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重庆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王学圻,秦昊,范冰冰,王奎荣,丁嘉丽,李菲儿,李玲玉,张嘉益,王紫逸

导演:王小帅

 剧照

日照重庆 剧照 NO.1日照重庆 剧照 NO.2日照重庆 剧照 NO.3日照重庆 剧照 NO.4日照重庆 剧照 NO.5日照重庆 剧照 NO.6日照重庆 剧照 NO.13日照重庆 剧照 NO.14日照重庆 剧照 NO.15日照重庆 剧照 NO.16日照重庆 剧照 NO.17日照重庆 剧照 NO.18日照重庆 剧照 NO.19日照重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04:54

详细剧情

  年过半百的航运船长林权海(王学圻 饰)在14年后重返重庆家中,他一心忙于事业,以致接连遭遇两次失败的婚姻,而在他外出期间,25岁的儿子林波(子义 饰)也因在超市抢劫、伤人被警方当场击毙。对林权海来说,这个阔别已久的城市有着太多太多让他难以理解的变化。在此之后,他接连拜访前妻李育英(丁嘉丽 饰)、朋友老金(王奎荣 饰)、老金的儿子昊子(秦昊 饰)、女店员玲子、被劫持的人质竹青(范冰冰 饰)、林波的女友小雯(李菲儿 饰)以及击毙林波的刑警刘成(张嘉译 饰),只为看清儿子真正的面目和内心,以及十数年落转所失落的情感碎片……  本片取材自发生在重庆的一起真实事件。

 长篇影评

 1 ) 偶然的不归路

早就在期待的电影终于上映了.

剧场里坐了廖廖几个人,看到一半后面就有恋人一直发出抱怨,说以为是枪战片儿,结果选了如此一个大烂片,后悔啊后悔,====

的确是个闷片儿,连背景音乐都很少,故事也没有什么起伏,但我看得就是很感动.

好久了,总是会在新闻中,网络上听到这样的报道,不由得就会想:为什么呀,如此一个大好青年,花样的年纪,为什么会刺伤人,刺死人,为什么就会劫持人质呢,为什么就会这样死了呢,为什么平时看着老实,内向,诚恳,善良甚至可能是木讷的人,为什么会凶性大发呢?

这样一个普通的青年,我们的身边一抓一大把.他没有背景,没有家世,只赚一些小钱糊口.他的家庭不能算幸福,只是平淡地过着日子罢了.他从十岁起就没见过爸爸.他恨这个父亲,但最大的愿望又恰恰是能和爸爸一起出海.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恰恰让他把这个愿望的美好度不断地增加着吧.

要逃离现在的生活,去找爸爸,觉得那就是解决生活一切困难的最佳途径吧.可他得知了爸爸再婚了,又有了一个儿子.他那张写的脸上流出的悲伤让人真难忘.

女友是他生活中剩下的唯一指望了吧.可也提出了分手.他在超市里情绪有点陷入歇斯底里,用刀去划伤自己,也是很多人会做的自虐吧.应该是有秘密的期待,期待女友看到他的伤会来找他,再续前缘吧.

可女友没来.有超市的员工来看,来阻止,不小心刺伤了.保安扑过来,也刺伤了.到了这个地步,突然,事件从自虐陡然变成了伤人.他更怕,更慌乱,不断打电话给女友,叫她来,可对方都觉得他在骗人,最后甚至连电话都关了.

有医生冲过来想救人,被劫持了.事件于是到了不可回转的地步.

讲这个故事的魅力在于:从王学圻扮演的父亲的角度去与所有的事件相关人员了解当时的情况,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又都是坏人.这个父亲从孩子十岁就没再管过他;可听到儿子的死讯,在酒店里的眼泪是真诚的;最好的朋友背叛了友情,可真的不是故意不接最后的那通电话,并为此一直难过着,自责着;女友想摆脱那段她认为不适合的感情,却在背负结果造成的心理重担;被劫持的医生与主角度过了最后的五个小时,聊了很多,可她最后要的那碗面成了夺命符;开枪的警官一直在强调他只是在执行公务,当时事情拖了太久,谈判又不起作用,可他的那粒子弹让那个生命永远停留在了二十五岁.

这个花样年华的青年就这样被一些偶然和必然搅在一起,再加上一些一念之差,带到了死路.

我们这样近距离地研究过了林波的生活,可我们无法一个个地去研究那个在深夜的麦当劳里捅死年轻的打工大学生的流浪汉,那个用刀砍死自己的母亲再放火焚烧以伪装火灾的年轻人,那个挥刀杀死城管的小贩,那个杀死自己的父母却与尸体共同生活三天的人......

那些我连名字都不知道,不记得的人,他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个偶然,多少个必然,多少个一念之差?

 2 ) 《日照重庆》若干观感

1、有成为经典的潜质,不一用心拍成了法制宣传片,叙述残酷青春。相信还能改成知音体。
2、长镜头跟拍晃得要死
3、丁嘉丽演得最好
4、请不请范冰冰无所谓
5、李菲儿有一神腰
6、重庆人为何不说重庆话
7、川渝美女甲天下(指人数)
8、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总是黑口黑面

 3 ) 《日照重庆》:缺席父亲的自我救赎

        “都是收来的旧钟,连时间走得都是旧的。”对着堆满一个墙面的旧挂钟,退休后爱摆弄钟表的老金对老林这样说。老林是山东日照市的一名海员,十四年前抛妻别子离开重庆后就再没回来过。这次航海归来,他意外地接到一个通知,说与前妻所生的儿子林波涉嫌在超市抢劫行凶,被警方当场击毙了。这桩意外使他又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重庆。重庆的前妻并不理睬他,无奈之下老林只好来找这边唯一的朋友老金。老金前面的这声感叹大有与后者惺惺相惜的味道:虽然不至于像老林那样与儿子十余年未见,他也深感自己与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僵,他遵循着一套老的生活方式,儿子则有一套他不理解的年轻人的行事准则,父子间的隔阂早已不是一日两日。
        《日照重庆》。山东的日照与西南的重庆隔着遥远的距离,这段距离也横亘在一位父亲与一个儿子之间,王小帅的这部电影首先是关于父亲和儿子的。
        为了弄清楚儿子的意外死亡究竟是“为了什么”,老林回重庆后走访了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当事人。电影叙事的重心就是通过这些当事人的一段段回忆去展现那起事件的本来面目,去复现老林“早已想不起什么样”的儿子林波的模样。这种通过不同人士的记忆去展现一个人物或者一起事件的叙事方式非常经典,常被作为教材引用的《公民凯恩》便是采取这种结构。当来源各异的各种微小的细节组合到一起,说服力往往是惊人的,它可以使一个人物的性格异常丰满,也可以让一起事件在多角度审视下变得玲珑剔透。《日照重庆》很遗憾没能达到这种效果。老林的走访与追问,是出于对网上关于那起事件的视频和报纸连篇累牍报道的不信任,他进一步想知道“为了什么”,他不相信旁人的解释。让人失望的是,几位当事人的回忆并没有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作为一名观众,我们并未看到足以揭示人物动机的更多诱因,却只看到一位父亲的到处碰壁和他异乎寻常的执拗。这使电影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归于无效,观众只在电影快结束,林波的女友小文开口时,才刹那间被导演推入了这种一厢情愿的逻辑:林波的悲剧是因为他缺少一个父亲。
        这位父亲却早已把他遗忘,在离开14年的时间里,父亲从未回来看过林波一次,甚至没有通过一封信、打过一次电话。父亲早已再婚,生了一个“林小波”,在遥远的日照过着另一种正常生活。在漫长的时间里,他肯定极少回忆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否则便不至于“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他长什么样了”。当儿子意外的死突然唤起了他的责任感,回到重庆的老林忏悔的第一步是试图补全自己脑海里模糊的儿子形象。他不断地向人索要林波的照片,未能如愿之后,他只能让林波的朋友小昊把视频中截取的儿子头像打印出来,再一遍一遍地放大,直到图像中充满大团的色块——儿子的面目却仍旧是模糊的。放大图片的意念来自安东尼奥尼。他的电影《放大》中的摄影师意外地拍摄到了发生在公园里的谋杀案,他想进一步从照片里找出事情的真相,将底片一遍遍放大冲洗过后得到的却是一团团模糊的颗粒物。安东尼奥尼借此告诉观众,影像复现现实的能力是有限的,影像与真实的关系充满吊诡之处。在《日照重庆》里,影像与真实的关系似乎反了过来。父亲放大儿子头像的举动有一种“恋尸癖”的味道——儿子的遗像仿佛替代了真实的儿子,父亲心心念念的是那个自己迟来的爱未能触及的,活在视频里、活在别人回忆中和放大的图片里的儿子的图像。
        在这亲情关系普遍疏离的时代,借助影像为一段被忽视的父子亲情“招魂”,王小帅的用意是好的,但在形式和细节方面,《日照重庆》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任何一种父子亲情都离不开它由之产生的社会背景,在《日照重庆》里,这层背景却始终是模糊的。电影对父子两代人之间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展现都显得差强人意。作为电影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地点,重庆的地域文化背景也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除了几个展示高楼林立、城市建设的远景镜头之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等造成父子隔阂、漠然的因素便被简单地一笔带过。其次,王学圻饰演的父亲老林从电影角色刻画的角度来讲并不成功。他的到来是由于儿子林波意外的死,但他真实的心理动机同样是模糊的。电影没有告诉观众当年他为什么离开林波母子,也没有补充叙述在离开的那么多年里,他对儿子是否有过任何牵念。这个“抽象的人”到来之后,既没有表面上的忏悔,也没有实质性的补救行动,他唯一的行动只是在一股未知力量的驱使下去走访事件的当事人,以补全残缺的儿子形象。当父亲被唤起的爱找不到一个被爱的对象,这种爱就成了心里的一个情结,父子关系很大程度上成了单方面的自我与情结的关系,对儿子的找寻成了对情结的展现,而情结的实现则仅仅带来自我的救赎。这正是电影在情感上让人感到别扭的地方。从儿子这方面来说,对父亲的渴望和对父爱的呼唤同样是出于一种寻父情结。王小帅一厢情愿地认定所有的孩子都在寻找他们现实和想象中的父亲,并在对社会层面原因展现不足的情况下,相当草率地把他们的悲剧归因于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这种思想层面上的羸弱显然影响了本片社会现实关照的力度。
        王小帅讨厌别人称他的电影为文艺片甚至艺术电影,他更喜欢的称呼是“严肃电影”。《日照重庆》从主题到思想上当然都不愧是一部“严肃”的电影。但严肃只是相对于市场的一个姿态,它或许是一个道德上的制高点,却绝不是艺术上的制高点。《日照重庆》似乎缺一点艺术上的火候和思想上的深度。

 4 ) 你的日照,我的重庆

1.lz是重庆人,看到片名和海外版海报就决定去电影院看了。
2.画面终于切到了日照的时候,后面有人对他的同伴说“这就是日照,就是我们那儿。”lz发现原来跟lz一样因为名字来看着电影的人不少。当然,整个影厅不超过十个人。
3.画面中的重庆并不美,灰蒙蒙,脏兮兮,雾茫茫的,但lz觉得表现出的味道很对。有很多背街小巷可能现在初到重庆的外地人并不能轻易看到,但里面却藏着lz很多记忆,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等等。因此lz一直在跟同伴边看电影边玩儿着辨认地点的游戏。而其中通过剪辑把相隔本来挺远的两个拍摄场景剪在一起,包括缆车来回的前景和背景有可能都不是在同一座缆车上拍的……这小细节增添了很多观影乐趣。
4.片子很淡,很慢,但不闷。有很多长镜头的运用也挺有意思。整个片子不是那种让人看得酣畅淋漓心惊动魄,却真的能从中砸吧出一些东西。
5.在王学圻沟壑纵横的脸上,lz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有那么一两刻,为之动容。
6.丁嘉丽演的很好
7.老金肯定不是重庆人,重庆人没有喝功夫茶的习惯
8.国内海报太难看,在电影院里贴的几张完全跟电影风格没有关系,技术也特别粗糙。而且风格完全不统一。像外行人凑热闹的作业。lz和同伴觉得海外版的海报很好。或者,直接用挂在墙上那张放大的全是马赛克的林波惊恐神色的照片做海报也很好。
9.国内发行商很不给力。但对于这样的片子能在国内院线上映,lz还是觉得很难得。类似风格和题材的片子,欧洲可能比国内多很多,但本片在绝对不输给它们大多数。但同样的片子,换个国籍,大家的接受度肯定就不一样。
10.lz觉得比《左右》好太多,比《青红》好很多。虽比不上《17岁的单车》,但还是希望(并且值得)大家进电影院支持一下。

 5 )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用四个自概括“责任缺失”

昨天去看了这部电影(11月5日周五),在上地嘉禾影城,吃完饭,18:05分,可选择的有3部,华尔街永不眠(题材和道格拉斯对我有吸引力);另外一部星球的3D科幻片,对《三体》可能有参考意义;《日照重庆》是等待时间最短的,18:20,所以我媳妇选择了这个看。

当天《日照重庆》有两场,一个是中午的,一个是18:20这个时间段;影院没有任何宣传(排期介绍上似乎有一张A4纸的介绍),放映厅应该是影院最大的厅,加上我们两个人只有11个人买票。

这20分钟等待时间我也不像白白浪费,从5层到地下一层光合作用买了3本杂志,顺便看看《回家》和《不得往生》有没有实体书,当当和卓越都没有卖的,回来的时候错过了电影开头,因此知道本片没有广告,呵呵。

从开头到结尾,影院一直有人在打呼噜,我媳妇也觉得不好看,观点有二点:1、冗长沉闷;2、演的不好,演员没入戏;电影散场后一对中年夫妇在讨论“电影反映的主要是家庭问题……”

我个人到觉得很不错

从出导演王小帅这个字幕开始看的,后面是父亲从海上回来找被警察击毙的儿子了,不知道前面是否是“警察开枪打死劫匪”这个引子,但是我事先听过这个故事,所以不影响对故事理解。

开头很吸引我,长江,码头,集装箱装卸的场面,机器轰鸣,当王学圻穿到“机器内脏”,爬楼梯的时候,外面巨大的轰鸣声和沉重的脚本生,给我很深的感觉,这是中国当下的社会背景和个体命运的浓缩。

父亲和老金(王奎荣)聊天的时候,王奎荣的台词“谁还顾得上孩子?!”,给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影片虽然没有表现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主题,但是城市里生活的群体跟农民工一样,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孩子的父母亲背负巨大的压力,他们无法顾及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中国历来讲父母官,父母君上,顾不上孩子,也是说,朝廷顾不上他们的子民;在后面,父亲反复推门,母亲关门不让父亲进屋的镜头中,这种体会更深(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
孩子之所以造成最后的悲惨解决,不是警察“砰”的一枪,而是前面这些反复的关门声,国家,社会,家庭,教育体系,用人单位,爱情,友谊,全都向他关上了大门,“在谁还能顾得上孩子?!”的社会里,孩子们用力推都推不开这层层大门(以父亲追寻孩子的过程来体现出来的)

最后“砰”的一声只是必然结果,前面”砰砰砰“的关门声才是内因(所以影片最好在这种前后内因与结果之间,用”砰“的音效来衔接就更好了)

因此本片主题,我觉得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责任缺失”,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人的责任,这是一个社会责任的链条,我表面能看到的这是父亲没进到责任,其实那些看不见的链条才是关键。





片子整体音效的感觉非常好,开头是机器轰鸣和沉重的脚步,后面大部分都是社会周边的纷纷绕绕的环境声音,衬出人物内心纷乱;居民楼里新闻联播开场的音乐,后面彩票的播报,都很好的衬托了电影主题,当父亲和警察见面和解之后,纷杂的背景声消失,象征了内心的情绪的缓和与宁静


本片不足的地方,
一、其实情绪和节奏可以做得更好;几乎从开头到结尾都处于压抑状态,情绪变化基本平均,其中有几个地方是情绪释放的节点,但是没有得到突出:

1、母亲带父亲去长江边上,说把孩子骨灰撒在江水里,让孩子去大海找你,这里是非常感人的一段,我眼里几乎要流泪了,但是没流出来;导演其实可以在这里把情绪强化一下,也让影片的节奏随着情绪的爆发有个小高潮;

2、在酒店里,父亲反复卷照片,把背包里的东西乱扔一通,然后靠墙失声痛哭,这离是个很好的爆发点,事实上没能做到情感的展开,另外,在长期压抑刚刚失声痛苦的时候,小文(儿子的女朋友)来电话,这时候父亲的声调语气情绪是应该有变化的,事实上却跟原来没区别(这里可能牵扯到拍摄场次安排的问题,一般都是为了节约成本,把这个房间里的各场戏都拍完,所以父亲的情绪直接从前几场戏里跳过来,而没有完全按剧情这样进入应该有的情绪里,所以分场拍戏的时候,在关键情绪点和节奏点,应该有所强调)

3、在医院走廊里,老金的儿子(林波的朋友)跟王学圻哭诉,演员很卖力,但是没引起我的共鸣(演员可能不自信,或者,表演不到位,导演让演员一直低着头,我看不到他的眼神和表情,所以也看不到他的内心,只能看到他用力缴在一起的手指,哽咽断续的声音,也许,当演员的内心戏表现力不够的时候,可以这么规避处理,但是这样的话,力度不够)
,这中间镜头都是对着年轻人,王学圻只看到身体和手,也是“不足够”的原音之一。




其它

1、演员如果能演的更好本片会更好(但在中国由于导演和演员的现状而言,演到这种程度已经算可以了,再好就是奢望,可遇不可求了)

2、本片说“名角云集”也不过分,可是没见到任何市场宣传,如果花力气做市场宣传,票房应该更好;其实这是可以做到的,能做到的而没去做;

3、本片也让我看到挺不错的地方,我们的文艺片导演也可以大规模的调度明星来合作,而这些明星们也愿意自降身价(我猜的)来加盟文艺片的演出,并且有不错的表现,院线也给了相对不错的“尝试”时段,再加上市场宣传如果到位,那么以后我们的文艺片还是有再进一步上升的潜力

4、本片的主旨和内核,以及内容等,很擦边球,能被审查通过,并且在影院公映,我觉得算是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不大不小的进步,也让我们看到我们在电影选题谨小慎微的同时,也可以眼光稍稍大胆一点点了。

5、顺便说一下,本片那个年轻演员挺适合“少年张聪”的,演的不错。

 6 ) 《日照重庆》:王小帅让父亲在寻找中完成救赎

2008年,王小帅在蛰伏三年之后,拍出来一部《左右》,当时有一些人不喜欢,认为这个电影过于简单和朴素了,在核心事件的逐次展开上有些拖泥带水,过于剧情化了。他们不太喜欢过于拘泥在事件本身的电影,而且中年人的那点事儿在他们看来似乎也有些无趣。但我有个老师,他看了之后,却说在这个电影里看到了王小帅的转变,并津津乐道于“小帅终于接地气了”。这个老师很有趣,他和第五代、第六代的大多数导演私交颇深,他也愿意不辞劳苦地付出心血和时间来帮助有才华的创作者。

他说的转变,指的是王小帅开始关注普通的、有生活的人,这些人不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是所谓的中产,有稳定的家庭、职业和生活,他们年华渐逝,上有老、下有小,压力缠身。如果没有电影的放大,也许你都不会发现原来这些人就活在你的周遭,喜怒哀乐,一生一世。

《日照重庆》里,王小帅却将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放大,将社会阶层的各个层面通过父亲寻子的过程勾连起来。这个故事听上去非常有趣,也延续了王小帅电影里一贯的“父子”主题:一个期待救赎的父亲老林,从遥远的日照来到重庆,寻找他十多年未谋面的儿子林波,但没想到却只拿到了几张报纸,宣告林波因挟持人质被当场击毙……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而是继续去找寻有关林波的诸多细节……用王小帅的话来说,这个电影要表达的就是“一个父亲在接近永远不能接近的事实”。

初看《日照重庆》,会觉得它和两部电影有某些相似,一部是美国导演范-桑特的《大象》,一部是吉姆-贾木许《破碎之花》,前者讲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枪击案发生前几个小时的事,后者讲面临诸多危机的男子为了去解开生命的谜团,寻找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的过程,并重新寻找自我的故事。

《日照重庆》里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老林跟现在的妻子的关系,她带着七岁的孩子在等他回家;第二条线索是他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不同人的讲述的拼接,将儿子此前的生活以及枪击案的全过程呈现了出来,第三条线索是他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也在寻找自己、寻找和现在的年轻人、以及和当今社会的关系。

在这场寻找里,一些关键人物悉数登场:林波的好友昊子、超市的服务员、保安、林波生前挟持的医生、林波的女朋友晓雯,甚至是击毙林波的警察……在他们的讲述里,林波这个人物渐渐丰满起来,他因为自小缺乏父爱,因此渴望父爱,渴望海洋,为人也“疯狂”……这种疯狂是自我放逐与执意的单纯,为了获得更多,对自己喜欢的人加倍的好,哪怕她要天上的星星,也会想尽办法帮她摘下来。晓雯说喜欢动物园里的鸸鹋,他当天夜里就去偷了一只回来。他和昊子在深夜的马路边驱赶一只硕大鸸鹋的场景,为整部影片呈现出为数不多的亮色。

枪击案里自身所带的悬疑色彩,原本可以拍得很商业,但王小帅却坚持了他的自我风格。他专注于这对父子的关系,他认为这个电影“并不关注事实真相”, 而是想呈现出“我们这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丢失了很多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年轻人的世界观的建设……之后的问题”,因此,“是谁杀了林波”就延伸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是那个将他击毙的警察?是林波自己对现实社会的逃避?是老林早年抛弃了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隐痛?还是整个青少年成长的背景……

日照和重庆,是中国的两个城市,前者在东部、靠海,后者在西南、有江,用“日照重庆”来做片名,有多重寓意。其一,日照是父亲所在的城市,有海,是儿子的梦想之地,重庆是儿子所在的城市,有江,江水汇至海洋,也是电影的主要故事发生地;其二,在电影里的重庆,整个儿的都雾蒙蒙的,“日照”为阴霾的重庆增添了暖意,也暗指老林内心渐渐明朗起来。

海员老林由王学圻来扮演,他在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像游魂一样奔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从老熟人那儿寻找线索。他和环境格格不入,眉眼毛孔都流露出强烈的目的性,一直背着他的双肩书包。这个人物动作单一重复、内心复杂纠葛,只有王学圻这样的演技派才能支撑这样的角色。老林和昊子的关系,可以看做一种“移情”的父子关系,他在昊子身上看到了林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生活,以此慰藉自己。昊子白天游荡,晚上在夜场表演街舞。老林跟踪昊子,到了夜店,看到昊子在台上热舞,王小帅把年轻人的狂欢劲拍出来了,秦昊放得很开,演得也贴合。遗憾的是,也许因为需要多重角度的阐述,不能让某一个人物和老林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也没让昊子和老林这两个人物的关系走得更为深入。

老林的内心随着事件的清晰渐渐明朗起来的时候,他选择回到日照,回到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去。他已经完成了救赎,就像开始新生一样。

对于《日照重庆》也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疑问:比如,为什么演员基本上都不说重庆话,要么是北京口音,要么是带有其他方言的普通话?导演给出的解释是,“在任用演员和投资及市场之间寻求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会不会破坏这个电影的现实意义,会不会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疑问,有待考证。影片中有些人物的对白显得直接,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内心与动机说了出来。在剧情展开的过程中,节奏略显拖沓,也没有给剧情过多想象的空间,撑得有些满了。

 短评

王小帅去到哪个城市就能把这个城市拍毁了。

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最后的20分钟,把全片所有的气氛凝结在了一起。王小帅是个豆瓣评分偏低,褒贬不一的导演。其实这部片子与重庆无关,日照是阳光海滩是父亲的宽大关爱么?重庆的山城阴沉是林波的单纯阴郁的心照么?我不愿这么字面的解读这个名字。不过也许片子换个名字才会让更多人注重名字背后的情感。

4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电影本身不错 瞄着欧洲奖去的 故事有硬伤

5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推荐

四倍速电影,就是说看影碟的时候可以把播放速度设为四倍。

8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还行

我只能说这父子两个人都很可悲,也很可怜。

13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叫赵重庆的人真可怜啊

18分钟前
  • 苏素素
  • 还行

王小帅太不一般了,他是最让人光火的中国导演了,他能化各种神奇为腐朽,王学圻多好的棋都能让他用成木头疙瘩,是什么支撑他打酱油到现在啊

2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日照GAY都。后半段小青春啊,王小帅你迷失了。结尾收的太戛纳了。蛾哥请客看首映。见王小帅真人兽。

21分钟前
  • janjanski
  • 推荐

算是王小帅比较成熟的作品了,故事上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一度让人想到《儿子的房间》,唯一的败笔就是:你既然是拍个发生在重庆的故事,却听不到任何当地的方言?

23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不错,估计小说会更好看

25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三、四星之间,节奏有点儿拖沓了。其实,王小帅还是挺会选题材的,就是每回拍出来都差那么一点点儿。日照的海不错啊~

26分钟前
  • 西风瘦马
  • 推荐

两对父子的情感救赎折射当代中国的都市孤寂与无助。

29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事实胜于雄辩,王小帅的电影都建议不要看。

32分钟前
  • vengo
  • 较差

王小帅还是那么做作,看在万平口的份上给3星。

34分钟前
  • Nowaysis
  • 还行

一个非常伤感的故事,好几次想要流眼泪都被压抑的气氛所镇住。你来得太迟,我已经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三星半。在我看来此片从故事到视听语言都与达内兄弟的名作《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想想Olivier Gourmet那个销魂的后脑勺。影片致敬安公的名作《放大》。虽然王小帅导演解释了,但私以为本片还是应该用方言拍摄,重庆作为故事发生地,所有的人一嘴京片子也是在是违和……

4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为什么我看的没有字幕?

47分钟前
  • 高压电
  • 推荐

以庸常父子关系探讨为镜,折射此城此国,细节精心,人物关系抽丝剥茧呈对称,王小帅的野心不小。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中间有睡过去~~

54分钟前
  • 到底凡人
  • 还行

英文名不错。可惜海报太烂了。不过还是给5星。

56分钟前
  • MegaMin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