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时代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欧大明,冯又蒙,陈傲,周晓萌,赵青

 剧照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2

详细剧情

一档商业观察节目。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领域中,梳理出五大全民高度关注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大命题,由顶级商业观察者李翔,带着个人的好奇与公众的疑问,进入这些命题一看究竟,透过客观理性的商业视角,观察当下生活之变。

 长篇影评

 1 ) 「可听到雷声滚滚,可感到浪潮来临」

继续看《激流时代》,讲直播这集其实说的是杭州,我看的时候却不知为何老是想到温州,想到项飙和他笔下的浙江村。可能吸引我的其实都是某种相通的气质,是浙江商人身上一些共通的狡黠与务实,灵活机变的韧劲儿里,藏着生猛的生命力。

里面讲到一个女孩做直播,从一无所有做到腰部主播(拥有一个十几人的团队、一个巨大的直播间、数百万的粉丝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个女孩儿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天从下午五点播到晚上十二点,“我播的时间足够长,别人刷到我的概率就会高一点。他们下班的时候刷、晚上的时候刷、加班回来的时候刷,都有可能会刷到我。” 并且即使是在没有人看的时候,她依然会保持自己的状态,“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进来看,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时候,我的状态是良好的、职业的。”

我看她的时候,心中也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感受,有由衷的佩服,也有由衷的隔阂,我不懂直播,也从未有过那样强悍的体力、精力、行动力、耐受力,但她眼睛里的坚定和渴望又是那样熟悉,是“我一定要抓住机会”的决心,和对于“勤劳肯干就能致富”这个叙事的相信。

《激流时代》说是一部商业观察纪录片,在我看来倒有那么一点商业田野的意思,李翔的气质和许知远有相似之处,都有着一望而知的书生气,甚至包括那一点微微的笨拙和些许的羞赧气质,也是常年与书本打交道的人都会有的。他本人的气质和他采访的那些生意人的气质,几乎是截然相反的。生意人们的“快”与李翔的“慢”有一个鲜明的对比,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碰撞。

我非常能共情李翔的“慢”与“拙”,我们书呆子在和同温层对话的时候,或许会有机敏的一面,但一旦把我们抛掷到那些每天跟生活真刀真枪周旋的人群中,多少都会显得有点儿左支右绌。但也恰恰是这点儿拙,让李翔身上没有那种知识分子视角惯有的居高临下,反而让他有了一种,随物赋形、be water的气质,像一面沉静的镜子,能更好地折射出其他人生动斑斓的万象。

我其实既不懂新消费也不懂直播,但让我产生兴趣的,始终不是产业,而是产业里具体的人,他们的尝试、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失败、他们聊起自己在做的事、想做的事时的兴奋感,打动我的始终是那一双又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看着他们会觉得,不管时代的潮流怎么变、不管他们现在在做的事会成还是会败,他们一定还是会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世界始终会属于这些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着生猛活力的人。

纪录片一共有5集,目前已经播完4集了,第三集讲长沙以文和友、茶颜悦色、柠季为代表的新消费(也非常有意思,长沙的生猛和浙江又不一样,有更市井的东西在),第四集讲上海的安福路,看的时候会想到项飙讲的那句,“发现身边的附近”,之前有太多人感慨过现在的人,尤其是生活在超一线大城市的人,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线上,线下与他人的连接,尤其是与身边社群的连接,是很微弱的。但安福路这集呈现的就是一种,关于“附近”的生活方式,有咖啡馆、有话剧院、有理发店、有特色餐厅、有书店,而且都不是纯商业的模式,都是和附近的居民生活有紧密连接的。看的时候又会想到文和友的创始人文宾脱口而出的那句,商业的本质是利他。

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集,最能给我以从微观切面观察时代之感。很喜欢第一集的结尾,是李翔瘦削的背影缓缓走入热闹的人群中,然后响起万青的歌声,可听到雷声滚滚,可感到浪潮来临。

我们都早已在浪潮中。

 2 ) 《激流时代》——当旁观者徐徐入局

最近,腾讯视频新上线了一档商业观察纪录片《激流时代》。据说是由《十三邀》的主创团队制作出品。节目的Slogan——“沙漠里不长虚荣的草,大海里没有无名之辈”——透出与《十三邀》一脉相承的文化精英气息。

担任主持人的是商业作家李翔。5集节目,聚焦当下最热门的直播浪潮、咖啡之围、新消费品牌、安福路“宇宙中心”和经济周期等现象与话题,制作团队试图通过观察与访谈,重估价值,获取答案。影像里呈现的,可以形容为热气升腾,也可以概括为光怪陆离,但无论是哪种角度,都无法否认:这正是一个“激流时代”。

面对直播带货主播、云南的咖啡种植者、新兴消费品牌创始人、安福路上的居民与店主,李翔展现的不是咄咄逼人的审视或诘问,而是略微带些社恐的、似乎是努力在尝试融入对方语境的学习者姿态。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第一集“直播浪潮”,由演艺明星转型为头部带货主播的贾乃亮,接连拿出几款梳子、杯子之类的“福利品”让李翔猜价格。饶是在得到APP上开设过《李翔商业内参》系列课程、出版过《详谈》系列商业访谈书籍的李翔,仍然是每样都猜错——他都猜贵了。早已成为头部主播的贾乃亮对直播间里的这一套已非常老练,一分钱包邮级别的套路激不起他表露更多的情绪或表情。得知答案后,李翔露出了尴尬的微笑——看着知识分子在价格伎俩前的露怯或者说落败,真是有点不落忍。

可能李翔和制作团队也深知,这档节目的创作者与访谈者,与当下最活跃的入局者们,不管是认知还是气质必然会存在着差异,观点的碰撞和氛围的违和是难免的。这倒可以触发节目效果,也能促动人们去讨论——毕竟,激流时代里,每个人都是亲历者。

在第一集节目的最后,李翔引用了德鲁克的话为自己在这档节目中的角色做了一个定位:

旁观者。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大师,著有多部商业经典著作。他还写过一本自传,开头记录了自己在经历了一场热闹异常的大型派对后感到自己并不属于那一群人。在14岁生日前的一个星期,他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更享受抽离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行为”。这本自传就叫《旁观者》,英文原名可能更浪漫一些——《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旁观者。似乎也是这档节目的宣言,是节目Slogan 的简化版定位。

身为商业记者,李翔之前是在文字的舒适区里表达,如今尝试通过每集将近一个小时的视频表达,在短视频流行的年代,这么做需要耐心,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但,观察、理解、总结,是知识分子的惯常状态。不过是换了个载体——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入局?

在知识付费刚刚兴起时,李翔其实已躬身入局,从生产访谈产品到生产课程产品,已经完成了一波从旁观者到入局者的转变。入局者未必迷,旁观者无所谓清。

就像节目的这句Slogan——“沙漠里不长虚荣的草,大海里没有无名之辈”—— 似乎说了些什么深刻的道理,但又让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参透。带着意犹未尽,展开思想的神游——想清楚了,就下场入局,不想投身于此,还继续享受旁观者的抽离。

在《激流时代》后几集节目中,李翔面对访谈对象,似乎找到了更为放松的表达方式。在第四集“宇宙中心”中,李翔在开了30年夫妻店的理发店里洗头,与电影《爱情神话》主角“老白”的原型在安福路上散步,在咖啡馆门口喝酒,也与轮胎店老板一同举杯。

德鲁克说,希望自己的《旁观者》能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一代人难以想象的那种精髓、韵味与感觉。

的确,浪奔浪涌,总会激发人们的灵感,想要竭力捕捉并留存时代的图景。就像《激流时代》,旁观者们在动用他们的感官和头脑,试着为大众讲述激流时代里正在发生什么。

而大众,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开通网络,即可享受物流的便利,体验消费的创新,链接世界各个角落,甚至颠覆原先的自己——激流时代里,谁还不在其中呢?

 3 ) 《激流时代》:在2023年聊商业,我们该聊些什么?

市场很久没有出现纯商业类的纪录片了。

对此,冷眼想借用《激流时代》片头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开篇。

“是时候重新打量这个世界了,经过了漫长的三年,如今冰河解封,一切重新流动……站在价值重估的十字路口,充满疑问,渴望答案。”

2月16日,商业观察纪录片《激流时代》上线腾讯视频。

节目由《口罩猎人》、《十三邀》制作团队尤里卡工作室研创,邀请了顶尖财经记者李翔担任全片灵魂人物,切入直播带货、咖啡产业、新消费等五大时代议题,以李翔的第一视角带领观众展开探索。

《激流时代》的探索迎来了热度和口碑的双丰收。

开播第一期,一句“艺人没想明白别做直播”,让《激流时代》直接登顶微博热搜。

后续,由节目引发的“长沙为什么有那么多网红店”、“安福路居民吐槽网红街拍”的话题也在持续引发热议,接连登上微博、新浪新闻等各大榜单。

截至收官之际,《激流时代》已登顶微博综艺影响力TOP1,在豆瓣斩获8.5分。

在恭喜的同时,冷眼也在对《激流时代》充满好奇。

在全新的2023年聊商业,我们该聊些什么?

冷眼想和大家一起看看,《激流时代》是如何回答的这个问题。

如何走入“激流时代”?

作为节目的观察者,李翔要如何开启观察,走入激流涌动的商业世界?是节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在冷眼看来,《激流时代》回答是,不要着急走入。

《激流时代》的全片开始于格格不入的观察。

第一集,《直播浪潮》。

面前是直播间的忙碌、喧闹、呼喊以及突如其来的惊喜。

而另一侧,作为《激流时代》的主人公,采访者李翔略带尴尬。

“我查了一下,他们不是一个组合(乐队)嘛,叫飞轮海。”

相较于直接对直播的商业行为进行点评,《激流时代》保留了李翔当下最直接的反应。在那一刻,他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最近距离的认知来源于刚刚的网络查询。

随后,正片开场,又是一场激烈争论。

在遥望科技的工作会议上,CEO谢如栋正尖锐地批评着员工,毫不留情。而李翔则身处其中,一言不发,直视着谢如栋与眼前的一切,默默观察。

短短几分钟内,《激流时代》所呈现出了距离感、陌生感显然比快速的单刀直入更直击人心。

其实对于观察类节目,冷眼始终坚持着一个观点,即一场真正的观察也一定要是一场情绪的递进。

在《激流时代》中,节目完整地呈现的这样的情绪。

突兀、不知所措,是人们站在“激流时代”突然直面“激流”时最真实的状态。

而随后的冷静旁观,则是李翔以及《激流时代》所要奠定的态度:先直接去体会冲击,再保持冷静、独立,随后走入“激流”。

在摆明了态度后,作为专业财经记者,观察者李翔专业度的效用开始显现。

我们会发现,作为商业观察类纪录片的《激流时代》远远不只是“观察”那么简单。

在冷眼看来,《激流时代》所追求的其实不是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而是一次次在观察中的“激烈碰撞”。

第三集,节目探索长沙“新消费”。

面对近几年茶饮行业绝对的闪耀新星——茶颜悦色,对话其创始人小麦,李翔没有把重点放在对茶颜悦色发家史的了解之上,而是直击茶颜悦色经营中的“小店思维”,探讨其中的利与弊。

作为经验丰富的商业记者,李翔完美地抓住了对话的要点。

以尖锐的议题破局,以“碰撞”的姿态撬开每期嘉宾的“所思所想”。李翔为每一位嘉宾都赋予了最适合与之讨论的“商业议题”。而这也让《激流时代》成功地避免了陷入商业纪录片常有的成功学陷阱,即讲述一个又一个“不同却又类似”的商业故事。

与此同时,《激流时代》的主动性也源于观察者李翔对于商业本身的冲动与好奇。

讲直播开蚌,就要跟着一起去捞蚌、开蚌。

探店新消费,就跟店员要件工作服一起去送货。

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激流时代》构建出了一种真正的、自然的、动态的对话。

这种对话可以在结束开蚌直播后散步回家的路灯下,也可以在一起送货的途中。

参与者完全投入,但也完全放松。

另外,让冷眼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激流时代》在成片中特别呈现了很多李翔与制作团队在幕后展开讨论的过程。这样的片段,实际上在商业纪录片中极为少见。

就此,冷眼特别请教了《激流时代》的总导演欧大明。

“当之前的思路、或者是认知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怎么呈现这个变化,李翔和团队是怎么去解决问题的,或者是大家的思想是怎么去统一、怎么去辩论某个问题的,这本身也是大家一起去认识某个问题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激流时代》可以屡屡登榜热搜,引发讨论?冷眼从欧大明导演的回答中获得了一丝线索。

“找到观众好奇的议题实现破圈”是当下纪录片制作中默认的制作思路,然而,《激流时代》迈出了更进一步:把观众的好奇带进去。

从开始观察,到与节目中每一位嘉宾的交流与互动,再到最后的制作成片,《激流时代》始终在顺应一个最真实的认知过程。

如果是尴尬的,突兀的,就大胆袒露这样的情绪。如果有全新的观点出现,就立刻展开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激流时代》抓住了观察类纪录片的本质:观众从来不想看到一个有关“观察”的故事,观众想要的是“一起观察”。

形散而神聚的时代“散文”

在节目简介中,《激流时代》将自己定义为了“作者式”商业观察纪录片,即跟随商业观察者李翔的第一视角,进行记录与讲述。

而对于“作者式”的定义,冷眼有一丝好奇。

如果是“作者式”纪录片,那么《激流时代》是在用什么样的“文体”进行“写作”呢?

自问自答。对于冷眼而言,《激流时代》更接近于一篇商业时代的“散文”

首先,是大胆的“形散”

以第一期《直播浪潮》为例,节目用三个层次构建了内容叙事。

第一层,直播行业中毋庸置疑的巨浪。单场带货千万的头部主播及其背后的“电商公司最高楼”。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以轻易在行业中翻云覆雨。

第二层,异军突起的中部主播“小熊出没”、月销700万的开蚌主播海爸。在激流的时代中,他们奋力抓住机会,全力突围。

第三层,还有在杭州万象城路边,学着架灯光的新晋主播。很难说,在当下的直播红海中,他们是否还有机会赢得市场,但无论是被时代推动还是裹挟,他们依然在勇敢前行。

后续的第二集,《咖啡之围》。

节目缘起于探索商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在对种植农、村支书、品牌采购端、咖啡品鉴师等产业链中一环又一环角色的观察当中,撞见了咖啡种植外围难以突破的商业桎梏。

第三集,《消费不息》。在这一集中,激流更为湍急。

小小的夫妻店,成长为了茶饮行业绝对“爆款”,而曾经“爆满”的超级文和友出湘遭遇危机。与此同时,背靠成熟的战略规划能力,柠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疫情期间开设800家门店,站稳脚跟。

短短几年时间,各大新消费品牌以不同身份入场,展开搏杀。

节目中,当李翔被问及“是观点更重要还是严谨更重要”时,李翔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凡是特别好看的,它一定省略了很多复杂性和丰富性在里面,因为它必须得是一条线才会好看,是有冲突感的,但哪有那么简单。”

李翔最终选择了“严谨”,而《激流时代》也尊重了严谨,尊重了商业世界的“复杂”。

我们会发现,《激流时代》里并没有设置任何一位可以“代表行业”的主人公,去单独讲他那“一条线”的故事。相反,节目在尽可能地关照商业世界中每一位参与者的故事。

巧合的是,这样的设计反而赋予了《激流时代》一种极强的流动感

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它向我们呈现出了商业世界的本质:它可以给任何人机会,但也千变万化,让人一刻都不敢停息。在浪潮真正袭来之前,你永远无法预知你将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不知道你会成为谁,更猜不到谁会替代你。

《激流时代》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自己的轨道中奋勇前行,但也互相影响,环环相扣。

“形散”然后是“神聚”。

于浅层,是《激流时代》的每一集都在尝试用商业运作的普遍逻辑去解密各个行业“激流”背后不变的真理。

第一集,面对直播突围,行业洗牌,李翔提到了商业世界的普遍定理“创新者窘境”。

第四集《宇宙中心》,对于安福路的商业变迁,李翔思考了“商业化”与“本地化”的议题。

最新一集《穿越周期》,从李翔吃了十几年的老饭馆出发,到剧场经营,再到老牌车企奥迪,李翔在各行各业的交界处摸索“基业常青”、“行业周期”的奥秘。

每一期,《激流时代》都在从一个个企业和个体出发,试图编织出行业的全貌,再用商业世界贯穿始终的定理重新审视回看,让观众们顿时有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豁然开朗。

而当观众再略加思索便会发现,此时湍急的激流也不过是商业历史中循环往复的一瞬。

于是,刚刚悟得真理的满足与“沧海之一粟”的渺小产生激烈碰撞,《激流时代》构建出了一种商业纪录片独特的爽感。

然而,更深一层,《激流时代》真正吸引人的,是它在尝试摸索时代背后,个体的选择与情感。

第三集《消费不息》的结尾是冷眼最钟爱的片段。

在记录了一整期新消费企业的激烈角逐后,导演组却选择将镜头落在了一家餐吧中的球赛之上。

球赛结束,李翔于街边漫步,背景音延续了球赛转播中庆祝胜利时的解说: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任何命运,无论多么复杂漫长,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那就是人们彻底醒悟,自己究竟是谁的那一刻。

极具诗意的一幕让我们得以窥见《激流时代》隐藏在深层的价值选择。

所谓“激流时代”归根到底,是由每个个体所创造出的“浪花”。商业的故事最终讲的一定是“人”的选择。

《激流时代》完美贯彻了开篇的题眼:沙漠里不长虚弱的草,大海里没有无名之辈。

或是做主动的推动行业浪潮的先行者,又或是被行业的热浪所裹挟、甚至不知所措。

在其中正抉择着的人们才是让商业激流永恒流动的“灵魂”。《激流时代》是开年以来,很让冷眼动容的一档节目。

甚至在撰写本期文章时,冷眼也在客观分析的字里行间流露了很多情感。

在与《激流时代》创作团队交流时,制片人刘东啸的一句话十分打动冷眼:我们既在浪中,又是造浪的人。

纪录片的创作亦是如此,对于创作者们来说,真的创作永远不是只想着如何去纪录“浪”,而是要尝试走到“浪”里去,并一同成为“造浪的人”。

 4 ) 在「激流时代」,寻求「穿越周期」的底层价值观

一直在追这部记录片,看完决定写点什么。 1. 第三集讲长沙,我在长沙生活了十几二十年,「茶颜悦色」「文和友」的名声听了很多年,但从商业的角度去看长沙的公司还是第一次,比如茶颜悦色这么大了还是觉得自己是小店,再比如长沙最好吃的米粉都藏在足浴店,很有共鸣 2. 第五集讲创越周期,冯仑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企业家,他说满街都是管理课程,到处都是破产企业,想要活得久就要少决策,我刚工作的时候思维真的很发散,因为会接触大量的信息,然后都想要去做,结果做的很零散,或许找到那一件事,做深做好,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坏公司的敌人,这一趴作为总结。 3. 第五集结尾是赖声川导演的一部剧,赖声川导演对流量和影响力的理解也很触动我,他觉得流量不是影响力,不是卖了多少货,这个很打动我。音乐响起的那一刻,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你好,我是时间” “你的名字就叫时间?” “你做了什么?” “我什么也不做,你也什么都不做” “在你问做了什么的一刻,那一刻就已经过去了” 抱头安利,第一集直播电商,第三集长沙新消费,最后一集穿越周期这三集最有共鸣,嘻嘻。

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的结尾,帮助我们在这个「激流时代」寻求了一些「穿越周期」的底层价值观

 5 ) 3.10观《激流时代》

目前看完了前四集,每集时长并不多,但已经足够你去了解为什么主创团队会选择这几个主题。本以为自己最感兴趣的是“直播浪潮”与“咖啡之围”,这些东西目前离我们最近,每日触之所及百花齐放。不过后两集看完我发现文和友在广深地区的水土不服还挺有意思的,这种大型的体验综合体和商场的零售聚集业态的差别很大,而想维持当初走出成功路径的独特性的方式唯有坚持住这种独特。我目前生活的三线沿江小城也有一个类似文和友的本地综合体品牌,相对比较成功的原因我想也是其做到了最主要两点:一是它能融合本地居民的大众定义,根据本地的城市记忆打造出专属品牌,使消费者都能在此获得一种认同感,产生相同的情绪价值。二是它也把本地的特色菜品融合保留的非常恰当,做好了品控监督。所以它最后既提升了自己的品牌价值逐渐成为了新的打卡地标,也能靠菜品留住回头客,使得改日君再来。第四集“宇宙中心”我也很喜欢,主持人提到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能很好的概括安福路——即城市发展的重点在于人的流动、人的活力。更严谨一点来说是强调社区的流动和重要性。许多光鲜亮丽的大城市已经抛弃了城市街道的基本功能,而与其一起被抛弃的必然是城市的自由。安福路的遛狗群和街头驿站式的小据点我看就很好,是很令人羡慕的。街道、社区能让人更多地走出去,关心附近的人与事。虽然这条路的大热也与时代浪潮推动有关,但它是接近于理想的。

 6 ) 《激流时代》值得一看

最近在看纪录片《激流时代》,主持人是李翔,以前主持过挺有名的《李翔知识内参》,这位社恐又心思细腻的知名财经作家,在《十三邀》团队的帮衬下,亲临各种名场面,解密了近三年正在发生的五大经济学事件,每集一个小时,每集都像独立的视频特稿,用对谈事件核心人物的方式讲透了真相,不像部分短视频头部作者,只用3分钟给你说圆一个故事,我就会很喜欢,也建议你安利给身边喜欢看经济学的朋友。

《激流时代》分五集,调研了五个主题,分别是:

1·直播带货浪潮

2·中国云南咖啡突围赛

3·新消费的胜败与得失

4·上海安福路的魔力

5·穿越经济周期

像第一个主题直播带货。

李翔从辰亦儒的生日会直播+汪东城助播展开,给大家展示了一块手机屏幕背后,其实是线头交错的几百平米大型直播间,有着大量看不见的工作人员,分别在负责流程运转,气氛担当,物料配送,流量调度,货品上架,数据分析等等活儿,完全是在当一场综艺来做的,人员配置和刺激程度胜过了一般电视台。

然后又切到了极其丰富的电影视角,去打量直播生态。

譬如:村长直播开蚌取珍珠,提到步入这一行是因为找淘系小姑娘取经了财富密码。街头草根红人明明设备简陋数据一般,但是心态积极向上。头部mcn遥望的老板演示管理手段+畅谈逻辑,语言锋利的为什么他行,而有些人不行。贾乃亮从演员转职主播的心路历程和选品状态,诠释了努力抓住机遇的作用。中部博主谈崛起路径时,处处展露的害怕空闲,等等,都是用蒙太奇的方式去拼凑的。

李翔用这种方式来解读直播,能让观众在每一个横截面都有感悟。

而且是属于自己悟到的明确感悟,李翔作为对谈者,没有给予给出很明确的结语。

我看弹幕有人说,李翔有几句提问好像有点小白,但实际上,一些看似浅白的问句,能够勾起访谈者最直观最全面的论述,是一种很棒的访谈技巧,避免给大家提供主持人的主观思考,而是呈现行业专家千锤百炼过的经验。

而且第二集的节奏,跟第一集是不太一样的。

咖啡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云南因为日照与气候很适合种咖啡,形成了全球大市场上一个新兴品种,然而我们人工工资那么高,导致云南必须走精品路线,要抛弃低劣水平的品种,那么主导咖啡农民换代咖啡树种,就成了村支书的使命,这一路上有顺势而为的富商,也有舍不得换树种的贫农,和旁观这一切的咖啡采购商。

每一分钱的投入都是压力,李翔的这次访谈,就解开了整个咖啡市场之谜,为什么我们喝的咖啡有几块钱到几十块钱的,什么是国际认可的高级咖啡,咖啡的成本和利润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国云南咖啡难做,但一定要做,等等,以一个压力传导链的方式展开了叙事。

这个节奏非常经典,也会让你顿悟,为什么有的星巴克叫甄选,而且里面哪些豆子并不像标价的那样值钱。

后面几集就不太想剧透了,真是那种聪明人该看的纪录片,涉及到了买、喝、吃、玩、生存这五大体系中某一样本的纯粹思考,横向展开,就成了人生五课。

 短评

看完电商这集感触颇深:1、数字时代,流量为王,新兴行业的商业模式将更多的趋向于跨界组合;2、新的商业模式一直在不断快速洗牌,如片中陈述的,基本上每个新的行业的到来,头部玩家都会易主,无论是google还是facebook;3、商业模式更迭的激流同样冲击传统行业,需要企业家不断保持第二增长曲线的创新意识。这个纪录片太好了,感谢推荐!

5分钟前
  • A-Mian
  • 力荐

蛮跟潮流的纪录片了 这个制作周期挺快的

8分钟前
  • 五顆星球長
  • 推荐

看了第一集,超出预期。片头说“太多观点,太少事实”。比较喜欢,以观察者的视角,与不同人群对谈,来接近我们时代独有的现象。不灌输价值,留給观众自己思考。这种真诚的风格,还挺舒服的。继续关注

11分钟前
  • cynthia
  • 推荐

第一集和第三集的文和友部分好,其他那几集是啥啊?

16分钟前
  • 鼻腔不干燥了
  • 还行

最爱第三集。让我有冲动订机票,花时间再好好逛一逛长沙这个城市。佩服那些年轻创业者们的魄力和思维,有好有坏,有攻有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实属不易不易。希望时代能够成就这些有才华的创业者

21分钟前
  • Gong Shore
  • 推荐

李翔的「激流时代」看完了,很有启发。但把它归类为搞钱纪录片倒也不必,更多可能是点醒你为什么搞不到钱、为什么搞到钱的不是你…等,从而让人激流勇退🫢

24分钟前
  • 安小安
  • 推荐

李翔说话的咬字和发音真得很难受,让我坚持下去的可能就是死磕赖声川和丁乃竺cp吧。所谓商业观察还真是观察,就是把一些商业现象用略显混乱的镜头略显粗糙地拼接在一起,看起来比流量时代还浮躁。更气人的是提出了问题,答案被一段段似是而非的对话隔绝到忘了是啥问题,尴尬不?李翔就特别像商业文学家,选的几个命题我都还是蛮感兴趣的,只是在他笔下任何商场沉浮到最后都是人性和情感,虽说可以是“爽剧”,这种大命题肯定也不会错,但显得没有意义。

27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较差

第一集直播意外的好看,也许有志于做直播带货的人都该看看,看看这些头部、腰部、底部主播们的日常状态,亢奋与焦虑,喧嚣与沉寂,笑与泪,得与失。当然,镜头前能展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李翔说他要像德鲁克那样做一个「旁观者」。这个时代能做一个旁观者,太奢侈了,谁不在洪流之中。而且能被洪流裹挟向前的也只是一小小小部分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像被塞进了滚筒洗衣机,摔打、冲泡、淘洗,原地打转

31分钟前
  • mummer
  • 推荐

记录的部分值得看,观点的部分没必要,包装差。

34分钟前
  • 稻草骑士
  • 还行

节目视角还挺好的,紧追当代潮流,第一集讲直播,从科技公司到主播,试图用全观去阐释这个行业的现状,思考它的未来。只是,主持人似乎不够自信或者过分谦卑,对节目的引导力减弱。

35分钟前
  • 大笑姐
  • 还行

好乱啊 长视频拍得跟短视频拼盘一样 编导团队并没有把每一集梳理出一个逻辑和中心主题来。

40分钟前
  • 呼啦呼啦洪
  • 还行

还以为能说出点什么工作伦理的话题,实际和大部分内容一样,看着深度就行了,具体怎么样也无所谓,就当个新鲜事看看吧

43分钟前
  • 阿卓
  • 推荐

一些还蛮有趣的商业观察,但不够系统和细致。

46分钟前
  • 红豆小姐
  • 推荐

商业版《十三邀》,把直播做成综艺,然后把用户当傻子

48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还行

比起同平台文邹邹的那位,同样是腼腆大叔却不油腻,蓬松的头发、有点斗鸡的大眼甚至很“撕漫男”。说话也不绕弯弯,没有刻意的沉思,做作的表达,不输出观点只做事实的观察和呈现者,极度舒适。

49分钟前
  • 阿莫多瓦•虫
  • 推荐

与妻在家同看

54分钟前
  • 涵虚
  • 推荐

第一集:遥望CEO谢如栋,从平台的思考问题方式,他可以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分享出来,这个事情全中国没几个人能做成。第三集:文和友文宾他整个人,整个团队以及做的事的统一性,做一个开发者的野心,体验品牌,先锋文化。茶颜小店思维,个性东西和大公司成体系的管理。柠季蓝图式的布局,经验丰富。顶上头火锅和价位段,火锅降级,螺蛳粉升级。门店的布局和直播时间点外卖第五集:万通冯仑,少做决策,做深做精孟京辉,有影响力的小众文化奥迪,对产品本身的极致追求不变,燃油变电

57分钟前
  • 小姚的吉姆餐厅
  • 力荐

前几集关于风口,关于行业发展逻辑,最后一集关于如何对抗这些逻辑。好看是好看的,就是主咖的“台词能力”听着太让人难受了。

59分钟前
  • 金色鲤鱼
  • 推荐

好看,热火朝天的时代,不论成败,重要的是不要停下来。第三集,印象深刻,文和友和茶颜悦色的故事,简直应该全拍成电影。希望能有第二季。

1小时前
  • 宋小卡
  • 力荐

腾讯最近做的纪录片真的很不错,不过这个主持功力不如许知远

1小时前
  • sangwanlam7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