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条

犯罪片印度2019

主演:阿尤斯曼·库拉纳,Manoj Pahwa,Isha Talwar,沙尤尼·古普塔,Ashish Verma,朗吉·查克拉博蒂,Aakash Dabhade

导演:安布哈雅·辛哈

播放地址

 剧照

第15条 剧照 NO.1第15条 剧照 NO.2第15条 剧照 NO.3第15条 剧照 NO.4第15条 剧照 NO.5第15条 剧照 NO.6第15条 剧照 NO.13第15条 剧照 NO.14第15条 剧照 NO.15第15条 剧照 NO.16第15条 剧照 NO.17第15条 剧照 NO.18第15条 剧照 NO.19第15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0:16

详细剧情

电影讲述了一位刚入职的警官反抗印度种姓制度的故事,片名即指印度《宪法》第15条: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阿扬在成为警官的第一天就目睹了印度某个下等村庄的罪行,受害者是三个未成年的女孩。他必须做出选择,选择顺从传统的种姓制度,或是听从内心本能的呼唤,为正义而战。

 长篇影评

 1 ) 《第十几条都没用》

近几年印度电影慢慢在大陆有走红的趋势,印度这个国家也随之提升了热度。但是很不幸,每次听闻有关印度的消息,总是让人怀疑我是在2020年吗?《第15条》,再次揭开有关印度社会的问题。 一、存在源于历史,不改变在于腐朽。存在的东西源自于历史,中国古有君主封建制,美国曾经存在的奴隶主制度,印度存在种姓制度也不奇怪。甚至流传到今天也不奇怪,英国同样保留皇室至今,日本也有天皇。只是,没有改变,毫无保留地继承下来,这就是腐朽。中国在宣传传统文化时,总是会听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代变了,古时候的东西,能留下来必将做出改变适应时代。不适应的东西,必将被淘汰。中国淘汰了君主封建制,美国废除了奴隶主,就算英国日本同样将皇室权力分散。都在变化,就算或多或少遗留有后遗症,但是你能看到变化。除了印度。当然还有很多国家同印度一样,但是今天只说印度。你难以理解,印度几乎完美地继承了种姓制度。电影的碰撞由此展开。一个接受西方教育携带西方观念的高材生,进入一个拥有种姓制度的国家担任重要职务,很耐人寻味的设定。男主不断在种姓制度的框架中碰壁,碰壁,碰壁。除了碰壁就是碰壁。也许观众和男主一样,在各种感觉匪夷所思的事件发生之后,感到自己仿佛在原始社会。但是,这就是印度的现状。记忆犹新的一幕,当男主询问印度种姓制度时,听着身边人讲述那些无数新名词,感到一脸茫然之时,你能感觉到,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复杂但是具备系统性的制度。这很难去改变,但是不代表不能改变。不能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集中在高种姓的人群手里,高种姓人群并不会自掘坟墓。君主集中制是怎么破除的,因为君主的权力被外来势力和国内势力不断冲击下减弱了,才存在了推翻的可能性。但是印度,没有什么在冲击它的种姓制度。自顾自地发展着。 二、强奸之国,“威名”远扬。也许印度的一条低种姓人命还不如一条狗。一条人命不如3毛钱。很难想象?也许确实如此。印度被冠以“强奸国”并不是浪得虚名。前不久,印度新德里女子大学发生的大规模性侵案件,我也不知道事情真相,我也只是通过报道了解。很多人诧异,这是新世纪?我竟然看到后,没有很震惊,好像,习惯了印度总是有这样的新闻,只是这一次规模大而已。想到这,突然想给自己两巴掌,我这个想法,好像和部分麻木的印度人不谋而合了,我不知道这样的新闻在印度国内有什么轰动,只是我想,大多数人也许就是和我刚才的想法一样,习以为常。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习以为常。印度被称为“强奸国”,也许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吧。习以为常,就是最大的原罪。 三、你能看出印度电影的挣扎。《第15条》在印度上映时遭到了巨大的抵制,原因不用多说。其实仔细看印度近几年的电影,你能看出这些电影人们的挣扎。很多电影聚焦于印度一些腐朽的制度,最终的结果呢?几乎都是一种看似完美的大复仇。看得出这是一种反抗,但是能有多大用,就无从所知了,也许单纯的炒作也无从得知。不过我宁愿相信这是在抗争。不管男主代表了什么文化,什么制度,他在对抗印度的落后的东西。只希望,在电影Happy ending之后,不要光顾着爽,被强奸致死的几位女孩,是永远回不来了。 谈电影,更多地谈了印度,偏题了。总之,《第15条》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也许看的时候会很压抑,很愤怒,但是也能看到些许希望吧。

 2 ) 每个人心里的“第十五条”

今天看完电影,心里有些感慨。自己喜欢电影,文学,一直觉得就是自己的事,有时也会觉得孤单。身边人都在忙着挣钱,风花雪月、价值观,这些词和这些词背后的那些喜欢着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羞于说出口。

我想,这个世界的艺术,几乎没有歌颂贪婪的,没有歌颂歧视的。与这些艺术的相遇,不就是和自己的同路人相遇吗?他们表达的,正是你赞同的;他们批判的,正是你鄙视的;他们说的,就象你说的,并且比你说的更好,更清楚,更有力量!

印度的种姓制度上学时就学过,但必竟不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传统。《第十五条》中触动了我的,就是那个警察说,低级种姓的人的影子是不可以压住我们(高级种姓)......

并不想剧透这部电影。只想说,这是我今年唯一给出了满分的电影。

它对印度本土文化的自我解剖,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通过三个少女的失踪案层层展开。印度的环境,是出了名的脏。但与这肮脏相比,种姓文化在印度历史留下了更加污秽的印记,至今仍被很多人下意识地遵循。

宪法中写明的第十五条,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男主角把它当做信仰,政客把它当做装饰,贱民把它当空气。

印度有歌舞片华丽多姿,歌声动听。但有《第十五条》,被人尊重。听到有人叫他们“阿三”,我就又会识别出一个傻逼。

不可不看,尽管它不完美。比如结尾,看着感动,却觉得还是有些容易。比如最终的解决,其实权力介入的更多。但我仍然给满分。因为,我们当下,拍不出,不能拍,拍了也会被禁映。仅这一条,印度就比我们更文明。能对自己思想下刀子的人,他不可能不对这个世界善良。一个能够拍摄这样的电影的国家,一定是有希望的!

 3 ) article 15

Sometimes i think about all the things i wanted to do. I wanted to bring you flowers, but such dreadful things were happening around us every day, that it felt like a sin to even smile at you. Life has been so difficult, that i never managed to find five minutes to sit quietly with you, with our feet dipped in the river. I have never looked at the moon for even five minutes. I don't even have five minutes of peace in my life.

 4 ) 种姓制度真的是印度独有吗?

敢于正面鞭挞权贵阶层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但婆罗门们显然不愿意让低种姓人群欣赏这种作品,所以这也是本片在印度差点不能上映的主要原因。一个能一边享受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一边默许七成的同胞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的既得利益者群体恐怕也不是印度独有,怕什么的,反正贱民们会开挂。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万众一心的团结,而前提必须是先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弱化矛盾的对立面。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均,社会阶级固化,低种姓民众及贱民永远没有上升的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占人口数量大多数的贱民群体是不会想着什么民族和国家自豪感的,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下顿吃什么才是最要紧的问题。

我也想到了我们国家还有六亿人的月收入不足千元,那么中国梦对于他们来说还那么重要吗?他们提起自己的国家时真的会有多强的自豪感吗?他们配姓赵吗?他们也是后浪吗?

种姓制度只是社会阶级固化的一种典型的体现形式,并不代表别的国家就没有与种姓制度类似的社会问题。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全民对社会性的问题避而不谈,对于尖锐的社会问题选择集体沉默,“群体免疫”才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袖手旁观。一部电影不可能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印度几乎每年都能产出一定量的推动社会进步,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问题的影片。并且可以被公之于众,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呢?而我们的电影在哪?《我不是药神》已经就是能公映的极限了吧?戴着镣铐跳舞的电影要看到什么时候?

近年的印度电影歌舞的戏份越来越少了啊,有时干脆就是没有,不过这并不影响好电影的传播,歌舞只是印度电影的一个符号,而不是标志。

看到结尾才想起这部电影的男主就是调音师的男主,还是挺帅的,身为高种姓的他能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出演这部电影,恐怕也背负着不小的压力吧。

 5 ) 就你们这群人,也配姓婆罗门??

如今印度电影的选材都很深刻,就像一台透视仪,把社会的顽疾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管你作为人群中的一份子,是否会感到不适。《神秘巨星》讨论宗教对女性的束缚,《护垫侠》聚焦落后农村妇女的生活状况,《起跑线》展现印度的教育体制和阶级壁垒。这些还只是在国内比较有热度的几部,还有一些冷门的,也很精彩,比如《突袭》,反映印度官僚的腐败和地方宗族势力的强大,还有《谍影丽人》,十分精彩的谍战片,将印巴之间的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不过有一类题材,在不久之前,我始终都以为那是任何导演都绝不敢触碰的,那就是种姓制度。尽管在六十年代印度就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直到如今,国家的大部分资源都被几大高种姓所把持,根植在人心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更是无法一朝一夕所能废除。人们心中依然有一把尺,默默地将周围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种看不见的鄙视链就像沉重的锁链,压在那些受害者的身上,阻碍着他们的上升和社会的进步。

2015年有一部电影《死生契阔》,里面有对种姓制度的描述,不过也只是将不同种姓的现实境遇客观地描述出来,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也没有过分渲染,而是留给观众去思考。我想,或许导演迫于舆论压力,不敢直截了当地批判,只能选择隐晦曲折的方法。

不过,《死生契阔》是2015年的电影了,如今又过了四年,终于有一部能正面批判种姓制度的电影了,这就是我最近看的《第15条》。

所谓的第15条,指的是印度宪法第十五条款。这个条款禁止任何基于种姓、信仰或宗教的歧视。然而实际执行得怎么样呢?看看影片中那个落后的村落就知道了。

主角是一个出身高种姓的年轻警察,在国外生活过几年,能说一些英语,这在印度农村人眼里,就是跟“外国人”一样,神一般的存在了。他前往一个到处都是低种姓贫困人口的村落就职。在他去往村落的途中,沿途都是一片凋敝破败的景象,一些皮肤黝黑、长相丑陋、穿着邋遢的农民出现在田野边。司机告诉他,那些都是些低种姓的贱民,不配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不能去低种姓人开的餐厅吃饭,不要去触碰低种姓人使用过的东西,就连他们的影子,我们都不要去接触,那会玷污我们高贵的存在。

电影是一部悬疑片,不过与其说是悬疑片,不如说是和《杀人回忆》一样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体制的剧情片。整部电影的氛围也和《杀人回忆》极其相似,沉郁的色调,肃杀的气氛,被时代笼罩下小人物的悲剧,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低种姓的农民工争取加薪的故事,其中三个未成年的小女孩,为了每月多三卢比的薪水,惨遭老板和警察轮奸。

主角作为一名警察,曾经为印度感到骄傲,以往,每当各地的人们来印度旅游时,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向他们讲述泰姬陵的伟大。可是如今他来到了这里,却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那些美丽的表象之下,藏着各种荒唐和罪恶,这让他感到恶心。常年深处都市,他并不知道在这些落后的地方,那些低种姓人群的绝望。

我查看了一下豆瓣,这部电影仅有一条讨论和四篇影评,看来在好莱坞掌握着主要话语权的今天,小语种电影依然难以获取足够多的关注度。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部电影在印度已经引起了大量讨论,据说婆罗门社还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禁止放映这部电影,可见它的意义。

然而也许会有网友会嘲笑,尽管印度拍了这么多深刻的电影,那又能怎么样呢?印度的社会还不是依然是哪个破样子?不变的大量赤贫人口,不变的女性被强奸的新闻,不变的阶级壁垒依然存在。不过,我想说的是,不要忽视任何一点微小的努力,我们不去深入了解,眼界必然受到局限,而等到某天,突然发现别人已经那样进步了,然后才怅然若失。

其实这种奇葩的制度并非印度独创,我国历史上早已有过类似的制度,且延续了几百年之久,只是没有像印度那样变态而已。

早在汉朝时,阶级分层就已初步出现。大汉开国,打天下的功臣被授予各种爵位,得到大片土地,还能传给后代。这样,经过几代人的开枝散叶,一些地方豪强开始出现。他们把持着基层的权力,垄断了阶级上升的通道,通过任人唯亲和土地兼并,让普通百姓成为依附于他们的奴隶。

到了三国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更是让国家资源被地方和中央的高门大族所瓜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登峰造极,偏安一隅的王朝被王与马等几大世族控制,就连皇帝也成为他们摆布的傀儡。而寒门,要么流离失所,要么成为他们的依附人口,为其做牛做马。世族和寒门就像两个平行世界,互不通婚,也互不往来,就像《第十五条》里,高种姓的人努力避开低种姓人的影子一样。

这样的制度无疑荒谬,只是魏晋南北朝距离现在已经非常久远,我们很难切实体会这种制度的恶。在我们的影视剧里,鲜有将古代百姓疾苦描写得真实生动的。在我印象中,似乎就只有电影《大明劫》和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这两部作品没有歌颂皇权的伟大,或是士大夫的所谓气节,而是将体制的病态、社会的顽疾和底层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反而,韩国的一些古装影视里,对于阶级壁垒有着深刻的反映,前不久我看了韩国的古装丧尸剧《王国》,里面的寒门子弟个个形象鲜活,思想和性格都被刻画得十分细腻,让我大感惊奇。当然,我们也有数不清的网络穿越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古时的气息,可是就算这一类,大多数篇幅也是在描写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或是高门大族的吟花弄月,少了一些生活的悲苦。

扯远了,继续说电影《第十五条》。有时候,电影比小说更具表达效果,因为它通过情节、画面和语言,将血淋淋的现实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冲击着人们的大脑。我想,或许外国人看完这部电影后,不免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这个可怕的国家。里面那些低种姓农民,皮肤黝黑,穿着破烂,眼神呆滞,就像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人。他们做着最辛苦、最肮脏的工作,掏粪,清理下水道,搭电线,他们的劳动力廉价得让人难以置信。

我曾在一篇中国人写的印度游记里了解到,中国人去印度旅游,经常被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骗,因为他们请来一大群本地人上演一整套骗局,让人防不胜防,最终落入他们的圈套,被骗几十或上百元。我们也许会诧异,就为了百来块人民币,印度人要花费如此多的人力和时间,这划算吗?但实际情况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错的买卖,因为印度的人力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电影中的另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主角在国外生活过,对于印度种姓的划分其实是不太清楚的。但是他去到那个小村庄后,无处不在的种姓之别让他很不习惯,于是他就好奇地询问几位下属,他们都属于什么种姓,当下属们说出各种种姓的高低之分时,他终于出离愤怒了。起初他以为在印度只有高种姓与低种姓的区别,岂不料种姓的划分复杂而变态,以至于不止是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是几十上百等了。他原以为自己所属的婆罗门已经是最高种姓了,却不料就连婆罗门之间,居然也有嫡系和旁系之分,就像我国魏晋时期琅琊王氏比太原王氏更“高级”一样。

如果特朗普看到这些剧情,我想,他一定会忍不住吐槽,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本来就是个粪坑国家,里面的蛆还分成了三六九等,都是蛆,谁又比谁高贵多少呢?

的确,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本就是野蛮落后的代表,它阻碍着印度朝着更现代更文明的方向发展,让这个国家至今成为许多媒体取笑的对象(尤其是我们的媒体)。那些印度的婆罗门精英,本应利用手中的权力革除陋习,提升国民在全球人民心中的形象,而他们却选择固步自封,享受着特权带来的既得利益,让整个国家和他们一起散发着刺鼻的恶臭。

印度教的四大种姓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前三种为高种姓,在印度总人口中的占比还不到四分之一,而低种姓首陀罗也才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多。那么,还剩下将近三分之一的其他人口呢?他们属于什么种姓?

他们统一被称为“贱民”,不属于任何种姓。

所以,归根到底,种姓制度只是所谓的高种姓维护统治的工具而已。为了控制占人口大多数的首陀罗和贱民,婆罗门就只能不断地给他们灌输等级的观念,让他们在内心里就认定了自己的身份,而不敢产生僭越的想法。婆罗门编造神话,把这一套等级制度归结于天神的创造,还宣扬低种姓和贱民应该循规蹈矩,竭尽心力为高种姓服务,这样,来世才能升为较高种姓。

这一世都混成这样了,还期待来世?

这果然和某些恐怖分子宣扬的“天堂里有七十二个处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这样的洗脑下,贱民阶层居然对这种赤裸裸的歧视习以为常。电影《第十五条》中的贱民,主动不让主角去到沼泽地,主动避开高种姓以避免污染他们。而这并非艺术的夸张,而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中。在印度某些偏远的农村,如果你看见有些人走路主动避开其他人,或是有些人边走路边拿着扫帚扫自己的脚印,那么他们必定是“贱民”无疑了,也就是婆罗门口中的“不可接触者”。而直到2014年,这一类人还占据着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他们不能去村子里打水,小孩子能上学也必须上专门的学校”(百度百科)。

试想,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教育,自己就是一个低种姓人口,只配服务于比自己高的种姓,而且不配和高种姓呆在同一个房间,不能一起同桌吃饭,更不配和高种姓的人结婚,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这一规定,以期来世能成为高种姓。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可言?这不知要埋没掉多少人才,葬送多少人的梦想。试想,如果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和贱民有着公平的上升渠道,他们将大量进入国会和司法机关,以及各行各业的重要领域,这样的国家,该是多么地充满竞争力。

当然,印度政府对于种姓制度的废除也一直在努力,他们在政府机构和各种单位中为低种姓人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名额,这也使得有一位出身贱民阶层的人做到了印度的总统。不过,就电影反映的情况而言,要消除人们内心的歧视,还任重而道远。毕竟,在电影里,那个反抗种姓之别的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被警察在街头枪杀了。

在去年的印度大选中,印人党获得了史诗级狂胜,全面碾压一直呼吁消除种姓之别的国大党。作为一名局外人,我想,印度人民最终看中的还是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印人党在这一方面明显优于国大党。虽然国大党天天呼吁消除种姓之别,谁又不清楚这其实不过是为了选票呢?在电影《第十五条》里,高种姓的政客为了农民的选票,做了一场和贱民一起吃饭的大秀,然而讽刺的是,他是自带的餐具。在电影《迷幻旁遮普》里面,某位地方议员每天在电视上呼吁打击毒品,然而实际上他就是当地最大的毒枭,而且直接就用成箱的毒品进行贿选。所以,或许印度人已经看透了政客们的表演,知道与其选择一个拿种姓议题骗选票的政党,还不如选择了更加务实的印人党吧。毕竟,经济水平上去了,文明自然伴随而来。

唐朝时,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消灭了一大批门阀,而此时科举制度也趋于完善,一大批寒门终于有了出将入相的机会。到了宋朝,才终于形成了市民文化,寒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阶级。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文明的时代,一个人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或许这个时代依然不那么完美,或许阶级会永远存在,但是我们依然有机会为缩小阶级鸿沟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微信公众号,搜索“无梦之秋随笔集” 更多精彩影评

 6 ) 《第15条》的豆瓣影评——有一种不公叫习以为常

这部电影于2019年6月上映,影片由安布哈雅·辛哈执导,阿尤斯曼·库拉纳主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将印度警匪勾结的“遮羞布”彻底掀开。2014年,印度北邦乌沙提村庄发生恶性奸杀案,受害人是一对姐妹,年仅14、16岁,更让人叹息的是此案距“印度黑公交案”仅过去不到两年。


故事从女童奸杀案件发生后开始讲起,在英国留学归来的军官阿杨接手这个案件。

姐妹受害

电影开始的前几分钟,就刻画出随处可见的种姓制度。阿杨在路上想喝水,却被同行警察告知:“他们是贱民,他们的水我们不能喝。我们不能碰他们,哪怕他们的影子也不能落在我们身上。”

赶往警局途中

下一幕,到达警察局,那警察却和门口的黄狗玩儿个不停。

最开始调查案件时,警察达夫先以女孩的父亲杀死了两个女孩为由,准备结案。阿杨从死去女孩亲人的痛苦表情中,猜测事情并非达夫所叙述的,在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时,达夫又一次催促,希望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向被害者的父亲,赶紧结束此案。影片中,达夫的叙述是:“我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要因为一时正义打破这种平衡。”

在取证过程中,从害女孩的姐姐口中得知,在她们被杀害的前一天因为生计所迫,曾希望包工头每天增加三卢比的工资(折合人民币3毛钱),并且一同失踪的总共三名女孩,另外一名女孩下落不明。

在调查过程中,导演又一次刻画了深入骨髓的种姓制度,阿杨让警卫给受害人的家属倒水,但是他们都用手捧着喝,影片借警卫之口叙述,低种姓人在高种姓面前就必须跟牲口一样,不能反抗他们的要求,不敢在他们面前用杯子喝水。不论是低种姓人还是高种性,对于遍布整个社会的癌症——种姓制度,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最大的不公就在于习以为常。

取证过程中,阿杨需要面对的是本地警察的搪塞推脱,中央调查局的阻挠以及取证过程中法医受威胁,真相难以浮出水面。最终,在废弃工厂的管道里找到了被囚禁的少女,少女已经奄奄一息,最高法院恢复了阿杨的职务,抓捕了所有涉案的人员,并释放了被警察冤枉的嫌疑人。电影的最后,阿杨带着警察和低种姓的穷人坐在一起,吃着一样的食物喝着一样的水。


在影片中,除了小女孩受害前恐惧的眼神,再者刺痛我的是高种姓的人都用“这些人”对低种姓人冠以称谓。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些人”就如同不存在于印度一般。

影片刻画的阿杨富有正义、敢于挑战。他就像插入印度根本矛盾的利剑,他在影片中说,“为什么2019年了,还在遵循一个两千年的制度”。整个影片,从对警察的认知的刻画,村庄的状态,感觉是在看半个世纪前的电影,只有阿杨西装革履,留学欧洲归来,才会有一点点这是处于2019年的印度。

警察们知道这不是正义,其中一个说:看看这历史,这些女孩安全过吗?种姓制度,性别歧视,强暴,印度自古就有。普通民众只能被迫接受,高种姓欺压低种姓,低种姓欺压无身份的贱民阶层。

《印度宪法》第15条早就规定:任何人不能因种族、宗教、出生受到歧视,但是延续两千年的印度种姓制度,仍然是遍布整个社会的癌症。

整部剧,最后结局看似美好,但并没有使我释然,受害女孩的亲人无助又绝望的眼神,有权有势的包工头视人命如草芥,警匪勾结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所认为的理所应当,影片中充斥着不公与屈辱。

近几年的印度电影,虽揭示了国内的黑暗,但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虽能引起印度国内剧烈反响,但巨大的冰山难以在短时间撼动。《第十五条》导演说:在印度,没有人能够逃脱种姓制度的桎梏,有一种不公叫习以为常。确实,种族制度就像一块遮羞布,下面藏的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剥削压迫和奴役,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两千年的观念可能需要百年转变,而在这数百年中,又有多少人受到不公与屈辱?

 短评

还挺…正能量的

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跟《炙热》一样没有载歌载舞,只有底层黑暗的现实。尤其看到那个从下水道污泥冒出的清理工小伙子跟街上被拴在车尾排着队挨打的骨瘦如柴的“贱民”时,难过的同时觉得很可怕!人间地狱就是这样子了吧。

11分钟前
  • 一实
  • 推荐

印度种姓歧视好像比美国的种族歧视,半斤八两,都是非人道,非正常,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15分钟前
  • 云图
  • 推荐

那些根深蒂固的古老觀念很難移除

20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推荐

我以前想当作家,当科学家,我觉得自己可以写关于科学的作品,但事与愿违。因为我出生的地方是人间地狱。

24分钟前
  • 丑橘
  • 还行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露种姓制度的落后和罪恶以及警匪勾结的黑暗。高种姓的人不把贱民当人看,贱民被轮奸后吊死示众,警察却逼迫贱民的父亲承认自己是凶手——所谓的荣誉杀人。新来的留洋副局长决定一查到底,不论多困难,都要找出真相,抓到真凶。电影里有个想要说出尸检真相的法医被警察恐吓:“与其写出这些没用的文字,你还不如去脸书上写诗。”回忆一下过去见到关于印度“荣誉杀人”的新闻,当时对于这种事情匪夷所思、十分震惊,看过电影后想想到底有几件是真的。印度种姓制度最大的问题不是高种姓人群的顺理成章,而是贱民的逆来顺受和习惯成自然。

29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种姓制度,流毒数千年。种姓不除,印度不兴。

30分钟前
  • 新狐
  • 推荐

一个完全不通印度国情、满脑子西方普世平等观念的城市高材生,去管一个地方警局,挑战传统种姓制度下的利益集团和黑幕,最终大胜。虽然可以解释为得道多助,包括宪法15条的金牌,但其高种姓身份却是获胜关键,而低种姓的反抗者死得都很惨。男主无论形象和表演,都和环境格格不入,全程困惑脸,倒也歪打正着地符合全片设定,印度的“城乡差异”比中国更剧烈。

32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第15条》这部印度犯罪电影,因为过于真实,几乎被当局禁播,导演都受到死亡威胁

33分钟前
  • Vincent
  • 力荐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次看印度现实题材的电影,都会倍感震撼。不仅惊愕于印度社会里的残忍真相,也同样赞叹于印度电影的大胆和使命感。漫长的黑暗固然让人恐惧,但只要能看到光亮,星星之火也会变成灼心的红日。🙏🙏🙏

35分钟前
  • 陈家伟
  • 力荐

期待引进。即使没有身处那个环境,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绝望。试想,你生下来如果注定只能扫厕所,那怕你成绩多么优秀,你的上限早已注定是清洁工,这人生该有多么无望。

40分钟前
  • Logan wayne
  • 力荐

最后看到女孩活着的感觉真好。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拍这样的电影呢?

41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打五星是因为看得比较早,现在觉得比杰伊比姆和剑客卡南差远了,简直不痛不痒。

45分钟前
  • 九日空
  • 力荐

印度的种姓歧视换成我国大概就是地域歧视吧?

47分钟前
  • 予风
  • 推荐

“恶魔之手”的中心部分有着叶脉状的东西,颇有弹力。边缘部分则像瞬说的一样,锋利得犹如剃刀一样,上面还生着倒刺。“这东西平时都缩在蛋壳里,蛋一破就会飞出来。”“飞出来干什么?”背后的觉回答道:“青蛇、念珠蛇之类的动物,要是把这个当成普通的蛋误吞下去,蛋壳会在胃里破掉, ‘恶魔之手’就会弹出来。就算要往外吐,也会被倒刺勾住。越是挣扎, ‘恶魔之手’越会把柔软的黏膜切开,粪块里包含的毒素就会渗透进去。”真是可怕的解说。念珠蛇是专门吃蛋的蛇,总是袭击鸟巢,把里面的蛋吃得一干二净。它生性非常贪吃,连弄碎蛋壳都顾不上,一口气吞下许多。

51分钟前
  • 张星翰
  • 推荐

有时候,这种暴力背后无声的持久的暴力,会被忽视,达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将之称为暴力,我们将之称为法律与秩序ps虽然有着个人英雄主义,但为印度有这样的题材点赞pps居然是调音师男主

52分钟前
  • 申申叹了口气
  • 推荐

前进哪怕一小步也是进步。

55分钟前
  • 我真不是大雁
  • 推荐

上海国际电影节观影。简简单单,工工整整。其实节奏和音乐处理的不是特别好。但就例如药神,一个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在如今国产片里就实属难得了。其实我们的空间还很大,让大众看到更多,思考更多。这样的主旋律,正能量也很好呀。

59分钟前
  • dolphin
  • 推荐

2012年在印度游学的时候就发现,种族、宗教、地方豪强等是印度进一步发展的毒瘤。

1小时前
  • 1~
  • 力荐

8.2分,印度的《熔炉》。其实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艺术性能超过《嘉年华》,商业价值能胜过《熔炉》,但是这电影对现实黑暗的直接披露绝对不是《嘉年华》的刻意回避能比的上的,印度所处的种姓制度导致拍摄这种电影的难度肯定也远比韩国大。所以印度能拍出这部电影真的了不起。但我国不仅没有,甚至没能引进。。。

1小时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