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

恐怖片美国1992

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莎朗·斯通,乔治·杜兹达扎,珍妮·特里普里霍恩,丹尼斯·阿尔恩特

导演:保罗·范霍文

播放地址

 剧照

本能 剧照 NO.1本能 剧照 NO.2本能 剧照 NO.3本能 剧照 NO.4本能 剧照 NO.5本能 剧照 NO.6本能 剧照 NO.13本能 剧照 NO.14本能 剧照 NO.15本能 剧照 NO.16本能 剧照 NO.17本能 剧照 NO.18本能 剧照 NO.19本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30 12:00

详细剧情

退休摇滚明星强尼·博兹(Bill Cable 饰)在性行为的过程中被人用白丝巾捆绑双手后用冰锥残忍刺死。其女友凯瑟琳·特拉梅尔(Sharon Stone 饰)是一名作家,去年出版的小说中就有双手被白丝巾捆绑的退休摇滚明星被女友用冰锥刺死的情节。虽然特拉梅尔通过了谎言测试,但曾枪杀两位游客却被判无罪的尼克·柯兰警探(Michael Douglas 饰)坚持认为特拉梅尔在说谎。因为他自己也曾接受过谎言测试,并且通过了……

 长篇影评

 1 ) 本能:杀人的冲动

这电影以排比句式罗列了四个克制不住杀人冲动的恶魔。

第一个就是女主,疑似杀害贝斯的前夫、摇滚歌手,对尼克杀人中止。伸手拿冰锥又放下,是她克制不住的冲动。

第二个是尼克,他就是个手滑狂魔,拿起枪时就克制不住自己shoot的冲动,五年里杀了四个人,其中两个是完全无辜的游客,而他不知羞耻的撒谎并且用异于常人的心理素质通过了测谎,是个手又滑又不敢承担责任的奸贼和懦夫。最后贝斯死在他手上,完全符合他手滑党的风格,轻率的使用武力,置他人生命于不顾。如果说女主是故意杀人的恶魔,男主就是过失杀人的惯犯,他根本不配当警察。

第三个是roxy,16岁拿起老爸的剃须刀把两个弟弟割喉,她自己说不知道为什么,手边正好有剃须刀,就是想那么做。这份歹毒真是浑然天成。至于加斯说的她是出于嫉妒,只能作为参考,嫉妒只能算是引起杀人冲动的原因,原因是什么电影没有交代,只能当做一个谜。但是杀人冲动是坐实的。

第四个是金发老太太埃索。这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没有任何可以基于正常人理解的原因,把丈夫和孩子杀光了。老太太年龄渐长,常常出入女主家,看起来倒像是女主的幕僚、精神导师、忘年交,在价值观上大概与女主是惺惺相惜。

为什么不杀男主?因为女主怕事情败露?我倒觉得未必,女主就是一个精神极度空虚的虚无主义者,喜欢走钢丝、玩火,越危险越有意思,她敢杀掉上个炮友,怎么就不敢杀掉这个呢?

我认为,女主是在观察、研究男主。男主虽然是个过失杀人狂魔,但毕竟不是故意,即便是故意,也不是像女主、roxy、埃索那样直接的故意,所以男主是一个潜力股,有待开发。女主有多次引诱男主破戒的行为,引诱男主去认清自己、臣服于自己的欲望(“杀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男主是女主的研究对象,他怎样发展是女主关心的,所以女主还在观察。等男主彻底黑化,女主兴许还能和他形成长期关系,就像和roxy、埃索一样。

这几个人可谓是,谈笑有变态,往来无善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有着不可控制的杀人冲动,这个冲动就是他们的本能。我感觉这个才是这电影“本能”的所指。性欲什么的,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

 2 ) 真相只有一个

  看过了这部片子一开始相当困惑啊,搞不明白到底谁是凶手。凯瑟琳很有嫌疑吧,但是所有证据都指向贝丝,连一开始令我觉得相当理智,几乎与凯瑟里一样自信的男主角也把矛头坚定不移的从凯瑟琳转移到贝丝身上。虽然导演把最后一个镜头给了作案凶器冰锥,似乎又一次暗示了凶手确系凯瑟琳,但是那些指向贝丝的证据仍然让我疑惑。
   证据证据,光有证据没有动机不行啊。我想明白了。贝丝没有一点杀害加斯的理由,相反,加斯是维护贝丝,试图让尼克不被凯瑟琳迷惑的唯一的一个人,在贝丝的角度来讲,杀他并没有一点好处,而对凯瑟琳来讲,最好的洗脱罪名的方法就是找只替罪羊,然后制造证据让所有人相信这是凶手。杀掉加斯并嫁祸于贝丝,堪称一箭双雕,一下子扫除俩个障碍。而尼克收集到的于贝丝不利的证据全都是受凯瑟琳指引的,可以说是在被她牵着鼻子走。直到最后还不醒悟。
   我相信贝丝临死前对尼克说的那句我爱你是绝对真心的,我相信她看尼克的眼神。可惜爱并没有能拯救爱情,甚至使她葬送了生命。一旦有爱情参与其中,就没有巧舌如簧,没有心思缜密,就容易混淆视听,失去判断力。置身事外的才是胜者。尼克与凯瑟琳,一开始还是棋逢对手,几局交手,尼克就处于被动。尼克在自信既能占到便宜又能保持清醒这条路中没走多远。也许能打动男人的不是爱,而是性。但是要小心啊,也许这次受害的不是床上的这个女人。

 3 ) 记录一些细节和心理

细节1:Jhonny死后,警探去找Catherine,却先找到了Roxy。

Roxy这里有一个挽头发的动作。短发的特写难免让人猜测她才是昨晚和Jhonny上床的人。

接着远景又加强了Roxy的男性特质,挽起的头发,站立在台阶上,没有了刚倚靠在扶手的那种柔性,甚至能看到胳膊上的肌肉。我的怀疑又加深一分。此时也暗示了Roxy的性取向。

细节2:第一次Nick见到Catherine,Catherine一句 I know who you are,直接打断施法,反问Jhonny怎么死的。

这段对话足以表现Catherine的冷艳气质,冷和艳都很极致。警探完全抓不住她的把柄,没几句就把警探赶走了。第一次被要求去警局也直接怼了回去,此时圈套已经张开。

细节3:Beth在审讯之前已经猜到Catherine的说辞,

后来Beth也猜到了许多事情,先做伏笔。这句话也挺有意思,像狼人杀中的伪逻辑,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正反都讲得通。但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听的人会被带入她的视角,听者是好人,所以就觉得她也会是好人。

细节4:第二次去见Catherine,Nick发现了桌上的报纸。

报纸肯定是Catherine故意给他看的,也说明Catherine在调查Nick。后面Gus在镜子上扣扣,看似是断臂维纳斯的玻璃展品。

细节5:车内的谈话

Catherine只知道Nick之前是抽烟的,这里不断勾引Nick。

-- I don't smoke.

-- Yes, you do.

-- Oh, I found some in my pocket. Would you like one?

-- I told you, I quit.

-- It won't be last.

这里 it teaches you to lie 让警探一惊,互相给了个眼神。

谈到新书又开始了赤裸裸的勾引。Nick问到 what happens? 她回答 she kills him.

危险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细节6:审讯

入座前:

-- Why have you waived your right to an attorney, Miss Tramell?

-- Why did you think I would want one?

-- I told them you wouldn't want to hide.

-- I have nothing to hide ~

这里的 I have nothing to hide 又在勾Nick了。

然后经典先点一支烟。

刚开始就把在场所有男性勾到了。

说这句话时,Catherine在看Nick。然后她接着说 I like men like that. Men who give me pleasure. 此时镜头的扫视也代表了Catherine目光的扫视。最后停在检察官身上。

检察官哪能扛得住啊,直接把眼镜摘了,不停在咽口水。

又开始勾Nick,

-- Did you said you like men to use their hands, didn't you?

-- No, I said I liked Jhonny to use his hands.

I don't make any rules, Nick. I go with the flow.

勾完又刺激他。刺激的时候又勾。

-- Have you ever f*ck on cocaine, Nick?

It's nice.

当Nick问及她对Johnny的死为何不伤心时,Catherine反问,又在用婚姻刺激Nick。

-- You still get the pleasure.

Didn't you f*ck anybody else when you were married, Nick?

And then,Would you like a cigarette, Nick?

说这句话时,视线又转向Nick了。

细节7:Nick送Catherine回家时的对话。

用Nick的经历刺激他,

又拉近与Nick的距离,把自己和他归成同一类人。

-- You seem to know an awful lot about me.

-- You know an awful lot about me.

-- I don't know anything that's not police business.

-- You know I don't wear any underwear. Don't you, Nick?

细节8:在酒馆朋友们开玩笑,没人信Nick。此时,Beth刚好出现。

这事后的第一句话代表Beth已经感觉到Nick陷入圈套了。而且Nick破了酒戒和烟戒。

细节9:追逐戏的配乐和节奏都表现出了Nick的上头。像是Catherine在故意吊着他,甚至我觉得线索都是她故意让他发现的。

细节10:Nick去Catherine家里

Nick拒绝了酒,但Catherine还是给他了一杯。他顺手接下了,但一口没喝。此时他仍然保有些许理智。

Catherine 又一次试探他的底线,用shooter刺激他,甚至提到了他老婆的自杀。

Catherine此时让Nick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档案被泄漏了,所以回去找尼尔森。

也许Catherine是故意抛给他这个线索的,把杀尼尔森嫁祸给Nick。

细节11:Beth的钥匙扣

Beth去了Nick家,解释了为什么尼尔森能看到他的档案。当时她的钥匙扣是 辛普森一家的钥匙扣。

我没看过这动画,查了一下 该动画里也有尼尔森。可能对应着酒馆里尼尔森的嘲讽,最后他也说了

Yohhh, you kids have a good time tonight, yeah? ahhaa...

细节12:Beth的笑容消失

在Beth帮Nick做了不在场证明后,她这个笑容的转变让我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反过来想,Beth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不在场证明。也许她离开后杀了尼尔森,她才是凶手?

虽然这么猜测,但仍旧找不到Beth杀人的动机。

细节13:离职前 Nick与上司的谈话埋下伏笔。

细节14:Catherine在Nick离职后去家里安慰他。

她说Nick应该给家里添点暖色调,但倒回去看 Catherine的家里都是冷淡风,而且有各种残缺的诡异的画。

细节15:在Nick家的对话

Nick这句话意思就是 我一定会抓到你的。Catherine接下来的动作很不简单。

先抓住Nick的手

再问能把冰锥给她吗

Nick明显犹豫了,但他还是让开了位置。Catherine已经初步建立了信任。

接着让Nick给她点烟。这个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点烟意为对女性的崇拜和服从。Nick则直接将自己的烟给了她,表示我不介意和你有些肢体接触。

Catherine 用shooter、Nicky刺激他,

-- My wife used to call me Nicky.

-- Yeah, I know. I like it.

接着又提到Coke,Nick说冰箱里有百事可乐 hh

Catherine 此次的目的是给Nick送书,相当于又给他一个线索。Nick也懂这是在play with him.

临走的话也证实了之前Nick的线索都是 Catherine 故意让他找到的。她知道他一直在跟踪。

然后他说了那句会后悔的话,She wants to play. Fine, I can play.

细节16: 舞池里 Catherine勾Nick的同时,也让Roxy产生了嫉妒。这里给Roxy特写是有原因的, Catherine 也许已经想好要利用Roxy杀了Nick

舞池里这个回眸

细节17:Nick与Catherine的第一次床戏

Catherine用痛感打断了Nick的节奏,接着拿出了白丝带。

Nick看到白丝带,明显慌了神。突然有了一种濒死的错觉。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在这张床上,但他的手已经伸进了圈套之中。如果被绑住,此时便是将性命交了出去。

音乐气氛越来越紧张,把人的情绪推向最高潮。

所幸 Catherine没有拿出冰锥。

这种生死听之由命的刺激,让Nick神魂颠倒。

多巴胺+肾上腺素双重作用下,Nick紧紧的抱住了Catherine。

悬疑和情欲也在此刻到达了极致。

细节18:海滩上的对话

Nick尝到甜头后, Catherine又极限拉扯。

此时Nick还是觉得 Catherine是凶手。他说这就是他找证据的方式。

Catherine直接接话,

-- You will just fall in love with me.

-- I'm in love with you already.

But I'll nail you anyway.

细节19:侧面印证Catherine在不认识Nick的情况下已经布局。但他又难以置信。

细节20:Roxy之死

Roxy之死让Nick彻底与上司闹掰,也和Beth大吵一架。他此时已经失控。

Nick去了Catherine房子里,此时他心里也有疑惑。听完Catherine的话又产生了一个疑点。

-- She wanted to watch me all the time.

这与Roxy说的 She likes me to watch. 逻辑上有冲突。

身为警察的他立刻问了一句,Did you like her to watch you?

Catherine也很快反应过来,1. Nick带着戒心 2.Roxy和Nick有过对话

她不知道他俩说过什么,所以直接反问 You think I told her to kill you?

相当于 Nick和她讲道理,她转而聊起了态度问题。

Nick毫无办法,Catherine又靠着眼泪赚取了他的怜悯。他只能安慰起Catherine。

细节21:Catherine故意透露Lisa这个名字,她知道Nick一定会去查。

透露错了也是她故意的,正好借此机会和Nick闹掰。开始新一轮的拉扯。

细节22:Nick去警局调查资料

他查到Lisa就是改名前的Beth, 在电脑上查1983年的资料, 结果弹出了1984年的资料。

结果说明 1984年Beth是金发。

后面Beth补充说:我是染过发,但与她无关,我还有段时间是红发。

但Nick似乎并没听进去。

细节23:Beth房子的锁坏了

细节24:Nick听完Beth的话,已经开始乱了。

这俩人都是心理学学位,说的都是同一套话,该相信谁?

此时Catherine又给他提供了一个线索,曾经有一份关于Lisa的报告。

来找他准备给他一个惊喜,然后吵架走人。

细节25:与Gus对话

Nick玩完Catherine设计的游戏,终于所有事情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1. Beth杀Jhonny来陷害Catherine,动机是不想让人知道伯克林的往事。

2. Beth杀Nilsen, 因为Nilsen调查到了伯克林的事。

但Nick并不知道那份1980年1月的报告里写的是什么。

Catherine没有直接告诉Nick,而是给他线索让他去找。

人都是更愿意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让Nick自己找,Nick就会陷入自我催眠。

现在Nick认为Beth一直在隐瞒,而Catherine一直在帮他。所以Beth是坏人。

Nick和Gus大吵一架,Gus说出经典台词

细节26:在Nick公寓中

Catherine又回来诱惑Nick,打一棒给个枣。Nick被拿捏住了。

细节27:Nick开始调查Beth

查到Beth的丈夫1885年中弹身亡,38左轮,和射死尼尔森的一模一样。

且尼尔森一年前也调查过此事。

流言碎语里说是Beth有女朋友。

OK,原来Beth还杀了她丈夫。看起来Beth才是那个杀人狂。

尼尔森肯定是掌握了重要证据才被Beth杀害的。

细节28:Nick看到书的结尾。

此时他已经完全相信Beth就是凶手。结果去找Catherine要抱抱,Catherine直接把他甩了。

细节29:Gus之死

Jhonny的心理医生和Beth共用一个办公室。所以Beth有可能也认识Jhonny,这条线索又加强了Beth是凶手的推论。

当Gus自己离开时,就觉得他要死了。

这辆红色小车突然出现,吓人一跳

Nick突然想到那本书的结局,拼命跑去救Gus,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此时Beth却突然出现。

Nick一时冲动,成为了shooter。

细节30:搜查Beth住所

3. 一些调查 Catherine 的资料

4. 还有一张1893年毕业照,但此时Beth仍是红发。

额外信息:

5. 38左轮确实是杀尼尔森用的枪

6. 尼尔森的办公室里没找到Beth的报告

7. Beth的所有留言机均没有留言

8. Jhonny确实一年前和Beth认识

所有证据都对Beth不利。所以警察们都觉得Beth是凶手,Nick也因为打死了“凶手”而恢复职位。

最后, Catherine又回来找Nick。又一套失恋复合组合拳。Nick直接乖乖把自己绑在了床上。

结局床底的冰锥,预示着真正的凶手是 Catherine 。


Q: 到结局Nick知道Catherine是凶手吗?

A: 我觉得他不知道,他要觉得Catherine杀了Gus,那肯定是要拼命的。

Q: Nick忽略了什么?

A: Nick打死Beth之后魂不守舍,他还在后悔自己开了枪。强烈的自责让他无法思考。

1. Beth并没有shooter那本书,所以她不可能像书中一样作案

2. Beth在83年红发,84年黄发,可见她染发不是为了Catherine

3. Beth没有杀Gus的动机,牵强点可以说Gus调查到了伯克林

4. 就算Beth杀了Gus, 她没理由不跑,直直走出来等着被打死

5. 没查到Gus给Beth的信息,是因为发信的不是Gus, 而是有人假装Gus

6. 手枪只是尼尔森的道具,不能证明也杀了Beth的丈夫。

6. 因为Beth认识Jhonny, 所以有可能会杀他。这是伪逻辑,不能作为证据。

7. 厨房的罐子倒了,门锁坏了,轻易就能找到的证据能信吗?

关于Catherine

1. 她离不开女人,Roxy死后立马和老妇人在一起混了。

2. 她从一年前开始,就收买尼尔森调查Beth。因为一年前的圣诞宴会,她对Beth开始感兴趣。

3. 从尼尔森那里得知Beth的丈夫死于38左轮,也是尼尔森把Nick的资料给了Catherine

4. 所以她能轻易接近尼尔森,近距离一枪爆头

Q:Catherine给了Nick哪些

A:冷艳、魅惑、挑战性、追逐、情欲、无比的刺激感、保护欲、安慰、失而复得。这一套下来,换哪个人都顶不住。

Nick最悲惨的地方在于 他可能之前打死的都是坏人,却被质疑。现在打死了一个爱着自己的好人,却被警局当成英雄。

 4 ) 本能——欲望

其实一直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影片的存在,不管怎么说也是14年前的作品了,那是我才9岁吧,还是一个小P孩呢。只是最近听说了其续集《本能2》的出品,才开始了解这部R级影片
故事的情节的确很精彩,流行歌手死在高潮时死在了床上,嫌疑最大的就是他的女友。性感迷人的女友却是一个为了写作可以跟任何人上床的作家,令人震惊的是歌手的死法和她不久前所出版的新书内容完全符合。于是,有着一定心理问题的探长开始着手调查。然而,却被女作家深深诱惑不能自拔。更恐怖的是,她的下一本新书的故事就是一个探长爱上了不该爱的女人,最后惨死。
一切似乎是如此的香艳,如同成人故事一般。
整部影片也的确充斥着情欲和放纵。莎朗•斯通刚露面就给我惊艳的感觉,嘴上叼着香烟,一身性感的洋装,脸上却是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样子。而不穿内衣就去警察局做笔录,甚至肆无忌惮地跷蹊大腿,把警察弄得是一愣一愣地。那个场景还被评为奥斯卡最性感镜头之一,诚然,名副其实。
影片中涉及了多种精神疾患类型,包括:酒精中毒、烟草滥用、可卡因滥用、窥阴癖、同性恋、双性恋、易装癖、自杀、人格障碍、暴力攻击、性施虐狂和受虐狂等等。而各种角色也是一个个生活在同性恋或其他各种千奇百怪的性变态的阴影之中的。甚至包括道格拉斯所扮演的警长,莎朗•斯通称他为shooter,因为他所误杀无辜的时候,的确感到了快感!
整个故事的安排其实是十分完美的,即使开始就认定了莎朗是凶手,却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被挖出,而动摇了这一判断。女心理学家曾是个同性恋,他的丈夫被杀,被杀的警官曾去调查过她……天哪,一切似乎都太巧了!
难道我错了?道格拉斯也开始动摇了。如果说,开始是只是出于无畏以及希望抓住凶手,再带有一点点的好奇,最后却是深深地陷入对莎朗的迷恋而不能自拔了。最后,道格拉斯在杀死女心理学家后的痛哭,是一种悔恨的表现,但这却只是让他再次感到迷茫,表示她那又会是谁呢?
结局来临,当道格拉斯和莎朗在床上翻滚的时候,其实我知道莎朗已经赢了,赢得那么彻底,即使好友被杀、即使不再怀疑女心理学家,shooter也不会认为她就是凶手了。而最后地板上没有拿起的冰锥,只是一种胜利的宣扬。那时,杀他已经没有必要了。
结局早已经定了。
接着就看了第二部,莎朗•斯通早已老去,虽然仍然不失性感,却让人提不起精神。整个表演乏善可呈,莎朗也没有过多地展现她的身体,不过故事的安排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最后莎朗所编造的故事——一个版本为警官为凶手,另一个为精神病学家。感觉又在看老谋子的《英雄》了,呵呵。不过的确是非常合理的,这时我的确是有些震撼。不过总体还是远不如第一部经典。
影片对人性丑陋的描画真地让我恐惧。这个千年来的话题又一次被提出,人性本善还是恶?有些人仅仅为了一时的冲动就可以好无顾及地杀害自己的亲人,而有些人竟然可以对杀人上瘾,天哪,在人的灵魂深处到底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看到这些,还会有人认为人本善么?
一切的罪恶都来源于人性中的贪婪、欲望甚至是好奇。只是平时由于环境、道德、法律已经教育而得到了压制。很难想象一个朴实的农民会有玩3P的欲望,会有性虐待的倾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还仅仅处于安全和生存的需要,只要能让家人满足温饱就已经很满足了。整天忙碌的他,心中的欲望也许只是邻居家的牛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不需要为生存担忧的所谓上层人士而言,欲望和贪婪被一次次地满足,正常的需要已经不能引起他的渴望,于是所谓的新奇、怪异就占据了他的心灵。第一次只是为了好奇和乐子,如偷窥、吸毒、双性,第二次则是因为熟悉而更加兴奋,第三、第四次之后就可是变得麻木、依赖,最后心灵开始扭曲,变态的行为成为了熟悉的动作。道德和法律已经不再成为界线,甚至成为挑战的准则。
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满足,从刺激中、从好奇中,人一种可悲的动物。如果缺乏正规甚至是死板的教育,一旦人在成长中不能建立严格的道德标准,人就将是最可怕的生物。

 5 ) basic instinct

catherin is the murderer, and nick confirms it finally. they both know the truth but decide keeping secret forever, coz cath understands if she followed her instinct, everyone might probaly find the fact; and perhaps nick told everybody his final convinced suspicion, he may lost everything even go to jail. thereupon,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live like rats, in the same time rioting in dissipated living. in fact, that's the deep basic instinct of human being what the article's respectable derector and scripter wanted to expose primarily.
        furthermore, the war between man and woman, also woman and woman. i don't know how many ingredients of feminism inside this movie, but i should say that cath is the big winner coz she beats nick at love and beth at sex, easily. she is so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that people entered the cinema like a tidal wave to enjoy her satanic figure.
however, beth, the poor girl, her love is nothing in the face upon the game. tragically, she died as a scapegoat and cath the pair lived and fucked in the name of love.

 6 ) 我只是想理顺一下……

首先说明这不是影评……

看的时候一直是从nick(N)的角度出发,总是有些东西摸不清,我自己试着以Catherine(C)把事情按时间顺序来连一遍好了……

一开始猜测,C从小就和那个干掉全家的老女人很熟。所以在她的影响下,会有以毁灭至亲的人,并且尝试脱罪为乐的倾向。这是C犯罪的第一个动机。因此有了她父母的游艇事件。
上了大学之后,C的女人缘不好,撞枪口上的Lisa,也就是后来的Beth(B),和C来了次ONS。C正处于没有关系亲密的人的状态,就把所有心力都投注在了B身上。B不断的避开C,C于是以把自己变成B的方式和B在一起。然而C却没有离开B,阴魂不散。
B与某教授同办公室,大概妒忌他可以与B朝夕相处就是C杀害那位教授的原因。同理,B的丈夫也被C杀害,点三八口径的手枪,当地警员说的B在外面有女人的传言,都旁证了这点。
除了杀人,C一定还以经常闯入B的家的方式进入B的生活。N去B家的时候,B曾说门锁老是坏。第二个证据,C把自己的小说、点三八口径手枪以及相片等嫁祸给B的东西放在B的家里时,选的位置都及其自然。第三个证据是有次C曾闯入N的家,说明她有不破门也能进入的能力。
最后一个C营造自己与B在一起的幻象,是利用了Roxy(R)。R在16岁杀了自己的家人,和C一样,因此C把她当作是自己的影子。R观察C的生活,就好像C观察B的生活一样。C与R生活在一起,实质上是C把自己当成B,与自己的影子生活在一起。
以上是C犯罪的第二个动机,一切都因为B。

那么现在就可以把一切都串起来了。
动机一 → 谋害父母
动机二 → 谋害教授和B的丈夫
动机二 → 发现B和N在一起,要杀掉N(重要原因一)
重要原因一 → 收买Nelson。Nelson不知是出于迷恋C还是因为想要C的钱的原因,去“例行调查”B丈夫之死;Nelson得到N的心理治疗档案并且拿给C。
重要原因一 → 对N产生兴趣,研究N的报道等
重要原因一 → 写书并杀害片头的摇滚歌手,与N接触,斗智过程中迷上N,B在C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重要原因二)
重要原因二 → (我不确定R嫉妒心的产生是因为一年多以来C的心思都在怎么弄死N身上,还是因为被C挑起的,但我更偏向于是C挑起的)可以放下虚构的与B在一起的生活,因此可以把R当作棋子,试图杀死N——如果N就这么死了是他活该,这点磨难都过不来实在是不配当她对手;就算N没死那么R也完蛋了,她正好脱离这生活状态
重要原因二 → 让新欢N杀死旧爱B,嫁祸B以脱罪
重要原因二 → 暂时不舍得戳死N

以上……

其实我觉得这电影算是中上而已……估计是我看不惯92年电影的台词了吧……好做作…… - -
究竟被更加充实了的C的角色是怎样……等我看过本能2再说……
这回唠叨小姐(自封的藝名!)的影评到此结束,观众们我们下次再见,下班愉快……
XD

 7 ) 莎朗,扑通!

自从很傻很天真的莎朗·斯通小朋友的“因果报应论”于六·一前夕在网上流传开来,就像放了一枚重磅炸弹,“扑通”一声把刚刚消停没几天的中国网民的神经炸开了花。在“报应论”之前,我们的媒体评论她是“性感女神”、是智商过150胸大有脑的Muse、是常盛不败的影坛奇葩;“报应论”出台之后,斯通阿姨的地位一落千丈,一夜之间变成了“娼妇”、达赖的二奶以及the mother of the son of bitch。“报应论”之前莎朗·斯通是叛逆尤物,“报应论”之后全国人民都恨不得暴殄天物。现在连路边嘬棒棒糖的小女孩都会轻蔑地说“那‘斯’”。那一夜我失眠,从床上爬起来写博客。顺着“脑残”的标签链接出去,发现除了我自认最近比较残之外,其它的标签都齐刷刷地指向了斯通阿姨——这位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怕牺牲以助网友们喷泌唾液的仁人志士。事实证明,无论是家乐福还是王十块,能量都没火出小半个月,就被斯通阿姨抢尽了风头。

举国震怒的结果是从南到北国骂和口水的倾情奉献,接着便是举国封杀、大快朵颐。先是Dior解约,接着可能就是全国院线联手抵制莎朗·斯通的电影。斯通阿姨出言不善,但无私朴素的人民大众不计前嫌,纷纷帮她精打细算:为了一句话,电影损失五千万,代言又有上千万。这几千万可不是肠道益生菌,有与没有只与通不通便有关,那是活生生的银子、是发展中国家劳苦大众的剩余价值! ——钞票,晓得吧?

于是斯通腻腻歪歪地“低头”了,再次用了我们熟悉的“deeply sorry”。到底是遗憾还是道歉我们不得而知——就算是道歉,可是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管她是什么Stone!“水滴石穿”是我们的信念。这水不是天上之水,是我们的口水。

但我们可能忘了,人家Ms.Stone也有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中国对“追求自由解放”的达赖不友好。个人信念出自于个人观点,和周边环境、自己接收的资讯取向有关,未必正确。就像我觉得伊战涂炭生灵而不怎么喜欢美国一样。美国的很多民众追求人权自由高于普通概念上的国家利益,加之对中国历史和环境的不了解,想当然很容易就被达赖忽悠了。但我们能容忍被忽悠的范厨师,看着他一笑而过,却怎么也无法容忍被忽悠的通大妈。因为斯通阿姨的智商超过150,因为斯通阿姨是个super star;而范厨师则很有可能是有史以来唯一能和阿甘PK低智商的super stupidity。

我一直坚信,对于平凡的人来说,无知既是暴虐的根源。并且从种种迹象来看,斯通阿姨虽然常常在大银幕上人面兽心,但生活中还不至于邪恶到哪儿去。联系一下她发言的上下文,我们甚至能惊讶地发现一个由无知到“改过自新”的好同志斯通。而全中国的媒体似乎都变成了狗仔队:发言三千,吾只取“报应”两字而已。

回顾一下我们的2008上半年,这注定是不顺的半年、郁闷的半年、崩溃的半年。也许正是因为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的神经也变得异常脆弱敏感,致使收获了史无前例的暴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海量网络暴民。网易曾经的宣传语是“网聚人的力量”,真不知道这句话是谁想出来的,我想他一定和拍《无极》的陈凯歌一样拥有先知先觉的神秘力量。如果怒气能化为能源,中国在2008就会谁也挡不住地崛起;如果要写一本书送给2008上,我想我拟定的名字肯定是《我把口水献给你》。

中国人有个很大的优良传统,即言而优则听,言而恶则骂。国际舆论对我们来说好像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般重要。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要靠国际同胞的言语来支持了。北京奥运受抵制之时,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飞赴世界各个旮旯寻求国际友人的舆论支持,像《香水》中的杀手收集少女体香一样疯狂地收集那句“ 我不赞成奥运政治化”;地震发生后我们的新闻循环的是那些无名小国对我国政府快速行动的高度赞扬,让我又认识了几坨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毛主席雄赳赳气昂昂“你们爱说嘛说嘛,我们该干嘛干嘛”的时代脊梁像地震中的豆腐渣工程一样垮塌得连渣都没剩,一个外国女演员的“口无遮拦”和无知就这样轻易地刺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988年,印度裔英国人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出版。因其包含了一些对先知穆罕默德、对伊斯兰教不敬的言论、场景和情节,引起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强烈抗议,导致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对作者发出悬赏追杀令,致使拉什迪至今还逃亡在只有撒旦才知道的地方。但反过来这个追杀令又使西方人觉得自己的言论自由理念受到了另一个文明或价值体系的冒犯,从而使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西方与伊斯兰文明间关系变得更紧张。照此逻辑,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会发出“全球追杀令”追杀莎朗·斯通?

鲁迅大爷说:“缄默,是最大的蔑视。”我相信那是一个特定时代之下的无奈之语。今天我们终于有实力争夺话语权了,然而在大灾大难面前,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而非明智的。所有干坐着说话的人只是插一脚淌浑水,谁也说教不了谁。我记得小时候出去吃饭,饭店的打火机上总是印着老婆对老公的叮嘱:“少喝酒、多吃菜。 ”意思是别整那没用的,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才是真的。现在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是啊,天降大难,就别整那没用的。能干点嘛干点嘛,不能干实际的最起码也别偏听偏信四处添乱,老实待着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1923d01009fkb.html

 8 ) “本能1” 之全方位解析

目录
1 “冰锥案” 1
1.1 “冰锥案”涉及死者 1
1.2 冰锥出现场景 1
1.3 “冰锥案”巴兹、gus之死的幕后真凶 2
1.4 最后的冰锥之Catherine为何不杀Nick 3
1.5 “冰锥案”高斯丁之死的幕后真凶 3
2 “枪击案” 4
2.1 “枪击案”涉及死者 4
2.2 “枪击案”的幕后真凶 4
2.2.1 “枪击案”之Beth丈夫 4
2.2.1 “枪击案”之尼尔森 4
3 影片人物关系 4
3.1 尼尔森与Nick 4
3.2 Catherine与Nick 5
4 Catherine何时黑化 5
5 何为本能 6

按照不同的作案工具,影片可以分为“冰锥案”和“枪击爆头案”,下面分别讨论:
1 “冰锥案”
1.1 “冰锥案”涉及死者
     包括Catherine大一时的老师高斯丁、摇滚歌手巴兹、Nick搭档Gus。

1.2 冰锥出现场景
      影片共出现五处冰锥,
  a. 4分钟左右,床上杀人
  b. 48分钟左右,Catherine刨冰
      c. 1时04分钟,Nick家
  d. 1时53分钟左右,电梯杀人
  e. 片尾,床下暗藏 (Nick家)

a、c、d是木柄锥,b、e是银色金属锥。
其中a、d是杀人所使用的,都是木柄锥,而最后Catherine想用来杀Nick的却是金属锥,因此有人以此来否认Catherine是凶手。但是c也是木柄锥,却是nick从超市买的,可见任何一个人都能从超市买到木柄锥,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明金属锥就不能从超市买到,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杀人的可能包括Beth。(一个高明的罪犯肯定不会拿一个自己独有的工具去杀人,因此认为金属柄不是Catherine独有的)
因此有人关于对冰锥的不同柄来判别谁是凶手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另外对于冰锥,有个疑问点是:既然Nick家本身就有一把木柄锥,为何Catherine还要拿一把金属锥,为何不直接使用Nick家木柄锥?
我能想到的一个解释是:Catherine是有意和之前的“木柄冰锥案”区别开来,另外Nick家的冰锥上也有自己的指纹,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3 “冰锥案”巴兹、gus之死的幕后真凶
影片中的“冰锥案”凶手就是Catherine,理由如下:
1. 最后的冰锥。最后的冰锥说明Catherine就是按照自己的小说结局来杀人的。
2. Catherine正在打印的新书书稿。shooter raced into the … his partner's dead body....elevator...legs sticking out. 也就是说Catherine准确预测了Nick不会陪着Gus上楼(因为Catherine在陪Gus上楼前被Catherine告知game over,几乎是在宣告Nick你对于我Catherine算是没有用的了,你被甩了。这是Catherine故意而为,使得Nick心不在焉,不会陪着Gus上楼)以及Gus死在电梯里,且腿会恰好卡住电梯致使Nick只能走楼梯。多么精准的预测,多么巧妙的设计。
3. Nick曾经提醒过Beth:记得把你的锁换掉。说明Beth家的门锁坏了。说明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去Beth家,陷害Beth。另外Beth抽屉里关于Catherine的资料放在这么明显的地方,难道不怕Nick发现嘛,因此肯定了Beth是被陷害的。(但这里没有说枪也是Catherine陷害给Beth的)
4. Gus死时在电梯里想跟尼克说话,他发出一个“凯”音,但是因为嘴里血比较多,不是很清楚。
5. 通过对影片巴兹和凶手(场景1)、Nick和Beth(场景2)、Nick和Catherine(场景3)三处性爱画面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场景1的凶手很喜欢SM,场景2中的Beth很反感SM,因此事后说Nick不是在做爱,而场景3中的Catherine却很喜欢SM。
还有人用专业软件对这三个场景出现的胸进行了比较,得出凶手是Catherine(只能说厉害了,word 哥们)。
6. 在杀害Gus后,Beth才出现。此时Beth是不知道Gus死了,不然她也不会把手伸进口袋拿钥匙去故意刺激Nick,她是不知道Nick此时在极度的愤怒中。
剩下指向Beth的线索都是可以伪造的,包括通话记录以及杀Gus后的警察衣服。

1.4 最后的冰锥之Catherine为何不杀Nick
有人说这是因为“爱” + 性 > 杀戮,那Catherine到底爱不爱Nick呢?
至少Catherine在床上给Nick说“我以前是不这样的”,是不能作为理由。
最后Catherine主动示弱说的那些类似表白的话也是不能作为太恰当的理由,因为Catherine也担心Nick知
道自己是凶手,即使做的几乎天衣无缝。所以她故意示弱,惹人怜爱,来刺探Nick的反应。
而我所能找到的勉强让我可以接受Catherine最后是“爱”Nick的理由是Catherine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东西,比如心思敏捷、富有洞察力的探长Nick,喜欢与这样的人“游戏”。
因此我觉得Nick对于Catherine而言只能算还有用或者还挺有趣的,至少在Catherine没找到下一个目标
前,因此两次放弃了杀害Nick。
至少在面对巴兹时,是没有爱只有性的,因此她才会毫不犹豫的按照小说写的那样,杀死巴兹。

1.5 “冰锥案”高斯丁之死的幕后真凶
如果说巴兹之死和Gus之死都是按照小说的内容来进行的,那高斯丁教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Catherine可还没有开始写小说呢。
高斯丁的死亡报告只说是有多处冰锥造成的洞,用冰锥杀人必然会带来很多洞,这不能够说明所有的
“冰锥案”就是同一个人。
        要回答高斯丁之死的问题,必然绕不开的是“大学时代,谁喜欢谁的问题”。
1983年,班级合照上Beth是棕褐色头发,Catherine是金色头发。
1984年,Beth变成金色头发。
         因此看出是Beth模仿的Catherine,即Beth喜欢Catherine。
        为何Beth会模仿Catherine呢? 可能原因是Catherine聪慧过人,惹人嫉妒,同时Beth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
        连Beth都喜欢Catherine,高斯丁教授可能也不例外的喜欢Catherine,毕竟Catherine还有自父母于1979年去世后的亿万家财呢。
        可能凶手一:Beth(争风吃醋杀死高斯丁)
        一种推断是Beth争风吃醋,引诱高斯丁教授,杀死他。事发后,凭借Catherine的聪明,推断是Beth干的,因此检举了她。
        另外一个略显弱的补充点是:当Nick问Catherine关于高斯丁教授事情时,Catherine说冰锥的灵感就是从校园中获取的,只是理论上。即相信Catherine当时说的是真话。
        可能凶手二:Catherine(怨恨杀死高斯丁)
        另一种推断是高斯丁利用职务之便威胁Catherine,逼迫Catherine与之发生关系,Catherine便设计杀死了高斯丁,同时嫁祸给Beth,去检举Beth。
        Catherine大一时失去父母,正是内心脆弱的时候,作为指导老师的高斯丁当然会用心“照顾”Catherine,同时觊觎其亿万家财。
总之上述两种推断都可以说的过去。唯一可以肯定是Beth迷恋Catherine,高斯丁也喜欢Catherine。


2 “枪击案”
2.1 “枪击案”涉及死者
      包括Beth老公,尼尔森,都是枪爆头,手法干脆直接。

2.2 “枪击案”的幕后真凶
      变态心理学家在硬片中给出关于“冰锥案”凶手的两种可能:
 作者自己,以书作为掩护,展示自己带有侵略性的强烈本能,即疯狂的征服欲
 读者,以书作为掩护嫁祸给作者,展示深藏在内心对作者的仇恨
      因此我们判定Catherine带有疯狂的侵略性、强烈的征服欲,且十分享受征服的过程。
为何不认为“枪击案”也是Catherine所为呢?因为像Catherine这种人,必然会享受杀戮的过程,不会直接爆头这么果断干脆。况且Catherine也没有很强烈的理由去杀Beth的丈夫。
因此推断“枪击案”的凶手是Beth。

2.2.1 “枪击案”之Beth丈夫
     是周围关于Beth同性恋的风言风语使得丈夫开始怀疑Beth,致使他们之间发生争吵,从而导致Beth枪击了丈夫。

2.2.1 “枪击案”之尼尔森
     当尼尔森出事后,最先怀疑的是Nick。而Beth此时出面为Nick作证,其实证词是相互的,为自己也做了开脱。
     当Nick对Beth道谢和道歉时,Beth说自己会处理的且当Nick离开后,脸色立马从微笑变成了阴沉,可见她口中的处理就是干掉尼尔森。
    Catherine和尼尔森应该是雇佣关系,三个月前Catherine从尼尔森处花5万$买的Nick的档案,因此Catherine没有充分的理由去杀尼尔森。

3 影片人物关系
3.1 尼尔森与Nick
尼尔森应该是比较正派的警察,靠着直觉觉得Nick在撒谎,不相信Beth对Nick的心理评估,所以一直很讨厌Nick。
也因此对于Catherine购买Nick的档案,显得很乐意。

3.2 Catherine与Nick
Catherine之所以三个月前就拿到Nick的档案,应该是此时第二本小说已经完结,巴兹对其而言快没有用了,只是继续小说剩下的情节而已。影片中变态心理学家说Catherine的第二本小说构思达半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推断3个月前,Catherine应该已经在构思第三本小说的主题了,而自己通过收集新闻知道了shooter Nick。Nick作为探长,必然心思缜密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同时Catherine又感受到了Nick自带的和自己一样的变态属性(杀戮欲)。于是Nick正中具有强烈征服欲的Catherine的下怀,相应的成为了第3本小说的主角。
两人见面的第一面,Nick就觉得Catherine这个人不简单且十分自信的认为Catherine不会请律师。
两人第二次见面,Nick偷窥Catherine,同时在车上以及审讯室,Catherine开始挑衅(挑逗)Nick,在审讯室以主动申请进行测谎仪,来正式宣告两人之间的较量。
随后Nick对Beth的SM显示出自己被压抑的对于Catherine的征服欲,征服这个让自己觉得不简单的女人。
第三次见面,Nick抛出高斯丁,Catherine则以Nick妻子的事情反击,致使Nick被激怒。Nick的软肋被很巧妙的抓住,Catherine首战告捷。到此,Nick都在坚定不移的相信Catherine就是“冰锥案”的凶手。
随后Catherine开始色诱Nick,Nick进套,但是此时的Nick将工作和性分开的很清楚,表现的很理性。也正是如此让Catherine觉得越加有趣。也因此洛茜感觉到了不一样,开始妒忌Nick,于是有了后来洛茜开车撞Nick的事情,结果自己不小心掉落,死了。
洛茜的死是不在Catherine计划当中的,因此当Nick再次去Catherine家时,Catherine主动示弱,惹人怜爱。即使如此,计划还得进行。于是Catherine主动将事情的线索转移到Beth身上。此时的Nick已经在智商上被压制,开始怀疑“冰锥案”的凶手另有其人。
在经过Catherine的步步牵引下,Nick调查了Beth大学时代的事情以及Beth丈夫。这个事件中Catherine的坦白和Beth的隐瞒以及Beth丈夫死时的关于Beth同性恋的风言风语形成鲜明对比。Nick越发相信Catherine说的话,最终Catherine设计使得Nick再次作为shooter杀害了Beth。
        当Nick掏出Beth口袋里的钥匙时,似乎感觉到了一切都是Catherine为他设计好的陷阱。但至此Nick已经深陷Catherine布下的罗网之中,无法自拔。因此Nick选择了妥协、逃离现实,要求与Catherine像老鼠一样疯狂的做爱。
        最后的结局预示着Catherine用情色和智慧最终征服了Nick。有些赞扬女权主义的味道,且如果最后理解为爱 + 性 > 杀戮的话,也夹杂些对爱的赞扬。


4 Catherine何时黑化
      导演应该不至于冷血到让一个年轻的孩子为了巨额财产而残杀自己的父母。
      从在Beth家搜集出来的Catherine与其拳击手丈夫的照片来看,当时的Catherine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可惜老天弄人,丈夫也在一次比赛中意外身亡。
     自己最关心的,最重要的人物接连去世,导致自己的人生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生活的乏味和无趣逐渐蚕食着自己的存在,于是渐渐的黑化了自己的内心,本能的需要找点刺激的、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推断Catherine是在丈夫死活才黑化的。


5 何为本能
   本能即是从自我本身出发、遵循人是动物属性的、充斥着欲望诉求的能动性。
   比如洛茜对Nick的妒忌,Catherine对Nick的征服欲,艾索对家人杀害的冲动,Catherine对巴兹的杀戮欲,Nick对Gus之死的愤怒,Nick对Beth后来的不信任,Beth为掩饰自己曾经同性恋的撒谎,Nick对Beth充满野性的SM等。

 短评

最早听同学讲的绘声绘色,想象着会是什么样子捏。。6,7年后终于看了此片,也不过如此。。

5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总觉得还是有点太故弄玄虚,这片子和《沉默的羔羊》是前后年的,可见那个时期好莱坞多流行把学心理学的人写成神啊...

9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劳拉穆尔维说过“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里,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性是被看的对象,因为看的权利在男性,而故意地被偷窥,则是女性使男人陷入迷乱的手段。无怪乎说这是女权主义电影。

10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还行

重新看了下高清版本的,逻辑错误层出不穷 ,为了凸显莎朗斯通的高智商心机婊,强行把全员智商水平拉低,然后再安排一个脑残的男主实在是够够的。我一直以为片里只有女同,其实仔细看可以发现男主身边的胖子警员暗恋着男主啊,还有开头死的摇滚歌星和市长有亲密关系~呵呵呵,只能说13装的不错惹,科技与心机婊成反比例关系,没有摄像头的年代真是黑暗惹

13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还行

披着情色外衣的心理学大作,欲言又止的谋杀缠满欲望与理智的诗意,让人情欲杀欲青筋暴起的叙事节奏,以及莎朗斯通最好的年华里,令人魂不守舍的美貌和智慧,导演对观众好奇心的挑逗和引导,犹如一场对大脑的SM,欲罢不能。

15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绝对被莎朗斯通惊艳。

19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要是没上译国语撑着还真看不下去。悬疑色情片,整体氛围还行,但情节和人物比起周星驰那部模仿之作《龙过鸡年》高明得真挺有限,也许日里生情算是亮点。

24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还行

老子看过的第一部黄色电影。

25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马老师说了,这是一部伟大的动作片

26分钟前
  • ♣lùlu♣
  • 推荐

一场男性与女性的情欲较量。Nick刻意保持清醒与冷静,但在面对性诱惑时,却又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所谓的博弈,实际上在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最终Catherine成了男性性幻想的客体,并拥有操纵男性行为的主导能力。充满性诱惑力的女性才是较量中的狩猎者,男性会受限于本能而心甘情愿成为束手就擒的猎物。追求刺激的男性,在将生死交由本能时,还会不会想起当初有一个人,会永远默默地将他回家的钥匙放在兜中。

27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当年这片子一出,说是让无数美国少年一夜长大。不过,本人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一夜长大的果然是少年而不是少女。保罗·范霍文代表作,一半是扑朔迷离的悬疑犯罪片,一半是描写性本能的大尺度情色片。莎朗斯通将一位妖艳性感的高智商蛇蝎美人演绎得入木三分,跷二郎腿色诱警探的

30分钟前
  • 一封未读邮件
  • 推荐

保罗·范霍文代表作,一半是扑朔迷离的悬疑犯罪片,一半是描写性本能的大尺度情色片。莎朗斯通将一位妖艳性感的高智商蛇蝎美人演绎得入木三分,跷二郎腿色诱警探的场景更是让人过目难忘。屋顶镜子映照下的SM杀戮开篇,结尾看似解疑,实则平添神秘。PS:阿佳妮推掉片约,略遗憾;女二似海瑟薇。(8.0/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您的美艳必然载入影史啊

3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听过那么多人说过之后再看,还蛮不错的说。莎朗真的不愧那么高的智商

39分钟前
  • 宇宙
  • 推荐

看过换腿就足够了

44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没死是因为活儿好吗= = 呵呵后 开个玩笑~

45分钟前
  • 沙加之伦
  • 推荐

毫不犹豫的五星,莎朗斯通当年真是风华绝代。

47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范霍文抽出传统蛇蝎美人式黑色电影的筋肉,辅以自己对欲望的一贯认知,打造出的春色大餐:这其中的欲望既是初级原始的狂野肉欲,也是高级邪恶的精细控制欲,两种欲望的互相勾连中是一场扭曲的猫鼠游戏,只不过猫知道自己是猫,而老鼠却也误以为自己是猫,太有趣了。

5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佐证了有叙事效用的床戏是重要且不可被删减的。性作为人类构成基本元素之一在描写欲望的电影被刨除简直不可理喻,即便厉害如色戒,也得靠刺激视听展现仇情的转换,只是可惜碰到了天朝剪刀手...

53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还行

很黄很暴力.很淫很色情.

57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