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理发师

喜剧片其它1962

主演:王丹凤,韩非,顾也鲁,谢怡冰,高淬

导演:丁然

 剧照

女理发师 剧照 NO.1女理发师 剧照 NO.2女理发师 剧照 NO.3女理发师 剧照 NO.4女理发师 剧照 NO.5女理发师 剧照 NO.6女理发师 剧照 NO.13女理发师 剧照 NO.14女理发师 剧照 NO.15女理发师 剧照 NO.16女理发师 剧照 NO.17女理发师 剧照 NO.18女理发师 剧照 NO.19女理发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2 12:15

详细剧情

  因为丈夫贾主任(韩非)反对,一心想做理发师的华家芳(王丹凤)只能在家拿着鸡毛掸子练习理发技术,贾主任因工作要出差,华家芳抓住机会来到三八理发室成了3号理发师。不久,华家芳收到丈夫要回家的信,心猿意马理乱了某位顾客的头发,遭到抱怨。贾主任下火车与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赵(顾也鲁)叙旧,得知对方嫌弃其妻是餐馆服务员后,口不对心对他进行了一番狠狠的教育。  贾主任慕名来到三八理发室,指定要有“三八红旗手”称号的3号理发师为他理发,华家芳伪装一番后无奈上阵。正在贾主任对华家芳的技术大加赞赏时,前来采访3号理发师的记者破门而入。

 长篇影评

 1 ) 时代不同啦|详解字幕第32部:1962年《女理发师》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完成的一部电影字幕作品:1962年黑白故事片《女理发师》的详解字幕版,序号第32。

《女理发师》是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王丹凤第一次主演的喜剧电影,也是她继在《护士日记》中扮演的简素华之后,塑造的又一个深入人心的新社会妇女形象。两年半以前,我曾在公众号发送过一篇评介这部电影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国际劳动妇女节| 评1962年电影《女理发师》

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正式介绍。

本片关键词:女理发师|服务业|夫权思想|大男子主义|职业歧视|男女平等|职业平等|生活喜剧|短而完整


1.观看

★围脖↓ 女理发师

★某站已过↓

在线-女理发师

★在公号窗口发送“女理发师”四个字,即可获取。文件的列表如下:

一、《女理发师》详解字幕版视频,建议下载到本地观看。感谢“BD影视分享”协助调整画面。

二、《女理发师》片源视频,无字幕。

三、相关文献

(1)《女理发师》的原剧本——《恍然大悟》电影文学剧本的pdf。出自《电影文学》1962年6月号第46-第54页,由我购买纸质版并进行拍照和图像处理,合并为pdf文件。 (2)上海市福利事业公司《服务业先进经验介绍第二辑:理发业》,上海财政经济出版社,1958年8月。 (3)“服务态度的大革命”系列丛书共5本,包括《商业系统服务态度的大革命》《服务性行业服务态度的大革命》《邮电、交通、银行服务态度的大革命》《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的大革命》《文化事业、娱乐场所服务态度的大革命》,工人出版社,1958年10月。


2.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女理发师

片长:49分钟 种类:黑白故事片 出品年份:1962年 出品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钱鼎德、丁然(根据海燕滑稽剧团田驰创作的同名剧作改编) 导演:丁然 摄影:沈西林 作曲:杨庶正 美工:何瑞基 录音:朱伟刚 剪辑:张立群 化装:王铁彬 导演助理:邓逸民 制片:柴益新 演奏:上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主要演员表 (角色名……演员名) 华家芳……王丹凤 贾主任……韩非 老赵……顾也鲁 赵妻……谢怡冰 李大姐……高淬 华老师……马骥

▲其他演员 (角色名……演员名) 其他理发师……蒋逸芳、骆玉涛等 老工人……高笑鸥 老爷爷……岳路 记者……杨公敏 球员……中叔皇 一开始被吓跑的顾客……石灵 第一个出来的顾客……夏天


电影《女理发师》中的插曲

(1)《头发长了,你就请来吧》 词曲:江巍 改编:杨庶正演唱:王丹凤

(2)昆明彝族民歌《猜调》

记谱:林之音

编词:金重

整理、演唱:黄虹


3.字幕版截图


字幕:笑志狂谈

图文:笑志狂谈

排版:笑志狂谈

 2 ) 爱看老电影

中国老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篇幅很短,讲的是解放初期提倡女性自立,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外出工作。王丹凤演的女主气质绝佳,韩飞老师演的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也是人啼笑皆非,推荐推荐,谁说中国没有好的喜剧电影。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2018年5月2日),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女演员。

韩非 (1919年—1985年),原名韩幼止,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上海青年会中学。

 3 ) 其实上海人的理想就是当各种”师“

上海人的理想就是当各种”师“----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医师、律师、教师,哪怕是理发师……这是根深蒂固改不掉的,小市民阶层的理想就是有一”师“傍身,当专业技术人员,不管国民党来了也好、日本鬼子来了也好、TG来了也好、美帝来了也好,都能混口饭吃。
他们羡慕有钱人,谈论有钱人,但挣不开当各种”师“的诱惑,于是也就这样一辈子过完了,平平淡淡,很幸福。
如果一个人拥有的太多了,他会瞻前顾后害怕失去这些东西,结果他框住了他自己的可能性,顶多也就是个保值增值而已。这部片,表面是讽刺,实际上呢,还是在谆谆教导我们:要学一门手艺,学就学好学精学透,当专家,当能手,这终究不过是一种产资产阶级给工人灌迷浑汤的哲学。

 4 ) 女理发师,纯朴的电影。

革命工作只有干一行爱一行,360行,行行出状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这部电影主要想要表达的点。

62年电影出了很多的经典。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的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篇幅很短,讲的是解放初期提倡女性自立,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外出工作。王丹凤演的女主气质绝佳,韩飞老师演的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也是人啼笑皆非。

虽然这也是追求女性独立,弘扬社会主义各行各业不分贵贱两个主题,但是这里的女性独立却非常理性,非常符合现代人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其实也对他的丈夫口是心非,嘴上说的漂亮,其实心口不一有一定的讽刺。这个也是因为当时的人都收到了旧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固有偏见在心里存在,但是嘴上却说教别人,新社会应当怎么怎么样。

通篇电影给人的感觉轻松愉快,创造的氛围也比较和谐。电影的内容很简单,其实放到现在更像是一部微电影。还是不错的。

,最后说下演员。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2018年5月2日),原名王玉凤,出生上海,中国电影女演员。 韩非 (1919年—1985年),原名韩幼止,北京人,中国内地演员。

 5 ) 究竟为了什么

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这部喜剧电影,现在看来也相当有趣。故事很简单,描写了一个家庭妇女,冲破旧思想的束缚,积极投身到服务性行业,成为出色的女理发师的过程。

令人意外的是,扮演女主角的是以悲情戏出名的王丹凤。这位被称为“五十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第一次出演喜剧角色,表现得自然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片中女主角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家里可以“剃毛”的物件,比如鸡毛掸子之类全被她折腾了遍。最可怜的是那只大公鸡,好好的毛被剃成了瘌痢头,使人忍俊不禁。

片中的理发店名为“三八理发店”,里面的理发师全是女的。女主角表现出色,当上了“三八红旗手”。而现实中的王丹凤也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更有意思的是她出演本片时正好是38岁。

感觉当时的人们都很有工作热情,朝气蓬勃的样子。动不动就充满感情的来句“同志”,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上海女性几乎没有会去从事理发行业的,虽然理发师上升到了美发师。像片中女主那样花容月貌,丈夫又是干部,就更不可能从事这种服务性行业了。要是有,估计也是为了人民币服务吧?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短评

天马厂,动作喜剧+巧合事件,生活轻喜剧昭示社会主义社会风貌,折射女性进入社会的多重困难。和十五年前的3号男理发师形成文本呼应。节奏紧凑,主观想象和平行时空并行,镜框镜头、间离通道。韩非在这个片子里的表演看到了石挥当年标志性表演。/开头出来才想起自己看过了…

5分钟前
  • Kiyoko
  • 推荐

资料馆画质感人。谁敢说过时?半个世纪前的直男癌有什么两样。大家一本正经演喜剧都好可爱啊!好多蒙太奇都好可爱啊。镜子的反向镜头格外中意。居然还有打破第四面墙!上海的街头只要有梧桐树就是几十年一如昨日的景致。2018.5.16 美琪

7分钟前
  • 推荐

当时的新式讽刺喜剧,刻画了大条理论,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男性。对男女平等,劳动无分贵贱等新时代观念进行了“科普”。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依然不平等,而很多劳动人民也依旧喜欢为难另一些劳动人民。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想起这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词典》里的这一句经典释语,其滋味至今入肉入骨。

11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蛤蛤蛤持续惊吓,第二天就去红玫瑰旧师傅家剪了个肖大姐称赞不已的头

14分钟前
  • 泡個大爪
  • 推荐

中国大陆经典生活喜剧,本片的错位情节运用很是巧妙。在我看来,本片是大陆49建国后提倡妇女平权的一部电影,但主要是为劳工平权,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而非社会自省,但也只有在那个年代这种制度,恰好出于一种唯物的生产目的,人人平权才得以应运而生。王丹凤明亮大气,滑稽戏中不失庄重,倒是妥妥的新时代妇女新形象。7.6

1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萌点好多,视听语言也挺丰富的,那时候的电吹风造型太可爱了。这种讽刺大男子主义倡导男女平等的电影,现在反倒没有了。P.S.我最喜欢的理发师也是女的

23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也太好看了,我真的太爱韩非了,小人物演得太绝。这种从小角度讲大道理的喜剧写得真绝了,气氛轻松,语言犀利,时代的精神在演员的每一个眼神里。剧作和节奏都难得,再看看几十年后的我们,珍惜吧。

27分钟前
  • 冥王星的灯笼裤
  • 力荐

流畅、轻松、诙谐,“鬼畜式”的声音、画面变形运用都很准确,相似图像的匹配性剪辑也很高级。

29分钟前
  • xīn
  • 推荐

这片子可以作各种论据的场合太多了:1、十七年电影艺术;2、十七年时期上海风貌,里面有只小烟灰缸很漂亮;3、知识与美德,大众与精英;平等与不平等,一系列的关系纠葛。此外,老演员演技出色。

32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韓非好萌,丹鳳大美~巧合和喜劇動作都拿捏的好...

33分钟前
  • Mango
  • 力荐

7+ “三号同志,你应该向你的爱人展开斗争,群众会支持你的!” “又短又好!完美完美!简直是艺术的高峰!” 可爱淮海路哈哈镜小品,性别不平等+平易毁发梗,滑稽配音+主观视角。

3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社会主义性别观念与新中国意识形态宣传的完美结合,结合当下现实对比来看还是令人唏嘘不已,韩非的边缘人小丑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39分钟前
  • 蒂姆德普
  • 推荐

短小精悍,戏剧冲突照顾到,人物性格塑造好,再有丰富的时代风貌,就非常喜欢了,何况演员还很灵,就很喜欢了。虽然是滑稽戏改编,但由电影演员去演,就没有太重的舞台感,还是比较自然好玩的。加上电影镜头的应用,让很多细节得以放大看清。韩非经常演“落后”人士,简直得心应手。王丹凤也确实适合塑造劳动新女性,那种有点天真与韧劲并存的感觉很难得。

4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妙趣横生,谐趣始终。编、摄、制、演都很出彩且均衡,价值观笼罩并不明显惹嫌,喜剧人做片子确实有味道,轻松欢快活泼,讽刺虽点到极致可叙事精准有力,比之《假凤虚凰》还要高一个档次。(同路)后来者陈佩斯转投了戏剧,开心麻花则铁了心要钱,接力未续 一声叹息呀。ps.片中的太阳神似烦人橘子

47分钟前
  • 妍春
  • 力荐

三年自然灾害后的1962年,各地电影厂担负起使全国人民开心的重任。《锦上添花》、《女理发师》《满意不满意》都是文艺工作者努力让人民”笑“起来的成果。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经典老片!

56分钟前
  • 半个半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太好玩了。50年代的上海也挺繁荣的样子。

60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根据海燕滑稽剧团舞台剧改编,王丹凤在南京理发店体验生活时,大量人群涌入影响理发店营业,也是当年一大趣谈。

1小时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内老头抹头发油内块看着特恶心。挺好看,内个时候就很会设计喜剧矛盾了。

1小时前
  • 北冰洋的海豹
  • 推荐

敲可爱的喜剧小品~有些转场镜头颇有意思,配乐也有趣!莫名地想起桑弧的《太太万岁》

1小时前
  • 山中的Ann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