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2012

动作片大陆2012

主演:孙红雷,古天乐,黄奕,钟汉良,高晟晖,李光洁,叶璇,甘婷婷,王思雅,林雪,林家栋,肖聪,王紫逸,成泰燊,卢海鹏,张兆辉,吴廷烨,姜皓文,李菁,郭涛,谭凯,郝平

导演:杜琪峰

播放地址

 剧照

毒战2012 剧照 NO.1毒战2012 剧照 NO.2毒战2012 剧照 NO.3毒战2012 剧照 NO.4毒战2012 剧照 NO.5毒战2012 剧照 NO.6毒战2012 剧照 NO.13毒战2012 剧照 NO.14毒战2012 剧照 NO.15毒战2012 剧照 NO.16毒战2012 剧照 NO.17毒战2012 剧照 NO.18毒战2012 剧照 NO.19毒战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20:12

详细剧情

  刚刚结束一次危险任务的津海市缉毒大队队长张雷(孙红雷 饰),在医院意外见到因车祸入院治疗的香港人蔡添明(古天乐 饰),身经百战的张队迅速判定蔡与毒品勾当有关。通过对蔡的审讯得知,有一车来自粤江的冰毒当天抵达津海,即将和当地的贩毒分子哈哈哥交易,而蔡正是双方联络的中间人。为保住性命,蔡添明积极配合,协助张队伪装成粤江赫赫有名的大毒枭黎振标的侄子与哈哈碰头。随后缉毒大队一路南下,途经蔡在鄂州的毒品加工厂,并最终抵达粤江与黎振标交易。周旋在狡猾凶狠的犯罪分子中间,任是经验丰富的张队也必须步步为营,小心应对。  经过一番凶险的试探,双方终于迎来交易的最后时刻,但此时这盘杀机四伏的棋局也全然失去了控制……

 长篇影评

 1 ) 印象问题

毒战好不好看,够不够银河,最大的分歧是印象问题。

《蓝宇》刚出的时候,不少人觉得怪怪的,外来的关锦鹏在拍观众最熟悉的地方。看着最熟悉的北京,演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些人怎么看怎么别扭。

距离产生美,但这是老杜这次选择的方式,粗粝、直接。视觉氛围上,我觉得本片更像《大事件》。

白天最明显,相比以前老杜拍日景,《放逐》也是白天开场,白天戏也多,但写意的风味在。《黑社会》虽然号称“文学化”,但摆拍很多,节奏舒适。《大事件》《夺命金》用的都是白描手法,《毒战》也是。取景在天津,一到白天,就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环境印象,但只能说是写实,没有什么丑化。加上太熟悉,看哪哪难受。一看到老杜镜头里的环境换成了大陆,内地观众顿时有廉价的感觉。


但是又有一些不同。

一是到晚上,一离开自然光,画面立刻就鲜活起来,不光是银河熟练操作室内景和逼仄空间。而是一到晚上,老杜也许就有“看到该看到的,看不到不该看到的”意识(见《柔道龙虎榜》花絮),真是本性难移。

所以这片香港人看起来可能比内地观众看起来要新鲜些,这是一定的。

二是动作节奏上,《毒战》几场动作戏,强调的是“乱”,这在近几年的银河戏还是少见的。《放逐》《真心英雄》的特色是全方位,场面再乱,各个角度一览无余。《黑社会》是舒适的摆拍,《枪火》是形式化的摆拍。《毒战》的这种“乱”,基本上是为了剧情爆发服务。和《非常突然》那种冷酷摆拍下的无力感不同,镜头离得很近,在车里、在人旁边、主观视角多、开枪了会震,铺的是一种“身在其中”的危险性、代入感,更刺激。


剧情方面,反转身份的梗在纪实公安文学里是见过的,甚至在苏联间谍小说也有。说起来更应该是《毒战》和《碟中谍4》都取材于现实才对。(韦生总是中枪……)

孙红雷吸毒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在萨苏的纪实文学里有个京城的帅哥卧底“小哥”,在云南跟毒贩对HIGH,吸了N口差点没挂掉。《京城十案》这本书有。

人物方面,很多人说老派东西太多,我反倒觉得很新,新在简单的格局,减法做得好,有意识的改变也不少。

例如孙红雷跟黄奕,戏做的就是俩人平常的默契,不在这上做文章。

再有古天乐喝茅台祭天那段,这人是真怕了死,惊惶一整天,才想起家里人来,但是想起来了,就挺痛苦,当着大伙面也要宣泄一下。(也有人说这是演戏,捎带博同情)

警匪两方面都算的上惜墨如金,戏少了,人反而立体起来。孙红雷的工作细节,对待同事的部分都很精。

再有几个老港上来淘金的杯具命运,简直就是在给所有港人敲警钟吧。就是戏有点多。

当然,最劲的还是高潮和结尾,否则就不是银河了。

这戏前面冒了不少险,拍了许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细节,为的就是要写贩毒险、缉毒险,最后一个与众不同的高潮,就比俗套纪实高出一大块了。缉毒类的“纪实文学”,高潮一般就三种形态:卧底身份暴露,或同归于尽或全身而退;警察做局成功,大围捕中警匪主角决战;匪自食其果(自杀尤其是吞毒而死)。但毒战全不是。

《毒战》前面做这么多,到了高潮就服务一件事:“毒贩最怕死,缉毒警最执着。”韦生也讲,想拍出死刑环境下,犯罪心态的不同。所以尽管用的全是老梗,还夹带了不少私货给老港们长脸。但最后就一定要用最凌厉的手段干这个。《门徒》那样算是通透的,道友够惨,卧底够胆,土豪毒贩家破人亡,每个层面的恐惧都覆盖到了。但毒战更犀利见血,到最后这场戏,把警匪身上其他的符号全扒光了,就讲追逃、生死。老杜说,要守规矩,内地警匪必须要黑白分明,他就给拍成一套极致的东西。

如此一来,这样的结局就是最适合的。人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是终结,就值得被害怕。

“但是,死了又怎么样?”

正点,前面那么多高端黑,其实都不如这结尾。人犯正法,是一直以来内地要求他给出的结尾形式。这次他没有反规则,反而用这个符合规则,却戛然而止的结尾来问问题。

“死刑能解决什么问题?”
“死的未免太轻松了吧?”

估计《以和为贵》试拍死刑的时候,老杜就想问这个问题了。

 2 ) 大陆警匪片从无到有的里程碑之作

    这是由一场离奇车祸而展开的警匪博弈,一个刚刚完成卧底任务的警察意外的发现了潜藏在这起车祸背后的制毒工厂。而为了诱捕更大的犯罪团伙,警察选择与受伤的毒枭合作,却又陷入了智斗勇的殊死追踪。在此之前,中国大陆从来没有过一部像样的警匪电影,更何况,还是一部关于毒品的枪战片。早在去年的罗马电影节上,《毒战》就赢得了外媒的一致好评。真实、残酷两个字成为必谈的关键字。
 
   带着片名去解构全片,却就只在开场人体运毒的意外中实实在在的刻画了毒品的可怕。毒品到底是什么样子,毒品为什么会毁掉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每一个问句背后都一定会是触目惊心的惨痛。可在“人心比毒更毒”的六字宣传语下,影片欲要洞悉的黑暗人性昭然若揭,讲白了后果,前因也就不必赘述。杜琪峰用银河映像经典的利落节奏亮相,一场警匪的猫鼠游戏接踵而至。

   影片虽然标榜孙红雷和古天乐的双雄对抗,但我更感觉在《毒战》中不存在任何主角。准确的说,《毒战》中每一个角色都是一颗被操控的棋子。不管是孙红雷饰演的缉毒队长张雷,还是古天乐饰演的毒枭蔡添明,还有为追查案件连夜追车壮烈殉职的其他警员们,蔡添明的傀儡上线以及香港七人帮……他们都只是硕大毒品网络中的一根线索,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他们之外,在正义和犯罪之间,仍会有前仆后继的牺牲者源源不绝。

  在暴力即强权的制度下,警察唯一的目的便是捉拿毒贩。而对毒贩来说,活的欲望则大于一切。这种设置从一而终,简单粗暴,却将人性的丑恶鞭打得如枪声般铿锵。在必要的时刻做减法,虽不能称之为剑走偏锋,却强在事半功倍。整部影片的基调都弥漫在这种毋庸置疑的冷酷气质下,即便有些许台词招人捧腹,却仍贯穿着令人深思的黑色幽默。

   《毒战》的精妙,还正在于它抽离了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在数以千计的类型片里,观众早已厌倦了被迫接受烂俗而低劣的煽情信息。每个人都有过去,也都有迫不得已的悲哀。对于过去的无计可施,也终将成为对将来的混乱干扰。所以《毒战》中的角色,都带着强烈的坚硬气场,带着正邪不两立的干脆。这种直观的情绪更难让人置身事外,利益和欲望,正是最原始的人类话题,抉择往往无关大时代,却足以撼动小人物的命运。

  而对杜琪峰而言,《毒战》显然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首次将警匪片影片放在大陆,也代表他即将首次面临制度的冲击。但幸好,那种来自港片黄金年代毫不妥协的凌厉气质依旧咄咄逼人。杜琪峰把他的骄傲安放在最容易被忽略却也最让人唏嘘的细节中:警局审讯室醒目的“禁止刑讯逼供”;黑道掌控的船只中飘扬的五星红旗;毒贩毫不犹豫当做值钱烧掉的人民币;被含糊重置的所有大陆地名……这种姿态毫不卑微,也全无欲盖弥彰的劣性。

  连同在其他商业片中频繁出现的繁华城市,也在这里一并消失。从某种角度上说,歌颂缤纷都是自卑者做的事。而直视现实,才是当下最该交付给观众的体验。就像整个隐藏在暗处的毒品网络,在杜琪峰的影像中,他已经尽力的为观众把视野去理想化。烟雾弥漫的工厂粗糙、稀松平常的街道、拥堵混杂的公路,这些场景的选择与审美无关,却将真实的质感体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警察吸毒、死刑直播、枪击爆头等情节,与其说是挑战尺度,倒不如看成挑战自己。在别人只敢跃跃欲试的时候,杜琪峰就已经仰着头做到了。

   相信《毒战》不需要用一些“最”字去拼贴自己的风格,因为在某一个领域里,它就是唯一。

 3 ) 毒战

"警匪片全世界都拍泛滥了,《毒战》就是想要拍出来人心有多狠毒,贩毒的人都是没有良心的。”

这是导演杜琪峰说的话,事实证明,这部电影真的如他所说那样,拍出的效果真的挺震撼的,我没想到尺度会这么大。

孙红雷饰演缉毒队长张雷,古天乐饰演的是一位亡命毒枭。

孙红雷在开头几场戏里说的,“我是警察,你是毒贩,我不是出卖你,我是抓你”。这就可以看出他对古天乐的不信任,这使得两人的对手戏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然后黄奕嘛,这个性格情妇还是演得不错的。

剧情真的不错啊,很紧凑,然后枪战也很刺激啊。正邪的两股势力在对抗,邪不胜正。

 4 ) 杜琪峰+孙红雷+古天乐+暴力美学=经典好片?

不想说太多,总之,别抱太大期望,真的,你别以为“杜琪峰+孙红雷+古天乐+暴力美学”就等于好片。屁。
这个片子讲了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他是个不想死的坏人,后来他死了。还有一个人是个想杀了坏人的好人,后来他也死了。然后就完了。
妈X的编剧要不要这么脑残啊!你以为装了个经典杜氏暴力片的壳子就是放逐黑社会夺命金了么么么么么?????
靠!
从影片第一分钟我就注意到了古仔那纠结郁闷苦大仇深的表情,我以为这个表情背后一定有一个曲折离奇复杂的故事……然后到了CAST黑底白字一行行往上冒,我明白了,古仔是憋屈的。这种憋屈,是因为编剧给了他一个憋屈的感情基调,但是没有给他憋屈的根本原因!
他特么的整个片子上蹿下跳扑腾玩命出卖朋友对抗警方的原因原来在前二十分钟就交待了:他不想死
………………………………………………………………
哇靠!
我倒不能说这个逻辑不对,但是……他喵的谁想死啊!你要不要这么偷工减料啊!!
该片前九十分钟向观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编剧臆想中警方与毒贩斗智斗勇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心路历程,这一部分叫做科普片。
该片后十分钟是为了成全杜监制偏好的元素,混乱的枪战,紧张的对峙,翻飞的子弹,惨死的炮灰。然后piu piu piu pa pa pa,大家死个利索。
所有反派里除去不停反水的古仔,看起来最有点头脑的昌哥原来是个龙套,装X装了六七十分钟结果被那堆港佬连踢带踹一顿胖揍,好吧,港佬们该发威了吧?结果呢?
做一亿二的生意的大佬们来实地考察都是光杆司令啊?都不带个跟班小弟的?都自己开车订机票擦鞋刷马桶?我除了看到他们自以为是地支使雷哥开了几艘破船,就没见他们哪里精明。如果贩毒的都这么好骗的话,那么大概早就被连窝端利索天下太平了。或者其实这个片子是为了宣扬社会主义好人民XX高?这是……宣传片?
我觉得这个片子从头到尾唯一的亮点就在于,原来妈X的李菁和郭涛是终极大BOSS!那百发百中的枪法,那临危不惧的英姿,那迎难而上的勇气!分分钟秒掉完全酱油化的汉良哥光洁弟+众帅哥卡司哇哈哈!!
吐槽无力,槽点过多。好在,这个片子里还有古仔,不管这个片子多么没有深度,不管古仔这个人物的形设有多么浅薄,古仔都在努力地找出里面的深度,好吧,他想活,想活得不顾一切,这本身就算是……歌颂生命美……还有,他为他炸死的媳妇流的眼泪,恰到好处得我差点以为是真的,他是真的爱他老婆。大家都这么想吧,这样这个片子还有一点跟老杜以往的作品靠边的可能性。

 5 ) 宁教我负天下人,一代枭雄添明仔

(严重剧透,非礼勿视)


这是一个枭雄的故事。枭雄的名字叫蔡明,啊不,蔡添明,添明仔。

添明仔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水汪汪的看着你,有时候像小鹿一般无辜,有时候像受伤的小兽一般无助,最后他砸断自己的手,捡起地上的枪,干净利落,一枪爆一个头。眼神里面没有任何感情,枭雄本色,绝不手软,没有废话,手起TM人头落!


我已经受够了诸多电影电视剧中的大反派得意时每次都一堆屁话,非要自带解说的把自己的阴谋诡计说完了再哈哈哈哈哈白痴一样笑上半天然后被男/女主角或者某个路人小弟背后阴一刀。

1.枭雄本色一,情商高,人脉广阔,感情充沛

首先,如果没有工厂的意外爆炸,这个看似有情有义的添明仔明显在贩毒界混得相当不错,各种兄弟干爹徒弟亲人,一个庞大的制毒网络。他掌握着诸多命脉和资源人脉,随便说出一两个就够警察们忙乎一把了。最后临死前不停的说,不停的说,全国各地,遍布网线,令人背脊深寒,那些表面都是如此普通正经的人,却都伸出了蜘蛛之丝团团相连。


出了意外,逃跑够快。老婆舅子就没那么好运了。你们安心的去吧,我会用火辣辣的mao爷爷纪念你们的阿门....

撞了车送医院,醒来一下了解状况,借机开溜。在警察开始搜捕的时候淡定地在门后喝茶观察。如此处变不惊。可见城府之深,心机之重。

逃跑被抓后,很快就分析清楚状况,当机立断,决定反水,做污点证人,我猜想,当时他就开始盘算,一有机会就反水了。只有活下去,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是一个典型的刘邦式枭雄。

即使面对自己的大敌张队长,添明仔也一副肺腑真诚一般给予帮助和合作,张队长急救毒品出来那一刻,必然是有一点动摇的,情商不可谓不高。

这种枭雄,平时很会做人,打好各种人际关系,给予他人恩惠机遇。
一旦危难关头或是利益冲突,当机立断背后一枪的速读比谁都快。他们的脑子永远是利益最大化的高速运转,其次就是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没有废话,哪里来废话唧唧歪歪,你是杀人不是杀鸡。

2.枭雄本色二: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做坏人,也要做一个一流的坏人!】

欧美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经典的BOSS,比如汉尼拔,比如小丑,就算做坏人,也要做有追求有理想有内涵的一流坏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每次做坏事都要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妹,这里的哈哈一下就挂了。
比如《霹雳》系列中的人气杀手阴川蝴蝶君的诗号:

【坏人有坏人的气魄,规矩有规矩的眉角,杀手有杀手的角度,游戏有游戏的魅力!】

3.枭雄最大特点: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我想曹操这句话真是太适合添明仔了。既然开始反水,那就一反到底,不管是七人组标叔还是大聋小聋徒弟,既然已经对不起了,那就干脆送你们上西天,清清净净。绝无拖泥带水内心挣扎情义两难左右难堪,啊呸!有我命值钱吗?


电影院旁边坐了一家人,两个小孩,一男一女,老是动不动问妈妈,妈妈,他(添明)是好人吗?

看到最后添明仔杀了诸警察后大喊,妈妈他是坏人,他杀警察!

大家都笑了....

孩子你还小,这个世界上;

杀警察不一定是坏人,坏人不一定就杀警察..
警察抓的不一定是坏人,坏人不一定被警察抓。

我们小时候总喜欢看电影黑白分明,先分清楚好人坏人才能看得舒心,好人失败了受伤了会替他们难过,坏人被打败了杀死了大快人心,比如三国,比如水浒。
但是,换一个角度以曹操写三国或者高俅写水浒又会如何呢?

除开身份矛盾和杀戮,
其实所有这类生死相关的电影的主线只有一个——

活下去!!!

 6 ) 港产公安的大陆质感

银河映像四字在港片迷心中分量颇重,但对于大部分只从院线了解电影的观众,仍相对冷门。即使“后CEPA”的合拍片时代已迎来第十年,杜氏作品仍在大陆人气寡淡,偶有爱情喜剧能卖座一两回,最见功力的警匪片、黑帮片由于题材“边缘”,宣发不力(也确实难以开展)等,仍极少进入大众视野。《毒战》是杜氏迄今为止北上的最强一击,弃守狮子山下弹丸之地,拍起公安题材,叙事中心也全在大陆,加上海润卖力宣发,最大程度吸引了多层次观众,一扫此前银河犯罪片在大陆定位暧昧、不尴不尬的局面,有了准警匪大片的卖相。看片后做影院调查,普通观众中熟悉杜氏作品者确实不多,问及感受,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真实。

银幕的真实自然不等于现实真实,何况有些环节没法真实,比如片中描述细致入微的诱捕、追踪、特警突击等。映后笔者与请来当观影顾问的缉毒警官聊天,她肯定了影片执法流程的专业性,高科技化也是对现实的逼真反映,但再问及细节,警官便三缄其口了。想来《毒战》和国外某些“军事教科书”级别的枪战片一样,已经逼近保守职业秘密的最底线,再往细里“真实”,银河创作组就要面临牢狱之灾。警官还强调最夸张的,是片中几场枪战,有趣的是,观影调查表显示,观众大多觉得枪战才最“逼真”。

我国禁枪,眼下又是太平年代,普罗大众对“真实枪战”的概念多半来于两处,一是新闻纪录片,获得的印象是枪战是大量依靠掩体和玩了命跑位的残酷较量,是双方长时间稀疏的子弹交换,若学白鸽中风衣飘扬,或手持大枪怒吼狂扫的,都跟送死无异。二是《闪点行动》等以专业著称的国外电视剧,得到的经验是即便围攻两三个目标,也要调动数十倍警力,用重火力和场地配合,才有歼灭把握。长期被这两种视觉印象耳濡目染,自然不难对《毒战》营造的伪真实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信服。更有甚者,影片虽从《大事件》、《非常突然》、《PTU》等借鉴良多,但杜氏这次连一贯的最炫浪漫风都舍弃,拿手的俯拍和血雾一并缺席,镜语很朴实,一枪一弹都是直接呈现,令观众无法不接受那众不敌寡、玉石俱焚的撼人事实。唯有满画面噼里啪啦乱爆的火星,还像早年的银河作品,因为成本低廉而没钱布炸点,少了《大事件》的精良感,不知是制作疏漏,还是故意为之。

《毒战》里少有一根筋角色,粗线条不少,但举凡有名有姓的,多半不会“所见即所得”,这是往人性真相的“立体感”上靠,以揭示现实的镜像,也能制造悬念惊奇,是杜氏拿手好戏。你以为残疾人憨厚老实,他们就演一出喋血双聋的彪悍杀戮;你以为“标哥”城府极深,转瞬他就成了套在麻袋里的小绵羊;你以为香港七人帮深不可测,老大卖弄英文“高风险高回报”了半天,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警察和古天乐轮着耍,命丢的要多冤枉就多冤枉。古天乐的配合与反骨交替拉锯,孙红雷一路突破我们对他吃苦耐劳敬业精神(杜导不愧最懂行情的北上导演)的估量,完成了一high到底、心无旁骛的单线破案叙事下,对角色的丰满化修饰。不少大陆片为了让公安和匪徒有“人情味”,务必安排其家人亮相,让警匪以父母、儿女等身份真情流露,生硬的打破单线条式的塑造,这恶习甚至在《导火线》等港片也存在,充分暴露了编剧刻画角色的有心无力,只能借助俗套来补完,该跟《毒战》学学。

《毒战》塑造了职业化、精英化、高科技武装的大陆警队,让我想起去年为香港警队大作广告的《寒战》。《寒战》警员对敌时总是一副有备而来、好整以暇的面容,了不起让郭富城熬个夜,而《毒战》通篇弥漫着尘土味,为侦破通宵不眠、数夜奔波,中途下车解决生理问题都是奢侈,比《寒战》多了一份不辞辛劳,观众也会从生活经验出发,觉得这样更具现实味。主旋律作品颂扬执法部门,往往喜欢拔高,一虚构就让人反感,《毒战》告诉我们塑造警队正面光辉形象,并不一定要与“和谐”、弄虚作假、矫揉造作挂钩,只要能把握艺术的真实,就能“歌颂并好看着”。

剧情在津海、鄂州和粤江来回跳跃,这是国人并不熟悉的地名,但在杜氏镜头下,让人很快记忆犹新。公路,高铁,几几出口的会面地点,津鄂粤字样开头的车牌,无处不在的道路标记,指名道姓的娱乐场所、码头、小学、医院、酒店,画面里还有现场表演的舞女和穿校服的小学生,不知不觉,故事讲得七七八八,两座城市也拍的声色盎然。老杜在香港就好这一口,实实在在的街道楼盘,有商店招牌和地铁巴士,人味浓郁,这一套原封不动搬到大陆,全不失鲜活灵动,是最没有南北文化隔阂的移植。想到前几年《长江七号》在宁波实拍,《硬汉》取景青岛,哪个都没好好运用过,反倒招来该地观众说拍的不像,蚀了好大一把米。

名为《毒战》,又是合拍片,通常联想会描写贩毒分子无恶不作、吸毒者的可怖后果,预告片还曾给出误导,让人以为有古天乐吸毒、孙红雷戒毒的情节,进了影院一看,只能大呼上当,银河创作组和宣发方都太狡猾。影片着力于警匪斗智斗勇,没有对毒品毛骨悚然的描写,但通过灰色笔触营造出那个毫无人情味的犯罪江湖,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其震慑力远比任何禁毒宣传片都有效。看完电影,你只会想离的毒品远远的,但那一份压抑阴沉的宿命感已经如毒品般缠上了你,无法摆脱。

文/方聿南

 短评

港导北传的翘楚,也算内地警匪片的标杆了。对公安办案的深入描绘有如当年《九一八大案》的纪实性,各色桥段软硬兼施直挑电检底线,也消费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敌明我暗的「引蛇出洞」残酷写实,黑白两道的「群戏乱战」简单粗暴,文戏比武戏更适用内地。哈哈哥该找赵燕国彰来演。

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尺度前所未有之大,希望以后能够开创国产警匪片新标准。结尾略奇怪,估计不是导演本意——按照全片的黑暗系风格,必须是坏人逃走啊~~(另,如将7个香港人看成7长老的话,那古天乐就是护士长了,嚯嚯嚯~~)

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喜欢这种专心讲故事的电影,老杜在《夺命金》基础上更进一步,摒弃了各种形式上的炫技,专注于人物命运。细节中隐藏的人物情感耐人寻味,处处埋伏的隐喻使这次北上充满各种解读的可能。残酷的结局让人不禁想起“无仁义”系列。港陆“毒战”,到底是谁在荼毒谁?

9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拍成这样还能上映已属不易,银河团队将香港的那一套成功移植到内地。情节紧凑,写实够劲。如果是纯港片,相信能完美。古天乐演的真好,起码值得一个金像奖的提名。

12分钟前
  • 麦提爽
  • 推荐

三星半吧。看之前看到此片被豆瓣一些影评人吹得天花乱坠,但看了之后挺失望的。缺乏味道、情怀和批判性。不过李菁和郭涛演的喋血双聋倒是有点意思。古天乐布了这么大一局拼命求生的动机原来只是单纯为了求生而已,感觉这样的情节设置有点虎头蛇尾……

15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好想甩出一麻袋星!

17分钟前
  • 阿卜
  • 力荐

大部分时间都在汗毛倒竖、脊背发凉,最后从枪弹横飞的影院出来,灰土飞扬的晚风吹起黑色的围巾、黑色的头发、没系扣子的大衣,顿时觉得自己也杀气十足~(←_←)

20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推荐

哈哈哈期盼了半年的片子居然这么脱线真是没想到啊!黄奕的演技真是充满了槽点,一个黑帮老大的女人熟练的使用“搓一顿”这种我家楼下批发冰糕的大妈都不会使用了的词儿真是充满了复古的气质呢。劣质皮草+闪亮亮的50块夜店裙真是一个合格的vintage范儿的黑帮大嫂呢!最后古天乐也太不巧了被铐住了吧……

24分钟前
  • 颜小兽
  • 还行

真的太惊世骇俗了!真没想到合拍片能拍成这样!杜琪峰仍然是我心中的NO.1!!!除了钟汉良李光洁那两个角色有点多余,整个从前到后简直太赞了好吗!!!!!虽然我还妄想着孙红雷的角色能更复杂一点。严重推荐一定要注意结尾,不剧透。

29分钟前
  • 韩梦想
  • 力荐

杜琪峰矢志不移地保留着香港人的骄傲,在他的镜头下,内地始终是个落后的村寨。这部电影不是不好,而是不释放,各种憋屈。看完之后,让人无比怀念《夺命金》的从容,说到底是情绪的问题。《夺命金》除了结尾都压抑,但结尾让整部影片情绪高昂,观众得到了释放。《毒战》则憋了半天到最后还差一口气~

30分钟前
  • 式微
  • 还行

足有五六场以上的戏让鄙人惊叫:好鬼搞嘢~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杜琪峰让说相声的李菁去演哑巴对后者可谓是沉重一击

39分钟前
  • 坦克手贝吉塔
  • 较差

公平地讲,海润的公关能力很强,杜琪峰需要这种互补,影片在极猛攻坚的扶助下呈现出强悍的姿态,受益的还是观众,个人比较满意,尺度有些意外

41分钟前
  • 苏乏
  • 推荐

片尾一堆男人打手枪,后来,他们全死了。

45分钟前
  • K
  • 推荐

北上的杜琪峰,终于为他的苍凉感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4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画面好大陆连续剧呀,我都在感慨这真的是杜琪峰的电影么。在大陆放映的影片来说也算尺度比较大的了,配角们也是金灿灿。话说,这结局…既无逃出生天的畅快,也无死刑伸张正义的快感,味如嚼蜡。我内心一直在猜测是不是如《夺命金》为了应付和谐大神创作了两个结局?★★★☆

51分钟前
  • Q。
  • 还行

钟汉良死的时候,电影院的女生一片叹息声,喂,你们够了没!

53分钟前
  • 马达
  • 推荐

无仁义、无道义。影片本身有很多解读的空间,包括很多有意识的暗示。不过仅从这个结局,就已经值回这个分数了。不仅是反转,还深化了主题和人物,让你忍不住去回味之前的一些情节。杜琪峰电影的宿命感被植入到了内地警匪片的情境当中。难得看到这么惨烈的公安警匪大战。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懂!杜!琪!峰!的!人!我!真!替!你!们!捉!急!啊!

60分钟前
  • Kikiko
  • 力荐

雖然只是國產山寨版的「槍火」+「神探」,停車場內一幫大佬走出來,還是非常銀河味;雖然只是惡趣味的小幽默,還是沒把觀眾當傻子;雖然不是古裝武俠,還是甩出了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幾條街。

1小时前
  • 左手斷掌@HK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