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槟酒谋杀案

剧情片法国2013

主演:Samuel Labarthe

导演:Eric Woreth

播放地址

 剧照

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2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3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4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5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6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3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4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5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6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7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8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19香槟酒谋杀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04:15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第五部:啤酒谋杀案》

《第五部: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喝杯啤酒被谋杀了,而且死得和苏格拉底一个样!
是表示本剧主人公为了个人自由而被杀害,或者说为了艺术而被邪恶毁灭!
但是,终于一切被毁灭了!照片中甜蜜的三口之家,男主人被毒死、女主人被错判为杀人者而绞刑、留下孤独的女孩长大!
破坏这一切的就是这豪门之家的女孩,想得到一切的心,唯我独尊的欲,让她下手夺命。

本剧居然很难得获得很多豆瓣大神的赞同,认为改编成功,我没看过原著,但是相信大神们的判断----因为我觉得故事也不错,因为------我再度猜错了凶手!
我的天啊!

 2 ) 《啤酒谋杀案》,5只各怀鬼胎的小猪。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受明星大侦探《恐怖童谣》的影响,看到童谣就害怕,后来得知明侦是致敬阿婆的经典作品《无人生还》,她的很多作品都用纯真的童谣反衬恐怖杀人的诅咒。

一个两个三个小朋友,四个五个六个小朋友,七个八个可爱小朋友,一起手拉手玩雪球,一起手拉手玩雪球,一本图书看到第八页,一首歌谣唱完第四句,一颗糖果只咬了一半,还剩五个小朋友,一双拖鞋弄丢了一只,一部法典背完第二卷,一把猎枪子弹已上膛,还剩两个小朋友。

初看《啤酒谋杀案》,对电影的英文名《Five Little Pigs》大惑不解,看原著,原来也出自童谣:

One little pig went to market,

One little pig stayed at home,

One little pig had roast beef,

One little pig had none,

One little pig cried "Wee Wee Wee"...

一只小猪去了集市;

一只小猪呆在家中;

一只小猪吃了烤牛肉;

一只小猪一无所获;

一只小猪哭着回家...

很美的片头

案件讲述了波洛侦探受到孤女露西的委托,调查一起十六年前的悬案:自己的父亲克雷尔是个画家,被一杯啤酒谋杀,母亲卡罗琳被判为凶手处以绞刑。卡罗琳在死之前,给露西寄了封信,袒露自己不是凶手。

波洛从卡罗琳辩护律师的讲述中锁定了五位当事人,如果卡罗琳不是真凶,那凶手一定就在他们五个之中。

人物关系图

随着波洛逐一和当事人回忆过往,每个人的情感都发生过变换,爱恨交织。

第一位:挚友——菲利普

菲利普从小和克雷尔、卡罗琳一起长大,小时候的他阳光自信,现在看起来有些阴郁,不知是不是因为两位好友的悲惨下场。可在这阴郁之中,又有一丝脆弱。

他并不乐意波洛揭开往事,但当波洛强调那是两条人命,他还是镇定下来,继续接受波洛的询问。他表明自己断定凶手就是卡罗琳,言语中透着对卡罗琳浓浓的厌恶。

第二位:邻居/朋友——梅雷迪斯

相比于菲利普的有所隐瞒,梅雷迪斯给人的感觉很坦诚,他说自己爱慕着卡罗琳。可他和克雷尔是屌丝和高富帅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他相信卡罗琳是无辜的,他相信她拿走自己的毒药是为了自杀。

同时,他不赞同克雷尔打着艺术旗号为所欲为的行为。

第三位:克雷尔的情人——埃尔莎

埃尔莎无疑是美丽的,她身上有超出她年纪的成熟张力,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要不顾一切得到他,就像是对“克雷尔”。她成了克雷尔的缪斯,装扮一番的她置身于英式庄园中,充满表现力,让画家克雷尔疯狂。

克雷尔疯狂地为她作画,埃尔莎相信克雷尔深爱着自己,她向正妻卡罗琳宣战:克雷尔要娶我,我将住进来。

克雷尔死了,卡罗琳被判绞刑。她带着狠戾:我的目的达到了,那个女人被判绞刑。

第四位:卡罗琳的妹妹——安吉拉

卡罗琳美丽骄傲。她唯一不敢面对的是自己的妹妹安吉拉。小时候,由于嫉妒成狂,她把一个沉重的镇尺砸在还是婴儿的妹妹身上,安吉拉因此被毁容。往后的日子里,卡罗琳溺爱着安吉拉,给她最大的关爱。也因为情绪造成的无法补救的过错,让卡罗琳面对小三也极力控制情绪。

而这种溺爱造成的骄纵,和关爱的失衡,让克雷尔受不了,他经常和安吉拉吵架,对安吉拉冷嘲热讽。

安吉拉决定给他点惩罚,对啤酒动点手脚。

她原本并不相信变得越来越冷静的姐姐是凶手,可是姐姐的信中默认了一切: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第五位:安吉拉的家庭教师——迪蒂斯汉姆夫人

迪蒂斯汉姆夫人尊敬家里的女主人卡罗琳,瞧不上男主人克雷尔。原因有很多:学过绘画的她觉得自称画家的克雷尔连基本的构图都不会,对妻子不忠,对妻妹不慈爱。

她肯定凶手是卡罗琳,因为她亲眼见到卡罗琳破坏现场。她没向法官说出这对卡罗琳不利的证词。

这一轮之后,我觉得凶手是遮遮掩掩的菲利普或者是对啤酒动手脚的安吉拉。

波洛和露西把故人召集回当年案发的庄园。

梅雷迪斯、安吉拉指证菲利普和卡罗琳的关系不一般,有情感纠葛,安吉拉更是表明她曾在深夜时分,亲眼看到穿着睡裙的卡罗琳悲愤地从菲利普房间里出来。

菲利普向波洛说出了真相,他并不喜欢卡罗琳,相反的,他厌恶她也厌恶埃尔莎,因为自己爱着的人,从孩童时代就一直爱着的人是克雷尔。卡罗琳去他的房间里,是试探他对克雷尔的感情。

梅雷迪斯真的爱卡罗琳吗?还是嫉妒拥有一切的克雷尔?审判结束后,他就在车里对埃尔莎表白。是不是克雷尔有的他都想得到。

毒药毒芹碱的确是卡罗琳从梅雷迪斯的实验室拿走的,也被埃尔莎看到了。克雷尔告知情绪濒临崩溃的卡罗琳,他的确曾经对埃尔莎动心,但那是过去,他只是为了艺术创作,埃尔莎和他之前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同。画作完成之后,他会亲自把埃尔莎送走。

在窗外听到一切的埃尔莎内心燃烧出熊熊火焰,自己深爱的男人原来在利用自己,自己现在竟然被正妻同情了。她偷偷取出卡罗琳的毒药,倒在了克雷尔的啤酒中。

安吉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想用啤酒做的恶作剧。巧合之下,让姐姐以为凶手是自己。为了帮自己掩盖,将犯罪现场伪装成自杀,最终姐姐没有为自己做有利的辩护,承担下谋杀亲夫的罪名。

而她也终于解脱了,所以对妹妹说,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希望妹妹好好活下去。

很朴实的一部悬疑剧,没有血腥的画面,甚至没有直接的尸体、死亡镜头。节奏不急不缓,就像一只低地吟唱的童谣。

最后几分钟,波洛揭示凶手是由爱生恨的埃尔莎。埃尔莎如同局外人,冷静地说到:I feel them lived but I died then.

一个女孩的爱人为女孩作着画,女孩毒死了他,眼看着爱人死去。

不由暗自叫好:阿婆就是阿婆,剧情反转,你以为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影片最后还是没出现克雷尔为之疯狂的画作,我们不能去验证迪蒂斯汉姆夫人对克雷尔的吐槽是否为真。

我们所以为的亲情、爱情、友情最后都发生了颠倒,真相面前,暴露的是赤裸裸复杂的人性。

 3 ) 字太多了,写个影评吧~

3.5吧。3分打给女主角们的颜值。最喜欢的是成年lucy的颜值,因为乍一眼看特别像乔治娜海格。然后妈妈和小三气质也都绝佳,只能说导演太会找演员,美女们的赏心悦目给这部电影大大加分。

不喜欢的点我来说一下,我有一种被戏耍了的感觉!因为我一来就排除掉了明显嫌疑最大的小三,选中了男主哥哥和女主妹妹作为头号嫌疑人。选中男主哥哥的理由是:他最不太可能。选中女主妹妹的理由是:她最不显眼。结果凶手居然还真是小三!然后理由就是很简单的:男女主互诉衷肠的时候小三听到了,觉得说自己太傻了,先直接搞死男主然后间接推波助澜搞死女主,然后一生断情绝爱水泥封心。这样的结局怎么让我觉得白费了那么多脑细胞!早知道就多关注一下小三那有些诡计得逞的表情了。

这个剧的一大扣分项:

很有趣的一个twist没把握好。就是布莱克和男主的感情戏份。这点的铺垫太少了,而且公布出来之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升华。

这剧的最大加分项:

就是结局那里选择了让路西用枪指向小三,直接把剧推向高潮部分。这点和女主一生最大的愧疚遥相呼应,儿时的克莱尔像极了儿时的路西,那么纯真可爱无忧无虑。然而悲剧使两人长大后的脸上都时常流露着浓浓的忧郁气息。开枪后的克莱尔一生都活在对妹妹的愧疚中,所以被绞死后她其实是如愿了。没有开枪的路西呢?至少后续的生活中不会有杀人的愧疚。不由得让人浮想如果当初的克莱尔没有听妹妹的开枪,是否所有人的命运都会不同?最后就是小三转头时悲凉的背影,就像她说的:I am dead already.

 4 ) 一场婚外情引发的悲剧

其实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浪子回头才明白自己真爱的故事,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当年看书的时候就在想象埃尔莎的那幅肖像画是什么样子,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能够那么狠心谋杀了自己爱人!

阿婆的经典无数,可是啤酒谋杀案在我心里一直占着很重的位置。从回忆入手真的有点特别。几乎所有的相关人员都有嫌疑,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影视改编也挺好看,两个时间轴交替轮换,一冷一暖两种色调拍出了现实的冷峻和回忆的温暖

 5 ) 爱怨交织的人性挽歌

波洛系列小说,在大学时读了好多好多,当时只追求刺激的情节,读的太快,并不曾深入了解阿婆的侦探小说的细腻的美妙之处。后来,又陆续看了好多波洛系列和马普尔系列的电视电影版,其制作质量都是上乘水准。《啤酒谋杀案》就是其中一例。

阿婆的小说除了有悬疑惊险的情节,更动人的是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刻画。这一点,电影通过背景音乐和人物的表情动作很好地表现出来。还有当剧情发展到回忆部分时,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朦胧偏黄色的色调,很好地营造出一种梦幻疏离的感觉。镜头前英国乡间优美宜人的风景让人沉醉。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弦乐,深沉悠扬又若即若离,恰到好处的烘托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伤感,暧昧,浪漫,温馨,疑惑,不安,紧张,懊悔,憎恨等等。演员都非常出色。饰演侦探的大卫苏榭不用说,其他演员也是英剧中的老演员,五个嫌疑犯之间的摩擦碰撞非常有火花。

整个故事里的主要角色都以爱之名,做出了种种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女儿怀着对已故母亲的信任和爱,委托波洛侦探进行调查。案情渐渐明朗时,我们才知已故母亲怀着爱和愧疚,想要掩盖被她误认为是杀死了画家丈夫的凶手的妹妹的罪证。一波三折的真相让观众对五个嫌疑人的认识逐渐加深,而波洛抽丝剥茧的推理最终让真正的凶手浮出水面。其动机,亦是因得不到所爱,恼羞成怒酿成了一桩悲剧。这部电影正是一曲对人性的各种可能的哀怨挽歌。

阿婆的推理小说之所以迷人,在于她作为女性作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杰奎琳,《阳光下的惨案》里的瑞德夫人,以及这部电影里的母亲卡罗琳等,都是心理特别复杂的人物。

我记得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片尾,波洛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
这好像也成了阿婆小说里那些爱怨交织的故事的永不消失的主题。

 6 ) 从“五只小猪”说起...

理理书架,发现这本早已泛黄的"FIVE LITTLE PIGS"...

One little pig went to market,
One little pig stayed at home,
One little pig had roast beef,
One little pig had none,
One little pig cried "Wee Wee Wee"...

十六年前的陈年旧案,优雅的Caroline被判定谋杀了丈夫,故事还涉及到另外五人:密友兄弟、情人、家庭教师、Caroline的妹妹...案情让深入乡村的大侦探Poirot想起了一首歌谣:“一只小猪去了集市;一只小猪呆在家中;一只小猪吃了烤牛肉;一只小猪一无所获;一只小猪哭着回家...”故事曲折,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直到最后一分钟答案方才揭晓...

初识Agatha Christie, 只是为了应付原版阅读的要求,报纸太严肃,文学太繁琐,不知不觉,就迷上了侦探,确切得说,是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在阿加莎的笔下,没有腥风血雨的杀戮,也没有神乎其神的情节,老太太喜欢躲在屋里,变着法子编出那些貌似动人的故事来吓唬读者,就如一点不像侦探小说的《五只小猪》...

大侦探Hercule Poirot,喜欢用他那双鬼鬼祟祟的小眼睛,洞察身边的细枝末节...而老太太最喜欢的,就是在最后几页开个PARTY, 一定要在Poirot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来个大揭密。有人说,看阿加莎的书,看个结尾就可以了... 不过,偶却不这么认为,喜欢老太太的故事,更因为喜欢她笔下那些令人遐想的美丽风光,从头读来,自有一番味道...无论是静谧的英国乡村,还是旷伟的非洲原野,都色彩鲜明,栩栩如生。老太太一生阅历丰富,游历甚广,闻名于世的几部作品,无不细腻描写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如<Death on the Nile>里的埃及风光,<Murder in Mesopotamia>的古巴比伦文明、<Evil Under the Sun>、<And Then There Were None>里的德文郡乡村...

据说,全世界阿加莎作品的出版量,排名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著作;而老太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创造出了这个名叫Hercule Poirot的小人物,并凭借这个小人物,使侦探小说真正步入正统文学的殿堂。 不过,不可否认,侦探世界名字最响亮的,还是福尔摩斯先生,咱们PK一下吧:

福尔摩斯是个瘦高个,不修边幅;波罗又胖又矮,讲究穿着...
福尔摩斯植于伦敦底层,谦逊冷静;波罗游走于上层社会,附庸风雅...
福尔摩斯的世界,总是杂乱无章,吵闹阴暗;而波罗的,则充满了饕餮美食和湖光山色...

一目了然,偶还是FB的波迷,哈!

当然,两位大侦探的结局也截然不同。波罗在《Curtain》这最后一案中功成身退;尽管柯南道尔几欲放弃福尔摩斯,但最终还是让他在《The Empty House》中得以重生。与其说这是应读者之邀,不如说,这是柯南道尔作为一名男性,和阿加莎这位温柔的女性作者,本质上的不同。

在柯南道尔的创作中,常常能感受到辉宏的社会意识,不经意的一笔刻画,也显得场面宏大;而阿加莎的创作则多多少少透出一份文雅之气,即使当她写到《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她自认为最血腥的作品——也不例外。她的罪犯总是坐在靠背椅上心安理得地被抓,悠悠冉冉,不紧不慢;少了柯南道尔笔下那些离奇的情节、激烈的反抗和充满逃亡的底层精神。

聪明的老太太,妙笔生花,惊悚曲折中,写活了波罗大侦探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小角色。看阿加莎的小说,往往令人心情愉快,猜对了凶手,不禁心有戚戚焉;万一不幸猜错了,也惊叹于老太太的机关算尽,峰回路转...奇怪,看这么些斗智斗勇的故事,一杯茶,一个沙发,足已!

 7 ) 回不去的时光

补一个比较唠叨的大侦探波罗版《啤酒谋杀案》观后感~

先说点前言吧。对我而言最耳熟能详的侦探小说主角,除了福尔摩斯以外,就是阿加莎笔下的赫尔克里波洛了。十几年前看完福尔摩斯全集后,意犹未尽,经语文老师的安利,看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从此便入了推理女王的大坑。到今天,波洛的部分几乎快被我看完了,但一直以来让我很遗憾的一点是,福尔摩斯有太多的影视剧改编,从忠实还原原作到花式魔改,应有尽有,而波洛系列的改编就太少了,我其实很想看到一个深入人心的荧幕上的波洛形象。于是前段时间,开始看大侦探波罗,这个二十多年来主角演员从未变过、几乎把波洛的大多数案件都搬上了舞台的系列英剧。但是看了几集,却让我失望了。失望在何处呢?给我感觉就是太囿于原作,却没有呈现出影视作品应有的区别于文字这一形式的表现力。不过,失望归失望,我还是想把几个经典的案子看了。于是,便打开了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英文标题五只小猪,原作其实是我心目中的波洛系列top3,而且是top1的有力竞争者。小时候看小说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印象,但长大后重新翻开书,就被文字间对人心的细腻洞察而深深折服。正是因为原作的水准太高,我其实没有对大侦探波罗版抱有很高的期待,但这次改编却超出了我的预期。 然后入正题。影版啤酒谋杀案相对于之前让我失望的改编,出彩在何处?我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 1、视听语言的运用。这一罗生门式的案件,涉及了三个时间点,现在、16(14)年前、案件主角们的童年。原作中主要涉及的是前两个时间点,而且只能通过当事人的叙述来还原往事,界限是相对模糊的,读者更多地还是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去聆听去体会。而影版改编,却用三种滤镜将三个时间点加以区分,让观众在任何时候都能身临其境。现在的色调是比较阴暗的,表明14年前悲剧的阴影仍在、真相仍隐藏在黑暗中;14年前的色调是令人沉醉的金黄色,如梦如幻,与现在对比更显失去的时光是多么弥足珍贵、悲剧是如何将美好撕碎;童年的色调是白亮、闪烁又模糊的,太久远的往事已失去细节,但关键的画面却仍历历在目,是主角们的性格的奠基。音乐的处理同样出彩,不留痕迹地随着每一次的场景切换而悄然变化,可以说是完全和画面相融合。

金黄色的回忆

2、选角与演员的出彩表演。每一个主演都选得很精妙,尤其是男女主这两个复杂的角色。原作里虽然下了很重的篇幅塑造两个角色,但读者看完书应该还是难以清晰地勾勒出角色的外貌。而当影版的男女主刚刚出现在镜头时,我就不得不感慨,这完全就是书中的那个沾花惹草又执着于艺术的艾米亚斯和隐忍优雅又坚强的卡罗琳,而且演员的气质进一步放大了角色的特质。他们的表演其实就更不用提了,其中尤其让我惊艳的是菲利普的坦白那一段,这点具体我放到3再讲。 3、聪明的情节改编。影版的剧情相对于小说做出了不少变动,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整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 (1) 首先是把16年前的时间点改成了14年前,这里我的理解是为了让女儿路希对父母的记忆更清晰、进而有更深的情感作为驱使她寻找真相的原动力,而不是像原作那样因为要结婚了才不得不重提旧事,所以人情味更足。此外,把卡罗琳从狱中一年后病死改成了直接被吊死,也是为了加强悲剧感,使死去时的画面更有冲击力。 (2) 然后是影版大刀阔斧地把小说刚开始的波洛与众多法庭参与人员谈话的部分几乎都删去了,直接入正题和当事人交流,这样做主要是节省了时间,去掉了可能冗余的铺垫,把目光更多着眼于主角们的爱恨情仇,但代价是削弱了故事性和悬念——原作小说通过和法庭参与人员谈话,一次又一次的强化过去的结论,让读者不得不怀疑这就是真相,这就使得后来的逆转更有冲击性,而影版的冲击显然是比不上原作的。 (3) 菲利普的人设改变。原作里是菲利普对卡罗琳因爱生恨,影版里改成了菲利普一直都爱着艾米亚斯,所以才恨卡罗琳。两版各有各的独到之处,这里我更倾向于影版。一是因为,影版的改编让菲利普成为了唯一一个最纯粹的因为艾米亚斯的死而悲痛欲绝的人,而原作里众人的阴影都或多或少和卡罗琳有关,这样做就强化了艾米亚斯的死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伤痛,而不仅仅是卡罗琳的委屈、坚强和自我牺牲,于是就还是刚才那句话,更有人情味;二是菲利普的演员在坦白时的表演,太精彩了,看似冷酷的他却突然叫住波洛,想要平静地道出自己的秘密,却控制不住,开口的一瞬间,一直以来克制的情感一下子喷泻而出,然后他泣不成声,最后努力想要恢复冷静,但声音却依然在颤抖。层次感真的处理地太好了,大大地为这一条隐线加分。

泣不成声的菲利普

(4) 最后是结局的改变。原作的那副画的内容揭晓被删去了,可能是因为难以呈现出来吧,这样做的最严重的后果是直接影响到了埃尔莎这条线的完整度,她最后的那句“我的心已经死了”在影版里也完全丢失了原作的震撼。然后影版还额外加上了女儿拿枪对峙的戏码,最后以女儿的金黄色的回忆,而不是像原作那样戛然而止,我再次理解为是为了加强人情味,让观众共情,不过金黄色的回忆虽好,拿枪那段着实画蛇添足了,让女儿做选择,对于影片的内核真的没有实际意义,而且拖长结尾又没处理好其他人对于真相的反应,气氛显得比较怪异……这里我认为是败笔。原作的戛然而止,最精华之处在于,一切都始于爱,每个人的选择都离不开爱,恨也是因爱而生,但波洛说,成年人的世界不止有爱与恨。很可惜,影版的改编虽然反复在加强人情味,却没有表达出最关键的这层含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啤酒谋杀案的改编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用镜头和声音营造了一场岁月不再、时光荏苒的视听体验,而这本来就是影视作品的优势。其他的部分,包括演员的高契合度、故事的化繁为简和加强观众的情感共鸣,都有加分。虽然整体来说离原作还是有距离,也没能复现原作的精髓,但却是有自己的灵魂的一版成功的改编,而这其实就是我希望看到的波洛影视作品。 (BTW,看完《啤酒谋杀案》后被拔高了期望的我打开了大侦探波罗版《帷幕》,结果,再次失望。

 短评

毫无疑问十星力荐。

4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这一定是13季70集中最精彩的一集,怀旧而伤感的画面,同一镜头不同时空的完美剪辑,罗生门式叙述方式,还有触动人的人情人性......小三最可恶了,毒死别人老公,让别人老婆背黑锅被绞死,还想毁了别人女儿....

6分钟前
  • 翟墨子
  • 力荐

摄影很美;全凭回忆和推理,罗生门式的抽丝剥茧很精彩,怎会沉闷?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偏艺术,偏空想

12分钟前
  • 王紫
  • 推荐

经过这些年再看这电影,更深的理解了青春的残酷,那种不仅飞扬而且跋扈的青春。自己又何尝不曾无心伤人。无论小说本身还是电影翻拍都是精品。演员阵容很好,书里的美女在电影里还是美女,而冰与火之歌的little finger男将被杀的男主角演绎出淋漓尽致甚至超出小说。电影版结尾加的小插曲画蛇添足了。

17分钟前
  • fusyel
  • 力荐

只有英国人才懂莎婆笔下谋杀艺术的美感!色彩、夏日、阳光、庄园、小三、暗恋、谋杀,多视角切入还原16年前一场骇人听闻的情杀案,编导太懂观众了,把影像的魅力凌驾于推理之上,至于那略显幼齿的推理,就没人在乎了。

21分钟前
  • Meow_see good
  • 推荐

没看过原著,但整个片子实在太美了,美得像个梦,每个局内人都在梦里呓语,说着自以为是的蠢话,只有波洛这个局外人才看清了梦外最残酷的现实。结局是个经典,死亡怎么会是最大的惩罚?最大的惩罚是长长久久的生不如死。光影的设计一流,人物也难得的精致美丽,英式复古的美,可以反复看

23分钟前
  • 漫山风凌
  • 力荐

色彩。夏日。

24分钟前
  • 野次馬
  • 推荐

基情

27分钟前
  • Kowloon Tong
  • 推荐

小三猛于虎

28分钟前
  • 米亚嘟嘟
  • 推荐

从初中开始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非常非常喜欢波洛,是我的偶像~

30分钟前
  • 逃之夭夭
  • 推荐

艾丹吉伦,这位的表演个人风格太突出了。

35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推荐

这部以前看过,如今再看更是愈久弥香!原著本身也是有大量的拥趸粉丝的。电影改编的也很好,英国美丽庄园午后阳光明媚,却掩藏了这么一个悲凉的故事。凶手没猜到,也不想去猜,感觉在波洛点出之后更有味道。两封信,暗藏着巨大的玄机,却真实感人。此集配乐甚妙,悲凉感顿生。人物很美,英伦范儿十足。

40分钟前
  • M好きだ
  • 力荐

蓝颜祸水,人人都爱Aidan Gillen,太美太艺术了! 所有回忆片段的光影和色彩都做得如梦如幻,音乐熨帖忧伤。Rachel Stirling气质超群。

44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海报剧透。指头叔蓝颜祸水,那造型那气质太正了,没想到结尾这么悲伤

46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I watched him die,and I never felt more alive,but what I didn't understand was that I was killing myself.It was as if they hadn't died at all,but I had.

51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U know,在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中,如果男人死了,凶手必定是两个女人之一,当然啦,不排除一起作案,比如她们是拉拉。。。啊哈哈~~~

55分钟前
  • 绿油油的鱼
  • 力荐

虽然不是阿婆最有名的作品,但原著真的很有爱。而这个改编的电影版本也不错,演员找得很恰当,也很尊重原著,最赞的是配乐!仔细听很有那种沧桑的感觉。

57分钟前
  • Chris没有tina
  • 力荐

看得我可气死了!画面音乐人物都很棒,但是这次的凶手是让我最感到齿冷和不屑的一个:自私自利、自命不凡、持美行凶,以伤害他人为乐趣,最后还有脸说自己才是死掉的那个…虽然AG又帅又美,可是男主这么作比,不是这次死也是下次死,女主人美丽优雅又善良,爱上这样的男人是怎样残酷的命运啊……

60分钟前
  • 年糕·乔治娜
  • 力荐

很精彩的故事

1小时前
  • 哆啦哆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