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菊物语1939

剧情片日本1939

主演:花柳章太郎  森赫子  高田浩吉  高松锦之助  河原崎权十郎  志贺迺家辨庆  结城一朗  花冈菊子  伏见信子  富本民平  

导演:沟口健二

播放地址

 剧照

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2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3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4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5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6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3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4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5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6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7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8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19残菊物语193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0

详细剧情

  歌舞伎世家音羽屋第六代传人尾上菊之助(花柳章太郎 饰)苦恼万分,父亲菊五郎(河原崎権十郎 饰)对他的演艺功底大为不满,耻于称其为自己的传人;师兄弟和观众们也对他的评价颇差。然而这些人又都当面奉承,虚情假意。周围只有女佣阿德(森赫子 饰)敢于当面指出菊之助的不足,并真心希望他的表演能不断精进。阿德的诚实令菊之助大为感动,心中视其为难得的知己。  但他们的友情却遭到身边人的猜疑,阿德被辞退回家。伤心的菊之助四处寻找,并决心不顾世俗的眼光娶阿德为妻……  本片根据村松梢风同名小说改编,1939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评选第二名。

 长篇影评

 1 ) 大年初二三刷。

1

明治时代

日本的东京和南京一样是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凉的地方。尾上菊之助就是在这样的夏夜认识了他身边的阿德。关东人把西瓜切好以后会在上面抹一点盐,然后阿德还用自己的发簪把瓜子给挑了出来,让少爷尽情的享受。

我也想到了伟大的雁寺这本小说,里面也是这样的夏天。就是这个夏天,他和自己的家庭告别了。他本来是被这个世界的流言毁掉的人。

只有阿德愿意跟他说真话,告诉他,他演的不好。而大家都愿意认为他们有奸情。拆散过他们以后。菊之助决定离家出走。谁也没有想到,他面临的是每况愈下,然后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绝望,离他既定的传家名角的角色越来越远。

在乡村串角 在大雨当中表演,这当然让我想起了小津安二郎的浮草物语。真是悲惨啊,轻贱到要和女相扑手争舞台。

2

沟口健二的男主角总是一个想精进的大匠人。雨月物语当中的陶瓷匠人,近松物语中的画师。他们在艺术上总是缺口劲儿,所以他们的专注力永远不在照顾家人身上。

也就是说女的永远是牺牲者。

2020年新出来的那个翻译的版本,永远为女人拍电影。最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过也真是很可耻,中国的日本电影研究真的很低端,沟口健二翻译来翻译去就是佐藤忠男这一个版本。

 2 ) 牺牲

沟口健二最后还是让阿德死了,如此苦难又伟大的爱情依然没能相濡以沫。爱情的悲剧远比喜剧更有力量和反思性,沟口从始至终都在秉承这一理念。《雨月物语》中死去的妻子,《近松物语》中赴死的恋人,《西鹤一代女》中被杀的丈夫。到了此片,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恋人同样最终阴阳相隔。

歌舞伎世家音羽屋第六代传人尾上菊之助并不是一个演艺功底优秀的演员,父亲菊五郎对他的演艺功底大为不满,耻于称其为自己的传人,师兄弟和观众也对他的评价很差。但因为菊之助的身份,这些人又都当面奉承,虚情假意。在菊之助身边的所有人中,只有女佣阿德敢于当面指出菊之助的不足,并真心希望他的表演能不断精进。影片中阿德与菊之助在演出结束后,两人结伴一前一后在路上由左向右行走时,阿德真诚的告诉了菊之助他的不足。这一段横移的运动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菊之助很感激阿德的真诚,并且慢慢对阿德产生了情愫。但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菊之助的父母告诫他不要被阿德欺骗了,并且背着菊之助将阿德辞退了。菊之助不希望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于是去了另一个城市打拼,在那里他遇见了阿德。他们相恋并最终走到了一起。但演艺生涯的平庸让菊之助慢慢变得消沉,抑郁。在这样的人生低谷时,阿德始终陪伴在菊之助身边鼓励和鞭策他。最终,努力打磨技艺的菊之助获得了事业上的认可和荣誉,可当他带领着演出团队在热情的群众间游行时,阿德却病死在了家中……

影片最后菊之助在狂欢的人群中和阿德孤独的躺在病床上的平行蒙太奇深深的加重了影片的悲剧气质。沟口电影中的女人永远是默默奉献并承受着生活中的恶意,无论是被礼教吃人,被抢夺,被侮辱,被杀害还是病痛折磨。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和卑微始终是沟口在表现的主题。此片中阿德为了菊之助事业成功后能回到父亲身边而主动离去,因为她怕菊之助的父亲不能接受她和菊之助在一起,这种女性的牺牲精神和为男人付出一切的勇气也是沟口作品里最动人的旋律之一。

 3 ) FIFF9 | DAY2《残菊物语》两岸的灯火繁华,照进了陋室病榻,只剩下一盏孤灯

第9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残菊物语》,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戏痴情女儿悲情凄楚的评价了!

K:

日本三十年代电影技术的相对落后反而造就了这部女性悲剧的情节剧焕发出区别于好莱坞式电影的内敛凄楚的东方魅力。它更加现实主义而不是人人都带着光晕,更加平和,更加粗粝,也许也更加悲情。

红:

满分啊,仅靠长镜头和声音就有这么强的戏剧张力,然后偶然一个插入镜头,神乎其技啊。调度也挺厉害的,从第二个镜头调度就很厉害了。39年就有这么厉害的电影了。

飞檐:

长镜头使得人物的活动有一种细微变化中的悲壮感,沟口对女性的坚韧和深情有一种内观的悲悯。很神奇,明明搭的外景和内景都有一种受限的感觉,然那窸窸窣窣的流畅感延伸了这些悲欢离合中的宏大,那是一种对人间百味的体察。

果树:

你要爱怎样的人,你要选择什么作为一辈子的追求,你想过怎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个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议题,都集合在这样一部电影里。但全片我最爱的仍是其中大段的戏剧桥段,在沟口的镜头与编排下韵味十足又指向暧昧。在西方一众电影仍局限于古典式戏剧化表达时,东方已经在结构与悲怆上讨论得更加深入。

马赛克:

所以主题上,面对父权的强势,抗争还不如指望有个通情达理的爹??太多重复镜头重复对白,这一部可以说是臭长了,看完真的一口浊气闷在胸口,女主角死的时候并没觉得多悲哀,反而大快人心…

子夜无人:

喜欢的是你的顺从,讴歌的是你的牺牲,有过反叛终究更渴望认同,有过不忍但还是徒劳无功。在低谷处艰难前行的陪伴,再温暖也只能化作心头无人问津的一声叹息;而在万众瞩目的巅峰上,收获的掌声与欢呼才是我的归处。两岸的灯火繁华,照进了陋室病榻上,就只剩下一盏孤灯,代替本该出现的守候。而所有微不足道的深情,拼拼凑凑终于成全一出伟大的悲剧。

zzy花岗岩:

一镜一景,用旁观者的视角切身感受这曲女性悲歌~

我们敏熙:

在传统的东亚女性为了男性的圆满奉献自身的情况下,该部文本特殊之处在于男主的职业为歌舞伎,其身姿行为在某些方面上偏向女性化,而女主在作为其意志的督促者,又有着一种偏男性的强硬,到最后其实是一种互相的成全。

法罗岛帝国皇后:

沟口健二镜头下的女性都是可敬的,世间痴情女儿,为情而生死,自己却成了爱情的殉道者。

我略知她一二: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闪亮而耀眼,镜头里仿佛满是氤氲的暧昧与甜蜜,这是一种情感由量变到质变的反复堆积后而形成的独特影像气质:向前是未来的神秘,向后是昨日的欢愉,今天是现实的压迫,梦里是温顺的暴击。这里面女性的柔情是那么凛冽而坚贞,她跨越了旧时和明天,让生活的一切穿针引线而形成细腻的触感,这是一种冥冥无形的知觉,厚重而静谧,感人而纯粹。

#FIFF9#DAY2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三说《残菊》 (不要问我为什么隔了快两个月才想起来写影评……)

“镜头含蓄而克制,节奏舒缓而悠远,没有特写,没有快速剪辑。影片中有一种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东方美感”这是某个评价沟口健二的影评人的原话。因为确实得当,我也就在这里引用了。然而如果节省笔墨的话,其实“譬如长卷”四字足矣。“东方的美感”来自东方的美学,含蓄蕴藉、重意境而轻末节,凡此种种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东方美学的特征。当然,作为日本导演,这种“东方美学”更接近于“艺道两进”的涵养与“一朝一会”的无常之悲。而这种美学,在《残菊物语》里,也是有所体现的。
一、 长镜头
       论长镜头,在《残菊物语》中,首推菊之助与阿德在散场后沿着河边一路走回的一段戏。这是男主人公菊之助在剧中第一次听到旁人对自己演技直言不讳的评价。也是菊之助与阿德相知相恋的开端。这是功能性很强的一段戏,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推进都有赖于此。而这种与心灵相通之人漫步于幽暗而温馨的道路的经历又是极富感染力的。为了更好的展现人物的情感,似乎给两个特写也并不过分?此时,沟口的特别之处就显现出来了,长达五分多钟的时间里,镜头一直处于男女主人公的侧方,随二人的脚步缓缓移动,画面上的游人、摊贩、灯火等等均随着镜头的运动冉冉而出,又曳曳而过,唯有潺潺的流水与人和镜头并进。观众像是处于更幽静处,观察这一对在美好夜色下结伴而行的男女。
    在这里,沟口的长镜头与东方式的长卷画,尤其是卷轴装裱的长卷画的共同点就特别清楚地显现出来了:镜头与画一样,都是一种呈现。但这种呈现是有所保留的,卷轴画的保留表现在其随放随收的观看方式上,长镜头的保留是表现在其追随、而不迫近的观察角度上。不过,保留并不是保守,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与信息,已然通过静谧幽美的意境,清楚地表现出来了。此时观众如同一个好奇、风雅的行人,微笑着观看故事在春水般的诗意中缓缓展开。没有追迹于脸部肌肉运动的所谓细节,没有热烈而奔放的告白,似乎没有发生什么,但观众却已经对男女主人公心中萌发的微妙情愫了然于心。
        导演和摄影的技巧当然是存在的,但这种技艺的存在是被包容进更深广的意境构造之中的。脱离了“道”而单纯被人欣赏的“艺”,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这也是沟口健二的“一镜到底”和某些追求视觉奇观、或是单纯炫技的长镜头的不同(当然,后者的存在自有其价值,甚至是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里的意思只是,沟口的意图不在于此而已)。
二、 主题
      在影片收束阶段,菊之助终于功成名就,作为台柱和主演,站在船头入场,接受观众的欢呼和礼遇。而在此时,却突然闪出了阿德在元俊家的小楼上,黯淡逝去的镜头。从镜头语言来看,其的内涵当然是清楚的。男主大红大紫的欢愉被洗剥殆尽,代之以不能弥补的失落。同时,阿德的牺牲之惨苦与伟大,也就清楚地呈现出来了。这种对比的手法,任何一个受过中学语文教育的人都不难分辨。那么,这组蒙太奇中,沟口所要展现的是一个为了爱情奉献一切的伟大女性?
       从文学史、艺术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思想的激烈碰撞,往往能够在男欢女爱的范畴中找到痕迹。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杰出时代的杰出文学中,总能够找到以爱情为主题写就的作品。但这样的作品往往又不会被爱情所局限,其内涵一定会膨胀出情爱的圈子,到达一个更新、更高的高度。譬如鲁迅的《伤逝》。那么,沟口健二的目的是在于通过阿德的悲剧,为他一向关注的女性群体有所言说?
      应该说上面的两种解释都有其道理,但是以这两种解释为出发点,探求本片的主旨,总有一种微妙的、不能圆融的感觉。
     沟口对于阿德这个角色的喜爱是无可置疑的,但将之塑造为一个充满了“为爱牺牲一切”的悲剧角色则并不是沟口必须的选择。事实上,回溯沟口本人的创作,在《浪华悲歌》里,他已经清楚地向我们显现,一个带有强烈理想化色彩的女主人公是与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并行不悖的。《残菊物语》之所以选择一面将女主人公理想化、悲剧化,一面将之她的奉献和牺牲置于一种明显的“第二性”的位置,并且收敛起批判性的锋芒,应该有他自己的考量。
      事实上,仅仅是选择“艺道女”作为自己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的三部电影的女主人公,就应该是沟口经过悉心思量以后的选择了。考虑到侵华战争、以及日本正在积极地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事实,就能够明白,之所以选择传统艺术这样一个领域,本身就是为了借一点民族主义的东风,来逃避日益收紧的文化文艺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期待沟口挺身而出,为“被侮辱和损害”的女性直接摇旗呐喊。用饱含热泪的目光注视着她们的命运,反而成了导演的一个合理的选择。
(未完…..待续)

三、歌舞伎
(待续)

 5 ) 女人之残,换以菊之成

23.01.07 万国城 四星半

可能真是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安排,将近两年前的松竹展以残菊作为沟口的代表,两年以后又是以残菊作为沟口田中展的启幕,妙不可言。

沟口的一场一戏无论什么时候看都是超越时代般的叹为观止,早在30年代就能以仰视角度拍摄女性,即使只是背影,也足以看出沟口对女性的关切之深,这在男性导演当中确实极为罕见。不过仔细一品,沟口的叙事手法确实和同时代的蔡楚生(当然那会还没拍出传世的一江春水)有异曲同工之处,传奇式的叙事增强冲突的感染力,阿德在舞台下的祈祷、鲜少的人物中景和破旧的和服,与台上菊之助对于樱花树精墨染的华丽演绎的平行蒙太奇更是令人动情。阿德用愈发孱弱的血肉之躯塑造了一个男人、一个巨婴身和心上的成长,这种近乎残忍却又心甘情愿的剥削,换回的是临死前道顿堀河上传来的“感谢观众对尾上菊之助的支持”,残菊最终枯萎在长屋,而登顶的也只能继续拥抱观众。这种将艺术生命具象化的呈现,又何尝不是银幕外的沟口对自身艺术生命和观念的一次沥血总结。

21.05.16 1号厅 四星半 这个修复版可能是我看过解锁沟口的第一部电影,所以也没有什么“他对女性议题的反复使用”的感觉。构图和场面调度真的好强,运镜的角度真的是,非常的日式,整部电影就是属于那种不可复制的日式风格,歌舞伎的梨园、艺伎、花柳(直义)、女性的牺牲、梨园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乡村巡演时的人情世故…一个普通的故事在这些元素的呈现下倒产生了一种浮世绘一般的风格。女性青春的消逝,不是一部连狮子就能挽回的,当青春贡献给了男人,男人又再把风采贡献给了事业和对父权的屈从,这种做法是否值得,也不是深陷其中的女性就有做出另一种选择的机会。 再者,希望每一个能够自称为“演员”的从业者都好好反复背诵其中的一些段落,如果你只想通过睁眼就获得观众的观看,就离开你现有的舞台滚到舞台之外去被观众嘘声吧。

 6 ) 【其三】沟口健二的物语

《残菊物语》可以说是沟口健二的电影中描写女性为男性献身的一部杰作,在这部电影中,观众看见的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女佣对少爷无私的爱。姑且不论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幸福,悬殊如此之大的地位就足以让这段感情承受不小的非议,事实也确实如此。或许,很多观众会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爱情。但是,恋爱中的潜规则是相对平等的身份,地位以及人际关系。而且,在封建时代的日本,“爱”的定义本身就非常的模糊,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女人的献身和爱肯定有关,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其他人。封建时代的日本,男女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少爷和女佣之间的身份和地位更是相差甚远,在这样的相差之下,所谓为爱而献身的说法有些行不通。

与其说这是爱,不如说这是女人的一种反抗方式。

既然恋爱要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地位以及条件为基础,那么,本片中的女佣,会用自以为的方式来太高自己的身份,影片中有这么一幕,女佣指出少爷的问题,少爷虚心接受了女佣的批评,这样女佣非常高兴。但是,在旁观者看来,女佣的行为毫无分寸可言,忘记了主仆的尊卑关系,这样女佣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她决定献身。这样的行为也很好理解,作为地位低下的女佣,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少爷接受自己,在期间可能会产生所谓的爱情,但是,这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爱情,而是在行为或者想法出现之后,才逐渐产生的爱情。相比较反抗来说,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对于封建时期的日本女人来说,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种,献身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由于反抗情绪而导致的献身行为,乍一看,会让人感觉到这是“爱情”其本质依然是反抗。而这种反抗的意义就在于强化了电影中对男尊女卑的这种现象,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悲剧性讽刺。

《残菊物语》虽然是一出悲剧,但并不是因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没有开花结果,而是这种另类的反抗行为让人感觉到某个时期的日本女人的艰辛和不易。在沟口健二的部分电影中,由于女人的献身而取得成功或者尊严的男人总会有一些沾沾自喜的感觉,比起那些在献身之后逐渐走向毁灭的女人来说,这种沾沾自喜显得格外的刺眼,正是因为这种刺眼会让一部分观众认为沟口健二的电影是在歌颂男权社会。其实,这不是一种反讽的表现方式,放大男人的沾沾自喜,其实是为了反衬女人的卑微和落寞。

沟口健二的电影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对女性命运的描述,而是对某一个时期的日本社会的描述。男尊女卑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的根源,这种根源的造成依然是来源于性别以及身份的不对等。

很多欧美的评论家之所以认为沟口的电影有魅力是因为他奇妙的拍摄风格以及镜头的运用,因为欧美评论家以及影评人熟悉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的镜头移动方式以及二十年代末苏联的蒙太奇理论以及相关的电影技术。但是,对于这个亚洲导演使用的拍摄手法,他们觉得非常新奇。所以,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山椒大夫》,《雨月物语》等等影片都在国际上取得了不小的赞誉。

 短评

调子特别沉静,风格很美,有大师风范。最后特别受不了菊之助的凉薄。最后几幕特别好,有红楼梦的况味,一边是满河灯火,鲜花织锦,烈火烹油,一边是凄凉寂寞,黯淡无光,生命到了尽头。游船上风光的菊之助忍了忍眼泪,向两岸的观众鞠躬致礼,你可以猜想,他总归会过得好好的,被时间治愈,被荣耀治愈。

7分钟前
  • 小克
  • 推荐

《残菊物语》里女主角的牺牲究竟是给谁的呢?是为她的爱人、为艺术还是为了整个父权家长制的体系?这三者在电影中重叠在一起,让电影在悲剧性之余颇有些弦外之音。最应注意的是,男主角的专长是饰演女性。而他演技的突飞猛涨是建立在枕边人的一路扶持之上的、他放逐时期的颠沛经历亦是下层女性的命运。这样来看,女主角的自我献祭以爱为名,以完善艺术为实,而最终以再度确定阶级关系为果。沟口以极为严肃的态度处理这出自我牺牲剧,而他最终对于这些权力关系的态度究竟是予以无情的揭露还是无奈的喟叹,这里实在看不出来。但显然30年代的日本社会对于这种献祭的精神是大力弘扬的,因而难怪本片会甫一问世便被封为圭臬。

1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这可能是我看过的关于“艺术人生”的最好的电影,或许,直接说是关于人生的吧... 真正的“人生如戏”啊!一切的忍耐和付出,是为了什么?一个问题根本概括不了... 哭了好几回...😭 4K修复下还是朦胧,女主角的脸鲜少面对镜头,她完美得就像一个梦

1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建筑的精巧结构才能造就如此精杪的镜头运动,随着镜头横移,前中后景各自的层次不断开合,交代环境,提供引导,然后将调度放在演员身上。每一次横移都能提供有趣的信息,镜头不动,有事发生。

16分钟前
  • Hiina Kapsas
  • 推荐

艺道三部曲 感觉这已经不是殉情了,而是询道。喜欢上个这么头脑简单的男人可真够悲的。

20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推荐

老拿女性表达定义沟口健二有点狭隘了,除了讨论艺术,讨论人生,讨论女性命运,更多是在表达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固化,结尾游船和病死的蒙太奇不仅凄凉,而且残忍,直接揭示了阿德也不仅仅是松之助的缪斯,而且是封建家庭集团加强内部结构的祭品,故事呈现的是一个献祭的过程,是传统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是上流社会对底层的剥削。

24分钟前
  • 🌵🌵
  • 推荐

本片内容描绘日本歌舞伎界中严酷的演艺生涯,以及女性为爱而自我牺牲的悲情故事。是沟口『一镜一景』表现形式的起点,启用的男女主角均来自舞台剧演员。女主角森赫子较长于花柳章太郎,沟口也不做掩饰,是极力以「写实」风貌呈现。本片依据当时电影法被选为优秀电影奖,也是第一届文部大臣奖作品。

26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此次电影节放映版本虽然是4K修复(目前世界上最好版本),但依然是不佳的拷贝,字幕也出了很大问题,所以观感非常差。被如此动人肺腑的付出所感动,被辉煌冥船过忘川的收尾惨得径直闷过一口气去...依稀记起初见那个深夜的长镜头,多么迷人又悲惨的命运安排....QAQ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下半场就闻到了悲剧的气息,实在很想逃。大段整场的歌舞伎表演,结尾的游船,确实又极大提升了悲剧力度。

3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SIFF#重看;尝遍人间冷暖,识尽风尘险恶,用艰辛流浪熬成的艺术升华,却要以忘怀告别终结情深;你是他清醒的劝诫者,是他长情的同道人,是他生命里的流星,更是他命运里无法抹去的伤痕,又一出苦情女性的悲歌。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20siff 残菊物语中女主很少展现正脸多是背影和侧影,作为女形的妻子及比他年长的卑微女佣,她不该有任何光彩,黯淡如柳枝低垂云遮月。只有她幼嫩的声音是醒目的,几近喋喋不休,时刻在袒露心声,作出劝告和鼓励。沟口的女性都像一根纤细的扇骨,在完成自我牺牲以后最终被收拢回男性自身

40分钟前
  • ZUOzuo
  • 力荐

Otoku在楼梯探出头,轻唤一声「あなた」,转而镜头对准了化妆柜前的夫妇俩,日常的爱大抵如此。病榻上的Otoku垂危之际,气若游丝却难掩喜悦地又唤了一声,随后在交叉剪辑中影片迎来了催人泪的结尾,这一悲剧被渲染得可泣。全然沉浸在蒙太奇带来的感人爱情悲歌中。四星半。

4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日本早期有声片。摄影机运动(横移、tilt、跟拍等多方向、层次和节奏运动)和人物走位配合精妙。据说沟口非常喜欢排演,如此精确配合的确需演练多次。在摄影棚内拍摄才有如此强的控制力。用画外声音来暗示画外空间也出神入化。传统日本社会的阶层和性别偏见,使得女性成为伟大的“牺牲者”来成就男人。

49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沟口的故事多大同小异,尤其在内里多很类似。不过本片在运镜上显然是早期沟口的集大成。包括全程冷静的旁观者态度与很多窥视镜头颇见功力。四星半。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2017SIFF。沟口健二的布景、镜头语言与配乐惊为天人。这个人物性格与命运局限于时代的悲剧最终如女仆阿德逝去的生命般远去(包括歌舞伎艺术),整个电影中阿德几乎没有近景特写,却成为影史上最难忘的女性角色。

57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20siff 1939年!!这大概是我看过最老的日本电影了,一点也不生涩,讲得都是任何时代都会发生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背景音效那些鼓点、节拍声、叫卖声。。。表现人物和剧情,在那个还没有背景音乐的年代。特别喜欢男主翻身的那场歌舞伎戏,镜头分述台上的丈夫和台下的妻子,祝贺成功出来真是止不住眼泪

58分钟前
  • laflor
  • 还行

影片当中菊之助与阿德经历了两次分别,分别之后菊之助去找阿德,一次在阿德的家连排的平房中,一次在火车站,两次是互相对仗的拍法,横移镜头,菊之助在寻找,依靠的是摄影机移动速度和演员表演走位及停顿的配合,菊之助的演员很有意思,这两段表演都有那种寻找中的“停顿”,他演得舞台感很浓,那一幕明明大量的群演,但就好像是他的独角戏,他面上急切的神情,时快时慢的脚步,还有那个停顿,都显得少傻傻的,是的,就是这样一位享受在女性牺牲里的少爷唯一付出的事。最后游船上,阿德在他们曾经在大阪住过的房屋中去世,那一刻风光的菊之助少爷有那么一怔,光辉好像互相调转了,死去的人变得圣洁,成功的人再一次被万人拥戴成为讽刺。

1小时前
  • Morning
  • 推荐

正逢沟口健二生日当天在电影资料馆观看修复版。工整古典悲剧,号称悲恋其实却是事业粉奉献的一生,却被各种窥探式的冷峻甚至阴森的镜头语言刻画得有一丝邪气。片中出现了《四谷怪谈》《艳容女舞衣》《逢坂关》《连狮子》四出剧目,菊之助果然还是女形功夫好。日本梨园世家的因循腐朽与跃进革命都让人感叹。ps现在的七代目长得跟主角简直一模一样,女形演员这种宽脸凤目长相太标准了。而日本梨园世家袭名制度真让人头疼,养子、女婿等联姻手段也跟中国梨园一样混乱,成駒屋家的孩子在片中只能当工具人配角。

1小时前
  • 丛二
  • 推荐

8.0/10。1.一镜一景:全景长镜头极富表现“动的美学”。2.一出哀而不伤的纯美童话:五年来的不离不弃,为他的成名而默默离开,得到他父亲的原谅时却又不幸牺牲。3.结尾处的平行与舞台上的相似性转场使全片的剪辑不显单调。4.叙事太拖,扣一星。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

凄婉悲苦的爱情故事。1.沟口的母题:为了男性而自我牺牲、默默奉献的卑微女性。整个故事又是在控诉阶层与身份的固化,门当户对的婚恋观与自由恋爱的新思想间的斗争。2.剧作上的三段反讽:争得爱情-丢了前程,于艰苦生活中迷失自我(失却事业信心&不再珍惜阿德的爱情)-磨砺锤炼出演技&依然保有阿德的支持,演艺成功-痛失所爱。3.比及后期作品,本片真正坚持了一场一镜,以固定长镜和摇移长镜为主。4.室内戏摄影机多与门框或墙面构成约45°斜角,墙面交界线常居后景中央,纵深立体感极强,且人物多朝侧面,与小津和黑泽的正面垂直/平行构图迥异,配合中远景机位及时而复现的俯拍或远处窥视镜头,含蓄而克制。5.室外戏才有几次中心对称或垂直纵深构图,街道上的横摇跟拍长镜(几回大仰拍)。6.高潮舞台戏,切换不同机位,且有正反打,角度多样。(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