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梅鲁峰

记录片美国,印度India2015

主演:金国威,康拉德·安克,雷纳·奥斯托克,乔恩·克拉考尔,格蕾丝·钱,艾米·欣克利,珍妮弗·洛 - 安克尔

导演: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剧照

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2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3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4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5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6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3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4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5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6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7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8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9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3

详细剧情

位于印度北部的梅鲁山是所有登山者心目中的梦想,那么神圣,那么美好,也那么的遥不可及。由于此地过于恶劣的地貌和气候,从古至今,没有一支队伍能够成功登顶梅鲁山。这样一座传说中的巅峰吸引了登山者康拉德(康拉德·安科尔 Conrad Anker 饰)的注意,很快,他就组建了自己 的团队——由他的老搭档金国威和一位名叫瑞南(瑞南·阿兹特克 Renan Ozturk 饰)的美国人组成。   在完成了万全的准备之后,三人开始了他们的登顶之旅。一路上,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在这里,只要踏错一步,留给一行人的就只有失败和死亡。变化莫测的天气和极度短缺的资源都大大增加了这场攀登的难度。

 长篇影评

 1 ) 活着本身,就是攀岩

非常好的纪录片,确实比free solo拍的更有深意,后半程真的泪目。

看free solo的时候一直在想主角能不能活着完成攀岩,是关注最后实现的结果的,类似动作片里揪心英雄是不是能最后绝地反击、战胜反派、大获全胜,而meru看到后半程,其实已经不是关乎攀岩了,是关乎,人如何战胜自我。在其中看到的不是攀岩的成功与否,而是人面对命运的种种无常和打击,始终站起来,始终不被战胜的勇气,是和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一模一样的精神。

三位登顶的人,每个人都经历了身体、生命、情感上的重大挫折,带着伤痕依旧前行、前行、前行,直到最后完成梦想,这几乎是任何一个不愿意轻易被打倒的人一生经历的metaphor了。

看到他们最后那么那么那么辛苦的,带着那么多的伤痛执着地往上走的时候,我心里也产生巨大的疑问,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往上爬呢?然而转念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就像这样的攀岩吗,活着本身就是修行,顶着风雪和身体的苦痛,一次次被击倒再一次次向上走,活着本身这件事,如果真的跳出来看,对每个人来说不就是辛苦地攀登一座看起来不可能攀登的高峰吗,能回答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活着,为什么一定要不自暴自弃地活着吗,回答不出的。

周末连着看了free solo,孤身绝壁和攀登梅鲁峰,深刻的感受就是,攀岩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是一致的,无论是保持专注和纯粹,还是一次次破碎后修复自己前进,都是一样的道理。他们做的不是某项运动,而是在live the life itself,也可以说,我们平淡日常的生活,就是在完成一次次的攀岩。

攀岩是对生命的一个metaphor,把我们每个人生命里其实都会经历的情绪和体验具像化出来了。面对恐惧、面对执念、面对孤独、面对痛苦、负重前行,这些也都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必经课题。

 2 ) 货比货真得丢

最近陆续看了几部和登山有关的片子,每一部都印象深刻。
《绝命海拔》的失败之所以让人觉得业余,甚至愚蠢,是因为这一队人原本不必死亡。领队者的不严守纪律,感情用事导致错误抉择,侥幸心理只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恶果。
 《攀登梅鲁峰》让人尊敬,并非因为技术专业登顶成功,而是作为不断挑战极限的勇者,第一次登顶时面对最后100米的距离,仍能保持头脑清醒,遵从理性判断,克制欲望,果断放弃顺利后撤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执着,不妄动,克服人性的弱点是所有成功者的共通点。
 而这部《北壁》看得让人吐血,因为你不能相信,原本优势明显成功近在眼前,最后居然以一种极其屈辱的姿态被一个蠢毙了的结吊在半空中力尽而死。匪夷所思的同时,才知道要技术过硬,要严守纪律,要理性判断,最最关键的是,一定一定要慎选队友。
当然,两名主角自身都是好队友。不幸他们遇到了即使不是史上最蠢最猪的队友,也是世上并列最蠢最猪的队友,死得好耻辱好冤枉。 但是我太苛刻么?我倒觉得是Tony做了错误的选择,将原本抗风险能力很强的自己和队友限于极其被动的境地。
写到这里,我才终于明白,Tony其实是被活活气死的。

分享一个评论:
绝命海拔讲了一个领导者心怀仁慈不遵守纪律,导致整个团队坠入深渊,自己也去拥抱上帝的故事。这告诉我们不近人情的领导或许是真正你可以信任的领导。
攀登梅鲁峰讲了一个传承和啪档的故事,不论你多有天赋你的有个老师带你进阶,并将衣钵传承你。如果你想成为传承者,你要具备基本的热爱,健壮,胆识,坚韧,决绝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足够谨慎,因为只有活着你才能举着衣钵。
北壁讲的是一个不要轻易兼并你不熟悉团队的故事,虽然你们的终点相同但你们的起点不同。你并不清楚别的团队是否会是有猪一样的队友。

 3 ) 《攀登梅鲁峰》:感动上天的超越!

梅鲁峰位于印度境内,海拔6310米,顶端500米几乎完全是花岗岩的垂直悬崖峭壁,自1980年以来,众多登山者都试图爬上这座山峰,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座山峰的中间一座山头因形状像是直立的鲨鱼鳍,多年来被国际登山者们视为终极挑战。虽然此山海拔不高,但是极其可怕的坡度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登山家所能完成的。要知道K2平均55度的坡度已经被人称作食人恶魔了,梅鲁峰的平均坡度目测至少得有60°,中间那段近乎90度的光滑岩壁绝对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登山路径。

金国威和他的朋友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登山经历,也可以说各有“绝活”,康拉德有多次登顶珠峰的经历,擅长冰雪技术攀登和器械辅助攀登,早已是登山界的传奇;金国威是国家地理杂志的著名摄影师,精于器械辅助攀登;瑞南拥有优秀的攀岩经验,曾独自攀登过北七大枪峰,并无保护攀登了闪电岩,擅长徒手攀登。这部纪录片是用回忆、穿插、解说的方式叙述,一开始感觉和普通纪录片类似,三大高手齐聚一堂克服重重困难攀登高峰的故事,可看到中间就觉得他们三人都太不容易了,每个人都有本难念的经。

金国威是相对负担小的:年轻力壮没有结婚,他的高危工作父母和姐姐还算支持,主要是他干的不赖,所以执着的他终于在今年的奥斯卡上,经他制片和摄影的《徒手攀岩》也荣获了最佳纪录长片奖。康拉德之前都是一个人没有结婚住在车里,当一同攀登的好朋友不幸遇难后他变得消沉,对一心想征服的梅鲁峰也没了信心,他做出了决定娶了好朋友的妻子并照顾他留下的三个孩子。可几年后心心念的梅鲁峰依然让他痴迷,他得到同样热爱攀峰妻子的支持。

2008年他们三人开始挑战,一场四天的暴风雪硬是把他们困在悬崖的帐篷里,手脚发麻的他们来到了全程攀登难度最大的仰角大岩壁下,这个90度垂直的悬崖峭壁,在普通人看来完全无路可走,他们利用岩锤一遍又一遍敲打着岩壁,检查着岩壁内是否有空洞,是否已经风化,有时候甚至需要敲掉碎石来找到稳固的岩壁。当他们离顶点只剩一百多米,可食物快没了,天气也不好,脚也冻伤快腐烂了,坚持下去会没命回去,所以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看他们的表情都快哭出来了。

在之后的不断准备、摸索、测试的几年里,瑞南不幸遭雪崩摔伤,由于脊椎断裂导致压迫了右脑的正常供血,医生不让他再滑雪了,可他在医院的病床上还想着攀登梅鲁峰的事,康拉德也只能顺着答应他早日康复一起去完成梦想。一出院瑞南便开始了康复魔鬼式训练,这时作为好朋友金国威和康德拉提醒他:如果死在半路上怎么办?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生死冒险,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可他坚定地回答:死了也要去!

我看到这非常感动,瑞南对于自己的梦想是那么纯粹,不惜用自己的命去拼!虽然他的女友是反对的,但他还是执意要去。2011年时他们三人又开始攀登梅鲁峰了,一天爬200英尺60米就已经很好了,整个攀登途中是没有落脚点的,还必须自带食物、绳索、帐篷等,至少负重200镑180多斤。作为观众真是为瑞南捏了一把汗啊!果然到了第7天时瑞南中风了,嘴里说不出一句话,金国威和康德拉非常焦急,可没想到的是过了一天他竟然奇迹般的恢复了能说能动了,是瑞南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吗?于是喜出望外的金国威和康德拉把重的背包由他们背,尽量减少瑞南的负担。

第11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到达20000英尺,三人团结一心,克服疲惫、狂风、暴雪和恐惧,终于由金国威领攀下三人成功登顶。在没人征服的梅鲁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康德拉为此准备了20年,金国威为此和他合作了近10年,瑞南带重病上阵迎接挑战的精神也令人钦佩不已,所以好的搭档会让对方更强大,会挑战出极限。

 4 ) 梅鲁峰

梅鲁峰就是这样一个混合了多种魅力元素的山峰,我们如同朝圣一般沿着恒河一路溯源而上,然后攀登这样一座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超凡卓绝的山峰,这是涤荡灵魂的探险之旅。

朝圣 从恒河到顶峰

“鲨鱼鳍”是个致命诱惑。没人否认,特别是对那些执著于到达顶峰的攀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条极富魅力的线路。在过去30多年中,“鲨鱼鳍”吸引着世界上那些最顶级的攀登者们前来挑战,但,没有人能完成这条线路。

在高海拔大岩壁攀登中,那些未被攀登过的线路代表着当今世界登山领域中最极限的测试。而“鲨鱼鳍”所在的印度嘉华(Garhwal)地区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6310米的梅鲁中央锋(Meru),陡峭、充满未知。加上变化莫测的天气,它在攀登者心中,便长久地投射出“致命的诱惑”—包括低海拔部分的经典阿尔卑斯式冰雪混合线路攀登,中间部分的冰岩混合线路攀登以及最后部分,也是最艰难部分的仰角屋檐大岩壁攀登。

康纳德·安柯和布鲁斯·米勒(Bruce Miller)以及道格·夏伯特(Doug Chabot)于2003年首次尝试了这条线路,但只完成了线路的三分之二。2008年安柯再次尝试,和吉米以及瑞南在山上经历了19个艰苦的日夜,最终在距离顶峰只有100来米的地方不得不下撤,此次攀登过程可以在瑞南的电影《Samsara》中看到。“这是条当今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高海拔技术攀登线路,你几乎能碰上任何想象不到的严酷环境,”安柯说道,“第三次再来这里,我们要完成当初未完成的攀登,我们心里可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完成!”

朝圣 从恒河到顶峰

2011年9月30日,The North Face?运动员康纳德·安柯(Conrad Anker)、吉米·金 (Jimmy Chin)和瑞南·奥兹图尔克(Renan Ozturk)再次回到喜马拉雅山脉。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再次挑战“鲨鱼鳍(Shark’s Fin)”。这可是喜马拉雅山区最后几座未登峰之一。

队伍从印度德里出发后,他们越过季风带来的雨季,队伍在抵达印度圣河—恒河源头甘戈特里冰川(Gangotri Glacier)后开始了真正的探险之旅。他们徒步穿越冰川,抵达塔博万(Tapovan)大本营,并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适应海拔、整理装备和研究线路:包括下部陡峭的冰雪线路、阿式攀登山脊和复杂的仰角陡壁,并做了备份计划。

在接下来的探险中,得益于上次攀登的经验,他们创纪录地只用了6天就抵达了“鲨鱼鳍”线路的底部,其中还包括两天时间完成底部的冰雪技术线路抵达C1营地—须弥山大本营。攀登开始,3名队员连续攀登6小时后到达前进营地,并于次日开始沿这条路线攀登。三人队伍开始拖拽他们沉重的装备穿过冰雪和岩石混合地带,最终依次成功抵达C1营地。而C2营地—用露营袋和吊帐悬挂在仰角的“印度洋大墙”之下的临时庇护所是这次攀登过程中最艰辛,也最有趣的住宿地。吊帐挂在了一块险峻的仰角岩石上,下面是惊心动魄的高度带来的眩晕和只属于三人攀登队伍的景致。

朝圣 从恒河到顶峰

没人见识过这样的风景,除了攀登者。

在这个挂在千仞岩壁的临时住所里呆了2天后,他们开始攀爬整条路线中最陡峭、最危险的路段,“借助器械穿过一个外悬岩石”—他们称之为“水晶线路”—难度达A4的大墙岩壁,并最终翻过“水晶线路”的仰角辅助攀登线路部分。

一切都是值得的。最终,他们用了3天时间来攀登“鲨鱼鳍”线路最后的仰角岩壁并登顶。并安全返回至大本营,整个攀登过程历时11天,是一次纯粹的阿尔卑斯式攀登。

 5 ) 直面恐惧、失败和放弃

        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文章,有段话印象特别深刻:(在为某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想过成功,想过失败,却从没想过放弃。这句话非常励志,我也曾以此激励自己。但对于我来说,在为某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几乎是每一次都会想到失败的可能性、想到放弃,但即使想到这些,我还是依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今天看了纪录片《攀登梅鲁峰》,发现其实他们这些所谓的大神级的人物,在整个的攀登过程中,也是无数次的想到失败、想到放弃,甚至他们真的失败了,也真的放弃了。所以,也许有失败、放弃这样的想法,甚至结果都并不可怕,只要在面对困难时,即使知道有失败,有放弃,无法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恐惧,但是依然愿意前行、选择面对,这才是最重要的吧。就像片中的大神说的:They say the best Alpinists are the ones with the worst memory。(最好的登山者总会有最坏的回忆。)

 6 ) 人生的高度

在窗外飘着北京入冬以来第二场雪的深夜开始看这部电影,就在几天前,先后看了两部有关高原登山的影片,绝命海拔和喜马拉雅天梯,先看完前者,觉得很挑拨内心深处的那种感觉,一种不锲的追寻,仿佛回到了在尼泊尔的日日夜夜,但又有些意犹未尽;后者更是弱了许多,缺乏更深入的精神展示。然而,它们都没有梅鲁片的震撼,不是画面、不是音效、不是装备、不是对话,很平实的开始和结束,然而蕴含其中的人的不断挑战,追求自我,追求不凡之人生的精神,令人热血上涌。看完之后就是沉沉的回味,绕梁三日不绝!发现你心中的不凡,如同层层雪覆之下的嫩芽。

 短评

是“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的最佳诠释

9分钟前
  • 册烂污 呲牛逼
  • 推荐

Meru is a peak in India, not the highest, but one of the hardest to climb. Three top climbers, an old famous one, a middle-aged cameraman, and a young fearless, took this impossible mission to claim Meru. I watched this one in tears and cheers. What about you?

13分钟前
  • 计划不变
  • 力荐

Jimmy Chin的父母在文革的时候逃难到美国,作为第二代移民居然没受到父母影响和华人社区的影响成为了professional climber, mountaineer, skier, director and photographer. 在这些行业里很少看到亚裔面孔,第一次看他的纪录片我还当是印第安人。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克服这些阻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15分钟前
  • M
  • 推荐

If death is what it takes, so be it. 三位主角太过于牛X,震撼之中纪录片剪辑的好坏已经无所谓了。Jimmy遭遇雪崩那次,小时候在别的节目中看过,当时特想知道被埋的滑雪者是死是活,答案在这么多年后偶然找到了

20分钟前
  • 水脉
  • 力荐

这个牛叉,特别是 Jimmy 敲那片花岗岩发出了跟敲纸板箱一样的声音,真的是毛骨悚然的感觉,内心os“这尼玛怎么上啊”

22分钟前
  • 力荐

珠穆朗玛峰天梯和这个比起来就算菜鸟了吧。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故事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你认为无意义的东西,它就是无意义的。而别人眼中无意义的东西,你觉得有意义,那它便是整个世界。

2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梅鲁峰风景真是无敌,我是将此片当成风光片看。对于登山壮举,他们的勇气实难让我激动,冒险者的命运也很难让我同情。征服自然只是一句自不量力的口号,让上帝的归属上帝,人类对于上帝的杰作,只需要去欣赏去赞叹。这些冒险者其实也挺自私的,只顾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忘却了自己的责任。

32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登山这项运动可说是充分融汇了酒神与战神精神。意外的是,个人觉得说 I won't come back.这句话时是Jimmy·小胖·陈全片中最帅的时刻。遭遇雪崩被埋那段显得很假...★★★☆

33分钟前
  • solitu/tion
  • 还行

仅剩100M时的放弃是最令人动容的。

37分钟前
  • owen
  • 力荐

第一次急流勇退时明明说了不会再回来,然而嘴上说不回身体却很老实,心有不甘势必卷土重来,哪怕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依然是不进棺材心不死,不登梅峰死不瞑。“作死”也是一种活法,而且活的很精彩。登顶的风光无限美,唯有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42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力荐

最纯粹的梦想和最纯粹的信任

47分钟前
  • zenzenzen
  • 力荐

“最好的登山者总会有最坏的回忆。” 第一次看真实登山纪录片,而且是登者全程自拍,他们所见即是我们所感。三个疯子,攀登比珠峰还难的梅鲁峰,他们之前无人问顶,经历两次尝试终于登顶,有时候放弃比继续更痛苦,回去比前进更难。“有些事情是无法征服的,但却是迷人的” 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登山纪录片里看过的最好的一部。这不是登山片,是心理片。

52分钟前
  • Ying
  • 力荐

当你离顶峰还有100米的时候,放弃比坚持还要难吧。

53分钟前
  • 蓝毛水怪
  • 力荐

15年能排到前十的好电影,jimmy美籍华人登山和摄影界的大牛,拍摄水平和品位非常棒非常有天赋。片尾曲大赞。三个登山伙伴,年纪大的传奇人物两个伙伴都死了,和遗孀在一起了;稍弱的滑雪摔破头居然复建完再次攀登;男主答应妈妈不死在她前面,母亲死后更有勇气。二次攀登最后太恐怖了,景色超美

58分钟前
  • Pink city
  • 力荐

非常喜欢导演。他比金城武晚一天生,难怪很帅。说他像西藏人也好,印第安人也好,其实亚洲人只要肤色均匀黝黑,有肌肉没赘肉就是非常帅啊。而且他的眼神清澈干净。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本次电影节最惊喜的遇见。攀岩者每一刻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抉择,面对群星之下雪山环抱,对自然怀有最深的敬意,仍执意赌上性命坚韧不拔。这部纪录片有个人化的故事还是其中一位攀登者所拍,感觉更真实更有感情,所以我喜欢这部甚于《珠峰》

1小时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我喜欢这部片子,对自然的敬意,对信仰的追逐,随着镜头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还有吉米看似平淡的讲述,遗憾的失败,突然的灾难,登顶的喜悦,有一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喜欢这种心态。

1小时前
  • 鸟倦知还
  • 力荐

差100m肯放弃的大智大勇。

1小时前
  • 鸳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