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爱情片其它1964

主演:Ivan Mikolajchuk,Larisa Kadochnikova,Tatyana Bestayeva,Spartak Bagashvili,尼古拉·格林科,Leonid Yengibarov,妮娜·图利索娃,Aleksandr Gaj,Neonila Gnepovskaya,A. Raydanov,I. Dzyura,V. Glyanko,O. Ryazanov

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播放地址

 剧照

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2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3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4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5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6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3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4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5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6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7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8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19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8:44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自柯秋宾斯基的同名抒情小说。导演把情节拆散为“伊凡和玛丽奇卡”、“波洛尼纳”、“孤独”、“伊凡和巴拉格娜”、“日常生活”、“圣诞”、“春在明天”、“雷雨”、“小酒店”、“伊凡之死”、“虔诚的仪式”等11个单元,讲述了主人公伊凡两阙刻骨铭心的爱情悲歌:先是女主人公玛丽奇卡在寻找伊凡的途中不幸坠河而死,后有另一位女主人公巴拉格娜背叛伊凡,故事最后以伊凡死于情敌手下而结束。  本片是典型的诗电影,以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民族探索生存道路的景象,窥探了民族内在意识的活动和变化。影片以出神入化的方式混合细腻的纪录场面和巴洛克华丽的视觉效果。透过主角情感的引导,漩涡式的叙事方式,穿梭于奇幻真实之间。摄影机像是着魔似地,将观众带进他们神秘的梦境。影片上映后曾遭禁演,但在压力下,随即解禁。

 长篇影评

 1 ) 如同草原上的长调,如同游牧的诗篇

在家里看了一部电影,《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前苏联1964年出品。导演是帕拉杰诺夫。

这几年看的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了。

非常简单的情节。没有什么稀世美景。更没有什么特效。然而每一个画面都令人难忘,却又不同于一些当代大导演的俗艳。镜头的移动放纵恣肆,如同草原上的长调,如同游牧的诗篇。

看了碟中附带的资料片,称之为表现主义或印象主义的风格。同时看到了导演的一些拼贴画作。

他的《石榴的颜色》,准备下次看。但是那部却是别人代他剪辑的,连片名都是改过的,因为原片通不过审查。

在资料片中还看到了一个花絮。1973导演第一次被捕时,罪名是“同性恋和偷运宗教标志”。不过这和后来在百科上看到的不同,百科上面说的更有趣些。 资料片中还有好多他的照片。不知他的性取向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和照片上的他对视的时候,他看我的目光倒确是有点色迷迷的。

以下摘自网络百科。 ---------------------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1924年1月9日-1990年7月20日),苏联著名电影导演,出生于乔治亚提比里西,亚美尼亚族。他以诗意电影享誉影坛,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

早期经历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出生于前苏联乔治亚首府提比里西,他的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由于父母在艺术方面的涵养,帕拉杰诺夫幼年就接触了艺术。1945年,他进入莫斯科的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师从伊戈尔?萨乌琴科和亚历山大?杜甫仁科。

1950年,帕拉杰诺夫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妮扎尔·科里莫娃在莫斯科结婚。科里莫娃来自一个鞑靼穆斯林家庭,为了嫁给帕拉杰诺夫,她皈依了东正教。这种行为招致了悲剧性的后果:她的亲人为了报复她皈依东正教的举动而将她杀死。在妻子的悲剧发生之后,帕拉杰诺夫离开了俄罗斯,来到乌克兰的基辅,并在那里制作了数部纪录片和一些以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民间故事为蓝本的剧情片。1956年,他与斯维特拉娜·切尔巴丘克结婚,他们的儿子在1958年降生。

与现实主义风格的决裂

塔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对帕拉杰诺夫电影天分的觉醒有着巨大的影响。1964年,他放弃了现实主义风格,转而导演了充满诗意色彩的《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这是他的第一部完全依个人灵感而创作的电影,为他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许多荣誉,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影片天才的运用了色彩、服饰、音乐和镜头等元素,重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乌克兰喀尔巴阡山区)。尽管这部影片获奖累累,甚至被人拿来与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相比,它还是没有通过当局的审查。由于帕拉杰诺夫拒绝对自己的作品做出修改,他也被列入了黑名单中。

此后,帕拉杰诺夫离开了基辅,回到了母邦亚美尼亚。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于1968年以低成本摄制了他的代表作《沙益-挪瓦》。审查机构以影片含有煽动性内容为理由将影片禁映。而帕拉杰诺夫则修改了脚本,并将影片改名为《石榴的颜色》。全片几乎没有台词,却将灵魂与艺术融合起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魔术般的意境,成为了他最富象征意义的巅峰作品。

入狱与晚期作品

1973年12月,在当局逐渐怀疑帕拉杰诺夫具有叛逆性的癖好(尤其是双性恋)之后,当局终于以「强奸一位党员,及传播淫秽物品」的罪名判决其到西伯利亚劳改营服五年苦役。

在判决前三天,塔尔科夫斯基曾向乌克兰当局致信说:「在过去的十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只拍摄过两部电影:《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和《石榴的颜色》。它们先是影响了乌克兰,然后波及苏联全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在艺术领域,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替代帕拉杰诺夫。他有罪--因他的独一无二而有罪。而我们也有罪,因我们没有每日念及他、没有发现一个大师之重要而有罪。」

一群折衷的艺术家、电影人和社会活动家也为帕拉杰诺夫而抗议,其中包括了伊夫·圣洛朗、佛兰西丝·莎岗、戈达尔、特吕弗、布努埃尔、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尔科夫斯基和米哈伊尔·瓦尔塔诺夫,然而收效甚微。帕拉杰诺夫最终服刑四年,提前一年获释。

他后来将他的提前获释归因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路易?阿拉贡、其妻俄罗斯人艾尔莎·特里奥莱和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努力。很可能是勃列日涅夫与阿拉贡等人在会谈以后,阿拉贡提出的请求。

帕拉杰诺夫在狱中创作了大量的小雕塑、绘画和拼贴画,其中许多后来在叶里温展出。

回到提比里西以后,当局的监视使帕拉杰诺夫难以继续进行电影创作,他转而继续他在狱中的艺术创作,包括拼贴画、抽象画和缝制玩具和服装。

1982年2月,帕拉杰诺夫再次入狱,罪名是贿赂。服刑不到一年,他就因健康情况恶化而被释放。

到了1984年,随着解冻时期的到来,帕拉杰诺夫创作电影的热情又重新激发。在一些乔治亚知识分子的鼓励下,他导演了《苏拉姆城堡的传说》,并获得许多荣誉。1988年,他又以莱蒙托夫的作品为蓝本,导演了《游吟诗人》(《阿席·凯力》),他将这部电影献给了他的好友塔尔科夫斯基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儿童。

在晚年,他将余力全部投入了最后的大作当中去,然而他的健康状况却不断恶化。1990年7月20日,帕拉杰诺夫在亚美尼亚叶里温去世,享年66岁。他的作品最终没能完成,同样未完成的还有他的自传。

在他去世后,费里尼、托尼诺·古埃拉、罗西、阿尔贝托·摩拉维亚、朱丽叶塔·马西那、马切洛·马斯特罗亚尼、贝尔托鲁奇等人都表示了哀悼。在一封发往俄罗斯的电报中写道:「世界影坛失去了一位魔术师。」

影响

尽管曾在著名的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帕拉杰诺夫实际上是在看过塔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之后才发掘出自己在电影上的天才的。

帕拉杰诺夫有着众多的崇拜者,但就像许多电影大师一样,他独特的银幕语言使他难以有追随者。他曾说过:「想要模仿我的人将会迷失方向。」

不过,仍有像安哲罗普洛斯和贝拉·塔尔这样的导演将电影作为与文学相对的视觉媒介,走着和帕拉杰诺夫类似的艺术道路。

亚历克塞·科罗丘科夫评价:「帕拉杰诺夫的电影并不是为了展现事物为如何,而是要展现假如他是上帝,事物将会为如何。」

 2 ) 最初的就是最终的

最初你是个男孩子,最终你还是个男孩子,
最初你爱着她,最终你还是爱着她,
最初树上有动物,最终树上还是有动物,
最初我生下,最终我还是生下,
最初我死了,最终我还是死了,

想起你,看见你,得到你,

时间蹦蹦跳跳,卿卿我我,我在隔岸观火,死里逃生,
欺负弱者,笑口常开,

不,改变,像你一样美好。

 3 ) ,<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1964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1964

痛失挚爱的伊凡一生的悲剧.....

本片是格鲁吉亚导演帕拉杰诺夫在乌克兰拍摄的第九部作品和第一部长片,由其恩师名下的杜甫仁科工作室出品,是60年代前期相对宽松的文艺氛围下诞生的名作之一.作为拥有深厚艺术素养和油画功底的导演,帕氏作品绚烂华美的色彩构图风格就是从本片开始确立的,与后期偏重固定镜头的画框美学倾向不同的是片中的摄影机运动非常丰富,角度刁钻,平滑流畅,难度极高的长镜头移动比比皆是,热情洋溢的高加索音乐和烈酒般醇厚的民俗风情恍若风中雨点融入了美丽的画面,令全片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伊凡父亲倒下时跨越天际的赤红马群和暴风雨中曝光过度的泛黄定格堪称神来之笔.故事改编自乌克兰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穆克哈衣罗.科秋宾斯基的民间小说,但导演竭力放大原作背景中的民族文化元素,中规中矩的剧情推进几乎可说仅仅为画面提供了流动的框架(后来的作品他索性无视什么情节了),诗意感性的美之巨浪几乎掀翻了逻辑理性的现实之船,伊凡婚礼段落中利用快速旋转和叶丛遮盖营造出的色块质感就是佐证之一.作品完成后被认为违反了苏联电影的社会主义写实原则,但因是科秋宾斯基百年诞辰的献礼影片而被当局放行,结果上映后引发始料未及的巨大轰动,仓促出台的禁映令也只能草草撤消.

 4 ) 2013记录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导演《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说实话再次看完电影接着写下来感知的东西是挺心慌心累的一事,有三个导演我非常不太愿意去写什么去阐述什么,其实有时候别把这些艺术想象得太过复杂太过煎熬,电影有很多种,爱情动作片,和爱情动作片相似的大多数商业片,没到火候的所谓的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差不太多。但是有些电影就是突然让你肃然起敬,进入他引导的一个镜像野草漂浮一样的世界,有人就说,唉!这话不冲突吗?不冲突,因为巅峰后盛世后进入迷乱浮躁,倒退很正常。不然历史也不会出现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巴洛克,新浪潮,阴阳阴阳,是一个循环的道理,我其实写写这些没太多刻意,发个呆打个游戏来场麻将,但我兴趣都不太高,所以解解闷,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生活要过,媳妇要取。二十来岁可能到个三十来几我也不会这么随性地写这些东西了。这部电影分了很多的片段,“伊凡和玛丽奇卡”、“波洛尼纳”、“孤独”、“伊凡和巴拉格娜”、“日常生活”、“圣诞”、“春在明天”、“雷雨”、“小酒店”、“伊凡之死”、“虔诚的仪式”。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有更多的影评级大师分析得更为透彻,片中是导演的梦境的倒影,内心深处的镜像,漩涡式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更多是出现在诗意的电影中,是最为纯粹和遁入空间时间交错的一种表达方式。比乱线、环形结构更为复杂。当然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很多并不是刻意,可能只是觉得这样讲故事导演才觉得舒服,不然浑身别扭,戈达尔和特吕弗同一时期的法国新浪潮大师,方式理念截然不同但并不影响他们的杰出。所以这些并不太重要。这位导演一生坎坷,也并没有获奖,可这不影响他在各大导演电影界对他的尊崇和敬佩。他的电影是极具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巴洛克多以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享乐主义,很突出艺术家对于空间时间的想象,运用长镜头,鲜艳的色彩,并不追求商业,可以说他们从不考虑,生活时代的接轨也并不考虑所谓的接触,傲骨凝然。是具有纯粹的精神世界很好的一种风格的代表,浪漫、诗意、混沌、清澈、思索。充满了激情和溢出的对于内心的探索追求。你想不到何时音乐何时鲜艳的画面何时运动何时激情何时黑白何时出现默片式文字的诗集。超脱,异常的超脱,他是跟随自己内心开辟着贫瘠的精神领域。当然这种如诗一样的梦境不纳入时间空间的电影并不会让大多数人去喜爱。你会被他的构图,刁钻的镜头角度,绵长的长镜头,凝视的固定镜头、如舞台剧鲜艳互搭的色调吸引。可能这些都是导演每个潜意识的表达,可能只是瞬间的想象,可能是自己未解的梦。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个精神的开拓者。有些东西不用想太复杂,不是有一句说烂的句子吗“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到这些可能还有很多不知道是谁,但是说到《石榴的颜色》《吟游诗人》大家多少有点耳熟。为什么不想去讲还去讲?装的逼格高?非也,之前说过了一点原因,还有点,这部电影这个人居然又被某学校考到了,我很诧异,大多的出题不都是费里尼伯格曼这些吗?在诧异中我有点欣悦,因为证明这是越深的一种进步,有些电影不是你看个影评看个简介,看个一遍,你就能读出什么的,当然也有些扫地的大妈,卖洋芋的阿姨一看就明白了,这事说不准。电影,从记录,慢慢的进步,到表达,到艺术,到精神的探求,是呈现多面化百花齐放的,那么衰落也是正常的,但是它不会死去。因为一个具有文字,画。音乐。多种样的艺术表达形式他能有个突破口更多元化的表达,等到哪天科技时代越加的发达,有可能人们又追忆原始开始疯狂的追寻岩画,壁画,有可能会有更先进的表达形式,这些都是无法预期的。你如果让我写他或者写别人,不写不研究就没饭吃就得受到折磨,那么要求几万字也是可以做的,但想想有那个必要吗。其实没太多个必要,自由地呼吸着,生命各自的延续着,快乐欣赏爱好思考着其实就还挺好,愿意的话还可以自己做做。干嘛道貌伟岸地摆出个架子呢?你说完全不看岛国片,完全不要下里巴人,只追求阳春白雪,这不仅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搞不好人家以为你是个生活在水中的浮游生物呢。好了春天来了,晚上空气好,出门吹个风。

 5 ) 我心中的小小野兽

今晚看了人生第一部诗电影,越回味越觉得被深深吸引。象征性的镜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古老朴素的生活、巫术、爱情和死亡。爱人之间的感应是蓝色的启明星,鲜血是飞奔的棕红骏马,在山间和溪水回荡着向着远方、无人回应的“伊万~~~”。导演大胆的运镜方式和角度,让观者可以有无限解读的空间和自由,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对于第一次接触诗电影的门外汉,实在是开了个好头。

看电影的时候默默腹诽,这个爱情故事好像有点老套啊。但是想想又觉得,对于爱情,我们能追求什么新的形式和内涵?我们又为什么要?现在我仍为这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持续感动。爱情的本质是古老、朴素和单纯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现实和书中看到了。现在人们好像很少相信这样真挚感情的存在(我是昨天刚刚被一位本质更为浪漫理想的学姐提醒),作家也很少用正向的让人向往的方式书写爱情(可能这是当代的文学需求)。但在一条孤独地勇往直前的路上,看到这样的爱情故事,仍然如穆旦所写一样,我们的心中仍藏着小小的野兽,上帝只是在玩弄他自己…结尾,伊万穿着新郎的衣服下葬,去见他美丽的姑娘,他可以永远和幼时就已爱上的玛丽奇卡在一处了,他比活着的时候还要有生命力和感情。这又让我想到了蒲宁的《寒秋》,要说一生中真实的日子,那些坎坷潦倒孤独终老的生活,都可以不计入,只有无保留地爱与被爱的时刻,才是最真实的。很久没有谈论这个话题,甚至会刻意回避,但我觉得我已经有自由谈论爱情的资格了[破涕为笑],所以有感触的时候还是可以谈一谈。

最后,歪一个楼,玛丽奇卡穿着鞋子滑下了山崖,死在了湍急的寒水中。联想到今天上课时老师问为什么孔雀东南飞里自杀者要脱了鞋子走进河里呢。下午时觉得这不失为一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最后时刻最后感知生命和流水,死后回归自然。甚至河水,也有萨福笔下“黄泉之水”的隐喻意。现在有了新的想发,穿着鞋子也许是一种意外和不应该的死亡,而脱去鞋子也许是生命能做的最后的准备,从而能够从容、甚至是满足地走向终点。

好喜欢诗电影,看完之后的感觉比看的时候还要好!

 6 ) 日你ま,退钱

我今天去看了一场电影,叫《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我希望我没有去,由衷地希望。

于今日下午四时左右,姜萱(我知道你不愿意你的名字出现在互联网但是管不了这么多了),一个我以为对我有些善意的朋友(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她想害死我),跟我说她手上有一张苏联电影的票,后掏出手机念出一长串中文,我似懂非懂。她说好可惜她去不了了,因为她七点半要和外教打电话,我开了个玩笑说你可以七点半出去换我进去。我不该开玩笑的,姜萱应该给那个外国老逼头子上两炷香,因为他很显然是她的救命恩人。

她继续跟我说,这是一部湿电影,文青们都要看这个,大家都很追捧,一票难求。我想了很久湿电影是什么,但是我没问因为湿电影显然就是用一些巧妙手法叙事稀里哗啦的电影,我不想显得我连这电影小常识都不知道。97分钟里死了三个人,苏联爱情故事,分成了11个小节,原来是诗电影。我他妈恍然大悟。据悉这个诗电影就在西单放映,又是北京电影节,而且只要五十块钱,作为一个中国人没凑过的热闹还是要往上凑一凑,所以我欣欣然答应了。真他っ妈的蠢,这明明是陷阱啊!

六点三十二我准时走进放映厅,看到有人戴着贝雷帽,有人在黑暗里在小本子上写了些什么,我坐在最边上傍边是一个看起来很警惕的小老头子,有个姑娘来晚了,估计是座位比较靠里直接坐在边上的台阶上看,不像我从最左边好意思挪到最右边然后发现自己之笨,不过还是喜滋滋地坐下了。我看影厅里人影憧憧座无虚席,我想,来对了,一定是来对了。

文青是什么,文青可能就是别人吵得再大声也与我无关的淡泊之人。我猜一部文艺影片可能是一些安静的场景,一些独白,一些无聊到会睡着的空镜头,但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显然不是这样,这些祖先们可能在一起蹦迪,至少被遗忘是可以解释的,脑袋给震坏了。我本来以为我可以享受最不济一个半小时的睡眠,但从开始的地方的发丧场面我就该明白,他们敲敲打打到头来把我送走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好像都听不见的样子,至少我边上的小老头在我像一只蛆一样扭来扭去的时候淡定自若。我是不是走错了,这些人可能是那种听力康复会吧我猜,试试最低能听到多大的声音。影片里脏了吧唧的人说着呜噜呜噜的话,后面唱着呜噜呜噜的歌,我真的很想劝劝这些同胞,不是喊的声音越大说话说的就会变清楚。我确实怕吵,而且声音很高很尖,感觉像一根针在我的脑子里飕飕地飞,我试着用手指堵住耳朵,大概等了三分钟,我想,去你っ妈的老子走了。

站在影厅外面我想了很久我到底要不要再进去忍受,也就五秒,因为我从来没有在电影院里做过这种决定哪怕我陪朋友看郭敬明电影也是笑哈哈出来了,但我实在不行,我cannot,我できない,我脑子里浮现两个坏猫架着虚弱的汤姆猫的那幅画。而且电影本身也没什么值得我非得要忍受这种非人的嚎啕的,癫痫一般的运镜,让我坐在椅子上就能晕车,可谓是一种先进的4D手法,有点早熟但也不是很早熟的小儿过家家一般的剧情,让我感受到苏联人民生活的艰苦,人的返璞归真。可能在那个时代这个电影确实是好吧,毕竟现在拿两粒肾结石给古代人看可能还得献给皇上。走到刷健康宝的影院的门口我还听到那个电影咣咣响,老长的号子滋滋地吹。我猜发条橙里也不过受这种刑吧。他们真的听不到吗?真的假的?是不是充场子的木头人啊。

这个电影,像是上来就给了我两个响亮的耳光,然后淬了我一口,跟我说二逼崽子看不懂别看。虽然我没有被打过耳光,但心里留下的震撼和伤痛是一样的。脑袋嗡嗡地响,脚下一脚轻一脚重,因为闭上嘴超过两秒我的耳朵就会开始疼痛,幸亏有口罩,不然我会因为智力障碍被扭送到派出所接受人道关怀。我神情恍惚地踱步到超市里,一瞬间恢复了理智。本来我晚上是不喝啤酒的,因为我觉得胖人怕变成便便大腹的物理老师但物理一个字也不会。不过我想,去他妈的这么绝望的事我都熬过去了喝两口怎么了。

总结这次的观影体验,我只能说,日你っ妈,退钱。

 短评

#BJIFF2021#诗人电影,超前于时代的艺术品,挺特别的观影体验,关于“好人”伊万的一生,令人心碎的爱情寓言,难以摆脱的悲剧宿命,人生中第一部帕拉杰诺夫,不是让你去理解而是去感受。非常诗化的影像,画面颜色艳丽,极简叙事与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风(如同后印象派画作,导演一定有绘画天才),喷涌的鲜血幻化成骏马,坠崖少女怀抱的羔羊,鲜红如血的森林,巫师与荡妇的媾和,阴魂不散的父辈亡灵……密集的宗教隐喻与象征,魔幻现实的基调,尤其红白事典礼上的热烈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牛批的个人风格,充溢着独特的乌克兰民族风情……细究一下,老塔与帕拉杰诺夫个人风格真接近。可以想见,多年后回看那个消失之国,“祖先的阴影”多么像一个警世预言。

7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故事讲的实在不敢恭维,主要看帕帕电影中牛B的一塌糊涂的拍摄方式。可怜的伊万哟。2011,0117,19:35

10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推荐

本片导演是帕爷,拍摄是尤里·伊里延科。觉得《石榴的颜色》比这片好多了。总觉得本片更多的是尤里的拍摄风格,而我所熟悉的帕爷拍摄风格好像只有那么几处……

15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在前苏联电影史上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全片的章节布置像是一首民间长诗的影像化,叙事脉络仅仅被淡化为一条粗线:哥哥与父亲的死亡、与杀父仇人之女玛丽奇卡的爱情悲剧、与巫师巴拉格娜的不幸婚姻。运用乌克兰民族文化中的隐喻、神话、符号等丰富的造型手段,以习俗礼仪为载体,描绘了大自然与远古风情。伊万的一生都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死亡亦被诗化为隐含的母题。人物的对话被最大程度地压缩,而通过民间说唱、宗教祷词、旁观者的窃窃私语形成了一幅听觉上的画卷。全片色彩斑斓,仅有玛丽奇卡死去后的一章使用了黑白色调,代表了伊万的心如死灰。在摄影上多使用仰拍,营造出史诗格局,再加上频繁的快速跟拍和移动镜头,又使影片充盈了无上的动感,彰显该地区的原始活力。伊万之父被砍时,血自镜头流下,再用万马奔腾的蒙太奇隐喻了伤势的严重。

19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摄影机剧烈颤动,在主观和他者之间反复挪移和切换,自然之灵从中呼之欲出,并将横贯在时间和历史的洪流里。 @BJIFF2021天幕

23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摄影特棒!前面的剧情还能接受,其他到后面就又不懂了。64年的片,厉害了。

27分钟前
  • 银河里的风
  • 还行

11th BJIFF No.32@天幕新彩云。三星半。1.被灾难性放映投下阴影。影像未修复,过曝严重,再搁到新彩云的黑幕上,佐以刺耳的声音播放,看得十分煎熬。2.不喜这片子的音乐使用,民间说唱和祷文祝词是有特色,但受不了从头轰响到尾,不得片刻安宁。同为诗电影,爱老塔的一大理由在于他电影的庄严宁静。3.摄影很厉害,大量仰拍和快速跟拍镜头有一种奇幻炫目的视觉效果。4.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是不消散的死亡的阴影:兄长、父亲、初恋和伊万自己都死于非命。初恋玛丽奇卡溺亡后,“孤独”一节的影像变为黑白,大概是伊万心境的投射。

28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民族、宗教、文化,永远也理解不了帕拉诺杰夫的电影真的在说什么,但你光看色彩、构图、镜头也足以感到震撼。

30分钟前
  • 电车
  • 推荐

时而工整、时而飘逸,如风、如落叶、如旋转木马般的镜头,个人才华与民族风情近乎完美的融合。自然光与物的高度对比,日常生活的华丽展现;仰望同一颗璀璨之星,两地分离的恋人;伸手可碰的夫妻,浪荡不忠的肉体;惶恐不安的梦境,鬼魂眼中的怜惜;穿着婚礼衣服死于葬礼,假泣的妇人满是淫欲背叛的肉体,众人的哭声慢慢变为邪魅之音。情绪的瞬间与永恒、民族的现状与过去,连成一起。极具表现力和感染下,借由通俗易懂的故事,一下触碰到民族本体。 斧子劈向头颅,流出大片鲜血,化为红色奔跑的马,变成风中飘动的旗。此处的表现力,登峰造极。(其实我个人偏爱内敛的表现力,但本片张扬的表现力就像影片中照进幽幽森林的灿烂之光,穿过孤独残破岁月,直抵青梅竹马之时)

33分钟前
  • 柳三行
  • 力荐

岩石一样的仪式,流水一样的生活

36分钟前
  • 力荐

老帕的每一个不符合“期待”的棱角便是他新一处美感的来源,正因他的踉跄在其语境中是自足的。如此原生且自足的电影极少再有,就像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被困在陈腐的形容和评判之间的现代观众们。可是有信仰,有土地的人呐,你和我们不一样,你走到哪里,你的神,和你的童年都会跟着你,你会一直是完整的你,其中包含着记忆,受难和宿命。这片的哲学要是在当下被复制立马就要有这样的恶评:ppt电影,2D思维,不懂得打开空间,dp主义,炫技大于影像,人物空洞,剧情别扭音乐来凑。但是所有这些不知道从哪个窟窿里蹦出来的奇怪要求就只能是电影语法被全球统一化之后,某个偏狭的群体对艺术电影“标准件”一般偏狭的期待。我反倒要说,没有一个存在可以被我们指认为绝对的“电影”,电影是媒介,它从来没有,也不需要存在自身固有的形态。

40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民族情爱故事/7.9】每个民族都有婚姻悲剧西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有《孔雀东南飞》,南高加索有《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11个单元,一段爱情悲歌,民族悲剧。老帕向来是个戏玩电影色彩的人,这次便颇有些民族感浓郁的安东尼奥式红色哲学(黑白段也有趣)。个人更着迷的是其中的宗教仪式。

42分钟前
  • 几根佩毛
  • 推荐

願我的故鄉 成為我的絞架 願這悲鳴 沒入拂曉之光

45分钟前
  • HESPERONIS
  • 推荐

【大和谐线上影展2nd】第一部(电影主义):影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迷离的意境;燃烧的火焰意味着无尽的死亡,死亡降临时的淋漓鲜血染红了蔚蓝的天空,人类通过猎杀动物和砍伐树木来获取食物和金钱,森林通过吞噬无辜的人类来祭奠逝去的生灵,锋利的镰刀割下稚嫩的小草,清脆悦耳的割草声仿佛是草场上韵味十足的呼吸声;当风卷残云的战火笼罩了这片宁静的村庄,伊万走进记忆里那片光秃乏味的白桦树林中,在回忆与梦境的交织里出现的玛丽奇卡向他伸出苍白无力的双手,眼前这个索然无味的世界只余一片鲜红的斑驳之景;不停旋转的镜头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恍惚感,仿佛一切都是孩童眼中的幻想,而死亡的气息还在阴暗的角落里徘徊不定。

49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推荐

摄影机运动非常丰富,角度刁钻,平滑流畅,难度极高的长镜头移动比比皆是,虽然有些眩晕。热情洋溢的高加索音乐和烈酒般醇厚的民俗风情恍若风中雨点融入了美丽的画面。

5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帕拉杰诺夫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镜头语言,带来自由变幻的视觉空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他要用何种方式带领我们感受世界:是喷出的鲜血化作奔马翻腾飞走,还是停靠在水底仿佛玛丽奇卡从另一个世界投来渴慕的眼神,仰望心上人伊万的脸。那绵延的诗意,富有韵律的激情,季节的流转,耸人听闻的传说,永恒的凝视,在恍惚中游历于现实与梦境,每个瞬间都深深撞击着灵魂深处。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更令人伤心欲绝的是,心上人死了却只留一人独活,剩下白桦林的风雪,还有枯萎的丁香花。他们无法相守,却永不能分开。天上的启明星,映出谁眼中的泪。

5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转向装置之前。从一开始倒下的树干,到伊万之死时与爱人的相遇,帕拉杰诺夫化身成一个影像游吟诗人,电影于他是盛大的民俗/宗教仪式,也是翻飞的场面调度艺术,无怪塔可夫斯基和他惺惺相惜。帕拉杰诺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不亚于卡拉托佐夫,两个人都能以最刁钻疯狂的角度看待世界。

5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电影诗。可能是因为我阅片量少,这片配乐、色彩、摄影、剪辑全打开新世界大门。起于激情的凶杀中,斧头一下劈下去血液喷涌而出化作鲜红的骏马——而在结尾的死亡中,同样也是血液的喷涌,但是是覆盖在万物上鲜红的幕布,静止扭曲的画面。更别谈在节奏明快的乐声中他和她跳跃、轻盈地旋转,仰拍跳动的画面。还有穿梭而过,景色流淌织成的流丽长河……宗教和法术,神秘主义、野性与原始,全都恰当好处。终局抖动的尸体、穿上新郎服装的伊万,在框架中一个个孩子的笑脸,喜悦的死亡。

59分钟前
  • 旻旻
  • 力荐

帕氏难得一部通俗易懂门槛低的片,却很难喜欢得起来。在尚未将造型艺术放超大前,镜头花活在视听上已足够令人心醉神迷,仿佛在文艺复兴尼德兰农村风俗画布上动用巴洛克技法,奇幻时刻数不完。然而在炫目刺激下...即便是诗电影也不能对人物塑造的要求低成这样吧...#可能战斗民族的脑洞不一样#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帕拉让诺夫14部完成。帕爷的神作啊啊啊,也算是风格突变及集大成的作品了。比[石榴的颜色]要自由和完整(当然石榴是被剪毁了),估计视觉上受到布勒哲尔影响很大。色彩美极了,各种运动镜头耍的更是出神入化。诗电影发展到这儿算是登峰造极。

1小时前
  • 胤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