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姓之人

剧情片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德国2009

主演:杰瑞德·莱托,萨拉·波莉,黛安·克鲁格,范林丹,瑞斯·伊凡斯,娜塔莎·里特,托比·瑞格波,朱诺·坦普尔,克莱尔·斯通,阿兰·柯德勒,丹尼尔·梅斯,迈克尔·莱利,帕斯卡·杜奎奈,托马斯·伯恩,Catherine Demaiffe,哈罗德·曼宁,Anders Morris

导演:雅克·范·多梅尔

播放地址

 剧照

无姓之人 剧照 NO.1无姓之人 剧照 NO.2无姓之人 剧照 NO.3无姓之人 剧照 NO.4无姓之人 剧照 NO.5无姓之人 剧照 NO.6无姓之人 剧照 NO.13无姓之人 剧照 NO.14无姓之人 剧照 NO.15无姓之人 剧照 NO.16无姓之人 剧照 NO.17无姓之人 剧照 NO.18无姓之人 剧照 NO.19无姓之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4 04:00

详细剧情

在2092年的未来,火星已成了地球人热衷的度假胜地。118岁高龄的尼莫·诺巴蒂(杰瑞德·莱托 Jared Leto 饰)是最后一位仍会死亡的自然人。记忆混乱的他在一次次的催眠及采访之中不断回忆自己的童年,却在每个人生分岔点都衍生出完全不同的人生。在这些不同的版本中,有母亲(娜塔莎·雷托 Natasha Little 饰)和父亲(瑞斯·伊凡斯 Rhys Ifans 饰)离婚后再婚而变成了尼莫“妹妹”的安娜(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有身患抑郁症婚后情绪不稳的埃莉斯(萨拉·波莉 Sarah Polley 饰),还有与他育有三名子女的亚洲女孩吉恩(范林丹 Linh Dan Pham 饰)。交织在宇宙大爆炸理论、超弦理论和时间特性的解释中,尼莫的人生真相究竟为何呢?   本片获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并获虚构类最佳传记电影奖和Gol...

 长篇影评

 1 ) 支撑剧情的两个假定

 
   看了很多影评,跟我的想法不大一样,所以就寻思着写一篇。

   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部哲思片或者是探讨人生的电影,并极力向《蝴蝶效应》所反映的主旨靠拢。但我觉得这有欠妥当。我认为这无疑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科幻电影,主调真心不关人生、哲学什么事儿。

  要明白这部电影的主线,首先要了解两个理论:

 一、大坍塌:宇宙经历过膨胀之后,会在特定时间收缩。而原本的时间线,会倒流

二、平行宇宙论:在宇宙中存在无数平行的世界,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就构造了不同的结局,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将整个剧情的合理性都用这两个理论支撑。

首先,他假定了一个宇宙收缩的时间点,就是片末最后老人床边时钟的特写的2092年的那个时间。而在这个时间点上,老人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没有死透,此时,按照原本的时间流向,应该是老人马上死了。但是宇宙停止了膨胀,时间流向变了,老人不能继续按照原本的时间流向走向死亡,反而随着时间的逆流而活过来。

这就解释了老人为什么这么特殊,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活到宇宙时间尽头的人,而不是像许多人说的被天使遗漏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天使就是导演对宇宙时间的隐喻。

那么解决了老人为何这么特殊之后,我们接着要了解为什么剧情如此纷繁复杂,这需要涉及另一个理论,平行空间理论(不做解释了,百度去)。

因为老人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人,他活到了宇宙时间的尽头,此时原本存在的所有平行空间的节点,被压缩到他一个人的身上。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老人可以不断穿梭到所有平行空间的人身上。因为他本身就是宇宙中自身的终结点,各个平行空间都将终于他自己身上。这一点片中有提及,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所有的空间都被压缩到一个节点,而本片中,意思就是指所有平行空间的所有主人公的人生都被压缩到了老人的身上。

老人最后与70年后的自己对话时说,在你看来我是70年后的你,但在我看来,我才是时间轴的开始。这里的意思是,我都活到宇宙终结了,时间只能倒流了,所以以前的我,在现在我看来,才是以前的样子。

这里面涉及的就是时间轴发生逆向之后,整个我们规定的“过去”、“现在”、“未来”被打破。

片中不止一次强调2092年,而且老人说按照安娜的预测他必然活到2092年的那个节点,这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他活到那个宇宙时间逆流的时间,这一切才能够合理的解释,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当用到大坍塌理论和平行空间理论以后,整个电影就成为一部可解的电影。而不是像《蝴蝶效应》一样将整个影片立足在不可解的穿梭过去改变未来的异能之上。这更像是一部硬科幻片。

它阐述的实质是因果,时间被打破后,我们能够看到过去,过去的我们也能看到我们。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封闭的时间循环,在活到宇宙尽头的那一刹那,我们就超越了因果和时间。

 2 ) 超脱于电影之外的电影

这个电影有大量的背景知识需要了解,这些背景来自于数学,逻辑。也就不外乎很多很专业的电影人是无法看懂的,所以会给这个电影很低的分数,因为超脱于他们的理解范围了。 我整理了一下大约6个背景知识需要了解。 1,鸽子的迷信

就是笼子的盖子是每20秒打开一次的,但是鸽子不知道,在笼子打开1秒前,鸽子正在挥舞翅膀,鸽子会以为是因为自己再挥舞翅膀导致盖子打开的,进而它就会不断的挥舞翅膀。 这个进而对应电影中的,主人公被命运安排无可奈何,用一句好听的话叫做缘分,妙不可言。 佛家有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 我们基督徒也是一样,上帝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死冥冥之中安排好了未来的一切,一直到末世。 尼莫终究会很安娜在一起,无论跟elise或者珍妮如何,最后一定不是一个好结果。 2,十维空间。

十维空间其实是很抽象很重要的理论,很多影评人是无法理解十维空间进而说这个片子无非就是一个模仿蝴蝶效应的烂片,因为他只能够理解到四维空间。后面五维他理解不了,更加不要说六七八维了。对应十维空间里的理论,叫做:低维度的人理解不了高维度的人的空间。 关于十维空间的详细论述我写在这个帖子里了://www.douban.com/group/topic/73782260/ 三维空间很容易理解,长宽高,你现在看见的手机,电脑,键盘鼠标都是三维空间的。 四维空间就是在三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时间的概念。 用电影语言描述就是墨水进入水中弥散,墨水还是墨水,水还是水,但是有了时间维度之后,就不一样了。 番茄酱+土豆泥。随着搅拌,5分钟之前和5分钟之后的土豆泥和番茄酱就不是同一个东西了。 包括香烟,弥漫在空气中。 五维之后的空间在介绍完binomial 二叉树之后再介绍。 3,二叉树理论。 就是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伴随着两个方向的选择,绝对没有第三个。 用影片的语言描述就是硬币只有两个面,yes or no。这个就是最基本的二叉树。 用一个我们减肥的最基本的例子,体重。你想从100的体重变化到110.【假设每次变化单位最小为1】,你在100体重的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不是101就是99,绝对绝对没有第三个选择。 那么你在101体重的时候,你又会面临两个选择,那么就是100和102。 以此类推,从100作为出发点,如果仅仅是到110截止,仅仅是变化十斤和十个周期,你需要10的10次方 种可能性。 怎么样?你的脑子里是否出现了一个树状结构? 太极理论也是一样的,阴阳生两极,两级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什么六十四。 这个就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二叉树。 影片使用的语言是铁轨。 铁路的铁轨,面临分叉,面临选择,分叉之后又分叉,再分叉,最后分出无数种可能行。 现在来分析剧情: 按照影片故事线,就是这样的分叉过程,最初的出发点是一个九岁小男孩在追赶火车,选择爸爸还是选择妈妈。这个就是整部电影最初的出发点,二叉树的起始点。 然后追随爸爸,遇见elise,要不要表白?产生两个分支。 没表白,骑摩托车出车祸,变成植物人。 表白了,又出现了一次二叉树。 表白失败,回来娶了亚洲人妹子,变成富翁,死于枪杀。 表白成功,又出现了一次二叉树。 结婚当天elise是否被油罐车炸死。 没有被油罐车炸死,elise变成行尸走肉,一辈子一直在想念她的男神。此时好像有一个二叉树,尼莫烧了自己的汽车,继续守住elise,选择这种生活。 尼莫没有烧掉汽车,elise当晚绕过尼莫的汽车,离家出走,寻找自己的男神。回到你本文第一点,命运一切都安排好了的,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 被油罐车炸死了,男主角脸上出现伤疤,在电视台做主持人,介绍宇宙与生命。 此时又安排了一个二叉树。 男主角的同事出车祸掉河里,他去参加葬礼遇见了安娜,表白,失败。 男主角的同事没有出车祸,男主角带着elise的骨灰去火星,把火星洒在火星上,并且邂逅了安娜,最后死于小型星爆。 基本上尼莫跟随爸爸的这个分支的全部可能性到此为止全部结束。 然后回到最初的小男孩选择了妈妈的那个分叉。 尼莫跟妈妈一起去了美国,转学进入了美国的学校,认识了安娜。 在海边,安娜邀请他下水游泳,此时出现一个二叉树。 拒绝:你的朋友都是傻瓜,我不跟傻瓜一起游泳。从而一辈子都失去安娜,在34岁的时候在纽约中央车站偶遇安娜带着孩子们。 接受:我不会游泳,从而安娜坐在他的身边。两个人互相产生好感。 结婚生子,然后死于一个鸽子撞在汽车前挡风玻璃,飞进湖里淹死。 此处后面又安排了二叉树。 影片顺序有点混乱,所以不确定小男孩是否真的跟着妈妈去了小树林,看见了妈妈跟安娜的爸爸私通这个事实。 尼莫的妈妈介绍新男朋友给尼莫认识,被尼莫透露出来此人的风骚死法而无果而终。此处竟然没有二叉树。 然后安娜的爸爸出场。尼莫跟安娜一拍即可,爸爸妈妈狗男女终成眷属。 其实编剧比较悲情的,无论尼莫怎么选择,最后的结果都是英年早逝的惨死结果,只有这条线索最长情。 不过编剧也许是不得不这样选择,因为主人公每一个故事线都活到了117岁,那么,这部电影演个一百年都演不完。 尼莫和安娜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没有出现任何二叉树。一直到父母发现了他俩的恋情。 父母说你俩其实是兄妹,你是我多年前犯下的错误。爸爸要带着安娜离开了尼莫。两个人约好了每周日灯塔下面等她。 然后尼莫长大成人,去安娜所在的纽约做了一份清洗游泳池,洗车的工作。只是为了能够在中央车站,这个纽约最大的中转站,遇见安娜。 因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的死去,尼莫遇见了安娜,缠绵,安娜说我想静静。留给了尼莫电话,说两天后灯塔见。 天上的一滴雨,浇花了她的电话号码,尼莫从此年复一年的继续等待安娜,一直到2092年,也就是大爷开篇出现的时候。这个是尼莫人物活得最长的一条故事线。其余的尼莫全都英年早逝。 在这个一滴雨的部分,导演反推的使用了一次蝴蝶效应理论,就是这一滴雨是来自于巴西的一个人煎了一个鸡蛋。他煎鸡蛋是因为尼莫当年贪小便宜买了一条便宜的牛仔裤,导致他下岗了。 此处有两个问题。 问题一:反推不能使用。 比如张三是男的,你就可以反推张三整个种族都是男的,老张家都生男孩。因为张三的爹是男的,爷爷是男的,爷爷的爷爷也是男的。从此可以反推到老张家第一个男人,甚至可以反推到人类的第一个男人,绝对都是男的,而且百分之百正确。 问题二:不能通过结果推理原因。 比如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你不能说因为红色所以才有的彩虹。少了红色也叫做彩虹,少2,3个颜色叫做彩虹也没啥问题。但是只有红色,你不能管这个东西叫做彩虹。你更加不能说因为红色的出现,所以出现了彩虹。 就好像电影里一样,你不能说因为煎了一个鸡蛋导致了一场雨,还有其余n个理由你都没考虑到呢。 4,六维空间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其实刚才在介绍二叉树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介绍了五维空间。 你坐火车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还是同样的火车,通过时间的蔓延,地理位置已经严重变化了。这就是四维空间。 但是上海站发车的还有去广东啊,南昌啊,东北啊,成都啊,各种各样的线路,你无论坐往哪个方向,你都能够体会到一个四维空间的变化,这个就是五维空间的概念。 把四维空间看做是一条铁轨,因为分叉,又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结果,就是五维空间。 到此是整部电影大部分人能够理解的部分。 然后是六维空间。 六维空间是把五维空间设想成为一个线。六维空间其实就是五维空间的线的不同交汇。 还是用体重变化举例子,从100斤变化到102斤这个过程。 你可能会100,101,102这样变化。你也可能会100,99,98,99,100,101,102. 当然还有很多种可能性,仅仅用这两条五维空间来解释六维空间。 这两个五维空间的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但是路线不一样,所以是不同的五维空间。 来自于第一个五维空间的你,可以跑到第二个五维空间里,告诉99的你,说不要再减了,再减就没有办法到达102了,所以你就没有跑到98斤那个级别去,从99继续增加到100,101,最后到达102. 这个空间穿越就是六维空间。 用铁路理论来说,就是在不同的铁路之间穿越的过程,每个铁路只是看起来平行,最后会通往不同的目的地。 星际穿越的尼莫,其实是跟elise结婚的尼莫笔下小说里的一个人物。 Elise离开尼莫去理发店打工,也不过是丧偶的尼莫笔下小说里的一个人物。 跟安娜相爱结婚的尼莫,开车掉到水池里的尼莫,是出车祸爆炸的尼莫的空间里,尼莫的同事的位置。 跟elise结婚的尼莫,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看见隔壁汽车里的安娜带着孩子,可是他完全不认识安娜。 还是这个尼莫,等过铁路的时候,一辆列车过去,列车里另外一个空间的尼莫正在去纽约的路上寻找安娜。 跟亚洲人结婚的尼莫,他在享受游泳池的时候,电视里新闻出现的是另外一个油罐车爆炸的尼莫空间的事情。 2092年的尼莫,他在117岁的时候去世,他的世界马上崩塌,是来自于去火星撒骨灰的尼莫偶遇的安娜,安娜预测的宇宙崩塌时间。 回到本文第一点。命运安排好了一切,你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所以,你如果没有出现在那个地方,这个事情还是一样会发生。你没有遇见你所爱的人,你以为你遇见了真爱,你将会获得痛苦的一生,一直到你遇见她。 本文只介绍了尼莫一个人,六维空间。 其实还有无数个个体,无数个可能性,七维空间。 无数个个体无数种可能性互相重叠发生。八维空间。 5,时间延续不可逆。 到了四维空间这个概念,就是一个不可逆的概念。你可以把东西弄长,也能弄短,这个叫做可逆的。但是你不能把抽完的香烟拼回去。你不能把搅拌好的土豆泥再变成番茄酱和土豆泥。 6,宇宙爆炸理论。 宇宙的形成来自于一次爆炸,换言之,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爆炸,像五维空间一样,喷射出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并且每一个可能性,又喷射出来无数个可能性。 就好像电影中介绍的宇宙理论一样,这个是一个爆发,喷射状的过程。会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最早的起源,其实仅仅是一个点。 那么会不会喷射到了一个极限,就开始全部原路返回,最后回归到那个点? 这个就是宇宙塌陷理论。一个万能的黑洞开始吸收全部能量,最后回归起初的那个点。 这也是电影最后结尾,全部的事情反向发生,一切都回归到男主角最美好的那段时光。

 3 ) 人生的多重命题

008年的《纽约提喻法》和2009年的《无姓之人》两部电影无论在电影的主体命题,或是在其绚烂复杂的表现手法都代表了现在电影技术与内涵的出色结合,更重要的是在其复杂多变的结构下,导演对影片叙述的梳理,节奏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展现了及其高超的技巧。《无姓之人》将一个古老的命题“人面对选择之后的多重人生境遇”通过更加高超的电影技巧进行翻新,使得影片不仅仅局限于《罗拉快跑》的形式主义和《滑动门》的爱情主题,与区别于基氏的《误打误撞》的严肃的政治取向,而更加接近“命运多重性”的哲学命题。

导演为了将其阐述命题具有逻辑性,尽管这种逻辑性也依托于某种幻想,但却为了后续描述进行了可能性的铺垫,这个逻辑的基础便是“一个可以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孩子”,这个孩子可以不断审视自己的未来,为此观众才可以有一个窥探命运多重选择的途径。当这个叫做Nemo的孩子面对离异的父母,跟随母亲远渡重洋或者跟随父亲留守家乡便是他命运分割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由此故事产生了岔路。

1.相爱篇
跟随母亲来到美国之后,Nemo找到了真爱Anna,他们度过了完美的15岁,于此,电影又开始了岔路,第一种便是他们顺利的结婚组成家庭,Nemo却在34岁的时候由于撞死一只鸟而车祸溺水。第二种是Anna被迫离开了他,然而他们却不能忘怀彼此,终于在成年之后再次相遇,但却因为一个“巴西人煮了鸡蛋”而导致了彼此无缘再见,能够找到真爱,却无法与其长相厮守成为了人生最大的遗憾,那个118岁的老人便是这个人生的产物。


跟随父亲留守家乡的Nemo却由于向Elise表白成功与否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2,3,4:

2.被爱篇
由于一个“要和第一个与自己跳舞的人结婚”的愚蠢决定,Nemo与自己不爱的亚裔女孩Jeane结了婚,生了子,然而在没有爱的生活里,Nemo无可奈何的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甚至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依托于一个Yes/No的硬币,尽管躲过了迎面而来的火车,却无法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完全无关的身份而被枪杀,死于34岁。

3.为爱篇
与不爱自己的Elise结婚是能够预知未来的Nemo创造的一个奇迹,然而这样一段强迫的爱情要不结束在彼此没有清醒之前(结婚当天,Elise便死于油罐大爆炸),否则在彼此清醒之后,错误的婚姻成为了彼此无法弥补的创伤(Elise丧失理智,最后离家出走)。在Elise离家后,在Nemo脑海里上映了一段舞台剧:执着于曾经爱情幻想的Elise尽管面对曾经的帅哥,却也完全不能够与其相认,这种境遇恰好与”相爱篇“的久别重逢形成了对比。Elise离开之后,Nemo死于洪水。

4.无爱篇
在青年时期被Elise拒绝之后,狂飙摩托而成为植物人的Nemo没有经历过爱情,他只能够在脑海里构想一次火星之旅,他遵守诺言将Elise的骨灰撒到火星上,随后他遇到了应该与其相爱的安娜,但他们的生命随之终结于宇宙飞船的爆炸。

在短短的2个小时中,导演阐述了Nemo可能经历的6种人生,然而没有一种是完美的人生。这些通过幻想,或者是被预知的人生中,Nemo是在一个假设的前提下而存在的,而并非真实,所有的人生都统统归于虚无。当9岁的Nemo审视了不同的人生境遇之后,他没有跟随父母,而自己奔向了远方,而他最终的选择将其带回了Anna的身边。那个118岁的老人说,这是他最好的一天,因为他协助9岁的Nemo找到了最完美的人生。而那些没有爱的人生都是被假设的人生,都是不应该经历的人生。

 4 ) 你该抓住谁的手

上世纪90年代有一大批玩结构的电影,从《低俗小说》到《暴雨将至》,从《罗拉快跑》到《爱情是狗娘》,它们中的精品堪称中国影迷的入门级教材。这些电影要么提供了几条道路,要么就是循环往复,然而它们都没有提供一个出口。三段发展至多段,到《记忆碎片》的时候,电影故事可以不停跳跃,从任意段落开始,然而它们从不存在一个真正的结局,既是不存在,那是悲是喜、可否圆满就无从说起……

《无名先生》经过了漫长的制作期,导演多梅尔蛰伏多年,抛出一个选择跟如果的电影主题,实在有股厚积薄发撼江山的勇气,毕竟这类片子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甚至还要再往前面的《堤》。只从技术上发话,影片确实让人无话可说,摄影技巧、美术设计、灯光化妆音乐都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电影有三处拍摄地,比利时、加拿大、德国,这跟三段片尾曲一样,无意中也对应了尼莫在伴侣问题上的三次选择。电影选择了最容易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亲情与爱情入手,借此树立起尼莫的自我认知。

有朋友这么说,人生并不是几个如果、几个关键抉择,而是层层嵌套的事件交换,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默认值,那就是死亡。多梅尔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尼莫的记忆之门从未来开启,那时候人类社会已经不存在死亡,而尼莫是最后一位行将离去的老人。用催眠来进入记忆,用写作去擦写记忆,尼莫的讲述让采访者大惑不解,一个人怎么可能可以活几次,还出现在不同的时空当空?总体说来,《无名先生》正是一部纠结无比的片子,故事真假难辨、自我矛盾。尼莫无法做出选择,无从去判断哪个选项更好。在他看来,人生的悲剧起源不在于那次车站道别,而是父母的相遇。而从车站一段开始,尼莫开始分裂,可以同时出现在几段故事当中。许多观众也会如坠云雾,难以理解。

电影放入了许多关于蝴蝶效应的影像讲述,煮一只鸡蛋产生的热气、一片随风掉落的树叶位置,如此微小的事件都对尼莫的一生产生了决定影响,他遭遇了诡异可怕的旦夕祸福,某一个时刻死去,某一个时刻又能起死回生。一会老态龙钟,一会风华正茂,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会改变他的一生,而他的几次选择好像都不是太正确。他越想去修正这种错误,越会发现无从做起,错上加错,殊途同归。几乎是必然的,这部电影依然没有出口,结尾看似轻松幽默,还有圆满一笔,化瘀去痛,其实挺不是味道的。

《蝴蝶效应》可以制造出四种乃至更多的结局,满足观众。RPG游戏可以在某个关口存档,遇到坏结局返回重来,但很多人一定记得那种死过一次的心情。而《无名先生》没有结局,因为无论是放弃选择还是存在有多种结局本身都是遗憾的无结局。不曾存在和真实活过的尼莫是位无名先生,他是所有人类的一种精神困境,要怪就怪人类的主流价值观向善向好,否则作为一个人,它就根本没必要活着。【理财一周-上海杂志】

 5 ) 比生命更大

香港的舒琪老师在给李洋《迷影文化史》的序里写道,电影的本质就是bigger than life,比生命更大(同一句Bigger Than Life,或者就是Nicholas Ray的高于生活,比生命更重要)。这句话可以做多种解释,比方说电影是一项放大的艺术,我们保持仰望的姿态去观赏它;再有,电影可以对生命进行再书写,借助布景化妆蒙太奇等多种手法,做到人物多变和时空的无限大。杨德昌的《一一》里有句更直观的描述: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看过《无名先生》,你会更真切地理解以上这番话。影片无异于把一个人的生命复制成三份,交叉打乱、喷射开来或逆向发展,结果要么死胡同要么无结局,最后一切土崩瓦解。许多观众跟着导演兜了一大圈,岂不料又回到了令人丧气的原点,一看他在那边笑而不语,这实在叫人气愤。可如果真以一个八岁小孩的眼光来看世界,那《无名先生》无疑是充满着感伤——这难道不正是“我也老了”的心酸么,看透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未来世界里,118岁的尼莫满脸老年斑,口齿含糊不清,什么都记得又什么都不记起,他像一具空荡荡的躯壳,行将就木。

即便《无名先生》是一部虚构的自传型电影,即便故事的始端只是父母离异的童年阴影,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源自常见的个人式生命体验。正如片名所传达的意思,尼莫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导演本人。尼莫报出自己的出生时间,我起了个念头,一查发现,导演雅克·范·多梅尔的生日是1957年2月9日,而尼莫出生于1975年2月9日,年份数字的最后两位颠倒了一下,而日期是一模一样。换言之,多梅尔以编导身份亲自参与了尼莫的生命之旅,他让尼莫遭遇无穷多的选项,主观的或客观的,有远在天边也有近在眼前。其中恰恰会有普通人所揪心的一些细节,他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遭遇到。就像最简单的,怎样靠近一个女孩子,怎样开口说第一句话,也许这个真的会决定你的一生。

《无名先生》的题材并不陌生,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有部《机遇之歌》,三段式三种生命,选择加如果。这类题材经由后来一系列电影的不断摘抄翻新,在影迷圈里一向是较受热捧。原因很简单,导演故意留下问题,让观众参与其中作比较,掂量轻重,找到属于自己的选择。这种电影需要一个强烈的移情作用,如果我是主人公、如果能事先知道结局,我该怎么办。但《无名先生》不是加了升级补丁的《机遇之歌》,它是一本百科全书版的《机遇之歌》。从信鸽迷乱到蝴蝶效应,从耗散理论到平行世界,从单向时间到多维空间,从宇宙的膨胀、塌缩到混沌,多梅尔充满耐心地讲解了起来,以尼莫当实验品,从家庭、爱情到个人生命,一一例证。这不是一套苍白无趣的文字说教,几个国家的实景拍摄,有虚拟的未来世界和遥远的外太空,任何有点眼力的都能看出《无名先生》把钱烧在了哪里,那些特效还真不是纸糊胶水粘的。至于电影语言基本功,如果留意下镜头的焦点变化、剪辑和转场技巧,多梅尔从未让人失望,影片精致而美丽。

如果尼莫的生命是一棵树,无论顺着生还是倒着长,是枝叶还是根须,它终究会入土。这是包含哲理的人类困境,也是一种悲观失望论调。所以有人把《无名先生》当爱情片来看,只取安娜一段,那样做其实也挺不错的。毕竟在一些人看来,即便面对生命,爱情也可以取代一切。【外滩画报】

 6 ) 应化非真,妙到毫巅

我看得太不专心了,一边看一边在淘宝。起初我以为它只是黄粱一梦庄生化蝶,坚持选择真心相爱的人,人生就最圆满。Everything could have been anything else, and it could have just as much meaning是没错,但不跟她在一起,人生白费。
永不放弃真爱当然是真理。但结局的时候一切平息,这时猛觉,实在是一部太妙太伟大的电影,忍不住击节大笑!

这部片子里,所有男主角都是真实存在,各自执迷,己身并无过错,但无论面对种种选择,最终都沉沦不同的悲惨命运。唯有一百零八岁的那个终于开悟。
如何使妄想熄灭,分散的自我趋于不分?”至此,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In chess, it's called zugzwang, when the only viable move is not to move.

往世也好,今世也好,回头是岸的转折,是这个垂死老人放下了自我和自我境界的存在。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众生只是活在一个共业的平台上而已,众生,活在众生的梦中。一意追逐求索不已,则众业纷纭,永无宁日。
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所以,当业报随身,怎么样可以摆脱悲惨的命运?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有目标,每件事都牵引出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如果能不贪着而减少自己要争取的福德,尽力减少不必要的目标,尽力不多引起各种可能性的分支,尽力减少因这些可能性的分支而牵引到各种人,就是最大的布施。若能放弃一部分福德,心生清净,只开启内心真正认定必要和正确的事端,那么对世界的良性影响,如同这里少一只蝶多年后遥远地方就少一场风暴,胜过捐赠无数。

所以片子的真正结局,并不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终点,而是宇宙逆转,老人哈哈大笑。留在欲界中的分神,至此乃能受真爱团聚的福德,而老人,已然立地成佛。

无论如何赤诚祈求,奔驰涕泣,通达宿世因果,皆无法摆脱命运的折磨。即使放弃财产,泣血祝祷,漂泊四方,也无法脱离。但最终,放下我执,放下所有善缘孽缘,在重叠时间中的流转的多条生命线索才趋向平息,这乃是最大的布施。
自身和化身,过去和未来,尽此一报身,尽皆得度。

时间是什么?前后相随,无前,无以显后,无后,亦无以明前。
万念平息之时,老人开悟而安然灭度之时,宇宙逆转之日。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另外一部电影Awaking Life从问题和见地上,可以做这一部的基础。这一部真是具体了许多。迷悟非两心。

 短评

画面很美好,但是剧本不够精炼。最大的收获是Toby Regbo,这孩子萌得人心肝颤

6分钟前
  • 风中之葱
  • 推荐

这片子告诉我们一件事:大脑记不住手机号码就注定了杯具。

10分钟前
  • ᴇsᴛ
  • 力荐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个完整世界的开启与结束,竟是部感人至深的爱情软科幻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同蝴蝶效应、死亡幻觉、生死停留等有一番相像,不可靠叙述者构建的超现实主义迷宫。在时间的一个点上,你上了一辆车,又没上那辆车,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可能性的你;在途中车子决定拐向哪个方向,这又制造了更多的你。现在在这里的我又是如何到达此地的呢?这期间又有多少个我因为我到达现在而丧命?

1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太好看了!!Mr. Nobody最终找到了变量中的常量,并将它脱口而出。

13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力荐

这片看得会有点累啊,不过很棒的是有beautiful teens hard fuck, great experience.., HAHA

16分钟前
  • Jin
  • 推荐

意外醒着看完了这个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科幻片(?),经过努力思考,这片子可能是讲,一个被爸妈逼迫做出无法选择的选择的小孩,为了不错过每个选项,给自己幻想出了无数个平行宇宙,那命运是一个比一个惨烈?也就是说,不和谐家庭制造神经病小孩?话说ifans叔乃个loser这酱油打的…

19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看【无名先生】的过程其实很有趣,丰富的色彩,优雅的慢镜,怀旧的老歌,时而让观影变得很舒服。只是关于尼莫的人生复杂的各种选择性,多变的镜头语言和多重的叙事手法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种记忆力和逻辑思维的挑战。想要一切变得明朗,还要看你有没有耐力等到影片的结尾了。 ★★★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不要试图去思考平行宇宙理论、轮回观念、坍塌和时间倒转、弦论、蝴蝶效应和薛定谔的猫等等现在已经普及到众人了的观念。一切的钥匙在于尼莫和安娜之间的爱。芸芸宇宙中,无论是去火星撒下骨灰,之前是否赶上母亲的火车,碰见三人中的哪一个,无论生或死,每一种可能性都好,真爱注定唯一,相遇幸运无比

26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3星半。小径分叉的花园或是机遇之歌或是记忆碎片等等。关于时间的维度,可不可以倒退,可不可以重复。导演视乎想借这个电影解释太多东西。但电影远远无法承载这许多,电影也变得失控且混乱,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好看。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和过去;事关选择、回忆、时间、偶然、平行宇宙、蝴蝶效应……,比任何一部同题材的电影都要复杂,叙事手法完全打破常规,尤为难得的是拍出了美感。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美学与哲学的极致诗歌,将个人时间的多义性阐述得恢宏壮阔。这样的电影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了宇宙开天辟地的big bang!这是我最爱的一部科幻爱情电影,而我甚至不敢说我看懂了!!!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其实从叙事学的角度讲,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故事一直在推出一个叙述者,而马上又否定掉。整个故事是118岁老人的回忆吗?整个故事是9岁小孩的想象吗?整个故事是青年尼莫写的一个科幻故事吗?

37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机遇之歌》(老K的精髓)+《北极圈恋人》(太TMD像了,连女主名字都一样)+《珍爱泉源》(写作、外太空与飞行器),但正如那些技术都做得太好的电影一样,他的想法被形式所拘役了。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在这部电影的凌乱面前,盗梦空间弱爆了...其实导演只是想说,人生有很多选择,没有哪个比哪个更好,即使我们知道了之后的结果依然难以抉择。有人说是基式《机遇之歌》的升级版,我看是降级版,导演野心太大,拍得太花哨。最大的收获是美少年Toby Regbo,手也漂亮。

47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推荐

一部需要全神贯注去看的电影,感觉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装了太多东西,不过好在导演并没有把它拍的很混乱。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引申出了如此众多的生活轨迹,就好似铁路的轨道一般,在分离与交集中纵横延伸,但终究通往的是不同的终点。★★★★

50分钟前
  • Q。
  • 推荐

整部电影用阿甘老妈的一句话就能概括了

54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生活的千千万万种平行可能性,像洋葱被切片放大到显微镜,捣烂,捏造,撕毁,重塑。如果说《盗梦空间》借助透析不难懂,《生命之树》深奥晦涩不易解读,这一部更加是神作。我并不能完全看懂,莫名躁动地,兴奋于遇到影像生命强大的对手。

5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创意与蝴蝶效应雷同,但太繁琐太拖沓。其实还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故事,三种选择看尽,无非是你情我愿,你不情我愿,你情我不愿呗……

1小时前
  • 饼干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