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

剧情片大陆2011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张歆怡,黄天元,韩熙庭,张逗逗,佟大为,曹可凡,渡部笃郎,黄海波,窦骁,聂远,高虎,秦昊,李玥敏,白雪,袁杨纯子,孙佳,朱良奇,小林成男,山中崇,保罗·施耐德,李纯,顾璇,周梦乔,周羽,邓莉,苏小妹,钱柳吟,叶清源,戴瑶君,沈俊然,李楚楚,金子欣,李瑞琦,谷艺璇,许佳丽,张照怡,王靖雯,谭逸敏,赵伊聪,来喜,奇道,王超北,王羽铮,李飞,王聪,项斌,郭晓明,涩谷天马,梶冈润一

导演:张艺谋

 剧照

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2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3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4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5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6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3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4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5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6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7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8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19金陵十三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20:12

详细剧情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佟大为 饰)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幸免于难的书娟(张歆怡 饰)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 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倪妮 饰)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我恶俗,我觉得好看!我不水军我五毛了,我真诚!

十三钗的几个硬伤。
1,约翰前晚烂醉调戏玉墨,第二天醒来就大义凌然的变成保护女学生的英雄了;变脸太快,有点接受不了。后面一段戏,他与乔治在去找豆蔻的路上遇到朋友,朋友叫他一起上船离开南京,他拒绝了因为答应了要救教堂里的女人和女孩们。加这段戏初衷应该是凸显约翰放弃独自生存的大爱,但这段戏不为人物加分而且有点夸大,使约翰的变脸更不能让人接受。后来,我问LG,为什么他不走?LG想也没想说为玉墨。我顿时翻白眼,命都悬着可能没有风流那档子事就这么重要?显然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当然后来他说道这些女孩与他死去的女儿同岁,大至可以理解一点,不过还是显得生硬。

2.长谷川这个人物定位亦正亦邪。我可以理解导演的用意,商业电影嘛,有必要个个一副“花姑娘要死”的嘴脸嘛?时不时人性点温和点是商业片的要素。当然理解和接受是两回事。渡部笃郎长相太正气也太帅,即便如此还要给他添弹琴唱童谣的戏码。以至于明明是他推女孩们去火炕,但那时我偏偏对这个角色一点恨意也没有,甚至对这个决定女孩命运的关键人物有好感。真是要命啊,我自己都觉得有罪恶感。这个人物编过分了!

3.香兰的死。她给编剧整的非死不可,不死乔治顶不上去。太多人接受不了回去只为拿耳环,我到觉得人在那种环境什么心理都会产生,没有合理或不合理。无法接受只因为这个人物在之前提都没提过,连歌镜头都没扫过,突然与豆蔻一起回去拿耳环,难怪观众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至于说她们怎么逃出去的,我觉得没必要较真,2小时的片,当然导演可以加几个镜头表述她们趁士兵睡着溜出去,但什么都这么清楚电影会很拖沓。

整部片子就我看来只有这3个硬伤。其他都可以接受。骂的人在骂点什么呢?
1.骂太矫情的!
    矫情吗?商业片有商业片的模式,展现人性的光辉恶俗但避免不了,多数群众还是需要。文艺青年了不起,最恨说教最恨看到有人性的人,恨不得任何片都拍的跟让子弹飞一样。为什么?因为看的过瘾,因为痛快不矫情。可那是什么题材,即使是鬼子来了的姜文风格,你是过瘾了我朝也直接枪毙了。看活着人人叫好,但电影院给放吗?难道拍出嬉笑怒骂、痞子问十足的战争片就好看?真那样就不是张艺谋,那是昆丁那是姜文。老谋子拍个商业片定位的战争片,矫情点没罪啊!

2.教官和他的一个排做作!
    这部片我就在佟大为死的那场流最多的泪。离出城只有一步,却为救学生豁出了一个排兄弟的命。巷战的惨烈,到后来佟大为孤军奋战。看过原著的会明白,这个人物比小说精彩。
    我哭,因为我觉得就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有我们的现在。导演的拍摄手法不为过啊。巷战设计的很好,场面不能大,因为只有些残兵,要怎么表现惨烈和英勇抗战。说人肉炸坦克矫情。你们是上学语文课没教董存瑞吗?抗日战争里这些人肉炸弹少过了?难道慢镜头渲染视觉就是矫情?非得拍得没什么看头才不矫情?商业电影不冲视觉冲什么?文艺青年真难伺候啊!文艺情怀也不是这么表达的啊!
      佟大为扮演的教官孤军抗战的那场戏。很感人。被炸飞的绚丽多彩的碎花与残垣断壁和死亡压抑形成强烈对比。这不是老谋子还能是谁?
   别容不得他人说教和罐泪。就我看来就是因为太多人都去文艺了,都变得这么麻木。我相信历史上为了同胞舍命的军人太多了,就因为我看清自己到死都是自私的,到死都不可能有这份勇气和大爱,我才更钦佩电影里的这群人,眼泪为这群人流不丢脸。

3.豆蔻香兰被强奸而死做作!
    哎。这都要骂!这段完全就是忠于原著。导演一点不过分渲染,完全不见露点,南京南京里都露了,老谋子都用镜头避掉了。即使最后被刺杀,也是拉了个侧面全景表现。被绑在椅子上是导演的手段?学校里没组织去美术馆看南京大屠杀展览?即使全是黑白照片,即使都是模糊的,依旧比老谋子这个场景惨绝人寰100倍。说老谋子做作,我不理解了,即便是后来约翰发现豆蔻的尸体,镜头依然是用豆蔻面部头发滴血的特写表述,完全没有直面的裸体和鲜血淋漓。要骂也得在理啊!这些镜头的运用哪卖色情卖肉了?非得南京大屠杀片子里完全不出现强奸轮奸才对你们的胃口?

4.针对玉墨与约翰上床的谩骂。
   玉墨就只能对同胞动情,对老美动情就跟对日本鬼子动情一样罪恶,不至于啊。这两个人物发展到后面,他们上床一点不突兀。玉墨从头到尾都是个敬重英雄的女人,这点在她对教官那场就表露无疑。当玉墨说“明天我的身体就不再是我的了,现在就带我回家吧”,我觉得这段很美很美。玉墨美的一塌糊涂,那件事也变得很美一点不淫秽。完全没有为了做而做啊!玉墨知道明天什么等待着她,这晚把自己给一个自己心存感激的人,不过分啊?

5.骂垃圾片的!
    说这种话的人只有看战争纪录片了,实在太文艺,除了纪录片估计也没其他片能入法眼了。
    原著故事就是发生在教堂里的妓女+女孩。故事本身有别其他的战争片,离开了开阔的环境空间场地,电影的1个多小时30个人物都在一个教堂里,场景的局限性大。要讲好故事、要有历史沉重感、要抓住观众的心不冷场。骂骂咧咧的文艺青年们,你们拍个我看看,你觉得怎么拍才出彩才悲壮才好看?
     秦淮女人们花枝招展的衣服颜色,教堂五彩缤纷的窗户,这些不是老谋子又是谁?


就写这么多吧。不算影评。只是对于现在豆瓣上的那些言论实在不敢恭维。不知道算什么心态。

文艺青年们现在眼里是不是除了姜文容不下其他导演了?是不是觉得拍禁片的导演才是好导演,跟画家就该他妈的穷困潦倒到死后才被发现才华,导演就该为了你们心中的“艺术”年复一年的始终如一的只拍不能进入电影院的艺术片!不然就全他妈做作矫情恶心坏你们了。

这样一个电影导演的用心可见一般,开场巷战的戏能不能抓住眼球,怎么表现都要靠导演推敲想象完成,即便身后有拯救大兵瑞恩的团队打造,但环境角度都要靠导演布排。一部电影,导演投入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有多少人理解。没有不认真拍摄的导演,没有把自己作品当儿戏的导演,除非热爱电影到一定程度,不然这工作真不是人干的,40度到零下40度,全世界都看着你,还有帮人等着骂你,肩上要担当的太多太多,真当坐监视器前面是这么舒服的吗?

骂老谋子不真诚的人我觉得你们是语文水平问题,词穷也别瞎用。真诚?你花几十块买电影票怎么就这么伟大了,电影里给你看广告了?让你觉得不真诚。呵呵。

当然编剧的硬伤很明显。也不得不说。

不是非要骂的精辟才是才子!

 2 ) 多少普通青年,想装文艺青年,最终变成了二逼青年。

看完电影
各种心潮澎湃
结果回来上豆瓣一看就傻眼了
竟然这么多打一星的
不至于啊
您是觉着《金陵十三钗》跟《画壁》是一个级别么
亲?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
当年的豆瓣洋溢着各种文艺气息
而现在
好多普通青年
想装文艺青年
最终变成了二逼青年

P.S:打一星的亲们,您觉着我这散文体有文艺气息么?您对这股气味熟悉吗?

 3 ) 预测:今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金陵十三钗

上半年的《关二爷》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胡编历史,《战国》让我了解到烂片无下限。

截止6月30日,《建党伟业》突破两亿,可见观众并不多买账,情理之中,其他的不能多说,说了有违河蟹,扣个帽子的事我不愿多干。

7月4日上映的《武侠》,子弹哥、鬼武者、色戒女的组合虽然值得购票一看,但是很可能会被坑爹,这点从预告片可以略见一二。虽然导演是陈可辛,但是这几年进军内地投资的几部电影,结果并不算如意,看来与内地观众胃口有偏差,所以这部片也很难有意外出现,加上剧本本身的局限,看来仍难逃“过把瘾就完蛋”的国产电影模式。

8月18日的《窃听风云2》,是在《窃听风云》意外过亿之后的续作,感觉应该是部中规中矩的港片,有望续写前作光彩。

8月24日醉驾导演高晓松的《大武生》不出意外,可以勇夺今年最烂片的激烈角逐,韩庚、吴尊、大S,怎么看怎么是偶像剧的组合,你说这三人有演技,估计全国人民都笑了,烂泥糊不上墙,不看也罢。

9月26日上映的《辛亥革命》,又是一部红色宣传片,意图是好的,不过观众明显审美疲劳,《建党伟业》的颓势《辛亥革命》也难力挽狂澜,加上导演是成龙、明星参与人数降低,使得观众买票入场”数星星“的兴趣降低,”过把瘾就死“的现象将会再次延续。

9月28日《白蛇传奇》除了主演李连杰估计能骗得一大票观众外,我相信仍难有建树,还有烂片女王黄圣依这种连表演都不会的演员,再加上一个最近十几年都没出好片的程小东,看来又是一部颇具烂片像的影片。

10月上映的《杨门女将》主打张柏芝的宣传,妄图使“黑木耳效应“再现,我想大批宅男不会买账,导演陈勋奇就没拍出过好片,想必这部电影也难逃此命运,总体而言情况会比《大武生》好点,也是全年最烂片的有力竞争者。

陈嘉上的《画壁》,邓超孙俪的组合影片主打魔幻,看到这里我已经可以断定此片必为雷作,究竟有多雷,买票入场欢乐多。

伍仕贤的《形影不离》,早在去年就已经拍摄完成,其迟迟未能走进影院,不知为何,但有了凯文·史派西的加入让我有了更多的期待。

陆川的《王的盛宴》、李仁港的《鸿门宴》题材撞车,不知鹿死谁手,我个人更看好前者。


分界线————————————————————


进入大片云集的年末,徐克、王家卫、张艺谋、尔冬升竞相登场,《龙门飞甲》、《一代宗师》、《金陵十三钗》、《大魔术师》的年度最激烈角逐也会上演。

先看《龙门飞甲》,又是一部很徐克的电影,3D特效想做出好的武术效果难,但是徐克敢做,故事也是在《新龙门客栈》之后,算是续集,演员阵容最大的亮点不是李连杰,不是桂纶镁,而是大名鼎鼎的”“春哥”,这部电影又是徐克在玩电影,徐克一直不在文青中受待见,但是进电影院的没几个文青,想必又能捞一笔,赚回本钱应该不难,年度最佳视觉效果的有力角逐者。

然后《一代宗师》,导演王家卫在文青心中的地位不用我多说,一部电影憋憋憋,憋了九年,现在才拍,不过叶问的风头早已被子弹哥抢去,可见现在拍需要多大的勇气,王家卫一直是个个性人物,墨镜从来不摘,逆流而上,肯定要拍出不同风格,又文艺又武打的叶问即将诞生,是好是坏我们拭目以待,憋得时间长不一定是好事,不信你去看《2046》。

再看《大魔术师》,鉴于《致命魔术》、《魔术师》早已在很多人心目的印象,想玩悬疑难,那就玩剧情,我看也难,你看看简介,怎么看怎么是一部为了爱情的电影,爱德华·诺顿的《魔术师》就是这一套路,看来票房要牛逼,一定不能在细节、剧情上坑爹,想有所突破难度很大,圈圈钱还是可以滴。

《金陵十三钗》,老谋子又跳回来了,沉不住气了,看来拍文艺片还是没有拍大片爽啊。3000万美刀请的贝尔算是我个人很喜欢的演员,其敬业态度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愿多说,更有《黑暗骑士》这样的神作,虽然希斯·莱杰把风头都抢了去,但是人家毕竟已经入土。近来一部《斗士》感觉把所有人的风采都抢了去,这种有爆发力的演员还是很少见,不知道克里斯蒂安·贝尔+老谋子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效应,不过电影剧情是南京大屠杀的整体背景下妓女挽救人民性命的故事,题材未免沉重,而且这种题材在全球的号召力想超过中国功夫难,不过有贝尔加盟,连哄带骗也能收获不少。不过本质还在于剧本本身的雕琢,众所周知张艺谋在国内遭遇各种影评人的口诛笔伐,一会说其作品揭露中国人的丑陋,一会说违背中国的意识形态。我个人倒是对张艺谋本身无甚多意见,老谋子作品在色彩上和画面上我绝对信得过,但是往往剧本本身内涵不够,不如早期作品具有深度,但是也没有大多数人说得坏,02年的《英雄》我就很喜欢,虽说难逃跟《卧虎藏龙》之风的嫌疑,但是其画面色彩、中国元素、东方哲学的表达仍可见一斑,不过没想到中国人自己不待见,老外倒是看得乐呵,未免不是一种讽刺。

综合来说,《金陵十三钗》不出大意外,收获本年度票房冠军不成问题,倒不是本身电影有多牛逼,不过个人希望其能全球飘红,也算为中国文化做做宣传。什么时候中国电影能走上良性循环,而非“过把瘾就死”的套路仍是个大大的问号。




本文纯系本人个人观点


 4 ) 再不分级,祖国的花朵就要日天了!

      先不说电影。
   全场两百来号人,进场比较晚,扫一眼就发现几乎要人手一只幼童了。电影开场前,后排齐刷刷来了两家人,老中青三代,青的那一代幼齿到不用买票占位子的地步,坐在老的腿上。放预告片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开始各种喷爆米花,各种扭动加无理取闹,中的那几个BLABLA不知道说些什么,老的那几个——慈眉善目地望着小朋友的喷和扭动。有人大哭,有人大笑。
    旁边的兄弟伙很紧张,忧国忧民地说,他们不晓得有强奸戏啊?!不晓得有肠子肚子啊?!我说,那你回头跟他们说嘛。
    结果一定是,你管求得到我们?我们就是带小孩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至少有800次跳戏了,佟大为丢手榴弹的时候我巴望他能对准人手一只的位置也丢几颗;说句过分的,最惨不忍睹的场景之一,豆蔻那一场,唧唧歪歪的人手一只小分队所有成员都沉默了,我一边眼泪横流,一边想回头对老中两代人说,你们倒是去讲戏啊,这两个姐姐是怎么了?
    
    小朋友们显然都不是我想象的玻璃心,老子10岁前看一部悬疑电影,火车顶上掉下一颗人头都能颤抖几年,晚上睡觉的速度跟与恶魔比赛一样。 而如今,街边光着屁股的尸体只能迎来全场脆生生银铃般的笑声。

    除此之外,大人们的表现就更加卓越了。有打电话开免提的,有聊天聊到压过枪炮声的,吃吃喝喝的就不说了,据说还有人看到在电影院吃烧烤喝啤酒的,我是没这个荣幸。但是当姑娘们躺成一排以死人的隐喻和鲜活的身体等着被剪发化妆时,当小伙子咬着牙说出“我去”时,真他妈的欢乐无限啊,我不知道此时有多少人是因为想到“爆菊”这两个字才乐得前仰后合的。

    这是国难。我知道,张艺谋拍此片又是一贯的用力过猛,一副对着学院奖大呼“我好想要”的姿态,可我也相信,张艺谋拍此片不是为了换来幼齿们对悲剧的爱懂不懂或老中们对惨烈的喜笑颜开。

    快分级吧,小孩子们去看史莱克,去看喜羊羊也好,当他们真的在这些东西里面多少懂得一点所谓的真善美,至少了解到人和人性大概是个怎么回事,再去看龙门飞甲或者鸿门宴开开心。再大一点的时候,了解一下岛国的爱情动作文化,明白性这个东西可美好亦可丑陋,但大多是美好的,被它弄得伤过心快过乐,自己隐约晓得性的背后还有爱这个玩意儿,而一旦发现这个玩意儿,看十三钗的时候,所反馈的就不会是天真无邪的笑声了。

 5 ) 严歌苓的女性主义

张艺谋拍了《金陵十三钗》、《归来》(《陆犯焉识》),陈凯歌拍了《梅兰芳》,冯小刚拍了《芳华》,毫无疑问,严歌苓是目前中国大陆最主流、最受欢迎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者。再往前,张艾嘉的《少女小渔》出色,陈冲的《天浴》更冲天。难得有一位作家、编剧,能够以女性视角,同时受到男女导演的青睐,况且,实现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丰收。中国人爱严歌苓,爱看她笔下的故事。必须承认,严歌苓擅长制造戏剧冲突,她的故事总能拿住中国人的情感命门。

悖论的是,从张艺谋到冯小刚,这一代男性导演,在女性主义、女权意识方面,口碑并不佳。张艺谋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端出大馒头似的胸脯,冯小刚垂涎文工团的美腿,女性的美在他们眼中是被物化、符号化的,减缩成一个性符号。这显然谈不上一种文明的女性意识。但他们都爱以女性主义著称的严歌苓。这里面一定有误会,要么,我们错估了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现状,要么,我们误解了严歌苓。

本文倾向于后者。

我对严歌苓的负面观感,是从《金陵十三钗》开始的。一部写国人创痛的电影,加上旗袍美女的风情,不打动人是很难的,观众奉献了足够的感动和眼泪。但《金陵十三钗》让我从生理上感觉不适,我看不下去。这种不适太微妙,和中国人一贯的正剧表情相违背。

《金陵十三钗》是很好的社会学题材,关于人们的道德感,是怎样一步步被塑造、被影响。假如直观地向大众询问:战争中,如果你有投票权,你是否赞同妓女应该代替良家妇女去当慰安妇?我还是乐观地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不应该,妓女也是人,都是受害者,不该歧视和欺辱她们”。那么,就不断地添加道德筹码。如果这群妓女非常风骚且毫无爱国意识呢?(推她们去当慰安妇是一种惩罚。)如果这些良家妇女还是清白的处女呢?(妓女至少经验丰富将伤害降低至最小。)如果这些良家女都是学生、都是孩子呢?(妓女也许是自愿拯救她们……)总有一环让你彻底同意,从感情上、从伦理上双重同意,“是的,妓女当然应该站出来”。

这是严歌苓的叙事陷阱,《金陵十三钗》的泪点所在。玉墨们历尽风尘,最后自愿代未成年女孩去慰安(实际是送死)。导演把她们赴死的过程拍得光芒四射,玉墨们脱下象征性诱惑的旗袍,穿上清纯的学生装,洗尽铅华,一脸阳光灿烂,表示自己终于又回到了纯洁年代。死亡对她们不但是一种道德升华,还是道德洗白。因为妓女是“脏”的,所以在临死前穿上学生装,是死得“干净”。故事诱导了观众,使人感觉这是“感动中国”。观众抹着眼泪送她们走向魔窟,纷纷在影评里写下“妓女也有义勇的爱国情”。而这一本来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在电影里被架上了道德高地,这有助于观众真正地平视她们吗?只要想想,假如玉墨们拒绝,表示虽然我们是妓女,但也不能理所当然去慰安。最后清清白白的小女学生狼入虎口——你会对谁愤怒?实际上,电影也留下了缺口,最后关头,一个妓女反悔了,哭叫着自己不想送死,但没有用,她被集体意志杀死了,被强迫拖走了。观者在看到这段的时候,有多少人会认为,应该让她活下来呢?又有多少人反感她的“自私”呢?

这不是纪录片,这是故事。当中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是作者刻意的营造,也就呈现作者本人的价值取向。有人表示他看电影只看到了成年人救孩子,只有心灵肮脏的人才会看见妓女处女。这实在是选择性的目盲。妓女救风尘、从商女不知亡国恨到大义赴死,本就是故事最大的卖点。假如主角换成一群同样“清白”的女老师,则这种牺牲顿时失去了令观者啧啧玩味的戏剧性,反而变得残酷沉重起来。实际上,张艺谋把镜头对准玉墨们鲜艳的旗袍、曲线玲珑的屁股、走路一摇一摆的妩媚身姿,其逻辑和冯小刚拍文工团女孩的玉腿一样,是在消费女人的性特征。

玉墨们是伟大的、令人感动的,但这种道德伟岸建立在作者本人的不平等视角下。妓女为什么需要牺牲才能获得洗白、实现赎罪?严歌苓没法回答的问题,莫泊桑来回答。《羊脂球》也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故事。妓女羊脂球甚至不需要送死,她只要轻装上阵,满足敌方军官的性需求,她就能拯救这一车人。但是她试图拒绝,因为她有基本的人格尊严,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体因为妓女身份而变得轻贱。最后,她不情愿地屈就了,她救人了,但获得的仍然是众人的蔑视。莫泊桑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他的平等性,以及对人类头脑中非平等意识的鞭挞。妓女就应该献身吗?献身才能说明她们道德高尚吗?显然,严歌苓走向了另一条路。

而这条路,恰恰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感动中国”模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刀客家族的女人》,我以为是严歌苓的故事,谁知不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恪守族规,清白的女人能进祠堂。女二号的丈夫赌钱,把她当筹码输给了仇人。家族派人去救她,发现她已经被仇人强暴过了,“不清白了”,于是转身就走。而女一号则是被抢来给女二丈夫填房的。这本该是一段惨痛的、封建时代的女性迫害史,但故事的走向却响亮地拐弯了——女一用爱发电,感动了丈夫。女二则参加抗日,成了英雄,临终欣慰地表示,自己又能进祠堂了,自己还是“刀客家族的女人”。剧终,儿女们在家族墓地吊唁先贤,表示要继承传统。这是2014年中国人热爱的故事,比《金陵十三钗》还晚了三年。

张艺谋还拍了《陆犯焉识》。凭心而论,电影很好。陈道明和巩俐演绎了荒诞岁月里坚固的爱情,令人动容,也令人惜叹那段吃人岁月。但是回看原著,又不免感慨,严歌苓还是严歌苓。电影巧妙地截取了原著的后半段,只拍了巩俐的守望,没有拍这段婚姻的背景——包办婚姻,文化程度很低的封建女子嫁给要留洋的大少爷,没有爱情,受尽冷落。浩劫后的守望也真的是用爱发电了,让少爷终于感悟到旧式女人的忠贞可贵。反思呢?批判呢?顺应这种逻辑,女人的一切苦难,最终都能以自己超人般的道德化解。

电视剧《小姨多鹤》讲了一个抗日战争版的《使女的故事》。一户东北农人救了战败后未及回国的日本少女,要求她留下当代孕子宫。少女被中国好人的温情感动,自愿无名无份地生了几个孩子,以“小姨”的假身份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最后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回到她魂梦的故国。仔细想想,这个故事里有多少不堪言说的残忍,但在严歌苓笔下,这是个温柔的故事,是多鹤这个伟大女人用爱对待命运,谱写的诗歌。

严歌苓的女性主义似乎逃不脱感动中国套路,表面看是在歌颂女性的坚韧、伟大、崇高道德,底色是迎合男权视角的百忍成夫。她歌颂一类女性,不管受了怎样的凌辱,承受了怎样的不幸和不公,最终用圣母般的情怀完成了白莲花式的救赎。她主动创造出一批这样的女性,歌颂其美好,而对其悲剧的根源,严歌苓是鲜有反省意识的。

有一段采访,严歌苓自述她的女性意识——

记者:感觉你对笔下的女主人公,她们在丈夫面前这样伏低做小,对她们充满了怜爱和同情,但同时并没有反过来对男主人公刻薄,对他们也抱有很大的理解和同情。

严歌苓:这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因为你相信你比他更坚韧,生命力要更强。不要看男人的爆发力很强大,但是女人总是持续到最后的,而且寿命也比男人长。从生理上来讲,现在看看活下来的老太太,特别特别多,东京也是,很多老太太,平均寿命最高的,日本现在88岁。所以从生命力上来看,(女性)确实是很强的,那么给一点又怎么样?对吧,就根本不跟你一般见识,不跟你计较的嘛,这是我的女性主义。过去人家说我是女性主义我不承认,现在我发现我很女性主义,因为我把女性主义藏在这样的一个企图心里边,本来我就比你高了一截。所以我在《扶桑》里面说的:扶桑跪着,却宽容了站着的人们。

跪着的人,宽容站着的人,严歌苓说这是女性主义。言下之意,她不认为她们应该先站起来反抗。而在另一段采访里——

澎湃新闻:我看扶桑,觉得她特别憋屈,有那么种逆来顺受。

严歌苓:你觉得甘地逆来顺受吗?他的不合作和扶桑的不反抗是一样的。你永远打不倒一个不反抗的人。古往今来,其实“强奸”这个词语背负了许多人们强加给它的沉重的意义,其中包含着歧视。相比而言,这个词语带来的伤害可能更甚。扶桑她是对事不对人的。包括那次被强奸,扶桑其实是没有概念的。扶桑接受的是事而不是人,对她而言也只是一次不太寻常的邂逅罢了,她把强奸她的人的扣子咬下来,也并没有觉得怎样。

这段话看了毛骨悚然。把女性遭遇强奸时的不反抗(现实中,大部分是无力反抗),通过艺术创作,美化成甘地式的道德标杆。“一次不太寻常的邂逅罢了”。这是我读过的对强奸最诗意的描述。这究竟是女性主义,还是女奴主义呢?

对于严歌苓价值观的辨析是困难的,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道德大国,崇尚牺牲、崇尚伟岸。严歌苓也写女性的思考、女性的胜利、女性的美,但在宏大道德叙事的包裹下,她表达的美,也许不是天然的美,而是把被拐卖的女人评为“最美乡村女教师”的那种美。那正是我们应当痛苦辨析、从集体意识里剥除出去的恶毒。

最后,用严歌苓自述的一段话来结尾,或许有助于理解为什么那一代中国男导演都青睐于她。精神内核的相通,使得严歌苓成为中国人共有的一座精神牌坊。

“我一直说要审丑,有力量的审美有时是痛楚的,但这才能达到最大的审美快感。譬如缠小脚,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丑陋的东西,我不觉得,它是一个文化中有特征的东西。像流行歌曲那样甜美的、一般意义上的美我也能给你,但那不是我喜欢和追求的。”

 6 ) 无从敬畏,无从希冀

        从我看《金陵十三钗》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了。那天看完之后,同场观看的一个朋友临分别时候问我对影片的感受,我只说了“很失望”。12月17日,片方宣传公司的一个朋友在微博私信中问我是不是不喜欢十三钗,为什么。我的回答是:“主要是这电影对我来说没亮点,而且张艺谋老了,表述方式跟时代有距离了,收放看着不舒服了,这是仅对我而言的感受。所以我更喜欢龙门飞甲一些,龙门让我看到了徐克的进步,而十三钗让我看到了张艺谋的退步。”
        其实我一直避免在开放平台上将十三钗和龙门做对比,上面这些话也只能是私下说,现在公开说,是因为我觉得敏感的时期的过去了,票房大局已定,当然我不会不自量力地以为自己的言论会对票房起到什么推动或抑制作用,但在如今这样一个“非枪即黑”的环境下,我不愿满足一些阴暗人士的意淫癖而已。于是我谢绝了媒体约稿,在微博上也没有公开表示过对这部电影的好恶。而且我必须要说明的是,不管我如何评价此片,这仍然是一部很成熟也很意义的电影,也是今年最值得观看的中国电影之一,我也很不赞同关于影片所承受的超出电影范畴的诟病和诛心之论,我希望它能够获得恰当的票房上的成功,但我不认为它在金球奖和奥斯卡上有什么机会,入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我更倾向于归结为发行公司的公关能力。
        从现在十三钗在国内观众中的反响来看,中国人对它的接纳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料。看到了太多的人把十三钗称为近年来最好的中国电影,并以自己和同场观众的N次落泪作为佐证。我评论的原则是评论作品而不评价别人的好恶,关于这种“眼泪效应”电影我很早就在讨论过,如《画皮》、《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尽管我在看十三钗的过程中也有过两次眼睛发热鼻头发酸,但我坚持认为飙泪指数与电影本身的质量没什么直接的必然关系,这就像选秀比赛中有些选手靠身世博同情一样,更多的只是噱头和策略,而十三钗是在揭开中国人心底最惨痛的一道伤疤,不需要太多,一点点引导和暗示都可以让观众的同情心泛滥的。而且中国观众太容易被故事所引导,这与他们靠电视剧完成的叙事艺术形式启蒙有关,而十三钗的叙事方式极大地迎合他们的趣味。
        影片相比起原著所做的最大改动是贝尔所扮演的人物,由一个神父变成了一个办白事的,我是很高兴看到影片做这样的改动的,因为这为影片预设了一个清晰的人物性格发展和转变的心理线索,这条由普通人到英雄的行动线索与事件的互动将使影片在叙事层面更加丰满。但是最终我看到的结果是,这个转变过程被描述得语焉不详,人物的转变是被生硬地设置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这个人物保留英格玛神父的原始身份好。十三钗的整个剧情都是被故事驱动的,就是故事到了什么地步人物就要被强行地作出配合故事走向的相应转变,这是电影最缺乏说服力的地方,因为主要人物立不住。这里我想对比一下《南京南京》,虽然太多人对那部电影表示不耻,但不管怎么说,《南京南京》在人物的完整性和说服力上是强于《金陵十三钗》的,那里的日本兵和范伟扮演的汉奸,都有着完整缜密的心理转变线索和逻辑推动力,那里的事件设置不仅有推动剧情的作用,还有为完善人物性格服务的作用。
        以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如果做不到让观众敬畏而仅停留在感动的层面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十三钗过于玩味个人命运和小格局的戏剧冲突,而客观上将南京城这个最重要的悲情角色给淡化了,而影片中的很多人物决定是需要在这个强有力的背景烘托下才会有说服力的。我觉得之所以有很多人在纠结于关于妓女和女学生的生命谁更值得拯救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明确地对妓女舍生取义的决定产生足够的认同。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个道德悖论,是无解的,只能让观众由思考谁更值得拯救转化到为什么她们要去拯救她们,才能让自己摆脱价值观上的困境。在这个问题上,影片给出了一些原因,都是局限在现有人物关系上的事件原因,但从最终结果上来看,这远远不够,因为观众没有感受到绝望中的爆发,而这是需要这个末日之城带给人物和观众的情绪积淀,这不是靠几场巷战和强暴戏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张艺谋整个作品序列来说,十三钗属于中上水平,但却是最让我失望的作品。因为张艺谋拍十三钗和拍黄金甲拍三枪的意义是不同的,他的很多纯商业制作的不足之处可以用风格尝试和商业投机来解释,因为我心里一直在等待着那个不断带给我惊喜和震撼的张艺谋回来。现在他真的回来了。我觉得以《活着》和《英雄》为节点,张艺谋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而十三钗的创作更接近他第一阶段的风格,但却表现出艺术感觉和技巧上的生疏和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出现在妓女换装唱歌后的那个盛装的妓女排成一排袅娜走来的镜头,这立刻幻灭了我此前所积累的悲情,我更愿意把这理解为张艺谋在导演了奥运会开幕式之后的团体操后遗症。这种失望让我很沮丧,即使是张艺谋让我最不待见的电影《黄金甲》也没有让我感到这么失望,因为我简直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期待下次回来的张艺谋了。
    

 短评

因为看过原著而对电影预期不高。没错,这是一部各个元素都刻意往“好”的方向靠拢的“心机”电影。为了商业化而放大的战争场面,为了通俗化而削弱的群戏,为了贝尔的演出而彻底改头换面的角色设定……但是当看到豆蔻与兰香被抓那段跟拍长镜头和十三钗一排齐唱秦淮景的场景,真心觉得还挺有心。

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我不懂心理学,不敢断言怜悯心是否能成为刺激感官的某种“享受”,但旁观他人之痛以及由此引发的叹息、悲鸣甚至仇恨,都确实被“好看”这个最肤浅美学感受囊括其间。愉悦,也从此不再是观众走进电影院所期望获取的单一感受。《金陵十三钗》显然是紧掐疼痛穴位的“好看”电影。

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你们这些打一星的图的是什么?你们连妒忌都说不上。

7分钟前
  • pachinko南
  • 还行

张艺谋的看片会比高考现场还严,就差没安检了。影片相比原著改动很多,合理的解释了十三钗牺牲的行为。玉墨的扮演者倪妮气场够强大,与汤唯颇有几分神似!最后的那首合唱《秦淮景》太凄美,太惊艳!张艺谋用细腻深刻的故事、朴素的表演、唯美的画面重新定义了中国大片!只是略显沉重。。

8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大师终会归来,时代挡不住

13分钟前
  • 飞行员小灰灰
  • 力荐

妓女救女学生就是好片?说好的人人平等呢?

14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十分动人的故事,拍摄与表演都基本达成了预设的高度;但故事的设定却过于戏剧化,相对男女主角内心世界的细腻展开,辅助人物的心态转变太为迅速统一。对大屠杀的侧面刻画十分可取,有限的正面描绘却流于廉价暴力。学生的回忆过于单薄,结尾没达成情境升华。

1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不明白这电影有什么好道德审判的,男人保护女人,大人保护孩子,这放到任何时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顺带一说,敢把这种题材往贺岁档放,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大片主义吧。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金陵风月浓缩在教堂的地下室内,咿咿呀呀的吴语小调唱不尽的都是旧时繁华。瑰丽的教堂彩色玻璃投影下,妓女与少女两个群体彼此憎恨到和解,构成了屠城乱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勾画。十四位金陵风月人缓缓走近的画面真的太美。一次电影的献礼,尽管意图太过明显,但是对这段历史先天就触动泪腺,无药可医。

2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并不像之前讨论的屠杀或是大屠杀电影,战争更多是个背景。影片强调的是冰冷中的一丝暖意,或是绝望中人性的回归。可惜总是觉得故事推进的太平缓、且非常压抑,情绪没有释放开。缺乏情节的推进力,看久了会觉得很闷。不过有几处慢镜头写意处理得很棒,玉墨的演员倪妮应该能红吧。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就为了最后那一幕,就为了《秦淮景》,也要给四颗星

32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推荐

她们赴死,我希望是站在姐姐的角度保护妹妹,而不是因为自己已失去所谓的贞操所以比起贞洁的学生她们无所谓被谁糟蹋。

36分钟前
  • 虎豹小霸王
  • 推荐

不论别人说什么,老媒子始终是我心中最好的中国导演

38分钟前
  • 软妹不要把
  • 力荐

一帮聒噪艳丽的窑姐儿们,身着学生装,弹着琵琶,咿咿呀呀地唱起温软香艳的秦淮景,我看到的不是历史,而是一颗颗浓妆艳抹也包裹不住的平凡女儿心,拖着一副残破不堪的身子,仍然高贵而嬉笑地活着。

39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有关战争,有关人性,这部片子不错,里面的倪妮很美。

41分钟前
  • 小懒懒
  • 推荐

切入点很小,这对张艺谋来说确实难得。看电影之前我以为这是《南京南京》+《集结号》,看完电影不得不称赞这是中国的《钢琴师》+《辛德勒名单》。十三钗们说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段,感慨万千。全新视角的南京故事,可以说是张艺谋自《英雄》后最好的作品。

4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讲述战争的故事,影片中的倪妮很惊艳。

44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秀色可餐,特好莱坞特媚俗!在战争的洗礼下,酒肉神棍成了尊贵的器皿。教堂中的世界太干净了,脏了就洗干净;饿了就喂饱;缺爱的就去爱她们。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懂得活着是多么美好。我觉得要是戈达尔肯定又要开骂了,因为它和《辛德勒的名单》一样“哗众取宠”!可我很喜欢这片子!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到目前为止,拍抗日战争,最成功,最具张力,艺术价值最高的片子。中国抗战了八年,六、七十年来却没有写出过一部像样的战争文学。同样,抗战片铺天盖地,却没一部真正深层次去挖掘,拍出战争残酷与人性之美。今天,这样的电影终于在中国产生了。就电影艺术水准而言,堪称一部完美的片子。打10分。

47分钟前
  • 古尔浪洼
  • 力荐

不带这么给红十字会做宣传的。

50分钟前
  • 时徙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