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此相爱

喜剧片其它1974

主演:斯特法尼娅·桑德雷利,尼诺·曼弗雷迪,斯特凡诺·萨塔·弗洛雷斯,维托里奥·加斯曼,乔瓦娜·拉利,阿尔多·法布里齐,米凯·邦焦尔诺,费德里科·费里尼,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导演:埃托尔·斯科拉

播放地址

 剧照

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2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3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4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5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6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3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4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5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6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7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8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19我们如此相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8:54

详细剧情

  安东尼奥(尼诺·曼弗莱迪 Nino Manfredi 饰)、贾尼(维托里奥·加斯曼 Vittorio Gassman 饰)和尼古拉(Stefano Satta Flores 饰)是战争时代的生死之交。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归了家乡,开始了各自迥异的生活。安东尼奥结识了美丽女孩露西安娜(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饰),坠入了情网,可露西安娜喜欢的却偏偏是贾尼。  可最终,贾尼选择同侯爵女儿结婚,露西安娜陷入了痛苦之中,此时,安东尼奥再度出现在了露西安娜的身边,陪伴守护着她。露西安娜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演员,为了实现理想,她甚至不惜向负责挑选演员的负责人献出了肉体。几经波折,安东尼奥和露西安娜总算坦诚相对,互诉衷肠,一对璧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长篇影评

 1 ) 谁们如此相爱

妻子想用外遇来试探丈夫,哪知他根本不在乎。两个人在车上吵完,各自开车出去。紧接着,镜头切到报废车的停车场,丈夫签完文件,抬起头,看到妻子的红色跑车堆在车堆顶上。

“你收到我的信了?"
"信,什么信?"
"那你为什么到这儿?“
”保险呀,车祸后有很多文件要签。还有别的事吗?”
"不是因为我的呼唤?“
"你知道我不相信这些东西。"
"是吗?那你现在在和谁说话?"
"和我自己。而且,我该走了。”
"别走,我想问你些事情。"
"好啊,说吧。"
"我对你重要吗,现在?"
"重要,什么意思?因为你死了,所以重要?我不知道。不,我不这么想。不是。"
"真该死,为什么?"
"怎么说呢,要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不重要,死了以后就更不可能。"
"你真是白痴。死是崇高庄严的。你肯定没看过《悉达多》"
"对,我没看过《悉达多》。"
"你总叫我看这个看那个,你却从来不看。"
"都是些废话。"
"别这么粗俗。你才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对别人不重要,对你自己也是。你只对我重要,因为我愚蠢。我很高兴能看见你。再见,我的爱人。再见。"
"再见。"
" 带着你的悔恨。"
"不,没有什么悔恨。"
"是啊,是啊。"
"是啊。"

 2 ) 《我们曾如此相爱》:人生的三种可能

《我们曾如此相爱》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通过一种喜剧的方式来阐述生活的本质,让观众在笑过之余会去思考类似“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才更有意义?”这样的问题。

片中三位战友各自不同的性格与价值观成就了今后各自不同的人生。有才华与魅力的詹尼最后成为了富人,却很孤独;爱好幻想的理想主义者尼可拉终于证明了自己的 观点,却失去了家庭;唯有乐观的安东尼奥,虽然没有变得富有,却得到了爱情与幸福。而本片唯一的女主角鲁恰娜则作为三个人共同追求的对象串联起了整个故 事。鲁恰娜一开始喜欢上的是安东尼奥,后来却又一见钟情般的爱上了更有才华的詹尼,谁知詹尼为了金钱与地位娶了一位富翁的女儿,伤心的鲁恰娜又遇到了安东 尼奥和尼可拉,并最终在经历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与安东尼奥生活在了一起。

最喜欢的是导演斯科拉对结尾的处理,通过安东尼奥与尼可拉对詹尼的 误会(他们都以为詹尼的日子也不好过,其实詹尼已成为有钱人),造成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效果,同时,也更加衬托出詹尼作为富人的孤独,有些生活的乐趣 与幸福是金钱所带不来的,当安东尼奥买下一条烟三位好兄弟一起平分的时候,很难想像詹尼是种什么感觉,因为他一个人就可以随便出手买下五条。而当詹尼发现 自己曾经深爱的鲁恰娜与安东尼奥一起过着并不富裕且很知足的日子时,他更感觉到自己的孤独,幸福明显已离他越来越远。

从结局的处理上来 看,导演的人生观是偏向于安东尼奥这边的,如果说詹尼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为了金钱和地位,可以不惜一切,那么尼可拉则是过于理想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代表,为 了信念甚至可以抛弃妻儿,安东尼奥处于这两者的中间,既不会盲目的追求金钱,也不会为了理想舍弃生存,最重要的是,他很乐观,他懂得去争取幸福。

本片在喜剧方面最大的成就就是与经典电影相结合,无论是尼可拉现场表演“敖德萨阶梯”那段,还是安东尼奥与鲁恰娜相遇在《甜蜜的生活》的拍片现场那段,都非常之经典,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导演对《偷自行车的人》的致敬了。

 3 ) 一篇旧评——几个瞬间

        把自己想象成特吕弗,去拍第一部电影,那风格肯定是《我们如此相爱》这样子。意大利女人的优雅对应自己的散漫;意大利人喋喋不休的样子对应自己时不时的沉默,但对于喜欢这部电影而言,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电影讲述了战后三个好朋友的变化,我喜欢电影里只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众多经典的影子一闪而过,让人莞尔。斯科拉可能想到了,在三十多年后有人看到他这些镜头,也许会出现跟他一样的表情。他做到了,至少在那几个瞬间。比如——
    1. 费里尼正在他——斯科拉的电影里拍摄《甜蜜生活》中许愿池的镜头,而这正促成了安东尼奥和卢恰娜的重逢。这是一个多么独特奇妙的想法。这让笑中噙泪,原来对大师致敬时可以这么亲切。
    2. 安东尼奥、卢恰娜、尼科拉三人站在台阶上,尼科拉喋喋不休向卢恰娜讲述《战舰波将金号》里婴儿车滚下奥德萨阶梯的情节,听到这经典的一幕从银幕上一个角色口中描述出来,感觉很温馨。
    3. 三个好朋友之一的尼科拉是个电影迷,他的人生也因为《偷自行车的人》这部电影而发生了转折。在这里,斯科拉对于德西卡的致敬是直接的。
    此外,总感觉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上,影片有很多《祖与占》的影子;另外我甚至看到了《罗马假日》里格里高利的影子。
    有时,我也会想起《我们如此相爱》里的尼科拉在见到德西卡演讲时与朋友的对话:
    “对他来说,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我只不过是许许多多喜欢电影的人里的一个。”

 4 ) 记录

几个人的感情纠葛似乎幼稚,却非常真实,情节转变交待地虽然迅速但不突兀,爱情常常就是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今天的败者明天可能就是幸运儿,今天让别人痛苦的可能明天自己在哭泣。电影中客串了一些经典老电影片段,算是导演自己的喜好来抢镜头了。整部影片中聚光灯带来戏剧舞台的效果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原创。女主角大哭一场通过尼古拉拿起照相亭里四连张证件照的表情变化展现。 尼古拉和安东尼奥把露琪安娜送上车时,一个人坐在十字路口地上画粉笔画,以他为静点,其他四人分别从十字路口不同的方向离开。强尼的妻子死后坐在废车堆上红色轿车里那一幕也很喜欢,她想用自己的“风流韵事”来刺激强尼更重视自己,也许是谎话,谁知强尼不为所动,在红色轿车里,她的“幽灵”问:现在我对你重要了吗?回答是,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对我都不重要,死了当然更不重要。

 5 ) 看意大利电影《我们如此相爱》(1974)

2022年4月28日

这部70年代拍摄的2小时左右的影片,故事发生在四五人之间,时间跨度数十年,黑白和彩色分别代表过去和现在,具有意大利片特有的艺术气息和艺术魅力。在故事讲述的背后,则是艺术品想去揭示的最基本的东西,生活或者人生,甜蜜的或苦涩的。

一、艺术世界真真假假

伟大的艺术品总是要反映或揭示现实的,这是真,而其用以反映或揭示现实的手段,则不妨假。本片多次采用了片中人在故事发生现场直接讲述故事的手法,人物可在大庭广众或他人包围时进行内心独白,此刻他人的所有动作都暂时中止,类似戏剧中的间离手法,其效果或引发悬念,或补叙情节,或制造激情,使人耳目一新。比如,影片开场,尼古拉预言,贾尼跳水的动作要在故事结束时才会发生,而整个故事则要回到30年前;安东尼奥初遇露西安娜时,仿佛预知此后即将发生的事,“我有了人生中最美妙的相遇”,紧接着开始与她对话,“于是我迅速问道”;当贾尼初次见到露西安娜时,两人同样有一段内心独白与互相告白,灯光打在他们身上,旁若无人,这与此前安东尼奥与露西安娜所看戏剧的手法如出一辙。这种时刻,人物在说话,旁人应当听到,实则听不见。这有违某种基本的真实,似乎干扰了剧情,实则取得以假为真的效果,观众一方面被抽离出戏,另一方面仍在戏中,换言之,观众此时是自愿接受这种假的欺骗,甚而乐在其中了。人是时刻活在现实中,同时也时刻活在对现实的感受与反省中的,前者即亲历,后者即讲述,两者之间一般或多或少有些时间距离,当它们被艺术家刻意缩短,以至于二者合一时,就仿佛开启了一种顿悟的时空,带来意外的欣喜与激情。

此外,也有其他“假”的手法。如影片开头时,小轿车停下,三人下车,尼古拉关了两次车门,以及三人去找贾尼,而贾尼则走出屋门,抽着烟,走在广大的院落,这些动作都可以一再重复,这种重复也许并无深意,却在提醒敏感的观众,你即将看到的是一部有着某些技巧的精致的电影作品。又如,片中当安东尼奥与露西安娜再次偶遇,两人在影院看电影时,采用了电影中画面配上两人声音的手法,放的是老片,说的是当下,通过此种方式叙事定情。

影片故事是虚构的,然而影片却使用了一些真实的元素。比如,多次出现的“半份之王”饭馆,在德拉孔苏拉齐广场,导演接受采访时证实该餐厅当时确实存在。又如,在拍摄中出现了著名的戏中戏或著名的影人,德西卡讲述如何让小演员哭的事情,费里尼拍《甜蜜的生活》中水池里的那场戏。此外,不时提及或展示的政治思潮、社会变迁,也是一种真实的时代背景。大概艺术品总是真真假假,不能太偏于某一方,既然已采用假的手法,此处不妨增加真的调料,以使观众得到某种满足,虽然有些地方在整个故事中略显支离。

二、人是否能超越凡俗

影片有多个主人公,他们戏份有多有少,但总体上是以展现这样一个群像来表现某些思想的。当然,他们几个人经历不一,思想不一,因缘际会,分分合合,故事便在这种际会分合中展开了。时间跨度30年左右,也就是从青年到中年,刚开始那么稚嫩,有理想,有激情,到后来逐步认清现实,接受社会的毒打,领悟生活的滋味。其中,最基本的一个主题,即人是否可能超越凡俗。

最开始,每个人对生活都有着新鲜的感受,对过往的回忆是新鲜的,对职业的理想是新鲜的,对爱情的憧憬也是新鲜的。但随着时间流逝,经历增加,故事发展到后来,每个人都好像不免于凡俗了。贾尼入赘豪门,与老丈人关系并不好,他学会了骂人,与妻子貌合神离,他有着富人的痛苦,就像老丈人曾经说的,“富人人数稀少,他们更加孤独”;安东尼奥与露西安娜最终走到一起,还在为温饱而忙碌,为了孩子上学名额而排队,他们被贫穷伤害了;多年后,安东尼奥巧遇贾尼时,贾尼车子被堵住、正在指挥别人移车,使安东尼奥误以为贾尼做的是给人看车的工作,这个误会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所造成的,也导致后来最后一幕的揭开谜底;尼古拉热爱电影,对教育事业富有激情,他在一次电视答题节目中,急于说出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最终来不及答题,错失大奖,此后沉沦潦倒,以写电影评论为生。人是不能超越凡俗的,这大概是真相,但在试图超越的过程中,得到的乐也好、苦也罢,都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而且,只要一息尚存,就仍未放弃,就像三个老战友聚会后在深夜的广场,依然为理念而争执,而影片最后,是在安东尼奥、露西安娜、尼古拉的似乎永无休止的对话和论辩中结束的。那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在世界上的挣扎与反抗,既是渺小的、可笑的,也是悲壮的、可敬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脱离不了凡俗,但当它通过讲述、拍摄等方式展现出来,也就存在超越的可能,或者说,展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吧。

三、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爱情曾经是那么的可贵与美好,但在现实中却遭受了挫折,它在新生后终将面临衰亡,或者说,爱情的美好永远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永远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露西安娜这个女主角,兜兜转转,先是和安东尼奥结识,然后与贾尼热恋,因为贾尼离她而去,在某个特殊环境下又和尼古拉好上了,后来离开他们,在做女演员的路上被潜规则。最终她又遇到安东尼奥,而安东尼奥仍然选择接受了她,她永远是他的女神,在经历了无数的等待与伤心欲绝之后,两人迎来了虽清贫却平和安宁的生活,两人结婚生了孩子,也许这就是真爱了。正因为相爱不容易,人生很难,当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心也累了,平淡的生活与爱情终于成为让他们栖息的港湾。至于贾尼,他与富家女有过奇遇梦幻般的爱情,富家女初遇他时,心灵颤动,写日记,撞东西,这虽是习性使然,不过这一段真够感人的;他们之间也发生了问题,天天说话却再无法好好说话,爱情似乎走到了尽头;终于,富家女在一场车祸中丧身,贾尼去处理事情,与她的幽灵发生一段奇异的似假而真的交谈,自此宣告爱情幻灭,徒留叹息。

影片中的人物,经历过战争的时刻,来到和平发展的时代,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他们也随着流转变动。在变动与无常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时间才是最终的赢家。“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安东尼奥和露西安娜有了两个孩子;贾尼也有几个儿女,女儿已经长大到不想理他的程度了;而尼古拉呢,他曾经为追求理想长期抛家弃子,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就要结婚的消息时,欣喜不已。那么,下一代后浪即将到来,这一代可以悄悄退场了,尽管我们如此相爱。

 6 ) 走吧,这就是结局

        这个时代太残酷,我们贫穷但是快乐,富人又能怎么样呢?
        20世纪年代的意大利,是一个具有史诗意义的特殊时期。1970年意大利与中国建交,在中国,从南到北正在经历着一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殊死搏斗;而在意大利,相同的故事也正在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上演着。
        从60年代开始,在那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斗争中,意大利的资产阶级占了上风。于是,资本家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富有;穷人呢?却变得越来越贫穷。在米兰,在罗马,在都灵,在那不勒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场场蕴含着失业、通货膨胀、罢工、垄断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人间悲剧。那时的人们彷徨而恐惧,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未来。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意大利导演伊托•斯柯拉用一部《我们如此相爱》向我们展现出了从40时代到70年代之间意大利的一个社会缩影。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于是就成了导演斯柯拉借此表达自己主张的一个切入点。同时, 《我们如此相爱》又是一部导演本人对40-70年代意大利知名现实主义电影制作人德西卡、费里尼、罗西里尼致敬的影片。欧洲先锋主义没落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在二战后开始崛起。自从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成功上映并大获好评后,新现实主义就以其势不可挡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起来。当你看到影片故事情节中穿插而过的《偷自行车的人》、《甜蜜的生活》、《流浪儿》的镜头时,你就会知晓斯柯拉是有多么的崇敬他们。其实,所谓的崇敬,本质上却是导演本人对新现实主义题材的推崇。新现实主义的一个功效,或许就是使得电影不再居高临下或富于幻想,电影人也不得不从纯粹的艺术追求者转变成将时代价值赋予其艺术理念的改革家。
        要谈起《我们如此相爱》,就不得不谈起影片中饰演露西安娜角色的Stefania Sandrelli。曾经在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中跑过龙套的Sandrelli在14年后幸运的在典型的“ 费里尼式”喜剧 《我们如此相爱》 (We All Loved Each Other So Much)中担任主角,这本身就富有戏剧性。
        说起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也似乎很简单。无非说的是一个女人(露西安娜)和三个追求她的男人之间的的故事,女人先是爱上了某个人,然后移情别恋,逐渐的不相信爱情;最后终于发觉还是原来的那个人是真爱……但是,滑稽的剧情下,我们却可以通过对一个个人物的具体分析来体味出导演的良苦用心。原来,这果然并非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喜剧片。
        先来谈三位追求者。他们彼此曾经是战友关系,1945年二战胜利后各奔东西。
        男一号安东尼奥,战后成为了罗马圣卡米隆医院的普通医生助理;
        男二号吉奥尼,取得了法律学学士学位;
        男三号尼古拉呢?却在战后草草结婚,同时,他也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无产阶级。
        这三个人物,男三号自然是当时无产阶级的代表;男二号,我们从后面的剧情中了解到原来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而男一号呢,实际上成了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他普普通通,没有激进的政治主张,也并非一位壮志凌云的企业家。二战后的意大利,面临着君主制和共和制的两难抉择,导演或许就想借助这三个小人物来映射出了当时意大利的三类人:改革家、资本家与任人宰割的现实民众。而被追求者露西安娜,似乎就成了美好未来的一个映射。
        于是,所谓的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关系就有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与中间派到底谁会拥有美好未来的政治暗示意义。而这,也成了电影《我们如此相爱》的一个亮点:再伟大的爱情也得让位于时代的浪潮。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影片中的剧情递进方式。
露西安娜,一个对爱情富于幻想的漂亮女子。露西安娜爱上身为医生助理的安东尼奥(一个不解风情的男人)的 原因,或许就源于二人看完一场话剧后安东尼奥那段富于话剧浪漫情怀的表白。这段表白模仿的是他们那晚看的一部风格迥异的话剧,话剧里充满了一段段人物角色的内心独白,而在角色的独白过程中,舞台上的其他人却仿佛被时间定格。来看看这段最经典的爱情表白镜头:
<图片1>

  “我想我是爱上了露西安娜”,和露西安娜并排站在一起的安东尼奥开始独白。
  露西安娜却仿佛被时间定格住,她一动不动。
  我想,露西安娜就是在这一刻爱上了安东尼奥。
  可是安东尼奥毕竟是一个平凡的现实主义人,偶尔的浪漫情怀在当时怎么也满足不了多愁善感的露西安娜。于是在一次安东尼奥与他的战友吉奥尼的重逢中,露西安娜就自然而然的被那时候“腹有诗书一表人才”的律师吉奥尼所吸引。而当二人准备将这一残酷的事实告诉安东尼奥时,就出现了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细节呈现:
<图片2>

  安东尼奥在听他的战友吉奥尼向他坦白露西安娜与自己相爱的事实时,平静的镜头下却伴随着 “咚咚”的背景声…..到最后,“咚咚”声的频率越来越快,随后是一个刺耳的爆破声。吉奥尼连忙询问是怎么回事,此时的安东尼奥以略带自嘲色彩的口吻回答道:“这是心碎的声音”。
  略带夸张的镜头与背景音的融合下,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明亮丽的失恋者形象。没有哀嚎,没有愤怒,只有来自命运之神的一声声刺耳的裁决。
  接下来,剧情继续发展下去。此刻第三位男主角尼古拉终于现身了。络腮胡子加黑框眼镜,俨然一个理想主义的捍卫者。
<图片3>

  在校方举行的一次电影讨论会上,尼古拉因为在讨论会上发表过激言论而被校方开除。那次电影讨论会上,放映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知名导演德西卡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与影史资料一致,在这部电影放映后,由于片中强烈谴责了意大利当时由于采取集体主义(类似社会主义的改革制度)而造成的社会动荡问题,众多影评人曾一度指责导演德西卡有丑化社会主义的嫌疑。而一向我行我素的尼古拉自然不会放弃自己对这部电影真实的感想。于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选择了理想。讨论会后他被校方开除,为了艺术追求,他抛下自己的妻儿前往罗马。
  此时的露西安娜与吉奥尼,似乎出于水深火热般的爱情中。

  “按照你的计划,结婚,买一辆车,生孩子,不在命令中生活”,露西安娜曾对着自己的爱人吉奥尼如此的憧憬。
  可是命运弄人,身为律师的吉奥尼在与自己的委托人(企业家埃里德侯爵)交往中被其女儿吸引,很快就与侯爵女儿结了婚。露西安娜再一次在感情上受挫,绝望中她结实了当时同样穷困僚大的理想主义者尼古拉。但是,对感情彻底绝望的露西安娜最终也没能被尼古拉打动,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她决定离开罗马。离开的那天,已经与企业家女儿成婚的律师吉奥尼在一个角落里与安东尼奥和尼古拉一起送别了他们共同的爱人——露西安娜。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自然是一个无比悲情又令人惆怅哀叹的故事。但是,真正的现实却是一个平淡中充满平淡的旅途。影片中的三个男人各奔东西,他们的故事像独立的三条平行线,在时间的催促下不得不向前继续前行。
  第一条平行线:一心想当演员的露西安娜在一位经理人的介绍下终于有幸成为费里尼的新片《甜蜜生活》的一个配角。而這个配角,也是通过她与这位经纪人的同居而实现的。在《甜蜜生活》最著名的“喷泉镜头”的拍摄中,露西安娜与安东尼奥再次邂逅。此时的安东尼奥依然在医院工作,而此时的露西安娜,也终于在这一次与安东尼奥的重逢后,明白了谁才是最爱她的那个人。二人结婚,生子。
<图片4>

第二条平行线,那位娶了企业家女儿的吉奥尼终于功成名就。“最孤独的富人”,这是吉奥尼妻子的父亲对他这位女婿最中肯的评价。爱情上吉奥尼与妻子早已形同陌路,妻子先是主动承认自己有了外遇,后来又在一场车祸中死亡。我怎么也忘不掉在吉奥尼的妻子死后,他与妻子的父亲对坐于豪宅前的那段对话场景:
  “你在想些什么?富人是不用思考的。富裕就足够了,他们总要离开的”。这是吉奥尼的妻子的父亲对吉奥尼本人的一个宣判,一个最为绝望的宣判。
  此时的吉奥尼却沉默不语,他是否会记得曾经露西安娜对他说过的那句话:“这个时代太残酷,我们贫穷但是快乐,富人又能怎么样呢?”。我想吉奥尼肯定还记得,但是此时的铭记却比遗忘更为痛苦。
  第三条平行线,是一生献身于自己理想主义情怀的尼古拉。在一次有关电影的电视答题赢奖金的活动中,尼古拉凭借自己的电影知识曾一度过关斩将。但是,理想主义者或许注定是孤独的,最后一道题,又是那部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
<图片5>

   当时的这部电影,在意大利已经是无人不晓了。但是关于这部电影中的一些观点,却还是众说纷纭。我行我素的尼古拉在明知最后一道题所谓的“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却还是坚持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观点。于是,近在眼前的百万财富与他失之交臂。
  三条平行线在长期的的平行递进中,终于在二十年后有了交集:二十年后,三位老友重聚,无限感慨。吉奥尼是万贯家产的继承人,同时成为了世上最孤独的人;尼古拉始终沉湎于幻想之中,聊此一生;只有安东尼奥,这位贫穷的人,却获得了最充实的生活:当吉奥尼在自己偌大的别墅里终日无所事事时,当尼古拉继续沉湎于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时,此时的安东尼奥,却为了他们的孩子能获得进入某所学校而彻夜排队。聪明的你,告诉我,谁是最幸福的人?
<图片6>

  故事的最后,是安东尼奥、露西安娜和尼古拉在吉奥尼的别墅前驻足:他们明白,在自己的余生,吉奥尼再也不会与他们有交集了。
  “走吧”,尼古拉对安东尼奥和露西安娜这样说道。
  下一个镜头,是曾经的三位战友在战争期间几度唱起的一首意大利民歌的背景音乐下,三人黯然离开的场景。
  走吧,这就是结局。残酷的现实永远残酷,未来的生活却还是得去面对。

 短评

对意大利电影的追忆与致敬。对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的引用。继《安逸人生》(1962)与《意大利式离婚》(1961)之后,再次看到本土电影对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与安东尼奥尼的《奇遇》或《蚀》进行引用或致敬。毫无疑问,它们都是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最高荣誉。把费里尼叫成罗西里尼+1。《战舰波将金号》的演示解说+1。

8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太爱这部电影了,四个人的一生能够诠释的如此缺憾而流畅,每种感情都饱和,哪怕是最后的讽刺。那种理想和现实的纠结,近乡情更怯的煎熬,面对真爱嫁做人妇的痛心。不管是电影的角度还是故事的角度都是意大利喜剧的巅峰了。

11分钟前
  • MayaDey
  • 力荐

平平淡淡才是真

12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遇到费里尼和MM在拍甜蜜的生活;两次因为太喜欢偷自行车的人而遭遇打击。未来已经过去了。sigh

14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看大师们的客串,好玩的不得了

15分钟前
  • 老王
  • 力荐

不敢相信是他! 费里尼!

18分钟前
  • 自然醒
  • 力荐

意大利电影史。

22分钟前
  • 次非
  • 推荐

神奇的剪輯

24分钟前
  • 大书桌
  • 推荐

爱情其实是幌子,迷影情结真彩头,政治隐寓有点迂,中文字幕实在烂。

28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经典之作。社会变迁中的3个普通人的命运变换。风格和Kusturica很像,都是用浅层次的代入感来匹配观众对于大信息量的接受度。情节设计非常精彩。Fellini班底的出镜很有趣。Armando Trovaioli的音乐令人难忘。

33分钟前
  • 小A
  • 力荐

一个现实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乐天开朗的老好人,三位战友在大时代下的不同选择导致各自的际遇悲欢。心动的瞬间光影突然定格。出现费里尼和马塞洛拍摄《甜蜜的生活》的喷泉一幕,好奇是如何做到的?

36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http://www.56.com/u66/v_MjA2NzgzODM.html

39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8/10。用意大利影史交代社会情况,教授支持新现实主义的强硬,因此输掉了学院的位置和电视竞答的奖金,亲友愤恨离去,妻小孤零零地坐着,当多年后听见德西卡上台的回答,他坚持的真理无人在意,而结尾虚空的大院更显得富人穷人各有伤感。心理独白透过打光直接讲述、表白后两人僵在街头的剧场手法惊艳!

4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向德西卡致敬,向我们的理想致敬!我喜欢电影和戏剧里暂停的光。

48分钟前
  • AEROSSONERA
  • 推荐

这是对意大利战后电影黄金时代最温情的告别,真伤感,那个被友谊、混乱、理想所填塞的青春已经逝去,现在是属于资本的现实世界,德西卡与费里尼的伟大创作被斯科拉用舞台排演的方式呈现,演员夸张表演和大嗓门说对白的方式也是对意大利喜剧电影时期到来的影射吧,片头太有趣了,三次重复

49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刚看完,棒极了

52分钟前
  • 柴火妞儿
  • 力荐

我把你的愧疚留給你,他這樣說。

54分钟前
  • Amushi
  • 力荐

补标,很好看

59分钟前
  • 敲钱
  • 力荐

antonio和lucina在餐桌上重逢,antonio在餐厅里舞台剧式的独白那个场景好有感觉

60分钟前
  • lu_vvvv
  • 力荐

“让人感动的产生好奇的貌不惊人但是完美的作品,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1小时前
  • woodyalle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