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的情人

剧情片法国1990

主演:让·雷谢夫 / 安娜·加列娜 / 罗兰·伯汀 / 莫里斯·舍维 / 菲利普·克利夫诺 / 更多...

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播放地址

 剧照

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2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3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4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5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6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3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4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5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6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7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8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19理发师的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04:15

详细剧情

 安东尼(让·雷谢夫 Jean Rochefort 饰)从小就对理发师这个职业情有独钟,在他所暗恋的理发师雪弗夫人(Anne-Marie Pisani 饰)猝死后,他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娶一个理发师为妻。长大后的安东尼遇见了马蒂德(安娜·加列娜 Anna Galiena 饰),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虽然母亲不愿承认儿媳妇的存在而父亲又在重要关头心脏病突发过世,但安东尼要将马蒂德娶回家的信念从未动摇。  婚后的两人过着如胶似漆的幸福生活,甚至要比婚前更加甜蜜。他们整日黏在一起,用尽了各种方法探索彼此的精神和肉体,而就在这段美满的爱情即将到达顶峰的时候,马蒂德的自杀给予了安东尼沉重的一击,也让他迅速的陷入了困惑之中。 

 长篇影评

 1 ) 兴高采烈及恶作剧之莫扎特再生

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发现,最精彩的部分绝对只能是薄饼节。
仿佛是一段费加罗婚礼的MV,所有的镜头、急速变换的小情节就像是一首小型协奏曲。一句废话没有,每一个乐句都精彩万分。看,俄罗斯小丑,看,吉普赛人,看,喝酒的熊。一个个花俏的小滑音,接下来是一段静默的调皮的高潮前的前奏,将军喝下了一杯沃特加,又喝下一杯沃特加,再来一杯。哈哈,狂欢开始了,喝醉的将军在跳舞,成为他的士官生们开心的焦点,他看见了拿破仑,那个小矮子,他跳上了舞台追打他——乐曲进入有节制的肆无忌惮的谐谑部分。中间还穿插着另一个声部,推动着乐曲向喧嚣热烈的顶点行进,雪地上的万人角力拳击,鼻青脸肿,兴高采烈。莫扎特,调皮的Mozart在指挥着这次演奏。有时候还偷偷地跑上去来那么一拳,然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哦,哦。我又迟到了,又迟到了……”
莫扎特他为什么总是这么高兴呢?“Ot Boctopka".这部电影据说遭到了美化俄罗斯的批评,但是对一篇童话你当什么真?描述复杂性的电影又不是没有,莫扎特他就应该是这么简单的、恶作剧的、永远兴高采烈的。何况恋爱中的莫扎特,当然没头脑了。
米哈尔科夫的照片有一张是趴在地毯上的,莫扎特传记片的一个经典镜头就是那小子趴在地上去抓美女,米哈尔科夫老头严肃的表情背后,跪在地毯上的姿势还是暴露了他的秘密。
费加罗说“爱情是地球转动的理由”,因此这部电影用了爱情做主线。那也不过是为了莫扎特,而不是为了把地板打上“surprise"蜡油的托尔斯泰和说将军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Jane。当然,爱情主题没什么差错,相当出色,尤其Jane提着波列耶夫斯基的篮子,去看望决斗后躺在病床上的倒霉的托尔斯泰,瞧托尔斯泰又意外又高兴的那德性,还有jane这个老手顾左右言他一会儿食物一会儿名字就像老朋友似的一点不见外的那样子,直切要害,一点理由都没有,简直要命。还有求婚那段,多么新颖巧妙又俄罗斯,还有一点点好莱坞。求婚的这首诗老将军选得多么贴切:“爱情就像出麻疹,一生只有一次,出得越晚,病得越重。”对托尔斯泰而言,除了出得早晚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靠谱。对将军而言,他也病得不轻啊,这个女骗子,吼吼,也是一个莫扎特啊。
莫扎特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米尔哈科夫是一个伟大的导演。用自己的最后一部影片,没有送去任何电影节,老导演写了自己的最爱:莫扎特,完全的,从外部:直接用他的音乐,费加罗;到形式:用音乐的方式来结构电影,编排镜头;到内容:男女主人公都是莫扎特;到情绪:那被大家理解为美化的兴高采烈和恶作剧,实际那不过是莫扎特,是米哈尔科夫本人。他为自己的生涯画了一个句号,在电影史的大房间里洒了一泡屎,留下自己的气味,叫历史永远记住他的电影,让自己这样一个存在永不被忘记。

 2 ) 任是稚拙也动人

将近夜半,带着些睡意,在老公推荐下看碟。the Barber of Siberia?看到片头古典的红色幕布,我忍不住问,不是Siviglia?老公对着幕布拉开后的那一大片亚寒带森林说,不,就是西伯利亚。
影片开头珍给儿子写信,这个倒叙结构给我一个明白的信号,本片是个悲剧。其实就故事主线来讲,不过是个不大新鲜的爱情故事罢了。邂逅,迷恋,误会+三角,错过,追忆,无非这些。就是男女主人公的搭配――年轻冲动的俄国士官生和风情万种的美国寡妇,也不是什么出奇的组合。
但是,竟然还是被打动了。回想原因,大约一是氛围,二是细节,噢,还有角色。
所谓氛围,嗯,那种冰凉清冷干脆的空气,人们脸上带着点儿傻劲儿的傲气,贵族舞会和平民狂欢中相近的疯狂,交织成一种集体白日梦似的景象。这就是所谓不是西方人,也不是东方人的俄罗斯民族吗?
有人说男主角安德寄托了导演对俄罗斯人的理想。我所记得的是他总是傲然昂起的下巴,执著的眼神,开始的时候挺好笑,后来越看越可爱,最后则让人心痛,最后的最后还加了一分敬意。如果说他有什么让我吃惊的举动,就是随雷诺上将去向珍求婚的那段。我大约是受中国闷骚人士毒害太深,以为会是这样的场景:安德替上将念着英文情诗,用别人指定的台词倾诉自己的心声,眼神深情而幽怨……但我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对结局――念了一半,安德愤然脱稿,清晰坚定地说自己的心里话:自从在火车车厢见到你,我就一见钟情;我刚毕业薪水不高,还没有能力结婚,但是未来我愿意努力……旁边的将军愕然停下了演奏,珍和冒牌老爸也尴尬无言,小伙子却自顾自地把要说的说完,昂着下巴一个立正出去了。是啊,他就是这么不留余地,不搞黯然自伤那一套。他还是个孩子呢,才这么任性地不顾后果不看对象地要求纯粹的感情吧?真傻,真可爱。
女主角一开始明显是逢场作戏,到后来才被她本来蔑视的孩子气的安德所震撼,发现世上真的有交易之外的东西。Julia Ormond把珍演得很有魅力,妩媚伶俐,但偶尔一阵粗野的大笑不免揭示出她并非一个标准的淑女。估计就是这点让人意外的野性对血管中涌动着疯狂的俄罗斯人有致命吸引力。
其他的,喝醉了酒的上将好玩极了,突然成了超人,像酱爆一样burning了。去求婚,郑重地从大公事包里拿出父母的画像展示给冒牌父女看,认真劲儿让我对他有点同情。
有个细节不知为何印象很深。沙皇阅兵那段,致辞之后沙皇离开,士官生们干了杯摔杯子扔帽子欢呼拥抱,一片杂乱喧闹场景中,沙皇用过的高脚杯静静立在桌角,无限沉静。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个象征:这些热血沸腾的宣誓效忠的士官生们不过是些易碎的玻璃杯,面目相似、层出不穷,而沙皇则像那只金银高脚杯,独一无二,冷眼睥睨。但他皇位面临的已经是盛世的余晖,像独立于桌角一般,孤傲中透着不安。
西伯利亚那场木屋搜寻的戏,镜头很有心计,稍显刻意,不过还是很好地配合了珍心境的一步一步变化。最后一扇门打开后,紧张的寂静中,一个青苹果滚落。珍捡起果子,眼泪挂下来,而此时门后的母子数人屏息拥立,母亲手中的镰刀光亮闪闪,大人孩子脸上早已泪痕斑斑,――真不知谁更委屈难过。而男主角一直不出现。直到最后,当女主角终于说出了她的我早就明白了的秘密之后,才回放了当年的一幕:安德似有所感地冲出森林,看到珍驾着马车横穿过荒野,他没有一丝青春剩余的面孔毫无表情,点着一根烟沉默着。而此时,镜头叠加至因得到胜利而欢快奔跑的阴阳头美国大兵安德罗•麦加勒处,在他的俄国生父沧桑的脸衬托下,摘下防毒面具的正是个重生的安德。老实说,俗套,但看着解气。
安德的人生沉寂于西伯利亚,但他的青春却照亮了珍的生命,是这个白日梦中最灿烂的梦境。稚拙的执著,原来最动人。

 3 ) 论怎么把一张非常薄的窗户纸捅十几分钟

导演用一场戏教会我电影里的爱情艺术。

全片的一段爱情重头戏在于Andre帮助校长去向Jane求婚,结果在念校长的情诗时忍不住流露自己的感情,然后匆匆逃离了现场,留下了尴尬的场面。Jane一边低头弹着钢琴而校长一边慌乱窘迫地收拾东西离开,这场戏的最后给了Jane一个由远到近的镜头:她慢慢从钢琴前抬起头来,泪流满面。

Jane哭了,不是因为Andre的表白破坏了她的计谋,不是因为她的谎话连篇却换来了Andre的真心对待,而是因为她知道Andre的表白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Andre会为此被校长断送他的军事生涯,尽管他是那么地热爱自己的太公,那么地钟情于他的俄罗斯,但因为今天的事他很大可能会被抛弃。

而Andre,难道他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他知道。Jane哭了,因为她知道他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仍依然袒露心声。这就是浪漫啊!就算面临着自我毁灭,也要向爱情袒露真心。

紧接着是Andre受罚后回到家中,而Jane已在Andre的家里久候多时,随后二人独处。

进门后Jane主动让Andre先坐下,在西方礼仪中男士一定要比女士后坐下以表示尊重,而Jane的反常举动表明了接下来对话的重要性:以谎言存活的Jane向Andre袒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多年的“高级妓女”生涯中,Jane的肉体与情感显然是分离的,而在此刻她向小奶狗男主展露了自己隐藏了多年的宝贵的少女心。

随后Jane在Andre面前跪下,真诚问他“Do you believe me”,男主回答“Yes”之后,女主这才起身坐在桌旁。Jane从站到跪再到坐,这一个动态变化表现出她对Andre的亏欠之心,因为她的欺骗被Andre以命运与爱情作为回馈,而只有了结亏欠之后,这是二人才能平起平坐地谈爱情。

但是,这时候的Andre面临了那么那么大的信息量后,哪还有心思去谈爱情呢?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天啊那我岂不是完完全全破坏了你的任务我怎么会这么冲动我真的是猪脑子”。当女主角已经在求证上面求婚的问题时,男主角仍然停留在破坏了Jane的任务的亏欠中,于是有了以下戏剧性的对话:

“你难道不是那天向我求婚并希望我给你一个答案吗?”
“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不知道。”
“你是在向我求婚吗?”
“对不起,我太冲动了,这都是我的错。”
“你为什么道歉,你后悔了吗?”
“我为发生的这一切都感到抱歉。”
“但是你那天说的是真的吗?”
“Yes……I suppose.”

以上这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女主问“你爱我吗”,男主犹豫了很久回答“爱……的吧,也许大概可能应该爱的吧。”Jane保留已久的珍贵情感大受打击,于是切换到工作模式,用肉体侮辱Andre。而此时的镜头不在于脱衣的女主角身上,而在于男主角身上。

导演给了Andre一个由远到近的镜头:他的双眼闪烁着泪花。他不解、苦恼、伤心、困惑,反问Jane“How you don’t love me”,翻译过来就是“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怎么能不爱我”。这时候的Jane才意识到,Andre爱她,而且爱她的程度远远超于她的想象。

Jane陷入了绝对的尴尬,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展现了自己身份的职业特性,亲手掐灭了他们之间爱情的火花,丢脸,却更多的是痛心。

导演通过制造误会这一典型的戏剧性技巧,将男女主情感之间一层非常非常薄的窗户纸捅了十几分钟。爱情电影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展现情感上的刺激,而不是“你爱我吗”“爱”就完事了。

Andre是完完全全从感情角度出发的,他不考虑Jane的身份和背景,不顾虑表白的后果,因为他爱她。而当他发现Jane来到他家摊牌时他是手足无措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Jane会对他的爱情有所回应。我对你说“我爱你”,但我并不期待你的回应,因为我爱你并不需要你也爱我。这是多么单纯多么浪漫的爱情呀!这也是多少当代人没有的爱情素养呀!当我爱你时你也一定要有所表示,这是多么愚蠢的道德绑架呀。

而当代人的婚恋很多时候都不是从感性出发,而是从理性出发的。你爱我的话,那你的性格如何,工资如何,家里三代情况如何,列出一个表然后算个总分,你比另一个人低分,那我就和另一个人在一起,这完完全全背离了真正的爱情。当代人如此排挤压迫自己的情感,终有一天都会被情感所报复,付出自己的代价。正如今离婚出轨事件越来越多。

尽管Andre与Jane最后分离,但二者之间的爱情却像从未断裂。

 4 ) 决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什么是西伯利亚理发师?那是一种大型伐木机的名字,它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上出现,高大的树木应声而倒,大工业时代的先行官进入了俄罗斯大地,纯朴的俄罗斯人们四散惊逃。

    西伯利亚,寒冷,荒凉,流放之地。美国女子珍妮驾着马车寻找她的爱人,那个年轻英俊的俄罗斯军官,她找到了他简陋的房子,茶还是热的,可是却没有人,在储藏室,她发现了托尔斯泰以前的女仆露娅,她的旁边是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都很惊恐,露娅的手里还拿着一把镰刀。珍妮是威胁,正是珍妮葬送了安德烈·托尔斯泰的远大前程,屋子里都是陌生的味道,他被一个真正的俄罗斯女人照顾的很好,珍妮只好离开,十年的等待和想念都失去了意义,她来晚了,她没有见到安德烈,就等于她没有来过。

    但是安德烈见到了她,远远的看见了心爱的女人驾着马车飞奔,十年过去了,安德烈不再是那个英俊而热烈的军官,他满脸胡子,贫穷,成了一位猎人,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太多沧桑的痕迹,只是,他还活着,并且学会了点燃一支烟,慢慢抽。

    影片的名字或许是来自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吧,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衍化来的片名,《费加罗的婚礼》是安德烈排练的剧目,当珍妮给儿子讲述往事时,她是《有罪的母亲》。

    俄罗斯,就像她的地理位置一样,处于东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珍妮,来自西方世界的女人,她可以征服一个俄罗斯男人,可是却不理解他,最后也得不到他。

    安德烈执着的像是挺拔的白桦,决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他对珍妮萌发的是古典主义的爱情,宁可为了爱情去决斗,去自寻死路,也不容许任何杂质玷污了爱情的纯洁。

    片子讲的不是爱情,而是俄罗斯的民族。伏特加、英俊的军官为了爱情挥剑决斗,华丽的舞会、热闹的集市、跳舞的吉普赛人、精壮的男人们赤裸上身在雪地上殴斗,然后擦干血迹互相庆祝,这都是“俄罗斯民族古老的习俗”。

    这段爱情因为发生在那个遥远的寒冷的国度才显得与众不同。我想,珍妮离去的那天,安德烈回到家里,他和塞娅都不会提到珍妮,他们会吃一点蘑菇拌小牛肉,喝一点酒,然后平静的过完这一天。

 5 ) 西伯利亚传奇

我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故事,抑或,这只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传奇。10年以后,西伯利亚茫茫的大地上,珍妮驾着马车在针叶林间狂奔。她以为,这次的造访将是属于她内心里永远的秘密。珍妮不知道的是,托尔斯泰如有神启般的在远方注视着她。多年又多年以后,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应该将这段故事在内心里酿成了甜蜜的忧愁,伴随着岁月悠悠而消逝罢?

无法重来一次的生命无法承担后知后觉的后果。无力摆脱宿命的人们注定要忍受冲动带来的惩罚。托尔斯泰不知道,在他举起琴弓向将军抽去之前,他和珍妮即将得到永远的厮守——珍妮将完成任务,将军也答应要原谅他,他们很快就可以长相守。

或许,这就是命,就像他们两个人在火车上的相识一样,没有人说得清。

我们注定要吞下性格的弱点与现实的矛盾之间的苦果。

我无法描述我心里的震撼。从来我都喜欢悲剧,因为它可以让我更深的体味人性与现实。可是,我又害怕悲剧,只因天生的不能对悲剧免疫。

珍妮对事情有着极强的掌控力,只是这一切在她明白对托尔斯泰的爱之后开始慢慢崩溃。托尔斯泰的任性执着,在这一场爱恋中更加得明显。我无法说清在这场爱中,谁为谁做出的牺牲更多。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爱,又要承担这样多的伤害?

珍妮说,有时候我们认为生活背叛了我们,但是很久以后才发现是我们背叛了我们自己。10年后,当托尔斯泰静静的注视着远去的珍妮,他终于只是静静的看着。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儿,他终于懂得了责任的意义。

这一切,足足耗费掉了10年的光阴和世纪末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6 ) 因为高贵,所以陡峭

爱情与两样东西发生关系时,会变得荡气回肠,一样是死亡,另一样是时间。《西伯利亚理发师》属于后者。但同时,它又具有一种冰雪般凛冽与高原般广袤的感觉。我想,那是因为安德烈.托尔斯泰,这个俄罗斯军人身上有着罕见的高贵气质,这使得他与珍的爱情成为一段与时代洪流交相辉映的旷世传说,即使经过岁月洗礼而显得厚重与悲悯,但骨子里仍是青春无悔的酣畅淋漓。
在安德烈与珍初次见面的火车上,他为她高歌一曲《费加罗的婚礼》选段《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去当兵》。珍对他说:安德烈,我不值得,我是那种你母亲会让你小心提防的女人。在安德烈知道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贷款而迷惑军校校长雷诺上将时,他为了她与同学保利决斗而右臂骨折。为了她而袭击雷诺,使自己前途尽毁。他明白,当他操起大提琴弓打向雷诺的时候,无疑是在重创自己。但他愿与这份爱情一同毁灭。因此,当雷诺对外宣称自己是为保护公爵而挡住安德烈的“刺杀”时,安德烈明明知道行刺罪名更重,但他没有申辩,直至苦役后流放西伯利亚。
在我看来,所谓悲剧,正是一个原本可以主宰自己纵意驰骋的人,却因为一种如同使命般强大的情感而交出了手中的马鞭,心甘情愿地被抛掷到荒无人烟的角落,用此后无边无际的孤独绘出一个令人唏嘘的背影。十年后,他已经从当年英气勃勃的军人变成满脸胡须、满面尘土的农户,他望着远处乘马车飞驰而过的珍,他知道她来找他,却没有叫住她,纵使心中百味杂陈,如同虫噬咬,他也一动不动,直到她的身影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不见。他点了一支烟,眼神中混合着依恋、感慨、陌生、悲痛种种复杂情绪,但又好似一片惘然。
想起拜伦的诗:假使我又见你,隔了悠长的岁月,我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这部电影中,光阴流逝,人事变迁,都在后半段匆匆而过,仿佛那十年又十年是弹指刹那,安德烈的一生,几句话就可以交代,军校毕业那年,他遇见了她,于是他完了。可是,他却用他的沉默,用他看不见的眼泪,把爱情提升到了一个令人正襟危坐却又泪流满面的高度。就像《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一书中说:缺席让爱意更浓。对安德烈与珍一夕相聚终生分离的最大回报,就是他们的儿子——在军营里因为不愿随着长官一起侮辱莫扎特而宁愿戴着防毒面具训练、睡觉的孩子,他的坚持终于使长官服输,他把父亲身上的不卑不亢与母亲内心仁慈在此融合在一起,为父母那段陡峭的爱情最后再画上一个高贵的句号。
张爱玲说,隔了三十年的时光,再好的月光也未免有些凄凉。但对于我等中毒较深的人来说,却是:隔了数十年的时光,再凄凉的月色也是美好的。因为还未曾经历,还未活到那把年纪,因此总是对道听途说的爱情故事怀有无穷好奇心追根究底:他们究竟有没有在一起?或者,分开了的他们是否还会彼此思念?期望以此肯定这个世界的确存在永恒的爱情,而自己也心怀侥幸想要跃跃欲试。幸而无论如何,那些爱情电影的导演多数是宅心仁厚的,伤感处总留下一个温暖人心的尾巴,告诉我们,总有些东西是时间无法带走、无法打败的,即使此刻它消失了,也必会在未来另一时刻以另一形式与你不期而遇。

 7 )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让人真正心碎的一部片子。在功利主义遍布的现代,或许没有多少人能爱这样纯粹的俄罗斯精神了。

看完哭了很久,也哭自己被磨练地越来越精明粗糙的心。


失落的信仰的家园,是回不去了。

 短评

笑着开始,沉默结束…

3分钟前
  • sherrylee
  • 力荐

看完最深的感受就是那张年轻略带张狂的面孔,高抬的下巴,骄傲的眼神,还有执着。爱情在这里没有太让我动容,可以用看到的这句话来说明:“爱情本身并不值得我们歌颂,因为爱上一个人太简单了,你处在人生的岔口,选择往左或是往右,会爱上一个不同的人。”在内个青春,谁都会有爱上的人吧。不知道十年之后,他在西伯利亚的树下回忆过去时会怎么想。管它呢。也许就是因为不再相遇,才显得那么美好。

8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和妈妈早晨起来一起看的好片子~多么美妙的星期天呀~我喜欢大雨把我们都关在家里~09.5.10

1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爱情还是太迷人 只要你肯等

13分钟前
  • 飘來飘走的甜蜜
  • 力荐

坚持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有意义吗?十年的苦苦追寻有意义吗?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有意义吗?"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背叛了我们,其实是自己背叛了自己"。即便一切都化为远望时吐出的那口香烟,如果能像<下一站天国>那样,在离世时选择生前的一段记忆留下,我想他们都会选择在车厢里喝香槟,这就是意义。

1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以一个蹩脚的爱情故事引出俄国人灼热的浪漫情怀,他们在特定时代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的矛盾性。他们向往西方的自由,却又热爱着自己的土地。面对伐木机颤抖的树林,在悬崖上弹奏莫扎特,那些画面极富生命力。反衬着爱情的苍白,和西方女人在这个故事中的格格不入。引出这一切华彩的东西却最缺乏说服力

1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那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少年军官,变成了目光呆滞十指黢黑的中年猎人,一次无意的嘲讽,换来的是此生永诀。他的爱太认真也太沉重了。最打动我的是士兵们齐声高唱满含热泪送别他们的兄弟,比爱情还要凄绝。

19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推荐

她说:“我从没想过我的一生中还能够有一个人这样的爱我”。她说的一定是真的。

22分钟前
  • 卡帕
  • 力荐

悲剧不是一副活不下去的苦逼相,喜剧也不是没完没了的呵你痒。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生命的悲剧,才是大手笔。让你笑到抽筋,痛彻肺腑!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我曾经幼稚的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才知道,生活是一个等待着鲜花的花瓶。

27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篇幅冗长也就罢了,关键还处理的如此喧闹、浮夸、肉麻、煽情,让人看的有些尴尬。而且主要人物也都很不讨喜,男主甚至比女主更令人厌恶。一个大小伙子动辄就妒火中烧、任性胡为,这与小人何异?总之,不管结尾再怎么渲染怎么悲情,都没法打动我分毫。

30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⒈一直以为这是讲述「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故事,结果「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竟-然-是-台-伐-木-机-器-,瞬间有点囧到了;⒉前面是滑稽浪漫的青春爱情喜剧,后面则是相爱的人却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悲剧;⒊看着临近结尾的那些风景空镜,突然好想戴上耳机、听着音乐,一个人在那片秋季的落叶阔叶林漫步。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即便是在向好莱坞靠近的俄罗斯复兴电影中,依然能够看到“诗电影”的美学传统。

38分钟前
  • Nakedself
  • 推荐

这部片子非常大气,俄罗斯电影就是不一样啊

42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推荐

好假的高分。

45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最后一个镜头,我缓缓吐出七个字:“针叶阔叶混合林”

50分钟前
  • 老袁
  • 力荐

你闪亮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

53分钟前
  • 宸伊
  • 推荐

我用全部生命爱过你,用荒凉的残生感应到你,却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在余生都错过你。

58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火热、冲动、赤诚、无暇,用生命去捍卫的古典式爱情和尊严,大概已经失却并遗留在了那个时代。此片唤回了我对俄罗斯的热爱。

1小时前
  • ζωήιδ
  • 力荐

为了爱你,我情愿餐风宿露,不可一世

1小时前
  • 绿音儿&外星兔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