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女2016

剧情片法国2016

主演:斯蒂芬妮·索科琳斯基,加斯帕德·尤利尔,梅兰尼·蒂埃里,莉莉-罗丝·德普,弗朗索瓦·达密安,路易多·德·朗克桑,阿曼达·普拉莫,德尼·梅诺谢,戴维·鲍尔斯,弗兰斯·博耶,詹姆斯·弗林,威廉·休斯顿

导演:斯蒂芬妮·狄·朱斯托

播放地址

 剧照

舞女2016 剧照 NO.1舞女2016 剧照 NO.2舞女2016 剧照 NO.3舞女2016 剧照 NO.4舞女2016 剧照 NO.5舞女2016 剧照 NO.6舞女2016 剧照 NO.13舞女2016 剧照 NO.14舞女2016 剧照 NO.15舞女2016 剧照 NO.16舞女2016 剧照 NO.17舞女2016 剧照 NO.18舞女2016 剧照 NO.19舞女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7:37

详细剧情

  来自美国中西部的洛伊·福勒是一位在巴黎歌剧院跳舞的舞女,能成为美好年代时期的符号人物,并非命中注定。在追求完美舞姿的道路上她从未退缩,即便是冒着后背拉伤、灯光灼眼的巨大威胁。但她和伊萨多·邓肯的相遇,这个对荣誉有着狂热追求的天才将会使洛伊·福勒失去一切。

 长篇影评

 1 ) 燃烧生命的旅行

首先不必将《舞女》想象得过于晦涩深奥,它简简单单讲述了一个对舞蹈有敏锐触感的姑娘如何打破传统舞蹈的条框,传播新艺术理念并最终被认可的故事。记得走出放映厅时全身尚沉浸在影片带来的自然却又不可言状的愉悦情绪中,无论如何也找到不到合适的词句概括,直到被同伴点醒:看得很舒服。
      不可否认《舞女》从人物出场到情节编排都衔接得不露声色、有水到渠成之感。导演没因任何上述两方的失误给观众制造出戏或厌烦的机会,对节奏的精准把握贯穿全场。甚者,《舞女》作为处女作朴素地令人惊叹——只有扎实的叙事,找不到过度膨胀的炫技或“想法”。当然叙事结构过于传统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它为部分阅片多多的影迷带去的惊喜。
      《舞女》的不露声色甚至持续到了结局。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功,没有万劫不复的失败,是的观众听到了掌声,但那不是最末的声响。导演最终将故事终结在一个庸常的午后:女主角完成了一件牵挂许久的事。全片终。然而,个人对影片最不满意的部分同样出在结尾,准确说是最后一个镜头,富勒和几个舞女向前奔跑,我第一反应是好傻啊天(现在仍然这种感觉),总以为这样放飞自我的姿势出现在此过于刻意。
     选角和最后的角色呈现是《舞女》另一大亮点。富勒是粗野与优雅的混合体,舞台上的她符合人们对舞者气质翩翩的想象,枕下长期藏匿的枪却暗示着其野性的一面。路易的风流与脆弱和他的贵族姓氏一样属于旧时代,他的一举一动不像真人而像古欧洲精致的油画。至于他的自杀,也像一枚棋子的出局,预示着旧时代贵族在历史舞台的谢幕。
     和这些另类角色相比仍不失另类的,还有后来登场的舞女邓肯。这个角色拥有《彗星美人》式出场,在余下的剧情也承担了类似《彗》中伊芙的作用。伊芙和邓肯这类角色往往让观众在憎恶与佩服间纠结,因为她们腹藏对好人而言过剩的心机,却也拥有与之等量的横溢才华。心机似乎只是她们急于展现才华下的微小副作用。邓肯再忘恩负义,富勒、路易、剧院观众乃至观影观众也不得不承认:未来是她的。即使没有富勒,她的艺术改良迟早被他人注意。富勒派在舞台与舞蹈的结合追求极致,代表古典的华美;邓肯派强调舞者个体魅力,更接近现代风格的简约。莉莉-罗丝.德普出场有限却表现抢眼,兴许在戏外,未来也是她的。
     影片最具诗意、也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一幕,大概来自富勒父亲的死亡:野外,浴缸破裂流出红色的水,是温水与鲜血的混合。虽然过度的情绪渲染和超现实感令这个镜头与随后的拍摄风格有些割裂,也不能否认此景此意象张扬的审美价值。
     不只是导演有意还是我想象过剩,影片似乎从来在传递一种状态:燃烧。从富勒为父亲执行火葬,到镁光灯“烧坏了”她的双眼,至最后路易驾车自焚...富勒身着白衣仿佛将自己包裹成蜡烛,她的这段人生旅程也伴随着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燃烧,危险、疯狂而动人。

 2 ) 舞蹈電影怎樣拍才好看?

(原載於《香港01》週報,2017年6月) (劇透)

舞蹈電影怎樣拍才好看?觀眾要求很簡單,若舞蹈好看,攝影機只管放着記錄過程便行。但我們當然可以要求高一點,畢竟舞蹈電影不只是影音記錄,電影媒介的獨特性不可忽視:剪接和鏡頭運動可以讓觀眾以一個在真實的劇院中無法到達的位置去觀賞,特寫鏡頭的運用也對舞者的演繹要求有所影響,擴闊了編舞的可能性。更進一步,導演可藉着電影語言使攝影機成為舞者之一,換言之導演也成為編舞之一。若這電影是劇情片,要看舞蹈場面、人物刻劃和其他敘事部分怎樣互相詮釋或對比,則更添趣味了。

若以上述的期望去評價兩齣同期上映的舞蹈電影《巴黎影舞者》(又譯為《舞女》,La Danseuse)和《翩翩人生波麗娜》(Polina)便高下立見:《巴黎影舞者》的舞蹈場面有震撼力,使人有重看的衝動;《翩翩人生波麗娜》在舞蹈與劇情之間進退失據,令人去找漫畫原著來看,繼而看出改編版本更多的不足。

值得大書特書的,還是《巴黎影舞者》。很多人都聽過「現代舞之母」伊莎鄧肯(Isadora Duncan),卻少有人知道「現代舞之外祖母」洛伊富勒(Loie Fuller)。《巴黎影舞者》前半段講述無師自通的富勒怎樣創出如花如蝶如夢幻花月的「蛇舞」(Serpentine dance),舞台、燈光、服裝全部獨創兼一人統籌,是舞台燈光技術和現代舞蹈之先鋒。台上富勒藉着巧妙的燈光設計展示出火燄之舞,卻同時燃燒着電線保險絲、老闆的預算,和她自己的身心。後半段鄧肯以驚世奇才之姿出場,看來是仙女,其實是魔女,雖以「學生」身份出場卻與富勒理念相反,不單搶走她的光芒,也擄去了她的心。

男主角路易奧塞伯爵是虛構人物,可以說他是那時代氛圍的化身,是一個風流卻無能的沒落貴族,財富、毒品和藝術收藏都治不好他的世紀末(Fin de siècle)憂鬱,面對着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的浪潮,貴族傳統難掩頹勢。同時代深諳頹廢之美的詩人波德萊爾寫過一首《舞蛇》(Le Serpent qui Danse),詩中的美人與蛇卻是慵懶的,與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的富勒大相逕庭。富勒這個野孩子彷彿是路易的最後希望:她那不讓鬚眉的生命力,結合了對藝術的執着,善用當時的科技與工藝,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舞台奇觀,燈光、舞蹈、音樂、服裝渾為一體,揮灑出「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之風,相對於路易的頹廢主義是同時代的積極力量。

鄧肯從天而降,就是給 19 世紀和路易敲起喪鐘。她其實沒有從富勒那裏學習,甫出場便以即興隨意的輕盈舞姿吸引着所有人。鄧肯輕紗赤足漫舞,像希臘神話裏的仙女,其實是迷惑眾生、吸食生命力的妖精。每一個細節都下苦功的富勒,面對這個即興任性的天才,不單不忌才,更大加提攜,因為她也被迷倒了,後來卻在愛情和事業上被鄧肯雙重背叛。心碎的富勒差點無法上台,最終勉強演出卻因失誤而中斷。路易所受的衝擊雖然是間接的,亦無法制止毁滅性的嫉妒和絕望─連生氣勃發的富勒也變得頹廢如泥的話,路易又靠什麼撐下去?他只能以真正的火燄解決自己的世紀末憂鬱,也象徵 19 世紀的終結。

《巴黎影舞者》與《翩翩人生波麗娜》同樣以舞蹈與人生互相映照,但《翩翩人生波麗娜》中舞蹈顯得次要,只用作比喻主角尋找自我的途徑,彷彿換了鋼琴、繪畫等其他技藝亦可寫一個差不多的故事。此弊病主要源自導演(即使編舞家 Angelin Preljocaj 是導演之一)不懂以電影語言表達舞蹈,窒礙觀賞,連普通的鏡框記錄式鏡頭也會出現在舞者大腿部分「砍掉」的失誤。

《巴黎影舞者》中富勒的經歷、慾望、時代氛圍和舞蹈則渾然一體,她首次成功在巴黎的舞台上演出「蛇舞」的一幕,在韋華第《四季》協奏曲的加持之下,感染力極強,也令結尾她「跳到燒 fuse」的一幕更顯震撼。

 3 ) 难得的是她对所追求的坚定不移

一开始看完后,我对剧中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影片的意义并不是很清晰。女主是女同与这部电影的主旨感觉没有多大意义,而男主的存在又是想要表达什么呢?可能想要从侧面反映一些问题,但是又因为这些戏份将主旨带迷离了,或者说效果减弱了。不过看了其他人对电影的剖析后,就发现各种角色设定的原来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

有人提到剧中女一和女二分别是各自领域舞蹈的先驱,其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这一路来对自己所追求的舞蹈的坚定自信。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坚定自己的舞蹈是美丽的。我想正是这种坚定自信感染了她的伯乐,她才对她成功毫不怀疑。平常我们很难能做到在一堆否定的声音中仍坚持自我,并不断为之努力。这应该是发明创新所必备的一种精神。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4 ) 一条过长的短评

处女作如此,难得。
情节与镜头处理干净利落,父亲的逝世仅用枪声,骑马而去的强盗,浴缸的血水来交代,且很清楚。又如大篇幅地呈现舞蹈之美,而在伯爵点火自焚与剧场霓虹灯坏又用快剪。
故事线简单,有人觉得故事太单薄,戏剧冲突弱。但这只是传记片比较常规的方式,不算糟,顶多新意不足。另外,片子达到了这么一个效果:简单的流水叙述,将舞者的隐忍坚毅与表演的精彩呈现得淋漓尽致,确实将舞蹈家的神韵传达出来了。那么便足够了。
对应关系很多,于是事情就可以整理得更加清楚。父亲的血水与教堂的红酒,父亲的泡澡与福勒的泡澡,福勒的失落与邓肯的胜利,福勒的绝舞与路易的自尽。塑造邓肯歪曲事实得有些恶意(毕竟是现代舞之母),百合情节非常的刻意与不必要,两人之间顶多是同行的惺惺相惜罢了。
如果导演觉得那是必要的,我只能这么理解:福勒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舞蹈天赋,轻盈而自然,“她才是真正的舞者”。比起那种天赋,她却是靠刻苦一点点把成绩给堆积起来的。她的舞蹈表面轻盈,轻盈之下背负着太多沉重,甚至包括不属于她自己的沉重。于是,她就想把这种美的天赋推给世人,不惜一切努力。惺惺相惜之感与对于美最纯粹的追求驱使她那么做。可她得到的却是对方的不屑,这种不对等于她是残忍的,当场恼羞成怒。可恼羞成怒过后,她渐渐领会到对方与她的不同。她极力想要通过改变自己而获得某种对等。只是换来的仅仅为失望与对自身的摧毁:对方全盘否定了她的艺术,无论是她的方式还是她的美。
另一个毛病在于,即使是一个关于女性舞者的故事,导演是不是也太厚此薄彼了:我并不觉得导演没有能力去塑造一个丰满的男性角色。其实说到底还是太服务于传记主角本身了。

 5 ) “我”与《La Danseuse》

•没有所谓艺术带来一切,而是艺术依附于经济的真实窘困。

•舞蹈始终属于视觉艺术,摄人心魄的舞台展现与真实生活里自我表象不自信的矛盾。

•舞蹈表现的核心是:看起来毫不费力的美。光做到这一点舞者本身就是牺牲。

•人生无常,情感也是,没有确切地归纳,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但想起或触碰时产生的感觉还是直击心灵。

 6 ) 尽管这部影片有缺点,但我骂不出口

去剧院看过舞台剧或者歌剧或者是舞蹈的观众一定知道,表演结束后的谢幕是十分精彩的一部分。所有演员轮番登场,再到一起牵手向观众鞠躬。来回复次,观众使劲鼓掌,喝彩。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在表演结束时并不鞠躬。

1、洛伊·富勒(斯蒂芬妮·索科琳斯基 饰)

洛伊·富勒是美国现代舞先驱,她并没有经过专业舞蹈的训练,但是她的舞蹈却是具有革新性和创造性的。她的舞蹈影响了很多人,比如伊莎多拉·邓肯。她最出名的一支舞蹈就是影片《舞女》向我们展示的“蛇舞”。

《舞女》根据她的真实故事改编,入围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在这部影片中,洛伊·富勒身穿巨型的丝质白色长裙,手拿两根长木棍,站在舞台中央,跟随着音乐起舞。身边的红、黄、蓝、绿色聚光灯照射着她,有层次地变换着。

她不停地转,在白色长裙的起落间,时隐时现。这白色长裙对她来说是点缀,舞蹈的点缀,她因此而接受观众的热烈鼓掌。同时对她来说,也是束缚,生活的束缚,她因此而倒在舞台的中央。

影片开头就是从她被送就医开始的。洛伊的父亲被强盗打死,投奔纽约的母亲。而第一场舞蹈戏就出现在纽约,她在一次跑龙套中,意外地获得了这个表演的机会。那一次,她还没有白裙,她只是演戏间化解一次衣服尺码的尴尬,谁知却帮助了她。这一次还不是正式的舞蹈演出。
之后,她利用幕间休息表演这支短暂的舞蹈取悦观众。后来,她遇到了路易,生活也发生了改变。那一次的表演只是一场意外,却成为了一次创造性的艺术。

然而这门艺术正因为来的意外,才总是坎坷。她第一次成功,就是因为利用了灯光的效果,服装的特点,掩盖住自己的身体,有一种似花非花的迷雾弥漫,尽管舞蹈让她负重许多,但是她却在舞蹈中用自己流动着的整体曲线征服观众。
若说之前她醉梦其中,那么成功之后,她便破梦。她的服装也加上了许多小花。她的身后也多了一群手下的年轻舞蹈演员。第三场舞蹈戏就是森林中的齐舞。十多个人身穿白色连衣裙,肢体有力的摆动,在舞动中脚踩泥泞不断向前走,这一次的舞蹈与之前大不一样,浑身都是劲儿,这股劲儿来自于内心,来自于她的孤傲,她的张扬,她的自由。

第四场戏就是本片的高潮,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挫折之后,她坚持登上舞台,完成又一次突破。这次突破还是和她的舞蹈观念契合,在构建“整体舞蹈”的过程中,融合周遭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她选择了50面镜子,更多的灯光。
她的坚韧像是芦苇花,可是她的生活击碎了她,让她的花瓣散落一地。她此时是无比地需要观众,这朵在镜子中舞动的花,第一次在舞蹈结束时向观众鞠了躬。

2、伊莎多拉·邓肯(莉莉-罗丝·德普 饰)

伊莎多拉·邓肯是受洛伊·富勒影响很深的一位舞蹈演员。而在本片中,她同样出现,从洛伊手中脱胎换骨,和洛伊对立。

她在洛伊的推介之下,于众人面前表演舞蹈的那场戏,就可以看出她和洛伊舞蹈风格的差异。她一身红裙,身体向后倾斜亮相,借助腰的力量扭动身体,她的舞蹈中带着技巧,而这种技巧甚至可以说来自于她所赋有的舞蹈气质。

洛伊和邓肯不一样,她靠的是外部的力量。她的技巧较为笨拙,她日复一日的练习,练的手臂肌肉比男人都结实。

洛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邓肯身上,她希望邓肯能和自己“共同起舞”,换来的回答却是“来日方长”。洛伊永远记得第一次看见邓肯跳舞的场景,那种眼神似乎带着艾玛看阿黛尔的那种倾慕。但是,她们的情感接触却是复杂的。
饰演伊莎多拉·邓肯的是约翰尼·德普的女儿莉莉-罗丝·德普,她的表演十分有灵气,也为邓肯这个角色增色不少。
3、伯爵路易斯(加斯帕德·尤利尔 饰)

他与洛伊的相遇太过于平常,一次尴尬的意外,总会被一个身份高贵的贵族看见。他们的情感发展被导演用几个小物件几场戏交代着。

他们的初见是一如往常的假装受伤,是沙发旁彻夜天亮的守候。他们的肌肤之亲有一根点着的蜡烛照亮裸露的身体,他们的彼此慰藉有一块手绢帮助吸入迷醉的乙醚。从燃烧的指尖火光到滚烫的浴缸热水,这种炽热却饱含着命运的玩笑。
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还出演过《圣罗兰传》、泽维尔·多兰的新片《只是世界尽头》。
加斯帕德·尤利尔与泽维尔·多兰在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上

影片的剪辑对比着洛伊和邓肯、路易斯这两对关系。洛伊的落寞与邓肯的胜利,洛伊的最后一舞对路易斯的抉择。这两个人在洛伊的人生之中留下了浓墨,写着毁灭不掉的生活。

洛伊是法国巴黎“美丽年代”最出名的一名舞者,美丽年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世纪20年代初歌舞升平的那个年代,可是洛伊却成为了这个美丽年代下的美丽牺牲品。
《舞女》的导演斯蒂芬妮·狄·朱斯托是第一次执导长片,她是因为洛伊·富勒的一张黑白照片而产生拍摄这部影片的想法的。尽管这部处女作有着一些叙事上的缺点,但是让人无法抹去脑海中的舞女形象。
真·洛伊·富勒

这部传记片的摄影是Benoît Debie,他曾经参与过的电影作品有加斯帕·诺执导的《不可撤销》、《爱恋3D》,2004年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的《纯真》,2008年的《纽约,我爱你》以及2012年的《春假》。所以,他的作品列出来,摄影风格显而易见。这部《舞女》拍得美,他的功劳不容忽视。
影片《爱恋3D》剧照

影片《春假》剧照

该片的配乐使用有贝多芬A大调7号交响曲和维瓦尔第四季交响曲。

导演塑造的洛伊和真实的洛伊有几分真实的相同我不知道,但是洛伊的美我已经领略到了。那一段段旋转的舞蹈,那一次次背后包裹的真实的自己,那个千疮百孔的洛伊,那个想要在聚光灯下赢得万千观众掌声的洛伊,那个被生活压垮的洛伊,都在这仅有的8分钟舞蹈中一一展现。

正是因为这8分钟4段的舞蹈,正是因为她的释放与坚持,我对这部影片骂不出口。

曾经有评论家这样评论洛伊·富勒:“你所看到这个如痴如狂的跳着舞的,奇妙的,梦一样的造物,在她花一样堆叠的面纱下,不停旋转着的画面,时时刻刻千变万化。”她用她舞动的身姿告诉我们她所控制的“洛伊·富勒”,请你记住她。



 短评

4 惊喜,好莱坞传记类型片的扎实之作,对福勒舞蹈艺术的再呈现美轮美奂,让人惊叹,虽说对其感情线的处理略显粗糙却与其舞蹈事业的起步发展转折结合的恰到好处。加斯帕德全程三件套晒优雅不能更迷人,德普女儿角色抢戏不断婊相毕露。“面瘫女”前女友Soko本色出演,有两段亲密戏不能更香艳。

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绝望地自卑地拼尽全力地绽放,就像Loie第一支舞一样令人惊艳。她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舞者,舞于她是海浪中偶然抓住的求生万幸的舟。

8分钟前
  • 巫眠
  • 还行

黑暗中绽放的梦之花,舞台上失落的血色馈赠,舞蹈场景美得惊心失声,如兀自飞舞翅膀通透的闪蝶,如水粉画笔蘸水晕染的色彩,天赐才华与机缘,倾尽全力不计后果竭力盛开在灯光下,过早耗尽人生能量;就是感觉剪辑稍显突兀,节奏过于匆忙,若能放慢步伐,折去旁枝末节,刻画入微,会更显水准

1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Gaspard真是美到令人流泪

14分钟前
  • 还行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的,那几场舞蹈戏配合古典乐还挺感动,女导演处女作不太了解真实人物的情况下关系是拍的挺乱的。女主不错,尤利尔演这种角色很轻松,德普女儿真是太好看了。法国文化中心完整无遮挡版。

19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在维瓦尔第四季组曲中开场,一副奔着Immortal Beloved去的气势,但缺了点制胜力度。光之蝶和镜中舞都美到窒息,所有模糊的感情戏在细节上都表现出极大张力。男男女女的眼睛都看遍,最后才想起忘了看自己。

2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作为传记片本身非常套路,也缺乏亮点,大概唯一的看点就是几段舞蹈的展现了,非常亮眼,也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地方。另外,还是第一次看德普女儿的表演,还是挺灵动的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在舞台上她裙袂飘飞,似下凡的精灵;在爱情里她一丝不挂,如卑微的小丑。你的人生如一场声势浩大的舞蹈,纽约受洗巴黎圆梦,观众座无虚席,光影幻灭间却无人知晓冰水里那麻木的肉身、痛苦的灵魂。完美呈现年度最惊艳的大银幕画面,长袖之舞叹为观止惊为天人。又将福勒与路易、邓肯的情爱纠葛暧昧描摹。

2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不知道导演是没怎么深度做人物的功课还是就是要夹带私货,不是搅姬非要硬塞,外加黑踩同行。本来福勒和邓肯的理念就完全不一样,福勒还是在改革的基础上复兴classic dance,邓肯就完全是要摆脱古典的约束,现在看来是各有各的美,但当时意义绝对不一样。优点就是拍得真美!

31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今年目前看过视觉效果最美的电影。构图美到极致 古典画作中的场景 镜子是符号 镜中舞 光影的投射 舞动的身体 光之蝶 流动的灵气 克制的情感 精致到每帧 五感的蜜 目不转睛 电影讲述其从父亲离世时的谷底开始一路攀爬,依托舞蹈成长 自我蜕变 驾驭人生 情感的开放与表达…

35分钟前
  • 鹿不鹿
  • 推荐

那几段舞全是生命 也是3星电影的救命神药 最大的胜利在于 从头至尾 我们都相信 导演对舞者有无上的尊重 把她们的喘息 伤痛和喜悦都拍得很美 于是这种信息自然而然传递给了观众

36分钟前
  • RITA
  • 力荐

能够看到主角身为舞者的不易,几段舞蹈是亮点

40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三段舞蹈是真的美,每一下衣袂的飘动都是舞者对舞蹈的狂热。男主是真的帅,女二的表演确实灵动,原来是德普的闺女。

43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加入女同情节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喧宾夺主。电影应该是关于女性,关于跳舞,关于将舞蹈升华成视觉的艺术:洛伊·福勒的表演就像繁复主义开出的魔花,包含着她对美的极致追求,其他都只是路过。PS终于知道德普为啥现在一路扑街了——灵气都过给了女儿...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舞蹈是亮点

49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三段舞蹈绝美,从惊鸿一瞥的炫目,到盛装出场的震撼,再到孤注一掷的悲壮,一个为舞台而生的舞者,蜕变成为艺术疯狂的舞痴,令人动容。画面像是让德加的画有了生命,特别是白衣舞女们在林中起舞的段落,恍如羽化而登仙。加斯帕德太亮眼,他眉目低垂一落寞,满天繁星都要为他黯淡了。

50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舞到极致的美,舞者对舞蹈的热爱令人敬佩。

52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影片还原了19世纪的女性舞蹈艺术家:洛伊·福勒的多元化舞台表演。从逆光闪耀,到四色灯光的变换,再到镜像的背景。她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美丽的事物,再用生命向人们展示极致的美。而她一段不能用世俗关系界定的男女关系,之后又遇见了自己反向舞者的命运,更是影片中窥探人物灵魂的线索。这部影片的魅力

56分钟前
  • 小玄儿
  • 力荐

3.5,导演筹备6年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交出了很有诚意的答卷,运镜老练而颇有个人味道,但对于近两个小时的传记片容量来说,剧情起伏不够,线条不够明晰,略显冗长。soko演技扎实,导演介绍其舞蹈部分均为本人演绎;德普女儿还需努力,但美的让人惊喜!

60分钟前
  • Ludovic 刘
  • 还行

@bjiff. 本意是想看soko和lily-rose depp两个幺蛾子同场竞技,结果眼睛(果不其然)全被gaspard ulliel吸去了……天啦他为什么这么美,这样的家世中落毒虫深情小公子请给我来一打……(认真地说,这个电影交给简坎皮恩来拍应该还会更好看一些。

1小时前
  • SaturnianAi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