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夜1984

喜剧片香港1984

主演:钟镇涛,张艾嘉,叶倩文,田青,李丽珍,成奎安,文隽,胡枫

导演:徐克

播放地址

 剧照

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2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3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4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5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6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3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4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5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6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7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8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19上海之夜198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8:47

详细剧情

  抗战年代,夜总会小丑董国民(钟镇涛 饰)不堪忍受日寇对上海的肆意轰炸,毅然告别叔父投军,出发之前,董国民在苏州桥下与一名女子一见钟情,他们约定胜利后再见……时间一晃十年,董国民回到上海,自此时常在苏州桥下徘徊,渴望再遇当年人,然而物是人非,此时的桥下只有几个落魄的老兵露宿。董国民楼下的舞小姐阿舒(张艾嘉 饰)收留了一名来沪女子邓仔(叶倩文 饰),并给她生活上的帮助,二人以姐妹相称。董国民与邓仔在天台邂逅,虽然邓仔并非董国民所误会的当年人,但仍对这位青年产生了好感。不久阿舒亦介入了这段关系,但为成全邓仔,阿舒选择了退出。不久董国民终于发现阿舒正是桥下的当年人,而此刻,阿舒却与别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本片为徐克电影工作室的开山之作。

 长篇影评

 1 ) 平凡的可爱

先听《晚风》这首歌后看的这部电影,必须要说《晚风》是真的好听,歌声响起的那一刻就好像真的在上海的夜晚漫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电影拍的非常可爱,真实的可爱,平凡的可爱。

三位主人公都是很平凡的人,每天努力工作挣钱,努力在乱世里活着,会在每天来水的时候开心唱歌,也会因为人事纠纷受气挨打。

大背景是抗战成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内战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小环境是市民卖血为生,战后老兵天桥下乞讨,富商巨贾借选皇后之名猎艳,下南洋去香港之风盛行。

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看来难以忍受的背景下,故事却是可爱而明快的。故事中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的生活,可是心中却总有向上的朝气。

因为没有靠山挨打的舒姐却在换衣间告诉凳仔不能做寄生虫,每天在街头做人形广告的dorami却人穷志不短,被富豪赏钱后又把钱赏给富豪,一心喜欢dorami的凳仔在知道舒姐就是dorami找了十年的女孩后毅然成全他二人,被警察赶走的老兵说“冲锋陷阵都死不了难道现在会死吗。”

我不知未来会怎样,不知是否每个十年的寻找都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知是否每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都会梦想成真,不知熬过残酷战争的老兵会不会在和平年代冻死饿死。可是我会去寻找,我会去坚持,我会去拼搏,我坚信未来会更好。

这种朝气真的很令人动容。

有黑暗也有光明,有算计也有温暖,有灰心丧气也有满怀信心,也曾在生活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可是在某一个时刻也会发出闪闪光芒,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样子吧。

最后放上一张dorami在天台上拉小提琴的截图,这一段真的很好,悠悠晚风中所有在上海之夜中努力活着的普通人,都会为之动容的吧。

 2 ) 1987年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展映香港优秀电影

80年代是香港新浪潮导演大展宏图的黄金时代,徐克《上海之夜》、《刀马旦》,严浩《似水流年》,方育平《美国心》。

1984年严浩导演《似水流年》

1986年方育平导演《美国心》

1984年徐克导演《上海之夜》

1986年徐克导演《刀马旦》

1986年舒琪导演《老娘够骚》

1986年吴宇森导演《英雄本色》

1986年关锦鹏导演《地下情》

 3 ) 电影工作室的开山之作

徐克和施南生成立的电影工作室首部作品,听说过没有见过,刚好这次上海香港的电影展有,虽然我不是特别有感觉,但是难得遇到,就不要错过了。

符合那个时候电影的特点吧,张艾嘉,钟镇涛,叶倩文,还有修哥,1984年呀,想想隔着那么久还能在大银幕遇到,真的要感恩了

还有还有,年轻真好呀!看着张姐那张脸,唉,真的感慨,过两天还有阿郎的故事,满心期待

 4 ) 明媚如唐

        以二十五年后的眼光看电影工作室的首作《上海之夜》,着实有太多不合逻辑之处。
        巧合太多,而且坏在太巧——例如十年前在桥底有过盟约的人成了邻居,人海中有过瓜葛的人竟齐聚一室;侥幸太多,而且坏在太侥幸——例如被灌醉的叶倩文滚入床底得以保全贞节;向《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致敬的地方太多,向老上海文艺遗留物取经的地方也太多——街头群众把一颗头左歪右歪的情景,立刻教人想起丁聪漫画里的那种恶趣味,用两个人十年后的重逢撑起整出戏,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散乱的时候也太散乱,张艾嘉仓促间被推上舞台,机智献唱“嘻嘻哈哈之歌”,引来老板献花,似乎要埋设伏笔,却到底没有了下文,献花老板转眼又意欲染指被选为月历皇后的叶倩文。
        但《上海之夜》却让人久久难忘,电影工作室二十五年来的四十九部电影里,徐克最喜欢的是它,因它“很耐看,很温暖”,身为香港电影节形象大使的莫文蔚,第一个要推荐的也是它。
        它不是现实的逻辑,不是灰了心的新世纪人的逻辑,它另有一种逻辑,是电影的逻辑,是徐克的逻辑,是热情的逻辑,是希望的逻辑。斯蒂芬·金有名言“你要相信你所写的东西”,徐克则是怀着极大的诚实去相信《上海之夜》里的一切巧合、一切遭逢,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暖意。
        《上海之夜》另有一种罕见的明媚,这种明媚在《刀马旦》中仍旧得到贯彻,这种明媚和暖意,是一种唐人性格。
        我们哪里有机会知道唐朝是什么模样呢?长安城里的飞花,明月楼头的笛子,窗前梅花的疏影,岸边踏歌的声音,遥远到连真实性都待考,隔着时光的层层损耗和剥蚀,那种坦荡、明快、酣畅的“唐人性格”,有多少是经了我们的渲染与夸大,也着实难说得很。但,唐人性格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如说它是一种性格理想的寄托,是人性里开阔的、丰润的、明亮的一切的凝结,是身心得到极大释放的时代的化身。我们已经习惯了,把中国人性格里好的一面归唐宋,坏的一面算在明清头上,把中国人性格里饱满的、丰盈的、果敢的、信心充沛的一切,都归给唐朝,森冷的、枯瘦的、狭隘的、阴惨的、残破的,一律归罪明清。而且,愈是不可得,愈是没有重回的可能,那种唐人性格愈是完满。
        徐克就有性格理想,他那些电影的成功,与其说是电影技术的胜利,倒不如是一种性格理想的胜利。在徐克的电影里,男人刚毅深沉,女人丰腴亮烈,《新蜀山剑侠》、《笑傲江湖》、《青蛇》、《黄飞鸿》都是这种性格理想的结晶,即便由他监制的《散打》,也有种新世纪朝阳的气质——我以为,那是所有关于深圳这个城市的影像作品里最好的一部。而电影工作室的其它作品,也不能脱离唐人性格这个前提去解读,所以《女人不坏》不能被新时代观众所理解,他们不能想象备受煎熬的当代人身上,还可以有这种唐人性格。难怪他掉过头去拍狄仁杰。
        人们公认徐克最懂得女性,那种唐人式的理想性格,其实也是“女性的”。所以,歌德要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飞升!”
        每逢我喜欢的那些人,我也说他“明媚如唐”,还是这个飞升的意思。例如徐克,例如《上海之夜》里的男男女女。

  

 5 ) 没有浪漫和娱乐,都不叫徐克的电影

《上海之夜》上映于1984年,这部电影以八项提名领跑,徐克更凭借这部电影第二次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

作为香港数一数二的导演,徐克有衆多经典作品。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影坛的辉煌时期,也是徐克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上海之夜》正是徐克的代表作。

影片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徐克当时的一种生活感受。80年代的香港社会笼罩着一种很特殊的气氛,就是关于97回归这个主题的讨论。它激发了徐克对于关于对移民这一种现象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在当时,战乱笼罩整个中国社会,很多人都想着移民,想逃离这里,去国外,去香港。所以,影片最终的呈现给人感觉仿佛和当下的社会气氛同步了。

这是关于两个女孩的故事。在一个非常严肃的背景之下讲述一个爱情故事。阿雪(张艾嘉饰)和董国民(钟镇涛饰)在苏州桥下一见钟情,那是一个战火连天的夜晚,他们连对方的样子也没有看清楚就匆匆分别了,不过,他们约定战争胜利之后再见。十年之后,董国民常常在桥下徘徊,渴望与她重逢。

阿舒为了生计,成为了一名舞女。一天,她在河边遇到无依无靠的少女凳仔(叶倩文饰),见她可怜,于是好心收留了她。碰巧的是,阿雪,凳仔和董国民成了邻居。两人都对董国民产生了好感。不久,阿雪和董国民说起当年的往事,意外地发现对方就是自己当年要寻找的人。

在电影的开始,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的背景是红色火苗,并且两人的剪影像在哭泣。这个场景像史诗片,有点像西方电影《乱世佳人》的意境,但这是喜剧片。

而背景却是处于日本侵华时期的中国,社会无比动荡。在这样严肃的背景之下安排这样一个喜剧故事,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使得电影的风格更趋向超现实的喜剧。徐克喜欢将所有东西咬合在一起的感觉,就像我们进行着与一个导演同样的行程。

徐克有辗转多地的生活经历,而这些生活经历给予了他丰富的生活灵感和广阔的视野,再加上徐克擅长创新的性格,所以在他导演的作品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天马行空的桥段。例如,《上海之夜》中,凳仔误打误撞地成为“月历皇后“这一桥段就十分滑稽。

即使有前人的经典作品,经徐克之手,也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例如, 《倩女幽魂》中,徐克除了谱写出动人的书生和女鬼的爱情故事,在格局和立意也颇有创新,变得更加宏大,多了千奇百态的地下世界,并且借冥界来映衬人间的丑陋面。

相较于徐克其它的喜剧电影,《上海之夜》具有一种怀旧的气氛。徐克参考《马路天使》和《十字街头》这两部电影,展示两个女人在生活日常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拍摄这种怀旧色彩的女性喜剧。

从剧作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徐克的风格。既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性,又能继承传统中的浪漫元素。带着自身对喜爱电影的敏感,模仿电影《飞机之问》,在内部的摄影棚拍摄可以发生的故事,所以徐克的创作团队也搭建出这些场景来拍摄《上海之夜》。

原创性方面,徐克又在电影的立意和主题上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对当下社会,对人性,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在当时,有些导演以97爲主题拍摄了一些电影,来表达对未来的惧怕和愤怒。而在这个话题上,徐克则倾向于搞笑和幽默。

电影中出现各种搞笑的场景,例如两位女主角初始见面,刚被人抢了钱的凳仔在河边哭泣,被经过的阿雪以爲她要自杀。于是,阿雪过去劝阻她,由于听到不清楚,凳仔反而以爲阿雪想自杀,最后跳下河救下不小心跌落水的阿雪。

这样弄巧成拙,啼笑皆非的片段充斥着整部影片。在那个百姓受苦的年代,物价飞涨,仅隔一天,物价可以升数倍。在片中,董国民的几个朋友甚至要靠沦落卖血来换取食物。但在这种恼怒的时刻,人是必须是生存下去的,愁眉苦脸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徐克要刻画一些有很强生命力主角。

片中地通过旋律优美的音乐来表现这种写意的意境。在此之前,徐克拍的大部分电影是没有主题曲的。而《上海之夜》这种如诗如画的喜剧是绝对需要主题曲来增加电影的感染力,所以他特邀黄佔写出引人入胜的励志主题曲。

《上海之夜》是徐克带有强烈感情的电影。每当片中的主题曲响起,观衆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一个点上,彷彿是所有事情的开端。希望在明天,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明朗起来。

擅于营造娱乐气氛几乎成了徐克电影的标配。必须要说,徐克的确是一位喜剧大师。人在生活中是需要娱乐的。所以,在他的电影中,常常会通过喜剧的演绎方式来表现心中所追求的浪漫和理想,表现人物很强的生命力。在《上海之夜》中,凳仔和董国民唱京剧的场面就十分经典.,一男一女你一唱我一撘的场景真是妙趣横生。

整部电影都呈现出苦中作乐的生活气息,伴随片中人物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经历,背靠着多灾多难,充满变数的三四十年代,构成了怀旧,略带哀伤而有点放浪情调的风格。

在我看来,《上海之夜》这部电影不仅代表了徐克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而且从人物设计,片中细节到戏剧衝突的构建,无不渗透着对生活那种细緻入微的观察力。虽然那些事情在生活中不会发生,却通过接地戏的细节给予观众震撼。

人物的设计是讨喜的,电影的立意和主题也是那样的动人。人生很长,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事情会有有它积极的一面。就如片中的爱情,儘管过于理想化,却代表着一种意识,象徵着人的理想。

在《上海之夜》中,徐克营造出一种很自然的间离感,通过主人公抒发理想的生活想象,往往是使人物身处一个黑暗的年代。《倩女幽魂》,《刀马旦》也是如此。在动盪不安的时代,理想如风雨飘摇中的小船,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正因爲如此,方显出人物那种对生命的热爱。一方面,徐克从宏大叙事的角度出发,严肃思考现实,宣传一种理想化的人生观。另一方面,用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对人的关注,对个体的生存境遇有着深刻的洞察——这种关注与洞察,也正是《上海之夜》最感人的地方。

徐克不愧是备受推崇的风格家,敢于突破和创新,探索属于香港的影像表达,积极向世界推广属于人性的光明和浪漫,在香港影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看到一名艺术家应有的创新精神。

 6 ) (转)David Bordwell关于徐克电影上海之夜的影评

  作者: (美)大卫 波德威尔(David Bordwell)
《上海之夜》的序幕很有费兰克·鲍沙其(Frank Borzage)通俗剧的影子。故事讲1937年,郁郁不得志的作曲家Do-re-me(即董国民,钟镇涛饰)遇上在歌厅卖唱的舒佩琳(张艾嘉),两人夜里在桥底浪漫邂逅,随后却因上海沦陷局势纷乱而失散。战后,两个凑巧成为同一座楼房的住客,而刚从乡间迁来的凳仔(即查小乔,叶倩文饰),却爱上了Do-re-me。片中,选美会、睡房闹剧、探戈舞、大号乐器笑料、大骤雨,还有时间控制分秒不差的视觉喜剧效果等等,如走马灯般逐一登场。此外,也有动人的表演时刻,如Do-re-me走上天台,在上海的霓虹灯光映衬下拉起小提琴,犹如给予整个城市奏起小夜曲。
   
   影片高潮富有幽默感,同时亦紧张刺激,是今天好莱坞没法再拍得出的。Do-re-me凭一曲《上海之夜》赢了比赛,此曲更安排在电台播放,但舒却答应了富商的婚事,当晚便要乘火车离开。凳仔纵使不情愿,但也把消息告诉了Do-re-me。他赶往火车站及时跳上火车,一曲《上海之夜》此际悠悠响起,火车在歌声中开出(“明天的我,明天的你,会不会再像那天相拥!”)。火车上,舒给Do-re-me抱在怀里,她的未婚夫只好把目光移向其他女人,凳仔则一直在月台勇敢挥手。徐克称自己用歌曲歌词构思这连串镜头,于好莱坞而言,把歌曲、声音及视觉韵律结合得同样迷人的场面,恐怕要回到罗宾·马摩利安(Rouben Mamoulian)《公主艳史》(Love Me Tonight,1932)的火车高潮戏才见得着。  
 《上海之夜》的感情跌宕,以徐克特有的古怪尾声收笔。火车开走后,刚从乡间出城的少女向凳仔问路,但少女却是凳仔的化身,不仅同一演员饰演(叶倩文),还与凳仔开场时所穿一模一样。故事犹似麦比乌斯环带,正要重头开始。Do-re-me与舒在火车呼啸中奔向未来,凳仔则祝福那天真版的自己交上好运,然后转身离开,粉紫披肩在画面飞扬。她走过《再见上海》一片的广告牌,镜头就凝在那儿。  
  影片运用错综复杂的技巧,来讲一则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徐克借此向香港电影的源流致敬,该片让人联想起上海经典片《马路天使》(1937)与《十字街头》(1937),但他没有像新好莱坞电影般搞低级滑稽笑话,反而想把一个有价值的大众传统翻新。《上海之夜》拍摄之际,香港正值需要重新思考与内地关系之时,影片把本土议论带往另一方向。上海被塑造为香港般拥挤与残酷的城市,人人欲打进娱乐圈。片中乐曲悦耳,亦带出流行文化的活力。徐克也表示,复兴旧传统不等于沉醉于怀旧之中,而是把自己生命与重要传统连系起来。流行文化因此亦成为集体的记忆与历史。影片充满怀缅之情,大家都知道上海这个中国沿岸最国际化的城市,不久之后便会给南方的对手迎头赶上。火车载着作曲家与歌手离开上海,向着香港进发。。

 短评

3.5 神经喜剧混搭后台音乐片类型,出来的效果时而惊艳时而灾难,大家都像没吃药就出来混的。物价飞涨的国统区上海,即便只是轻浮地嬉笑怒骂也能带来一丝悲凉。莫名却又奇妙的一面之缘与十年等待在断电之夜尽显魔幻时刻,徐克用最大条的方式展现底层的浪漫,俗套却感人。张艾嘉当年灵气逼人。

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港式狂想曲,古典浪漫,借古抒怀,暗喻九七。有必要照着本片致敬的三十年代老上海电影去把《马路天使》《十字街头》《楼上楼下》等片全部搜寻来看看。徐克:“我着重去写一段爱情——那份分离之后重认,又再分手,那种久不接触而又突然重认时所产生的感觉,大家都很矛盾、彷徨、惆怅的心理。”

6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李丽珍演张艾嘉的贴身丫头

9分钟前
  • boks
  • 力荐

不曾存在的苏州桥,大桥下面的抗战士兵。电影有历史感,但终究是喜剧。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只因我不爱张艾嘉

14分钟前
  • nihaoma
  • 推荐

#bjiff#俗套又闹腾,尴尬。还在片尾字幕里看见了以前CM的老师蔡甘铨。=_=

17分钟前
  • 竹官碧
  • 较差

开场桥下战乱别离之重红,仿佛看到了乱世佳人。可进入正片之后,情绪却急转为神经闹剧?痴情/退让的徐氏三角恋主题,各种类型标配的误会桥段,以及霍克斯的破洞、刘别谦的睡衣等一干好莱坞经典元素……应该说,徐克经典作品中该有的概念技巧本片已是一应俱全,只是运用时机和火候把握地明显不够成熟。两星半。

2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真是回憶無限好。戰後坐火車去hk,再見上海

26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這套也是我其中一部的favourite電影!

27分钟前
  • Ariza
  • 力荐

很喜欢。故事没什么好嚼的,重要的是徐克的拍法和小心思,还有选角,第一次发现钟镇涛很有魅力

28分钟前
  • fefe
  • 推荐

港片真不是我的菜,受不了那么夸张的表演,刻意的搞笑和烂俗的桥段。

33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乱世小儿女的悲欢离合,爱情胡闹电影的典型。徐克早年的电影真是五花八门,新鲜有趣。

38分钟前
  • 力荐

片子是个好片子,不过有个小BUG,这片子的故事应该是解放前吧,海报里的《南太平洋之恋》可是1958年的片子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真的不好看,不好玩,有些笑料已经太老了。

4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施南生的十大港片之首,这是她和徐克的爱情乐章。他们的事业始于灼热的八十年代,新世纪一路北上仍能屡创神话。可惜爱情没能跟来,中途走丢,死在苏州桥下,掬一把月光,仅表纪念。

5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故事非常非常乱七八糟,这正是港片一贯优良作风,看的我这个正宗港片迷高潮一浪接一浪。爽快、锐利、生气勃勃,往高点说,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B级片的粗糙、即兴,虽是缺点,但何尝不是优点?想拍就拍,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还能花哨无比,现在有几个导演能做到?

55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还行

“能不能给我一点希望啊?”“希望只有一个,给了你我就没有了。”——原来拒人可以这样说

59分钟前
  • 末三
  • 推荐

比我年纪还要大的电影,很青涩旧的东西发生在旧的年代,才有味道

1小时前
  • 青橘
  • 推荐

电影工作室开山之作,奇趣幽默。饿殍流民,伤残军人,物价飞涨,美国大兵……有历史感,全靠室内布景对老上海的还原,惊为天人,张艾嘉,叶倩文真美,李丽珍还没长开,却也玲珑可人。施南生女士的十大港片第一名就是本片(见《香港电影百年》一书),足见其地位。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徐克电影工作室的开山之作,即给出了一份很有水准的作品。说是喜剧,但是从头到尾都处处显露出悲剧的色彩。战乱的流离失所、投奔的无依无靠、桥下的苟延残喘、屋内的相依为命。但徐克聪明的是,没有一味的煽情买苦药,而是用欢快音乐带动节奏,穿插各种喜剧场面,承载出那个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同时又极具浪漫主义,阳台上那场戏,巧妙的色彩构图,浪漫又令人神往。上海之夜是美的,但终究这美却不是属于所有人。

1小时前
  • HarperYu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