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

韩国剧韩国2010

主演:鲁敏宇,洪雅凛,卢敏赫,金钟书,张京雅

导演:연출,이원익

 剧照

摇滚 剧照 NO.1摇滚 剧照 NO.2摇滚 剧照 NO.3摇滚 剧照 NO.4摇滚 剧照 NO.5摇滚 剧照 NO.6摇滚 剧照 NO.13摇滚 剧照 NO.14摇滚 剧照 NO.15摇滚 剧照 NO.16摇滚 剧照 NO.17摇滚 剧照 NO.18摇滚 剧照 NO.19摇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12

详细剧情

  KBS电视剧《rockrockrock》,根据乐队“复活”的吉他手金泰元的传集拍摄的电视,音乐在电视剧中占据非常高的比重。在拍摄现场,出演者们争先恐后的展示出自身隐藏的音乐上的才能。

 长篇影评

 1 ) 匆匆开场 潦草结尾

前三集还可以,虽然不怎么摇滚。

后边拿摇滚的新瓶子装旧酒,一眼望穿的母女情感剧情,没意思。

彭莱和白天的互相折磨到互相谅解极其生硬,就像完成任务似的,突然她就体谅她了,突然她又恨死她了

整个故事就像没有竹签的糖葫芦,由一个个事件组成,却缺乏上下逻辑与感情连接过渡。

唉,摇滚狂花最好的地方就是只做了12集

但是姚晨的状态蛮好,整个烟熏妆挺好看。

 2 ) 表面光鲜,内在庸俗不堪

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想 难得国产剧有这么好的题材,拍的也不错,五星预定。

看了一半的时候,我想 emmm有点聒噪和浮夸,不过当个喜剧看也行,三星还是有的。

看完了之后我只想给负分,有多负给多负。不光是因为这是个诈骗剧,更因为这个剧(尤其是后半部)流露出的那种自恋和油腻的爹味气息太强烈了,让人反感到家,引起了生理性的厌恶。

先说说好的方面:导演拍的叙事节奏都很顺畅,很丝滑,没有多余的废话,看的不累,不像有些国产剧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三倍速,这点还是很值得称赞的。配乐还成,有点好听。形式上很时髦,很像美剧,包括主演的人设,还有每集开头的回忆杀。我不知道回忆杀的编剧是不是后面的编剧,有几段写的精妙且深入,让彭莱这个人设丰满立体了不少,刻画的充满情感。

但是这些都后来都被毁掉了。导演和编剧最大的问题就是 情感缺乏,但是自恋爆棚。导致这部剧从美剧的气质滑落,变成了一个悬浮,刻奇,苍白,又恶意煽情的春晚小品。导演只会一个节奏拍戏,比方说有一个回忆杀是彭莱自杀之后叫妈妈。这么震撼人心的地方导演还是平平淡淡的就拍过去了,需要高光,需要渲染情绪,需要强调的时候完全没有。导演是不是有点情感隔离,还是觉得表达情绪太不酷了?这就导致整部剧像一部冗长的流水账,非常让人厌烦。

彭莱这个人设其实很时髦,是个有缺点,但是有个性也有闪光点,与生活的恶意搏斗的小人物,像《鱿鱼游戏》《马男波杰克》里的主人公都是这样,写好的话会相当出彩,很能引起观众共鸣。但是实际上剧里塑造彭莱非常的浮于表面。表现个性和不羁就是皮衣大波浪全包眼线加脏话,这些勉强还算刻板印象,最难以忍受的是她总在说一些空洞尴尬的口号,比如“我后悔的事多了不差这一件”,“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不能被战胜”“我的欢乐就是悲伤”,这是中二少年的QQ空间吗?编剧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用事件来塑造人物所以只能用口号给自己立人设?哪怕纸片人这么做都要被人诟病太苍白了,编剧是不是觉得只要一个人说自己很牛别人就会相信他啊,您也太自信了吧?

类似这种空洞的吹牛皮的话还有很多,编剧可能觉得自己吹还不够,还让配角全员变身为蓬莱的工具人,轮流用旁观视角来吹彭莱。本来配角们可以各自有自己丰满的支线剧情,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但是在编剧这种 把自己投射为彭莱享受追捧的潜意识作用下,配角的戏份被挤压,被篡改,全体变成彭莱的工具人舔狗,存在的意义就是突出彭莱有多牛多厉害。大崔,就不用说了,工具人保姆,经常吹嘘彭莱牛X(只存在于话语中的牛X),许多,完全没有个性,声称是彭莱最好的朋友,但是完全看不出来彭莱对她有什么感情,纯纯的跟班。大崔和许多两口子的剧情,破镜重圆是个很欢乐的支线,但是后期这俩人一聚在一起就说彭莱的事,简直就是为了写彭莱来让他们俩有对话,这实际上可能吗?白天和李彬彬的支线,很纯真的puppy love,但是为了主线剧情被挤压的只剩两三段镜头了。之前写李彬彬追白天之后好几集都没出现俩人互动,我还以为编剧忘了,后来为了大团圆加了段很敷衍的在一起成功的剧情。你哪怕拍俩人同框的时候眉目传情一下也算丰富这条支线了,但是支线哪有尬苏主角重要啊?于是戏份也被减少了。本来陈月和许多各自事业都算成功,为了强行让彭莱实现愿望,一个破产一个落魄,就说这真有必要嘛?为了实现主角的愿望连逻辑都不要啊让配角改变命运?我是真心觉得编剧自己也知道主角塑造的没什么说服力,才拼了命的,过犹不及地让配角来给主角贴金,甚至不惜损害配角自己的故事线。

这个剧的名字是摇滚狂花,但是摇滚就像个噱头,剧里的原创歌曲既不像摇滚,也不怎么好听。本质上是讲彭莱这个人,讲她跟他人,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母女关系。这个设定依然挺不错,但是拍起来依然似是而非,虚假的很。

先说母亲这方面。在塑造彭莱的时候编剧尚且知道把她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而非一个符号,在塑造彭莱母亲的时候就完全忘掉了,把她完全塑造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中的母亲的符号。没有个性,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她存在的意义就是给主角提供母亲的关爱,还有做饭,这简直是刻板到不能再刻板的母亲形象。在养老院第一次见彭莱母亲的时候,痴呆的母亲藏吃的给孩子的段子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还非要用这种烂大街的,刻奇到不行的,堪比春晚小品的段子来表现母女之爱,编剧你是不知道母亲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吗?自己写不出来吗?我有时候觉得编剧和导演都非常的情感隔离。一到需要深入刻画情感的时候,要么恶意煽情,要么草草带过,非常的苍白。

然后女儿这方面,彭莱十二年后回家跟女儿的情感应该是很复杂的,愧疚,亲密,喜悦,充满张力,然后编剧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感(确实,如果单纯母女之爱都表达不好的话,这种就太复杂了),就让母女之前不停的使坏,斗法,互相坑。一次两次的很好笑,一直是这样只会让人觉得厌烦和聒噪。我们真实的成熟的人会表达,会沟通,不会一直像小学生一样扯头花来表达情绪。而且为了达到最后虚假的和解,编剧又一次释放了彭莱的杰克苏之力,让白天不合逻辑地欣赏到了彭莱不存在的闪光点,尬苏彭莱,还说“我发现她有大多数母亲没有的闪光点”。就非常的可笑,大多数的母亲也不会抛弃女儿十二年还酗酒打人,要卖掉女儿唯一的容身之所啊?编剧口中的闪光点,可能是这个母亲更加爹味,更像个中国式父亲吧?可见他的潜意识就是 我爹味我牛皮,子女都会崇拜我的爹味。

所以这两段情感关系里,母亲就是个工具人母亲,为主角提供关爱和饭菜,女儿就是个工具人女儿,强行理解母亲还要崇拜母亲,连最最基本的亲情关系里的人都被编剧弱化成主角的工具人,就说这个关系能是真实的关系吗?情感能是真实的情感吗?

而且两段母女和解都拍的非常之敷衍,彭莱的母亲表达悔意,彭莱就原谅了。白天想到小时候希望母亲带一箱冰激凌,然后发现一箱冰激凌,也原谅了。不得不说冰激凌这一段也非常的小学生作文,一看就是编的,非常之悬浮。编剧是不会写怎么跟年幼的孩子表达爱吗?既不会写母亲之爱,也不会写女儿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这个题材呢?我不知道编剧看没看过《马男波杰克》,从人设到片头的回忆杀来说这两个剧还有点像。真应该把马男第五季第六集看一百遍,看看别的剧里是怎么刻画这种包含了恨意,不甘,爱意和纠缠的亲子之情的。

本剧最大的bug就是,彭莱这个人毫无闪光点,为什么朋友还都支持她愿意给她爱,咱也解释不了,可能是杰克苏之力又一次发动了。编剧有一种巨婴般的想象,觉得天下皆爹妈,只要动一动手指头就有无数人供主角吸血。所谓闪光点——对摇滚的执着,更像是对名利,面子的执着。她要的不是音乐,是成功,是面子,是自恋。她的希望,幻想里都是别人的崇拜,自己的钱和名,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只要成功,我就倍儿有面子,我的自恋会得到极大满足,彭莱执着的就是这个东西。就这种庸俗的价值观会吸引到谁啊,哪个人会因为主角削尖了脑袋往往上爬而真心爱她啊,可能只有编剧觉得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性格特质吧,充满了烟味头油味和脚臭味的特质。

最后彭莱所谓的独白,也更像是一种类似自怜的自恋。“你看,我多可怜啊,虽然我什么都付出不了,但是你要关爱我”。我倒是觉得,以整个剧的逻辑看,主角付出不了爱主要是因为爱面子,先付出的人会“掉价”,就失去了在关系中的控制权。所谓爱面子,就是爱权力,爱关系中的权力高位。无数中国式父亲声称“我是爱子女爱配偶的,只是拉不下脸”,拉不下脸就是爱面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皇帝,我要是付出了爱,岂不是跟你们一个地位了,还怎么当皇帝?所以他比起家人,更爱自己的面子。就不要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彭莱最后被塑造成了一个经典的中国式巨婴男人:面子大过天,心里没有爱,还幻想着众星捧月,自己是世界的顶点。母亲供自己吸血,子女提供崇拜,朋友更是工具人。什么情感,什么关心,那些都没用,权力和自恋才是自己的一切。

除了主角如此爹味之外,其他的槽点还有很多。比方说罗医生追求彭莱时候说“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健康管家”,还有李彬彬用假装追求别的女生的方式追白天,都土得掉渣。现在的三流言情都不这么写了,编剧是在哪找的段子。所以说一到这种涉及情感的地方,比方说母女之情,还有这种男女之情,编剧写的就特别像春晚小品,捡一些老掉牙的梗对付。只有彭莱自恋的时候写的非常真实,不得不说潜意识里的气质想藏也藏不住。

姚晨是个好演员,挺多时候导演和编剧不行的时候是她用演技填补了一些剧里的空白。印象中有一段回忆杀是她抱着刚出生的白天说话,真挚且自然,这才是真实的母亲的样子,不是什么老梗烂梗。还有戒酒会那段,本来应该是人物的情感高光,导演浮皮潦草的就拍过去了,但是她表现的很好。无奈一个人carry不了全场,拯救不了这个剧。我会避雷这个导演和两个编剧,以后他们的剧咱都不看了,实在是欣赏不了,您自恋您的吧。

 3 ) 如果生活注定失败,我们该怎么办

曾红过的摇滚歌手落魄异域,恰好前夫去世,她在12年后回到北京,与充满怨恨的女儿住在同一单元中,展开一连串的“狗血故事”:

母亲背着女儿卖房,被女儿推入湖中;

女儿假装怀孕,骗母亲同意她休学;

为让女儿在卖房合同上按手印,母亲灌醉女儿;

为轰走母亲,女儿将母亲的衣服扔进垃圾堆;

母亲终于收拾了一次屋子,却意外将装着前夫骨灰的奶粉罐扔掉,母女二人奋战在垃圾堆,终于找到奶粉罐,母亲手一抖,骨灰随风飘散。母亲说:要么买台强力吸尘器,能吸回多少算多少……

种种荒诞拼成了电视剧《摇滚狂花》,仅仅12集,却出人意料地好看。如果一定要给好看以理由,我至少能提出三条:

首先,它是《编辑部的故事》的延伸,当那些曾经张牙舞爪的年轻人也变老了,他们会怎样?

其次,剧中母亲彭莱(姚晨饰)太拽了,那种谁也不Care的气质直击灵魂。

其三,当发展日渐剥蚀了情怀时,《摇滚狂花》中至少还有人。

这是一部可怀旧、可伤感、可励志的剧,因为它回应了时代的真问题:如果生活注定失败,我们该怎么办?但更重要的,在于它找回了久违的、生活的英雄主义。

梦想破碎时,人还可以输得像个英雄

《摇滚狂花》的背景在当下,精神却来自上世纪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生活空间突然扩展,人们的视野迅速改变,“实现个人价值”不再受批评,个体有了更多选择……上世纪80年代,这些多出现在文化圈,此时则蔓延到整个社会——无数“追梦人”填满大街小巷,《摇滚狂花》中的母亲彭莱即为其一。

彭莱来自乡村,带着对离异父母、对酒后虐待自己的姑妈的怨恨,漂泊在大都市中,她结识了陈月、许多和前夫,他们组成的“狂花”女子摇滚乐队一夜蹿红。

那是一个想做就做的时代,不顾一切的人就能成功。然而,过快的成功放大了彭莱的缺陷。

首先,缺乏安全感:彭莱必须不断踏上新征程,否则便内心恐慌、行为失据。

其次,伪造自我:彭莱努力装出霸气、豪迈、满不在乎,以掩盖深入骨髓的胆怯——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敢面对自己。苦难成就性格,但苦难如麻醉剂,引诱彭莱不断去追求苦难。

其三,无法真正接受市场:彭莱离不开等级,她需要众人簇拥,以抚慰心中曾被忽视的伤痕,她既需要市场给予的浮华,又不愿接受市场的平等精神;既离不开粉丝,又不尊重粉丝。

彭莱呈现了那一代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在《编辑部的故事》中,也有这么一批追梦人,如诗人田乔、编辑李冬宝、想当歌星的盲人……他们奋不顾身,却又神神叨叨。对年轻人来说,那是一个好时代,如此多的人在扮演,如此多的人在滥情,如此多的人相信未来。

然而,这梦想一旦照进现实,难免破灭。

太多人退却了、沉默了、后悔了,隐匿了自我的光芒,《摇滚狂花》却呈现了另一种可能:还有彭莱这样蠢到底的人,她错过了一万次认输机会,仍准备错过第一万零一次。这种决然挽留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的热血并没彻底冰冷,还有人在坚持,除了当逃兵,我们还可以输得像个英雄。

当上世纪90年代也撞上了代沟

不得不说,在《摇滚狂花》中,姚晨的表演异常精彩。

演摇滚歌手的演员很多,却难神似。彭莱如此光彩照人,即使青春不再,仍被年轻的摇滚人安哲、斯文的精神病医生罗俊所爱。世间过客纷纷,有趣的灵魂却不多,彭莱之美,因为她是上世纪90年代精神的化身——幼稚无知却有强烈的生命意志,她的魅力来自她的气场,这是普通演员难表达出来的东西。

彭莱自私、虚荣、粗鲁、自弃,但当“狂花”重新站在舞台上,颇有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的那句经典台词的况味: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而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然而,彭莱再也拿不回来了,因常年酗酒,她患上脑瘤,即将失聪,她将永远告别音乐。姚晨准确地传达出被命运击中后的那份苍凉——梦想不是干粮,英雄必毁于命运。

彭莱想飞翔,却摆脱不了沉重的肉身。

在《摇滚狂花》中,另一个主角是女儿白天(庄达菲饰),像许多00后一样,她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对她来说,不再是对物质生活的期盼,不再是每天为校园安全提心吊胆,不再是考不上大学就难有未来,更不是急于摆脱贫穷环境……她的烦恼来自从一出生起,她的人生便被规划了,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毕业,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这让她怨恨生母:如果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人生会不会不同?

白天刺激彭莱,只为求得母爱,彭莱却不愿在一份平凡而琐碎的幸福中沉沦,这是两代人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只有白天遭遇猥琐大叔,彭莱挺身而出,白天才终于理解:母亲需要的是什么,母亲的魅力在哪里。

好故事离不开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出世界的本来面目,依然坚定地去爱它。”《摇滚狂花》准确地get住了这个点。而这种“人的礼赞”,是当下电视剧中的稀缺品。我们似乎正沦陷在这样的叙事陷阱中:一切都有逻辑,只是情节不同,我们必然相会在俗情俗理中,那就是全部的彼岸。

正是这种“必然”,扼杀了英雄情怀。随着坚持让位于“合理性”“不得不如此”,让人渐成装置,除了精致的外表,便是更精致的外表。可生而为人,哪个观众会被装置感动?装置可有可无,随时会被替代,永无精彩可言。

彭莱一身毛病,但她唤醒了朋友们心中沉睡的上世纪90年代,用那时的眼睛去观照,人人活得如此卑微,如此猥琐:

“狂花”乐队原成员陈月撬走彭莱的丈夫,成了白天的“小妈”,可她并不幸福,一边顶着“名歌手”的光环,一边混迹三线城市,靠商演谋生;

鼓手许多一度成了大老板,却因欠债被扫地出门,第三任丈夫也与她离婚;

原经纪人大崔自甘平庸,曾经能打架子鼓的手开始串起羊肉串;

即使是女儿白天,也只有表面的独立,甚至吃亏了都不知该怎么办……

一个个“算盘精”被世界死死地拿捏着,谁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如果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又何必承受卑微?《摇滚狂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找到了落差,给抗争留下足够空间,将碰撞带入日常生活中。

好故事离不开英雄主义,在超越凡俗的路上,人人都曾放弃过,但梦想没有逝去,一切终将归来。

梦想会以自己的方式延续下去

在网上,也有一些观众对《摇滚狂花》给出负面评价,他们抱怨:彭莱的脏话太多;白天不尊重长辈,会教坏年轻人;片中怪人太多,不够阳光……

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摇滚狂花》确有不少粗糙处,如彭莱装失忆、白天的爱情等,都有“为离奇而离奇”“拿着肉麻当有趣”之弊。但创作不是生活,不能按生活逻辑、道德逻辑图解创作,否则《红楼梦》成了诲隐,《水浒传》成了诲盗,《安娜·卡列宁娜》成了鼓励通奸……古今中外名著皆应受责。

事实上,真实性与道德性之间并无本质冲突,越是真实反映生活,越能凸显生活中的问题,也就越能推动人们去改变它。影视剧不应伪装,不应涂脂抹粉,从没有100%的完美生活,每次人生都与遗憾、苦痛相伴,梦想可能落空,奋斗可能清零,未来可能迷茫,甚至生命也会暗淡……人人都必须回答:如果生活注定失败,我们该怎么办?这才是最本质的写实主义。

从世俗角度上看,还有谁能比彭莱失败?她没经历过母爱,不会爱自己的女儿,家庭被闺蜜霸占,她没有自控力,被酒精掌控,落入病魔手中……可彭莱真是失败者吗?比起那些漫长而从没闪过光的人生来说,彭莱至少活得更像一个人。

精神的阳光来自有勇气面对真相,有勇气抗争,那是胆怯者永远无法到达的高度。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中写道:

查拉图斯特拉迎着黎明起床,走到太阳面前,对太阳说:“你这伟大的、明亮的恒星!如果你没有那些你所照耀的人,你的命运将会如何?”

不送出温暖与光明,就没有自我,命中注定,人生应该燃烧,应该承担撕心裂肺的剧痛。当上世纪90年代渐行渐远,我们已渐渐忘却来时路时,当我们无限怀疑地谈到过去时,当我们越来越困扰于生活的方向时,《摇滚狂花》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破碎的梦想依然是梦想,它不会消失,它将以自己的方式传递下去。

 4 ) 脏话吸烟酗酒、搞摇滚、泡面头+全包眼线这样的老妈请给我来一打!

试问,还有什么比国产剧中频繁出现“他x的”,无时无刻不吸着烟,在拿着那双全包眼线的金鱼眼死瞪着你并且让你滚,搞着个rock和同有拽姐基因的女儿逗贫拌嘴,晃着个泡面头大摇大摆走进各种男人堆里更抓人眼球的???

母女一起泡夜店、搞rock,混迹于各大酒吧,甚至老妈比你还疯,眼妆比你的还浓,说话比你还拽,这样的画面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

仅仅用一个“酷”不足以形容,关键是她还“贱”,别人一提起母亲都是感伤的、伟大的、慈爱的,这里的妈偏不,偏要来个反的,彭莱在酒吧唱歌的时候,我真想冲过去吼句:你 是 我 唯 一 的 姐! ! !

姚晨啊姚晨,我服你,不对,郭芙蓉,你回来了。

还是那个龙门客栈中那么不着调,说个话连唱带哄带坑,却又很仗义很铁的女侠。

十几年过去了,她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着自己,挑战着自己角色的宽度和深度。

再次应证了,内娱是完了,但好演员还在的硬道理。

没有摆烂,陷入角色同质化圈地自封,也没有一味的抱怨上综艺吐槽骂人,更没陷入所谓的大花top演员的咖位中高高在上。

这些年该有的性别困境、中年女性演员的无奈也在她身上有所体现,但是她当制片《送我上青云》身体力行去尽量找到好角色,为女性表演从业者树立正面典型。

不是说,行业摆烂,自己就乱接一通、或是演某一类型转职户,直到演油,演的观众吐口水,营销号骂为止,更没去直播带货圈钱,可以说:做到职业的根本,是一个演员该有的样子。

这些年,她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除了演戏就是为女性的角色出一份力,不管是亲自当女性题材制片也好,还是饰演的女性角色广泛引起讨论共鸣都是如此,respect🙏

虽然不能说:郭芙蓉,你是我的神(唯一的姐)

但是,姚大嘴啊,你已经是我心中排在第一段位的女演员。

我想起了去年一个Disney的片子,人设和妆发也比较像——《黑白魔女库伊拉》。

尤其是她俩的眼型、甚至长相,还有那个全包眼线,感觉随时气鼓鼓的瞪着人简直了。

两个片的人设也有点接近,都是类似恶女,都是遭到原生家庭抛弃,颠沛流离,受尽人间冷暖,然后黑化,有些腹黑和狡猾,有着人情世故圆滑但又不屑的狂屌气息。

前者是那种复仇大女主的爽片加了时装元素,这部国产片是中年失意摇滚女歌手回国重上舞台但也不得不面对她残破的人生……

有笑点,京腔十足的骂人调调,和十几年未见的女儿插科打诨的各种掐架,顺便在剧里还炫了一把摇滚梦,可以说作为演员过足了瘾,我都羡慕死了👏

四十加的top女演员放在现在不是端着也只能是端着,《家有儿女》的那种肆意调侃和逗贫很少有了,一方面是因为京圈的影视影响力在逐步减少(感觉的出来),另一方面是留给女性演员的空间本来就小,更别提搞笑的,即使有也是感觉有搞笑女演员专业户的感觉。

不扯远了,就说这个剧,除了有十足的抓人眼球的辣妈拽姐、摇滚时尚、吸烟骂人并且让你滚之外就从题材和本剧的尺度来说,我们国产剧需要。

首先是题材,女性搞摇滚,就不说本片是伪女权还是真女权,摇滚很大程度也是由男性所掌握和控制的,但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自由程度和影响力又是不可小视的,甚至可以说它不仅是文艺青年们的天地,也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时代的年青人,虽然在短视频自媒体时代可能有一定减弱,但就从历史上看:披头士乐队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所以在这一领域谈及“女性”影响范围和影响波动甚广。

之前听过道长的《八分》,他曾也说过,女性摇滚歌手曾一度在以男性群体为主的摇滚圈里在身体和意识形态上受到各种暴力压迫,甚至意淫。

因此,这个题材足够新颖(国产剧少有)且在讨论女权上比较有代表性,但好像除了本片女主彭莱本身很拽很屌,没有过多深入体现女性摇滚歌手的处境,还是国产剧通病:蜻蜓点水的悬浮。

另一个是尺度,也就是里面脏话骂人和吸烟酗酒,冲着这点我就要打一星⭐,没毛病,因为我们之所以这也不敢拍,那也是敏感话题,就是因为:要正能量,三观要正……

那不正好,这部剧打脸了那些以此为由头、借口的水货,飙着标准京腔国粹,甩着最飒泡面头、画着全剧最浓的全包眼线,再递根烟,各大场子酒吧夜店晃荡,让那些男的滚,姐的剧照样能上,姐就是女王,全剧唯一的摇滚一姐。

再次说明了,吸烟喝酒骂人和三观关系不大,骂着最难听话,打着男人的头,我也要逆袭,重上舞台,玩音乐。

这样的剧多来点吧,一次一次打破“文明”的外衣,总有一天我们的剧也可以“全裸”把里面的核挖出来,抛开了,切碎了给你看(懂自懂,不要抬杠)

以上,从看点、题材、骂人的方面表达个人观点,此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吵架抬杠没必要。

优点革新部分说完了,槽点还是那个问题,国产剧的通病:摇滚还是停留在喜剧层面,没有深入探讨在这个领域的女性向话题,一路只看到姚晨饰演的彭莱吆五喝六,没看到其他女摇滚歌手的境遇(许多等角色不算,已经转行算是本剧工具人)更别提性别议题。

另外是情节比较理想化,说白了就是比较假,中年和生母重聚重新得到母爱、原生家庭就和解了,就因此和女儿和好了?

我只能呵呵了,哪有这么容易 ,现实中会不会发生暂且不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不会轻易和解,甚至不会和解,有的只是忘却。

长年酗酒身体崩坏的紧要关头天降儒雅完美的精神病医生粉丝,跑步还带给钱的,让你想堕落也堕落不起……

类似桥段就不一一列举,这纯属是编剧意淫了,其实彭莱的人生经历任何一件事都具有极强的悲剧色彩,也正是她艺术灵感和天赋的来源,我想起了电影《玫瑰人生》,基本上她的生命轨迹可能会是如此。

造就她不凡的也是她人生悲剧的源头。

这不是我悲观,危言耸听,编剧没有必要因为是喜剧就HE,彭莱其实是个悲剧色彩浓厚的人物,我在想说,如果有更厉害的剧本创作团队,说不定就是中国版的《玫瑰人生》了。

当然,如果不往人物志上写,女性向也会有不错的切入点,通过彭莱(这么屌、这么拽、还这么狂)这一女性视角切入摇滚圈,她的无奈和失语状态,以及本剧的一个关键:她为何落魄,曾经的摇滚明星却中年失意,除了自身性格导致,这其中是否还有着对女性的局限和打压呢?

 5 ) 最后一集的解读

最后一集信息量好大呀(已经看过原来的那个剧本结局,同时觉得这个结局也蛮好的吧)。彭莱白天不愧为母女吧,两个人乍一看都很狠,但是你细琢磨吧,又能品出一点柔情。

彭莱表面上:为了赢不择手段挑了个最弱的白天乐队,实际嘛:为了让最弱的白天乐队成功晋级,故意挑选他们做对手然后输掉(这点虽然有争议说彭莱并没有故意输掉,而是真的因为耳聋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来如果不是故意的话,那彭莱一开始就没必要挑选白天乐队,彭莱这么不可一世的自信还会怕自己跟别人比会输?会容许自己真的选个最差的乐队来比?二来前面情节说她都有肌肉记忆了,不至于因为耳聋而严重跑调吧,明明前半首还是好好的。三来比赛输掉后的发火显得有点刻意,在美国彭莱遭遇过摇滚梦碎的滋味,她的反应是试图自杀,那么在这里,如果真的是因为自身的疾病导致演出的失败,她这么一个以丧为底色的人,应该是会对生活失去希望吧,会丧到连对别人发脾气的欲望都没有吧) 。

白天表面上:既然你欺骗我,那我就报复你,给你希望再让你失望。实际上:内心哭唧唧,我之所以这么对你是因为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只想着舞台,心里一点也没有我,我不甘心,不能让你爱我就让你恨我(bushi)。

最后弱弱的问一句:那个装满冰淇淋的行李箱是哪冒出来的……

 6 ) 一场名为和解实则道德绑架的骗局

虽然本剧打着「摇滚」+「女权」的旗号,

但是:

一前八集除了有关摇滚的台词和众人的装扮,跟摇滚并无太大关系,搞乐队好像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噱头,没有人认真在做这件事,让人感觉只是披了摇滚皮的家庭伦理剧

以及:你会和你的原生家庭和解吗?

二则是国产剧创作的常见情况,说着女性主义的设定,结果开头就给我来了个雌竞暴击,因为离婚的前夫和好姐妹领证,就拿吉他直接将好姐妹砸到脑震荡;此时我还以为是不是真的这位好姐妹做了非常过分对不起女主的事,看到后面就发现女主跟前夫关系也并不好啊?甚至孩子前夫都不想要是女主自己留下的。所以在这样一个跟前夫感情稀烂关系破裂的情况下,就因为自己的好姐妹跟前夫领证,就怒砸她人,结果编剧你告诉我,你管这个叫女性主义。

再讨论一下本剧的三代母女关系的设定。

女主是被盛赞的少见的洒脱的反套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妈妈。

这没有错。

妈妈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当妈妈,妈妈也不是必须要为女儿活着。

可是为什么编剧这里就变味儿了呢?既想要女主洒脱恣意,又想要女主满怀苦衷,还想要女儿关怀体谅。

又当又立。

既然女主有率性随意的权利,那么女儿也同样有不原谅的权利。

可是剧情走到最后女儿还是选择了原谅。

女主和女主的妈妈也是同样的套路。

放弃女儿多年未尽养育职责,出现的时候就是年迈多病命不久矣,而细节中又充满了对女儿的愧疚和怀念所以女儿只能选择原谅。

而造成这一切的两个父亲美美隐身。

只留下三个女人相似的痛苦。

最后再说,不是抽烟喝酒说脏话的人,就是玩摇滚乐的人;不是嘴上说着我要搞乐队我要复出的结果立刻喝个烂醉如泥的人,就是爱摇滚乐的人;不是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戳别人痛点说难听话的人,就是又有性格又酷的人。

编剧但凡是真正地爱摇滚乐,也不至于写出这么个东西出来。

 短评

打五星是因为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国产剧了

9分钟前
  • 诺大王
  • 力荐

《兔子暴力》《缝纫机乐队》的叠加版剧集。走的是纯悬浮路线,现实中的无根浮萍。我一直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两年总喜欢把母女拍出CP感呢?难道是晋江的母女“禁断”看多了?姚晨演得不错,庄达菲差一点,但就这部戏来说足够了。常远则比较惊喜。还是要说但是。故事一点不惊喜,接下来几集的走向,已经一清二楚。代际关系很难靠奇观和强情节打动人,这是这部剧最大的问题。

12分钟前
  • 马二
  • 还行

这不就是打着摇滚口号的家庭伦理剧吗

15分钟前
  • BOOM
  • 还行

白天的演技还差一点,最后的个人独白可太尴尬了,说句不好听的,煽情不自然的话就别煽情了。。。

1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悬浮尴尬,一点不摇滚。

22分钟前
  • 居无间
  • 较差

看的我太尴尬了,歌难听剧情尴尬,国内导演什么时候能放弃这种刻板印象啊?搞摇滚也是正常人……

26分钟前
  • Nmsl
  • 很差

笑死。制作团队但凡有人真的看过摇滚live都不会拍成这样

29分钟前
  • isYEYE-👑👑
  • 还行

美剧的核,国剧的皮,难得还有这么作的主角+群像。反正我看爽了,其他爱谁谁,五星支持一下(音乐部分还是差点事

33分钟前
  • 降维使用
  • 力荐

配着弹幕追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国产剧观众已经受伟岸光正主角荼毒已久。彭莱和白天都是很真实,有缺陷的人,但观众好似都无法接受一个自私的主角,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有那样强烈的报复欲,,,

37分钟前
  • 咔咔咔
  • 力荐

各位制作方看看 女性视角不要只盯着写字楼里穿maxmara上班的总监 ,这样糟乱又鲜活的人生才能吸引到我ok?

41分钟前
  • 小马
  • 推荐

我永远对敢于拓宽国内影视内容和人设边界的作品抱有敬意。

43分钟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4。看着累。姚晨,很努力拗,但一眼就知道她根本不喜欢摇滚……

47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还行

说实话,白天和彭莱母女俩都这么反叛的家庭组合还挺新鲜的,但生活有时候往往比剧里更奇葩,就很想知道这俩人后面还能作出什么来

51分钟前
  • 蔷微
  • 推荐

前面几集就像一辆蒸汽火车高高兴兴地拉着这部剧往山顶攀登,最后两集摧枯拉朽地拽着这部剧跃下悬崖。

56分钟前
  • 川者
  • 还行

看过乐队的夏天,其实我并不认为这部剧塑造的人物太滚太悬浮,我们总得承认,一些人就是为了一些平常人不理解的虚幻的东西活着的。我们需要允许人物不完美,也需要更多样性的人物在电视剧中存在。

59分钟前
  • 玛妮要多Money
  • 推荐

比想象得好太多。看之前看评论还以为多烂呢,这种类型的乐队通常是没有灯牌,但说制作方没人看过现场那就太不客观了。。可能只是为了视觉效果吧,school,战旗都有了,怎么可能没看过。。以及这样“反叛”的女性角色能出现就不错了,虽然目前只是体现在表面,但在国产剧这环境里已经足够亮眼了,想要在这种环境拍出真正有反叛精神内核的影片无疑是空中楼阁,有些人未免太苛刻了

1小时前
  • Lemon
  • 推荐

姚晨这个妆容给我焊死

1小时前
  • 和平使者
  • 推荐

质感很好的剧,姚晨庄达菲这对母女很有戏剧张力,蓬莱这个失败者很酷很带劲~~

1小时前
  • 冷看烟花笑
  • 力荐

脏话抽烟喝酒竟然是可以出现在影视剧里的 很久没见了

1小时前
  • edab
  • 推荐

姚晨 你真的很会选本子 请继续大女主下去

1小时前
  • 一个热水袋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