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成人

喜剧片美国2010

主演:亚当·桑德勒,凯文·詹姆斯,克里斯·洛克,大卫·斯佩德,罗伯·施奈德,萨尔玛·海耶克,玛丽亚·贝罗,玛娅·鲁道夫,乔伊丝·冯派特,史蒂夫·布西密,柯林·奎恩,蒂姆·麦道斯,马迪森·雷利,郑智麟,杰克·戈德堡,卡梅隆·伯艾斯,亚历克西斯·妮可·桑切斯,Frank Gingerich,Morgan Gingerich,纳吉·杰特,琪娜·安妮·麦克兰,丹·帕特里克,提姆·赫利希,布莱克·克拉克,诺曼·麦克唐纳徳,Jonathan Loughran,杰姬·桑德勒,莎蒂·桑德勒,珊妮·桑德勒,丹尼斯·杜根,比利·康

导演:丹尼斯·杜根

播放地址

 剧照

长大成人 剧照 NO.1长大成人 剧照 NO.2长大成人 剧照 NO.3长大成人 剧照 NO.4长大成人 剧照 NO.5长大成人 剧照 NO.6长大成人 剧照 NO.13长大成人 剧照 NO.14长大成人 剧照 NO.15长大成人 剧照 NO.16长大成人 剧照 NO.17长大成人 剧照 NO.18长大成人 剧照 NO.19长大成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08:12

详细剧情

  1978年,有五虎之称的少年篮球队在赛事中最终获胜,他们的教练罗伯特鼓励少年们去夺取更大的人生胜利。三十年后,五虎之一的费德(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饰)已经是好莱坞知名的大牌经纪人,他和妻子莱克斯(萨尔玛•海耶克 Salma Hayek 饰)生活无忧, 孩子们养尊处优。这天费德突然接到告知罗伯特教练逝世的电话,于是匆匆赶回新英格兰,和当年的四位队友一起参加葬礼。今日的家具商艾瑞克(凯文•詹姆斯 Kevin James 饰)、娶得老妻的卡林(罗伯•施奈德 Rob Schneider 饰)、吃软饭的科特(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 饰)以及西吉(大卫•史派德 David Spade 饰)和费德五个家庭一起回到年少时生活过的湖边别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被吵吵闹闹的日常生活淹没已久的珍贵情感……

 长篇影评

 1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今天来谈谈已故导演路学长,和他的处女作《长大成人》。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刚辍学半年。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卡拉是条狗》,印象很模糊,也根本不知道路学长是谁。这个人是王小帅的同期,好像还挺牛的,我竟然没听说过这个人——当时这样想着打开了网页,最多带着一点点对逝者的敬意。看了《长大成人》之后,才有些震惊。那时候仗着自己看过不少片子,挺没羞没臊地持续自大着,这一耳光还是挺到位的。

我们这一代人,遇见这样的片子的机会很少:有地域和时空上的距离感,却感觉很亲切;手法上都是正经学院路数,构图严谨,运镜流畅,选题和视角却很老辣;总让人忍不住意淫,这里和那里,如果让我来操作一下该多好,其实是因为片子本身伤痕累累。这样的电影我后来还看过一部,是蔡尚君导演的《人山人海》。不过蔡导已经很幸运了,被缝一大块儿肥肉上去,终究比不上抽筋拔骨。

看完之后我就码好烟酒去找我爸聊了。路学长在他的“第六代”同窗里,应该属于不太显山露水的观察者型选手,这样的人往往越有才华越内敛,反而朋友圈和眼界比一般人更广,看这个社会也更透彻。我们身边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同学或者朋友。他们平时心里藏着的看法通过文字,电影等别的途径表达出来,杀伤力尤其猛烈。“我发现我跌入了一个狭小的生活圈子,这些人原有着健康的身体,但失去了健康的精神。”“少他妈跟我在这儿玩颓废,看见你就想吐!”这类对于九十年代前后,摇滚圈子污浊一面的批判,便是其眼界之深,痛击要害之狠的佐证。

但这只是个人体会。还记得当时我爸抽烟的样子,这个导演很不容易,这个片子也很不容易,他说。更详细的大家可以去找一下程青松老师对路学长的访谈。一个人长年受肾病所扰,拍出这样的作品,送审三年,修改十余次,所忍受的煎熬旁人难以想象,更不合适大书特书,只在下面几处引述一下。

“我爸是个剃头的,技术堪称一流,这些是他早年带点朋克风格的作品。”这是开场白,尽显语言功力。像这样开头点出人物过往,是比较现实而残酷的做法;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是“一直以为我爸是个平凡老百姓,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以前是玩朋克的/混黑道的/专门捡孩子的”这样的剧情。于是周青(男主角)的父亲注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七八十年代老大爷的形象,他人生最光鲜亮丽最朋克的几页已经翻篇儿了;作为父亲,他的权威仅由儿女对他的畏惧构架而成,其中崇拜的缺失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盘活了片中的人物关系:这份崇拜从周青父亲这里流失,但又在一个强健而正直的火车工人那里找到了归属。相比较之下,《老炮儿》里李易峰对六爷的反抗情绪和对母爱的缺失都找不到出口,爷俩喝两盅就强行解决了矛盾,我觉得并不能怪李易峰演得不好。

周青在废墟里找到的半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速了崇拜缺失对他的影响。对于纪文这样玩最潮的音乐,泡最漂亮的妞的先锋人物,周青本应是羡慕甚至崇拜的,但他一直对纪文的自私霸道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作为一个罕见的自我意识很强,以保尔柯察金为楷模的主人公,周青遇到了他的朱赫来。在体魄强健,三观极正的朱赫来那里,周青的崇拜和效仿的对象得以代入,身上的戾气和胆怯被克制和洗净,由此人骼得以完整。纪文和朱赫来代表着每一个男孩儿成长史里的两个重要符号,敌人和楷模;这两种人在电影里看似优劣分明,现实中往往很难分清。更加残酷的是路学长还原的现实,坏人越来越难以界定,好人往往难以善终;正因如此,我们选择敌人和楷模的标准,越来越难像周青那样始终如一。

电影的前半部以朱赫来的不辞而别结束,转眼已到八十年代末,其中的断层难以弥补,但凭心而论已经处理得很好了。

周青从德国回来,没有朱赫来的音讯,反而遇上了纪文,和发小一起再次在纪文手下做乐队。都是命。正如周青所说,纪文这个“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西装革履地活到了现在;而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小莫,则陷入毒品和滥交的泥潭不能自拔。路学长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因为肾炎复发,病倒两年之久;而成年周青的饰演者朱洪茂,则是他多年的好友,也是圈内知名的吉他手。可以说周青在八十年代末北京摇滚圈的这一番经历,其中的迷惘惊诧和麻木,都源自路学长和他朋友们的亲身体会。对摇滚和大麻文化的盲目吸收形成了这个不知所谓的狂热圈子,三教九流可以随意混入;不知为何,蒋朋克这个把洗脚和卖白面儿当作行为艺术的脏逼总让我想起今天的某个胖子。

说实话,《长大成人》全片各种抽烟吸毒和械斗的镜头看得我都有点诧异了——过审十几次都这样了,原片得多硬核啊。确实从今天的审查标准来看,所有所谓“不堪”的场景都得到了完整甚至露骨的展现,周青经历过这一切,他的发声批判也站得住脚,这也算是广电和导演个人的一次紧密合作了;片子不用出走国外,也不用潜伏地下,从最后顺利公映反响热烈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差强人意。我们几个学生再次重看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硬伤。虽然结尾处的白日梦部分可以截去,但那也只是个人喜好;毕竟宣扬正能量的结局我们已经见得多了,何况转场手法也挺机智的。

现在孩子吃肥肉都嫌腻,不懂猪油那个香。这么比喻好像怪怪的。

周青从德国回来,一直怀揣着寻找朱赫来的使命感——对于一个陷入精神困境,为生计发愁的青年来说,这样的使命感过于正面,过于无私了。按照路学长的原话,“你对另一个人曾经有过的需要在多少年后可能某个时间回想起。或者在某种心情下,会突然想到”,而不应该是一个持续寻人的过程。朱赫来的线索成就了连环画与吉他对决的延续,也成就了社会光明面对黑暗面的掩盖。这多少说明了九十年代广电审查的骇人之处,他们能够潜入原片摸清脉路,并真正地把旋律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一处我们应该能够察觉到,当周青找到吕丽萍饰演的朱赫来旧爱,撕开照片换取那一滴眼泪的时候,这里算是一个情感点,但全片几乎本色出演的朱洪茂似乎没有把握住。

也许对于路学长来说,一直苦心营造的半纪录片式写实风格到这里已经被破坏。现实中一个人成长阶段得到的引导和助力是短暂而有限的,所有正确的方向和虚妄的春风都无法依靠。朱赫来原本只是这漫漫长路一小段上的引路人,他被适时抽离了周青,只留下一截腿骨;周青实际上是自己一路磕磕碰碰走来的,可能下一秒他就会坠入深渊,但他依旧是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准则在横冲直撞,磨损并重塑自己的肉身,如此长大成人。

读到这里,你是否能设想路学长导演是如何为上述种种而心焦,与审查抗争十余次,十余次修改自己的心血,最后依然努力呈现出一部结构完整,剧情明晰的电影。 相比而言《老炮儿》,剧情,人设,历史因素都可以不谈,单说TFboy那个毫无意义焦都不给对上的镜头,甭管你管虎有多不乐意人家有多死乞白赖,那都是对演员和对观众的双重侮辱,更是对自己创作的不负责任。

最后送给你们路学长导演的一段话:

“其实我特别想做的是《长大成人》之后我自己写的本子,拍哪一个并不取决于我。我觉得国内在院线方面应该照顾国产大片之外的影片。如果没有这个渠道的话,我认为中国电影会慢慢地越来越有问题。而国外这样的院线很成熟,而且需要大量的片源。那么我们拍的所谓独立电影,就只能在国外放映。我画画的时候,画得不好往床下一扔,可以一辈子不看;我学电影的时候就觉得电影一定要给观众看。从良心上讲,如果我拍的电影中国观众看不到,我觉得那没有意义。我可能也太较劲了。”


仅以此文纪念电影相关所有逝去的人。两处原话引自《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程青松、黄鸥著)》(2002年出版)一书中程青松对路学长的访问





如果喜欢,可加微信公众号。
<图片1>

 2 ) 在有朱赫来的地方集合

    这些电影很有意思,强烈中国特色当道的年代里,当“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候,那些充满力量的事情让导演们的片子引人瞩目。喜欢这样的东西,正因为我们没法经历那个传奇的、但并不遥远的历史。

  似乎男孩梦中的第一个女性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这种无可替代性正如经典剧作一样不能加以抹杀和侮辱。我尊重所有这样的女性,无论事实上她们先前或者后来是什么人,因为她们不容侵犯。我也尊重所有这样的男性,无论他们出于什么仰慕过那么以为什么样的女性,因为他们曾经单纯地梦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今天所看的《长大成人》,都告诉我们这点。

  这个片子始终都有着板砖,菜刀,啤酒瓶渣,鲜血,白粉……周青其实一点儿都不叛逆,他小时候也就只有巴望着眼羡慕人家的份儿。后来他总算还成个人是因为他不随大流,有原则,他真实,他敢对着乐队主唱说“少他妈跟我玩颓废,这样的我见多了!”。只不过,后来当了别人二奶的付绍英对着他说“不要以为你自己是什么东西”,以及朱赫来前妻说“你有本事去找把他眼睛弄瞎的人啊”的时候,他的英雄主义瞬间熄灭。但至少至少,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他算是地地道道的汉子了。为什么?因为朱赫来。

  朱赫来曾让他充满力量,曾让他完整地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个永远充满正义的人给了他一生的影响。这样的一个人促使他不想做个“平常人”,瞧不起那些“有着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精神”的人,促使他用白日梦完成着自己的英雄梦。偶像是重要的,想起来初一学校有四个男生模仿F4,组队L4的时候,呵呵。

  和《血色浪漫》《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产生于中国的“迷惘的一代”,往往变革之后都会混乱,就像灾难之后瘟疫会涌现一样。无论是百花齐放还是横尸遍野,混乱都免不了的。摇滚,毒品,行为艺术,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所谓的艺术,正如如今有人用滥交颓废解释自由和开放一样。

  后来周青遇着那兰州女孩的时候,也算是安安静静地找到了漂泊中的一份寄托。最后,虽说是完美式的结局---贩毒的被抓了,朱赫来出书了,周青要和兰州女孩重逢了---一群“废铜烂铁”各有各的命运。

  这些表现“青春期的伤痕”的作品都有相似之处,但我们都能一口气好好看下去,因为中国的那些历史烙印,打上历史烙印的那些导演,于我们来说,就像男孩梦里的那个女性形象,好坏,她都在曾在那里。

 3 ) 再一次看《长大成人》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21世纪初,那时候我在乡村和县城之间乱窜,坐着4块钱的公共汽车,或者骑着自行车。自行车总是出毛病,有时候它骑我,但那时我又为那4块钱心疼。那时候,4块钱可以买2张盗版VCD,一张香港三级片,或半张A片。

那时候我有一张长长的片目,上面大约列了200部电影,有一部分写的就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每找到一部看了,我便在那张纸上做一个标记。有时候找一部电影比找一个纯洁的女孩子还要难。再往前数几年,老刘还偶尔还会在我身边。他说希望我和某某,某某似的,安稳的读书或者工作,不胡乱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时,我发表了一些小说,收到了很多信。老刘表面上在笑,我知道她在想什么。随后还有一场车祸,我没告诉老刘。在那个最俗气的情人节还托护士帮忙发了一条传呼留言。传呼,呵呵,这个东西永远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就如那时候的爱情。

现在那张纸早已找不到了,那200部传说中的电影我应该都看了,除了塔可夫斯基。我想不久我会买到一盒他的全集。看《长大成人》的时候,窗外阳光很亮,亮的刺眼,我不得不拉上窗帘。杨超《旅程》里的姑娘也说阳光太刺眼,亮的让人心慌,哭着期待黑夜的来临。房子对面的人会怎么想呢?呵呵,大白天拉上窗帘做什么。我一直在笑着,我知道自己不再属于那个时代,好象已经长大成人。

怎么看周青都特别像自己。纪文穿着一件白色的风衣,周青穿着一件褐色的破棉袄,纪文说你怎么还是这德行?少年时候的周青也挺邋遢的,看到别人的无比风光只有羡慕的力量。付绍英露着雪白的腿坐在周青面前,留给周青的也许是一辈子的性幻想。即使后来他和付绍英睡过了,他也不会忘记那时候的那条腿。而此时的大腿,早已变的无任何意义,只是生物学上的肢体。周青的倔强一直没变,他是个有原则的人。后来遇到的兰州女孩便很好的说明了他的本质。你可以说他有贼心没贼胆。你也可以说他是在逃避,就如同路学长的另一部电影《租期》中的家驹。记忆总是在回忆里变的清澈。我也厌恶过某种和电影中类似的生活,可悲的是我没勇气自己选择,还是顺从了体制。面对各种体面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也像周青那样羡慕。我羡慕过一身黑色的牛仔,那时候我穿的应该是一身难看的校服,裤子上应该还有几个洞。还盯着一个比我高的女孩子的嘴唇看,她的唇膏是发光的。2005年的时候我竟然又看到了她,她应该早已为人母。我看到的是她裤子上的泥土和眼角的皱纹,她的嘴唇不再红艳。

有时候总是想不透像纪文那样体面的人,在各种场合总是应付的自如。虽然我很清楚,那样的人心地挺狠,我狠不下那个心。还有,那样的人圆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其实我知道自己保守着某种原则像在欺骗自己。但这样也好,骗自己总比骗别人好。纪文也是个时髦的人,他身边总是有漂亮的姑娘,到最后甚至都烦了,他还早于其他孩子接触吉他这样时髦的东西。不知道他那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自信。虽然我不喜欢那样的人,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不过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甚至可以这么说,15岁的时候一个人的状态可以决定一个人一辈子。我不知道比我年轻的人还会不会有如此的感觉。付绍英真他妈贱,纪文那样对她她还是死皮赖脸的跟着他。女孩子的虚荣心会让女孩子吃亏的。演付绍英的演员过早的离开了人间。记得在株洲街头的一次宣传戒毒的活动上我看到了她的大幅照片,政府用她的形象来告戒世人。她那双眼不是很大,但出奇的迷人,即使人已经死了。我的脑子中不断浮现她在《长大成人》里的表演,不断想我认识过的几个女孩子。女孩子要长大成人要面临的危险丝毫不比男孩子少。各种诱惑有着各种各样的伪装,巧妙的像一支支鲜艳的棒棒糖。

朱赫莱真是个英雄。周青最后也还是没能成为朱赫莱或者保尔,用一场白日梦草草的圆了自己的英雄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应该用圆滑或者世故来解释,或者说来自天生的胆怯。天生做不了英雄,也做不了悍匪。路学长电影里的男人都是这个样子,《卡拉是条狗》的主角竟然叫“老二”,这可是男性生殖器的一个俗称,看着葛优的身材应该就会知道这个老二到底有多硬。路学长很瘦,原因应该是那场病。一个好的导演永远拍不好别人,影片中的人永远是自己的化身。其他艺术作品应该也是如此。有时候我恨我自己,为什么在生活中总是不能做一个主动的人。如果没有她那封含蓄的信,之后的一切都会与我无关。当我想做一次主动者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更惨。周青不应该问那个弹琵琶的兰州女孩的身世的,两个人之间什么都清楚了反倒没什么劲。路学长似乎在借助周青维护旧的道德,旧的体系。女孩正要脱下衣服,周青让她停下。女孩只有19岁。她弹琵琶那个镜头拍的异常的美,虽然是在那样一个简陋的房子里。19岁的时候我也曾在那样的房子里听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唱歌,她给我放了4岁时她父亲用录音机给她录的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没人知道的小草”。如今的小草不知道是否开出了更美的花朵。


2006-12-18 20:52于株洲陋室

 4 ) 晃荡的青春与如何成长

   最近看的电影多是大陆第六代,喜欢的是《长大成人》。
   青春真是一个容易晃荡着失去重心的年代,《周末情人》根本上的失败也是如此。事实上,除了幼稚、热妄、浅薄奔突着的生命冲动外,娄烨根本无心也无力表达这一荒原般的青年亚文化生态背后的政治性。影片中所有家长的隐没象征着旧有的父权秩序的轰然坍塌,然而,那帮陷于游戏机、电影院、花格子衬衫、港台腔流行音乐所构筑的现代消费社会镜城中的年青人,却再也没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主体——影片最后,他们在一场异常美好的白日梦中宣告了这一代人的黯然退场(事实上,如W老师所言,片头字幕所宣称的“那一代”也是可疑的,无力展现时代整体性的导演却粗暴地试图攫取历史整体图景的阐释权)。这是一部讲述绝望的片子。然而,缺乏历史感在这样一种场合是不可饶恕的。
    如片题,《极度寒冷》同样试图讲述绝望,可贵之处在于叙事的精细。贾宏声大概可象征第六代导演最用力于塑造的人格类型——首先是酷;内在于此的则是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深重的孤独感与决裂感。片子中,齐雷的艺术无人理解,包括爱他的姐姐和女友(马晓晴饰);他混迹于一群行为艺术家中,通过“死亡”的行为来引起社会关注。他们试图以对身体的惩戒(吃肥皂,表演土葬、水葬、火葬、冰葬等)来展现精神上的受难感与崇高感。然而,这种前现代修士式的精神苦修却被导演置身于一场巨大的时空荒谬之中(90年代中期的北京街头),也就先天具有了“show”的商业行为嫌疑。即使这样,齐雷的“死”还是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是荒谬冷酷的,如同精神病院中那个始终冷眼不动的医生);而当他看到老林试图占有马晓晴时,他走向了真正的绝望——连他所寄以希望的艺术都被证明是虚伪与欺骗——三个月后,他在一棵树下割腕死去。若在王小帅的逻辑内游走,片子确实成功地传达了人的“极度寒冷”的残酷处境。然而,摆脱对齐雷非常浪漫主义式的想象,整部片子呈现出了它的虚弱。首先,导演并没有成功告知我们齐雷的艺术才能,而是直接便嫁入了“天才受难”的经典叙事模式;更重要的是,面对苦难,我们究竟该如之何?在陆学长的《长大成人》中,我们找到了更厚实更积极的答案。
    影片开头是1976年,少年周青和小莫走去长城,夜中风雨,他们躲入一个破窑洞,在洞口周青捡到一本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人书的上本;闪电破空,少年惊呆了——不远处,古老的长城蜿蜒向前,威严而恐怖。随即地震了,他们最终未曾到达长城。喻意是明确的:父权崩塌,主体破碎。《周末》与《极度》的叙事到此即止,然而,陆学长却执着于主体的重建。一个父亲形象的出现是必然的,他就是朱赫来——一个周青身旁的“布尔什维克”。他教以他勇敢、坚韧与爱;导演甚至将他的腿骨植入了周青体中,让周青每当雨天便腿痛不止,便愈加怀念远去的朱赫来——一对精神序列上的父子由此确立。之后,周青带着朱赫来的骨血继续艰难活着。他对黄朋克说:“别他妈给我玩颓废。你不觉得你每天都在装模作样吗?”他扇小莫一巴掌:“这种地方以后少他妈带我来,我见多了。”——在这个“先锋乐队”的地盘,充满着丑陋的吸毒、滥交场景,却绝迹了艺术该有的健康的生命力。周青的强势还表现在面对初恋情人(暗恋)与作为昔日暴力威权象征的纪文上,这对反目的昔日恋人若干年后却相似的劝周青垂下高傲地头,像他们那般活着;周青抛离了他们。
    整部影片最出彩之处在周青那个血腥凶猛的白日梦。在那儿,他突然闯进饭店,血光四起,扎死了那个刺瞎朱赫来双眼的酒店经理。随即,镜头回溯到了许多年前那个长城之夜,回到了两个少年的惊惧,回到了抵达不了的长城。然而,那是一个白日梦,一个阳刚壮美的男性主体终于确立,即使面对“杀父”(他一直苦苦追寻的朱赫来是他精神之父)之仇,他也能理智地选择生命中最宽阔的路走下去。

    《长大成人》让人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传统的精神资源该如何评价?它们是如何参与我们及我们父辈的主体建设?
   

 5 ) 成长如蜕 蛹化成蝶——电影《长大成人》阐释

      你还记得你是怎样长大的吗?经历过哪些人、哪些事?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末期,关于革命,早就因为历时久远而成为上一代的记忆,我们是红旗下隔了几代的蛋,革命、红旗、崇高都在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中消磨殆尽。反观上一代的成长史,他们赶上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经历了世界观、人生观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个最好的年代,也可以是个最糟的年代。第六代导演路学长的《长大成人》中的青年成长于八十年代,不管是年少时滚着铁圈、嚼着口香糖、听着邓丽君,或是玩着摇滚和行为艺术,总是在窥探着成人世界,并在某一天长大成人。
       电影《长大成人》的叙事主题是少年成长,主线是少年周青长大成人的故事,电影开头突如其来的地震正是隐喻蒙太奇手法,地震就是一次精神的断裂,这种断裂是代与代之间不可避免的,周青一代正是与上一代发生的历史疏离了,所以成长道路必然更加艰难。周青所经历的成长过程,就是在寻找精神依托的过程。长城作为历史古迹,正因为它的牢固、雄伟和坚不可摧,所以象征着一种向上的人生状态和依存的精神底蕴。主人公登上长城,找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本书,也隐喻着周青一代从“铁”炼成“钢”的过程,同时也代表着一代青年成长的过程。
       电影以少年周青视角展开,周青是一个生长在八十年代的孩子,经历了四人帮倒台和改革开放,政治不再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邓丽君的歌也可以公然在街头飘荡。电影开头就是一场周青对父亲的叛逃,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周青的父亲在逗鸟,这时的父亲处于镜头的中间,象征着父亲的权威,父亲对儿子第一次改造就是剃头,却在周青的逃离下无疾而终。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市井小民,镜头的第一个画面定格在父亲在悠闲的吹哨遛鸟,这与以往的父亲形象不同,父亲对于孩子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男孩尤其如此,父亲身上的男性特质,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周青的父亲喜欢逗鸟、喝酒和打人,并没有更深层次的精神继承,更多的只是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周青对于父亲始终没有崇敬和畏惧。周青的父亲并不是周青成长的榜样,更不可能成为其心目中的英雄。少年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引导者是十分重要的,男孩成为男人更多依靠父亲的角色影响,所以周青对剃头的逃离是对其父亲的叛离,也是对其父所代表的一类男性的否定。当周青发现父亲和发廊女的私情后,竟将父亲挡拒在车门外,甚至发出了一阵笑声,这更是对父亲的一次明显的拒绝。对于父亲形象的否定,正是周青寻找精神父亲和重构自我的第一步。
       也正是因为亲生父亲在精神上的断层,使得周青的成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他必须寻找到一个内心的父亲,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这个精神父亲之一就是朱赫来,朱赫来第一次出现是周青被工头惩罚时,镜头随着周青的主观视角缓缓移动,在窗户的木栏之间可以看出周青仰望的高度,朱赫来强壮的体魄成为父亲力量和勇敢的象征,朱赫来打抱不平的表现更像是一场英雄的表演。精神父亲之二就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英雄人物保尔,这个饱尝了生活苦难的人物,是个完美的英雄,他在战火和现实生活中炼就了革命精神和反抗的性格,即使最后全身瘫痪,仍然能战胜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这种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理想的坚持都深深的打动了周青,所以在被迫离开自己的理想时(乐队的解散而成为一名锅炉工),周青在体力劳动中燃起了生活的热情。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其实朱赫来和保尔对于周青来说已经精神同构了,朱赫来给他讲述自己经历的那个时代的故事时,周青已经被那代人所拥有的高昂的激情和精神所震慑,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朱赫来总是在夜里独自一人抽烟、看书、思索,但周青已经将朱赫来看做是现实生活中的保尔,所以朱赫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保尔。周青随即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动力,并转变了自己的整个人生观,充满力量和斗志的生活和工作。导演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来完成朱赫来形象和保尔形象的重叠,周青看到书的残本,到最终在朱赫来处发现了全本,象征着周青由起初人生观的稚嫩和不完整,到最后形成了统一。最明显的一段,莫过于将朱赫来的骨头植入周青的身体,为什么不是亲生父亲的骨头植入?朱赫来的骨头就是一种象征,象征男性的力量、权威和一代人的精神理想,父辈的骨头长在下一代的身体里,这里的肉体弥补,正是给心灵残缺的青年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男性血液。一到下雨的天气,周青的骨头就隐隐作痛,这不仅是催促着少年不断找寻精神的完整和人生的意义,而且更暗示着这种硬性的移植所造成的创伤,外在精神的植入总是要经过一个自我融合的过程,所以成长总是会产生阵痛,阵痛就是一次成长的蜕变。影片中周青一直在寻找着朱赫来,其实寻找的过程就是他确认自我的过程,也正是他“成人”的过程。
       除了父亲的角色,电影中还穿插着讲述了一类人,他们是周青的同龄人,他们一直伴随着周青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以他们的成长作为周青成长的对照。首先是纪文,纪文作为周青青春的启蒙者,是个叛逆、新潮的青年,他最早拥有了很多人向往的吉他,也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女朋友,甚至组建了代表一类理想的乐队,这些都是周青所向往和崇拜的。作为一个引领社会潮流的人,纪文是耀眼的,他有着少年所羡慕的一切特质,不羁、骄傲,甚至是狂躁的情绪,但光鲜外表下是一颗冷漠的心,他对付绍英没有爱情,对乐队成员没有兄弟情,永远只奔着自己想要的而去,这个自私、冷漠的灵魂一旦为周青所洞察,周青就彻底产生了反抗的情绪。于是才有了周青拿着枪前去复仇,尽管这场复仇在枪的走火和周青的被打下落幕。其次是小莫、蒋朋克、ET之类,这类人似乎占据着青年人精神的居高地,这类青年剃着代表流行的发型,喝着啤酒,啃着药,玩着看似高级的行为艺术,在酒吧里演唱着“我忘了忘了在睡觉,也忘了忘了我为什么想笑”这样实际看似前卫现代的歌曲,实质上充斥着精神的虚无和生命的苍白。正如周青所说,“我发现我跌入了一个狭小的生活圈子,这些人原有着健康的身体,但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他们天天都在装模作样,他们不知道理想为何物,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为摇滚、嗑药就是现代生活的本质,其实他们都在虚度青春,这种“自由”更像是一场对自我的放逐和丢失。最令人震撼的是,小莫喊出了一个真相,“满大街都是我兄弟”,导演将这种精神的萎靡直指当时的所有青年,也指出了一种真相,就是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多数青年都是这样,被现实生活抛离,被颓废和无意义所裹挟着,不是前进,而是退后。他们要么就是纪文一类,在社交圈可以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对利益的疯狂追逐淹没了崇高的理想;要么就是ET类的整日摇头换脑、无所事事,在颓废中浪费人生的美好时光;要么就是小莫类的茫然无知,跟着一伙人瞎起哄,最后无辜陷害顶罪,锒铛入狱。周青在看清这类的人的实质内心后,选择了拒绝和逃离,他向小莫说,“以后少带我来这种地方,哥们儿见多了”,拒绝像小莫一样生活;他对ET说,“少跟我玩颓废,我看见你就想吐”,也否定了ET的活法;虽然周青依旧不认同纪文的生活方式,电影却借纪文的嘴说出了所有这类人生活的本质,“其实你跟街上走的那群傻帽一样,跟我似的,凑合活着吧”,纪文也许是看透了现实,却无力反抗,只能“凑合着”随波逐流。这群精神“垮掉的一代”,就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往的崇高和神圣被瓦解了,他们无意再回顾;面对西方价值的全面冲击时,又无力抵抗,最后只能走向意义的虚无,抓不住生活的本质,只能在现有的迷幻中麻痹自我。周青逃离这精神空洞、青春苍白的群体,也是在拒绝精神的无力,所以他一直寻找着朱赫来,其实他是在寻找英雄般的气质,想用朱赫来精神重构自己的肌体,成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
       周青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女性形象,由始到终周青的母亲都没有太多镜头,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母亲的缺位,母亲本是少年爱的启蒙和性的启蒙的引导者,电影中的付绍英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她身上有着母亲的温暖性和情欲性,付绍英在抗震帐篷坐在周青的对面,镜头从她的脚移动到她的脸,就构成了少年周青的所有性幻想,这里的爱有情爱,还有难以言说的姐爱或者母爱。这次对爱情的萌动和朦胧是极其美好的,少年的纯真幻想最终还是打破了,付绍英子对着周青不屑的说,“别以为你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啊”,原来年少美丽灵性的初恋女孩已经成为一个世俗平庸的女子,周青拥有美好的面容和青春,却没能成长为一朵健康的“花”,真让人唏嘘不已。第二个就是周青在德国遇上的一个女孩,他只提过一次,德国人教会了周青弹琴,也教会了女孩吸毒,她跳楼后差点没命。我们可以猜测,周青为什么会去德国,可能是去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联系吉他,但也许是他想逃离当下的生活,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一次长途跋涉。那为什么没有和这个女孩在一起,也许他们两个的精神是背离的,所以最后周青选择回来,回来寻找朱赫来,寻找一直以来追寻的英雄的精神,还有一份有意义的爱情。影片中的兰州女孩,是周青的另一个影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她和周青一样,也寻找着生活的力量。兰州女孩经常听的歌曲是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歌曲中反复唱着,“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传达的就是她的生活状态,也是很多青年的生活常态,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在飘来飘去中忧伤着想着未来。她是孤独的,周青又何尝不是,兜来兜去,还是一无所有,当看到他们两个互相依偎的时候,是最美的画面,两个孤独的人,他们不问对方的过去,因为他们能够互相理解,虽然来历可能不同,但内在精神气质上却是统一的。
       电影最后的结尾也存在着局限性,首先是结局的不明朗,周青在打听到朱赫来的故事后,做了一场白日梦,梦中他拿着刀砍伤了强奸犯经理,并且戳瞎了他的眼睛,最后在举手投降的时候他露出了笑容,这场对于朱赫来精神的膜拜仪式本来可以成为全片最好的结局,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愿望,周青一直希望能够成为朱赫来那样的英雄,但他始终没能成为一个英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逃离了颓靡的人生,却还是无法抵挡精神的无力,理想只能是理想,现实还是依然强大。电影最后介绍到强奸犯接受了法律的制裁,而周青也和兰州女孩约好在有朱赫来的地方汇合,我觉得这个结局使得电影最后怪模怪样,周青到最后还是没能成为一块成功炼成的钢铁,他不是朱赫来,他不是保尔,他只是一个青年,追逐着形而上的意义,但这样的追逐还是让人觉得感动,少年在蜕变时总是要经受精神的考验,才能长大成人。其次是朱赫来的形象有一定的类型化趋向,朱赫来经历过政治的动荡,后来被刺瞎了眼睛,又被爱人抛弃,这其实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物,他在现实中一遇到了如此多的困境,然而这些苦难并没有在他身上造成任何可见的伤痕,也是十分不可信的,要知道苦难有时可以成就一个人,但也可能异化一个人。继而我们还可以追问,周青所追寻的就是朱赫来一类人的理想,其实朱赫来代表的是不是真正健康的理想和意义呢?这种理想和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可不可能碰壁,会不会也是一场虚无?影片都没有再深入下去,而这种质疑是可以进行下去的,导演没有告诉我们。
       电影《长大成人》展现的就是一个少年的精神成长史,故事却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突然记起关锦鹏的电影《地下情》,周润发为什么揪着电影中一干人等做朋友,他说,“我快死了,我想看你们,怎样浪费,与我一样,浪费自己的生命,感情。”对生活的无知与无力是最恐怖的,正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才要活的像样,回头想想,我们是如何度过我们的青春的?有没有在浪费着生命?到底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在现有的社会中,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电影展现给我们的是周青的人生,当黑暗中面对自己,你选择成为小莫、ET一类精神萎缩的侏儒?还是像崔健所唱的,敢于回去砸烂那些破盒子,回去撕破那个烂旗子,追问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

————已经发表在2012年《读写月报》上,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6 ) 情长路更长

2014年2月20日,导演路学长去世,享年50岁。有些人直到去世,我们才惊呼:“原来他还活着!”而有些人也要等到离开,我们才惊觉:一直代表着先锋、年轻的第六代导演人都已经年过半百……可明明前一天大家还在关注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生育问题。

不过不管第五代、第六代,男导演们都喜欢在电影中用自己的女友/老婆。路学长妻子李佳璇从他的《非常夏日》女配角演到《租期》的女主角。但我们更熟悉她,还是因为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里的丽嫔,电影人的窘境可见一斑。导演李少红回忆路学长离开那一天:“今天,路学长参加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初评委看片,结束后搭乘王小帅的车,准备到三环打车回家……”最终病逝在王小帅车里。

路学长身体一直不好,电影学院毕业后就大病一场,换了肾。前女友马晓晴后来接受采访说:“他那个时候得了太重的病,我很长一段时间在照顾他,我爸爸说他是个没良心的人。”所以1995年他拍处女作《长大成人》时,同学娄烨、王小帅早已凭借处女作《周末情人》、《冬春的日子》成名。

和同学们走国外电影节获奖路线不同,路学长更希望电影能在国内上映。于是这部《长大成人》送审了3年,被删改11次;于是,路学长几乎执导的每部电影都被要求改过片名:《租期》原名《租妻》,《非常夏日》原名《光天化日》,而《长大成人》原名叫《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男主角周青少年时捡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人书,可“故事里始终没有提到一点炼钢或者炼铁的事”。但“书里的那个穷孩子,最终成长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英雄。”

《长大成人》讲的是一个音乐青年的成长,充斥着暴力、性和毒品。很多情节取材真实,就是路学长发小朱洪茂的故事,“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相互非常了解。”还一起组过乐队,路学长打鼓。也许电影中那个在台上一踏脚,破鼓就往前挪一步的尴尬鼓手小莫就是路学长自己。

朱洪茂是个优秀的吉他手,是郑钧第一张专辑《赤裸裸》的编曲,《长大成人》的作曲也是他。路学长还通过他认识了郑钧,于是才会导演《回到拉萨》MV。但这部MV他始终没有看过,因为“我的导演思路在电视中播放时被人肢解、改变了……所以我不想痛心地看它。” 依然是受到了删改。

多年之后,郑钧在微博中写:“从列侬想到我的第一个吉他手朱宏茂,我认识的人中最有才华的一位。能做平面,工业,装修,建筑设计,能编曲编弦乐,总谱写的跟画一样漂亮,职业吉他手,主演过《长大成人》,各种精彩,各种不堪。于某年春节着衬衣推门出走,至今生死未卜。唏嘘,泪。”

《长大成人》中朱洪茂就饰演成年后的周青。他还客串过另一位第六代导演张杨的电影《昨天》,里面依然演自己。郑钧说:“关于电影中他和贾宏声的那段生活,我再熟悉不过了,那段时间里他们整天在一起吸毒、听音乐。”

《昨天》中朱洪茂告诉贾宏声,自己女友吸毒而死。《长大成人》中有个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宁静那样的角色付绍英,扮演者朱洁毕业于中戏,和江珊、徐帆是同学,这也是她的处女作。但等到电影三年后终于能上映,她已经因为注射毒品死去。据说,她就是朱洪茂的女友。

电影里的周青拒绝了兄弟带他去沾染毒品,而电影外的朱洪茂吸毒之后再不能弹琴,消失于音乐圈。电影的最后给了一个光明的、有希望的结尾,而电影的现实却是被阉割过的……

《长大成人》有个情节是周青在碟店看到此前醉倒在饭店被他扛送回家的女人,这时,播放的音乐是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而这首歌改编自日本歌后中岛美雪的《口红》,它还有另外一个中文版本,叫做《情长路更长》。

 短评

灰不溜秋的,有点乱,那股气能触动人。家里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下次回去翻一翻。对保尔偷枪那一段比较有印象,还有那个嫁给资产阶级的冬妮娅,和保尔一起钓鱼时多美丽。

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春符号。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记录和喃喃自语。

9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高中时就想看的片子,终于在昨天和今天看完了~~打断我的是C的电话~~但是我觉得挺好,感情一点没有裂痕~~这样一个冷峻却温暖的故事,仿佛那个我从来没有经历但不知道为什么格外亲切的青春。

10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还好最后的那场暴力是他的白日梦,我私心里认为理想主义者还是在内心的宇宙中导演理想世界好了。明明朱洪茂演技不怎么样,但因为这部电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他演出来偏偏是那样动人心。打动我的,是这个故事,他拼狠劲推小推车烧锅炉的样子,他有点流氓样又正经阳刚的样子。我无法抵抗他的魅力,致命的吸引力,像磁石,甚至不知道为何共鸣如此强烈。他不帅,我偏偏喜欢这个消失了的人,各种不堪的人。不要和我玩颓废,以他为鉴。

15分钟前
  • 周青
  • 力荐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总在寻找一个样本,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样本可能是各种新闻和文艺作品里的人,也可能是在生活中自己身边的某一位。而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有时会让年轻人感到困惑,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百分百的好人或者坏人,它也不一定会直接指向一种美好或残酷的人生。可能在不断的迷茫和拉扯中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而反观现在这个时代,猛然四周望去,“样本”本身的多样性仅体现在标签化的增加,而真正思想的宽广度则大大缩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段平庸而失去浪漫的年代。

20分钟前
  • 徐大仙!
  • 推荐

就像其它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样,全片充斥着自恋、矫情和虚假,不光剧情东拼西凑,甚至连基本的情绪、感悟都是抄来自欺欺人的。

21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你觉得像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我就是要你这滴眼泪。”钢铁还是废铁?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人。

25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总感觉路学长这部片子是在骂第六代导演别再装B了,该长大成熟点了。

28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①.记得是曾经为了考北电自学电影知道这部《长大成人》的,然而时隔多年才终于突然观影了;②.文革末期蛮多情节断断续续、感觉缺乏来龙去脉,导致叙事有些跳跃,让我不太满意,倒是八十年代的戏份比较渐入佳境;③.绍英家的沙发上好像是「蓝色中龙猫」毯子?④.结尾的白日梦联想到《恐怖分子》;⑤.有时觉得自己睡觉睡久了没醒来看电影有点“荒废”,然而在精神状态不好甚至昏昏欲睡的情况下观影感觉还不如睡到有精神了再来看,也省得我还得再花时间重看。……

3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朱赫来这一角色的塑造让我对田导有了改观 我就知道 只要gdzj还存在 就拍不出绝对的残酷 这点 不怪路导 好片 但我敢打赌刚看的不是完整版

38分钟前
  • YT
  • 力荐

如果不是因为审查的阉割,就该是五星的片子,对标一下同年的《香港制造》,路学长可惜死得太早了

42分钟前
  • 轰洪哄烘🚌
  • 推荐

我很想知道没有做删减改动的原片的样子,当然必须向这部第六代导演的禁片致敬,我觉得所谓艺术家一辈子的功课就是锤炼自己的感情,嗑药或者异常行为并不是无法原谅的事情,那是他们深入挖掘感情的一种渠道和方法,导演更多并不是倾向于个体,而是整个社会当时的风气,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47分钟前
  • 或许吧
  • 力荐

1.姜文、路学长这些人的青春回忆都是标准的直男视角,作为影片核心的少年的欲望如出一辙地由偷窥妖艳成熟的少女开始,用的都是好莱坞将女性客体化那一套语法,无条件地赞美自己的性冲动,咱们那时候的作者电影是对自己不加反思的作者电影,现在八成也是,太把自己的欲望当回事了

48分钟前
  • 安托万
  • 还行

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中国的好电影

53分钟前
  • 豆瓣天后董小姐
  • 力荐

这电影看得挺让人伤感的。可能因为事先知道男主的扮演者朱洪茂(贾宏声是他的朋友)已经失踪多年,看完查资料才知道女主的扮演者朱洁97年就因为吸毒过量死掉了,而另一位女主的扮演者罗军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信息……2010年郑钧发过寻找朱洪茂的微博,小柯评论说:“在生命里走失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天才,最后剩下我们这些碌碌之辈。”我被这句话给击中了。也许真的只有一些低密度、低能量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活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被注视的目光给宠坏了,从来都不会介意抛头露面这件事。

54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长大成人》《北京杂种》《周末情人》这三部电影气质好类似啊。归结起来就是: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好。

5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那是,过去时的、古典的、垂垂死去的肉身父权;与,在八零年代末,年轻主人公自我重构的精神父权,两种父权落差出的青春历程。那是场不可逆转的英雄梦的白日梦,它辩证地告知了我们,主创如何技巧地规避政治不正确,又,让我们重新审视主人公留给我们的精神白日梦。

57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信仰的崩塌、继承和复仇。隐喻丰富、意向丛生的一部杰作。

60分钟前
  • 力荐

这大概就是上一代北京土著被埋葬在锅炉厂和地下俱乐部的所有青春吧……原来结局被改了,难怪觉得有些2,突然就社会主义主旋律了……主要演员后来都没演戏了,只可惜了那个还没来得及就香消玉殒的爱新觉罗后裔……我特么也烦土著,少得瑟

1小时前
  • 力荐

路学长被长期忽视的导演。 体制下的牺牲品。

1小时前
  • Rock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