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

剧情片美国2017

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艾比·考尼什,卢卡斯·赫奇斯,彼特·丁拉基,约翰·浩克斯,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凯瑟琳·纽顿,凯瑞·康顿,泽利科·伊万内克,萨玛拉·维文,克拉克·彼得斯,尼克·瑟西,阿曼达·沃伦,玛拉雅·瑞沃拉·德鲁,布兰登·萨克斯顿,迈克尔·艾伦·米利甘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剧照

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2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3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4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5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6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3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4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5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6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7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8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19三块广告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20:12

详细剧情

  米尔德雷德(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 饰)的女儿在外出时惨遭奸杀,米尔德雷德和丈夫查理(约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饰)之间的婚姻因此走到了尽头,如今,她同儿子罗比(卢卡斯·赫奇斯 Lucas Hedges饰)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一晃眼几个月过去了,案件仍然没有告破预兆,而警方似乎早已经将注意力从案子上转移了开来。  被绝望和痛苦缠绕的米尔德雷德租下了高速公路边上的三块巨型广告牌,在上面控诉警方办案无能,并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警察局局长威洛比(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实际上,威洛比一直隐瞒着自己身患绝症命不久矣的事实。因为这三块广告牌,米尔德雷德和威洛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篇影评

 1 ) 《三块广告牌》中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和山姆·洛克威尔等人的表演有哪些亮点?

我只知道山姆扮演的有些种族歧视提到妈妈就没了底气的甚至有点傻气的警察,在听到警长自杀消息到讲广告商扔出窗外那一段,是全片为数不多的泪点。

后面耿直的酒吧取证,更是有些英雄主义。

最精细的表演,山姆对着镜子泪水混着自来水那一系列表情心理展示,到位;妈妈在灭广告牌的火时,对着不断劝说的儿子绝望而愤怒的喊出他的名字时,还有在厨房怒怼牧师时……心都有被揪起来。故事说不上有多天马行空,但确实很精细,演员情绪表演都太到位了,没有大哭大笑的情绪化,却都很有力量。

 2 ) 《三块广告牌》:这些麦克唐纳将之深藏于剧情的谜底

注:关于这篇长评,因为我本人记忆的问题造成了一些误解,“阿提卡监狱暴动”发生在纽约州的怀俄明县,而非怀俄明州。原英文为“Are you sure you aren't thinking of Wyoming”, 因对《热天午后》记忆深刻所以记住了阿提卡监狱暴动事件,这件事影响也的确较大。但推测为避免产生歧义如若提及此Welby 的措辞应当直接是阿提卡,所以这里提的应该不是那次事件。

有一豆友指正:

他所提到的Matthew Shepard事件具体如下:

我不十分肯定这个就是正解,但怀俄明州那个梗应当是与种族无关了。大家自己去推测和判断吧。

这个长评我不会删,但也大概没啥用了,留给自己做个记录。让它自行下沉或可以点“没用”让它加速下沉,十分感谢。



自看了《I, Tonya》以后便对这部片子产生了极大兴趣,虽说拉沃娜那母亲当的极其操蛋,她还是坦雅悲剧造成的首要原因之一。但也是她撑起了如此一部大杂烩,艾莉森·珍妮的出色表现是毋庸置疑的。 而《三块广告牌》中弗兰西斯甚至一举拿下如金球奖剧情片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奖项,据说其刻薄程度达到了生个气都有星球大战的架势。于是嘴皮不甚流利渴望学习的我赶忙搬了个小板凳认真吃瓜,理解如下:

一、两个隐藏于剧情的谜底

1、Dixon 喝醉酒后在台球桌旁同Welby 的交流时Welby 说到“你确定没让你想起怀俄明州”所涉及的是“阿提卡监狱暴动事件”:1971年白人狱警与黑人囚犯产生大规模武力冲突,因为黑人囚犯强烈要求人权。最终以白人狱警扫射囚犯(不顾人质死活的前提下)告终。Welby 提及此可能因为对Dixon 在小镇的虐待黑人行为表示不满。 这大概也是当Willoughby 出事时Dixon 第一时间是找Welby 撒气,将他扔出窗外后仍旧将他打得半死说出那句“我也会因为白人惹上麻烦”。众所周知,Dixon 是个同性恋者,而从两幕我们透过Mildred 的眼睛看到的场景(1、Mildred 去租广告牌时Welby正盯着女同事的ass. 2、Mildred 因为牙医事件进警察局往窗外看时Welby 正调戏着公司女同事)可判断酒吧那晚Dixon 和Welby 没有上床,Welby 是Dixon 永远得不到的男人。而从Dixon 母亲在他处理不了广告牌事件时教他去从Mildred 的朋友开刀可得知Dixon 在母亲的影响下形成了了一种暴躁、冲动的性格。因而后来他在烧伤给Welby 道歉并对母亲的那一句斥骂是他成长的转折点标志。 他只是碰上了一个操蛋的母亲。

2、关于凶手,这部电影采用了《杀人回忆》般调动你所有期待但最后让你大失所望的戏码。它让那男人去恐吓Mildred 后再在酒吧里让那男人承认他强暴过谁因而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并且其还有一样的时间和遭遇:时间对得上、同样是被烧死。 在我们开始庆幸凶手被抓到时,其实它早已经话锋一转:“我才不会为那件事伤心呢,那是我在那的最后一天”、以及他不害怕袭警,告诉了我们他并非杀害Angela 的凶手。 但这部影片说得哪只是那个杀害Angela 的凶手呢?本片中唯一提到的时间点是1986年(Welby : 那三块广告牌从1986年起就没人张贴过广告),因而大致可以推测到1990年以后,而90年以后,美国对哪个“沙地”国家有所侵略早已不言自明。于Mildred 与 Dixon 他们要去伸张的是杀人偿命的正义,于我们要去理解的是人权与侵略。

二、她只是害怕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

这是一部有着美国式暴力幽默,融合了多种社会问题的犯罪剧情片。与一般的商业电影有所不同,其将这商业化套路泯藏于人物性格之中,而由人物性格引发的故事,走向完全不如所想。 但其实再怎么分析,都发现Mildred 这一系列行为无非是出于对女儿Angela 的爱。她将Angela 的死当成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急切地想找出那个凶手,让自己被分担出一部分罪责。她太害怕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

一如她租赁广告牌时轻轻为它拨正位置的甲壳虫,她也急切地希望自己能接纳下这个让自己痛恨的自己。 我们来从几场戏中分析: 1、Angela 出门之前未借到车选择了步行是她当时固执地不肯借车。 2、从Angela 措辞中可以了解到Angela 心中对她有所不满,觉得她不爱她和她弟弟(醉酒后载着他们飙车)。即使她当时是被家暴对待,她也认为这有她的一部分责任。 3、她教训Angela 与儿子robbie 在家里不能说脏话证明她是有意要当一个合格母亲的。 4、那父亲突然掀桌子掐Mildred 时儿子迅速反应过来用刀抵住父亲的脖子也可知家暴在未离婚之前已是常态,从那父亲暴躁的脾气难听的措辞中也可知Mildred 与两个孩子深受其害。因而离婚后是两个孩子跟着她而非跟着开跑车的父亲。 这本是让她在这悲哀婚姻最安慰的一点,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她还有孩子。可当那父亲说出Angela 宁可跟着他时她崩溃了。这也为后来的事情严重化埋下伏笔。 于是将女儿出事责任放在自己身上的她,迫切需要将这愤怒发泄出来,迫切需要找到凶手来为Angela 报仇。但正如她前夫找的那十九岁女孩儿的话“愤怒招致了更大的愤怒”,她后来的所作所为已不单单是为Angela 了。 这部由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的片子无论在剪辑或是配乐上都是极其出众的,叙事上也极其以小见大,环环相扣。关键它竟然将这样的题材拍得如此温柔、落寞而又伤感,着实不可多得的佳片。

注:欢迎反驳和指教。

 3 ) 刻意反转剧情变成新套路

看到今年金球奖新出炉的名单,看到老友激动的推荐,怀着巨大的兴奋搜索下载,或许是因为怀着的期望太大,导致总的观感非常一般般,看到开放结局也没有能带给我丝毫触动,“What the fuck!”脱口而出!!就像裤子都脱了,你丫给我看Hello Kitty,哦,FUCK!
我挺喜欢有关小乡镇乡情与人性揭露的影片,小乡村、乡镇这些人情社会浓缩了非常可观的人性亮点与糟点,譬如《杰出公民》《裁缝》《狩猎》等等,此类影片撕开乡镇居民温情脉脉的面具曝露其内隐藏的狭隘、自私、虚假、黑暗的人性,让人沉思。此片中女主角Mildred Hayes为遭奸杀而死的女儿追问警察而立三块广告牌,居民对此的态度是他们可以同情对方的遭遇,但是如果要他们一起承担责任追问警察,或者说必须为此站队为此得罪权力部门时,他们会为此变成加害受害者的加害者行列,主动变成清除“异己”的人,如那个牙医,女主角的前夫、教堂神父。这种自私的人性在很多此类影片都有涉猎,此片对此有涉猎但却并未过于深入。
影片前半段刻意营造一种警方不作为、警员暴力以权谋私,涉嫌种族歧视、同性恋歧视、歧视侏儒残障、包庇军人等等,总之前面看简直就是想走奥斯卡“政治正确”路线。结果后半段警察局长三封信彻底反转剧情,原来局长是个表面彪悍内心温柔的丈夫、爸爸,不是不作为,而是已经努力但没有线索,身患晚期癌症而且深受居民爱戴,是个好警察。而暴力愣头的警员Dixon也有自己的故事,是家庭关系所导致他如此的怪癖暴力!我去!我去!此片可以又名《局长的三封信》。虽然影片追求戏剧化荒诞化,但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刻意为之的反转总是让人别扭,就如17年上映的《看不见的客人》,过于刻意的反转剧情变成一种新的套路,噱头满满诚意不足。
影片开始努力营造一种”以暴制暴是解决事情的一种可靠手段”,但后面转而渲染“愤怒可以导致更大的愤怒”,平静内心对他人充满爱才能看到真相,才是解决事端的方法。虽然影片在告诉我们片面看待他人及事情是不对的,但从大老虎突然变成Hello Kitty,仅凭三封信,说服力有点弱吧。一个小镇,彼此间知根知底,难道需要临终遗言才能明白对方是怎样的人品?全镇人民都了解局长人品爱戴他,唯独这个暴烈妈妈不了解?共事三年的同事,改变对方靠临终遗言,对方一直把你当兄弟,死后为你暴打广告商,且为此被开除,兄弟你平时都干嘛去了?
当然里面的演员表演水平个个都非常牛逼,科恩嫂草天草地,哦,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怼天怼地,脏口不离嘴,强悍的做派下面隐藏内心无穷大的内疚自责,独自时的柔软、被暴躁警察威胁时倔强面具下恐惧的内心、看见事情另一面时的懊恼,科恩嫂用脸部肌肉、眼神、肢体表达的很完美。但我更喜欢那个暴躁暴力分子愣头警察Dixon,让人又恐惧又讨厌又可怜又爱,完美!!获得最佳男配实至名归。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仅仅是个人观感,好片或许赞誉一片,也有可能毁誉参半,其实这才有意思哒。

 4 ) 当愤怒被释放后,人性舒展,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旅

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这部影片肯定会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坐等打脸。 次等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二段,这是一部关于人性黑暗深处愤怒和恶被释放,袒露在阳光下的生命之旅,不是破案电影,也不是温情电影,如果抱着这种期待去观看,也许会有些失望。 整个电影是由一个完整故事和两个半故事粘合而成,这话有些绕口,举个例子,就是在你面前泥土地中并排镶嵌着两块砖头,一块完好无损,一块是中间已经断裂,分成两个半块。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在2008年《杀手没有假期》中采用的是两条完整并列叙事的结构,在这部电影中,他叙事方式又升级了,让人敬佩不已。 故事女主角海耶斯的故事,我比喻就是一块从头到尾的完整的砖头,另外两个半块拼接的砖头是警长威洛比和警察迪克森的故事,这两个警察的故事在影片中一前一后与海耶斯故事交融并列,将叙事的宽度,张力做到最大化。 电影开头,是一片黑暗,然后雾气中的山野,慢慢镜头出现破旧不堪的广告牌。为啥要说这点,关键就是音乐,影片开头的音乐用的是《夏日的最后玫瑰》,前不久冯小刚的《芳华》中也用上这段音乐,难道这些中外大佬们都开过碰头会,集体怀旧?

夏日玫瑰歌声中广告牌。

先说说海耶斯的故事。海耶斯是一个美国普通小镇大妈,有两个孩子,在中国大妈集体跳广场舞不同的是,海耶斯特立独行,内心充满愤怒,和老公离婚,她前夫,气质尚存,没有中年油腻,而且找了一个十九岁的漂亮女友,“像屎一样臭的女人”(海耶斯原话,仅仅是因为前夫女友在动物园工作)。海耶斯女儿强奸被杀却一直没有破案,海耶斯内心的愤怒出现戏剧性的前提,她租下自己家附近的三块广告牌,把女儿之死,警局的无能的愤怒发泄出来,矛头直指警局的警长威洛比。 警长威洛比可是小镇上大家都公认兢兢业业的警察,从下属、神父和牙医对待海耶斯的态度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导演给他生活的镜头也是尽善尽美,美丽的妻子,两个可爱女儿。不幸的是,威洛比得了胰腺癌,能够活着时间只有几个月,于是他安排一次全家的美好的郊游之后,写下三封信后自杀。 警察迪克森是一个大块头却脑袋少跟弦的家伙,在警长威洛比死之前,他只是一个配角,威洛比死后,他接着开展自己的故事,和海耶斯的故事粘连接上。 我只是从故事结构来分析这部影片。 影片前半段,是海耶斯的恶对警长威洛比的善,人性之中的恶没有被善释放出来,是真我和被包裹的我之间的对话。 海耶斯恶和愤怒展现:家庭成员之间永远是粗口连篇。 细节一:女儿受害当天出门,海耶斯在争吵中诅咒她被强奸。 细节二:前夫找上门来,带着女友,两人一言不合就掐脖子干架,儿子也是熟练拿着刀子对着自己父亲。

全家打架动作娴熟。

导演仅仅是想通过愤怒来表达人物吗?我理解不是,他要通过愤怒之下看见人物的真我。 回应细节一:女儿死后,海耶斯独自在女儿床上沉思。 回应细节二:与前夫打斗一番,大家几秒钟收拾好桌椅板凳后,立马又回到正常的交流,其中还不免真情流露,虽然海耶斯有点不适应,瞬间抽回被前夫握着的手。

十秒后大家温情脉脉。

警长威洛比的美好展现:家庭成员始终是温情脉脉。 细节一:威洛比组织全家的河边郊游。

警长一家最后的美好假期。

细节二:威洛比与喝醉之后的妻子的调情。

舍不得自己妻子,最后的谈话

细节三:威洛比和两个天真的女儿睡前父爱。

最后的父爱

细节四:自杀前精心准备,不让家人看见死后惨状。

不希望自己死后让妻儿看见惨状

导演要通过警长表达的也许是精美的生活是虽然美好,但不是完整的人性,它是脆弱的,这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生活同出一辙。

野餐美丽地方遗留变得肮脏的小熊玩具

电影故事前半端警长和海耶斯之间有两次沟通,海耶斯和警长之间沟通不畅,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海耶斯的愤怒是心理学的真我,而警长更像是有保护层的社会人,警长释放的善是人的社会属性,两人频点不一样。 第一次站在秋千边,警长释放善意,海耶斯根本没有理会,哪怕知道警长得了癌症。秋千就是一个隐喻,在影片最后海耶斯与警察迪克森秋千的谈话完全不同,可以对比。

警长和海耶斯对话,从构图看出,善站在道德制高点。

第二次是海耶斯看完警长的信,警长帮海耶斯支付广告牌的费用,而海耶斯虽然有些感动,但是仍然悬挂着指责警长的广告牌,她心中没有完全接受警长的善意。 影片后半段,是海耶斯的恶对警察迪克森的恶,人性之中的恶对阵恶,是真我和真我之间的对话,人性的善意被释放出来,双方都得到解脱。 警察迪克森恶在片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将广告公司的小伙子丢下楼,将广告牌用大火烧毁。(此处感谢毛小惺朋友,他提出广告牌是由海耶斯前夫点燃的,我现在赞同这个的观点,上面的文字我就不修改了,具体请看评论区毛同学的长评,谢谢

迪克森将广告小伙子扔下楼。

海耶斯也是同样回应恶和愤怒,烧毁警察局。 然而,两人之间的恶分别得到救赎,这是没有条件的善的救赎。 警察迪克森烧伤后在医院看见同病房的被他打残的广告公司小伙子,他痛哭道歉,小伙子说到:“别哭,眼泪会让伤口更痛。”然后一瘸一拐给他递上有吸管的橙子,没有抱怨一句。

透过纱布,迪克森看见无条件释放的善意。

海耶斯烧毁警察局后,卖车的侏儒挺身而出,为她做了伪证,这也是没有条件的善。

小恶魔保护海耶斯,做了伪证。

恶和愤怒在释放出来,有人能够兜得住,警察迪克森和海耶斯的生命得以展开,双方都谅解对方。当然,警长威洛比的善(分别给两人的信),多少让两人回归一些社会人属性。

在秋千上,海耶斯对着迪克森说到:“谢谢你。”同样的秋千边,海耶斯没有原谅警长威洛比。

迪克森和海耶斯秋千平等交谈,远处三块广告牌。

片尾,两人在准备追击心目中的嫌疑犯,海耶斯对迪克森袒露警察局的火是她放的,迪克森摇着满脸烧伤的头说到:“不是你还是谁。”他心中早就谅解海耶斯。

我认为全片最重要的对话就是海耶斯对前夫话提出质疑:“愤怒真的可以成为更大的愤怒吗?”然后她释放出善意。

海耶斯对前夫释放善意

迪克森满脸烧伤,兜住海耶斯的恶。

心理学中提到,人其实分为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人与人之间,就是在这几个层面中相互伤害,但是,当每个人都袒露出真我,双方就释放出人生之为人的本能中攻击性等世俗认为是恶的东西,兜住了,生命因此就打开了,生命因此而充满活力,我们常常看见恶语相加或挥拳相向的朋友下一秒就抱头痛哭,不能了解人性复杂一面也许就不是完整人生。

导演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在进入电影行当之前是英国直面戏剧的领军人物,这部电影就是直面戏剧精髓展现淋漓尽致。

千万不要讲《三块广告牌》和单纯歌颂那些塑料花般的爱,催泪的美满结局的电影相提并论,不在一个级别,没有可比性。

本片最重要的台词。

该片中,虽然我很喜欢小恶魔,但是和《杀手没有假期》中侏儒雪中之死带来震撼和剧情扭转,这部电影中小恶魔作为配角,就好像只是一个配角,我看不出导演的深意。

 5 ) 年度R级反套路神作,锁定今年奥斯卡!

今年的金球奖堪称史上最黑红毯了,本该是谁比谁美的争奇斗艳大会,俨然成了妇女解放大会。

不单单是因为金牌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的性骚扰事件,还有这一事件所揭露的其背后好莱坞的百年腐朽。

男女老少,大小明星们,都穿上黑衣,他们觉得——

“是时候为好莱坞的性骚扰事件发声了。”

女性往往在影视行业处于弱势地位,留给女演员的好本子相比于男演员,要少许多,在这少许之中,还要经历权色交易的厮杀。

但女性在大银幕的贡献,却是出色的,尤其是今年,女性题材更受偏爱。

作为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伯德小姐》、《我,托尼娅》、《使女的故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大小谎言》均榜上有名。

而还有一位猛将,横扫金球奖,六项提名中了四个,它就是最大赢家——

《三块广告牌》

它捧走了最佳剧情片、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四项大奖。

还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摘得最佳剧本奖。

烂番茄93%,豆瓣8.7。

再看看主创们的名字,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男配角,山姆·洛克威尔,伍迪·哈里森;导演兼编剧马丁·麦克唐纳。

这不就是直奔各大颁奖礼去的阵容,妥妥的奥斯卡相。

有马丁·麦克唐纳在,捧走最佳编剧、最佳剧本奖是无疑的。

他最让人欣赏的一点是,无论外面的妖艳贱货们如何搔首弄姿,人家都秉持一个原则,就教你们什么叫做

好好讲故事

威尼斯最佳剧本银狮奖

《三块广告牌》有着教科书一般精彩、滴水不漏的好本子。

这是一个关于为女儿声讨正义的母亲的故事。

海耶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位单亲妈妈,她与一儿一女一起在小镇生活,但不幸的是,她的女儿被强奸,并被焚烧致死。

更不幸的是,谋杀案过去几个月了,真凶却一直未找到。

女主决定来一招出奇制胜。

她租了通往小镇道路旁的三块广告牌,牌上标语径直向当地警察局长威洛比(伍迪·哈里森饰)施压——

“为什么还没有抓到凶手?”

女主认为警察们就是一群不做事的饭桶,对女儿的案子不了了之,却整日有精力用来对黑人施暴。

这说的是警长的忠心跟班,二把手狄克森(山姆·洛克威尔饰)。

他穿着警服,却活脱脱是个痞子,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歧视同性恋和黑人。

这是一个一边逼逼一边动手,no废话的小镇。

女主和警察们的斗争愈演愈烈。

警察给租给女主广告牌的广告商施压,让她租金犯难,还有人半夜火烧了广告牌。

但我们科恩嫂(麦克多蒙德的丈夫是著名导演乔尔·科恩)不是吃素的,她直接把警察局烧得一干二净!

在17这个魔幻的年度里,关于痛失亲人,举步艰难,我们已然很熟悉,按照魔幻现实,按照其他电影的情节,本以为,这也会是个苦大仇深、你死我活的沉痛剧。

但煽情不是麦克唐纳的野心,他接连不断,打破了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套路

本以为警长就像广告牌写的那样,是个不做事的官僚,但他其实却受群众爱戴,这起谋杀案没有任何目击证人,他也无能为力,并且, 他也即将面临死亡,他得了癌症;

当我们完全同情饱受丧女之痛的女主时,又会发现,即使她知道案件未破与警长无关,警长只想用仅剩的时光陪伴妻女,但她仍然把矛头对准他,因为他死了,警察们就更不会有所作为。

接着,麦克唐纳又用三封信,将故事继续反套路下去。

临近病痛的折磨,警长选择了自杀,并留下三封信。

一封当然是给妻女,他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她们。

此外,他还给女主写了一封,没能抓到杀害你女儿的真凶,我很抱歉

临死他还跟女主开了个玩笑,“我的自杀一定让全镇的人都将原因怪在你的身上”,的确,这让女主孤立无援,受到所有人的排挤。

但警长却是给她最后一股力量的人,他留下五千美金,解决了女主租赁广告牌的燃眉之急。

第三封信,警长写给了最宠爱的二把手。

警长的去世,让他更加暴力,戾气十足,他无处发泄悲伤,就把广告商打得鼻青脸肿。

也因此被警察局除名。

在他低谷之时,收到了来自天堂的对话,警长劝解他,你应该多一些爱心,少一些戾气。

二把手就此被抚顺了毛,其实他的内心很柔软。

他开始帮助女主,寻找真凶。

谁能想到,这结局本该拼枪拼刺刀,却发展到握手言和了。

观众是被这部电影牵着鼻子走的,喜怒哀乐,悲喜交加,环环相扣,让人哭又让人破涕为笑。

好本子也得有好演员。

在所有女演员中,找不到第二个比科恩嫂更能驾驭这个角色的。

她身上本来就有女人少见的刚毅和含苞待放的疯狂。

其他演员,小到几个镜头,也都贡献了最佳群戏。

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山姆叔这个迷人的坏痞子。

演这类角色,除了老一辈的Go爹,没人能比山姆·洛克威尔再骚气、再迷人的了。

不知道,这能否为山姆叔争得一个奥斯卡最佳男配。

麦克唐纳一如既往,延续了在《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中对暴力与仇恨的探讨。

片中的广告商曾拿着一本叫《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的书,好人难寻,这切中了当今美国、全社会撕裂的伤口。

但如电影开篇所言——

“暴力具有一种奇异的功效,它能使我笔下的人物重新面对现实。”

影片借用暴力、戾气,却炖出了一锅与负能量抗衡的心灵鸡汤。

人人偏执,但都不太好,也不太坏。

其实更要命的是人生的错位。

女主有一个家庭暴力的前夫,与儿女的生活更像是交战。

其实女儿的死不能让她释怀的是,女儿最后一次与她的对话仍是争吵,女儿说,“我宁愿出门被强奸。”

她也顺口说——“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强奸。”

一句气话却成了真的诅咒。

更致命的是,前夫也刺伤她,女儿死之前,就受够了你,想来跟我住。

女主表面对其他人揪住不放,其实内心却放不过自己。

她一人孤立无援,在夜里看着被火烧的广告牌,无力又绝望。

她知道可能永远抓不到真凶,不管这个恶徒远在天边,或是近在眼前。

为了复仇,她也间接地伤害了很多人,威洛比的妻子、追求她的侏儒、被辞退的狄克森。

那一个个扔出的火瓶,全都砸不到该死的人身上。

可她必须去做,因为太痛苦,太折磨了。

最后她和狄克森找到了一个犯罪嫌疑人,就算已经查出他不是杀害女儿的凶手,也要拿起枪踏上审判他的路途。

因为“他一定是其它强奸案的凶手。”

这一枪,打在谁的身上,才会有结果呢?

此时驱车前进的道路上,绵绵地升起三块广告牌。

没有了鲜红显眼的文字,只留给我们一个黑压压的背影。

也许,追求解脱的一生,真的不会有尽头了吧。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6 ) 《三块广告牌》用这三个“套路”征服了观众和评委

横扫金球奖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剧情片、最佳编剧四项大奖,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一个最佳剧本奖和一个金狮奖提名,马丁·麦克唐纳执导的《三块广告牌》无疑是2018年北美颁奖季的最大热门。

影片在豆瓣获得8.7的高分,并且将在今年3月引进内地,虽然是小范围的艺术院线上映,如果能在奥斯卡拿下几个重量级奖项,一定能引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三块广告牌》最大的亮点就是不落俗套的剧本,一个被电影节评委和观众普遍认可的剧本有哪些特点?大海作为一名观影老司机,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1、揭伤疤,反体制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其实有两种美国:一种是纽约、洛杉矶、华盛顿这样的繁华都市,虽然有怪兽、外星人以及各种反派的威胁,但也有超级英雄守护城市的安宁;另一种则是广大乡村,这些地区往往人口稀疏、经济滞后、民风彪悍,超级英雄也不屑于在这种地方维持秩序。

《三块广告牌》讲的就是第二种美国,故事发生在密苏里州的一座小镇,女主是一名单亲母亲,她的女儿死于一场奸杀案,警方却迟迟无法抓到真凶。

女主文化不高,觉得上面都是“按闹分配”,于是她租下了三块广告牌,在上面分别写道:“惨遭奸杀”、“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抓到凶手?”、“这是为什么?威洛比局长?”并请来电视台报道,直接向警方喊话。

影片很多情节展示了警方的种族歧视和不作为,用女主的话说,这些警察宁可把时间花在虐待黑人和吃甜甜圈上,也不愿意去抓捕真正的犯人。

面对质疑,威洛比局长毫不遮掩的道出美国执法队伍的现状:如果因歧视言论而开除警察的话,那早就无人可用了。

后来,警察狄克森找到了一名嫌犯,对方曾在酒馆里吹嘘自己迷奸了一名女孩。但是新上任的黑人局长释放了嫌犯,理由是案发时嫌犯正在军队服役,驻扎在国外,而警方无权对军人在国外的行为执法。

黑人局长含糊其辞的向狄克森透露,这名嫌犯所在部队驻扎的地方有沙漠,因此可以推测是伊拉克、阿富汗之类的战乱国家。美军长期在这些国家驻扎,并且不受当地法律约束,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任凭观众想象了。

2、善恶边界模糊,人物形象立体

《三块广告牌》的戏剧冲突很多,在这些冲突中你无法断言谁一定是好人,谁一定是坏人。奸杀案牵扯出受害者家属、警方、广告商、小镇居民等多方群体,即使是戏份不多的配角,也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塑造出立体的形象。

影片的卡司阵容豪华,全员演技在线,因此在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分别获得了最佳群戏。

在受害者家属中,身为母亲的女主一直为女儿的死感到自责,她与前夫的关系剑拔弩张,儿子罗比也反对她用广告牌喊话的做法。

当前夫带着19岁的新欢来到女主家中,儿子罗比是很高兴见到父亲的。不过当前夫与女主爆发争吵,并对其拳脚相加的时候,罗比突然用刀架在父亲的脖子上,逼他放开母亲。

仅此一个镜头,就说明了儿子长期生活在家暴的环境中,虽然他经常与母亲争吵,内心却依然爱母亲多过父亲。

两个警察角色中,虽然女主用广告牌斥责警方不作为,但故事并没有朝着受害者家属与警方对峙的方向发展。因为威洛比局长并非一个腐败官僚,他早已身患绝症,并且在小镇深得民心。

威洛比局长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将凶手绳之于法的,但他也知道这种案件告破的希望很渺茫,因此他用三封遗书告别家人,向女主道歉,并鼓励下属继续追查这个案件。

狄克森是一名有暴力倾向和种族歧视的警察,在女主用广告牌羞辱威洛比局长之后,他多次找女主和广告商的麻烦,甚至把广告商从二楼窗户扔了下去。

但狄克森也是一名富有正义感的警察,当他收到威洛比局长的信件后,为了保护案件卷宗不惜被大火烧伤;当他目睹体制腐败,任由嫌犯逍遥法外后,感到信仰崩塌,甚至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而那个被狄克森从二楼扔下去的广告商,也是一个复杂多面的形象。他一方面是市侩的,多次向女主索要租金,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原则,顶住压力拒不撤掉广告。

当他看到痛扁自己的狄克森全身烧伤躺在病床上,虽然很愤怒的拒绝对方道歉,最后还是递给狄克森一杯果汁,表现了这个角色善良的一面。

3、开放式结局

虽然《三块广告牌》的主线是寻找凶手,但是一个好剧本通常都没有真相大白的环节,反倒是那种欲言又止、似是而非的开放式结局能够引起观众的讨论。

影片最后,狄克森找到了一个嫌犯,DNA却与案件不符,但狄克森知道他一定是其他奸杀案的凶手,于是和女主通了个电话,被仇恨折磨的女主得知有一名嫌犯逍遥法外,当即同意与狄克森一起去嫌犯的家里。

在路上的时候,女主和狄克森讨论要怎样对待那个嫌犯,要不要杀死他?他们没有做出决定,小镇奸杀案的真正凶手是谁,影片也没有给出答案。

主人公只能通过“私刑正义”的方式消弭内心的仇恨,这再一次表达了影片创作者对司法体制的失望。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冲突,女主终于不再像刺猬一样,伤害身边那些企图帮助她的人们,狄克森也收敛了暴戾的性格,虽然他失去了警徽,却得到了主持正义的机会。

其他影评: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星球大战8黑镜第四季虎啸龙吟嘉年华正义联盟家族之苦2相爱相亲雷神3银翼杀手2049王牌特工2天才枪手猎凶风河谷羞羞的铁拳人生密密缝蜘蛛侠:英雄归来敦刻尔克极盗车神杀破狼:贪狼二十二战狼2绣春刀2冈仁波齐异形:契约海边的曼彻斯特

 短评

我的情绪和观点在这100分钟里面不停地翻转和颠覆

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我对生活从无迷信,为何对女儿的诅咒却一语成谶?我以为世间应有上帝,奈何却被邪佞玩弄股掌。没人告诉女人在丈夫自尽后的一天该做什么,也没人知道母亲在女儿奸杀后的半生能做什么。在血色晚霞里涂上殷红的广告牌,它早晚会在烈火里被遗弃。幸好在斑驳之前,每个经过它的人都看过上面狰狞的字,正义。

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想到江歌之母。这一生我们会扮演很多角色,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姐妹……但最执着而有力量的,却只会是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

1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一直觉得马丁·麦克唐纳是继昆汀·塔伦蒂诺之后最有才华的编剧,他的剧本每次都是超高的难度,既有一流的编剧技巧又有严肃的文学性。他总是以黑色和荒诞的东西先爽到你,最后再慢慢的用正能量感动你,让你在残酷的生活里看到一丝人性的暖色。这次的人物塑造很厉害,最佳群像表演也是这个剧本的功劳。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蹦出一条小鹿这个必须减分了…而且还那么像CG做的…

17分钟前
  • Sgt.Donuts
  • 推荐

三块火一样烧红的广告牌,三个人,三封信。角色的面目都是逐渐清晰起来的,就像警局里前一秒两人还针锋相对,局长意外吐血,米尔德脱口而出一句“baby”,全片就充满那样意外又令人心软的转折。

21分钟前
  • 张天翼
  • 力荐

无关对错,他们只是执意的做自己,可我竟然被这两个近乎疯狂小人物深深打动,他们永远都像濒临爆发的火山,在一种不顾旁人的偏执中狂奔。出色的剧本与惊人的表演相得益彰,让电影里的每一角落都充满感染力。

2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Venice2017# 影后已出。真是教科书一般的好剧本,破了不少套路,人物塑造十分生动。再加上导演控制力很强,不乏幽默感,也有不错的社会观察。对仇恨与愤怒的探讨颇有与当下社会状况的契合点。

23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看之前聽到很多人形容為激進、憤怒、荒誕,但我卻只看到溫柔和哀痛。

26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本届奥斯卡主题——美国妈妈牛逼死了。《伯德小姐》《我花样女王》《大病》《三块广告牌》拜托把这几个妈妈凑在一起吧,光聊天吵架就行,比超级英雄联盟好看一万倍。

2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今年两大最政治不正确电影之一(另一部是《凭空而来》)。愤怒是活下去的动力,怼天怼地才能内心平静,麦克唐纳用冲天戾气和负能量熬出一碗悲喜交加的心灵鸡汤。科恩嫂的表演太炸裂了,枯瘦的身躯下隐藏着滚烫的力量,全片仅有的一次笑容锁定奥提...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会怎么收尾,最后的出镇便是离开这个舞台——这个过度理想化的舞台,不管什么人干了什么事都不会被抓的小镇——如果是美剧的话,他们肯定会由于某种理由在下一集(季)中途被赶回镇里。

3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老套的寻凶复仇故事讲述得如此生动,编剧值一颗星;情节似层层剥笋,露出的是七八个清晰、独特、复杂的人物,两个星给予出色的女主演及男配角;将视觉场面、音乐服化等手段与叙事有节奏的、完整地掌控融合起来,应是导演获得的一颗星;结尾高明的情节逆转和开放式,为这部电影赢得了最后一颗星。满分!

3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胖牙医十分可疑

39分钟前
  • 克雷蒙
  • 推荐

3.5 电影咋看很酷,美国乡村天注定,被人欺负了24小时内一定要报仇。剧作也确实比较大胆,很大的梗就这样撂下了也不觉得哪不对。演员也都很好,还很好笑。但警长一封信道出了内核的问题:你们这样主要是因为缺乏善良友爱。这不对吧,如果这些红脖缺的真的是爱,一年前他们怎么会去投川普呢

4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太精彩了,实在想不到今年还有什么影片可以挑战。剧情音乐节奏摄影都接近满分,更可贵的是除了女主弗兰西斯的超水准表演之外,剩下所有演员的演出都精彩到可以颁最佳群戏。由于不妥协与不谅解所引发一系列悲剧,但是悲剧中更有合理的人性,戾气重的浪漫诗。从第一幕路过告示牌咬指甲就最佳女主内定了。

45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麦克唐纳真的太会写对白了,女主每次怼人都怼得很精彩(怼完神父全场掌声雷动hhh),而她怼得越畅快,就越有“一人对抗全世界“的孤胆气概;越坚强就越寂寞、越寻找就越绝望,这是属于小人物的日常英雄/反英雄瞬间,是麦又一次用十分擅长的荒谬口吻讲述了一个沉重的、很人性的故事。

46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一晚上居然写了三封信!厉害了Woody叔。环环相扣,宿命轮回,错与对的双刃剑,比《杀手没有假期》更以小见大,提前预定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女主、双男配演技巅峰,群戏也个个出色,剧本无可挑剔,开放式结局令人唏嘘…“-你确定我们还要这么做吗?-我不确定。-我们可以路上慢慢决定”

5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部竟然拍得非常温柔,有点落寞和伤感,看完会被人的善良所打动。虽然确实有些天真,但还是好爱这样的电影,会让你很享受这个故事。当然,导演之前擅长的喜剧部分仍然很到位。几个演员都非常出色,女主和两个男配,写得好,演得更好。挺奥斯卡的片,应该能有斩获吧。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文本是精心算计的高级货,比较欣赏的是在黑色荒诞的分裂之下,底子维持暖色调的统一性,怒诉了分裂、残酷、暴戾的社会现状,却能够在微妙的社会感情上弥合现实状况的分裂,最高明的是这两者还完全没有违和感,这便是美国呀。

54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