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世界 第二季

综艺大陆2021

主演:高晓松,汪涵,谭盾,马伯庸,肖骁,范志毅,何立伟,梁建章,郁可唯

导演:齐浩凯,万薇薇

 剧照

探世界 第二季 剧照 NO.1探世界 第二季 剧照 NO.2探世界 第二季 剧照 NO.3
更新时间:2023-07-27 18:53

详细剧情

  该节目是一档以高晓松为主要嘉宾的户外漫游式脱口秀文化节目,在这一季节目里,高晓松会去到国内幸福指数较高的五座城市,拜访好友,与好友一起,走进市井,体验烟火人文,用他们的视角和学识,为观众呈现各座城市的AB面,讲述古往今来的人情味。这季的城市有西安、上海、长沙、成都、武汉。

 长篇影评

 1 ) 非常近,特别远。致高晓松、李光耀与邓小平

为汪涵做嘉宾这一期的高晓松,影评。

中国人,都是矛盾体。

一、人有三种自由,精神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

在这个层面,最羡慕的人是高晓松。

大部分人,追求的是财务自由,因为大部分人贫穷。

实际上真的财务自由,就不会有时间自由,你的时间不在是你的,更没有可能用时间获得精神自由。

反之,获得精神自由,诚实面对达不到的欲望、与无能的愤怒,

能得到精神自由、时间自由、与有度的财物欲望。

高晓松是三种自由皆有的人。

他有神奇的能力,将精神世界转化为内容,

转化成的可以是旋律、歌词、也可以是电影;

再用整个人生阅历和认知总和转化为更大的内容,

转化成的可以是做星探、可以是脱口秀、可以是写阿里传。

大师级地将精神转化为内容,

既需要处在时代悲天悯人的感受力,

也需要细嗅蔷薇的洞见与共情力。

二、中国人有三种哲学,儒释道。

在一个切面里,

儒~入世;释:出世;道:即可入世(正一派),也可出世(全真派)

儒家,是人与人的关系。矮大紧可以谈笑有鸿儒,也可以往来有白丁。你看不到他的愤怒,更多是随和。比如嘲笑他矮大紧,他就《矮大紧指北》

道家,到是穿透人与事务本质的关系。有的人的冷漠,来自于他第一眼就能看穿本质,无论是一个笑点包袱,还是一件事的OKR。所以他们看起来冷漠,因为所有将发生的现实事情都是大脑内的复盘。

释家:是人与自己的关系。释最难的地方在于,当你解释了自己,就开始与儒和道矛盾。

所以中国人总是矛盾的。

就像他喜欢住酒店,又总是在怀旧。就像未来学,就是历史学。

就像他能细嗅蔷薇,感受与普通人间的美好,却从不与人拥抱个满怀。

就像民谣与摇滚,不是一回事又是一回事。

就像野草也有年轮,树也随风摇曳。

就像麦肯锡喜欢Book Smart,也喜欢Street Smart。

就像中国人,总在找一种中间值

就像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就像君子之交,淡如水。

就像朋友之间,不过钱。

就像李光耀是特色社会主义的鼻祖,是一个激进的改革派,又最长情与孤独。

新加坡本不是一个国家,才能在英式、中式、日式三种思想下改革;新加坡是家,又是一切改革的基准。

就像邓小平是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人,你却感觉不到他做了什么。

最有长期主义的人,才反而知道不着急,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最坚硬,最如水。

年轻的时候,向往的是郑板桥,两球清风。年纪大了,才能理解曾国藩。

人是复杂的,所以是孤独的。

我最大的遗憾,肯定是没有结婚。

我最大的自由,肯定是没有结婚。

遗憾中成长,消极地积极地活着,成为更自由。

更自由,就更入世,更入世,就更遗憾。

从大学没毕业,第一个选择要去的地方就是深圳,

终究也没有选择前往,我深深地知道,去了就叫落脚,而又不想落脚。

心中强烈的占有欲和无为欲在斗争,

烟火气与绽放斗争。

以上。

 2 ) 比起“干爽”的高晓松,我更喜欢油腻的矮大紧

最近看了高晓松的《探世界》综艺节目,两个月前就种草,原因是无意中看到陈铭和高晓松一同在武汉的街头“过早”、侃大山,顿时就来了兴趣。爱看《奇葩说》的人肯定对这两位都不陌生,陈铭是我心目中“谦谦君子”的最佳代表。高晓松就更别提了,曾经有段时间通勤路上满耳朵里都是他的《晓说》、《晓松奇谈》,为了听《晓年鉴》,我还专门去买了会员。这俩碰在一起做节目,想必肯定是妙语连珠,给人以启迪不断。

仔细了解才发现,这节目都已经做到第二季了,可是“浪花”不大,此前我好像也从未听闻。看了几集以后,好像开始慢慢知道原因。目前只看三集武汉、长沙、西安三集,嘉宾分别是陈铭、汪涵和郑钧。这三个城市我都去过,略有了解,觉得观看起来应该相对更有代入感。

看完三集,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失望。50分钟的时长里含10分钟的广告,10分钟的好友叙旧+调侃,还有高晓松时不时提到自己的“瘦身成功”,然后按捺着性子,期盼从所剩不多的时长里汲取点养分,但获得的也仅是些隔靴搔痒的泛泛而谈,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印象深刻的还是汪涵,果然是专业的主持人,谈话深刻有内容,态度真诚而风趣。听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从人文历史角度提我们解读长沙这座城市。从辣饮食文化、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不提长沙就不完整的近代中国史……

除了自身深厚的储备以外,我觉得汪涵私下是做了功课的。他从一个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人的角度为观众展示了长沙饱满立体的城市品格。在岳麓山闲庭漫步,聆听遥远的历史回音。

通过汪涵诙谐的谐音梗,我一下就把长沙的区号——“灵气闪耀”给记住了。还记住了两句我一听就特有感觉的两句话:“每一座城市都愧对村庄”;“我们不请自来,也允许我们不辞而别”。

反观高晓松,就显得有些“水”了。他提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自洽。中国人的三种伦理体系被他运用自如(出仕就是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避世则运用道家的”无为而治“;进退无路则用佛教来作为内心的缓冲地带)。反正不管如何,总是能逻辑自洽,给自己找退路找借口找理由。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对什么都能侃侃而谈。但是久了就渐渐感知,都是一些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鱼羊野史》是我比较喜欢翻阅的一本休闲读物,从中也知晓了很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信息,但是也仅以“轶事遗闻”待之。包括《晓说》等脱口秀节目,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无惭愧地说,它确实打开了了解世界、了解历史的大门。高晓松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他激发了我对了解世界的兴趣,如果想要走得远,还是要换一个老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感觉。这也是高晓松早年“碎片化知识输出”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没有期待,没有包袱,就天马行空、像朋友一样聊天式地侃大山。他说高兴了,听众也听爽了,这样其实也就够了。

但是真的正儿八经地要做一档节目了,观众报以巨大的期望值,反而就后劲不足了。他的很多观点就翻来覆去地说,乍听新鲜,听得多了甚是无味。在西安那期中,本期待会有跟长沙一样观感,结果全程是一出回忆往昔光荣岁月的“老友记”,我想听的西安历史呢?美食介绍呢?人文情怀呢?配合节目组放映PPT似的图片穿插补充,真是分分钟出戏。这档节目的后期,真的也是一言难尽。反正西安这期看完真的是大失所望,不知道在讲的什么。高晓松仍恬不知耻地为自己辩解,这是一档轻松、愉快的节目,想到啥说啥(原话忘记了,大意如此)结尾居然还放了和“姐姐们”偶遇唠嗑的片段。完全颠覆了这节目原先在我心目中的高逼格、充满人文情怀、诠释城市精神的伟岸形象。叫啥《探世界》,叫《探中国》都不配,只能说是一支老友叙旧吃喝闲谈vlog和汽车广告节目。

以前对他甚是喜爱,随着阅历的加深,现如今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了。他的出身条件可以说是完胜99%的人,所有人求而不得的资源他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优渥的家庭条件,高知的教育氛围,在这样条件里成长起来的小孩能差到哪儿去?而高晓松清华肄业,靠长辈眼中“不务正业的音乐电影“混日子”,年过半百靠着嘴皮子功夫重新翻红,若非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丢到他满是科学家教授家族中去,高晓松应该是“混得最不像样”。讲真,有这么好的天然资源,认认真真做点学术或者深耕某一领域,要做出一点成就来应该不是难事。也难怪我曾对友人提及自己对高晓松的喜爱,对方的嗤之以鼻了。

印象中丑胖的矮大紧,大概也就只能陪我走到这了。

 3 ) 探世界

这是高老师介绍国内几个城市的一个节目,他的个人魅力让整个节目都变得非常可爱,“抓马”又自由的灵魂。

高晓松是苏州人,在上海长大 去北京读书 很长的一段时间会经常去长沙工作。用他的视角介绍了这些城市,这个节目给我很多看待城市的不同视角。接下来就从几个方面去聊聊~

对于方言,小的时候不懂事总觉得讲家乡话是件有点丢人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活里也没什么机会再去说潮汕话,现在确实是挺后悔的,方言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在节目里听到了很多城市的方言,什么样的土地果然孕育着什么样的灵魂。

比如成都话听起来就好嗲 用成都话撒娇有种把命都给你的感觉!软fu fu 又野野的猫。上海话有一种非常精致的气质,想起竹子(vlog 博主)搬到上海特地学习上海话的一个视频,给我种小巷里的讲究。而我们大广东的粤语给我很特别的熟悉感,高老师说在唐代的时候,官话就是粤语 所以很多那个时代的诗词用粤语念非常的优雅,来到肇庆读书后,对广东粤语有了更深的了解 广州粤语和肇庆粤语甚至佛山粤语都有一些差别,我觉得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心态有点关系,最好听当然还是属于广州的粤语了。

长大后对方言有了更多的认知,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从不同的地方方言听出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一些性格特点,细细去挖掘很有意思~

音乐也是~前几天在微博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就是各个城市的人们都在听什么歌,北京蛮多是摇滚的风格,上海的都是英文居多,重庆很多抖音网红歌曲,深圳和广州都是经典粤语歌曲,武汉人民很爱周杰伦,这让我有点意外。音乐是表达内心情感一个很重要的出口,网上有句调侃的话怎么来着,好像是说可以诋毁我的长相但是不准diss我的歌单之类的,

看到各地的歌单让我觉得好像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形象在那。我很好奇他们真实的样子,歌单应该不会说谎。

其次,不同地方培养出来的音乐也不一样,我记得节目里说过 因为非洲人好动,所以他们的节奏感特别强,中日韩相对比较柔,所以我们的旋律做的很好。我自己觉得重庆长沙这些地方是中国说唱做的很好的,台湾的很多歌手也很有自己的台味,每个城市孕育出来的这些文化都好丰富有趣喔~

之前一直都在深圳生活,接触的人大多是也是一起在深圳长大的人,现在来到肇庆读书接触了三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室友,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同城市的文化冲击。她们说即使我不告诉她们,也能在我身上找的到潮汕女孩的气息,我也感受到了佛山女孩的直率。她们对于家乡那种情感我无法体会到,能够理解小城市里的幸福了~

节目里还讲到一些关于文字的历史由来,雕刻字对文字的影响呀之类的有意思的历史,还听了很多“抓马”的戏剧故事,做下饭剧应该挺香~

 4 ) 大紧也许只能陪我们到这里了

这一季简直是倒叙剪辑和别克广告中间插播了段抖音式生活记录。。。

45分钟的片子刨掉倒叙、别克广告和嘉宾见面的寒暄,估计也就15分钟的正片内容,更可悲的是这仅有的15分钟正片还是听嘉宾讲那些已经背诵的冠冕堂皇的“官方发言”,完全没有晓说和晓松奇谈的深度,好怀念那时的世界观和洞彻人性的深刻。

不知是没有时间,还是江郎才尽,大紧也许只能陪我们到这里了。

 5 ) 再见

高的观点和言论,在这几年里都有点和时代脱节,靠新鲜卖点,真实性和客观性严重缺失,我们的公知时代过去了,现在需要放眼看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审视每一个想要了解的东西。而不是靠好几手的信息,在这,新一代年轻人,自强,不像以前听啥信啥,话听三分,自我思考能力很强,就因为这几点,“公知”这个时代逝去了,也是社会的进步

 6 ) 心情莫名低落

听高晓松和汪涵对谈,心情莫名低落。今天太累脑子不转,改天重看一遍,想想到底是我配不上疏朗的星空,还是星空配不上我。

0731,灵气闪耀,哈哈哈哈哈。

西安,上海,长沙,都很招人爱。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不行,我不能心猿意马,老是向往别人的城市,要在自己的城市发现美,感受美!享受当下!

 短评

和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一起寻访一座城市,对于这样的形式是喜欢的。对肖骁刮目相看;也很喜欢郑钧和西安的那一期,聊音乐的大紧,还是很有魅力的。本来以为武汉之后,会连着南京,结果并没有,难过。

8分钟前
  • Raaachael
  • 推荐

失望,没内容,这样可以不需要第三季了

9分钟前
  • 日出Sunrise
  • 还行

没去过西安,一直念念不忘。看他两逛碑林,真像是博物馆讲解员,有点意思。感觉大紧和亲王好像都瘦了。上海那集跟梁建章完全就是尬聊好吧,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文科,一个理性理工男。长沙这美食就让我受不了了,好想去大街小巷吃一番。谭盾谭大师那不叫寒舍,都博物馆了快。成都,也是让人一进去就不想出来的城市,好想尝一尝肥肠粉。诚所谓少不入川。最后回归武汉,光是武大就溜了两集,东湖实在好美啊~~~。比较文化方面谈的不多,倒是某车广告时长很长。7.5

1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为什么并不随岁月流逝的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只在男人身上看到过呢?

15分钟前
  • 返三
  • 推荐

咳咳,对矮大紧提点要求:麻烦多采点像谭盾这样有经历、有作品、够传奇的人物!

16分钟前
  • 海德文
  • 还行

还是更喜欢高老师一个人拿把扇子讲故事。

19分钟前
  • 杉栘山一莓
  • 还行

久违了,晓松兄!春节宅家一口气看了四集,那个引领我从18岁开始去看诗和远方的高晓松,50岁了依然仗剑走天涯!

22分钟前
  • LIMBOYZP
  • 力荐

Ep:长沙区号0731 灵气闪耀被社会形态所格式化毛爷爷:不吃辣椒不算闹革命辣椒在明朝传入中国,起初作为观赏性植物湖南人撑起了大半部近代史长于礼义,陋于知人心Ep:武汉码头经济孕育了武汉独有的过早文化,热量高,花样多,方便食用。现在城市的文化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塑造的,拥挤的都市,人与人的关系近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对城市的性格影响很大。

24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推荐

最喜欢和马伯庸逛碑林那集,勾起在西安旅行时的美好回忆。这季的五个城市我都去过,都能加点儿感情分。另外,倒也不必每集都表达一次拳拳爱国心吧?

29分钟前
  • 溯夜
  • 推荐

和肖骁那集 有点人间温度

33分钟前
  • lost me in
  • 还行

有些嘉宾还是挺闷的

37分钟前
  • 窗边的白白
  • 推荐

晓松“消瘦”了,棱角和锐气却“圆润”了……

39分钟前
  • 『咸蛋超蕾』
  • 推荐

这几个城市都去过 嘉宾也不是我喜欢的 甚至对大紧的印象也因为去年的一些事有点下滑。但是已经习惯了出新节目就看下去

43分钟前
  • Lisa
  • 推荐

对高晓松的喜爱已经成了习惯,他的好他的坏都接受都感动都温暖都是情怀……

46分钟前
  • 忽明忽暗的云朵
  • 推荐

多请谭盾来几期吧

48分钟前
  • 木木
  • 还行

继续探中国第二季。

52分钟前
  • 私房歌
  • 还行

记得之前《晓说》,只要一采访嘉宾就有人骂,显然高晓松不擅长谈话节目,多了之后就会发现他的观点总会翻来覆去的说,没有什么新东西,跟嘉宾的互动也并不自然,除非是像郑钧这样的死党。对比上一季,这次的吃老本赚流量的意图更加明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剩下相似的烟火气了。

53分钟前
  • 翡冷翠的晚祷⚜
  • 还行

也许是高晓松的东西掏得差不多了,也可能是自己成长了,现在看高晓松的节目再也没有当初《晓松奇谈》的感觉了。

57分钟前
  • 尘埃会飞
  • 还行

实在太表层。 就带大家看了世界 其余的谈话都是表层到肤浅。 特别是大量的没有什么内涵的明星 请来既不有趣又不深刻 比较肖骁、

60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注水严重。加长版书店和车子广告。

1小时前
  • asnas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