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1940

动漫美国1940

主演:华特·迪士尼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Deems Taylor  科里·伯顿  Julietta Novis  James MacDonald  保罗·J·史密斯  

导演:詹姆斯·阿尔格  福特·毕比  Samuel Armstrong  Norman Ferguson  Jim Handley  T. Hee  Wilfred Jackson  Hamilton Luske  Bill Roberts  保罗·萨特菲尔德  宾·沙普斯坦  

播放地址

 剧照

幻想曲1940 剧照 NO.1幻想曲1940 剧照 NO.2幻想曲1940 剧照 NO.3幻想曲1940 剧照 NO.4幻想曲1940 剧照 NO.5幻想曲1940 剧照 NO.6幻想曲1940 剧照 NO.13幻想曲1940 剧照 NO.14幻想曲1940 剧照 NO.15幻想曲1940 剧照 NO.16幻想曲1940 剧照 NO.17幻想曲1940 剧照 NO.18幻想曲1940 剧照 NO.19幻想曲194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8:44

详细剧情

  1940年,迪士尼公司制作了第三部长片动画《幻想曲》,为动画史贡献了一部迄今仍难以企及的经典名作。本片由8部音乐短片组成,最早诞生的《魔法师的学徒》讲述了在魔法师严西(Yensid,迪士尼Disney倒写)手下学徒的米老鼠偷戴师傅的帽子,利用魔法指挥扫帚挑水并惹下大祸的 有趣故事。该片原打算收入“糊涂交响曲(Silly Symphonies)”系列,但因严重超支,入不敷出,故迪士尼决定另外结合几支经典名曲拍成一部音乐短片合集,一并发行。只是因过于艺术化以及二战等方面的原因,《幻想曲》并未取得预期的收益。除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外,本片收录曲目还有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蓬基耶利《时间舞曲》、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和舒伯特的《万福玛丽亚》。  本片获第14届奥斯卡特别成就(音 乐和录音技术)2项金像奖。

 长篇影评

 1 ) 视听的联欢会 幻想曲和幻想曲2000可否算是迪士尼唯一的艺术电影

短评写不下 小学的时候在香港迪士尼看的4D放映到底是幻想曲还是幻想曲2000 那个时候肯定完全没有理解这种被具象化视觉化的意境以及其中的美妙和乐趣 所以唯一有印象的只有米奇和扫把 又或者可能只放了魔法师的学徒这一段?幻想曲可能是迪士尼最接近纯艺术的作品 甚至还带有相当的实验性 这是一场通感联觉与虚实的游戏 它比往后的任何一部迪士尼动画里的魔法都更像魔法 就像是在寻找生命本身的旋律和节奏一样 人的畅想和创造力确实是无穷的 最有趣的是这些意象是独属于动画创作者的头脑的 观赏的过程就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创作者听这些乐曲时的联想和心路历程 后面几章是用故事来阐释音乐 春之祭带了一点大自然的恐怖气氛 中场休息之后乐团调音时的一小段即兴爵士也好棒 田园交响曲里天马那段初中音乐课放过 海格力斯应该延续了这里面的一些设定 但我8能接受这个肥胖巨婴设定的狄欧尼索斯 我以前还总觉得阿拉丁是我最喜欢的迪士尼长篇动画 现在我彻底改变主意了 音乐会复排就不指望了 希望能够重映

 2 ) 个人备忘

在《艺术 让人成为人》这书里了解到本片,有了看看的想法,但畏于2个多小时的古典乐,怕自己坐不住,便一直拖到了现在。

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一首,只有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组成的抽象画面。感觉画面把音乐传递出来的情绪加深了一层,让我有了如鲠在喉无语凝噎之感。最后终是挤了两滴眼泪出来当做对这一首的RESPECT。 点线面相比后面那几首好就好在足够简单和纯粹,没有人类这么多年来加诸于自身的文化符号背后之意义的影响。 点线面本身的形状,色彩的变幻,位置的律动,结构的分解与组合,这一切都只为了纯粹的审美体验,不为任何其他目的而存在。点线面可以充当想象力的引子,在其之上自由刻画音乐传递来的画面感。←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我也没啥再加工的画面浮现于脑中,感觉点线面的感情刺激就足够强烈了。

米老鼠的魔法是剧情和音乐结合最紧密的一首。

恐龙和人马这两首教了我如何欣赏古典乐。因为之前对古典乐的一个特点一直抱有疑惑,为啥风格和节奏会突然起变化,不像现在的流行乐一般,整首歌都是同一种调调。风格与节奏的变化常让我有突兀和不适之感。 但看了这两首古典乐的相应剧情画面后,终于算是有一点点理解古典乐之美了。 尤其是人马这首,小马出生-男女(马)相会嬉戏-狂欢-电闪雷鸣中的荒乱收场-雨过天晴黑夜降临,让我觉得有这样起转承合的音乐才算是圆润完满。

最后一首略有遗憾,已经有些坐不住了,没能好好欣赏。不过没关系,已经决定把这片当做催眠曲了,以后困了但还不想闭眼的时候就翻出来,边看边听边睡。

PS:人马那首里不少镜头还是挺。。emmmm。。色的。

 3 ) 换台是文盲对经典的普遍偏见,流泪是为打过的瞌睡羞耻的赎罪

这世界上的暴殄天物大多数来自于不识货阶级,譬如十年前就读于乡村小学的我,既不懂音乐也不在乎故事结构,给我个最小说我就能津津有味,在那个文盲一样的年代,比起迪斯尼这些奇奇怪怪没有台词的交响故事我更喜欢黏黏糊糊的少女杂志,不怪我,这是文盲对经典的普遍偏见。十年过去了,看过些经典了解些新锐,明白最艰深的科学背后是最浪漫的想象,最让人着迷的艺术背后是最理智的计算,音乐,绘画,舞蹈,诗歌,哲学,从来都是看清世界的工具,少一样就狭窄一寸。如今回看幻想曲的理由既不是因为哪个厉害的前辈推荐,也不是因为它是经典的必修课,更不是冲着迪斯尼的招牌来寻找可以让自己有所进步的蛛丝马迹,万圣节晚上突然发现想听得曲子居然都被迪斯尼翻译过,和康定斯基招牌式的理性音乐发想不一样,迪斯尼像一个温柔的圣诞老人,用音乐包装质朴的故事,悄悄塞到你床头的袜子里。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单从音乐的可听性来说并没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容易引起共鸣,要连贯的耐心才能串联起前后的节奏,没有恢弘的音乐厅和交响团的仪式感很难让人主动品味,好在迪斯尼识货,流畅的把它翻译成了亲近感十足的故事,尽管和我心里那个更加狰狞的《魔法师学徒》大相庭径,我还是惊叹米奇陷入麻烦的样子和交响团怒吼的节奏这么匹配,尖锐的小提琴把它从漩涡拉扯到水面,结尾的单键钢琴和它小心翼翼的一瞥配合的天衣无缝,这般可爱,这般浓郁,这么1940,翻译经典的新锐如今也成了经典。忍不住流泪为自己的无知赎罪。

 4 ) 我小众?

那些老记不住的世界名曲,托这部片的福,总算是入点脑了。
没有人觉得---其实“中国舞曲”那一段很可爱吗?小蘑菇们的舞蹈很有趣吗?
就我一个人在萌?

 5 ) 《幻想曲(Fantasia)》:动画与音乐之舞(AFI100 TOP 058)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62783124.html

Fantasia (1940)

这是一部无法划分类型的电影。它有音乐,有动画,有舞蹈,还有真人的解说,就像片中讲解人说的一样:“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于这样的电影,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去评价它,只简单说说我的感受。

先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本片将惯常的套路打破,一般情况下,电影音乐是用来诠释画面的,而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动画来诠释音乐。电影由八个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都用不同风格的画面来诠释一部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这八部音乐作品分别是: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蓬基耶利的《时间舞蹈》、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舒伯特的《玛丽亚大街》和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并且,在每一部音乐作品的间隙,由一位讲解人讲述具体的音乐背景,以及画面要表达的内容。以上就是,这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电影选用的都是古典音乐,对于我这个从来不接触古典音乐的人来说,理解电影中的音乐是非常困难的,更别提用动画演绎出的画面了。不过,多多少少还是能体会到古典音乐所具有的美感——那种沉浸在音乐氛围中的快感,会让全身心都很舒服。听完这些乐曲后,也使我渐渐了解了古典音乐的魅力。此外,这些音乐大师的作品距离现代已经很多年了,还能流传至今,也从侧面证明了只有古典音乐才能成为传世经典,而现代流行歌曲往往都是商业化下的产物。

对于电影中的八个部分,最喜欢的乐曲是《胡桃夹子组曲》,优雅舒缓,非常适合安静的时候一个人欣赏。动画中最喜欢的是《田园交响曲》中的画面,各种人马、飞马,还有天空中的众神,都是太可爱了,而且这一段动画与音乐结合的很紧密,简直如量身定做一般。不过,画面与音乐结合最紧密的,还是那段为动画编写的乐曲《魔法师的学徒》。它的音乐是为画面而生,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量身定做。

这部电影中还出现了迪斯尼动画的经典人物Mickey,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它,当然这里的电影不是指在电视上。在本片中,Mickey是《魔法师的学徒》的男主角,是一个想偷懒的坏学生。看到本片,也终于知道原来Mickey不总是正面形象,也有做反面教材的时候。

以上就是一个外行人看这部古典音乐动画片的感受。总的来说,这样的艺术形式很新颖、很伟大,通过它也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一种更好的欣赏古典音乐的途径。可惜的是,这样的电影是没有市场的,谁会花钱去电影院看一部没有情节的电影?如果要听音乐,不如直接去听音乐会,感觉上可要比电影真实许多。因此,世界上仅仅有这么一部《幻想曲》。

序列:0558

幻想曲.Fantasia.EX.1940.D9.MiniSD-TLF

2011-09-21

 6 ) 短评随记:关于各曲目感受

“赋格曲”是脑内纯粹的感受力,“胡桃夹子”是四季轮回的仙法规律,“春之祭”是古老荒野中走来又死去的原始生命

虽然不是很喜欢用臆想中天神的生活替代“田园交响曲”中的乡村故事,但下等神的悲欢喜乐,和他们面对上等神随手偶得的惊天动地面前的无可奈何,也确实表现出了乡村生活中的时间、乐趣和自然体验

至于“时辰之舞”的四重奏和四组奇妙的舞蹈,我虽然不是很能欣赏得来,却能感受到一些象征式的表现力,但好似是现实的动画翻版

而“荒山之夜”和“圣母颂”,则是最出色的曲目,与其说是光明战胜黑暗,不如说是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延续,最后富有诗意和寓言味道的结尾,是哲学化的成人式体验

至于“学徒”…有趣!

 短评

经典中的经典

7分钟前
  • 群星似雪
  • 力荐

动画和音乐的魅力

12分钟前
  • 2wice
  • 推荐

写满了前电脑时代的各种牛逼傲娇。最后一节Ave Maria里的那个长镜头,场景由六块玻璃组成,一帧帧拍要十几天,拍完才发现用错镜头只能重来。最后,特效摄影组在棚里连轴转拍了一个星期,才赶上首映。有个叫Schultheis的动画师记每天坚持记录,留下一本非常详实的笔记,现存迪斯尼博物馆,但愿能出版。

17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幻想曲》早在1940年就告诉了我们动画电影通往经典的最核心的东西--想象力和爱,这部以视觉奇幻的方式将一场古典音乐会搬上了屏幕,充满了告别大萧条时代的乐观与希望,在巴赫的开篇中,声音以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同的现状元素的动画组合直到宇宙星云的出现,而之后《胡桃夹子》声音变得具象起来,精灵在树林中起舞,《魔法师》那段堪称动画的典范,每一个画面,光与影、动作的捕捉和细节的描绘,放在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今天的迪士尼也难以轻易企及,而接下来的几段越来越变得形而上,用动画描绘了地球生命的起源、恐龙时代,还有那场奇幻的动物舞会,及最后魔鬼之舞和圣母的降临,点点微光的火把点燃了黑暗,迪士尼不仅给了这些经典名曲全新的诠释角度更让音乐的幻想真正视觉化,看着屏幕上精致的画面听着悦耳的音乐,生活也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了

22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迪士尼现在做不出这种东西了。更精细的毛发特效更惊人的奇观对动画本身有任何助益吗?没有,而且恰恰相反,是想象力缺失的体现

26分钟前
  • koharu
  • 力荐

超赞

28分钟前
  • 啼幽
  • 力荐

小时候看都害怕 那堆笤帚真的挺吓人的 加上音乐烘托气氛

32分钟前
  • Band大暴走
  • 推荐

看完这个,还是觉得Bruno Bozzetto老爷爷更厉害,乐队、画师、指挥、经理、打杂妹全都有戏,多棒的设置!

3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太经典啦!!!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40分钟前
  • 冰糖木耳
  • 力荐

great

45分钟前
  • Crazy Wen
  • 力荐

很美

49分钟前
  • 改个名儿
  • 推荐

音乐和动画的完美结合,但此类片子不在少数,又加上难以理解,只能及格

50分钟前
  • 池鱼沐水
  • 还行

我听歌的

51分钟前
  • 坨坨大王
  • 推荐

迪斯尼由此开始

54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好玩

59分钟前
  • Anti_Christ
  • 力荐

彻底的音乐片

1小时前
  • T.V.Zoe ி
  • 推荐

不可错过的动画音乐剧,画面华丽的程度可比美《大闹天宫》,个人最喜欢《胡桃夹子》那一段,有如唯美的中国水墨动画。本片创作于1940年,当时片名叫《音乐会电影》,70年代修复时更名为《幻想曲》。后来的《幻想曲2000》是本系列的第二作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

这样的选题最后完成的成品展示不禁让人思索,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先有听觉还是先有视角。视听结合的完成度对后世想必启发极大……甚至我觉得库布里克在太空漫游2001中用古典乐是不是也有一定原因是幻想曲的启示。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音乐与绘画,是有共通点的,它们的美,都能带给人们愉悦的享受。虽说部分图片与我在聆听时的联想不同,通篇还是配合得非常好的。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旋律,巴赫的串联、魔法师的徒弟等,都是非常脍炙人口的古典名作,非常值得一看与听的好古典乐盛宴。

1小时前
  • 易璟笙
  • 力荐

“看音乐”的想法必须称赞,但估计我就是没有音乐细胞吧,看着困……★★★☆

1小时前
  • 黑特-007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