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时光派

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蒋方舟,马家辉,陈晓卿

导演:苏雷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2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7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7-27 17:39

详细剧情

  《圆桌时光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陈晓卿、马家辉、蒋方舟与"时光"约个会,共话初老,探讨时光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只谈生活,不评嘉宾好吗

我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的? 前几天看朋友圈,一个中学时喜欢的女同学发了一组旅游的照片,很多年没见了,相貌仿佛没变,但已经不是记忆中少女的气质了,喜欢的女同学都老了,我是不是也老了。 老去的感觉不止这一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时不时提醒你,你老了。现在上网,网上都是00后的天下,二十出头都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大学时,跑步5分钟每公里的配速觉得是养生跑,跑多久都不累,现在跑步,远不如前了。 有时候觉得需要给自己做一下心理建设,马上25了,迈过这个坎,30而立就在眼前,无论成家,还是立业,我都还没做好准备。 梁文道说,老了就是清楚的知道了自己身体上每个器官的位置。我还不清楚器官的具体位置,生理上我离老还很远。我的心理建设是不是该换个方向,经常提醒自己我还年轻, 摘录的台词: 他没有办法再去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 人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在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在现实当中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 所有的美食,都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的。 我们好像认定看电视的、看综艺的、娱乐的、看电影的消费者全是年轻人,社会在不顾一切的去讨好年轻人。 30多岁的女的是不会夸20多岁女的漂亮的,但是40多岁去、50多岁女的就会夸,因为本质上他们已经不是一个物种了。 以戒为师。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2 ) 初老感想

我觉得当一个人有智慧、有底蕴的时候,就不会害怕自己变老。80后90后的人觉得自己变老其实是一种焦虑,因为当自己青春比不上00后,流行的文化也跟不上,自身也没有文化积淀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就这么被潮流冲到了岸上,产生一种焦虑“怕老”。

我感知到的老,也如同以上的情况一样。我在大学期间,有时看到大荧屏上00后的TFboys火爆,内心充满羡慕嫉妒恨,犹如乱麻在我心头胡乱缠绕,电脑直接“啪”关上;有时看新闻跳出一些我不知道大红大紫的明星,多篇报道,我就知道我已经跟不上国内的娱乐圈;有时,照照镜子看到自己发际线往后退,皮肤粗糙变差,我也知道我的青春也会很快消逝;再有时,某一天看到00后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我也即将被大学撵走了。

我也感到焦虑,在大学当我意识到特别强烈是我看到和我玩两年的学长学姐从校园离别后,我知道了时光的易逝。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我知道后面还要00后、10后、20后排队等青春的到来,所以“青春”这东西是守不住的,当“青春”离开你时,我最后还剩下什么?我拿什么跟别人竞争?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把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内在,给内在修养、文化底蕴做提升,储备知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铺垫,培育自己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在青春消逝后,不变的只有我的智慧,我的文化,我的修养,是谁都拿不走。


以下内容为个人观影笔记:

一名80后,他女儿患上了白血病需要住院治疗,自此删除游戏:

“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人在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可以逃进很多东西:逃进叛逆、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的那一刻,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比你自己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就没有资格年轻了,你就必需变老。”


影响人的寿命因素:

1. 父母(基因)

2. 环境(空气质量、噪音、污染)

3. 政府(医疗便捷)

4. 科技

5. 自己(锻炼)

6. 吃(食物)

(所以食物是影响人的寿命相对较小的,并不是去长寿乡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就长寿。完全是噱头。)


“食物是一块,美食又是另一块,所谓的美食就是一点点牺牲健康开始的,就是你要屈尊和它拥抱,才能感受它的美好,其实也是一种代价。”

(所以美食和健康是相对的,我们在日常抉择中从中取舍、或者折中。在选择美食的时候想一想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年人用年轻人的话语,会使年轻人觉得冒犯。”
“不要谄媚别人。咱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相互沟通,我要了解你就行了。我要变成你,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

(我们应该使用自己属于自己年纪的该用说话方式,而不是用别人的说话方式来说话,会怪异,不搭,效果还大打折扣。)


“当你经历越多,到了一定的岁数你会慢慢地放下来,你不会那么强烈。或者你因冲动吃过亏,你可能不会再去冒这个风险,哪怕你占理的情况下,你也有可能吃亏。你会不断地警告自己,这个可能是不对的。”
“中国在经历4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国外很长的发展进程,很多东西对大家来说都是陌生的,你周围会突然出现很多东西。在过去70年代之前,我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近。我的周围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人,再加上现在网络,会不断地有东西靠近你,这个地球会越变越小,让你觉得局促,很容易产生愤怒,这个是时代造成的。”

 3 ) 圆桌时光派我觉得值得留存的语录

责任让人变老,你别看你就是一80后,你20岁,明天让你当个省长,你试试马上他就老了,幼稚的人因为你没承担。——窦文涛

一个游戏论坛上一个80后发了个告别贴,因为有一天他女儿发烧了,带去医院检查是白血病,不是恶性的就是你要投入钱和时间就可以治好的那种,但是他还是决定他知道那一刻就把这个游戏删了,不是因为觉得花时间花钱,是因为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吧,你会觉得你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你可以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蒋方舟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比如说小孩子课间休息10分钟就觉得好长,我们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为什么呢,因为比如5岁的小孩子他度过一年,在他的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这个比例,你呢40岁你再过一年,你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窦文涛

你其实到五六十岁再遇到感情,你想的是,我在这个倒计时当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这个感觉是有一种衰老带来的浪漫的——蒋方舟

当年轻人察觉到你老并且示弱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嘲笑你,就是当我爸开始跟我说网络语言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嘲笑的,这是年轻人一种特有的残酷,他会发现当你讨好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觉得我被讨好了,而是觉得那我就可以去嘲笑你了———蒋方舟

这个是代代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胡适老先生就说过,不要谄媚年轻人,他是一种态度,我现在从晓卿这里学习的还是和而不同,咱们是不一样的嘛,但是我们要互相沟通,我了解你就行了嘛,我要变成你,那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变成娱乐人物了。——窦文涛

她说:我们老想年轻,老怕老,实际上是老把自己当成一个性的对象,被欣赏的对象,就是说我们原来老觉得要好看是男的或者回头率,你看在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认知是,我是一个花我是一个被欣赏的,她说今天晚上我觉得,其实啊 就像你们男的这样,我做一个欣赏者我也很舒服,我欣赏欣赏男的有多帅,或者欣赏欣赏同龄的女孩,她能这么漂亮,因为我现在事业有成,我也有我的自信,我也有我的知识,我为什么到了40岁了,我还老把自己想往那个让你们欣赏的那个方向去扮呢?——窦文涛

“时间就是金钱”其实背后一个很残忍的逻辑,就是每个人时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有人时间的价值便宜一些,就是有人时间的价值贵一些,比如说真的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去排队等喜茶,三小时排队买一杯奶茶,是因为这个时间他其实也创造不了什么别的价值,只能说他时间的价值就是被稀释掉的,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跟你吃顿饭他恨不得都要损失了几万块钱。——蒋方舟

我不太喜欢特别着急的事,我觉得着急的事肯定都是不重要的事。你因为冲动吃过亏,你可能就不会再去冒这个风险,哪怕你占理的情况下,你也有可能吃亏,你就会不断地警告自己,这个可能是不对的。——陈晓卿

看朋友圈对我来说效果刚刚相反,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不会着急啊,刚好提醒我,我干嘛要为自己眼前这种小事情来烦恼呢?原来晓卿先生在北京吃这么好的,还过这种日子,我又觉得我可以把我自己从眼前的事情放开来,拉出来拔出来了,我不需要焦急,没有朋友圈我反而会焦急,好像眼前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了,我只能拥有这个,原来朋友圈告诉我说,有这么多不同的生命的处理的方式,享受美食也好,谈文化艺术也好,做什么事情都好,反而应该是把我们的圈子扩大。——马家辉

我会通过经验去找值得看的东西,刷屏的不看,就是大家都说的同一个话题我没兴趣看,我关心的是那些被忽略的东西,它也许能够给我带来能量。是不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就可以忽略我们打碎的东西,那我关注的恰好是那些打碎的东西,即将消失的游牧生活,游牧现在不允许了,即将消失的台湾的镖旗鱼,已经没几个人会了,包括采笋子现在都风景旅游区,都弄人在那儿唱民歌组织各种经济唱戏文化搭台的事情,我们原来的生活多样化样本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我们都在用某一个品牌的外卖,在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吃的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这个片子(风味人间)会被大家喜欢,我想可能大家心里对过去的那种:大家生活可能不一样的有一种怀念。我要做的不是它好与坏,它是我们祖先的生活,希望用一种美味的方式,让它呈现给你看一下。——陈晓卿

农耕民族他的组织性更强,他有等待分配任务的DNA在他体内,因为我们要修水利,那你要选一个头他可能是组长,可能是这个祠堂里面辈分最高威望最高或者最聪明的人,他来主持大家的事情,他有把自己交给别人的这个安全感,游牧民族没有。我们下一个片子就是讲谷物的,和BBC合作的,实际上它更深层次的是讲社会组织,那你发现东方民族或者是吃谷物的民族,包括南美、南美土著人,你会发现他们在性格上会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他能等,游牧民族倾向于不太能等。——陈晓卿 这就是一般说的亚细亚生产形态,能够等,然后服从。——马家辉

我有个日本老师研究全世界镜头平均长度,20年前镜头最短的是新加坡3秒多一个镜头,它信息量相对的就要丰富一些,日本是例外很慢,然后你会看到韩国美国欧洲中国等等,它跟整个社会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现在再做这个研究我相信中国是很靠前的,我去阿姆斯特丹电影节,我就会很感叹,一个300万的城市能在一个月里变成600万的城市,另外300万全部是来看电影的,而且那电影都非常的长非常慢,也没有故事,更多的就像监控录像一样,大家津津有味地在这儿看,它这个社会非常非常的固化,很稳定,这就是欧洲。——陈晓卿

我们现在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是有量化标准的,你如果走神了,这边,你可能会遗落了东西,那我会用音乐、旁白或者画面来提醒你,能让你不走神。——陈晓卿

现在的注意力经济,你要知道这是钱这是盈利这是流量,它用一切的方法研究你的人性,感官,欲望,而你一定会上套因为你是动物你是人。——窦文涛

 4 ) 番外也能上9分,这个国产综艺也是没谁了

你老了吗?

你焦虑吗?

在现在这样滚滚向前的时代下,无论你多么年轻,都会觉得自己老了。

无论你拥有了什么,还是会无比的焦虑。

一档节目,近来聊了聊这件事。

圆桌时光派

在这个众人皆忙,娱乐至上的时代,有一档节目,可谓文艺清流,所有人都埋头向前赶路的时候,它拉拢几个好友,围坐于一张圆桌,点一炷香,沏一壶茶,围绕一个话题边喝边聊,提醒人们:抬头看看

这个节目,就是《圆桌派》。

很少有综艺如此,连出3季,在豆瓣上均分9.0+,水准之高,令人佩服。

沿袭于《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变为每期4人,改为圆桌,嘉宾各自独立,畅所欲言,没有一定要观念对立,窦文涛也不再是明确的协调者,可以更自洽地融入聊天。

因为多了一人的加入,观点、立场变得更为多元。

《时光派》,是这档节目的番外,只出两集,每集45分钟,再次9.1分。

对于苦等其第四季的忠实观众而言,这两期番外节目,简直就是2019年的开年惊喜。

这场惊喜,讨论了两个无比现实又扎心的问题:「初老」「着急」

除了主持人窦文涛之外,这期的嘉宾,《舌尖》系列、《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香港作家马家辉,以及“青年”作家蒋方舟。

「初老」

你从何时感觉自己老了?

听说公司新入职的同事刚满20岁的时候。

当听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不再招收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时候。

发现自己开始熬不动夜,加不了班,蹦不动迪,喝不进酒的时候。

小朋友看到自己,开始喊叔叔或阿姨的时候。

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像爸妈的时候。

羡慕别人发量的时候。

惊讶地发现,我们距离2046年要比1990年更短的时候……

种种蛛丝马迹,无不提醒着自己,不再年轻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80后、90后,在“叹老”这么多年后,终于不可避免地真情实感觉得自己“老了”。

可是,到底什么是年轻,什么是老呢。

面对三个早已步入中年临近老年的“老男人”,蒋方舟对于初老这个话题要更有发言权。

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人叹老,60后,70后的人觉得诧异。

在原来的时代,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40岁的时候到职业生涯的巅峰,开始收获人生的果实。

而现在一切都快,淘汰速度也变得飞快,到30岁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

所以越临近30岁,被淘汰感越发严重,似乎自己即将被社会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那么,什么是老了呢?

马家辉引用了南美洲的一个小说家小说里面一个人物的感慨:老了就是你越来越清楚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在哪里。

因为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你根本不关心每个器官在哪里,可是当你老了,身体机能下降,胃疼、心慌、肝痛……你就掌握它们的位置。

陈晓卿第一次怀疑自己老了的时候,也是身体和大脑已经没法撮合在一起,好好配合的时候。

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最高峰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在赛场上玩,但当他状态下降的时候,他也想去防守,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蒋方舟感悟,变老的体现是,开始喜欢年轻小男孩的时候,开始欣赏他们的好。

反而更年轻的时候,中意的对象,往往是年纪大一点点的。

如今觉得,年轻人拥有自己不再拥有的年轻。

所以,当下“小鲜肉”、“小狼狗”、“妈妈粉”这样的词汇或群体大火,也侧面地反应出,最具消费能力的那一代人,在逐步老去,却无比怀念年轻吧。

羡慕年轻的身体,年轻的精力,尤其是对于精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食物的口味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年轻时,更贪恋撸串、火锅那些过瘾的,暴力的,更为刺激的食物。

甚至有时候会吃到撑,吃自助餐,能够扶墙进,扶墙出。

但是这些,在“变老”以后,很少这样了。

当然,变老,不只是因为时间推着你向前,有时责任也会让一个人“变老”。

前几日,网上走红一位云南满头白发的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

长年从事扶贫工作,乡镇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移民搬迁工作,头发都苦白了以至于照片和他的实际年龄差距很大。

当你开始玩游戏有“自责感”的时候,你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在游戏中逃避自己的时候,或许也是老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叛逆、逃进虚无。

但是,在你不得不承担责任那一刻,会发现不仅自己很无力,而且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

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

马家辉认为,很多年轻人,没有搞懂老和成熟——能力的差别。

人到30,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权力,别人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了。

如果你感觉自己老了,你是恐惧老。

恐惧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焦虑。

如果你有自信,那么不会感觉到老。

「着急」

你越来越着急吗?

岁月如江河奔流而逝,面对着追不上的时间,焦虑成了当下社会的通病。

出租车司机着急还不变绿灯。

排队时一整个队伍的人都在急。

领导着急,要提给甲方的方案你什么时候弄出来。

没时间做饭甚至是没时间出门吃饭,大家都点外卖,且恨不得马上吃到。

工程师着急着修改bug。

作家着急地通宵赶稿。

父母着急你怎么还不结婚。

你也在着急,急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财。

“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刚刚进入和“老”对抗的战场,我们对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信奉如命,中毒极深。

提起时间,我们就不自觉地要把它换算成金钱价值,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这时间花得值不值?

在“时间=金钱”这个换算关系中,我们变得急不可待。

视频越来越短,15秒的短视频甚为流行。

看电视剧,看综艺,再无耐心,不是一心二用便要用倍数播放。

“30分钟读完一本书”,“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样的剪辑节目,霸占播放榜单。

窦文涛也坦言,现在在算自己的时间,像个守财奴一样。

朋友约自己出去,心里还要算算,预期这次见面,能够得到什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

达到一定程度,或许才会赴约。

对着急,最显而易见的体现,就是排队安检和开车上路。

排队时,前面的人稍有耽搁,后面的人便开始极度不耐烦。

而马路上,超速、加塞儿,十字路口红灯变绿,前排车辆启动慢了点,便长鸣不止。

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就是因为一个乘客,发现公交车坐过站之后,着急要下车,跟司机起争执,最后大打出手,导致全车人都赔上了性命。这大概算是我们对别人着急最惨痛的代价了。

似乎是资源有限,我们每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关系。

车道是有限的,挣钱机会是有限的,工作机会是有限的,“韭菜”是有限的,所以大家都变得非常着急。

还有一些着急,是滚滚向前的时代,那些发展中惊惊啧啧的噪音,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便影响了你。

打开朋友圈,看到“这个人”过得怎么那么好,“那个人”领先你那么多,自然而然变得焦虑。

好多焦虑,都是被迫和好人人距离变得很近而产生的。

相反,作为农耕民族的后代,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越来越低。

打游戏,要立即分出胜负,即时得到奖赏。

红包发出来,几分钟不抢就没了。

我们在纷杂的世界中,着急获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资讯。

反而却被利用,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分配的精打细算,催生了一种注意力经济

手机中各种App,无不用无比暴力的手段,抓取着我们的眼球。

然而,讽刺的是,我们越着急获得信息,获得智慧,我们浪费的时间就越多。

断章取义的文章标题,强行对比的错误逻辑,兜售的二手知识,无不是利用我们的感官欲望,在压榨我们身上的“注意力经济”。

窦文涛:这就是新时代的鸦片战争。

新时代的年轻人,担心自己落伍,担心跟不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信息的渴求,无比旺盛,甚至晚上熬夜,病态地关注着世界的动态。

行业新闻、娱乐八卦、搞笑段子,充斥着我们超负荷运转的大脑。

这是你遇到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

世界在努力地讨好年轻人,但是时间又推着我们远离年轻。

如何面对自己的「初老」,如何安顿好自己的「着急」,无疑,是每个中年,青年,甚至是少年,重要的课题。

正如马家辉的观点:

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 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
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 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哪一刻,你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又因为,你变得格外着急?

< END >

 5 ) 老与成熟

一些自己的反思。

我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吧,我不怕老去,反而恨不得马上到三十岁。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以后一定比现在更好,还有更想让三十岁的自己来打脸,最好是一巴掌扇醒的那种,告诉现在的我,什么才是值得。

素食有9个月了,但是今天吃了一点酸菜鱼。怎么说,已经享受不了吃肉的乐趣了。素食的原因太多太多,我后来才意识到,最本质的或许是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少一些苦难,因为满足人类口腹之欲的而死去的动物们,以及少了一些乐趣的我的身体,都可以少一些苦难。

责任让人变老,太赞同这句话。所以我不怕老去,也是不怕承担责任。或者这样说,我已经承担了责任,便不怕老去。为什么女生不喜欢打游戏的男生,不是打游戏有什么不对,而是打游戏的男生不够成熟,承担不起责任。现实已经如此艰难,游戏也只是暂时逃避。我觉得打游戏最好的年纪可能是退休后,有时间有精力,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2018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很艰辛,也有很多收获。但是我却越来越浮躁,看的书越来越少,电影越来越少。很难集中注意力,耐心地长时间做一件事,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以前的英语晨读也没有坚持下去,尤其现在读研,专心学术真的不容易。老师们也说了很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当初选择读研,就是想要再给自己三年时间,沉积下来提升自己。诱惑确实多,这一次下定决心,以戒为师,远离纷扰,找回被掠夺的注意力。

中国人现在也经历一场鸦片战争,和各种利用感官欲望的诱惑抗争。做一个自由战士,要学会抗争。其实已经觉得自己和很多主流的东西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喜欢的品味越来越小众。比如很多同龄女生喜欢的,我不喜欢,和舍友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开始抗拒流行时尚,不是想标榜自己的独特,而是无法理解。

年轻是年轻人唯一拥有的资本,我可能急着变现。也想到四十岁的时候,做一个审视者。或许当我觉得青春已逝,会考虑有个小孩,延续生命。

 6 ) 你着急吗?

这期的主题是“着急”,你越来着急吗?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急性子人,总感觉做什么事都慢不下来,不过要是有陈老师给我宽心,估计还是会有所改善的[偷笑][偷笑][偷笑],然后说到年轻人的焦虑问题,对信息的明辨能力,像辉辉老师那么聪明了人,也你抵挡不了信息的诱惑,毕竟是人性。陈老师的《风味人间》拍的确实不错,他一说起吃的,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稍微贵一点的菜和便宜一点的菜,后者的评价的过瘾,迷幻,爽,前者是性感温和。那是否跟背后人的文化背景有关,我觉得是,人的用词跟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后者懂得用语言来描述。

 短评

觉得安慰的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同时悲哀的是,别人走过你的来路,他也没能开出良方。总有一些人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更多的我们只能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折磨,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失去活力。

5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力荐

不是老,是成熟

9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80后初老,60后濒死……开着弹幕看,一到蒋方舟说话就有人骂,还嘲笑人家的长相,天啊国人的戾气怎么这么重啊!尤其是对年轻女性…

11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推荐

发现心算能力消失,发现看过的书撂爪就忘,骤然觉得老了。好在有Excel,好在记不住的未必值得记。

15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必须五星!精神世界的汲养地!窦妈依然水平在线!超喜欢看这些大老爷们唠嗑,有思想深度和涵养的男人真是迷死个人呐!方舟的存在也恰到好处,不高调不谄媚不做作仅真诚的输出观点,同时又能随时接住其他中年男人的话,这很难得好吗?

18分钟前
  • sarah稻穗
  • 力荐

每一句都想拍大腿and点头不停

19分钟前
  • Swear
  • 推荐

看完锵锵行天下马上接着看这个,这个石家庄人越活越通透了。另外这么多年从不喜欢家辉老师到渴望任何事听听他的角度。我很荣幸地说我也老了。晓卿老师也不必赘言,一句“用年轻人的语言这是在冒犯人家”直接解开了我的困惑。

24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我可能真的老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时,我才刚上小学,转眼间《告台湾同胞书》都已经发表40周年了,台湾在那头,大陆还是在这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可是我们也不要饶过岁月。

26分钟前
  • 蔡黄米苏
  • 力荐

这回请的人不是很适合,谈得不够深,而且跑题严重。除了窦文涛和马家辉之外,我觉得如果请梁文道、许子东、马未都、俞飞鸿他们的话应该会更有意思。蒋方舟的问题在于她的视角一直在年轻人和前辈之间摇摆,关注的点主要还是自己,缺乏抽身而出看问题的高度。

30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欣赏不来蒋小姐

35分钟前
  • she's
  • 推荐

老是两集两集挤牙膏啊……改日播吧!

36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2019年第一阵惊喜:又有圆桌可以看了,虽然才两集!2019年第一阵惊吓:怎么一上来就聊这么沉重这么丧的话题?让我们初老的90后怎么办!

37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这个时代越来越迎合年轻人,衰老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现在崇拜的偶像,已经都比我小了

38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我成了陈晓卿老师的迷妹,又渊博又幽默,慢悠悠的来一句神来之语太可爱了。

43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们的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细想,他们的聊天看似随意,其实极富技术性。

4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晓卿老师让人如沐春风。

50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还没看够就结束了。这集最喜欢的还是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53分钟前
  • 壹零貳二
  • 力荐

挺喜欢这两期《圆桌时光派》,分别聊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当下的年轻人最困扰的话题,嘉宾也好,马家辉、窦文涛和陈晓卿都很健谈,而且聊得内容也不空泛。但个人反倒是觉得这两集最出彩的是蒋方舟,毕竟是相对年轻人的话题,蒋方舟总能用准确直接的大白话提炼要点而且一针见血,全程只想拍大腿啊!以及,第四季何时才能回归啊!!!

57分钟前
  • 搬砖侠
  • 力荐

和蒋方舟心有戚戚焉,也是从二十七开始担心变老,现在的状态是看年轻男子时的目光总是透着慈祥,并且能以正确心态欣赏好看的女孩子。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做一个人畜无害的空巢老人

1小时前
  • Daniel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