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自由

剧情片奥地利 / 德国2021

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安东·范·卢克  托马斯·普伦  安德烈·巴顿  

导演:塞巴斯蒂安·迈泽

 剧照

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2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3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4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5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6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3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4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4-04-12 20:57

详细剧情

弗兰茨·罗戈夫斯基([温蒂妮])、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明亮的夜])主演了工作名为[伟大的自由](Great Freedom,暂译)的新片。该片由塞巴斯蒂安·迈泽执导,迈泽与托马斯·赖德尔共同操刀剧本。该片围绕汉斯·霍夫曼的监狱生活展开,霍夫曼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在二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囚犯都从集中营中获释,而汉斯却被直接转移到了监狱中。根据此前臭名昭著的德国刑事法第175条,霍夫曼被定罪为同性恋罪,继续在监狱中服刑。即使在监狱之中,霍夫曼也没有停下寻找爱情的脚步。该片于2020年德国第一次封锁前,在柏林进行了部分的拍摄,并于2020年6月恢复拍摄,且于同年7月13日杀青。

 长篇影评

 1 ) 编译Variety Review:Prison Drama/同性爱情故事

《伟大的自由》,由弗兰茨·罗戈夫斯基Franz Rogowski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Georg Friedrich主演,塞巴斯蒂安·迈泽Sebastian Meise执导,该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 "一种关注 “单元的评审团奖和萨拉热窝电影节最高奖,并由Mubi公司在多个地区(包括北美)发行。
该片围绕汉斯·霍夫曼的监狱生活展开,二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囚犯都从集中营中获释,而汉斯却被直接转移到了监狱中。根据此前臭名昭著的德国刑事法第175条,霍夫曼被定罪为同性恋罪,继续在监狱中服刑。即使在监狱之中,霍夫曼也没有停下寻找爱情的脚步。

原文刊载于公众号“SiDe映像”

//mp.weixin.qq.com/s/755Ezt__WlITZhmyNIV-GA

1969年夏天,监狱里的电视机播放着登月的场景,“我本以为那会很激动人心,但与铁窗下日常的磨难相比,地震般的变化似乎都不再引人注目了。这也延伸到了同年的另一个历史大事件:西德当局放宽了刑事法第175条的规定,仅禁止与21岁以下的同性发生性行为

影片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他们的故事是基于研究过程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这些人因第175条而被定罪和监禁。汉斯,电影的主角,代表了许多人的命运,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关进监狱,他们的生计和社会关系被破坏,他们的故事隐匿于官僚机构的文件中。

汉斯(Rogowski饰),一个因爱欲而不断受到迫害的人,忍受着反复入狱的折磨,他的经历与他的狱友维克多(Georg Friedrich饰)不同,维克多是一个杀人犯,长期在监狱里生活,在他为一个年轻的同性恋囚犯辩护后,他被关进了禁闭室,正是这个黑暗的、没有窗户的牢房成为影片之后几十年叙事的入口。时间辗转至1945年,汉斯在集中营中幸存下来,转到监狱服刑。在那里,他第一次与维克多相遇。维克多是异性恋,起初,他对与同性恋者同住一个牢房不以为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开始升温。

摄影师Crystel Fournier的摄像头下,严峻的监狱环境开始萌生出了亲密关系。在牢房的相处过程中,两个人交换和分享了彼此最脆弱与需要支持的时刻,尽管他们之间的纽带始终被维克多根深蒂固的同性恋恐惧症所笼罩。导演Meise对树立无瑕的道德楷模并不特别感兴趣,而是更关注人们如何在绝望的环境中找到的不完美的盟友和精神支柱,描绘汉斯和维克多如何从敌对到被动接受到相互依赖的演变过程。他们之间大部分感情的细微差别都没有被直白地讲出来,而是由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表达出来。剧组明智地避开了老化妆容,而是以演员的诠释来表达24年时光的打磨:Friedrich保持了维克多粗暴、冷酷的举止,但他的肢体语言越来越多防御性的柔弱;Rogowski饰演的汉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坚硬冷酷,尽管他的脸上更多的是因为反复受迫害带来的疲惫感,在影片的三个时间段内Rogowski调整了自己的身体姿态,以暗示一个因创伤而弯腰,因爱而振作,因自由而迷失方向的人。

电影中的配乐常常听起来像是汉斯的内心独白。在悲伤的监狱环境没有管弦乐,只有Nils Petter Molvær忧郁的的小号。汉斯出场时,背景响起激烈的爵士乐。另一个场景中,汉斯仿佛在梦中看到了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被禁止的场景,这时播放了一首爱情香颂。随之而来的是回到现实和爵士乐,此时作曲家Peter Brötzmann的爵士乐代表着解构,象征一种宣泄。

在导演的设计中,这部电影介于监狱戏剧(prison drama)和爱情故事(love story)两种类型之间。这里有粗暴丑陋的执法,但在这个框架内,几个角色试图赋予他们生活更深的意义,他们只能在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柔中找到这种意义。电影用的配乐越少,观众就越能注意到哪里缺失。因此,空隙处代表着监狱戏剧里的的赤裸和严肃性。但是为了提醒观众,在这里实际上是在看一个爱情故事,于是用Nils Petter Molvær的小号独奏来打破这种严肃。

电影除了刻画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警卫也是被表达的对象,纳粹时期的警卫,他的行为充满了仇恨和蔑视,转到20世纪50年代的警卫。他实际上相信纪律和秩序的原则,相信人们可以通过严厉的惩罚进行改造。他也有人性凸显的时候,但他必须压制住自己的人性,否则他将不得不摧毁他此前所相信的一切,他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形象。然后是60年代的警卫。他没有原则,他只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机械的完成他的工作,因为有人必须这样做。然而对他来说,规则确实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电影题为《伟大的自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关于这两者的关系,导演这样解释:一个社会为何将爱情定罪是个谜,175条不仅非人道,而且是违反宪法的。几十年来,国家拒绝承认它侵犯了人们的人权—它本应保护的权利。而同性恋者至今也会遇到同样的态度。人们最终会被这种不断争取接受的斗争所累,他们可能更愿意创造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自由。这样一来,自由的概念,也是爱的概念,就变成了一个非常个人的概念。我们的主人公汉斯在监狱里找到了爱情,而且是和一个被定罪的杀人犯。在我们的自由民主国家,似乎不再需要为平等而战了。但如果你记住文化的历史充满了周期性的重复,你就会意识到这种成就是多么的脆弱。但对自由和爱的渴望是不能被扼杀的。

编译自://variety.com/2021/film/reviews/great-freedom-review-grosse-freiheit-1235026230///www.sff.ba/novost/11617/concept-of-love-and-freedom

 2 ) 这是一生的苦难啊,怎么能不伟大呢

一辈子都在监狱里辗转,太苦了,却是无奈的接受,心死的冷静,没有期待的日复一日。遇到了几个人,为了那点卑微的自由,碰擦出那一点点的火花,是不是就是主人公生活下去的希望呢?

但意外看到175号法案废止了,就这样废止了呢,怎么可以就这样废止了呢?这种发自内心的不解,是对社会、法律最有力的质问和讽刺,人的渺小任由你蹂躏和践踏。你痛快点了吗?

当主人公得到了为所欲为的自由,当他一辈子想要的自由出现在眼前,促手可及,他选择了放弃了,你不由得不悲伤,一种无法解脱的深深地忧伤,久久走不出来了啊!社会啊法律啊人性啊,都他妈的是狗屎一堆。

 3 ) 自由≠放纵|伟大的自由需要爱,边界,和人性

根据德国175号法律判定,汉斯因为同性恋犯法被关进监狱,随着故事的展开才发现,这不是汉斯第一次因此入狱。电影用1945,1957和1968这三个时间点讲述了汉斯在监狱里的一些故事:因从集中营直接转移到监狱而留下的印记被维克多一点一点覆盖;和男朋友一起入狱,男友却因无法坚持而自杀,只有维克多允许了他的崩溃;主动搬到了维克多的房间,直到175号法律取消。

在故事里我看到了很多侧面:在大环境下汉斯受到的歧视和蔑视,汉斯对自己的坚持和坚定,维克多的善意和人性,结尾的人们的放纵,以及最后汉斯的选择。

我极喜欢这个结尾,让故事从简单的“自由是自我坚持”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讨论了一些关于“群体自由”的边界。那个叫做伟大的自由的酒吧里发生的事让人思考这就是自由吗?失去了羞耻和边界感的放纵能被称为真正“伟大的自由”吗?

我想我和汉斯得到了一样的结论,这不是。而和维克多在一起的,被困住的,有爱有关心有人性的关怀和理解的,可能要比放纵更接近伟大的自由。监狱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的交流和自我的坚持,这种不被掌握的不断抗争的内核,才是伟大的自由吧!

电影的美术和专场深得我心!疯狂加分!场景几乎就是集中在这个监狱,其中的结构。配色,甚至服装,都太好看了…大量的灰蓝色灰绿色,配合服装的蓝色,让人在压抑中能找到一点光亮的感觉,同时透着很多的温柔。那本175条例取消的杂志的颜色非常亮眼,从整个环境中跳脱出来,很有意味。大量对称的镜头和结构性的场景,强迫症友好!

几次时间上的转换都是在禁闭室的黑暗中,时间略长,感觉很妙,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加上演员们的状态很好区分这几个时间点,超棒!

对于少数群体的爱的讨论很多,而且透过这个群体可以引发很多我们对其他话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或许你不喜欢这个群体,但我想关于自由关于爱是永恒的话题。

 4 ) 自由不一定伟大

《伟大的自由》

【圣经传情】

汉斯再次来到监狱,拿起那本圣经,再次习惯性的看上边的漏孔,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他与奥斯卡的传情之物。

他对奥斯卡的思念,无处书写,只能在圣经上扎孔拼字,然而圣经本身容不下半个同性恋的存在,他们站在撒旦的一边,是不堪和罪恶的象征。光辉无比的圣经,将整个西方的同性恋都照的无处遁形。

但在这一刻,汉斯一次次捧起圣经,不是因为信仰,是因为爱。

【纳粹总有对的时候】

汉斯从集中营中直接转移到新监狱,去完成他未完成的监禁,纳粹已经垮台,其一切都开始了严肃的清算,对于纳粹的批判几乎是全方位的,就连纳粹两个字都已经是绝对邪恶的代名词,唯有一个例外:同性恋仍然是罪恶的。

人们未能把对于犹太人的善良和理性分给同性恋一点,纳粹做了一万件错事,但是对同性恋的折磨和残害不是错的,这就是1945年的西德。

【我不是那种人】

我毫不怀疑维多说的“我不是那种人”,维多对汉斯是性的爱意么,我想说从来没有,有些人可能不接受,毕竟他曾提出过让汉斯为他做那件事,但是汉斯非常清楚道:“我也不是谁的都含”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斯是有能力认出谁是同性恋的,而他从未对维多有过别的想法,并且在这一刻,这是纯粹的交易,这是汉斯不愿意接受的。

但这并没有那么难,或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很难,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不难,为了某个目的,做这样交易,并不难。因为男人不需要突破什么伦理道德的枷锁,因为男同性恋已经在层层道德规训之外了,他们根本就不在道德之中,又何来的违背道德?所以没有那么难。

一想到能因此把情书送到奥斯卡那里,一切都不那么难了。

第一,维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或许是好奇,或许是苦闷,或许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因为吃了“有药的盐”而“不行了”。总之,这件事毫无激情,更没有感情。

第二,对于维多来说汉斯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寄托,他类似于朋友,但又不是朋友,但绝不是性的关系,他们在监狱里极其孤独,维多要戒毒,汉斯是唯一愿意并能帮助他的人。当他自己问道,到底谁会在意自己在这里有没有戒毒,汉斯坦坦荡荡的说,自己在乎,无遮无掩,毫无暧昧。

他们的种种连接,更多的是源于在监狱那样一个特别的环境中,两个特别的人之间生发出来的。

第三,维多屡屡的问过汉斯一个问题:你还是变态吗?

在维多的意识中,这是一种选择,是可以改变的,他从来不理解,同性恋不是罪也不是病,他如果也是一个同性恋,他就不会说出这句话,更不会对着杂志上的175作废的新闻讶异的说道:“这怎么能作废?”

在他心里,他从未理解同性恋,因为他不是。

【自由也没有那么伟大】

全篇最令大多数人没看懂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幕,同性恋酒吧里毫无美感的音乐,地下世界的活色生香,汉斯从中却没有看到一点令其快乐的东西。

这一点我觉得是全篇最准确最猛烈的一笔,整段戏非常平和,镜头也是有条不紊,但汉斯这个人物内心五味杂陈,波澜万千。在苦苦等待了那么久后,一切又来的如此轻易,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期待的,也不是他想象得到的,更不是支撑着他一次次走进监狱的东西。

当自由降临的时候,人们拿它换取纯粹欲望的宣泄,他们在地下肆意纵欲,却一句话都不说,行走其中的男人像看货品一样看汉斯,再不见奥斯卡那般的双眼,就连后来遇见的金发教师的那种神情也不复存在,那些放浪的人想要的只有纯粹的肉欲的享乐,没有人用自由追求爱与未来。

这种巨大的落差令汉斯对一个自由后的世界全部的幻想破灭,他意识到,身为一个人最美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再也不能把不幸的归因推在175身上,仿佛那样一来,175废除的一天就是希望和爱降临的一天。然而他所追寻的热望与爱早已经随着奥斯卡的死而去。

他的浪漫幻想与对爱的渴求,在175存在的年代里夹缝求存,在175废除后的日子里无处安放。

自由固然伟大,那是因为人们普遍有所追寻有所期待,他们有爱有信仰,而当得到自由的人将其用以欲望的宣泄,自由并没有那么伟大。

【这里的男同性恋们】

这部电影不得不让人深刻的看到同性恋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让人不得不思考此时此地的男同性恋们的选择。此时不是1945,没有纳粹抓去关集中营,此时不是1968,没有175把人们送进监狱。

此时此地,既没有流氓罪,也没有集中营,但今天此地的绝大多数男同性恋甚至在深交网络上都没人使用真实的资料和照片,一切的交流全部都是“性社交”,他们不需要性格,也没有爱的欲望,他们在享受着男性身份优势的同时隐藏着真实的自我,他们在现有的并不适合自己的规范中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欺骗女人,欺骗不属于自己的婚姻,并心安理得的拥有了一切,这之中只给彼此留下了一点点欲望的空间。

打开那些网站,那些软件,随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纾解欲望的对象。其招数之多,形式之花令人咋舌,但独独这泛滥的欲望之海里长不出一根正常关系的菁苗,这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早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生活与爱。

若问此时此地的同性恋自由吗?很自由。但到底这份自由拿来干什么了呢?大多数的答案就如175废除后柏林地下酒吧并无二致。

 5 ) “没有受害者的犯罪”

朋友曾问我:“在上世纪,是否曾有从西德反向逃往东德的人呢?”

我一时语塞。因为以前听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大多都与反抗、理想和自由有关,好像只有由东向西的逃离才符合逻辑。

但我忘记了还有这一些人,他们在西德被“钓鱼执法”、被投入监牢。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动过这样的念头吧。

德国刑法175条,“性悖论法”,在这个政治体制反复摆荡的国度却延续执行了123年。从帝国时期,到魏玛共和,到纳粹专政,到联邦德国,再到两德统一。意识形态极度对立的政党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找到了某种“共识”。以至于那些同性恋者在战后,刚刚从集中营解救,随后便带着被迫害的烙印和伤疤,“无缝接轨”转运到西德的监狱继续服刑,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并不以抗争为主题,但狱中的温情拼接起来,却是对这套制度无声的讽刺和控诉。

监狱里走音破败的教会唱诗班,变成了两人初次“约会”一起观看的演出。

违反监规,夜晚露宿的惩罚,变成了两人难得温存的机会。

牢房里的圣经书,变成了两人互传心意的工具。

因同志关系入狱的他们,却在狱中一次次犯罪。失去自由的惩戒是为了让人悔改,可当罪名根本就没有改正的机会,或者本身不存在需要悔过的地方时,又该如何?

所以,他一次次的犯罪,好像是这一取向“不可救药”的证明。

P.S.

一般国家同志权利发展的过程,往往会走过刑法除罪、婚姻平权与社会认同的阶段。

每个历程都谈不上容易,伴随着斗争与妥协。好比德国,历经数次修法才缓步完成了除罪化;在台湾地区,以反复斟酌、极度谨慎的措辞才确立了法律上同志伴侣的权益;而社会认同这一阶段,依旧只在欧美国家才谈得上有初步的实现。

可我国仿佛总在不经意间,以意外的方式完成了进展。初衷从未考虑过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事实上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进步,颇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就好像,1997年,我们国家意外地实现了除罪化。为纠正特殊时期的错误,在这一年刑法取消了“流氓罪”。本为了确保不再出现“男女两步舞即为流氓”的荒谬判例,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同样装在这一口袋罪名中的同志群体解放了出来。

2020年,我们国家意外地部分实现了同志伴侣权益的保障。民法典颁布的“意定监护”,原本是为了保护独居老人,让紧急情况发生时缔结监护权的其他人可以代为做出决定;不经意间,却成为同志伴侣实现婚姻部分权利的一种途径。当然,这离真正的婚姻平权还差得很远很远。但相比过往法律上的一片空白,也算得上是一个进步。

但终究是要抛开天真,面对现实。这样不知不觉的意外,还能有多少?当争取的权利进入“深水区”,乃至“雷区”,单靠这样的“意外”还有用吗?

更何况,社会上的认同,怕是更遥遥无期。

自行车的车身上贴的彩虹色涂饰,在车主同学离开时被保安偷偷揭下;

仅在楼梯口留几面彩虹旗,供同学自取的学姐,被学工晚上约谈,被辅导员威胁退学;

剪辑517专题视频的同学接到了Police的电话,被要求删除数据,怀疑学校安插了“信息员”混入社团群中默默举报;

以上的事情,就发生在近一个月,发生在全国Top 2的高校内。

倘若这样号称最“优秀”、最开放的环境中都不曾有包容,他们又能期许在什么时候,一切能变好呢?

——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尝试为他们发声。如果留下彩虹旗被视作大逆不道的违纪,那留下些白纸供同学们取用总是无罪的吧?

路过同学的创作

 6 ) 被反复表现的“伟大的自由”

一个“同性恋”者的监狱人生。看片后才知道德国《刑法典》第175条,将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认定为刑事犯罪;最高刑罚是十年监禁。从1871年被德意志帝国颁布,到1994年被废除,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

该片主角从上世纪40、50、60年代三次服刑,仍坚守自己的生命信念!二个男主,狭小的监狱空间,三个时空交错讲述,编导及主演显示了不凡的技艺。该片去年获戛纳节一种观点评委奖,之后在众多影展上获奖。

曾经不太理解西方电影人为何一直热衷于表现这些“畸形人性”题材,并频频在影展获奖?去年威尼斯获金狮奖的法国影片《正发生》既是写“堕胎违法时期”的悲剧。据查法国《刑法典》直到1975年才将堕胎除罪化。你看这几天美国又因为堕胎是否合法引发了社会的巨大争论。可见这些有关人性、道德的法律法规一直是他们社会大众关心、奋斗的事情。拍摄和褒奖这些影片也是他们社会为保护、完善人性自由与权利的表现。

我们这里法律上倒是早就没有对这些行为做绝对禁忌了,可是在公开言论、文艺作品、学术探讨中它们倒一直是些禁忌的话题,这实属挺奇怪的一种存在。

 短评

目前看的戛纳里最喜欢的一部,监狱和暗房的对照升华很厉害,结尾略啰嗦

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恶法里印下的短短几十个字 葬送的是多少人的一辈子 被1957年的Hans和Oskar伤到 多想和你换个时代在一起 等荆棘满途全枯死 等整个世界换风气 这盼望很悠长 可惜我等不起

8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黑暗中那一点点微光啊!展现自由的珍贵与体制对人的禁锢,可以称得上同志版《肖申克的救赎》了,Franz太可了!

12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一种关注评审团奖。导演第二部长片,战后西德监狱中的同性恋Romance。因为175法案没有被废除,男主直接从纳粹集中营被转到监狱也是够惨的……1945,1957,1968三个年代的交织方式很不错(几个剪辑点找得很漂亮)。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表演相当好。

1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如果爱的人,不是他们,而是她们,那么人生是否就会远离百般折磨?Hans无畏地追逐着想要的爱情,却一次次被德国反人类的刑法所摧残,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黑暗是永恒的恐惧,黑暗却也让其顿悟幸福将归于何处。导演塞巴斯蒂安·迈泽完全放弃戏剧冲突的黏浊,而是令观者同主角一道前行,体会社会风化的苦痛,体悟何为情感的原动力。两位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的表演,为一个群体诉说着痛彻心扉的波澜万丈。

19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SFF21,太美了,纳粹统治下对爱情的向往就像黑暗中的点燃的火柴,真浪漫。选题好,故事也好,导演视听语言也很优秀。

2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CANNES2021UnCertainRegard评审团奖。每一次黑暗又闪出一道微光。

26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推荐

#Sarajevo# 自由与爱的辩证:黯淡的黑夜驯化了我们的视觉 分不清眼前漆黑的屏幕是影像时间的留白还是监狱空间的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点烟的一刻如此令人动容 这是一种看见/被看见的喜悦 微弱的光源将逼仄的囹圄消抹了边界 永恒的时间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Viktor辨认出被温柔晕染着的爱神的面庞(眉目含情的Hans是爱的化身 而非具体的爱的对象) 确认他者的存在——即便是孤寂暗涌的漫漫长夜 我也并非孑然一身 而我们看到爱本真的模样 纹身是比性爱更为暧昧且漫溢着欲望的动作 我刺入你的身体 留下存在的印痕 最后两个长镜头则凝缩了全片的孤独和情感强度 gay bar曲折的地下甬道和刺耳的警铃声比国家机器的规训更暴力也更磨人 也只有爱的凝视 能锚定那个权力的目光都无法禁锢的 自由的灵魂

28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推荐

有限的自由和对爱与性的无限渴望,在历史的漩涡中夹缝生存的同性恋群体自画像。(中段美且虐得我如痴如醉,年度基片没跑了!

33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力荐

3.5 叙事时间线的不断跳跃为角色和人物关系刻画提供了有效的递进层次,当然最大功臣还是两个主演,演技和魅力都爆棚,尽管罗戈夫斯基的角色和他在佩措尔德电影中类似:呆萌恋爱脑(中途有被煽泪目 #一种关注

3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爱是为了你犯罪,是为了你不怕犯罪,是为了你接下自己没有犯过的罪。圣经可以卷烟,可以传递情意,可以用来为我们这种被诅咒的天生罪人服务一切,“感谢上帝”。火苗微光,明明灭灭24年,某种很难说是希望的东西就在它小小的窜动里撑着。1945/1957/1968,多组反复出现的元素:录像(厕所监控/情侣DV)、火柴、针(纹身/戳纸/吸毒)、拥抱——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越狱吧”,听到这句眼泪立刻流了出来。结尾再次走入和走出黑暗,自由有了新的含义,伟大的自由就是可以由自己做出选择吧。如果不能一起在外面比翼飞,那就一起在里面共相守,牢房的门洞也可以变成glory hole。

42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Sarajevo】Franz Rogowski一直都没有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所以并没有加分

47分钟前
  • Mr. Lei
  • 还行

叙事沉稳,镜头干练,本以为电影会在地下酒吧长镜头处结束,但结尾的反自由让电影更隽永。三次幽禁,两次同伴送来了火光,第三次他陪他一起遁入黑暗。如果不能给你带来希望,那就给你带来陪伴。两个纹身,一个是纳粹集中营的编号,一个是同伴叠加的纹身,用爱覆盖伤害。一本圣经,用宗教传递禁忌之爱的信号也是一处妙笔。迫害是不可逆的,即使身体终于自由,灵魂也早已千疮百孔,能拯救他的——只有重返监狱的温存。不知那飞向自由的奥斯卡,是不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字。

52分钟前
  • 怪櫯櫯
  • 力荐

牢笼外的新年焰火,暗室里的微弱火光,月球上的外星生物,都不如你伏在湖边慵懒的睡相动人。圣经里的刺孔密信,小臂上的丑陋文身,狱墙上的裸身画像,都没有我们彼此相爱的事情恐怖。我们可以披着毛毯约会,躲进囚房里相拥。如果生而有罪,牢里牢外哪里不是囚笼。如果爱也有罪,人间月球何处会有自由。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在永无止境的迷宫里,善意和爱欲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滋长,而在一次次地沉入黑暗之后,自由的降临是令人恍惚的。监牢关不住情感的悸动,但它到底磨损了青春的生命。弗兰茨·罗戈夫斯基的脸庞,一如既往的平静和神秘,比纹身更深地镌刻着历史,无声地不屑地反抗着威权的暴力。#SarajevoFF#

60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纵使身陷囹圄,也要爱得自由。即使落入黑暗,也总是心有微光。因为你无所畏惧,所以我也无所畏惧。

1小时前
  • Captain_C
  • 推荐

40年代、50 年代、60年代,同一个罪名,一次次入狱。如果同性恋是犯罪,他情愿坐穿牢底。三段交织推进的狱中故事淬炼出厚重人性,结尾酒吧戏堪称神来之笔,除了伟大的自由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伟大的犯罪。——我的年度最佳平权电影。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Franz眼神向上看去时的那抹笑啊…有些人真是单脸就很有故事感,导演还特意安排了各式光影来凸显。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81歲仍在世的德國自由爵士傳奇樂手Peter Brötzmann擔任酒吧的爵士薩克伴奏;另一位我鍾愛的挪威小號手Nils Petter Molvaer擔任電影音樂創作。溫蒂尼的Franz Rogowski,無疑是從影以來最精湛的演出。眉目投足之間、一舉一動,皆散發他對於愛情的追逐;相較於自由來說,他更加渴望的是愛。4位演員之間的火花為一部長達近2小時的同志電影,併發出4段激烈璀璨的火花。他們在1968年底歡度新年,他們在寒冷的冬夜裡緊緊相依;這段奇遇若非發生在動盪的1968年,不會給觀者留下如此大的震撼。某種程度上,《偉大的自由》有一道連「燒女」都無法跨越的高牆;那不是拘禁本身所產生的效應,而是出自內心的隔閡。Hans最後一幕徘徊在街頭的景象,是自由最好的假象。

1小时前
  • 外人
  • 力荐

1945,1957,1968三个时间段的故事,就是男主角因为同性恋身份被迫害,进进出出监狱的一生,一次死亡,一次成全,还有一份感情。看着性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被冲淡,精虫不再上脑,感情就开始上头了。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故事,剪辑和演员造型都很加分,最后那个“伟大的自由”意味深长,真正的自由所在不是随性所欲,而是心之所向。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