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60阵地

剧情片澳大利亚2010

主演:布伦丹·考威尔,哈里森·吉尔伯特森,史蒂芬·李·马奎德,杜坎·杨,盖东·格兰特利,瓦维克·杨,马丁·托马斯

导演:杰瑞米·西姆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奇袭60阵地 剧照 NO.2奇袭60阵地 剧照 NO.3奇袭60阵地 剧照 NO.4奇袭60阵地 剧照 NO.5奇袭60阵地 剧照 NO.6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3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4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5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6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7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8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9奇袭60阵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20:01

详细剧情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呈现出胶着状态,来自澳洲的伍德沃德中尉(布伦丹·考威尔 Brendan Cowell 饰)在昏暗的地道中接管了一支爆破部队。18个月以前,伍德沃德尚远离战场,在巴布亚从事矿场爆破工作,同时与年幼的女友渐渐确立了关系……随着战事的推进,伍德沃德响应号召,凭借自身的爆破专长加入军队赶赴欧洲。伍德沃德起初的表现未令下属们折服,但在成功炸毁德国人的机枪阵地后,伍德沃德和战友们一起被派往位于比利时的“60阵地”,那里是一处令协约国士兵闻之色变的德军阵地,大家传说60阵地前协约国的战壕中洒满了鲜血。伍德沃德一行人抵达目的地,发现战友们已在60阵地下的地道中布置了百万磅炸药,然而引爆的时间迟迟未能确定……

 长篇影评

 1 ) 气质就是你天天带着的上帝扑克牌.....

男主坚毅,自信,而有弹性.......
没有赘肉,没有特殊型...
相当于红桃Q了吧...
优质牌...
good!

周润发,为什么演黑帮老大,那么有气场,那么有感觉,那么有范儿?
演技?场景?导演?剧本?
NO!气质!

再说说我们自己吧,你的整个面孔已经固定了你独一无二的气质,一张上帝手里的扑克牌!

有些事业,你总是别扭难当,有些行业,你却如鱼得水...

所以,有时候,要学会放弃,有时候,要相信自己...


----------传说中的分割线---------

佳作可当,密度强度精度速度欠缺不少....

 2 ) 惊心动魄

一部澳洲战争电影,成本不大,但效果很好,真实再现了一战中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梅西讷山脊战役也就是本片中的60高地战役是协约国最成功的一次战役,炸死炸伤德军2万余人。也是目前为止,除核爆以外造成最大伤亡的常规爆炸,而这件震惊世界,创造历史的事件背后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这就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影片没有过多正面的描述战争的大场面,没有很多血肉横飞,断臂残腿的镜头,对于战争的残酷无情更多通过人物的内心刻画来描述,通过伍德沃的回忆与战事推进交叉进行的方式,最终片头片尾重合,出现伍德沃结婚场面,也予示了美好生活终于来临了,但战争中牺牲的人们最终成为了记忆,而正是这众多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也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的牺牲,换来了人们对战争的控诉与对和平的向往。影片通过细腻的手法,舒缓轻快与压抑黑暗的反差,逐步将伍德沃从一个矿工管理者成长为一个战场上的领袖,从一个对战场并不上心的人逐渐成为战场上冷静的决策者,当伍德沃刚到地道兵团时,面临的是一个松散而并不团结和谐的团队,有老将弗雷泽,有父子兵吉姆与沃特,有胆小怯懦的提芬等等,当然有军队纪律在,大家必须服从命令,但红堡一战,伍德沃的勇敢与仁爱,身先士卒的行动加上过硬的技术,使他迅速赢得了队员们的尊重,随后队伍就来到了60高地,几个队员的牺牲,使剩下的队员越发珍惜与团结,而提芬从一个听见炮火就瑟瑟发抖抽泣的士兵最终也成长为一个可以冷静平和面对死亡的勇士,伍德沃则通过自己的抉择与执着的精神,最终将一场惊心动魄的爆破成功引爆。影片通过对人物的成长与人性描写,来间接描写战争的无情,通过爱情,友情,父子情来描写战争中的种种残酷无奈,而部队里的一些不和谐指挥,德军士兵的努力执着,也间接控诉了战争,最终爆炸成功了,奥利弗·伍德沃也被授予野战军少将军衔,是仅有的四名被授予此荣誉澳大利亚人之一,但60高地在随后一个月后,又被德军占领了,正如德军士兵的对话中所说一样,60高地成为了一种象征,寸土不让,是一种荣誉感,更是一种标志,可惜不管是盟军的士兵还是德国士兵,都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实在是悲哀的。60高地最终造成了80万士兵的伤亡,这段历史确实应该被铭记,警醒和平年代的人们。 影片用了大量的近镜头与枯燥的声音来渲染地道战中的压抑,灰暗的镜头加上满身污垢的士兵,再加上简单的音效,充满着紧张,恐惧。影片比较独特时刻画手段,通过在战争背景下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成长来反思战争的无情,真是不错的一部战争电影!

 3 ) 整个感觉闷闷的

一部很平淡的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引进后被乱切割的关系,很多情节莫名其妙,男主的同学,陪儿子当兵的爸爸,到最后面拾工具想在战后当木匠的小Tiffin(是全队人一直一起在保护的),他们MS应该不用死的,或许电影本来的硬伤,而且对于这个人类战争史上有名的人工爆破,男主好像没起什么很大的作用,第一次爆破算炸药用量,第二次为炸药做防水,其实炸那两个挖洞的德国人,感觉也没太大的必要,也许是我没看懂。
其实我对那个加拿大的爆破专家蛮感兴趣的,地下一呆就是三个多月,没上来过,那洞挖的,炸药布置的水平那叫一个高,21个层次啊,可惜防水没做好,这在现在的中国建筑业也是个难题。
比如我家,自从水管改造后,顶楼的管子没弄好,时间一长,杂物慢慢堵住,就漏水了,频率为一年半/次(啊哦,跑题了)。
可是到电影最后,这个加拿大专家也没再出现,难道说是默默得被一起炸死了?
电影情节处有许多不值得推敲的地方,所幸细节还不错,比如战友们之前相处的点滴。
另有好玩的地方,和情节无关,中国人看老外和老外看中国人一样,认为都长得差不多,以至于我后排的那位大哥错把最先牺牲的那位看成男主了,也难怪,都在地下,脸都黑曲曲的。
还有让我很不解的地方,战争时期处处危险也就算了,怎么现在是和平年代,也会让人感觉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回家路上又遇一车祸。

 4 ) 在电影之下

       看了这么多电影我感到真正记录时代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人”这个概念的电影不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复杂人物关系的构建,那些都只是技巧。这部片子前半部分长的不得了,为最后做的铺垫过多,技巧上并不出彩,但是看到电影最后提芬在塌方的坑道里点燃了一支蜡烛轻声的说再见兄弟们,那一刻我体会到了那种不得不面对死亡现实的木然,当他听到地面上一声炮弹爆炸巨响时以为生命已经结束了身体不由自主的一抖,那一幕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想起电影开始稚嫩的提芬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还以为是德国人挖隧道挖到自己眼前了,不敢一个人呆在隧道里,在指挥部掩体被炮弹的爆炸声吓得蜷缩成一团,这么年轻的生命却要等待着死亡一步步的逼近,我想谁都会认识到战争带给人的只有悲伤和希望的破灭。老矿工吉姆和他的儿子沃特一起入的伍,本来他以为可以替沃特当兵,但是征兵官说要么他儿子当兵要么他们父子俩一起入伍。在前往60高地前线的军车上,吉姆说出了这段入伍的经历,平淡的叙述让人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对人物刻画的朴实却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的内心情感表现的丰富感人,每一个人物的死亡都不像好莱坞式的带有大英雄主义式牺牲,而是真实的并且触及到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也许从事实中挖掘真实的情感而不是杜撰出华丽的充满巧合的剧情才会让我们理解这个既复杂又残缺的世界吧。

 5 ) 泥泞里的悲歌

写于2011年09月02日,网易博客@从前有座山

其实我很少看战争片,总觉得血腥的场面总会不寒而栗,总是这种感觉而已。奇袭60阵地,或许就不是这样一个调调儿了。

叙述角度是传统的地下隧道,背景设置在一战欧洲战场英法比和德国最为激烈的西线,而故事从两条很明显的线索展开,而这或许便是中西方电影很大的区别了,西方电影总喜欢把时间切割成段,错综开来,一条是战场的炮火轰天,一条是场外的爱情的等待,一段年龄差距十岁的爱情,或许只有朦胧的好感,但是纯洁干净,让人在腥风血雨中体会到一种单纯的温暖。

上尉伍德沃或许在结尾处的毫不犹豫按下引爆器有些残忍,但是他绝对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人,他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抽烟,吃那沾满泥水的面包,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玩橄榄球,他对战士们绝对是最体贴的一个,不像上校那样死守军规不懂变通,他熟透战士的心理,他感受得出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去倒倒茶等等,他对战士又许是最热爱的一个,当得知自己派出的战士被掩埋时,他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的,他拼命地挽救。他有自己的主见,面对上校的质疑,他总能够完美完成任务,他善于学习,而且不以级别压人。但是对于结尾的狠心,他也迫不得已,一场战役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生死就被影响甚至破坏了,许多人的生命与国家的安慰跟一个战士的生命来说,悬殊,或者说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事实上,他和战士之间有着风雨不摧的友谊,他也不舍,但是他必须这么做,这是责任与高尚的体现,伟大的象征,说到底,也是战争的残酷与苍白。他需要被人理解,他的处境决定他必须抛弃个人情感。有时候,事情也得看情况。该舍则舍。当断即断。

很容易注意到这个角色小提芬,十几岁的小战士。从电影开场他便流露出那种尚未成年的怯懦与稚嫩,他害怕战争,他害怕死亡,当听到枪声炮火声的时候他在指挥部的床上蜷缩成一团哭喊哆嗦,叫得真的很可怜这孩子,他或许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国家的需要又抗拒不得。当听到机关枪扫射的时候他扑倒在了泥泞中,他怕得要命,看到被轰炸的尸体,他眼神中流露出来一种心疼与不忍心与无法抗拒的颤抖。提芬的怯懦,正是一种真实的写照,电影中的那段关于讨论身上带的照片的情节,妻子,情人,母亲,他们都怀着一种牵挂打仗,他们都有怕死的心理但是每个人都得去克服掉,这才是伟大所在。提芬无意中听到上尉喜欢的木材,他便暗中做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盒相赠,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地下隧道生活的不堪忍受与痛苦煎熬,整天生活在泥泞与腐臭中,与耗子为伴,与泥土厮守,几个月几个月不见光,拼命地挖隧道,埋炸药,这样的生活空虚,却也疏忽不得。提芬不知是哪里来的时间去做木盒,但是他或许是想给这样死寂的环境中带来一丝温暖而已吧。结尾,提芬被困在隧道中,他已经变得不再害怕了,他视死如归,最经典的画面,提着尚未熄灭的白蜡烛,靠在角落里,“你听见了吗,那个是你自己的心跳。”他没有任何的畏惧,而是极其的淡定从容,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这场战役献身了。略显老套的形式,在单调的音乐中,却像是一首悲壮的赞歌,为那些远去的生命饯行,为那些尚在的人们欢呼。

 6 ) 好片子

澳洲人民出产的一部好片。很多影评网站给分很低,说场面不大,说是地道战。我估计可能是理解不深。
影片里有很多发人深省的镜头与画面,主题十分的鲜明,各路演员感情投入整体感强烈。虽然只是一个工兵为主角的战争题材影片,但是全片剧情紧凑,设计合理,很喜欢。里边有很多令人难忘的镜头。刚愎自用的军官,懂得每一寸阵地都是浸满鲜血的德国士兵,那句老兵的告诫“照明弹飞起的时候,不要急着趴下,不要动,机枪只会打移动的目标。”趴在战壕里看明信片的德国士兵。还有那个故意让儿子给自己沏茶的父亲。

 短评

不错啊

7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工程技术个人勇气

10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看片总结:战争中有一技之长真不是好事,跑得快,挂了,会木工,挂了......ano,我是不是剧透了是不是剧透了是不是剧透了是不是剧透了

13分钟前
  • 薄荷
  • 推荐

强大,沉默中的爆发

15分钟前
  • Lucifer
  • 推荐

本以为看这电影会很闷很累,可未曾想还真有点看头。

19分钟前
  • 经纬万端
  • 还行

战争片永远不是我的菜。边洗衣服边看,一个半小时后还是没入戏,不过被某位网友的短评影响到,男主角就是Russell Crowe和朱时茂的切换!

21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好闷

25分钟前
  • alex
  • 还行

一战前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爆破。一群男人和半固体物质的故事:蓝色黏土,黄色膏状炸药,泥浆。原来矿工也可以很美的!

29分钟前
  • 何碰碰
  • 力荐

握紧摇曳的烛光,等待宣告死亡的爆破声从地下90英尺传来。你独自等待,和自己的心跳声。战争中从没有什么所谓光荣的牺牲,那都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说辞,战争本身就不光荣。但如果这就是战争,荒诞的战争,起码你死在了长大后。2011.3.17《奇袭60阵地》(推荐,四星)

31分钟前
  • 乔小囧
  • 推荐

伍德沃德那张老脸,真不像二十五六岁。

34分钟前
  • 豆办
  • 还行

题材不错,稍显刻意

38分钟前
  • 困难户
  • 还行

久违的战争片

40分钟前
  • mr.tall
  • 推荐

男主角的脸一直在Russell Crowe和朱时茂之间切换,有没有。。

43分钟前
  • 门特
  • 还行

WAR,,WAR ,,WAR

46分钟前
  • 没心没肺
  • 推荐

难得袋鼠国能出这样的片子。最后炸响的那刻,震撼人心。影片处处伏笔,小细节处理的不错。

49分钟前
  • 御。
  • 推荐

工兵系的战争片很少,澳大利亚的战争片很少听说,细描一战战场的真实战役更少,基于此,本片虽然拖沓过长,但诚意满满,尤其对男主人公的塑造,颇为真实。

54分钟前
  • 哗啦啦
  • 还行

战争片的铁律之一就是:掏照片的那位,无论如何都是最先挂掉的那位。

56分钟前
  • 还行

虽然不如澳洲1987年的light horesman,,但是比近年的科科达小路,以及妮可.基德曼的狗血片《澳大利亚》强得多的一部澳洲电影,也比加拿大的狗屎片《帕申达勒》强得多。

1小时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原谅我,没有认真看。

1小时前
  • 皓宇
  • 还行

老老实实用传统手法讲故事的电影。尽管不够惊艳,但也没什么缺点。

1小时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