥是侯麦从“喜剧与谚语”系列开始深入尝试的影像风格。他把1960年代兴起的法国真实电影运动的创作理念带入到剧情片中。

真实电影是一种纪录片创作流派,强调导演和摄影机介入到纪录过程中,代表作是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执导的[夏日纪事]。导演带着问题走上巴黎街头、走进工厂、走入公寓,寻访年轻人,与他们倾谈,打开他们的想法,让不同身份、职业、年龄、国籍的人,在摄影机前坦陈生活思考和困扰。侯麦对此种创作,非常认同,并在剧情片中大量使用纪实手法,重视日常对话和即兴发挥。

剧本阶段,侯麦与主演经常见面聊天,进入她们的生活,甚至会去她们的房间,寻找适合的情境,设计人物个性和台词。[绿光]是侯麦第一次尝试在剧本中大量加入即兴发挥。他在和女主角聊天的过程中,把话题引向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拍摄时,设计便于女主即兴发挥的情境。片中大部分场景(闲聊、独行、休闲等)具有即兴发挥的空间,像在纪录现实人物的生活和对话。

侯麦让镜头也变得“即兴”(也可能是精心设计出的即兴)。当人物在说话时,摄影机会移开,随意拍摄其他角色、周围环境,像把观众带入现场观察;或者是将镜头稍稍拉远,收入角色说话声的同时,混入清晰的环境音,将画面重心从对白转移到情境,突出主角疏离的心情。镜头失去了拍摄主体,即兴移动。

[绿光]的故事开始于长假来临前的两周,戴芬在公司接到朋友的电话,被告知对方不能和她一起度假了。戴芬的脸色立马变得难看,除了这位朋友,她想不到还能找谁一起度过漫长假期。她可不想一个人旅行。第二天,戴芬和另一个朋友见面,心事重重,朋友劝她再找个伴,或者独自去旅行,主动结识陌生人。戴芬一脸尴尬,这对她来说是很难的事情。

这个世界,总有些人,内心抗拒一些在其他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却又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或原则。戴芬总是抱怨孤独,但又不愿意像朋友那样,对陌生人敞开怀抱,享受一群人的欢乐,放开内心的种种枷锁。

朋友建议戴芬报名旅行团,她不愿意跟团旅行;家人邀她团聚,她不想如此平平无奇地度过假期;加入到朋友的家庭大聚会,玩了一天后,她又感到不自在,想要离开。无论何时,她都没法忘记自己是“一个人”,即使身边朋友如云,而且总有男人想靠近她,她还是感受不到有融入彼此的快乐。

放在今天,戴芬可能会被贴上“矫情”“做作”的标签。她的孤独,确实是一种需要拿捏得当的情感,就像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极易被人误解成自以为是的清高。侯麦的高明在于捏准了它的度,他真正懂得这种孤独体验。或许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政治立场保守的侯麦,在激进的新浪潮导演中间,也曾感到过孤独。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绿光》是本片的灵感来源,侯麦在电影的后半段通过五名老人的对话,植入了小说中最重要的神秘情节。此时,百无聊赖的戴芬正好从他们身边经过,偷听了谈话。老人们说到,绿光是太阳落下时闪现的一道光芒,极其罕见,看见它的人会变得敏锐,判断出爱情的真假。

戴芬相信了这种神秘中的浪漫。她还是和之前一样,一个人到处消磨时光。几次有男生和她搭讪,都被她无情拒绝。当她准备放弃旅行回巴黎时,在火车站遇到一个男人盯着她看,那时她正在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之前也曾有男人在路上跟随她,她本准备坐椅子上看书休息,当男人试图靠近她时,她立马厌烦地起身离开。

这次,戴芬没有厌烦地躲开,而是主动跟男人搭话,邀请他看日落。当男人向戴芬发出约会邀请时,她突然变得紧张,看着落日,激动落泪。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但男人抱着她,随着她的目光看向落日。绿光出现的一瞬间,戴芬异常兴奋,男人看她又笑又哭,也跟着笑了。

影片结束在绿光出现之后的落日余晖中。戴芬和这个男人的邂逅过程,和之前被她拒绝的搭讪没什么不同。爱情的神秘和浪漫或许正在于此,看对眼了,就是邂逅,看不对眼,就是孤独。之前,从戴芬朋友口中,我们知道有个男人期盼着她去找他,朋友建议戴芬去找那个男人一起度假,她苦笑了一下。所谓孤独并不是找不到人陪,而是找不到最合适的人相伴。

(原载《看电影》12月刊)

 6 ) Green light in my life, I'm searching for you.

应该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侯麦了。看前半段的时候一直觉得做作矫情的女主很讨厌,然而越到后面就越能从她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害怕孤独,但又无法适应人群。敏感,脆弱,四下无人的时候会毫无征兆的掉眼泪,不停地用“努力过”来自我掩饰。上一秒还活在虚幻的执念中,下一秒又展现出理性的一面,同时还有着自己的迷信。回想起女主度假前朋友给她念的星座运势: “你很孤单,并似乎因此而沮丧,这是恶性循环,但你太固执,不愿改变”,即使我不是摩羯座,也觉得用这几句话来描述当下的我真是无比贴切。

结尾,已不再对假期抱有希望对女主却在车站对一个陌生男人动了心,并在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下跟随这个男人来到了圣尚德吕兹,在那里,她一反常态地对这个男人敞开了心扉,谈论起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与无望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这个时候的她与在Cherbourg解释自己吃素食的她仿佛判若两人。

而这次交谈似乎也为女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情感宣泄口,之后,她与陌生男人相处的状态变得异常轻松,眼神里也是少有的温柔。或许已经没有人记得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巴黎还是比亚里茨,她都曾经无礼对待过想要和她搭讪的男人。

在圣尚德吕兹,女主与陌生男人看到了人们口中的海上落日的最后一道余晖——绿光。此时的我已经把绿光背后那些所谓的物理学原理统统抛在脑后,光的折射,色散,都与它无关了,我知道,绿光就在我心里,当我决定去爱时,我就会看到它。

 短评

侯麦就是把女人、爱情看得太透了,才让大家在这个神经质又脆弱、过分相信命运的女人身上找到太多自己的影子,她在荧幕里或许让人厌烦觉得可笑,但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何尝不是这样,有自己的坚持和见解,想要的东西看似明确却又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当然最后的结局很浪漫。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可以又名《少年摩羯座之烦恼》? 她和我 和很多人一样 喜欢游离 令人厌烦 给别人一种”我不喜欢你不想靠近你“的错觉 treat ourselves as outsiders and never pretend like we can ever fit in. 不过侯麦(以及所有这样)能在人群中注意到摩羯的沉默不安和忍耐,对摩羯(或者就说我)来说 挺可怕。

8分钟前
  • Nin
  • 推荐

我的第一部候麦,相见甚晚,却也为还有24部可看而暗自欣喜。表演自然透彻,让一个本不令人喜爱的女子上升到了精神象征意义的层面,对理想主义的谵妄做出了赞颂。冷静、残酷却又充满温度。鸡汤必须熬到这个火候才配得上叫鸡汤,其他的味精水们可去自行了断了。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好得令人发指。每个人都问Delphine:“你怎么孤零零的?”“你怎么不开心?”“你到底在想什么?”其实Delphine在想什么再清楚不过了不是吗?“我马上要回巴黎,但现在不太想回了。”她不愿迁就,她要等,这就是答案。侯麦大概真的是很喜欢信念和奇迹,所以六年后又拍了《冬天的故事》。

13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原来素食者果然容易纠结和性冷淡。

15分钟前
  • 安小安
  • 力荐

永远不合时宜,经常独自哭泣,无法享受人人享受的欢愉,和这世界简直毫不匹配。你觉得她那么讨厌,可你难道不曾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是她吗。这电影捕捉了那么多现实的碎片,但现实和电影唯一的差别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能不能在某一刻出现那么一个人,看到那么一束光。

20分钟前
  • Line
  • 推荐

看罢《绿光》,几乎要怀疑自己看的与他人看的是不是同一部电影了。一切都过于平实琐碎。这类生活流纪录片式的电影,偶有美感和动人之处也不过是源于观众对异域、对他人凡俗生活点滴的猎奇和窥探心理在作祟,无关乎影片的风格内容与主题。今后还是让我离侯麦的电影远一些吧。

22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侯麦的片就像温开水一样舒服得很,但又能在喝到最后的时候尝到沉淀的下来的甜。关键是我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4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小津一生都在嫁女,伍迪艾伦从未停止过话唠,而侯麦却一直在坚守着旅途中的邂逅迷失中的寻找自我。摩羯座真是一个令人生厌的星座,渴望情调却没有情调,自以为很高贵,其实却苦逼而无趣。

2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妹子不会钓凯子。一个素食主义失恋妇女的抑郁假期——但妹子啊你已经失恋了两年多了好不好——风景不错,还有科普夕阳的折射散射现象,要讲的道理也挺诗意:孤独总好过幻灭。可俺是有多讨厌这种文艺妹子玩忧郁啊!!最后那个男的是变态杀手就好了!!

30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看了难受。这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生活态度。

32分钟前
  • rhyme
  • 推荐

我宁可看到她一直也没戏剧般的碰上一个合适的人 然后等着导演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34分钟前
  • 波诡
  • 还行

侯麦代表作,1986威尼斯金狮奖。1.简约质朴的话唠生活流,剖析女性孤独感与对纯真爱情的寻觅。2.镜头不动或慢移,拍对话以对准一人的近景或特写为主,段落镜头,配乐仅[美国夏日]提琴曲。3.实景自然光,服装色彩搭配赏心悦目,蓝白红,涌动的绿意。4.花朵是充满诗意的,它是一幅画。5.绿底的黑红桃。(9.0/10)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个敏感的女人来来去去,只是在等待爱情。侯麦真沉得住,所有的情绪都压在最后一分钟,当绿光真的出现,所有的压抑都一扫而空,爱情可以萌生,承诺可以相信,拥抱可以温暖。镜头干净利落,全片絮絮叨叨的对白传出一种生活本来的气息,可这又是一个那么童话式的期待,真是心戚戚焉。

42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1.他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去哪儿都是无聊的,日子怎么过都是无聊的;2.内心敏感、脆弱,想要融入大家,却又只能扮演聆听的角色。看着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总觉得自己的沉默会扫了大家的兴致,只想躲开;3.对爱情怀抱着天真浪漫的期待,不敢也不想轻易开始,对的人或许会出现吧?!4.女主即本人。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侯麦又来一针见血#因为敏感所产生的顾影自怜和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很多外来因素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获得高质量的爱情却又不能忍受孤独、害怕受到伤害,“等待总比梦想被摧毁要好” 我很讨厌抱有这样心理的人,改变不能靠所谓的绿光,要靠自己的理智和努力

51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8.3 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无所适从,很难结交朋友,人家都告诉我要改变,可是他们不明白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这只是我的本性,只是每个人具备了不同的属性罢了,在生活之外的其他层面,我获得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快乐。

56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2012-08-13 初看;人家女文秘在候车室读《白痴》,我们只有刷微博聊QQ摇一摇,所以巴黎有绿光,我们只有失恋33。2019-5-19重看3.5;在选择与世界和解之前,我们选择相信绿光的存在。「绿光」是继续行走的力量,是薄暮里的微光,我们都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绿光;喜欢那些偶然出现的牌,像是预示着超验的走向,却始终牢牢胶着现实的因素,那些无助与困惑就是真实的你我。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喜剧与箴言”之绿光女主与侯麦塑造的大多数女性角色完全不同:她宁缺毋滥,单纯又敏感,理性又渴望拥有;她总是那么伤感,但不会因为孤独屈从于身体。在她最终遇到那个合适的人时,她却让“绿光”替自己决定——绿光浮现时,不是你真的能看懂自己和身边的人,而是在那一刻,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58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侯麦和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有相似之处——运气 & 发达国家领先的不是美好,而是烦恼。当有一天埃及人民变得像中国人民一样富裕,就会发现有些问题不但比推翻独裁者还要难,而且带来的麻烦一点都不少 & 典型的豆瓣女主角,旅游,吃素,平胸,孤独~

60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