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会 第二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赵又廷  马东  蔡康永  高晓松  方文山  冯唐  蒋方舟  俞敏洪  龚宇  张德芬  孙冕  左小祖咒  张召忠  冯仑  赵普  武志红  陈晓卿  樊登  郭柯  田朴珺  韩火火  惠若琪  马薇薇  范湉湉  肖骁  颜如晶  姜思达  黄执中  邱晨  樊野  大王  

导演:内详

 剧照

奇葩大会 第二季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7-27 18:51

详细剧情

  《奇葩大会》第二季是“奇葩”系列节目之一,本季主题为“特别人类大会”。《奇葩大会》第二季不再以向《奇葩说》输送选手为目的,而旨在寻找特别人类,分享自己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点。世界上特别新锐、特别有趣、特别正能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恣意分享,自由表达。  《奇葩大会》第二季由赵又廷、马东、高晓松、蔡康永担任导师 ,集结一大波老奇葩马薇薇、范湉湉、肖骁、颜如晶、姜思达、黄执中、邱晨、大王等坐镇现场,龚宇、方文山、冯仑、冯唐、蒋方舟、田朴珺、俞敏洪等各界领军人物也将悉数登场。  本季导师权利下放,将与在场观众共同为自己心目中的“特别人类”投票,分享者得到在场观众60票以上的支持,便可参加最终的“特别人类疯会”。

 长篇影评

 1 ) 第二季第二期想玩深度却玩成了鸡汤

这期奇葩大会选的人都有点装有点作。尤其是最后一个可乐,怎么搞起鸡汤演讲了,高晓松还说是最好的演讲,太扯了。

我一直以为奇葩的定义是有趣奇特新颖不落俗套,而不是制造话题、制造鸡汤。

可乐是谁我不知道,我很仔细地听了她那段演讲,感觉很不喜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躁郁症不是病,是心理学产业针对存在生活困惑人士制造出来的概念,现代化的结果,无意义感、毁灭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体验,只是程度有轻重而已,重的郁郁寡欢,轻的一闪而过,没什么大不了的,搞到要自杀的不是躁郁,而是精神分裂,那是病理问题,不是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解决不了精神分裂,而且,我们如果不被提醒,往往不知道这玩意,现代化就是不断提醒你有躁郁的过程,如果真要说是病,那是时代病,我十分笃信,现代化反思完了,这病也就没了。

第二,典型鸡汤文的论说方式,句句不离意义、生活和苦难,句句都是花巧的将现代诗、散文和故事的结合,没有着力点,就像人累淋一次热水澡,舒服过后什么都没解决。

第三,不知道是装出来的,还是她本来如此,反正可乐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很不舒服,连笑容都像是画上去的。

第四,对人生的心理学解读容易制造虚假的问题,而掩盖真正的问题,因为心理学常常用比喻和辩证的方法来形成暗示,“说了才发现我有这问题”的实质不是问题,而是发现,人生的困惑是永恒的,不是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生活要干的事儿。

我始终认为,没有严密论证地讲人生、讲意义、讲生活、讲悲剧、讲苦难、讲哲学,都是鸡汤一份。

鸡汤的典型特点就是不用论证,还特别爱用“是”的句式,孤独、绝望和烦恼这些“生命经验”谁都会有,干嘛要当问题来解决掉?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在承认上述“是”的状态的前提下怎么做?只有知道了“做”的存在论,才能真正接近幸福、正义和相处这些“生活事实”,还生活本来的样子。

 2 ) 奇葩大会第二季的第二场,刘可乐谈论躁郁症经历的故事。

“我们都就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从小读过无数的有长篇独白的文学,看见过无数个长篇的人生讲解的电影,看见过《天堂电影院》里那个Alfredo跟那个Toto讲人生是什么……我觉得她刚才这一大段独白,是放在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品里,都是优秀的。”

当张韶涵唱着赵雷的阿刁开始了她对人生的新的理解,可能我们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时候,才有可能说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本身这句话。


刘可乐演讲稿:

你好,我是东七门的非自由撰稿人,虽然是非自由,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非常的不饱和。这时候我还有另外在做两件事情,一件是一元出租自己,就是别人花一块钱出租,然后为他做一件事情;我在微博还有个树洞,不同的陌生人可以跟我说秘密。

我在做出租和树洞之后,每天的生活就变成了一个宇宙收音机和真人版故事会的生活。但是我今天来分享的事情和这几个都没有什么关系,我是想分享一下我高三的躁郁症的经历。

现在和大家说下这是一个什么病。嗯,躁郁症,它有一个正式的学名,叫做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就是它有狂躁的一面,也有抑郁的一面,抑郁的一面就是想自杀,然后狂躁的时候呢,就会感觉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然后灵感突发,精力超旺盛,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我就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这是很难受的一个状态,就相当于是把你从万丈的深渊突然一下拉到高空,然后太阳火辣辣的打在你脸上,就好像是从冰窖突然到了火炉。

这是一种比抑郁症更糟糕的病,所以确诊的那一天在办入住手术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耷拉着脑袋,趴在医生的桌子上。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实习医生,他可能看我有点可怜,然后他大发慈悲的走过来和我说:“我觉得你就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你知道吗,得这个病的人,80%的人智商都在150以上的,你不信去查好了,梵高、费雯丽、舒曼……无数的艺术家文人得的是这个病。”

然后我当时就,哇~天呐!他在我眼中简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天使的光芒。我赶紧一个人掏出手机跑到角落里去做智商测试,结果才90,我毫无防备的成为了那20%的人。这是第一次体会到那句话的正确性:叫做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还会用门夹你的脑壳子。

然后就怀着这样矛盾的心情,住院了。

住院的第一天我看到长得像花朵一样的女孩,就是明星脸,你跟她交谈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烦恼,喜怒哀乐。但是,他的家人觉得她有双相情感障碍,所以她被关在那个屋子里,哪儿都不能去。我当时特别的震惊,就求我妈说,那我可不可以不住院了。我后来觉得那是一个特别幸运的选择,我们意识到一件事情就是,当你百分之百接受了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其实你就失去了自愈的能力。

所以我出院之后,就一边在吃药,一边在看心理医生,我看了将近20多个心理医生,每一个都不欢而散,因为当时我纠结一个问题是,我找不到生活下去的意义。

当时的心理医生无非给我打这两种答案。

一种答案是:嗯,你觉得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我就说,这不是耍流氓么,找不到才问你呀。

然后另外一种是:嗯,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就更绝望,我说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可是我想找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

于是我妈就没辙了,她就替我找了一个当时美国哈佛的双向情感障碍研究所的医生。我就飞去看他,只是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好笑,就是我带的那个疑问说:诶,你既然这么厉害,那我就想来看看你到底能不能给我满意的答案。

他当时听到歪头笑了一下,他说,我每次被问到这样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问说,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当时pia一下,被打倒。

我后来出租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人特别巧,她也是躁郁症,然后她也纠结同样的问题,我就把这个医生的答案告诉了他,她的第一反应有点让我意外,她说这个回答好形而上哦。于是我就把这个答案戳我的那一点告诉了租我的人。我说,他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反问,然后直接就把我拉到了这个问题最本质最本源的地方,然后让我赤裸裸的站在那里,让我第一次那么深刻的意识到说:追求意义本身是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而活着本身也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啊,所以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本身。

我把这个答案告诉她,沉默了一个晚上,没有回复,第二天没有回复,第三天她发一个消息说,我想一天一夜我想通了,也许问题没有答案才是答案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那个医生,他很惊讶,因为他没有想到说可以通过我帮助到其他人。

然后另外特别想感谢帮助我的人是我大学时候遇到的三个男朋友。我妈给我说,你要有所保留啊,你不要把你的病情告诉别人。

我说好,我妈怎么说,我就反着做,百分之百坦诚告诉他们,他们反而没有嫌弃我,他们反而如出一辙的跟我说了一段话,他说,哪怕你以后又一次感到了绝望,又一次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你都不要放弃自己,哪怕你放弃了自己,也不要放弃给别人一个帮助你的机会,哪怕你对所有人都感到绝望,哪怕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了,你都请答应我一定要来找我,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帮助你,我会尽我全力帮助你,哪怕我的帮助不能够让你满意,你都不要因为对我的失望,而这下一个人失去信心。

他们三个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件事情,其实信任的成本是最低的,就是当你在亲密关系当中,你对对方坦诚,其实对方会会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所以会更有可能回馈信任。这其实就是那句话,就是真诚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然后我另外想说的一件事情是,一般得这个病,至少吃5到6年的药,但是我吃了两年的药,我就自己把药停了,是因为,我每次在看那个心理医生之前,我要做一个测试,然后那个测试的最后两道题很神奇,是说,你觉得你有双向情感障碍吗?你觉得你需要治疗吗?

那道题的下面,三个按钮:是的,我觉得我有;可能吧;最后一个是我觉得我没有,我不需要治疗。

我一开始是对这道题很疑惑,难道我觉得我不要治疗,我就可以不消治疗了吗?第一次选择最后那个,然后那个医生看到了,他说,你知道设计这道问题的初衷是什么吗?它其实就是想,拷问你,说你到底还在不在乎你自己对你自己的看法。

我pia的一下就又被打倒。

就是很多时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躁郁症是社会贴在你身上的一个标签,而如果你接受的那个标签,就恰恰忽略了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你自己对你自己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而你忽略的这种力量。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它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都人地皆宜呀。但我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质疑说,所有的躁郁症都是扯淡,所有的抑郁症都是被制造出来的。我不是要质疑这个,恰恰相反,我太懂得那种感受,就是你想自杀, 你痛苦得想自杀,然后你又嗨到觉得全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你。

我太懂得那种感受了,但我真正想说的是,哪怕在你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内心仍旧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你都不要忘了,也许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你不要忘了脆弱它也许是你的软肋,但它也可能是你的出口。所以说不必去抗拒脆弱,拥抱它。

如果重来一次,可以选说我可以不得这个病吗?我不会选,因为我觉得躁郁症和其它所有我生活当中经历的挫折一样,它可以是一个诅咒,它也可以是一个馈赠。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你觉得你好了吗?我不知道,问题是我也不care我到底有没有好,就像我不care我到底有没有这个病一样。可能有人会说,那既然你不care,你为什么今天还要来分享,不然你今后就被打上躁郁症患者的标签啊。其实开始是犹豫过,纠结过的,我完全可以讲我自己的奇葩家庭,其他经历。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那是因为我出租之后,我遇到了很多让我意外的人,我都或多或少帮助到了他们,到后来就是我发现来寻求帮助的人太多了,无法一个一个回复,所以我就想说,那我今天来这里,哪怕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有感同身受,我特别喜欢艾米莉狄金森一首诗是叫,哪怕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活。当然我也特别喜欢奥斯卡王尔德另外一句话叫做心就是拿来碎的

所以嗯,我今天到这里我并不想讲什么苦难就是财富,我觉得痛苦本身没有什么好值得歌颂的,我觉得我们对痛苦的反思和反击,那才是价值所在。但可能我们到最后反击了之后,我们还只是生活的幸存者而已,这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一个比喻是: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一盏水一样,然后你看着它一直在漏,你所做的,只是能让它漏的慢一点而已。

所以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就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3 ) 4年的奇葩,1集的失望,1集的愤怒

从2014-2017,奇葩说伴随着我整个大学毕业之后的日本留学时光。而看了奇葩大会第二季之后,先是失望,然后是愤怒。失望的是曾经能让我笑着去思考的节目如今已经让我笑不出来,愤怒的是,它连思考都没了。
从第一季的惊艳到第四季的习惯,身边太多人和我说奇葩说一季不如一季,你为什么还坚持着看?每次我的回答都是:因为奇葩说能让我看到这个世界的公平。面对整个社会的“我弱我有理”的状况,我能听到马薇薇说“我理解你们的苦衷,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不接受你们的迟到,否则这是对遵守规则得人的不公平”;面对一个牺牲一个人就能救一船人的按钮,我能听到“每一个生命都不能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每一季的奇葩说都是在告诉我一个核心:思维的多元化,奇葩说教会我的,是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在保持尊重的同时要守得住内心的一点清明。而看了这一季的奇葩大会,我想知道,思维的多元化去哪儿了?奇葩去哪儿了?我看到的只有满屏的尴尬和信手拈来的鸡汤。
从第一期的乏善可陈,到第二期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不尊重观众了。一个大IP变成了洗白大会、鸡汤大会,我想问一句,做节目的人的操守去哪里了?口技传承人蜻蜓点水的介绍,拟音师上台洒了一地豆子,田朴珺洗白自己不知道讲了一堆什么东西,最后一个富二代得了躁郁症然后告诉大家不要去医院靠自己战胜病魔?我看到的不是奇葩大会,而是曲苑杂坛低配版+节目播出事故+台本没对好就上台的花絮+网络鸡汤精选的合辑。
请还给我一个保留着奇葩说核心精神的节目,最为一个自身粉丝我要的不是你有多少进步,而是,你还是你就好。如果奇葩说、奇葩大会的团队做不到了,请放过他,成为我心里的一个经典也好。

 4 ) 每个特别的人生都值得被表达(这是一篇稍显恶辣辣的评论)

看到有些人说奇葩大会的定位问题,批判其变成演讲、脱口秀、访谈节目之类...事实上我没有太纠结它的定位问题。

作为一个曾经的《奇葩说》算不上骨灰级的粉丝,有段时间曾经连续狂刷恶补,直到从第一季看到第三季的时候,我看吐了...

确实,一开始看的时候很惊艳、很抓人眼球。一堆与众不同的奇葩,一堆或切中生活或天马行空的话题,一场惊心动魄恨不能当场撕起来的辩论场面,再加上奇葩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招式,确实让人看的津津有味,欢乐与哲理好似都收入囊中。

可是慢慢地就会咂摸着,不对,好像有点儿变味儿了。当看着选手们为了胜负欲,忽略自己原本的立场,用花哨的语言技巧去圆一个怎么听着都有点别扭的论证时,我就有点索然无味了。诚然,这对于一个专业的辩论选手来说是基本素质,可问题在于,奇葩说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辩论舞台(当然我在这儿也无法给它下定义),专业辩手和所谓“业余选手“混杂一体,前一秒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跟我宣扬人生经历痛哭流涕,下一秒就有人用专业的辩论技巧跟我论证概念逻辑的谬误,人的思维左左右右不停摇摆。

当然动摇信念、理性思辨是一件好事(至少不能说是坏事),可是当有一次(具体忘记了哪一期)马薇薇(她是让我觉得比较有实力的辩手)苍白地论证某个观点时,我的观感一下子下去了。因为她之前的几乎每次辩论都相对精彩,可那一次,真的有些无力,你说她论证素材没选好也好,说马失前蹄也好,可就是在那一刻我就觉得,无论你有多高超的辩论技巧,你是一个多专业的辩论选手,你也很难完美地去论证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至少总有一刻会被人发现漏洞。

可笑之处在于,我并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专业的辩论节目去看,专业的辩论节目裁判去评判技巧分辨胜负,可奇葩说至少可以说是影响观众“思想”来高低立下。

所以大概就是那一刻,是我再也不看《奇葩说》的理由,我不愿意再去听那些有可能辩手们自己也不信的观点来左右自己的思想。

(从始至终都不否认《奇葩说》是一个好节目,一个好的国产的原创综艺节目,马东、蔡康永他们的想法也都很棒,可就是,它想要的有点多,辩论、娱乐、哲思,以至于杂了、混乱了)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但这是一个走不出的环,因为一开始思辨就需要质疑,然后就不会轻易接纳辩手们的观点,关键是有人声泪俱下有人冷静理智有人搞笑奇葩,就在某些时候会觉得这些面孔有些“伪善”,好像都在“耍嘴皮子功夫”,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你的思想而已,而非教导你什么真真切切的人生大道理,可他们却表现成像是要那样)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服来撕hhh)

总之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对比来说看《奇葩大会》的感受,那就是,好像它的定位看起来模糊了,好像它还在用“特别”、“奇葩”来博人眼球,好像有时候因为没有笑点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我觉得弹幕里面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大意是问“看完笑过之后留下了什么”。

所以这期(呃我也只看了这季)的《奇葩大会》上,有些“特别”的人,他们经历过和你不一样的“特别”的人生,他们有着和你不一样的“特别”的想法,可能在你看来或厉害、或无感、或佩服、或同情,他们讲述出来,或带各种笑料、或娓娓道来,你说它是演讲也好、访谈也罢,最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真诚,以及真实,就像在刘拓分享时有老师说的,他描述的情景编剧是编不出来的。

这也是我如今“摒弃”《奇葩说》,转而欣赏《圆桌派》、以及这次评论的《奇葩大会》这类节目的理由,我想听真实的想法而非炫技,如果想锻炼思辨、辩论能力,我大可以去看专业的辩论比赛和评委点评,但是《奇葩说》,一方面需要思辨判断一方面又被灌输哲理,让人纠结。这其实也跟个人需求有关。

【啊,好像写了一篇文不对题的对比分析贴,摔!】

最后,讲讲本期的几个嘉宾:

戏精牡丹第一次了解,(真没看出才23岁...)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想法的人hhh,整个人透着一股“戏精”的气质,弹幕里有人说像思达的姨妈也是醉了hhh(好吧好像确实有那么点儿);以及,那句“生活就是我的素材“让我觉得,他某种程度上是看得比较透、比较睿智的人(大概就是和那些slj不一样?)嘎嘎嘎,祝一直红~

吴悠,挺服他身上的那股狠劲儿,不服输,不放过自己,很坦诚地讲出心里想法,但就是看着感觉有股“戾气”,不太舒服...

刘拓,很久之前就了解过他,他这个事件对我来说其实有着特殊的意义(具体此处不表),真的看哭了,有两次掉眼泪。看弹幕里说“伊拉克版肖申克救赎”、“建议拍成电影”什么的,赞同;世界上真的有些地方、有些人过着你想象不到的生活,只想说,珍惜眼前,以及为他们祈祷吧;还有弹幕里有句评论说“看似柔弱的文化人内心有股强大的力量”,特地返回去找了这句话,现在这个社会像他这种坚持理想信念的人,真的不多。他仿似格格不入,正如小片里那样,众人都social,他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呆呆的、静静地思考,但这份纯粹,真的很珍贵,即使我或许成不了他那样的人,但却永远希望能看见像他这样的人,致以敬意。

方文山,看他和大紧的对话真的觉得超有意思啊哈哈,对他本人其实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知道是很厉害的作词人,从他讲的经历来看,那句“梦想是可以转弯的”让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理想也能平衡生活的人(表达地有点不到位),就是那种坚持、却不执拗;厉害、也不高傲。你看他婉婉道来那些作词的小故事,好像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朴素而谦虚,让人很有好感。以及,真的是有天赋的那种人,看大紧那种”迷弟“心态就知道了hhh,尤其那句“写了那么多,但我还是没有感觉到,上帝什么时候能拿着我的手写一句漂亮的回旋踢”,感动。这种文人之间的交锋和轶事特别有乐趣。

田朴珺?好作...从来没相信过她“独立女性”的那一套...瞟过几眼她写的文章,之前好像有人嘲讽小学水平什么的hh,不予置评。只想说老房子着火,挺厉害的...

以上,啰啰嗦嗦。

2018.2.4 星期日 6:38am

 5 ) 心理学剧评:深度解析特别的方文山,特别的刘拓


作者:心理咨询师许艳丽


这期《奇葩大会》将内容改成了‘特殊人类’。

是一些经历过特殊事件,有过特殊体验的人在节目里分享他们的经历。

在第一期节目中让我印象深刻两位是:方文山和刘拓。

一位是书写凄美故事的词人,另一位是在痛苦中体会美好的考古博士。



一.方文山——用凄美的故事写歌词


方文山在节目里讲述了他的从业经历。

他最初是希望通过文字进入电影圈,但20年前电影圈不景气,所以他改用歌词来书写故事。

他写了100多首歌词,投到各家唱片公司,但三个月后只有1家公司回应了他,就是吴宗宪的公司。

方文山的每首歌都十分凄美,句句打动人心。但所有的歌词都是第三人称,而传统歌词的写法应该是第一或第二人称。

可因为歌词太美,高晓松听得入神。回家后两个月闭门不出,发奋写词,誓要赢过方文山。

然而,每个人的创作都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

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用第三人称创作,并构建丰富凄美的画面感呢?

我来回看了3遍方文山的演讲,然后闭上眼睛,结果他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是:只见声音不见人。



躲在云中的男子



我能清楚的记得他的内容,但却好像是在听广播里的故事。他本人就像那天上的云,缥缈无形,印象淡薄。

心理咨询师经常用这种‘反移情’来探测对方的人格特质。


再加上刚见面时,高晓松说:“好久不见,文山。”

可方文山却点头客气的说:“晓松老师”

然后高晓松急着说:“我叫你文山,你怎么叫我老师呢?”


这就是他,一个不太愿意与人亲近,并且想跟别人保持距离的男人。

所以他只能给别人留下轻淡的印象。

他用温柔的语言,礼貌的行为是在跟对方拉开距离,就好像他在用一段段凄美的第三人称故事,来遮盖他真实的性情。

那么被掩盖的是什么呢?

通常被掩盖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反面。

凄美的反面是什么?可能是平凡、朴实、并无浪漫等。

在我们外人眼里,这些特点也很正常,可在当事人眼里,这也许是他最讨厌的那些特点。他希望别人看见他的故事,并认为故事里的人就是他的样子,所以他会下意识的在真人的世界里跟别人拉开距离。



现实中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我们自认为的那些缺点会很怕被别人看见。

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的米兰达,她很羡慕闺蜜维娅的家庭,并在一些场合用维娅的家庭背景来介绍自己。但她怕这件事情被维娅知道了,所以她先故意冷淡维娅,并跟维娅保持距离。

但维娅未必会介意米兰达的做法,所以制造距离的人通常是自己在害怕的人。

而一旦捅破这层害怕,问题就迎刃而解。

米兰达后来主动接近维娅,她势必做好了“即使被发现,也要勇敢面对”的准备。

结果他们又重新成为了好友。

所以,也许突破之后的方文山就不再书写第三人称的凄美爱情故事,而改写罗大佑式的深刻平凡故事。

但这又何方呢,因为每段的人生经历,都会留下这段时光里最特别的你。



二、刘拓——被误关进伊拉克监狱的人



刘拓是位考古学博士。2015年他去伊拉克考古,那时正处于伊斯兰国快速扩张的时期,所以他经常会被当成恐怖分子盘问,但每次他都可以通过解释而被排除威胁。

但那一次,没有人给他解释的机会,他直接被带进围满铁栏的监狱。监狱里黑洞洞的,地上只有一束光,他非常害怕。

然而监狱里都是被误抓的好人,人们对他非常友善。

首先他结交了一位朋友奥尔马。奥尔马会在空调坏掉的时候将救命的冰块塞给他,还会在他心情失落时讲很多听不懂的笑话来逗他笑。

而其他狱友会优先把能吹到空调的地方让给他,还会将唯一的电视停留在北京卫士。

作为回报,刘拓说:我会帮狱友包扎伤口、还会教他们汉字。



美好为何要围绕你



但听起来刘拓并没有为狱友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而很多狱友却会给他最重要的东西——食物,冷空气,冰块,娱乐等。

缺少了这些东西其实很多狱友会产生生命危险:有的人因温度太高而被热死了;有的人因情绪波动而被狱警殴打。

刘拓是拥有了什么样的人格才会使其他人愿意将这么重要而美好东西留给他呢?

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觉得自己有享受美好的资格感。

第二、允许自己既弱小又强大。

第三、不怕失去美好。

(一)觉得自己有享受美好的资格感

美好的事物貌似人人都想要,但如果很多人在一起,而只有一件好事的时候,你是选择避让的那个人还是选择享受的那个人?

有很多人会觉得如果自己独占美好就会如坐针毡。他们会不断地攻击自己:“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

然后就谦让他人,或选择说“我们轮流吧。”

而实际上这是在恐惧独享美好时,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攻击。进而担心别人对自己说:“你自私自利,你不考虑他人。”

但资格感就往往来自愿意承担更多的危险,这个危险既是现实层面,也是精神层面。能够承受得住这么多攻击(有时是想象里的攻击),而且还能享受美好的人,可想而知他们的资格感有多么强大。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为事业,金钱、成名等烦恼,那么要想想自己能否承受得住在美好之下的风险,能否面对很多有形和无形的攻击,进而就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获得这些美好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去承担,这一切就会逐渐靠近你。

(二)允许自己既弱小又强大

最弱小的人获得的爱最多。我们给婴儿的爱最多,我们给强壮的人爱最少。能够获得最多美好和关爱的人,就是团体里最弱的人。

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的一出生就残疾奥吉,他获得了父母和姐姐最多的爱。

但往往这样的人也要承受最多的攻击——很多孩子们会欺负奥吉、侮辱奥吉。

可奥吉仍然会坚持上学,他勇于面对外人的攻击,这就是奥吉的强大。

所以弱小的奥吉同时也是强大的。

刘拓正如奥吉一样,初进监狱时他非常恐惧、失落,甚至不敢抬头,也不敢转身。这些举动让大家感觉到了他的弱小,所以大家会给予他最好的物资,给予他最多的爱。

但也一定会有人攻击他的弱小,不过刘拓最终还是承受住了这些攻击,因为他并没有成为精神崩溃而被狱警殴打的那个人。

能够允许自己既弱小又强大的人,是更适应社会复杂环境的人,也是自我整合比较完善的人。

如果只能接受强大,那么获得的关爱就会很少,这不符合本能的需求,所有生命关系必将失衡;

如果只能接受弱小,那就会成为温室的花朵,无法长大,最终成为巨婴或者妈宝男/女。

所以让自己既弱小又强大,是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

(三)不怕失去美好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刘拓跟狱友们的交往让他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至善至美。然而十几天后,中国大使馆出面将他解救出来,这一切的美好也就随之画上句号。

他跟所有人握手告别,但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涕不成声。

站在场外,他抱着好友奥尔马哭了很久,心中所想的是:“我永远都见不到他了。”哭泣是他临行时的告别。

有些人在享受美好之前,就想到了这一点:“我终将会失去它们。”

“那么我不如从未得到。”

所以这样的人进入团体时会选择做一个“隐形人”,不跟别人建立关系,以避免失去时的伤痛。

但刘拓他即使痛哭流涕,即使知道会永不相见,仍会去体验这段美好的过程。

这种不惧怕失去的人格特质,才能让人们体验到更加深刻的生命历程,也才会有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

所以,如果你发现“美好”正围绕你或正远离你,你可以分析下自己的人格特质。

这一切都并非偶然,是很多综合素质决定的结果。

想要体验“特殊人类”的美好,就要调整自己的内在,去拥有这些特殊的品质。

 6 ) 真的很佩服节目组导演组

本来奇葩说奇葩大会也看了好几年了,以为不会再有什么新鲜感,新花样,今年只是抱着看一眼就弃的心态去看。但是看到给出了本季奇葩大会新规则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诶好像不错哦,马上感受到节目组又一次推陈出新,诚意满满创意爆棚。

凭良心说,从制作角度来讲,真的是一个很用心很有诚意的节目啊,用心而且做的好。内容、编排、布景、后期都很棒都不断给人惊喜。光从他们的后期就可以看出来了。内容和编排本来就够有趣了,后期还给加了很多料,而且特别熨帖特别有创意。用的素材好像还都是原创的。。这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很多观众也许都不太会当回事,不太注意到,但是这个节目组却做到极致,这帮人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参与过公交车小电视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的设计狗,亲眼见证过后期的剪辑和创意能让车祸现场的录制原片上得了台面。。而“奇葩”做到这样,这里面花的心思太多太优秀了。

相比某些非要我强行笑出来才能保证和朋友一起看的时候不尴尬的综艺节目。。幼稚不走心的剪辑,尴尬的编排,闹着玩一样的主持人,潦草偷懒的拍摄,瞎眼的灯光,掉线的音乐,丑爆毫无创意的特效blablabla一堆槽点。。又或者各方面都够用心了,但就是不好看😂。。奇葩大会真的太棒了好吗?

当然也许正因为“奇葩”的面面俱到,对于有些观众来说看起来太满太闹显得乱?所以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下次大胆试试看做减法?但不管怎样,我喜欢这种节奏。

高晓松真特么太可爱了哈哈哈哈。很喜欢刘拓带来的故事,太暖太窝心了,昆曲意外的好,远超出对票友的期待。想去听一遍牧羊记。方文山真是有才气,有才气超聪明,台上四位听完好像都有点不知如何接话,因为这样的人太少了,奇才毕竟难得一见。而赵又廷呢,我不讨厌这个改变,因为这个人不讨厌,他就像他的长相一样,看着带点笨笨的执拗但是很正,不圆滑不世故单纯认真,只懂得说真话。我想聪明如他,这个节目里会成长很多,最终会给自己的严肃认真找到更合适的打开方式,会给我们惊喜吧~期待。

 短评

总感觉比上之前的少了感觉,还是喜欢那种争锋对决。也可能辩论的更高境界已经不是在言语去互相说服,而是将自己表达出来,吸引别人的喜欢吧!但是,我还是喜欢第一部,但是第二部也涌现出很多有才华的大神。哦,mark的演技很棒,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还是那么睿智幽默。

6分钟前
  • bekey
  • 推荐

高晓松评论方文山的时候说 我还是没有到那种时候 那种上帝握着我的手 让我写下一句“漂亮的回旋踢”的 那样的时候 不是既生瑜何生亮 而是发自心底赞叹同行的时候 真让人感动啊 可乐说“如果你认定社会社会给你的标签 你就永远失去了自愈的能力”噼被打到

7分钟前
  • bayonne
  • 力荐

从大学时候就开始追奇葩说,原因在于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哪怕不适合自己,也会觉得尊重不一样的声音。新一期奇葩大会,改为寻找「特别人类」,喜欢特别二字,生活中敢喜欢特别的人没有那么多吧,也许在这里就可以足够特别了,真好。即使多少有些片面,但这也一定算是奇葩说的些许魅力吧。

11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寻找特别的,有趣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点不一样的人。虽说每个人都特别,但还是有的人还不够特别。

16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初心已忘。新增:说电影发展快200年的网大导演请你离开好吗?

19分钟前
  • 孙学文
  • 较差

辩论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所以总少不了撕逼。现在这样也好,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做自己世界的奇葩。

24分钟前
  • 顾盼
  • 推荐

奇葩大会就这么开始啦,是我不太关心了还是今年没怎么宣传。马晓康这次终于聚齐了,来了个赵又廷,目前没有什么存在感。第一期请了好多有名气的人,感觉就是来分享一下经历的,还是喜欢肖骁这种真奇葩来。

29分钟前
  • zoey
  • 还行

奇葩说到了2018年,毫无锐气,终于沦为国内最平庸的综艺之一;加上所有观众和导师情感泛滥过度,在节目中更显得不真实。

34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较差

—— 用擁抱盡可能留住對方氣味的友誼, 伊拉克監獄裡的善意和會逗你笑的奧馬爾. 聽得我老淚縱橫. 請拍成電影.

38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你们觉得 赵又廷真的能比得上金星何炅罗振宇张泉灵吗…看了两集除了打广告没看出来他的作用。对之前马东说请何炅的理由印象挺深刻的…唉…

40分钟前
  • Boo
  • 还行

戏精牡丹没那么好笑。

41分钟前
  • 冥冥中注定
  • 推荐

这个节目说明,那些大力叫嚣着自己特别的人,他们往往都不够特别。

45分钟前
  • NaCl
  • 还行

我以为我在看出彩中国人

50分钟前
  • 䖝二
  • 推荐

节目还是那个节目,奇葩的人群属性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保留了之前的水准和尿性,好看。今天看了最新冯唐出席的一期,以前觉得冯唐有才华、有财商、有趣、通透,然而看完这几分钟真人展示,竟感觉冯唐就是油腻本尊,装腔、处女座综合症、妄念很深。尽管他努力在跟油腻与妄念抗争。

51分钟前
  • 舒眉
  • 推荐

刘拓与奥马尔的故事让人动容。

53分钟前
  • sex_robot
  • 力荐

三星给三个导师,之前每期都看,感觉套路越来越多,奇葩们都成戏精了。

55分钟前
  • 、佚
  • 还行

哎 听刘拓讲到奥马尔的时候我真是腐眼看人基啊

58分钟前
  • 小m
  • 还行

北大考古博士在监狱唱昆曲时让我觉得我终归还是喝中国文化乳汁长大的孩子

60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每一集结尾处剪出来的紧张气氛和下一集播出来的气氛都不是一码事。这种翻云覆雨的本事就是奇葩团队黑化的铁证吧。

1小时前
  • Clarke
  • 还行

奇葩说第五季请快点来谢谢,固定阵容请内定马晓康谢谢

1小时前
  • 张腾森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