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车站

爱情片其它1983

主演:柳德米拉·古尔琴柯,奥列格·巴希拉什维利,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诺娜·莫尔久科娃,米哈伊尔·科诺诺夫,安娜斯塔希娅·沃兹涅先斯卡娅,Aleksandr Shirvindt,塔吉雅娜·多吉列娃,奥莉嘉·沃尔科娃,斯塔尼斯拉夫·萨达尔斯基,Alla Budnitskaya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剧照

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2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3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4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5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6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3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4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5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6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7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8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9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30 16:16

详细剧情

  钢琴家普拉东(Oleg Basilashvili 奥列格•巴西拉什维利 饰)的妻子开车撞死了人,为了妻子,普拉东甘愿顶罪。在审判前的一个星期,普拉东赶回家见父亲的一面。途中,他经过了一个普通的、喧哗的车站。  车站餐厅里,普拉东和美丽女服务薇拉(Lyudmila Gurchenko  留德米拉•古尔琴科 饰)相遇了。两人一开始因为普拉东抱怨餐厅的服务而互相结怨,尔后,普拉东和薇拉越聊越投契,普拉东还到了薇拉家作客。两人的爱情之火就在点点滴滴中点燃了,最终步入爱河。  普拉东入狱了。在难得的家属探视日,薇拉千里迢迢来看普拉东了。两人在监狱外的木屋内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长篇影评

 1 )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意外

作者按:原谅我能力有限想不出合适的题目,选择“知音体”实属无奈。其二,本人是配音迷,文中有大段配音的评论。非喜勿入。


(一)引子
周六上午八点——大多数人还在睡懒觉,于我也是跟闹钟拉锯、痛苦挣扎了多时才起床的时刻——出门。

顶着清晨的寒风骑车半小时到车站,再坐半小时公车到影院。其间不免在颠簸中睡眼惺忪地凝视窗外流动的风景。温暖还不刺眼的太阳已经大方地撒落万千光束。现在是初春,稀疏树叶间斑驳闪动的亮点营造出幻觉般的恍恍惚惚。

老电影沙龙,去年底在豆瓣上误打误撞加入的组织,却成了我今日意外的惊喜。他们终于要放老译制片了!

好大的厅,一水的红色座椅,温暖的颜色。密密麻麻汇聚在中部的几十号人,像红裙上的一条腰带,闲适淡定,既不张扬也不落寞。没有人带任何零食,没有任何噪音,这对苛求安静观影环境的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

抑或是大家都还没睡醒?

当老电影那略带嗤嗤胶片转动的背景音开始飘扬的时候,当失了全彩、微微发红的画面夹杂着跳跃的光点铺陈开来的时候,我木木的思维有点活络了。

开头一通纷乱的点名后,于无声中响起舒缓的钢琴音乐。黄色醒目的黑体字幕呈现出一个个配音演员的名字。那样毫不吝啬地占据几乎整个屏幕,占据足够让你看清记住的时间;主演主配还分别单独列出;翻译、导演、录音、剪辑一一俱全。

不急不急。

两个人的车站。……长影译制片厂 译制。

周围有了些骚动。可能小姑娘第一次知道有译制片厂,可能老爷爷记起除了上海译制片厂以外,长春还有一个。

而我,在看到清晰的“配音”、“译制职员”等熟悉又陌生的字样时,醒了。

(二)相遇
高大的普拉东,银灰的头发,高加索式的鼻梁,一双格鲁吉亚人明亮而无辜的眼睛。西装、墨镜、公文包、脆弱的胃,执拗的脾气,知识分子形象一览无余。而他的声音也是敦厚的、温文尔雅的、谦虚谨慎却又义正词严的。

瘦小的薇拉,干瘪的身材、疲惫的黑眼圈和明显的眼角纹,无论如何无法同俄罗斯白皙高挑丰满的美女联系起来。她一出场时的世故干练,不讲情面的冷酷,习惯性的冷嘲热讽在一群聒噪的女孩们七嘴八舌的造势中更显得咄咄逼人,这个声音不仅纤细,也很尖刻。连哼哼哈哈肆意的笑声也令人生厌。

“给你三卢布,我没吃饭的——饭钱。”普拉东忍无可忍,强压怒火。
“他剩下的几个臭钱,哼,我如数找给他,我们清帐了。”薇拉弯下腰,洒下找零,扭动着腰肢,踩着拖鞋,哼着小曲悠然离去。我的气愤到了极致,这个小女人,不讲理不说,居然还发出这样一声轻蔑的“哼”?!

戏剧冲突继续在这一男一女的斗嘴中轻松地进行。“我想请您告诉我哪些餐桌不归您管,我好坐下”;“如果您没吃,您怎么知道它恶心呢?”一边是男知识分子保持尊严的平稳;想发作又无法发作的克制;一边是女服务员俏皮的调侃,句尾总要带一丝得意的上扬语音。不打不相识,甭管一二十的小情侣,还是四五十的中年人,戏总是要吵才好看的。

我能感觉周围每一个观众脸上都挂着笑,嘴始终没合拢地连绵地微笑着。开心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

薇拉情人安德烈的出现,彻底卷来一场欢笑的风暴。
“啊,我的宝贝,亲爱的,快点快点快点,咱们自己来自己的,像自助餐厅一样,自己忙自己的……我的工作性质就这样,这能怪我吗亲爱的?快脱!……是啊,我是跑车的,你是跑堂的,这有什么办法呢?维柳奇卡,快点快点快点吧,亲爱的我求你了。……你爱我?那就打锣开场吧!……真他妈的,车要是正点多好!等我穿上裤子,亲爱的,别着急,我得亲亲你呀。”

连珠炮似地自顾自说,再看看那位老兄宽衣解带的积极劲,每个人都被逗得前仰后合。配音是吴永庆。这个奉献了一位优秀的译制导演女儿的爸爸当年是多么优秀的配音演员。就这么一小段,节奏快、语言量大,语气还一波三折,从开始的欢喜、急切和调皮,到哀求、质疑、迂回,直至遭拒后的失望、生气,一气呵成。别忘了中间还又亲又搂的,口型和气息还得跟上。相当有难度!完全可以与《虎口脱险》中指挥家那段“慷慨激昂”的经典段落媲美。

翻译也绝妙至极。且不说痛快的“真他妈的”,“自助餐厅”、“自己忙自己的”、“打锣开场”妙趣横生,还有“跑车的”、“跑堂的”这样巧合的对仗简直是神来之笔。形象生动的语言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劲爆笑料。

而薇拉,瘦猴般毫无人情的薇拉,由于拒绝了情人求欢的要求而第一次赢得了我的好感。她是个有个性的女人。我们都明白:有些事情,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情绪不对,就不能将就。女人不能自己作贱了自己。

(三)相知
深夜的舞厅,普拉东静静地坐在角落,忧郁迷惘的眼神注视着忙碌的薇拉。于是我们一起见证了她在觥筹交错中不停地穿梭,一口气都歇不了;她耐心地引导一位醉汉离开,并念及他照顾庞大的家庭而只取了两个卢布作为小费(他坚持让她拿三个卢布)……

心情开始渐渐软化。对每一个挣扎在生活第一线,辛苦劳作又本质善良的人,我都心存敬畏。现实是残酷的,每一个浸泡其中的人都有理由冷漠,不是吗?

普拉东和薇拉交流彼此的信息。钢琴师,巡回演出东奔西跑;服务员,丈夫离开,孤身养家;都不容易,都很艰辛。“其实整个人生就像在候车室。”普拉东娓娓道来,沉静、与世无争,甚至还有点宿命感。这位礼貌而内敛的知识分子,天生道义、毫无怨言为妻子顶罪的男人,由孙敖醇厚的嗓音演绎,自始至终都让人尊敬着、同情着。某些时刻,我竟有种奇怪的错觉,这是毕克在说话?!不是音色的类似,而是气质——正直、自律、真诚和冷静,一样一样的。

“就怕你这最高规格是带引号的。”普拉东嘲讽的语气再也激不起薇拉的反击。她累了。“干了一整天,晚上躺在床上,唉,眼前像走马灯似地转啊,上菜啊,顾客啊,列车啊,嗨,吵吵嚷嚷,我头都晕了。”对付“野兽般”顾客的戒备和强硬消失了,尖而高的修饰音也消失了。白天戏谑的“哼,哈”变换成了沮丧的“唉,啊”。李真回复一个单身女人最软弱的语调。她是那样疲惫,嗓音低哑,透着辛酸和无奈。

“活着真没意思。”
“对,这点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从当街对吵到同睡一根条凳,两个陌生人戏剧般地认识了,靠近了。生活的重压一如往常,但他们的故事渐入佳境。

(四)相熟
“米莎大叔”是另一个超级大配角。我发现苏联演员相当敬业,即使是一个毫不起眼、只有几分钟戏的小配角,也能尽力表现得如此鲜活,令人过目不忘。

这位农村暴发户大婶,干净利落地用手拍苍蝇,粗犷之气可见一斑。她粗俗但不傻冒,察颜观色十分了得,“别讽刺!”她知道科学理论:“人们没有维生素是不行的。” 还振振有词:“我不是投机商,我是土地和人民之间的纽带。”那段揭露国营商店弊病的一席话虽然简单,却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因为不是个人的,没人关心”一针见血。

配音马玉玲,豪爽之气、强干之音无愧“大叔”的称号。此音一出,就非常有说服力。性格、动作、表情,比如“脸色一沉”时的语气都贴合得天衣无缝。想起上译厂的潘我源,两人音色相差甚远,但行事大大咧咧,言谈肆无忌惮的风格重合了。无可取代的特色之音。

一身西装的普拉东,围着围腰,扎着袖套,尴尬的杵在甜瓜摊位前,不知怎么张口。知识分子下乡体验生活?爱死他害羞的模样啦!

被一群粗鄙乡野小贩的诋毁和斤斤计较逼到无可退路,短暂的挣扎沉默后,他一甩头,开口了:“哎~~我也豁出来了,快来买吧,察尔中产的甜瓜呀,油光水滑像个大姑娘!嗯(亲一口)甜得像个蜜糖罐哪!”

他抬头张口的那一刻,像变了个人似的,声音也变调了。一声长长转音的“哎”吆喝走了矜持和稳重,取而代之的是夸张和大胆,甚至是狂放不羁。我扑哧笑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孙敖为数不多的变脸表演?太精彩了!

然后薇拉也上演了一出好戏。她表演老处女维奥列塔听到男人咳嗽就立即变得精神抖擞,模仿得惟妙惟肖。演员古尔琴科的形体动作夸张有趣,配音演员李真的陈述自然贴切。薇拉原来这么有幽默细胞。突然发现,她哼着小曲,扭动腰肢走路的模样还有几分性感呢。声音也是妖娆妩媚的。我有点动心了:)

(五)相爱
普拉东以一个男人身份请薇拉吃饭。席间,两人相拥跳舞。特写镜头在他们面部游离。我不得不承认,金色的卷发和别致的刘海非常衬薇拉娇小的脸庞。她那颗被残酷现实碾压过的、干涸凄冷的心投射到眼睛里,寸寸黯然。“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堂的生活!我呢,拿小费,捡桌子上的剩菜;有些人不怀好意,对女服务员很不礼貌,特别是对我们车站上的。”薇拉苦笑着说,没有哽咽,甚至没有伤悲,只是习以为常到麻木。

心门打开了,倾倒出不堪回首的事实。真诚,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力量。“快别说了……”普拉东心疼地说。对,他心疼了,我也心疼了,一刹那,鼻头发酸,眼眶湿润。很难想象,这还是那个白天蛮横计较的女人,你只看到她对顾客凶恶的一面,哪里了解她受欺负泪水咽回肚子的痛楚呵!

突遭变故,无法落脚外宾接待室,两人只好前往空车厢。
铁轨在夜色中泛着清冷的金属光芒,一条条银线纵横交错:直而平行的,弯而游动的,交织成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曼妙图案。简单的光与线,竟奏出不可思议优美的几何旋律。远处是停靠的车头,亮着硕大的温暖的探照灯。两个黑黑的人影蠕动在银线的轨迹上,向前,一直向前……

我从不知道夜晚的铁道如此的美丽,散发出神秘而耐人寻味的气息。人生就像行驶的列车,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轨道。也许,曾经遥远的两条轨道不期而遇,从此并拢同行;抑或者偶然的碰撞后仍各行其道,渐行渐远;又或者相近的平行线,即使伸手可及,无奈也是殊途异归,永远没有接触的缘分。

铁轨悠悠、人生茫茫,你可知道在下一个车站,你会遇见谁?轨道千丝万缕,哪一条才是值得相守的一线?

这充满寓意的一幕必将是我终生铭记的电影场景之一。

现在,普拉东和薇拉身处黑暗、安静的车厢。两颗寂寞的心灵互相欣赏、互相吸引。“我跟你不会有好结果的,不会的。”叹息般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因为你是——钢琴师,我是——服务员。”一直没有流泪的薇拉终于哽咽了,抽泣着。想爱,却无法拥有,这是一种锥心的痛!李真纤细而柔弱的声音,褪去坚强面具之下的真情释放,是那样可贵、楚楚动人。

“哎呀,尽说蠢话。”温柔地安慰。“薇拉,你一定答应我……我,求求你了,你别走,这对我很重要,你对我……”这几句话孙敖几乎是从喉咙口呻吟出来的,语无伦次的呢喃。一向温和的普拉东,默默承受命运的劫数——自私的妻子推卸罪责,令他身陷囹圄。他没有争辩过什么,因为他不在乎那个他不爱的女人。只有在他心仪的薇拉面前,他的自尊崩溃瓦解,他像个无助的孩子,乞求爱人热情的拥抱和守护。

暧昧的空气令人窒息。我的心随他们痛苦的挣扎一同煎熬着,等待一场激情的放纵。我已经习惯了20世纪风花雪月的模式。在那个时刻,我希望他们发生点什么。可是,薇拉说:不行,不行。我不愿意。

她的声音柔弱但坚定、不容置疑。欲望膨胀到了极点,仍要用心碎的悲痛勒紧它、对抗它。我很惊异,这个真正投入去爱的女人再一次选择了克制。那一刻,轻佻、蛮横的女服务员蜕变成了端庄、圣洁的女神。

当他们在“中立地带”走廊里紧紧拥吻的时候,我倍受折磨的心稍稍松弛了些,但不知是欣喜还是怜惜的泪水仍然哗哗流下了面颊。


(六)相聚
镜头最终呼应到了开场。已经是阶下囚的普拉东,板寸头,胡子拉碴,憔悴苍老还有呆滞,音乐家的翩翩风度荡然无存,让人看了好心酸。

他被获准外出取修理的手风琴,顺便会面久违的妻子。显然,和他一样,我们大家都很不屑见那个美丽时髦但自私无情的女人。

小木屋,空无一人。满桌的美食。闹钟静静地嘀嗒。预感到什么了。

接下来的10分钟将彻底挑战我的观影经验。

普拉东缓缓转过头,看见是薇拉,先是一愣,继而剧烈咳嗽。(天哪,关键时刻怎么呛着了)薇拉连忙上前重重砸了他一下,咳嗽戛然而止。(老兄,你在装啊?)凝视,深情的对望。然后起身,手足无措地帮她脱大衣。(汗,这就要开始了吗?)挂好大衣和帽子。又是对望,充满幽怨地、狠狠地对望。普拉东绕着她身后打量了一番,又坐下了,大啃面包。(好,我理解,你饿坏了。)薇拉端来热汤,又去被窝掏出保温的肉饼。一转身的功夫,普拉东递给她一个空盘。(全场哄笑,哎呀妈呀,这就是传说中的狼吞虎咽吗?)薇拉取出一个肉饼放在盘里。普拉东拨拉了几下,终于开口了。彼时,他们相见已经足足有5分钟了。

他说:这肉饼嘛,煎糊了!
戏谑的语调。不是冤家不聚头。为相识时那顿难吃还不菲的快餐报复来了。

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怕不够你吃。好了,够了。
两人终于相拥热吻。(好吧,这下情绪酝酿够了,该那什么了吧。)
普拉东突然问:呃,我再吃点,你不会生气吧。

莞尔一笑。突然发现自己被好莱坞快餐式电影轰炸多年后,对久别重逢的爱情就只容得下一张床的联想。感谢这部二十多年前的前苏联老电影以其沉郁、含蓄而节制的风格重新填充我业已丢失的质朴想象。

爱,不需太多的语言。也许容貌会变,身份会变,处境会变,但那熟悉的声音一声轻轻地呼唤,彼此就能明白真情在胸中,依然没变。薇拉和普拉东相聚时的只言片语:“好吃吗?”“太香了。”已经如平常夫妻对话一样自然、温馨。

法律无情,有时会分不清罪犯还是无辜;生活无情,也许分派给你表里不一、甚至无耻的配偶。善良的人总是吃亏比别人多,但善良的人也更容易接近和收获真情。毕竟,这个世界上,以心换心,是任何利益法则左右不了的平等交换。钢琴师,服务员;服务员,清扫工,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一个镜头。雪地里,两人背靠背支撑着,普拉东费力地拉着手风琴,证明自己并没有越狱。长镜头迅速拉向远方,初升的太阳从他们身后迸射出耀眼的光辉,温暖着前面一条长长的洁白的雪路。

这是我见过的逆光拍摄中最美的一幅电影画面。悠扬的手风琴声见证这幸福的一刻。心中积蓄的感动达到顶峰,我笑着淌下泪来。


~尾声~
电影结束,灯亮了。我慢慢地起身,有些羞赧地走向门口,怕别人看见我脸上泪水的痕迹。今天真是又哭又笑到家了。我迷糊地下楼、出门、过街、上车。坐在公交车上,仍久久无法从故事中抽离出来,眼前的车水马龙、旁边的嘈杂人声如若空白。来的时候还没醒,走的时候又醉了。哎,不到30岁的人居然体验到了50岁人的中年危机和爱情童话,心绪沉重却暖暖的,够回味一阵了。

 2 ) 这个女人真得很伟大!

       微位被钢琴师唤醒了真正的内心情感,并对自己和列车员的关系感到羞耻,在与钢琴师发生关系之后,拒绝了列车员(有激情,很单纯,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这么做,没想那么多),也可能断绝自己的工作,去洗站台,这时她认为她会和钢琴师有未来。

    但后来,听到他还要去见他的妻子,微位说要永别,但她没有坐着等,她愤怒了,去打电话找他的妻子(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劝她认罪,但她断然否认,甚至说自己不会开车,这话让钢琴师有点伤心,但他说,这也对啊,笔录里写得就是自己杀了人,一切都改变不了,一定认命的态度,这种认命的态度可能被女的错误理解成,对她妻子的彻底绝望了,但男的并但并没有明确表示,他要离婚和女的好,女的没有意识到这个男人还对她的妻子有感情。当在车站分手时,这个男的依然没有明确表态,她的确绝望了,人不傻。如果她不知道男的对她的感情有百分百把握的话,心情不会那么凝重。

    这个时候估计唯一她认为有希望的就是男的妻子并不真正爱他,她关注这个判决,有可能她和男的妻子沟通,而她最后代替了她去看他(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
    
    ——微位在钢琴师身上付出的感情是有赌的成份,钢琴师的妻子电话里说她根本不会开车,真的是他妻子在说谎吗?钢琴师的话能相信吗?如果真是这个男的撞的,这就是一个大骗子啊!再加大钢琴师临别时的含糊态度,一般的女人应该犹豫了吧?如果微位和钢琴师没结果的话,很可能下半辈子去洗站台了,过着更艰难的生活,而且如果微拉犹豫的话,她马上可以再回去找列车员,过以前一样的生活(列车员不挑剔),但她没这么做,一直做着最大的努力,那怕是最后一点机会(监狱长说的是她妻子来看他,而不是微拉,应该是妻子临时变卦,而微位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这个爱情故事中,实际上女人承担的风险是极大的,是微拉无私的信任和对爱情的直执,成就了钢琴师和争取到了自己的幸福,这样的女人是天使的化身,赞美微拉。

 3 ) 生活的普通与平庸

片子是从监狱的一段对话开始的。

你妻子来看你了,你明天8点之前要回来。

我不去。

她可是坐了7000公里火车,再加上2个小时的飞机来看你的。再你去把我手风琴拿过了,这是命令。

是什么样的妻子,对待监狱里的丈夫要跋山涉水来看他呢,这一下就能抓住大家的好奇心。男主角普拉东是一个替妻子待罪服刑的钢琴家,他想在接受审判之前去看看父亲。但就在中途一个车站出现了一些状况,碰到了薇拉,一个女服务员,从难吃的饭菜开始了不到两天的相互熟悉的过程。

监狱一定是在远东的某个地方,太阳也升不到半空中,只能停在大约40度的位置。一个钢琴家在这里只是一个服刑的犯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家庭。以为入狱前,她妻子,一个电视上预报天气的主持人,说她本人不会开车,普拉东的心也就死了。

薇拉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她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着一家。共同悲惨的经历让他们从冲突中开始认识对方,了解对方的人品,开始喜欢上对方。

最后薇拉不远万里来看普拉东,为他做了一顿好吃的饭菜,当然他们也都不确定对方还爱着,那些细微的动作,表演非常到位,仿佛幸福就是我们理解得那种相濡以沫。

非常感人的影片。

 4 ) 一个时代的喜剧

表现出几分俄罗斯人的幽默喜剧片,但情表现得真。通过这部片子,除了反映短暂两天男女相遇,各自有爱情婚姻的苦楚,似乎是不打不相识,从而达到爱之外,我注意到另外的两点,一是斯拉夫人的幽默,过去在中苏关系破裂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政治笑话,就感到与我们生活内容不同,敢于面对现实,在曲折禁锢的背景下,仍然敢于讽刺政治。二是82年拍的电影,把计划经济,把公有制下的大锅饭的毛病揭示出来,这个时候还是前苏联时期,说明苏联的改体,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影片的精彩在最后,那短暂的探亲,那探亲后的雪地返监,关键时刻点出音乐的力量,有点浪漫,实际也是人生的苦楚。

 5 ) 还有一杯

在张楚的声音里惊醒 总算把我从搬家的梦魇中拉回现实
沉沉的脑袋犹豫两秒 还是决定奔向影院
《两个人的车站》
苏联的老片子 连胶片的色调都似乎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微的褪色
监狱点名的应声 镜头落在一张张沉郁的脸 回忆从雪地里转到艳阳下的火车站
他是戴墨镜的钢琴师 她是饭馆服务员
关于爱情的永远主题 有时是令人难为情的表达
出于对彼此的怜爱而自然的靠近

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相遇 即使此时使君有妇 她亦有要好的男友
小人物的生活 在日常里寻常的人们匆匆遇见匆匆分开
有的发生短暂故事有的只是擦肩的错过
因为彼此需要还是因为互相吸引已经不再重要
也互相抱怨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困扰
总算尚有美好的感觉可抵过这短暂的痛苦

中年人的爱总带着隐忍 因为生活已把人束得太紧
不管是时代抑或是身边的人挂在彼此身上的锁链
即使如此 在互望的眼神里泄露了太多的温柔和企盼
生活的遭遇已经够叫人忍受 至少爱之自由无人可阻

无论是在疲累的候车室蜷在椅子上互相依靠休息
还是在力竭的雪地里互相依靠手风琴奏

还好 还好有你为伴
即使是在监狱的铁栅栏里面也有了温馨的回忆

真是喜欢手风琴的悠扬与顿挫

又 中文配音也很喜欢 我是跑车的你是跑堂的~呵~
来来来 饮完这一杯 还有一杯
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

 6 ) 不愧为爱情经典佳作

    前段时间刚看完前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是梁赞诺夫导演的作品。以前看过他爱情三部曲之一的《办公室的故事》,觉得很不错。看完两个人的车站后,觉得比办公室的故事更有看头,更经典。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却看的很有味道,内容有深度。虽然说是轻喜剧,但是看到最后都快想哭了,太感人了。虽然结局看似不错,比起那些男女主角得绝症,车祸去世的影视剧相比可能并不是那么煽情。但是影片你很贴近现实生活,刻画小人物生活,让大家感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对苏联80年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官僚体制的批判,也对人性,道德的思索。人物的刻画很真实,没有脸谱化。饭店服务员薇拉一开始让人觉得尖酸刻薄,爱斤斤计较,但是随着剧情发展,男主角普拉东逐渐发现了薇拉身上的闪光点:她丈夫因为婚外情而导致两人两人,薇拉独自带着儿子和公婆生活,靠一个人工作养家,每天工作忙碌艰辛。同时很善良,看到一个客人喝酒很厉害,因此劝他回家,连客人小费都不收。薇拉虽然生活那么不幸,但是依然显得乐观开朗。普拉东是个钢琴师,妻子是电视台天气播音员,社会地位不低,看似家庭幸福美满。其实也有着苦涩和不幸,妻子非常自私,开车撞死了人,居然为了自己事业前途让丈夫顶罪,不但不感激,而且觉得理所当然,后来男主坐牢后抛弃了丈夫。最后男主还是入狱了,在西伯利亚服刑,离莫斯科和女主微拉的家都很远。最后看望男主不是妻子而且认识才两天的的微拉,两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夜。男女主角认识两天就相爱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有可能。电影前期还是感觉挺轻松,有喜剧的味道,讲述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让人感觉生活艰辛。同时男主普拉东知道微拉的情况觉得她的不易,对她多了理解,同时又了好感。到了后半部分才觉得悲伤沉重起来,饭店约会可以收是高潮开始,普拉东此时对微拉已经开始信任,说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男女主角此后又了爱慕之情,男主角就先表白了:微拉你善良。女主甚至与普拉东的妻子通电话要求她认罪,可妻子却说自己不会开车,普拉东知道后震惊无奈。两人的在车站分后,微拉显得很气愤,难受,但是又无可奈何。看似这段爱情将成为悲剧,但是影片之后探监的日子,微拉和普拉东在监狱外的木屋度过了幸福的一夜。真是患难中见真情,男主在困境中虽然遭到妻子的抛弃,但是收获了新的爱情,并陪他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这段感情显现了人性的光芒,是善良人才拥有的爱情。本片对人性和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本片配乐不错,导演的功力也很强,真的没话话,演员演技也是棒,各方面都是一流,真是完美至极。导演在一些镜头运用上真的厉害,用了很多长镜头,对演员演技是很高要求,其他配角的戏份很少,影片几乎是靠两人的表演完成的。一些配角的戏份虽少但是对剧情发展作用很大,比如一个姑娘同时和两个男人登记结婚,开始觉得很花心,后来当她说一个喝酒但是钱赚的多,一个酒喝的少,但是钱赚的少,所以矛盾;还有一个人说丈夫喝醉酒被火车撞死;一个卖西瓜大叔说自己瓜好,国营商店品质很差。这些都是但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反映了底层人物生活困苦和艰辛以及无奈,也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弊端以及官僚体制的揭露与批判。这些配角的戏份也能衬托出薇拉的善良与生活的艰辛,前期这些铺垫使观众觉得男女主角爱情不觉得虚假,是由于生活的不幸和双方的善良的品质而产生。有个镜头真的印象深刻,薇拉和普拉东妻子打完电影告诉普拉东时,突然有辆推车经过,双方都没注意,看似平常,却能表现当时两人内心的情感,心里只想着对方而忘记周围的人和物;普拉东在火车上与薇拉挥手告别,逐渐远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分别,也预示着两人的感情可能就此结束;薇拉送别普拉东后的快速的步伐和忧伤的表情表达了她的忧伤以及对普拉东打报不平所产生的愤慨;在小木屋两人见面时并没有像其他电影那样兴奋的拥抱在一起,而是平静第注视着对方,表现了人物心中的感慨和惊讶,两人一起吃饭则告诉大家爱情最终就是平淡的生活。最难忘的是最后两人坐在雪地,男主拉着手风琴,镜头逐渐拉远,让人感到监牢外,茫茫雪地也有一对相濡以沫的爱人不离不弃,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影片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高潮,如果说饭店约会是高潮开始,那么最后是高潮的顶点。
     我是个80后,但是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特别爱看前苏联电影,剧情好,内容有深度,值得回味,对好莱坞大片不感冒,除了特技其他看完都不记得了。我心中这部两个人的车站比所有好莱坞大片都好看。最后我想说梁赞诺夫真是大师,爱情三部曲都是经典,特别是《两个人的车站》是前苏联和全世界传世爱情经典佳作之一,比起好莱坞有名的卡萨布拉卡,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等也毫不孙色,甚至有些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爱情片很多,但是这样的佳片几乎没有,国内的电影人应该反思如果拍出这么好的佳片。让人遗憾的是梁赞诺夫在去年11月刚去世,一代电影就这么走了,我心里很是惋惜,但是他的作品永远在观众心中长存。

 短评

女主角扮演的车站女服务员太出彩了,明明集虚荣、势利等小毛病于一身,,却那么真诚可爱,和男主角一般,有颗金子般的心。1983年的片子,折射出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风貌,抨击投机倒把,歌颂诚实守法的主题很有时代特点,但并不过时。车厢定情和以美食重逢两段最为动人。

1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好的电影,就应该是简单的,纯粹的。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就像男女之间“发乎情止乎礼”一般。讲份内的故事,不做作的煽情,一切就像流水,注重的就是自然与和谐。

12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力荐

北京电影节中间影院。保持了前苏联电影极高的艺术水准,行云流水的镜头,张弛有度的节奏,把一个简单俗套的的爱情故事讲的极为精彩。小城,车站,铁道,无所事事的一段时间和不确定的未来,加上美丽的极昼夜空,想不碰撞出火花也难

14分钟前
  • Mr.Vintage
  • 力荐

优秀。公有制、共产主义的特点全都刻画出来了,看的貌似邓婕配音的版本,少了20分钟,不知道触了哪条红线,各种小空间内,主人公被各种情境折磨来折磨去的,大概为了社会稳定,让人们彼此消耗,把过剩的智慧、经历、热情都消耗了,社会不就长治久安了吗!

1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印象最深的不止是两个人由相识到相骂到相知到相交到相爱的过程,而是当时整个苏联社会的大环境。国营商店和投机倒把的历史景象,小细节,都很动人。

24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力荐

真想把开头和结尾的20分钟剪成一部短片,给导演编剧10星都不够!!!开头加上结尾的20分钟可以独立成一个短片,可如果没有中间的100分钟,不会产生这么感动,这么梁赞诺夫,这么苏联理想主义之爱情...

25分钟前
  • Белка
  • 力荐

小木屋那场戏笑翻了~你不是说这辈子都不吃人家端上来的饭菜的么~(不过为餐厅端盘子和为心爱的人端盘子区别还真大,如此诋毁公有制的影片当初是怎么通过审查的啊~

30分钟前
  • 馋猫麦昆
  • 推荐

也是就着导演升天而重头再看的,梁赞诺夫不甘只是在平民生活中寻找喧闹的阴差阳错,间或批评一些时代丑恶现象,而越来越倾向于挖掘和呈现一些饱含感伤的人类隽永情感。他实在擅长在有限空间里,建立一个让人信服的爱情发酵过程。配乐也是实在动听

34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3++ 音乐灵,渲染出了发乎情止乎礼的感伤。其实相比萍水相逢亦步亦趋,倒更欣赏两人中年危机下的惺惺相惜。把握到了女人那种自怨自艾又果敢无前的纠结心态,附属品身份描画形象。有趣是对苏联解体前一些社会风气的捕捉和得体融合。

37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导演的调度功夫好,出来的场景很具有生活气息,细节关注度高,视听语言也很棒,多处转场处理值得借鉴,演员的表演恰到好处,在去监狱探望钢琴师的一段戏中,那种久别重逢之情,通过两人细微的动作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即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陌生,最后一场戏用手风琴演奏结束全片,增加了此片的艺术情趣

41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推荐

无论前面的情节如何,到了他们重见面的时候,这部电影的动人就毫无保留地进入人心了

43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伟大的经典,最后小屋的重逢令人泪下。感情不是能解决一切挫折的法宝,但是是冰天雪地中前方的太阳,是监狱围墙外情急之下的手风琴声,支撑着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着前进。

48分钟前
  • 玛玛玛法达
  • 力荐

红星太平洋影城2017.4.22.3:45pm 火车开走时在桥上逆着人流的奔走;再次相见时数分钟没有言语的如同舞蹈般的互动与调度;兼具心理预感、揭示与闪前功能的插入镜头。

52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同志啊 今天是我丈夫生日 請您為他演奏一首垂死的天鵝

55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还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比起导演的《办公室的故事》而言,本片情深意重却趣味不足,俨然一部欢喜冤家版的情深深雨濛濛。两条线索,倒叙,首尾呼应,然后故事上车站偶遇,相识相爱,情节营造情绪渲染,最后再度相逢,自然让人感动。结尾,监狱外,雪地手风琴,两人,音乐响起,太美好了。

5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斗气冤家是怎么相互理解和怜惜变成知心爱人的故事,不是喜剧,打动人心的悲喜交加的佳作。

57分钟前
  • 毛嗑
  • 力荐

一次车站上的邂逅,一场相濡与沫的开始

1小时前
  • 堅定de錫兵
  • 力荐

#BJIFF#太喜欢了,车站,餐厅,包间,监狱。主角们一直被困在各种封闭的环境之中,导演却用幽默荒诞的剧情化解一切的压抑和无奈。最后两人也没能如愿,男主角靠在女主背上拉着手风琴。无奈的生活,但要笑着拉完。

1小时前
  • 孙学文
  • 力荐

好可爱的两个人,好感动,我也想要这样动人的爱情,要更真挚地去爱、更热烈地去生活、更勇敢地去远行哪怕只为了一瞬间的美!

1小时前
  • Irgendwann
  • 力荐

#北影节# 是不是爱幻想的底层姑娘都会爱上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你是钢琴家,我是服务员,这不平等。”“现在我入狱当了清洁工,你是服务员,还是不平等。”爱情因无须平等而平等,在只属于两个人的车站。哎呀你们这些投机商!

1小时前
  • 北河沿井斯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