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天堂

剧情片台湾1989

主演:钮承泽,李昆,曾庆瑜,张世,文英

导演:王童

 剧照

香蕉天堂 剧照 NO.1香蕉天堂 剧照 NO.2香蕉天堂 剧照 NO.3香蕉天堂 剧照 NO.4香蕉天堂 剧照 NO.5香蕉天堂 剧照 NO.6香蕉天堂 剧照 NO.13香蕉天堂 剧照 NO.14香蕉天堂 剧照 NO.15香蕉天堂 剧照 NO.16香蕉天堂 剧照 NO.17香蕉天堂 剧照 NO.18香蕉天堂 剧照 NO.19香蕉天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0 20:15

详细剧情

  《香蕉天堂》由王童导演,王小棣编剧,于1989年问世, 正是两岸开放单向探亲刚开始的阶段。故事的叙述是透过我们现在称之为大陆来台“老兵”的视角来进行的。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是1948年秋天,大陆的华北,风声鹤唳的荒郊野地。门闩是一个未经事故弄不清楚状况的乡下少年,他的父亲变卖了家产,给他攒了几块大头的旅费,从山东去投奔在国民党军队里充当伙夫的同乡大哥得胜。国民党被共产党军击败,溃走台湾,得胜所属的部队跟着准备撤守台湾;他们二人完全搞不清楚台湾在哪,还认为不远,只知道可以暂时远离战场,去那里的人间天堂吃香蕉。到了台湾,正好碰上了惧共的红色恐怖时代,两人因为取错名字,搞上麻烦。门闩因为之前取的名字“何九妹”被人取笑,所以不小心取了个假名“左富贵”,被怀疑左倾;“得胜”则想要方便的混在既存的体制当中,于是用了军队名单上原来就有的人名“柳金元”,好死不死,柳金元在大陆期间就被怀疑是“匪谍”。在“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的年代里,得胜惨遭拷打,逃到另外一个军营,换上新的名字“李传孝”,当上专管伙食的士官长,后来在军营附近,与种植香蕉的本省农民阿祥及其妻子“香蕉嫂”一家变成好朋友,成为他离家在外唯一的屏障。由于先前被当成匪谍的被迫害经验,得胜感染了恐共症,开始攻击他部队的长官,指控长官是匪谍;被情治人员再度拷打后,终于变成丧失理智的神经病,为充满人情味的阿祥一家所收留。另一方面,门闩因被怀疑是左倾,在逃离部队时,巧遇病危的大学毕业生李麒麟,与他的“妻子”月香,和刚刚出生的儿子耀华(光耀中华)。李死后,门闩被迫 “继承”顶替了李大学毕业的身分,透过关系,在空军某单位找到工作,处理飞机零件相关业务,来养活月香及耀华。当然,是个文盲的门闩,根本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在漏底之前,全家人只有逃走,想要去求助于大哥得胜。在阿祥和香蕉嫂一家人热情的收留下,因为大哥已经崩溃,门闩只有自我激励,努力自学,考上了公务人员任用考试,从此一辈子以李麒麟的身分成为小官僚,供养妻与子,同时照顾疯了的大哥得胜。八0年代后,政府开放大陆探亲,耀华在不了解曲折离奇的“家庭史”的情况下,主动联络上了大陆的亲人,为了让父亲惊喜,以出差为借口,到香港与祖父及姑姑团聚。媳妇淑华此时告知耀华去向,要她/他留在家里准备接听祖父的电话,因而引发了二老的高度焦虑。在门闩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此时月香道出了埋藏了几十年的秘密:月香其实不是耀华的母亲。跟门闩顶替了李麒麟的身分一样,她不是李麒麟的妻子,而是在逃难过程中,碰到李氏一家,李的妻子生了耀华后就过世了(其实没有信息显示,月香是否是她自己的名字,还是李麒麟妻子的名字)。耀华的电话终于来了,门闩只有硬着头皮去跟“父亲”交谈,嚎啕大哭,就像是在跟生父团圆一般,用“爸爸”来呼叫耀华的祖父。    《香蕉天堂》是以讽刺的黑色荒谬为其基本的拍摄手法,与《多桑》冷静不滥情的基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放在台湾新电影的传统来看,它大概是第一部战后对国民党政权直接采取批判立场的电影(有趣的是它是国民党所属的中央电影公司制片)。影片中对于像门闩、得胜、月香、香蕉嫂与阿祥这些小人物以及台湾农家相当善意的刻画,与片中唯一负面形象残酷的情治人员,代表了国民党政权的国家暴力,形成截然的对比。电影的公开发行是在八七年解严之后的两年,政治气氛还处于不是很明朗的状态,对于军警特的长期恐惧依然存在,国家暴力统治的阴影犹存,因此电影对于党国的批判立场还是表现的相当收敛。或许这是电影的拍摄策略是以黑色讽刺为基调的主因。这些被怀疑是共匪的小人物,被证实是没有政治企图无辜的受害者,而情治人员的粗暴,行径狡诈,倒像是刻板印象中的匪谍。香蕉“天堂”也反倒变成反共、白色恐怖下的人间地狱。得胜其实从来没得过胜利,比起门闩来看来有一套,知道些人情世故、有些存活之道的小技术,反而变成疯子,反倒被没用的门闩照顾了一辈子,最后全然以悲剧终结一生的是他。弱弱无能的门闩,碰到事只会退缩,凡事都得靠着得胜大哥,还有打扮的性感诱人、花枝招展、一眼就看破他、心怀仁慈的李小姐来保护,就连嫖妓中镖都得靠月香来处理,最后却变成了大家赖以生活的幸存者。就跟在那个年代很多逃难的人一样,必须变造身分,窜改证件,如为了找工作,伪造高学历,将出生年份改早,年纪才够大,得胜与门闩,乃至于月香,都有多重不明的身分。如此一来,取得了难得的新名分后,要不然就被误认为匪谍,要不就得一辈子借用别人的身分,用“借来的生命”终老一生。

 长篇影评

 1 ) 一些一连串的想法

看完之后去油管搜了一下相关话题,看到这个老人的一生。一个人是可以孤身一人存在于天地间的。他与家人分离,一生因为际遇也没能组建家庭。不过他还有朋友,再不济他还有工作,那么大部分时间他想的还是怎么活下去。不过人们还是会给他的一生加上一个苦字,说他是孤苦一生。因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他肯定多少是孤苦的。

我设想,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我从此无法回去,我懂法语,我应该会在这里有工作,运气好一些,或许还会有自己的家庭,建立起新的生活,可能还会觉得这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我喜欢这里的宽松自由。

但我毕竟不是孤儿,我也没法背弃父母对我付出过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的父母是很普通的人,二十几岁的时候随大流结了婚生了孩子,我妈也觉得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但这并不代表,她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给我做早饭,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时候,她说服自己的是,现在苦一点,以后老了有人照顾。当孩子弱小无助,依赖在你怀里的时候,当孩子开始牙牙学语叫你妈妈爸爸的时候,那种责任感和爱就产生了。那种想要保护的心情,我是在汤汤领养了猫猫之后体会到的。那个在实验室里长大的小黑猫,在第一任主人那里又被一条狗狗欺负的小黑猫胆小如鼠,安静不吵闹,她小小软软的身体靠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就心里生出一种温柔,想要保护她照顾她。

很多人都说父母皆祸害,在父母骨肉关系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凉薄。小时候我被我爸打得挺凶的,经常不听话就是一耳光,我鼻血就流了下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可能有八岁吧,本来要去剪头发的,我和老街上的小朋友们到处跑疯玩去了。回到家就吃一记耳光,鼻血留下来,我爸气得要死,说跑到哪里去了!我八方找你。

还有一次可能是五六年级了吧,在外婆家吃饭,我从小吃像难看,很不讲规矩,每次吃得自己脏兮兮的。那天好像是在菜里乱扒拉,被打了,到最后当着全家人的面躺在地上被脚踢。这一顿打我到现在还很难消化,怎么就被打那么过分?那段时间他是自己在哪里受了气窝火吧。

最后一次被打是初中,上初中后我成绩就很好了,每次去学校开家长会我都前几名,名字贴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家长会上有光彩了,就不被打了。涪陵这种小县城电脑普及得晚,当然我的同龄人中家里条件好一些的小学开始家里就有电脑了。我一直没有电脑。初中开始正儿八经上计算机课了,我都不会玩电脑,在同学面前挺自卑,也不敢讲自己家里没有电脑。有一次老师问,谁家没有电脑,我和零星几个同学弱弱地举起了手。我上的实验初中是交了择校费进去的,花了一万五,算是那时候家里很大的花销了。所以我的同学们在那个小城里都算家里条件较好的,我觉得自己算是最穷的几个学生之一了吧。进初中的时候,我妈就说,去了学校不要跟同学攀比哟,我们家条件怎么样你也是知道的,我们没条件跟别人攀比哟。这里要说到,从小要买衣服的时候或者其他什么时候,我妈都会不断跟我说家里没什么钱。意思应该是叫我不要乱要东西吧。所以小时候就很乖,从小也很节约,也不敢要求什么,每次买衣服很委屈很想哭,但好像又觉得自己很有错。从此落下个可能要跟一辈子的穷病,很节俭,可能甚至是吝啬,也极其地看重钱和钱所带来的安全感。说回最后一次挨打,所以就是上初中之后,在吵着想买衣服想有更多零花钱和想买电脑之间度过,最凶地是吵着买电脑,也说了很多混账话,就被我爸拿着电饭煲那个电线狠狠教训了一顿。记忆很深刻,那时候15岁。这以后就再也没有被打过了。等我拿到大学通知书后,我爸就带我去我们小城唯一的电脑城买了一台戴尔笔记本,4000多一台,我爸用现金付的。他就是想说,我不是没钱给你买,是要你好好读书不要被分心。一个小县城里的男人,又大男子主义又自尊心很强,你要他怎么样呢。

现在我长大了,之前有一次跟我妈视频,还提起小时候被打的事,我妈就说,我没打过你哈,都是你爸。你打他还回来好了。像你爷爷笑你爸那样,你爸小时候也是被你爷爷打惨了,有一次你爷爷就说,现在老了,你打我还回来好了(重庆话就是,你现在打来还嘛)。

暑假回去的时候,有一个月每天去奶奶那边吃饭。爷爷去世后,爸爸几兄妹就轮流每人照顾她一个月。她是真的老了。我妈说,爷爷去世前一两年,眼睛就没什么神采了,今年感觉你婆婆眼神也没有神采了,你三伯也这样说。我第一次在我妈面前流了眼泪。后来夜里又自己在那里流眼泪,觉得她活不了多久了,想到每天上去过去看到她睡在沙发上没什么精神,就觉得生命要消逝了,生命很脆弱,抑制不住地想留眼泪。人之将死。

有一天婆婆拉着我的手说,我想了好久,一定要跟你说,你一定要赶紧把个人问题解决了啊!养儿扶女人才叫一辈子哦,不然就不叫一辈子。找人不要条件太高,人才好,有固定工作,能找钱吃饭就行。老汉儿又给你存起钱的,他辈子存了还不少。你老汉儿承认供你一辈子,你回来随便找个工作,找个还可以的人生活都过得去。当然嫩个不好嘛,还是自力更生更好。

孩子如果没有出息了,父母就不会爱孩子了,也会觉得孩子没出息,看不起孩子吗?我七姨婆的儿子因为贩毒吸毒二进宫三进宫,他的两个女儿我七姨婆还是乐呵乐呵地给他带。如果没有孩子,那可能真的无后为大,会恼儿子没本事吧。我姑姑年轻时乱玩儿,跟第一个老公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还吸毒把结婚时买的电视机沙发什么都卖了,记得小时候她有时候回家跟婆婆哭哭啼啼,现在想来应该是要钱吧。爷爷就很气不打一处来。婆婆说,你姑姑年轻的时候真的是乱来,不过那些都过了,现在就不去说那些了。姑姑每次回家哭,婆婆都是又气又骂又边要塞点钱给她。姑姑后来买养老保险买房子,吝啬节俭的婆婆也都给她掏了钱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是船夫,人穷气短,孩子稍微不听话就是一顿毒打。老了之后,他性格变得很温顺,很爱自己的孩子们。他去世了,每次回家全家聚餐,家里的叔叔伯伯姑姑也都很喜欢回忆他,讲他以前的往事,讲他十几岁就从农村出来,讲他在河边拉过船当过纤夫。

90年代西南地区毒品猖獗,偏远地区小县城的年轻人经不起诱惑,失足的很多。后来回想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有一阵都会有缉毒禁毒的宣传电影上映。

这次回去我妈都变得好大方,给了我不少钱花,你说她是为了讨好我,想让我赶紧回国吗?我也不知道。至少我婆婆那么吝啬的人,她每次为我姑姑掏钱都不是为了讨好她,而是没有办法,那是她的孩子。她讲起年轻时的事就很快乐,说爷爷常年在外,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她什么苦活儿脏活儿都干过。夜里在家撕鸭毛,她读了高中有文化又喜欢听说书,会讲故事。她每每讲起都很有一股自豪骄傲的劲头,说孩子们都爱听她讲故事,孩子们的朋友都来听她讲故事,跟她一起撕鸭毛。爷爷婆婆辈的人,一辈子辛苦,拉扯大了五六个孩子。

三伯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挨了打,就发誓不打孩子。堂哥现在结了婚在开出租车,长得好肥,初中毕业后成绩不好读了中专,经常说些什么喜欢国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话。他们都没读什么书,但是对小侄女的教育都很上心。

这所有的所有都是不是爱呢?这真是一些复杂的,混合的东西。

我会西语,有幸在墨西哥生活了五年。和墨西哥前男友的妈妈聊天时,她说,在我们墨西哥父母都不会找孩子要钱的欸,孩子给不给看他自己愿意。我就很惊讶,说,在中国孩子开始工作后,拿到第一份工资就肯定要给爸爸妈妈红包的,至少我们小地方直到2000年左右都还是这样,不然就会被认为是很不道德的,挣了钱不孝敬父母。截止到那时候,我前男友都没给她妈妈买过什么,礼物都很少。他去旅游都是给我带礼物。我说,你妈呢,你没给你妈买礼物啊?他完全毫无意识,说,没有啊。后来我们一起出去玩,就会给她妈妈买礼物了。再后来他去了美国,算是发达了,有一次他跟我说他妈妈突然生病进了医院,现在康复了,不过他都尽量放假就回去看她,也会每个月都给她寄钱花。他说。你打算以后再回墨西哥吗?我那时候说,回去旅游应该会,再在墨西哥生活的话,可能不会了。他说,我应该也不会再回去墨西哥生活了。

在墨西哥真的看到很多单亲妈妈,也看到墨西哥家庭普遍的对孩子无尽的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做了什么都会原谅他们,都是自己的宝贝孩子。不过保守一点的我前男友家里情况是这样的,他说,我外婆说,亲爱的,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会原谅你,但是同性恋绝对不可以。提一嘴,在墨西哥同性恋婚姻是合法的。

人真的是复杂的,多面的,没有完美的人。在不同境况下的人也是不同的。

我会想,人真的可以把自己连根拔起,移植到另外的文化里吗?我从小生活在中国,耳濡目染中国的文化,我现在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也还是中文。我做不做得到,比如说,好,我就移民法国了,我从此努力融入这个社会,看法国报纸法国电视,认识法国人,不再讲中文,以后几十年让自己成为一个法国人。这真的可能实现吗?好像纳博科夫去了美国之后就完全拥抱当地,把属于俄国的那部分自己打包好收纳起来了。我感觉能做到这么狠很难。所以,我生命中的前22年生活在中国,就决定了我此后一生文化意义上都是中国人吗?不过,我只是在脑海里想这种可能性,目前为止,我还是想毕业之后如果没有什么好的能够实现我自身价值的工作机会的话,就还是回国去了。就总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那片土地上施展。你看,我还是没逃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思想。

不过,各种各样的理由中,我想的最多的还是怎么能使自己有的那点儿才能得到施展,相应的价值得到实现,觉得自己过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最后落到意义这两个字,可能又好笑了。但这个对我来说的意义,我自己是实实在在感觉得到的。至于这两个字对于别人,或者对于未来某个阶段的我来说是什么,我无从知道了。我也只能活在现在。

 2 ) 命运捉弄,故国回首

王童的“台湾近代三部曲”第二部,但故事背景时间是距今最近也是跨度最长的。从国共内战的败退,一直讲到影片拍摄时刚刚开放的两岸探亲,前后达40年(虽然中间跳过了差不多30年)。这40年也正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王童作为生在大陆的外省人(其父为国军中将王仲廉),在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迅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难能可贵。

依然是本三部曲的标配——底层哥俩双男主。这次,怀揣淘金梦远走他乡拼命挖矿的长工阿助和阿屘、巧获哑弹跋山涉水期望上缴致富的佃农阿发和阔嘴,变成了客居“香蕉天堂”却只能不断变换身份才能生存的士兵得胜和门闩。依然是辛酸的荒诞,依然是命运的捉弄。曾经大大咧咧左右逢源的得胜,被无辜当成匪谍打成傻子;曾经唯唯诺诺一事无成的门闩,却阴差阳错当到了科室(副)组长。我很欣赏导演没有将这个故事拍成流俗的奋斗史,片中门闩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到最后还是那个怨天尤人不求上进的老头。其他值得称道的细节也数不胜数。比如门闩先用了左富贵的假名招来杀身之祸,后来顶替李麒麟的身份平步青云,这象征了外省人在台湾的身份认同困惑。又比如筷子一掉一捡就是半辈子过去,让我想起那个笑话“上学时某节课铅笔掉地上了等捡起来再没听懂过数学”。最后的结局也是全片亮点。一通“陌生人”的电话,勾起压抑多年的乡愁。血浓于水,故国回首,叹两岸何时能统一。

依我看本片不比三部曲的另两部差,但大概三部曲都拿金马显得过于谄媚,本片最终输给了关锦鹏的《人在纽约》。张世捧得最佳男配角则实至名归。

 3 ) 被历史裹挟着也要把自己活的像一个完整的人

《香蕉天堂》(五星+强烈推荐)

此片讲述的是从大陆逃到台湾的兄弟俩以及弟弟在半路“捡”来的妻子三个人一生的故事。这部影片我不想剧透,因为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去看看这部电影,感受一下王童导演用镜头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我觉得导演从一个平凡人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的一生,也记述了那段正在逝去的历史。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三个身份。一个不知姓名的自己、一个只知姓名而用来逃亡的身份、一个只知姓名却用来过活的身份。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情感加上那些“无来由”的身份活着。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他们的一生看似都是自己的选择。但在我看来,他们每一次的决定,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意志,其实那都是历史代为他们所做出的选择。他们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有的只是被历史的洪流蹂躏着、被裹挟着往前走。然后努力的活着,努力的把自己活的像一个完整的人……

真的,此片我倾情推荐!

 4 ) 小人物的一生传记或许有荒谬传奇,但不会有天命光环。

小人物的一生传记或许有荒谬传奇,但不会有天命光环。 在那些瞬间,我窥见了《活着》,《兄弟》,《太阳照常升起》,《宝岛一村》。 前面很好,虽然表演略过火,直到一双筷子落了地…跨越四十年的场景转换后,在垮的边缘疯狂试探——如果没有那个越洋电话的挽救:假身份和真感情的对比,足以令人动容。 真挚扎实的电影总是能平衡好天下和苍生的份量。

 5 ) 在这里,谁也不是谁。

台湾人演北方人,可是口音就露了馅。

柳金元,左富贵因为扮演过共产党人而在台湾被当间谍而抓,受迫害。
左富贵逃,看见某女呼救,原来是她丈夫咯血发作,救不回来,挂了,悲。
后来,假装她的丈夫,拿着那介绍信去混工作,也就是台向美买武器的单子。
某女“有种明天晚上就到我屋里来,我等你哟”。
后来他们找到了大哥,可惜他已经精神失常,还想跟某个少女结婚(性开始再次萌动)。
后来小弟带着大哥和假的妻子儿女到台北拉三轮,但考上某处外文翻译工作,因为不懂英文,他就拼命学。
就看到他嫖妓(生理需要)回去后,唉。

最后发现母亲也不是真母亲。当年历史背景下支离破碎的家庭。

 6 ) 几点感想

1.两兄弟不同的人生

门栓和得胜这对兄弟个性迥异。门栓懦弱无能,过一天算一天,处处要依仗大哥得胜。得胜精明能干、待人处事都比门栓强不少,他是一个有野心有目标的人,想要在异乡立足,找回一个山东汉子的自尊和血性。但是野心和能力越大,遭到的打击和蹂躏也越大,最终门栓苟活了下来,在历史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容身缝隙。得胜则在时代和自己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发了疯。

2.性的压抑和男性自尊的萎靡

片名香蕉天堂。香蕉形似性器,象征着阳刚的强力和自尊,片中士兵开玩笑,也把香蕉和性器相比。但在片中,“香蕉自民国六十二年开始有过气的味道”后来更是因为过剩而被拿去喂猪,一年毁损八千五百公吨,香蕉的黄金时代至此埋入历史。两兄弟流落到台湾,他们的尊严和阳刚便如香蕉一样被毁损埋入历史。

得胜是一个血性的、雄武有力的山东汉子,但在屡屡的打击过后,他的血性和精气萎顿,变成了多疑和一惊一乍的一个人。对老伯女儿的追求是他想找回血性的最后一次尝试。对他而言,结婚不仅是爱和性的满足,还是做回一个正常男人的必由之路,是一个男人的尊严。然而这次尝试失败了,他最后的希望破灭,耗尽了生命的精气。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死了。 门栓则是另一个形象,他和月华是形式上的夫妻。他怯懦无能,面对事情没有主见,处处要靠月华的安排。月华比门栓大,她对门栓而言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妻子、搭伙过日子的伙伴,也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伴行者,有种类似母爱的包容在。在这两个人的关系中,门栓的自尊是被压抑和扭曲的。月华因为受过的暴行抗拒性,门栓在压抑中出去嫖妓,染上了花柳病甚至还要月华来擦药服侍。可以说门栓这支香蕉就不曾勃起过。几十年后,他熬成了副组长,倚老卖老,对组里的新人发脾气立威,还是在找补这一生缺失的可怜自尊。 3.月华:悲剧的人生和闪光的人性

月华是本片中最亮眼的人物。从谈吐和处事能力看,她应该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这样一个女人,本应有个幸福体面的人生。但她遭受山贼强暴,流落台湾,乃至后来丧夫,和一个无能的男人一过就过了一生。她教门栓用李麒麟的身份找到工作,门栓一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想要逃避,是月华扛起了担子。她想办法解决问题、教门栓如何应对,还给门栓以安抚。本片中男性怯懦脆弱,对女性无能,但女性却格外坚韧。月华的伤痛直到片子最后才被揭开。可以说,她的人生是苦难,也是救苦救难,神性的光辉普渡了两个男人的一生。

 短评

把别人的孩子当孩子,认别人的父母当父母,算不清年龄,找不到归路,在生死离别面前,每个人的眼泪里,都有全民族的苦难。

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25年以后,钮承泽也导了一部追念迁台老兵的电影,也呼喊道:“娘,我想你。”

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台湾历史三部曲,难民身份迷失更迭,白色恐怖时期个人命运的错乱与无奈。跨度长达四辈,但无疑钮承泽一代最动人,窄巷木屐声,斗笠采蕉人,美工出身的王童对时代环境的还原十分出色。从片名起便是浓浓的讽刺味,转眼便在“天堂”过了一辈子的得胜对着电话里陌生的“爹”嚎啕大哭。

1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结尾接电话的一段堪称神来之笔。

12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我不是何九妹,我不是左富贵,我用李麒麟和李太太过了一辈子,可我也不是李麒麟;到头来李太太也不是李太太。身份缺失

15分钟前
  • 八部半
  • 力荐

片中的刘小姐连我这么猥琐的男人都勾引,是不是有悖常理呀?

19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1.身份已经失去了意义,内心才是最真最真的情感;2.四处辗转搬迁,何处才是落脚的家?故乡的家在心里,唯有另寻陪伴,方能回家!3.似是荒诞不羁,却是处处悲伤。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一部让人彻底失去判断力的电影

24分钟前
  • LOOK
  • 推荐

豆导老了变成了李昆。借来的身份基本把这种外省人的身份认同感点透了。而在这背后,还是个乡愁,悲剧的一代人。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国军好儿女,吃着香蕉扎下根,长大来拍《军中乐园》。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結局扯出的左富貴老婆被強暴的往事太過刻意,狗血了。除此之外是佳作

28分钟前
  • SSSSSSS
  • 力荐

前面真的非常棒,直到筷子掉在地上……

3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台湾的民国感还在的时候。

35分钟前
  • 菲利普
  • 还行

历史的沉浮变迁与小人物的悲喜命运,这不就是湾湾版的《活着》吗,战争和政治恐怖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毒瘤

40分钟前
  • 正在
  • 推荐

很有意思

41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展映】大银幕2K修复版很难得。外省人在台湾颠沛流离生存的艰辛与荒诞。借来的身份,造假的学历,大时代下命运弄人。对台湾的风土人情,白色恐怖的阴霾有诸多展现。刚解严就能拍出如此深刻的批判作品,值得敬佩。现代戏部分有些脱节,演得用力过猛,但仍让人感动,瑕不掩瑜。四星半

42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世间哪有天堂,阴差阳错巧成姻缘,偷梁换柱相伴一生,原同是天涯沦落人,叹故国清秋梦,怅生死两茫茫;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浓缩中华半世纪的颠沛流离,至情至性;张世和纽承泽在早期台湾乡土片中堪称黄金搭档啊。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2019-1-7 在郎园的词语放映,重看了王童导演的《香蕉天堂》,想起了王鼎钧的这段话:我关怀的是金字塔下的小人物,贴近泥土的「黔黎」,历史忽略了他们,不愿笔生花,但愿笔发光,由我照亮某种死角。说来伤感,打开那些书,皇皇巨著之中,赫赫巨人之下,青年只是一行数字,军人只是一个番号,县长乡长无论有多大贡献,总司令也不知道他姓张姓李,少将以上的部队长才有个名字,下级官兵只在「伤亡过半」或「全体壮烈牺牲」之类的官式用语中含混提及,无定河边骨向来不设户籍,更无论老百姓的汗和泪了。那些书里有天下,没有苍生。

4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掉筷子的时间剪辑后没想到跨度这么大,幸亏没看豆瓣超长剧透简介,可以说是外省人的黑色史诗了,在花莲也见过一些老兵比影片里更惨。寻找身份认同错乱荒诞悲剧的一生,剧本强大,节奏相比王童的其它作品有些乱,装疯卖傻的张世钮承泽,最能代表台湾的还是演到老唱了片尾曲的女主曾庆瑜。北师大中影修复版。

5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战争年代遥远的天堂其实并不是一处适宜生存和安老的温柔乡。斗争与恐怖在弥漫政治色彩的空气中,压迫个体的平常生活。从内战到解严,短短不到四十年里,换了人间,物是人非。带着假面过活,套用他人身份却在最后被柔软的血脉之情击溃。这一出悲剧,事出有因,只是,谁都追究不起。

54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