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传来的歌声

喜剧片其它2000

主演:Lars Nordh,Stefan Larsson,本基特·卡尔森

导演:罗伊·安德森

 剧照

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2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3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4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5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6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3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4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5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6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7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8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9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20:58

详细剧情

  「或许得开始承认那些令我们无能为力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得负上责任。我相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人们的潜能发展。你看本片,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有多愚蠢。紊乱将人蚕食,情况越来越严重」 ─导演 洛伊 安德森(Roy Andersson)    极具野心的挑战性钜作,宗教、经济、世代关系、家庭、情爱,种种议题都经过奇特而荒谬的扭曲,呈现出世人经常视而不见的一面。如弥猴一般在十字架上单手晃荡的耶稣塑像、心智退化的老人在满室各怀鬼胎的贺客面前度过百岁生日、放火诈财的父亲,写诗发疯入院的儿子,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看似连结松散的场景之间,构筑了导演心目中当代世界的深层面貌。    在一个不知名所在的奇特夜晚,怪事接连不断地发生:毫无尊严的公司职员遭到屈辱的裁员;外来移民莫名其妙地被不良份子袭击,整个巴士站的人袖手旁观;玩大锯活人的魔术师真的把志愿上台的观众开膛剖腹。一团混乱当中,灰烟满脸的卡尔出现了,他刚刚放火烧了自己的家具店,想骗火灾保险金。一整夜,人人都忙乱的无法阖眼。    第二天,局势混乱的程度有增无减,保险公司与卡尔正在角力,整个城市陷入完全动弹不得的大塞车当中,当一切在千禧年一开始就似乎都失去了控制的时候,卡尔慢慢察觉到世界的荒谬,也渐渐了解要作一个「人类」有多困难。    这是一部由一系列小品组成的情节松散的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影片中每个人都变得失去理智,一些无条理的怪异行为发生了。一个小职员遭到侮辱性的解雇,一个新移民在大街上遭人袭击,一个魔术师在表演中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在这些怪事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浑身是灰的Karl为了得到保险金烧毁了自己的家具店。最后他们体会到世界有多荒谬,做人真难。    得奖: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长篇影评

 1 ) 卡夫卡,写不下

很荒诞而怪异,很卡夫卡。一大堆固定镜头组成的片段零碎电影舞台剧。每个人妆容都像死尸一样惨白。要完蛋的公司,半死的合伙人,拖着一大堆东西上诺亚方舟的富人、老板,被解雇的老员工,这一切都是因为股票下跌,经济下行,而委员会也不知道怎么办,看到楼在动全都疯了。魔术师大变活人真把人锯了,一群成年人把一个小女孩头头是道地献祭进坑里,而一个糊涂的老头却被大家敬仰。这年头,神父也没钱了,耶稣也赚不了钱,他只是被钉死的失败者,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上班族不得不互相鞭笞才能上班,莫名其妙的塞车无人问津。这种情况下,卡勒想烧房子骗保险公司钱捞一把却玩火自焚,大儿子追求诗却变成疯子,二儿子浑浑噩噩度日,儿死去的亡魂也接踵而至,纠缠着人们,影片在绝望的亡魂袭来中结束。“安坐者是可爱的”。只不过人们坐不起来,正如献祭完的女人、迷失方向的人们,被暴打无人问津的外来者,医院里面闹离婚的医生夫妇。而给我们希望的疯诗人,在二楼传来歌声。

 2 ) 歌声

2000年,打扮光鲜的老男人去上班却被开除。正被他言中:凡事都有个变数。这个镜头拍的实在趣味盎然。办公室的走廊里一扇扇看似关上的门后都有个人在注视着外面发生的一切,西方文明的教养告诉他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放肆。但这关乎桌上面包的事怎可就让它那样既成事实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老男孩跪在老板皮勒面前死死拽住他的裤腿。 2000年,军队高官,大地主,貌似也是个纳粹分子100岁寿辰。他还记得举起左手威严地吩咐:升旗升旗。但这是2000年,所以他在医院在笼子一样的床上大便没有人附和

 3 ) ——

片段延想



每扇门都开一点,每个门缝里都有一双眼睛
事物本身的轰响与事物之外的静默。
中断。
关门的声音就像劈开一根骨头的声音
/

一切事情将来的变化?
我们为什么不谈谈它们以前的变化
/

游行片段: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鞭子或者绳子,半佝偻着行走,每隔一会,他们就会举起手中的鞭子鞭打地面或前面的同行者,然后稍作停顿又继续行走。他们更像是自己压迫着自己,自己鞭打自己,并向着同一个方向行进。
/

两个魔术师因一次失误而断送前程。
观众从此不买他们的账,观众容不得一次失误。

这个世界难道不是一次失误?
/

他们看向你,你看向别的地方。
我们用忽略和被忽略来确立自己的位置。
/

任何一个行为之后紧接着的行为是否是对上一个行为或之后即将发生的行为的反应?不论之前之后的行为多么断裂与不同。仍然有联系
有时它是对当下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
/

倒退着走进坟墓

 4 ) 歌声

很难形容这部电影的主轴,可以说它几乎没有一条明确的故事线。电影由若干个段落组成,每一个段落的场景都是固定机位,构图精巧讲究得如名画一般。安德森在访谈中说过,他深受尼德兰著名画家老勃鲁盖尔的影响。但在我看来,他的拍摄风格更让我联想到美国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霍珀的作品。极简的画面中,现代人的异化、孤寂和疏离被赤裸裸地展示,人们就在其中上演着悲欢离合。 电影的数十个场景里,有人失业,有人破产;有人发疯,有人吟诗;房子在移动,车子却被堵在了路上;耶稣的十字架被人扔进了垃圾堆,可爱的小姑娘成为了宗教仪式的牺牲品;活人生不如死,死人却追逐着活人……所有这些莫名其妙的场景,都发生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城市里。这个城市里的车子都堵在了一条路上,即使其他街道空空如也,所有人都依然一窝蜂地堵在那似乎唯一的道路上。他们或坐在车子里焦躁无奈,或效仿耶稣受难,一边鞭挞自己一边缓慢前行。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所有人都不知道未来去向何方。 在这样一部充满末世隐喻的电影里,黑色幽默却是无处不在。蹩脚的魔术师险些把躺进箱子里的志愿者切成两半;精英“砖家”们看见房子移动的场景就惊慌失措丑态百出;失败的生意人把自己公司烧掉后,还遇上了已经自杀死去的债主……所有这些荒诞的场景看似无序,但实际上都和电影最开始出现的那位胖老头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于是,以这个生意失败、儿子发疯的可怜人为线索,这个走向末路的世界中的病态和荒谬,一幕又一幕地上演。

 5 ) 安坐者总是可爱的,优雅而从容

太过可爱

你所引以为傲的繁华,会有多少变成衰败? 你所瞧不起的衰败,又有多少会变成繁华?(《红楼梦》曹雪芹) 这部电影是西方导演递给小粉红的刀。

尽管一幕幕幻灯片式的沉闷场景、僵硬的表演、神经质的台词、延时过度的定格并不讨喜,固定机位让做爱都变为静止画面,但它是大师级作品,借助人物间细若游丝的关系,构织出一幅老态龙钟走向衰败的欧陆图景。

有一种僵硬叫做风格化

人口老龄、治理低效、思想保守僵化、观念落后、政经宗教人文全面崩坏……这些发生在世纪末,似乎能用宗教国度的末世情结来解释,但归根结底是社会体制走上了穷途末路,这从百岁将军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便可管窥。

人们除了在绝望中挣扎,毫无办法——他们连交通堵塞的原因都找不出。直到献祭儿童的一幕,其荒诞程度也并未超出设定。当然欧洲从未惨到如此夸张的程度,却能让你认同现实的残酷与那种颓丧感。这已经不是隔靴搔痒的讽刺了,而是硬揭、活扒。

献祭之前运用虚伪的政治正确对儿童说教

安坐者总是可爱的……

歌声总是从二楼传来……

人们总是在拼命逃离云层下的垃圾场……

寻找精神出口,以为是解脱的逃离

人文崩坏引发的诗人病

自阴间而来的债主

发宗教财失败后气急败坏的人

资本高度集中且散发着腐味:坐拥万顷良田却整日睡在形同牢笼的病床上等死的百岁将军

 6 ) 存在的营养不良

最喜欢的还是译名,只是通过2部片子,导演罗伊安德森就荣升我偶像行列。
同为广告人出身的经历,以广告的可实现作业为主,电影一直锻造只出精品,而且在主题之下,表现上一切以创意为先导,情节上未必垂直连贯,只是在主题的周围即可,彼此之间可以没有关联,很实用很符合广告人思维习惯的电影创作手法,值得深度学习。
至于影片本身,摇晃的耶稣,被误操作的观众,被祭祀的孩子,被膜拜的将军,被解雇的老员工,被殴打的外来人。。。。都生动真实。
主题上,仍旧是对于不健康存在的反思,但并不拘泥于孤独一处,但事实讲,此片与你还活着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短评

不是很能确定它是电影……正好最近在看英国的黑喜 果然还是欧洲玩得艺术感更强啊 每个场景都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画作 或者是行为艺术的集合(不过果然它们都和诗意有关)不仅是场景的设计 场面调度的凝滞感 吹一波的话它的价值就在于 它时长90多分钟 所以情感累积和其他长度都注定不同

7分钟前
  • 寒莓根
  • 推荐

极度晦涩的悲喜剧,从头到尾的固定长镜头。人的物体化,景致的舞台化,剧情的空心化,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很有魔性的一句台词:“安坐者是可爱的”...(看完后觉得自己都变煞笔了!)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虚掩的门,摇晃的耶稣,街上的苦行,莫名的堵车,游荡于荒野的鬼魅…只要开心无害是现代病,意外事故都是笑料,托马斯的病友说哭是好的。埋葬下一代,库布里克法斯宾德也有类似的“展望”,同样是2000,对国人来说反倒是值得怀念的。还想到了词语,德莱叶活在21世纪还会那么笃定吗?不得不说十字架质量很好,安坐者是可爱的,怪不得霍克尼爱画椅子呢?

10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之首,2000戛纳评审团奖。千禧年恐慌+末世启示录,信仰失陷,诗人已疯,精神贫瘠,物质至上。依然是白面群像式的荒诞剧影像,冷幽默中透现着悲凉与绝望。除一处后拉镜头(火车旁初遇已逝者)外,均为固定机位深焦长镜头。群戏场面调度精妙,后景中亦有不少重要信息,如无尽的堵车(比较戈达尔[周末]影史最长塞车)与只朝一个方向走、间或弯腰鞭打前排人的游行队伍。最捧腹之景:失败的大锯活人魔术&敲打垃圾堆旁电线/灯杆后溜出的群鼠。| 安坐者是可爱的 | 找不到人却遭街头路人毒打| 全城人齐声张嘴高唱 | 只能呆在铁笼般床上的百岁亿万富翁大地主 | 倾斜晃荡的耶稣+卖耶稣失败将其丢弃的商人 | 惊慌逃跑的开会者&向内开的门 | 诡异的祭礼与震悚的收尾 | 众逃亡者拉挪着过载的行李车。(8.5/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虽然和《寒枝雀静》一脉相承,但要比较的话, 这个还是偏虚妄无趣了,而近作无疑更笃定更透彻,就算同讲哲理,把观众看得云山雾罩还是似懂非懂抑或一目了然,基本也是执导能力的反映。罗伊·安德森认为伯格曼不幽默,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慢慢进步的。

16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8/10。尴尬派导演的高逼格怪片,极富创意的场景构思,甚至用超现实的还原手法打破时空的间隔:纳粹吊死的俄国青年、债主鬼魂和生者同在一个空间里游荡。管道将尾气送入一群裸体女人列队走进的闷罐车,离奇屠杀同[寒枝雀静];结尾扔掉十字架的广场远方不断有蒙眼的人们聚集过来,象征着集体赎罪的主题?

1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不名一文者是可爱的,仰天长卧者是可爱的,遗忘童年者是可爱的,栖息安坐者是可爱的,无帽秃者是可爱的,无花偷者是可爱的,戴表亡者是可爱的,荣耀生者是可爱的,宽容者是可爱的

22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力荐

【#1200】追求极致美学自然不错,但我认为安德森僵尸化的动作调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想要达到的讽刺效果,最终还得透过语言进行表达,整部影片的悲观情绪不仅混乱了社会,更消解了人的意义,这么一来反观卓别林和塔蒂的伟大之处,化平凡为不凡的视听才是真正的电影。

23分钟前
  • TWY
  • 还行

被二战亡灵少年所缠绕的自己,精神病院里的诗人长子,这两个画面所造成的蒙太奇,不正是阿多诺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当中,人类遭遇历史浩劫面前,所面临的表达之不可能,语言无法承载的身体?一场一镜一个象征性主题,批判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很多没看懂,也不想去搞明白。

28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罗伊安德森真是奇才,这种人海固定长镜头的模式,特别难拍不说,竟然生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笑点,大多数还非常通俗,虽然我大概还是没有看到所有的… 更惊人的是,虽然好笑但它不是喜剧片,说的是人类对千禧年未知的恐惧,以及岌岌可危的表面的平静啊…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大智者不悲情

3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很多隐喻的恐怖片。

43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仅有一个移动镜头和两个相对移动镜头,Roy Anderson全凭构图和导演调度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

44分钟前
  • 陈乱乱
  • 力荐

罗伊安德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卡夫卡,只不过更喜剧些。这种喜剧效果来自于它对于空间的专注:它们把观众倏忽推远了。[二楼传来的歌声]则带着鲜明跨千年特征,它展现的是当历史发展到尽头时,人类可笑而徒劳的试图与"楼上"重建起联系的努力。但最终人还是被独自留在了此岸,被那死去的过往所审视和拷问。

4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人格面具般的造型,戏剧化的故事冲突,天马行空的电影结构——三部曲一起看完:因为是20年電影经典,所以票一把,真的是第一次看该导演作品。

47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象征、超现实,甚至有鬼魂,话剧一样简洁的布景。场景:被鞭子抽打向前的上班族游行队伍、大大小小的十字架、献祭、沉默的疯诗人(儿子)、坐在婴儿床样栅栏里的百岁老将军……“人生就是个市场,买东西,然后在后面加一两个零再卖出去”他是个好人,是个诗人,开不了出租车,也不会做买卖,所以他疯了

52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理智的表象之下,一切都荒谬如斯;总体感觉很布努埃尔。

5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12/16 这北欧导演用电影定焦广角的镜头,特意编排好简单的场景简练的对白用极简的手法拍摄/异常白的妆容有种荒诞和体验冷漠的人面具感[与寺山死者田园祭有异同处]/油画般的场景和长时间发呆的人体现都市冷漠疏离感/像英格玛一样用现实主义表现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受到98年经济危机显示转化为无为的思想

59分钟前
  • GINGER
  • 还行

当初怎么会想看这么冰冷灰色的电影呢? 但它又不是直接的冰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僵硬灰白沮丧停滞,迟缓压抑如行为艺术, 一开始就不舒服,看完仿佛自己都变成这种灰白色。 还是不要想不开去看它了,人要避开心理暗示。 20110628@home

1小时前
  • 半袖
  • 还行

高冷荒诞超现实喜剧。有时候你只需要把某种思维方式具象化为一种常见的却是大多数人想不到的符号,往往就能获得戏剧化的喜剧效果,比如本片的宗教被具象化为一个个十字架。魔术那段太搞笑了。两段主题曲都很好听。

1小时前
  • 小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