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生活

剧情片美国1947

主演:罗纳德·考尔曼  西涅·哈索  艾德蒙·奥布莱恩  谢利·温特斯  雷·柯林斯  Philip Loeb  米勒德·米切尔  乔·索耶  Charles La Torre  怀特·毕塞尔  John Drew Colt  Peter M. Thompson  伊丽莎白·邓恩  Alan Edmiston  阿特·史密斯  Sid Tomack  威尔顿格拉芙  Harlan Briggs  克莱尔·卡尔顿  贝琪·布莱尔  Marjorie Woodworth  Guy Bates Post  费伊·卡宁  大卫·邦德  亚瑟古尔德波特  Leslie  

导演:乔治·库克

 剧照

双重生活 剧照 NO.1双重生活 剧照 NO.2双重生活 剧照 NO.3双重生活 剧照 NO.4双重生活 剧照 NO.5双重生活 剧照 NO.6双重生活 剧照 NO.13双重生活 剧照 NO.14双重生活 剧照 NO.15双重生活 剧照 NO.16双重生活 剧照 NO.17双重生活 剧照 NO.18双重生活 剧照 NO.19双重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20:56

详细剧情

  才华横溢的表演艺术家安托尼成功的扮演了许多角色,可是到了老年功成名就的时候却找不到自己,他迷失在黑色的舞台上。他怀疑,猜忌,神经过敏,他在演死亡之吻的时候迷失在奥赛罗的险影里,黑暗中总有一股力量把他推向困惑的边缘。

 长篇影评

 1 ) 让我们来演《双重赔偿》

让我们来演《双重赔偿》。让我来演蛇蝎美人,你来演那个被蛇蝎美人引诱而堕落的保险推销员。我美丽、智慧、有教养,我自私自利、生活混乱;你普普通通,而你只是想要一个我。让我在你对我恨意无比的时候爱上你。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我钟爱黑白片,因为它们的时间、空间都那么久远。黑白的金发、裙子、踝环;黑白的忍冬花。你会在我消失之后,喃喃地说,谁能想到,谋杀会有忍冬草的味道呢。

黑色电影总是给人一种磨损到痛苦的冷硬感。那么阴郁、无望、悲伤。赤裸裸的,将最真实最不堪的东西从生活的浪漫外壳里揪出来。但是,黑色电影对我来说,是极其浪漫的。不管是蛇蝎美人,表现主义的光影;还是欲望、道德、爱情、犯罪——所有的一切都失败了。宿命感,其实是浪漫的。

我喜欢黑色电影是因为它的“冷硬感”,他们完全一个人的承受着自己的命运,冷静而绝望的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最终在死亡中找到归宿。当然,还有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我们深爱某一部电影,一般是与剧中人物产生了深沉的移情反应,这是我们与一个故事的情感联系。我经常表演菲利丝——有些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她了。我喜欢芭芭拉斯坦威克的那种世故的阴冷眼神—She only care about herself. 你知道,人应该经历的成长过程是,从不知世故到世故,再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让我演一次蛇蝎美人吧。让我活在黑白影像里。

 2 ) 黑色电影的风格与内容-------------影片《双重赔偿》浅析

   


    1941年到1959年,好莱坞生产了350多部调子灰暗的影片,后来被称为film noir。对黑色电影的定义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著名影评人,编剧,导演保罗施拉德在《黑色电影札记》中的阐述:“黑色电影强调的是风格并非内容,黑色电影不是一种类型,它不像西部片和歹徒片类型那样由环境和冲突来界定,而是由更微妙的调子和情绪特点来界定。与灰色影片或非白色影片的可能变体相对的,就是黑色影片。”电影史家乔治杜萨尔却明确将黑色电影划分为一个类型---黑色片。虽然历史一直争论不休,但理解黑色电影的特点似乎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是否类型化基础上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保罗施拉德对黑色电影的原本颜色的还原,对文化风格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黑色电影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产生条件:战时与战后的幻灭,战后写实主义,德国影响,硬汉派传统,风格:1. 大部分场景都是按夜光布景,2. 正如在德国表现主义中那样,宁愿用斜线和垂直线而不用横线。3. 为演员和布景提供同等的照明强度。4. 构图张力优先于形体动作。5. 一种几乎是弗洛伊德式的对水的依恋。6. 对浪漫叙事的偏爱。7. 经常使用复杂的顺时时序来加强对于无望与流逝的时间的感受。主题:眷恋过去和现在,却恐惧未来。)也许这样说太过简略不清晰,那么,通过最经典的黑色电影《双重赔偿》,这些描述会变得图像化起来。

    《双重赔偿》是比利怀尔德在1944年和著名推理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合作的开启黑色电影新阶段的伟大作品。我们看到弗洛伊德式的男人Neff抵不过女人和金钱的诱惑,听从她的话杀了她的丈夫骗取保险金。他想挣脱却挣脱不了,他在道德的边界挣扎,但无意识的层面让他做出致命的决定,但当他明白这个金发美女的真正动机他也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她,可见当初的一见钟情纯属肉欲冲动。此片不同于一般的侦探电影,把推理者Barton放在次要位置,也许这也是比利怀尔德采用犯罪者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用意,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多重性,他算是自愿深陷被诱惑,但接触劳拉之后又转正(结局处理劳拉的感情算是一种道德的回归),可见他确实是处在一个残酷迷茫的世界,轻易被这个世道引向歧途。当然,金发美女变成了黑色电影的一个符号,是拜金的,迷人的,浪漫而残忍的庸俗,这实则也是对女人的贬义。展示人的多重性,阴暗面。是浪漫主义的好莱坞不曾做到的,作为犹太人的比利怀尔德揭示的是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黑暗,战争之后人们面对的是虚无,是幻灭,已经找不到理由向前,这也是对Neff为了区区万元铤而走险荒谬性的最好阐释。

    这段时期,杰出的的导演肯定有黑色电影作品,杰出的黑色电影导演不一定是个好导演。这是因为黑色电影特殊的影像风格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在《双重赔偿》中,我们看到了奥森威尔斯式的纵深镜头(这位天才也导演和演出了一系列经典黑色电影)。开篇的办公室场景一排排的办公桌不禁让人想起《人群》中的镜头。布光是表现主义的,当这个技术运用到外景成就了黑色电影的特有风格。Neff总是处于阴影中,同黑暗的背景契合一致,但金发美女总是打上柔和的高光,突出她的诱惑性。虽然没有后来英国电影《第三个人》构图的故意倾斜,但《双重赔偿》常把人物框进垂直的线条里,体现出压迫性。同《日落大道》一样,比利怀尔德在此片也采用了倒叙加第一人称的方式,在片头道破结局将观众引向更深层次的疑虑进而与主角的心境时刻切合在一起,关注造成主角结局的心理变化以及导致主角悲剧命运的行为,可谓是深度体验主角的世界。

    黑色电影的影像风格绝对是要配以阴暗主题的,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异化的影像中有一中积极思想的传达,似乎内容在这个服务于了风格,这和类型片又有所不同,因为美国传统的类型片是由情节或环境决定的,在影像风格上没有特别的强调。基于这一点,我还是较为倾向保罗施拉德把黑色电影看为一个时期,像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产生于时代的背景之下,打破以往的风格。在揭露社会阴暗面上是不留余地的,它们的主旨是现实主义的,这刚好契合了黑色电影的影调,通过一个现实的人物在一个异化了的世界(黑色风格化)的不道德行为的展现给战后社会当头一棒,在《日落大道》中我们看见葛洛丽亚•斯旺森通过缅怀过去忘掉现实进而疯癫,这是比利怀尔德对留恋过去的现在最大的讽刺。

附上保罗·施拉德《黑色电影札记》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9003/

 3 ) 类型电影的一抹黑色

浅谈中美韩三国的黑色电影发展

黑色电影兴起于美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当时法国流行起了美国的侦探犯罪片,这些影片大多反应人性阴暗、社会腐败以及暴力与犯罪,呈现出了表现主义的光影风格。法国影评人尼诺法兰克捕捉到这些电影的共同风格,并在“黑色小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黑色电影的概念。黑色电影有着典型的犯罪题材和明晰的阴郁气氛,以及极具特色的人物设定。在最初好莱坞黑色电影中,人物一般都处于中产阶级,因为情欲或贪婪误入歧途,常常与命运和厄运牵绊,与世界背离、陷入困境。而充满阴影的高对比度打光在展现阴森的视觉奇观的同时,也往往暗示着主人公受困受限,被黑暗笼罩。经历了四五十年代的黑色电影极致美学之后,在六七十年代黑色电影随着黑白电影的色彩革新,其形式美学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发展到了“新黑色电影”时期,直到今天,黑色电影似乎依旧保持活力,黑色电影的滥觞之作来自于美国,却不受限于美国本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本土化的发展和变化,在独特而不同民语境表达下,黑色电影更加变成了一种灵活的类型载体和美学符号: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犯罪思考、底层生态甚至荒诞喜剧,黑色电影美学在不同的类型表现中都很适配,但其极具表现力的“黑色性”的影像风格却难以磨灭消殆,展现出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下文我将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从中美韩三个国家的本土化黑色电影中找出其表达的形式美学和主题内涵的异同。

《双重赔偿》—美国之“困”

《双重赔偿》是1944年美国的电影大师比利怀尔德的黑色电影代表之作,为黑色电影的制式风格树立标杆,其具有着最为原始的黑色电影美学特征:以大量的城市街道为背景,高强度的光线造成的明暗反差以及构图造成的压抑与逼仄。在叙事结构上,导演怀尔德一开始就将悬念讲明,之后随着主人公的画外音讲述逐渐回溯整件事情的过程,这种能让观众产生先入为主的预设概念的倒叙手法使得电影中的人物似乎是被情节所牵动,被命运捉弄,被厄运笼罩,而“困”也来源于此。细读经典,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人物设置还是光影风格甚至是女性角色的设置,似乎都在围绕被“困”这一主题展开。

美国电影学者纳雷摩尔总结出黑色电影源起的六个源头:美国犯罪率升高、二战之后的有关暴力的新现实主义兴起、精神分析的广泛体制化和大众化、硬派犯罪小说、欧洲电影的影响(应该在这里特指来自于比利怀尔德所在的德国表现主义)以及逐渐在好莱坞制片公司中逐渐兴起的恐怖片(环球公司)、黑帮片(华纳公司)、经典侦探片(福克斯公司)。而《双重赔偿》中所展现的“困”似乎正是来自于二战之后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型之后显露出来的社会现象,男主人公公纳夫也正体现出来了当时美国男性所经历的身份认同危机,在美国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工业进程中,越来越使得个体成为机械化复制中无个性的一员,人们难以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中把握个体命运,从而也就产生出来了主人公一样的身份焦虑。在光影设置上,导演常常采用逼仄的构图和灯光的巧妙设置来展现出人物被束缚、被黑暗所笼罩。结尾主人公纳夫下定决心谋杀时脸上是只有一半的光,有着强烈的明暗对比,也展现出来主人公的内心现实与矛盾,与主题契合。另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对窗户也百叶窗的运用,当光打到百叶窗时,其能够显示出条纹状的阴影图案,这般如同监狱的光影似乎将主人公囚禁在其心理困境。其次,美艳绝情的女主角菲利斯所塑造的“蛇蝎女人”的形象也是黑色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她们的主动权在影片中是被男权社会所遏制的,菲利斯虽然在影片中利用男人、操纵男人并毁灭男人,但是终归是一种符号化的展现。在黑色电影中,蛇蝎女人的形象往往会为影片增添神秘感和不确定性,综上,在《双重赔偿》中,影片展现出来了一种陷入挣扎的“夹心式”的中产阶级的悲惨宿命,围绕“困”设置了极具风格表现力的人物塑造、光影形式和叙事结构。

《黄海》—韩国之“恨”

黑色电影在韩国的飞速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因为战争而导致穷苦且混乱,人们内心感到身份的混乱与不安,对国家和社会和未来走向产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在加上当时韩国影院被美国好莱坞大面积渗透,民族的话语表达受限的同时也对韩国电影的本土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此看来,韩国所笼罩的悲观主义情绪与黑色电影所传达的挣扎、迷茫、陷入困境是不谋而合的。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说“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我们一直生活在“恨”中,但是正因为我们心怀家国“恨”,反而一贯能够安慰与激励自己,因此能够为了未来而生活。”这种“恨”意让黑色电影在韩国本土迅速生根发芽,也衍生出来了一些不同之处。

《黄海》是韩国电影中相对黑色性较为明晰的一部作品,影片塑造一个反英雄的黑色人物久南,他因欠债无法偿还被迫指派到首尔去杀一个人,同时暗中调查妻子的去向,后因事情暴露,成为了警察和指派人的目标,从而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影片中,主人公久南起因便是因为“恨”,这种极端的动机使得被迫杀人的情节变得可信有力。同美国的黑色电影一样,久南所陷入的困境是被动的,而其表达的宿命论也在这里同样体现,无论是久南还是指派人绵先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并惨死他乡。韩国黑色电影对于血腥暴力的表现更加的生猛直观,相比美国四十年代的光影形式,韩国采用更加直观的血液、打斗、死亡来展现出表层下的黑暗主题。《黄海》的主题是明显的,其表现出来了同为朝鲜族的人在中韩两国的不同遭遇,探讨了身份认同的迷茫,揭露了当代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层问题。关于蛇蝎美人,女性的角色设置在黑色电影中一直是符号化的失语状态,但是在《黄海》中女性(久南在韩国的妻子)的形象塑造虽然没有着重描述,但其作用却左右了男主人公的行为,放眼韩国黑色电影,《亲切的金子》中的金子、《老男孩》中的mido,可以看到这些蛇蝎美人不再一成不变的美艳性感了,也不在代表着危险和神秘,似乎在新的黑色电影中,韩国在男女平等这一社会问题上多了一些思考。“恨”在韩国电影中反复地被表达,是一种融合了民族特性的独特性的再编码,而其中所揭示的阶级社会问题也比半个多世纪前的黑色电影显得更加厚重、有力量。

《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国之“情”

当黑色电影在中国也同样有着独特的话语表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内导演逐渐接触到了西方黑色电影,而张元的《北京杂种》就是中国本土黑色电影的发轫之作,我们能够看到在影片中展现出的底层小人物的生态,和在城市表面繁华之后所展现的阴暗面。由此可见,当传统的美国黑色电影在进行中国本土化融合时进行了较大的改编,我们更关注于底层生活的旧时代原住民和小人物,他们深受现代工业化的冲击和物质文明的洗刷,这样迅速地社会改变使他们产生了一种身份焦虑和对社会规则的不信任,刁亦男就是如此。

在刁亦男的作品中,他的叙事空间常常是破旧的职工宿舍和废弃工厂,灯光昏暗的舞厅和发廊。他的主人公总是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的复杂情绪。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刁亦男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表达。《南方车站的聚会》的两个主人公刘爱爱和周泽农都是孤独且压抑的,在影片中角色的转换总是能够更加精准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的复杂世界,周泽农既是杀人凶手也是一位有责任的丈夫和父亲。可见中国本土的黑色电影更加专注于人物多重身份的情感表达以及在面对犯罪时所展现出来的相应的感性判断。在视觉风光的表现上,如今的黑色元素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大面积的夜景布光以及具有时代感的霓虹灯、在广场舞鞋底的荧光灯条、小吃摊和宾馆的潮湿肮脏,这些元素使得整部影片的风格显得华美诡异。对于德国表现主义的延续与传承也在《南方车站的聚会》有明显的出现,不规则不平衡的压抑构图,渲染了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我们同样也关注着黑色电影的女性声音,蛇蝎女人的传统形象在这里被刘爱爱饰演的复杂形象所取代,她本是应接近周泽农并取得悬赏金,但经过周的解救和周对其妻子的爱情后,她选择了帮助周和他的妻子。在中国的黑色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性格中的温婉善良被开发了出来,与此同时,在经历犯罪事件后她们往往会实现自己的意识觉醒。就如同《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刘爱爱的觉醒让她变得比周泽农更加理智和冷静,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能左右男性角色的选择。“情”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情感,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探讨,而导演自身所带有的人文关怀,成为了黑暗影像下的一点亮色。

黑色电影究竟是一种风格还是一种类型或是同法国新浪潮一样是电影史的一段特定时期,我想都不重要了。黑色电影本身就足够有力量,它更像是一个极具包容度的外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都有着其不一样的情感内核表达。也许这就是类型电影的迷人魅力,它们历久弥新,在几代电影人的演绎下,黑色电影愈发在黑暗中获取不竭的生命力。

 4 ) 对观众心理的完美把握

《日落大道》之外,比利怀尔德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其讲故事能力,牛逼到了不怕剧透的地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那些只依赖结局反转作为主要悬念和亮点的电影简直是弱爆了。

《双重赔偿》中一开始便交代杀人事实,然后让电影重心放在男主角堕落的过程。结果早早剧透,让观众主动进入窥探者的角色去寻觅真相,毕竟聊八卦是人类的天性,而怀尔德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于是故事情节由此展开。

由于知道了男主角会堕落,所以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对一切引导都产生期待,而怀尔德成功运用了“落差”,不断打破观众的期待,从而紧扣心弦。当女主角提出动机的时候,观众以为男主角会被美色所引诱而上钩,结果男主角果断拒绝并离去,观众期待不成立;当男女主角策划好杀人计划时,观众期待凶案的发生,结果被害人因受伤而导致计划被迫中止,观众期待再次落空;当计划成功后,观众期待男主角能逃过一劫,但男主偏偏选择自首,再一次让观众捉摸不透……电影就是通过不断打破观众的预设和期待,让电影在剧透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玩出新鲜感,依然产生了许多让人摸不清的迷雾,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彻底掌握,并将观众玩弄于股掌之中。

由于《双重赔偿》属于黑色电影,男女主角也是身处黑暗的反角及犯罪者。由于电影视点始终与男主的视点同步,于是成功将观众和男主的立场相统一,这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始终期待着男主能顺利逃脱。在正常生活中,人对于犯罪始终会产生多多少少的抗拒,而黑色电影的存在让观众能光明正大地身处犯罪者的立场,这让习惯了正义的观众们产生“越界”的刺激感,这也是电影牢牢抓住观众心理的第二个原因。相似的例子如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

电影的小瑕疵在于男主角的心理转折,如果仅仅依靠女主的美貌来解释男主堕落的开始,则未免过于简单粗暴;而男主为了脱罪而杀死女主,结果却选择了自首,这一心理转变也未能进一步铺垫渲染,显得结尾有点潦草。不过好在电影精心塑造了男配角,他与男主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影片的情感世界,以此结尾也让观众从女主的阴影走出来,进入另一种温情,这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5 ) 过瘾

标准的黑色电影,标准的好莱坞,标准的男性电影,我多么吃这一套!

如果按前一阵学的《救猫咪》的技巧,那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一个平凡的保险推销员被蛇蝎美人所引诱而杀了他的丈夫。爱情、凶杀、普通人的转变、“生存危机”、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这故事几乎戳到了人性所有的点。我相信这种剧情放在当今依然有大量的受众,这就和爱情一样,套路归套路,但是好用,何况它是由钱德勒和詹姆斯-M-凯恩(《邮差总按两次铃》的编剧)搞的呢?

黑色电影可以说是美国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黝黑的街道、昏暗的酒吧下烟雾缭绕,百叶窗形成的格子状的阴影打在Neffy 犹豫不决的脸上,美人的诱惑和良心的考验双重折磨着他。惯例是黑色电影中常用的第一人称倒叙的方法,最后一根烟和影片中Neffy一根又一根的烟呼应着,错误终将受到惩罚,这是好莱坞中极少数的非大团圆结尾。

从一开始的德国表现主义到黑色电影,再到希区柯克的悬疑片以及后面的暴力美学《罪恶之城》,这一路发展下来都那么和我胃口,我想了想,我大概是个直男吧。

 6 ) 谋杀备忘录

   ★★★★★ 注意:本文严重涉及内容,请慎入 ★★★★★


    双重赔偿
    Double Indemnity


    评分: 8/10

    出品:美国 1944
    导演:比利·怀德 Billy Wilder
    编剧:詹姆斯 M. 凯恩 James M. Cain (原著小说作者)
          雷蒙德·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比利·怀德 Billy Wilder
    演员:弗雷德·麦克默里 Fred MacMurray (沃特·奈弗)
          芭芭拉·史坦威尔 Barbara Stanwyck (菲利斯)
          爱德华·罗宾逊 Edward G. Robinson (凯斯)
          约翰·海瑟 Jean Heather ..... (劳拉)
          汤姆·鲍尔 Tom Powers ..... (迪崔克森)
          波特·哈尔 Porter Hall (杰克逊)
    片长:107分钟
    类型:犯罪、黑色
    首映:1944年9月6日


   【故事】
    40年代,堕落的黑白色调的洛杉矶。
    沃特·奈弗是个很有风度的单身汉,同时也是个出色的36岁保险公司业务员。一天,在处理完手头业务后,他突然想起应该和一个重要客户续签两辆汽车的保险,于是顺路去了汽车商迪崔克森位于贝弗里山的豪华别墅。迪崔克森先生不在家,招待他的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迪崔克森先生的第二人妻子菲利斯,两人目光相对,立刻擦出了欲望的花火。两人约好次日下午三点再见。
    第二天下午,沃特迫不及待地来到别墅,他发现只有菲利斯独自一人在家。两人眉目传情,内心躁动,但表面上还在谈论着有关迪崔克森先生保险的问题。菲利斯问沃特,如果她打算私下为丈夫买一份保险,怎样才能获得最高额的意外伤害赔偿?沃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不安妇道的金发女人是准备借自己的手谋害丈夫,于是愤然离去。但整个一个下午他都过的很不愉快,一个可怕的念头和一个迷人的身影同时在折磨着他。晚上下起了小雨,菲利斯突然来到沃特的公寓,这一次她非常直接,两人一拍即合,匆匆亲密之后,他们立刻开始策划这次谋杀。很快,沃特就弄妥了迪崔克森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他把保单悄悄夹在一大堆汽车保险里,迪崔克森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实施谋杀了。那个时代的保险公司都有一条古怪的规定,凡在火车上发生的意外死亡,受害人将获得双倍赔偿,两个阴谋家可不会错过这么重要的细节。
    这个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是这样的:几天后,迪崔克森会出差旅行,正好他摔伤了腿,于是只好坐火车去。沃特会事先藏在迪崔克森的汽车后座,而菲利斯会在驾车送丈夫去火车站的路上将车拐入一个僻静之地,沃特在这里用领带把他勒死,然后换上迪崔克森的衣服,冒充他上火车。他会非常小心地给列车员留下印象而看不清他的脸,然后他要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冒险从车尾跳下火车,再帮等候在那里的菲利斯把迪崔克森的尸体放在铁轨上,从而造成迪崔克森不慎掉下火车摔死的假象。当然,他还会非常谨慎地利用门房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事情做的非常顺利,虽然在火车上碰到一个爱唠叨的人,不过他还是巧妙地摆脱了那个叫杰克逊的家伙。
    接下来,沃特和菲利斯要装作完全不认识,然后静静等待那笔钱到手。警方的初步判断完全符合沃特的设计,但保险公司老板诺顿却一度怀疑迪崔克森是自杀,沃特的老搭档凯斯当着沃特的面和诺顿展开激烈的辩论,他坚持认为迪崔克森是意外死亡,站在一边心惊肉跳的沃特,此时总算能把他那颗悬了很久的心放下来了。晚上,沃特接到菲利斯的电话,她马上要来沃特的公寓——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品尝这次胜利的果实了。但就在她到之前凯斯却突然造访,他对这件案子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怀疑这既非意外也不是自杀,不过虽然疑虑重重,但他还是没有最后下结论。菲利斯兴冲冲赶来,幸好在敲门前她听到了里面的谈话,及时躲在门后,否则这将是一次可怕的穿帮!这之后,她和沃特见面越来越谨慎了,然而沃特低估了老朋友凯斯的逻辑推理能力,凭借多年的保险代理经验,他竟准确地推断出整个谋杀的详细过程,他甚至找来了那个在火车上和假迪崔克森先生有过对话的杰克逊,杰克逊证实火车上的人并非死去的迪崔克森。他们只是还不知道,那个和迪崔克森太太合谋的凶手,就站在他们的身边。
    沃特惊出了一身冷汗,而这时候他又从迪崔克森的女儿劳拉那里听来这样一个故事:劳拉的母亲,也就是迪崔克森的第一任妻子,其实是被当时看护她的护士蓄意谋害的,虽然没有证据但她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形,而那个护士,后来就成了她的继母——菲利斯并非一个单纯的寂寞女人,她是个惯于利用男人的蛇蝎美人,沃特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偏偏这时候,菲利斯又和劳拉的男友尼诺接触频繁,凯斯怀疑尼诺就是她的杀人同伙,而沃特则意识到,这个尼诺很可能是菲利斯找来对付自己的。他决定先下手!
    当天晚上,在那个两人初次见面的西班牙风格的客厅里,沃特和菲利斯进行了最后一次交谈。沃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杀死菲利斯的时候,对方也已经准备好要除掉他。沃特一扇一扇地关上了客厅的窗户,他可不想菲利斯的尖叫被邻居听见,但当他转过身的时候,菲利斯突然开了一枪。子弹打中沃特的肩膀,沃特向菲利斯走去,菲利斯丢掉枪抱住沃特,她说:我不忍心打第二枪。随着两声枪响,菲利斯死在了沃特的怀里。
    沃特在屋外碰到来和菲利斯约会的尼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没有陷害这个男人,而是让他去给劳拉打电话,帮他摆脱了眼前的是非。然后,沃特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给凯斯打了最后一个漫长的电话,给他详细讲述了自己这段时间做过的所有荒唐事……当凯斯赶到的时候,他已经精疲力尽,凯斯为他点燃了香烟,他抽了一口,然后闭上了眼睛。


        
   【鉴赏】
    看完我一直在考虑,这个电影如果换作希区柯克来拍,会和比利·怀德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我想这两个深谙世事的影像社会学家,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除了希区柯克内心有更多的厌倦和焦虑,而比利·怀德则不像希区柯克那样过分痴迷于犯罪心理学。最后我终于想通了两点,第一,如果是希区柯克来拍,他很可能会在片中客串某个不起眼的火车乘客,镜头将会扫过他的正在吸雪茄的大胖脸,但一秒钟也不会多停留;第二,他将不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来讲解这个故事。比利·怀德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样便于细致勾勒主人公沃特走向犯罪的所有微妙心理变化,最终使影片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堕落男人的心灵煎熬史,而希区柯克则会选择把更多笔墨花在那个女人身上。他会让镜头像手术刀一样解剖那金发美女的谋杀动机,并让另一个金发美女,她的继女劳拉也卷进这桩肮脏的杀人案里来。劳拉也许会被人用剪刀刺死在沃特的浴室里,她应该表现的更性感一些,或至少应该和沃特发生一点哪怕是最初级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缠绵,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和沃特保持着亲人般的暧昧关系。
    
    40年代,是美国黑色电影大行其道的年代,相对于《风云人物》倾向理想主义的乐观,这一时期更多的好莱坞电影人试图挖掘和表现的,却恰恰是《风云人物》渴望消除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巨大幻灭感。黑色电影更冷静、更冷漠地注视着战争前后的美国现实,它们甚至不惜把洛杉矶描绘成一个残酷冰冷和黑暗的世界——“好莱坞的灯光暗淡下来,人物更加堕落,主题更加宿命,情调更加悲观。到1949年,美国电影进入了它最深刻最具触发性的阵痛之中。在此之前的影片,从来不敢对美国生活采取如此贬抑的目光,此后二十年间,他们再也不敢这样。”(保罗·施拉德)。而比利·怀德的这部《双重赔偿》,据说正是架设在前期和之后黑色电影之间的重要桥梁,因为当时本片几乎被派拉盟公司、海斯办公室和本片男一号大明星弗雷德·麦克默里通力合作禁止发行,而三年后,类似的影片却从制片厂的生产线上成批出厂。

    在当时的好莱坞,拍摄《风云人物》和《双重赔偿》这样的电影都需要极大勇气,前者需要克服的是浪漫喜剧电影的浅薄,后者则需要一个更加完美无缺的故事,而不巧的是,此时比利·怀德正和本片编剧,著名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关系交恶,他们虽然对彼此的才华非常欣赏,但却常常无法共处一室。雷蒙德·钱德勒是个伟大的推理小说家,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剧作者,他的一生曾为好莱坞写了无数优秀剧本,并因此两次被提名奥斯卡奖,而且巧的是,他和比利·怀德、希区柯克都有过密切合作,然而他那傲慢和桀骜不朽的性格却始终和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格格不入,这也最终导致他和两位世界电影大师的分道扬镳。黑色电影,尤其是以雷蒙德·钱德勒为代表的创作者,往往喜欢把黑色电影里的男主角塑造成非英雄人物,他们的命运是无可挽回的,总是向着黑暗的方向一点点滑落。在《双重赔偿》里,保险公司职员沃特本来是个头脑清醒、处事谨慎的男人,他有着良好的业绩和口碑以及很出色的合作伙伴,但他在生活上却缺少前途和希望,十几年来他没有获得过一次升职的机会,他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而现在他正一个人住在一间地形复杂的单身公寓里。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菲利斯便产生冲动的原因,也是他稍加鼓动便能从一个正人君子蜕变为一个杀人犯的原因,他投入地是如此的快,几乎没有太多转折,这只能说明,吸引他的绝不仅仅是那个长着金黄色头发的女人。他甚至根本不是一个值得人们同情的男人?他杀菲利斯的时候有条不紊,毫不犹豫,没有丝毫怜悯,那说明他们之间的那点儿所谓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极其脆弱,只不过是一种在诱惑下难以抑制的冲动而已。
    沃特实在是一个非常黑色的人物,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格,一个是总能及时给朋友和情人点燃香烟的光明正大的美国人,一个是为了钱和女人能够立刻扔掉一切铤而走险的杀人犯。然而这个家伙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他遇事果断、沉稳老练,即使是在中枪之后也能分明利害,打发走自投罗网的尼诺,亲自驾车回到公司,选择在这个他奋斗半生的地方,而不是家里或大街上打电话给老朋友作最后交待,体现出他对回归正途的向往,然而他最后还是拒绝承担后果,选择一死了之。这可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代表了一个男人一生可能出现的最可靠和最可悲的下场。

    菲利斯是我们在美国电影里经常会见到的那种女人,甚至类似的故事,比如《邮差总按两次铃》里也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些内心空虚而目的明确的女人,她们杀人的动机总是与生俱来,似乎单凭“厌倦”就可以构成最充分的理由,厌倦一个有钱但无情的丈夫,厌倦一个死气沉沉的小镇,厌倦一种千篇一律的生活……她们总是能找到最合适、最精明的杀人伙伴,并在摆脱一种令她们厌倦的生活(丈夫)的同时,获得一笔额外补偿。然而结局总是悲惨的,事与愿违的,她们杀了该杀的人,也杀死了她们自己的未来。这在上个世纪的谋杀电影里可能尤其常见——那个时候,妇女们的在走出家门之后,对于新生活的选择余地实在有限。然而像菲利斯这样的女人又总是令人感到内心矛盾,如果她坚持开第二枪打死了沃特,我们也许能更平静地对她,认定她是一个娼妇好了,然而她偏偏在那个时候表现出一丝宝贵的人情,这有别于真正的蛇蝎美人,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女人。在她的身上,或许同样拥有着某种双重人格,只是她的动机,那个该死的编剧雷蒙德·钱德勒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充材料去证实,这使这个人物给人感觉总是稍嫌单薄。

    这是一部线索清晰、情绪饱满的电影,音乐始终透出一种慌乱情绪,而节奏则越来越快,它避免了90年代后期好莱坞情杀电影里频繁出现的,过于琐碎的镜头停留,在一段男主人公简洁、诙谐的叙述中,可以连续发生很多变故,这在电影语言的技法上实属难得。比利·怀德不喜欢卖弄他的电影技巧,但他却相当注意培育镜头里的细节,比如沃特手中的火柴,这个家伙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抽烟,而且他用火柴,并总是为自己的朋友凯斯点燃雪茄,而最后一次,当他虚弱地瘫坐在地,准备享受他生命中最后一根香烟的时候,他却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准确、潇洒地划燃火柴,反而是凯斯为他点燃了香烟。这个生动的细节一直被保留到影片的最后,其中孕育出的留恋和惋惜之情,恐怕也只有银幕外的观众可以切身感受到了。

    40年代的美国,是充满厌倦而缺乏纵欲环境的美国,人们不喜欢追问存在的意义,但这一疑问始终在他们的内心盘踞。和平时期经济萧条,战争期间心理失衡,这漫长而有力的双重打击让一向天真的美国人不再一味憧憬未来,单纯的想象不能充盈他们的日常生活。电影也需要更微妙的调子,来表现这种失落和沮丧,《双重赔偿》是个很好的现实标本,在虚构中埋藏着真相。那是特定时期好莱坞留存下来的气息,相比当代美国,这种单纯而深刻的厌倦之情早已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想想最经典的《七宗罪》或者最不经典《大象》……一切蓄意谋杀的根本动机究竟是什么?厌倦,这毫无疑问。

 http://oblog.odineast.com/more.asp?name=sixdoors&id=2067

 短评

本片改编自James M. Cain于194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由导演比利·怀尔德和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共同编剧,获第1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提名

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8/10。注意蛇蝎女外表发出的暗示:戴着金脚链移下楼梯,梳妆台摆放维纳斯头像,交谈时常仰在沙发里体现控制者的地位,密谋杀夫的婴儿用品超市的阳光场所她要戴墨镜掩饰深不可测的野心,藏在轿车后面的男主杀夫而她紧握方向盘、神态无所畏惧,败露后向男主开枪却犹豫着象征女性背叛家庭社会的矛盾心理。

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第一遍看的时候单纯当做了一个罪案类的悬疑片,如今重看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开首就把悬念直接道破,用极其沉稳甚至压抑的手法和火花四溅汁水横流的台词来讲述这个已经笃定的关于欲望和背叛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这个结局不够黑色,现在才明白这是最坏的结局却也是最好的结局,只有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章。

1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比利·怀尔德早期作品,黑色电影代表作。在当时是划时代的片子:大悬念在片头即揭晓但仍能引人入胜,阴暗压抑的灯光与摄影,对主角心理变化的细腻揭示,芭芭拉·斯坦威克的精致打扮...而最主要亮点当属在《海斯法典》禁锢下的时代能把影片拍得如此“无性胜有性”,结尾的同性恋暗示更是大胆。(8.5/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使用闪回技巧,并很好地运用了戏剧张力这一基本的电影理论,时刻控制并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模本级别。★★★★★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前半程实在太好看了,结局更是喜欢。"I love u too",然后昔日好友帮忙点上一支烟便结束,这已算是最好的结局

20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女主后来发现原来自己也沦陷进感情的怪圈里了,这也是堕入凡尘的悲剧的开始。其实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在男主和调查员之间的。台词经典。镜头非常典型的film noir.

21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继续补标比利怀尔德 与控方证人显著的阿婆风格类似 本片的钱德勒风也异常招眼 noir经典 倒序法令人不觉想起日落大道 以及多年以后诺兰的following 叙事波形十分协调 节奏把握精湛 phyllis躲在门后 barton站在人前的走廊戏令人难忘 尽管意境不在推理 若以csi细查死法和现场的手段 根本不可能成案 但浪漫

2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我感觉保险员沃尔特心中一直有颗欲望的火种,就像他随身携带的磷火柴随时可能燃烧,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不全是贪恋金钱和女色,他犯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到完美,他迷恋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菲利丝和他是同一类人。两人的欲望交织成双重的罪恶火焰,最终结局是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28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整体挺好,演技在线

29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时没有理由。

33分钟前
  • ╯^╰
  • 还行

台词精妙,尤爱凯斯那段贯口干净利落脆。开场供认犯罪事实的回溯叙事方式,因摆明事情会有变化,所以悬疑一直在,只是最后破局没达到之前铺垫累积的期待。结尾两场再次展现怀尔德对人性积极的态度,尤以两个男人间角色对立但立场统一、不动摇原则却坦诚互敬的对话最打动人,给全片的黑色加了一层柔光。

37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完整的设下悬疑,结局率先曝出,却留给观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双重赔偿”意味着你设下杀局时要有双重保险,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脱身。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黑色电影关键是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没有理由这件事儿太牛逼了

45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还挺精彩的 没有反转但是足够悬疑。整个故事从背景、谋划、实行、等发酵到最后真相大白都叙述得紧凑、节奏得当 行云流水。最后Phyllis说“直到我不能开第二枪时我才发现原来爱着你”这里甚至有点小感动 比利怀尔德这个神导在那么黑暗的电影里也能毫不违和插入一段爱情小插曲实属牛逼。看完之后一直都被芭芭拉和琼希瑟的美貌所困住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迈克莫瑞的划火柴 太帅了。

50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黑色电影、钱德勒编剧、第一人称、蛇蝎美人。踝链。谋杀有忍冬的气味。擦燃火柴点雪茄之同性隐喻。——没有找到真相,是因为那人离你太近,只隔一张桌子的距离。——不,比那更近。好奇如果没有碰巧摔断腿,原本的火车计划是怎样。

52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超赞。胜于夺魂索,比肩惊魂记。没想44年的皂白片能这么好。且采用正叙,没有悬疑,没有玩弄倒叙蒙蔽,讲述一毒妇与姘夫谋杀亲夫得手,毒妇的焦躁让男人担心,妇以为被甩而威胁,男意识到毒蛇缠身,最后痛快地杀掉毒妇,也没按计划嫁祸一混小子,自己坦陈。同事犀利,结局有些可惜,良知男能逃脱就好了

56分钟前
  • 小重山
  • 力荐

经典黑色电影,比利·怀尔德对电影节奏的掌控是现在很多导演要学习的典范,钱德勒的编剧让这个好电影有了底气。蛇蝎美人的阴谋让人感叹人性之恶,没有人可以得到救赎,只要你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保险销售员和索赔员,杀人犯和侦探,喷了,早该想到雷蒙德钱德勒就是最知名的同人腐男作家,“No, closer than the desk”“I love you too”,怎么港,可能是最动人的告白。

1小时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推荐

【2】比利怀尔德的牛逼在于,让观众一开头就知道了结局的前提下,依然会有新的悬念引导观众情不自禁地看下去,看到最后又会有新的高潮。

1小时前
  • Come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