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2019

犯罪片意大利,法国,巴西,德国2019

主演: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马丽娅·费尔南达·康基多,路易吉·洛·卡肖,福斯托·鲁索·阿莱西,尼诺·波尔齐奥,Alessio Praticò,Gabriele Arena,Fabrizio Ferracane,Jacopo Garfagnoli,Patrick Simons,Marco Gambino,Calì Nicola,Goffredo Maria Bruno,Massimiliano Ubaldi,Marilina Marino,Nunzia Lo Presti,Maria Amato

导演:马可·贝洛基奥

播放地址

 剧照

叛徒2019 剧照 NO.1叛徒2019 剧照 NO.2叛徒2019 剧照 NO.3叛徒2019 剧照 NO.4叛徒2019 剧照 NO.5叛徒2019 剧照 NO.6叛徒2019 剧照 NO.13叛徒2019 剧照 NO.14叛徒2019 剧照 NO.15叛徒2019 剧照 NO.16叛徒2019 剧照 NO.17叛徒2019 剧照 NO.18叛徒2019 剧照 NO.19叛徒20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0:17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意大利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帮首脑多玛索·布西达从意大利移居巴西,然而远在意大利的自己的哥哥与孩子却相继被黑帮团伙杀害。为了惩治凶手,他开始与意大利警方合作,在两方的不断努力下,多玛索·布西达不仅抓住了杀害自己亲人的幕后黑手,并将意大利盘根错节的黑帮团伙连根拔起……

 长篇影评

 1 ) 一部并非只是血浆和暴力的黑帮电影

这次有朋友帮忙弄到了观影资格,不枉费我坐车两个小时过去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没有尿点的。对于西西里,黑手党,教父,我一直都有一种神往。但是意大利语太催眠了,就我以往的观影经验,一开始我预备的评分是三颗星。但是后面我给了五星,因为确实是不枉此行。下面是我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1 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全片居然有很多的庭审戏。有点脸盲,听意大利语有点吃力。全片看懂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是期待国内的字幕版,一定要再去电影院看一次。

2 这种电影从头到尾都有浓浓的男人味,整部片荷尔蒙爆棚。里面的男人会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往和决定,虽然没有多少血浆镜头,也没有我以为的那种大场面枪战。这部剧看到更多的是男人的内心。除了快意恩仇,还有悲伤和愤怒,以及对于荣誉的守护。看的出来是很传统的意大利电影。

3 法庭上面没完没了的意大利语,一开始让人有点晕。但是看到后面真的精彩呀。很少看到在法官叨逼叨的情况下剧情还那么好看的。庭审这些我真的大力推荐,一定要坚持看下去,你就会沉浸其中。就我的经验,这种电影应该可以参加竞赛。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

4 剧情很真实。干货很多,我觉得可以拍成电视剧。风景真的是不错呀,拍风景的时候拍得很稳让我以为是风景片。有时候感觉时间都静止了,好想去旅游。

5 总的来说,是一部五分电影。庭审镜头,炸车镜头,风景镜头,大家不要错过。

 2 ) 流氓电影的露骨表达与玩烂梗的影像退步——以《叛徒》为例

本片的大时间跨度的转场常用技法是人头后面剪接个动物(老鼠,困兽,豺狼),转场的同时搞个隐喻蒙太奇,这是一百年前的手法,忒俗。

近年来这类玩法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代宗师》:马三找宫羽田,被打飞出屋,马三倒飞出屋的镜头只留了起飞和落地两个动势,中间剪了一个房檐下的冰柱被震断。

两层表达:一层美学上的,写宫的武力高,要靠马三挨打状态来下手,直接拍倒飞了多远有点傻,于是换成冰柱断了,是为以虚写实。一层是文本上的隐喻。冰柱断了是为“推金山倒玉柱”。这场戏后宫羽田死了,果然武林大变。

自从二战后电影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趋向多义化的表达,多义化的最大前提是作者观点去独裁化。长镜头大师的迸发是“返璞归真”的过程。

王家卫表达的高级之处在于,先写客观,所取的隐喻之物与被喻体所处在同一时空之中,没有强烈的表达感,更吻合电影的完整性,显得不过于直白。冰柱寸断是镜头内容,事件发生了,观众本能的去找事件的原因与结果。结果显然并不重要,因为下个镜头没有接一个冰柱砸死人的镜头,重要的是原因,原因是显性的——马三倒飞之势很猛,仅仅是撞开门一下便带断了房檐下的冰柱。那第一层隐喻就呼之欲出了——表达客观上马三倒飞之快,以映射宫羽田功力之强,这是客观的文本设定,勾连着影像本身的客观因果关系被带出来。而第二层隐喻是更为主观的对人物的评价:宫老是武林泰斗,时代之证。宫羽田打飞马三,“推金山倒玉柱”一方面是讲宫羽田地位之尊,另一方面是暗示宫羽田所为“金山、玉柱”即将被时代的洪流冲塌。

三隅研次版的《大菩萨岭》里有一段:文之丞与龙之助决斗对峙时,在两人与其师父之间切换特写,烘托紧张感,这是剪辑的表达。在师父脸的特写后突然剪入几秒太阳的特写,是一个妙笔。

剪入的太阳,在紧张中给了一个出气口,这是节奏上的意义;也是打造影像的段落感,因为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斗。而在本文讨论的影像本身的意义上则与《一代宗师》的设计有相似之感。

首先剪上大太阳,是交代太阳的客观存在,太阳在发光,这是事件。与上文相通的,探索事件的因的路子被堵塞住——研究太阳为何发光发热是科学家的事情,观众只能探索“果”。果是太阳散发热量,下面的人收到光和热,那第一层隐喻就呼之欲出:下面的人感到热,这是客观的。而更深层的表达是“紧张”,太阳和师父剪接在一起,表达的是师父感到热,师父热是因为弟子在决斗,太阳本身的客观存在不是“热”的源头,“热”是“燥热”,太阳的出现是心理的外化。这是隐喻师父的紧张心理。若是再深入一层,也可解读为师父是太阳,使龙之助感到热,这是本片的母题,龙之助本身是叛离主流价值观的人,而我们所知的他因此受到的第一个惩戒是“被逐出师门”,师父是主流价值观的象征、是太阳、是龙之助压在心底的石头。

冰柱与太阳,同时与角色行动在同一时空中,与人物行动勾连,剪接进来不但完成了文本叙事表达,同时在空间表达上打破了空间的封闭性,跳出了叙事主体,信手捏来,这是大师手法。

某种程度上隐喻路线设计的原理和经典剪辑基本的逻辑(动接动,静接静;全接中,中接近,近接特)是相似的,是为“客接半客半主,半客半主接主观”。只是一者为影像中客观空间关系上使观众不感到“跳出”为目的,一者为主观观众解读空间上使观众不感到跳出为目的。

《叛徒》中的隐喻蒙太奇何以低人一等?原因在于直白,直白到露骨,露骨的艺术是耍流氓,艺术家掩盖自我并尽量避免被解构应是天职。格里菲斯曾把窃窃私语的农妇们和叽叽喳喳的鸡群剪在一起,《叛徒》的这招早不是新意。

隐喻本不是什么上流技法,有时是某种对观众谄媚的礼物。其效果之一是调动观众的积极性,隐喻的太直白,不如不隐,如同剧作上不会设计主人公易如反掌便能解决的难关。把隐喻当成作者直抒心胸的迂回工具,更是不妥。影像是调动现实的艺术,如果不破坏完整性的同时完成隐喻?上面举的是两个好的例子。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开头的“屠杀片段”,这是抄袭了《教父》片尾的施洗片段。整体上是一个平行蒙太奇,老家家人的死与男主在巴西的奢靡生活做对比。问题在于字幕的数字上。字幕展示老家死了多少人,侧面写的是老家人的惨烈、坏蛋的凶狠。为男主告密做背书。

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件剪在一起的事不具备时间的统一性,不具备时间统一性的潜台词是“无能为力”,角色并不能改变另一件事的发生。所以平行蒙太奇的核心是“对比”,对比是理性的批判,电影一谈理性就意味着作者意识的介入。本身的平行蒙太奇就已足够露骨,导演还要加上字幕,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甚至远比不上几十年前《教父》中的表达。

“隐喻”更大程度上是影像本身的露骨,而片头字幕则是剪辑上的露骨。正常片子一种露骨足以,两者都露骨就太下作了。电影里大量的露点镜头好像是另一场作者潜意识中加入的隐喻——本片是一部露阴癖电影,在对观众耍流氓;耍流氓是我不想要,你偏要我要,把解读垄断死了,是流氓行为。

 3 ) 《叛徒》:“教父”的另一面

提起意大利黑手党,恐怕绝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就是《教父》。得益于马里奥普佐的深刻描写和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演员的精彩表演,《教父》这部电影不但在世界影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让片中虚构的美裔黑手党家族“柯里昂家族”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就像《古惑仔》系列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一样,《教父》也在无意间对“黑手党”这个组织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使得好多人对此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向往,让他们觉得仿佛那个诞生在西西里岛的神秘组织,有着严密的纪律、无畏的忠诚和组织领导人杀伐决断的英明神武,但这其实都是影视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假象。至于“教父们”荧屏上光鲜亮丽的另一面,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不过2019年5月亮相于戛纳电影节的《叛徒》,倒是给我们补上了这一课。

要说《叛徒》这部电影就必须先说一个人——多玛索·布西达

多玛索·布西达是意大利黑手党组织“我们的事业”的一名重要人物,在1981年爆发的西西里岛“第二次黑手党内战”中,多玛索·布西达的众多盟友被杀,而发动战争的正是我们熟悉的名字-“柯里昂家族”(当然这和《教父》中的同名家族没什么关系)。1983年远避巴西的多玛索被巴西军政府逮捕,而他破灭了所有对黑手党的幻想,在被引渡回意大利之后,他选择成为一名“叛徒”,与反黑手党检察官乔瓦尼.法尔科内合作,开始了对意大利黑手党组织的史上最大规模的破坏行动。

正是多玛索的供认,公众才第一次得知了黑手党的组织架构,这种“教父-二把手-军师-头目-士兵”的黑手党金字塔指挥体系后来在电影《教父》中得到了具体体现。随后,在他的作证下,475名黑手党成员被起诉,对意大利和美国的黑手党组织都造成重创。而这种成功背后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在1982年至1984年之间,多玛索的两个儿子、兄弟、女婿、姐夫和四个孙子先后被黑手党报复杀害,而与多玛索联手的反黑检察官乔瓦尼.法尔科内也在1992年被黑手党用400公斤炸药炸成了碎片,爆炸力度之强甚至在当地的地震监测仪上都留下了记录。

但多玛索本人倒是躲过一劫,在接受了美国的证人保护计划后,他一直隐姓埋名生活在美国,最终于2000年4月2日死于癌症,享年71岁,对于黑手党的“叛徒”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了。

说回《叛徒》这部电影,电影中讲述的正是多玛索·布西达从1983年被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十多年间的故事,整个故事基本都是历史上真实事件在再现。虽然是真实故事的重现,但片中仍然有几处值得让人玩味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转变不可能在一瞬间完成,多玛索是如何从一个犯罪分子头目转变成污点证人的心路历程,我们恐怕谁都不会知道,但影片却巧妙的通过两次梦境来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转变过程。通过《教父》等反映意大利黑手党生活的影视作品我们都已知道,在意大利黑手党,特别是西西里人中,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那就是“缄默原则”,谁要是违反了这个原则,那就不仅仅是自己有杀身之祸这么简单,因此对多玛索来说,打破缄默法则同警方合作,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举动。在被引渡前往意大利的飞机上,多玛索梦见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满脸是血的从他面前跑过,此时这二人其实已经被杀,但在外界信息中一直是处于失踪的状态,身为黑手党一员的多玛索应该已经猜到了自己两个儿子的下场,此时梦见他们,无疑是多玛索自己内心对于背叛黑手党组织的一种映射。

而在与检察官法尔科内第一次谈话之后,多玛索再一次做了奇怪的梦,而这次的梦是所有亲朋好友给还活着的自己开了一场葬礼,最后把他活活钉在棺材之中。我认为这里是他真正转变的完成,此时的他已经同警方进行过一次供述,已经彻底的成为了一个“叛徒”,因此在梦境中,他才会被埋葬。从此以后,他不但背叛了自己的组织,也背叛了自己的亲朋好友,背叛了自己的宗族,作为一个“人”来说,他已经死了,从此之后他将再也不能正大光明的走在街上,他此后的一生都要为躲避暗杀而活。

本片的高潮出现在庭审阶段,首先是预审之时,偌大的法庭现场关满了黑手党各级人员,随后便是一幕幕闹剧,先是有人把自己的嘴给缝上,再是有人装疯卖傻,接着是有人大喊大叫脱光衣服,最后是“太太团”们的高声尖叫。这段场景可以说是打碎了以往影视剧作品中一切关于意大利黑手党的美好形象,什么盗亦有道,什么温文尔雅,什么沉默庄严,他们跟街头的泼皮无赖没有任何的不同之处,是一群十足的社会渣滓。

而在正式的庭审之时,当多玛索作为证人出场之后,所有的黑手党头目都叫嚣着要跟他进行单独的交叉质询,想要借机侮辱和斥责他。然而当第一个进行交叉质询的皮波卡罗自信满满的登场后,很快便被多玛索的独家爆料打得哑口无言。作为曾经的核心人物,多玛索有的是他们的罪证,而正是这一击,让刚刚叫嚣着要与他单独对质的黑手党头目们纷纷放弃了交叉质询,因为他们明白,这么做不但不会对多玛索产生任何打击,反而更会让自己颜面尽失。这些不可一世的、凶恶的狂徒们,此时就真如影片中暗喻的那样,惶惶如过街老鼠。

经典的《教父三部曲》为我们展现了意大利黑手党的种种罪恶,但终究还是为其蒙上了一层末路英雄主义和温情人性的遮羞布,但《叛徒》这部电影则是一把扯下了这块遮羞布,把这些“教父们”肮脏丑恶的另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多玛索·布西达是英雄吗?并不,他也是一个犯下了肮脏罪行的犯罪分子,但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认为他虽然不是英雄,但也应该被感谢。正是因为他的叛变,才让世人见到了那些隐藏在平和生活之下的血淋淋的罪恶与暴行,让那些无耻的黑手党分子接受法律的制裁。虽然全球各地的众多黑社会组织在其建立之初也都是有为了底层百姓谋利益的初衷,但在当今的社会,他们全都已经成为了肮脏而血腥的巨兽,侵蚀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也知道这世界有白就有黑,这些组织是永远也不可能完全从世界上消失,但仍然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对抗和削弱这些黑暗。本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检察官法尔科内,他意志坚定的把那些黑手党分子送进了监狱,而自己也遭受了粉身碎骨的苦难。由此我还想到了南美洲那些因为打击毒贩而被不断暗杀的政治人物,想到了全世界各地因为抗击黑恶势力而遭遇报复的正义之士们,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和牺牲,才让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活在平静幸福的生活之中。我觉得《叛徒》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不单单是一个黑手党叛徒的故事,更是在告诉观众们,即使像黑手党这么隐秘牢固的罪恶组织,即使他们的能力再手眼通天,也终会有人站出来迎击它,让它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勇敢的站出来,黑暗的巨兽就终将会同老鼠一样,龟缩于阴沟之中。

图为乔瓦尼法尔科内遇害处纪念碑

 4 ) 黑帮,那些我们想要成为却又害怕成为的人。

电影因为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戏剧性相比起同样经典的黑帮片《教父》来说有些弱,但展现出来的气质气场无疑是史诗级别的。影片从剧本到摄影灯光都是非常工整的黑帮片。开场舞会70年代的布景,胶片的质感,仿佛让人能感受到西西里迎面吹来的暖湿海风。几场法庭戏也尤为精彩,凛冽的强光打得人物黑白分明,黑道大佬的阴狠,冷酷;主角的决绝,大仇未报的沉着力透画面。 黑手党至于意大利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尤其是在于其发源地西西里岛。这原本是个人人当做事业加入的,带着荣耀信仰横跨法律人情生意的黑道组织。无奈新老交替,权利,生意更迭之下,组织成长为一部分人难以控制的野兽。导演用两幕意象戏完成了主角从组织核心到“叛徒”的转变,一是在飞机上看到两个儿子满面血光的意象,第二次是同妻子phone sex的暗号,在放心了妻儿安全后决心通过“背叛”实施复仇。主角能受千夫所指,众叛亲离,却受不了最后到美国后要靠老婆养活的事实,枭雄末路,晚景凄凉。借用豆友短评收尾:拿起这把罪恶之枪,此生已无金盆;踏出这步流浪,来路已是天涯。

 5 ) 沉稳优雅而激情凌厉的黑帮史诗

意大利黑手党题材的影片盛行不衰,恰巧去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均有作品入围,柏林的《少年黑手党》走的是青春成长路线,威尼斯的《黑手党不再是曾经》是一部备受赞誉的纪录片,而戛纳的这部《叛徒》绝对算是近年来最扎实且独特的史诗作品。现年80岁高龄的意大利大师级导演马可·贝洛基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凭《怒不可遏》一举成名,他擅长拍摄政治色彩浓郁的影片,也深受左翼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充斥着不少叛逆和突破禁忌的人性刻画。黑手党题材是他初次涉猎的题材,却拍出了与别不同的味道,证明了这位意大利导演宝刀未老,思想依旧活跃。

这部《叛徒》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帮首脑多玛索·布西达成为“叛徒”,并逐步瓦解整个黑帮组织的故事。影片开场是一个貌似融洽的黑帮聚会场景,纷繁的人物和关系一拥而上。透过这个场景道出主人公意兴阑珊、急切金盆洗手的心态,紧接着就是黑帮成员拍摄集体大合照,这个画龙点睛的画面暗示了全部人物之后的命运走向。不用多久,叙事便露出了狰狞可怖的面目,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暴力暗杀情节接踵而来,但这些明显跟我们看惯的黑帮火拼厮杀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冷漠的日常记录,画面上出现不断滚动的数字,暗示着丧命的主人公家族成员。

▲开场的黑帮大合照暗示了全部人物的命运走向

如果这干净利落的黑帮仇杀场景没让你感到尽兴的话,那么之后漫长的法庭审问与辩论情节可能会让黑帮类型片爱好者失望而回。在贝洛基奥看来,这部作品的重点不是厮杀对抗,而是主人公为何背叛黑手党组织,以及成为“叛徒”之后的人生经历。由此,便引出片名的用意:究竟主人公是不是“叛徒”?由主人公亲口讲述的一段精彩的回忆情节可谓理解这部庞杂宏大的史诗故事的关键核心。作为一名黑帮组织的元老级人物,主人公尽忠职守维护帮派团结和利益,恪守帮规,从不对老人女性小孩下手。然而,现实却令人失望:金钱利益取代了江湖道义。他和妻子家人躲到巴西后,留在意大利的家族成员不断遭到黑手党内部成员杀害,自己两个儿子更死在昔日称兄道弟的同伴手上。这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他幡然悔悟后选择与司法部门合作,挺身指证黑帮成员,并由此瓦解掉整个黑手党组织。

在主人公看来,自己根本不是叛徒,因为他要对付的都是破坏黑帮规矩而心术不正的成员,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叛徒。主人公信奉的宗旨原则和传统道义成为他支撑自己在法庭上指证其他成员的强大信念基础,而情节也透露出传统老派的观念与新一代黑帮做事手法的格格不入。从这个“叛徒”视角切入叙事是影片有别于其他黑帮题材的亮点所在,令观众客观而充分地理解主人公背叛组织的复杂心态和艰难过程。从这个视角出发似乎可以理解剧作的重心转移到法庭审判情节的缘由,导演尽可能展示出黑帮分子为了躲避审讯而施展五花八门的丑态,以及主人公与他们在法庭上各自对峙时的语言,不断揭穿他们口中的谎言,让观众自行判断究竟谁才是“叛徒”。

▲剧情重点放在精彩纷呈的法庭审讯与辩论情节

导演没有用常规的黑帮类型情节来书写这个另类的人物传记,反而选择用几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和跨越地域的事件来梳理人物的生平及其转变的契机。时间线从开篇的70年代,到主人公在巴西被捕的80年代,再到其出狱后的90年代,直至他最终去世,人物也从意大利到巴西,再回到意大利,之后再到美国的沧桑历程,具有相当厚重的史诗底色。主人公最后生涯的这段情节让我联想到去年另一位大师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两部影片的主角都是日薄西山的黑帮成员,见证了自己从光辉走向衰败的终点。主人公本可以在美国安享晚年,却发现自己无法接受依靠太太生活,惶惶不可终日地生活在威胁的阴影下,于是选择再次回到意大再次指控黑帮,及其幕后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

尽管导演贝洛基奥已年届八旬,但是他打造的这部黑帮作品在沉稳的叙事中透出矫健有力的节奏感:激情四射的性爱场景,凌厉干脆的暗杀段落,庄谐并重的庭审辩论现场,都给这个复杂的叙事文本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看点。几处惊艳的梦幻段落将主角对家人的愧疚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困兽斗的动物蒙太奇画面则延续着欧洲导演专属的古典气质,而不时出现的歌剧唱段和巴西流行乐,则具有鲜明的提示意味和讽刺色彩,不论是黑帮还是执法机构实施的暴力,都具有优雅和凶残的两面性,特别是巴西警方用直升机威胁主人公的一幕尤为明显。而开头的黑帮暗杀段落和临近结尾时一个从车内拍摄的爆炸坠毁镜头又让人回想起贝洛基奥早年最擅长的政治题材风格,充满着暴躁狂热与危机四伏的氛围。

▲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的表演不输戛纳影帝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男主角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的表演让人全程目不转睛,他将捍卫黑帮道义和价值观与现实利益冲突之间的复杂人性演绎得令人信服。他的表演在去年戛纳竞赛影片里绝对是上乘的一位,足可媲美《痛苦与荣耀》里的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尽管他去年错失戛纳影帝,但今年却凭另一部作品收获威尼斯影帝的殊荣,再次证明了金子总会发光这个简单朴素的说法,而好演员总会有目共睹并获得认同。

 6 ) 《叛徒》,《我们的教父》

最近连着看了两个电影,一个是《我们的教父》,忆苦思甜的纪录片;一个是《叛徒》,添油加醋的黑帮片。两部电影的主角是同一个人,就是号称“两个世界的老大”的黑手党首脑多玛索·布西达。

说起黑手党,也算是历史悠久,引人关注的了。产生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西西里岛。成立的初始,据说是为了反抗法国的侵略。在那个年代和那种地区,乡村中的秘密结社不少,咱们这里的哥老会之类同样如此。原本是一个贫苦农民为求生存联合起来的秘密帮会,所谓“官府管不了的事情我管”。时不时的做些维护正义的事情。在二战中也曾经帮助过美军在西西里岛对纳粹德国的作战。这也使得美国政府对于黑手党在美国的发展网开一面。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逐渐壮大,控制了西西里岛上的农牧业,收取保护费,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并把这种方式扩展到意大利,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黑手党组织严密,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调解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许多规则,如我们所熟知的“沉默法则”。不过黑手党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宗旨,也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到了上世纪中叶,黑手党组织发生了蜕变,由反抗侵略、匡扶正义变成了一个贩卖毒品杀人越货的黑社会犯罪集团。他们通过贩毒、绑架积累了大量金钱,也招致了人们的痛恨。以前那些残存的正义,扶弱济贫的善举,在金钱的攻势前,统统败下阵来。因为利益,因为地盘,各个家族之间频繁发生仇杀,并引发了多次内讧。如影片中所说:“因为毒品,所有人都有钱了。他们开始更贪婪,更暴力,更没有信仰。”

两部影片就是介绍的黑手党中布西达和伊那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杀,以及所引起的后续效应。在这次黑吃黑的长期战役中,布西达的两个儿子、两个堂兄、一个弟弟和女婿先后做了对方的枪下鬼。布西达最信任的法官法尔康也因此丧命。战斗的惨烈和丧失亲人的痛苦,终于使布西达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政府合作,破釜沉舟,打破“沉默法测”,揭发了众多的黑手党的恶行。导致366名黑手党被抓。做了黑手党的叛徒。他之后的日子也 并不好过,在美国政府的保护下,东躲西藏,在一个地方的居住时间从没有一年以上。直到他癌症去世。

《叛徒》中详细描述了布西达在法庭上的作证过程。可惜影片的中文字幕的翻译实在太差了,人物的对话基本上听不懂。不过看看当时的庭审现场也是很有意思的。台上坐的是众多法官,法官对面一个孤零零的座位是证人布西达的,他的身后是上百名律师,代表着那些被抓的黑手党徒。最外一圈的半圆形是许多安装着铁栅栏门的房间,将罪犯们关在里面。布西达刚要开始作证,外圈的黑手党们就开始大闹,有高喊着“叛徒”的,有突发羊角疯的,有一位甚至自己把嘴巴缝了起来,整个法庭成了一座疯人院。这种“自由”的气氛让人实在很难理解。当然最后的判决还是众望所归,罪犯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1987年的事情。

黑手党在人们眼中,无疑是一个罪恶累累的邪恶势力,他们为了获得财富,多行不义,使得无数善良的人们家破人亡。无论从法律或道德上,他们都应该得到惩罚和谴责。不过在这里,我暂且避开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规范,看看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人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的。

在叙述黑手党的经典电影《教父》中,饰演老教父的马龙·白兰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本人很欣赏他的这句话。不可知的命运使人们或成为富翁,或成为穷人,或成为农民、医生、理工男、明星、流浪汉。或一生顺畅,或命运坎坷。通常情况下,命运给人们提供的选择是唯一的。人们都认为这种安排是很自然的,并顺从命运的安排。去从事这种安排下所应该做的事情。例如你当了警察,你就要去维护治安,维护法律,去同邪恶势力做斗争。同样,你当了黑手党,你就要去绑架人质,就要去贩卖海落因。轻易的去取人性命,也轻易的送上自己的生命。这同当警察一样,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你周围的同事也在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可一旦你觉得这个事情不适合你去做,并决心去改变命运,那么这时的你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场赌博之中。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放手一搏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多,他们的结果也大多并不美好。贝多芬曾经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为我们奉上那么多绝美的乐章,可是他的晚年却要同行们的赞助才能生活下去。《红与黑》中的于连妄图通过与贵妇人的结交改变命运,最后等待他的是断头台。或许有那么个把人成功了,但这也不意味着多数人同样能够仿效。这种成功的几率实在是很低的。原因在于你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修养的完善,品格和素质的培养,等等等等,缺一不可。这些因素在你所渴望的另一种人生中是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

影片中的布西达老谋深算,以他闯荡江湖的经验,他要去做黑手党的叛徒,这个赌博的风险他不可能不知道。他说:“我并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我只是要保护我的家人。”他对自己的后半生各种可能的境遇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说:“我要死在自己的床上。”还好,他的最后这个愿望算是达到了。可是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西西里人的”叛徒“唾骂声中饱受煎熬,他的余生是在颠沛流离下度过的。他热爱意大利,渴望能在意大利生活,可是却一直生活在美国的不为人知的地方。使用假名字,整日提心吊胆。我不知道,他的这种在多个探员保护下的人生是否还有乐趣可言?

我的看法是,别去硬和命运对着干,只有在老天爷的安排下,在可选择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去寻求自己的快乐。

《叛徒》是用纪实风格拍摄的。所以,基本的剧情和《我们的教父》差不多。甚至演员都选的和真实人物非常相像。

本人评分:6.5。

 短评

传统意大利电影的风格,有回归意大利经典作品的姿态,叙事也有特点。在故事的推进中,更多的是对意大利黑手党和黄金年代的回顾以及黑手党道义的追缅。在命运洪流之中的一代黑帮传奇串联出不平凡的故事,庭审过程也比较精彩。如今越来越难得的意大利风采电影。

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可惜这个剧本给导演发挥的空间太小了,大量法庭戏基本没法施展。黑手党衰落内核与教父相似,闪回结尾依旧大好,最佳男演员基本预定。

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叙事、角色、影像都没有新意

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天哪 一开始拍个照片就指望我认出所有人 到一半还在???

10分钟前
  • popcorn
  • 还行

【A-】在同类型的黑帮电影里,这片绝对不比去年的《爱尔兰人》要差,也不应该就这么被忽视。在其复古的叙事节奏下观影热情被一点点的消磨,但这种复古而老派的拍摄手法下,影片整体的气势也随之建立,在悲悯而澎湃的氛围下,散发出属于类型片的荣光。时间跨度极大,但中心视角仍旧坚守在男主身上,而观众与其共同对抗的体系在导演的把控之下永远像一团迷雾,在这般情景下,浪漫与厚重被选择性的消解融合。月光下的结局,既是回忆,也是梦境,原则的坚守,命运的轮回,在痛苦与救赎中,他如愿以偿,远离争斗,死在了自己的床上。

14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A / 大概是太久没看到如此热情蓬勃流光溢彩的类型片叙述方式了。

1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提前预想到了结局,一直等待它发生,然后它发生了:多年以后,面对月亮,多玛索·布西达会回想起,第一次成功执行杀人任务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19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4.5 可能是史上切入视角最特别、最反类型的黑帮史诗,而且是“只有在21世纪才能拍出”的却又具有上世纪史诗气质的电影。第一幕风驰电掣、瞬间完成的黑帮火拼,接着开始大半部反复审讯——某种意义上与《鲁贝之灯》殊途同归,牵扯出不断翻转的人物群象、不断翻转的落幕史诗,带着“极为现实的荒诞感”。几次梦境闪回都堪称是神来之笔。男主演太棒了,人物的每个层次都被他牢牢掌控。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拿起这把罪恶的手枪,从此人生都没有金盆。拍下那张神离的合照,以后何处都不是天涯。性命抱在护身符中,只是还想苟活。软肋吊在直升机下,怎敢不说真话。他们断手爆头,祸及无辜,早没了江湖义气。我便挺身而出,甘当叛徒,配合着正义清算。我们并非邪佞,午夜梦回,那男人放手便丧命,而我只剩怔忪。

2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虽然是黑手党背景,但是主题却并非暴力和犯罪。更多是一个被称为“叛徒”的男人的故事,要守护荣耀,却也有复仇的怒火和悲伤,还有内心的挣扎以及恐惧。前面略闷,但一路看下来还是挺扎实的,炸车主观镜头确实刺激,贝洛奇奥稳。不知能不能拼下影帝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或许因为看尽人世繁华,导演马可·贝洛基奥在处理黑帮题材的时候,为血腥镜头做了大量减法,转而以男主角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的表情变化作为情绪积累,审视意大利黑手党的兴衰变化。虽然方式上有些过于温和,但贝洛基奥在影像调度层面的拿捏非常精准。

28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人名就看晕了…

33分钟前
  • clumsy_Marc
  • 还行

4.5一部荡气回肠的意大利黑手党衰亡历史,“叛徒”的定义在电影中变得非常暧昧和模糊,正如布西达所说,真正的叛徒不是他,而是那些热衷权力滥用权力进行杀戮的人,虽然时长两个半小时但感觉还是未能完整呈现那段历史,导演只能取舍,但不妨碍那些有趣的细节能带领观众深入到人物内心,布西达是个十足的浪漫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不仅仅爱西西里岛,更是身体力行地践行西西里的家庭至上、情亲至上的理念,当他目睹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在毒品的巨额暴利下分崩离析的时候就注定了最终黑手党没落的结局,这时的黑手党已经不是曾经的为穷人代言、侠气仗义的代名词了,正如法官所说不需要用什么美好的东西去包裹犯罪的事实,意大利在去掉黑手党毒瘤的几次颇有戏剧性的“世纪审判”也作为了电影的重点,正义羸弱与犯罪的理直气壮好似一出滑稽的戏剧

34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一种传统的意大利历史电影精神依然一直栖息在导演马可·贝洛基奥的作品中,我们能在这部黑帮题材电影里看到维斯康蒂《豹》的影子,它以歌舞开场,也是西西里的故事。它说是黑帮故事,但弱化了血浆和子弹的使用,将重点放在审判上,更是放在男主角和一群配角身上。马可·贝洛基奥是相当严肃的,或许因此它显得并没有什么能让你第一眼心动的闪光点,但它依然值得细品,它的故事空间横跨的年代很久,导演像缝制一篇详细的深度报道那般,让你挑不出错来。人物层次之丰富,让男主角成为影帝的有力竞争者。4.2

39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多年后,天台上,他的妻子给他盖上毛毯,年迈的他就这样坐着,缓缓入睡;多年前,那个他早年想要暗杀的目标刚操办玩儿子的婚礼,门口一条狗就这样躺着,缓缓入睡。

44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稳中带骚的挽歌故事,对于黑帮史的展现太棒了。

47分钟前
  • faroe.
  • 推荐

#72nd Cannes# 7分片。马可·贝洛基奥这次的黑手党传记题材延续了他的政治电影方法,包括档案影像与评论性的音乐,以及冲突颇为激烈的室内剧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影片讲述欲金盆洗手而不得,为了复仇而选择与警方合作,最终得以善终的西西里黑手党大佬Tommaso Buscetta的人生经历,有着颇为激烈的法庭辩论戏。技巧上比较老派,字幕、定格、变焦镜头等手法搁到现在看着很复古,总是让人想起意大利政治电影最红的年代的那些代表作。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地域上也包括意大利、巴西和美国,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史诗感。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奇遇电影字幕组 ▏QY-279,字幕组翻这部电影第一印象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人名,时长两个半小时,大量的法庭戏,整部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稳扎实。马克·贝鲁基奥这样的老导演很厉害,他每次都是在类型电影传统的基础之上在剧作上玩创新,总之不能让观众看片的时候觉得轻松爽,看他的电影就算视听再享受,观影也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大部分时间会觉得吃力。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就更大了,剧本的思路并不复杂,只是不是以人物的情感为主导,而是以宏观的时间点重新将真实事件串联起来,不再是黑帮暴力复仇,转而成了用话痨的背叛方式守住一个失去时代的道德准则,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叙事切入点了。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SIFF22#其实拍得很扎实,创作角度比较有特色。剪辑增加了不少可看性。人物塑造非常突出,演得更好。但唯一的诉求,实在太太太长了。

5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马可·贝罗奇奥的杰出新作,一部纯正的意大利黑帮史诗。1.从"叛徒"的视角切入并呈现“背叛”的全过程,进而从正反两方面彰显出执守着规则、秩序与温润旧时代的悲凉谢幕及新时代的失序、残酷与冰冷,实属新颖的拍法,相较起来,老马丁[好家伙]中的"叛变"就比较局限。2.整体以近似于纪实搬演的方式呈现,冷静而克制,但又适时点染上灵动的笔墨,如几段超现实的断梦,折射出布西达的愧疚与死亡之心(随后则是赎罪与复活),几个插入的动物镜头也颇有困兽犹斗之味。3.影片多用交响乐与歌剧作为配乐,将华丽高贵与凶残下作并置,尤其是巴西警方审讯布西达及直升机威胁一段,非常出彩。4.大规模的庭审戏还原度不低,张力十足。5.炸车的主观镜头极具震撼力,与我们知晓却终有距离的真实历史相纠缠,烈度更上一层楼。(8.8/10)

5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