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赵

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赵昶通

导演:杜海滨

播放地址

 剧照

少年·小赵 剧照 NO.1少年·小赵 剧照 NO.2少年·小赵 剧照 NO.3少年·小赵 剧照 NO.4少年·小赵 剧照 NO.5少年·小赵 剧照 NO.6少年·小赵 剧照 NO.13少年·小赵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7-27 17:35

详细剧情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长篇影评

 1 ) 《小小少年》导演手记3——第三集【自然之道】

在认识殷然之前,山只是山,树只是树,草只是草,风也只是风。在认识殷然之后,这一切,之于我们的意义都不一样了。我想我们才是最幸运的人,因为纪录片的拍摄,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若非如此,我们将错过一整个奇妙的虫子世界,那必是终身遗憾了。 认识殷然之前,我是一个怕虫的人,属于在宾馆看到墙上有虫,都无法去“正面对抗”只能向同伴“求救”的类型。第一次和殷然见面,他就向我发出灵魂拷问:你怕虫吗?我当然假装“不怕”,不然他必是会拒绝我们的拍摄。听到我夸下海口,他就把一只锹甲幼虫放到了我手上,那是一只白色的、软软的、肉肉的大虫子,我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凉!怎么像果冻一样! 看到评论里有朋友提到殷然的热爱是一种“孤独的爱好”,也许在学校里确实有很多人对殷然喜欢虫子这件事存在一些误解,但是殷然并不孤独,他有一整个虫子圈的神奇朋友,他们不是“小朋友”,但却绝对是伴殷然长大的“好朋友”!年近七旬的香港警察区sir,也是从11岁喜欢上的蝴蝶,和我们认识的殷然是同一个年龄,他把殷然的电话号码和地址贴在书架最醒目的位置,抬头就可以看到,隔三差五就给殷然寄蝶蛹。“另一只虫”是二十岁版本的殷然,今晚《自然之道》这集播出,另一只虫忙活了一晚上,说要给片子里出现的每一只虫加上弹幕说明,让每一只虫都拥有姓名。风顺在宿舍养虫这件事儿,我们听说后就一直特别期待去拍,等真的到了风顺宿舍,因为看到太多新奇的虫子,差点忘记“正事”,欢天喜地玩了一个小时才开始拍摄。本以为风顺同宿舍的其他人会反感室友养虫,可没想到,大家莫名其妙的都对虫子起了兴趣,总是凑过来看看风顺又带来了什么新的“小玩意”。BTW,风顺本名王一帆,一帆风顺,殷然起头非要叫他风顺。我们拍了十岁的殷然,二十岁的殷然,三十岁的殷然,六十岁的殷然。看到六十岁的殷然,我们就在想,真好啊,这件事情可以持续一生,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感,让人有力量去面对这时而无聊又困难重重的人生。就像殷然说的:那些人不懂就不懂呗,没什么口舌好费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初见殷然一家的时候,殷然妈妈和我说过一件事儿,让我顿时感觉,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家庭啊!故事是这样的:有段时间,殷然特别迷路边修路的挖掘机,有一天晚上九点多补习班下课,回家路上殷然正好撞见一辆挖掘机在工作,他就蹲在路边看,于是,殷然妈妈就陪着儿子一起蹲在路边,看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挖掘机。我听了以后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感动到想流泪,我觉得这对母子看挖掘机的画面,真的太浪漫又动人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殷然妈妈,我觉得是“天真”,殷然妈妈对什么虫子都心存好奇,因此虫子这件事对她来说并不只是带孩子的必修课,而是真正给予她快乐,让她乐在其中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说,我们最后一天拍摄发生的一件事。殷然从学校演讲出来,和妈妈边走边聊天,录音师从耳麦里听到殷然问妈妈要100块钱,原本以为是要去买玩具给自己作为奖励,没想到的是,这100块钱是拿去给我们摄制组每个人买了一个像冰淇凌一样的甜甜的小零食,每一个人都有,殷然说一定要尝尝,这是他最喜欢吃的。 这一集的素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我们已经看过不知多少遍,但每一次看到夜晚的大森林,看到蓑蛾、看到竹节虫、看到独角仙、看到翅膀闪着金光的蝴蝶、看到殷然和妈妈爸爸和虫子圈的好朋友在一起,都还是会产生流泪的冲动。善良可爱又光芒四射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幸运,才让你们都聚集在这里,这定是上天的恩赐吧。

 2 ) 《小小少年》导演手记——【第一集 那夺云】

大家好,我是纪录片《小小少年》的总导演孙超,谢谢大家愿意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看那夺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们的宝藏,珍藏了两年,今天它终于能和大家见面。

我们想说的不仅仅是一个走出大山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关于美与成长的故事。当一个女孩子跳起舞的时候,她想的可能并不是要走出大山,而是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一个女孩子的美妙,这美妙是一种珍贵的自信,是高于语言的情感抒发,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舞蹈的美是一种纯粹的力量,无论是否真的能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获得更好的人生,在起舞的那一片刻时光里,她们所感受到的自己,都是最好的。美是铠甲,让经历挫折的女孩更漂亮的去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

2019年2月22日,我在北京第一次和关老师见面,从中午12点聊到了凌晨12点,在这12个小时的长谈里我第一次听到云儿、叮当、珠花、舍媚、蒂姆、柯依这些美丽的名字。一周后,我和摄影师娄伟去了云南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那夺村。真正见到这些女孩时,她们的聪明与美好带给了我比听那12小时故事时更大的震撼。

我们最先见到的是14岁的叮当、倩倩和杨方傲。叮当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漂亮又努力,有一种典型云南女孩子的爽快,她会主动说起家里的事情,也聊她喜欢的明星,和以后想当演员的心愿。这些女孩子们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她们会笑着唤我姐姐,会突然递给我一颗刚摘的脆李或甜甜的枇杷,会用彝族话互相交流,每一个人唱起歌来都响亮又动听。

初次见小云儿的时候,这个8岁的小女孩大概保持了有足足几个小时的害羞和矜持,相处熟了之后,她就像一只小猴子一样每天挂在我和摄制组伙伴们的身上。她喜欢我用的四个颜色的油笔,喜欢用四色笔在我的笔记本上画画,并告诉我,目前为止,世界上她最喜欢的三样东西是舞蹈、撑袋子和水晶泥(一种1块钱一盒的小学生的玩具),舞蹈排第一。至于为什么喜欢舞蹈,这个问题我倒是也问过她很多遍,但她一次也答不上来,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意外的是,云儿的舞蹈天赋,在学校里并没有老师知道,当老师听说北京有个摄制组要来拍这个“普通”的小学生时,纷纷表示出惊讶。

片子里有一段比较特殊的素材,是2016年关老师和张老师第一次走进那夺村见到这些女孩的时候,和这些女孩们的对话。那是张老师第一次尝试去深入了解这些女孩子的身世背景,关老师在旁边用一台5D单反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资料,这一次对话正是彩云计划的起点。关老师总说“我们家小张张做起事情比男人更有魄力”,有魄力的小张张从不煽情,说到做到,她答应珠花和女孩们“老师会帮你”,就从2016年开始一路帮到了今天,个中艰辛,我恐怕再写十篇小作文也不足以讲述的完。

关老师张老师说,未来这些女孩儿们如果想跳舞、想当演员、想当老师、想当明星,他们都会用自己毕生的资源,一路支持;如果想回到大山里种玉米、种辣椒,也是很棒的选择,彩云计划只是想让孩子们看到这世界更多的可能性,让她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力。

彩云计划究竟会把女孩们带去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小小少年》摄制组也还在继续跟拍小云儿和彩云女孩的成长故事,目前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但可以确信的是,这些女孩子都因为舞蹈蜕变得更加美丽和自信,那些家庭带来的创伤或许并没有完全疗愈,甚至会永远停留在内心某处,但至少此刻,她们有自己热爱的事情,有想追寻的梦,在想到梦想的时候,心里就是踏实的,在起舞的时候,她们就是最光芒万丈的。

舞蹈是她唯一的光,她们、关老师、张老师、大舅、二舅、驾校校长、旋哥、姚大夫……每一个彩云计划里伟大的普通人,都是这世界的光。

PS. 今天,云儿的故事被大家看到,今天也是云儿妈妈三十岁的生日,祝美丽的云儿妈妈生日快乐!

——写在2021年3月10日,《小小少年》播出日

 3 ) 在艺术中寻找尊严

那夺村,意为“躲在大山背后的水田”,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一个彝族村落,村子进出只有一条道路,是典型的贫困县+留守村。然而在这片云之南,却有一群热爱舞蹈与音乐的小小人儿幸运地参与到“彩云计划”,从此开启不同的人生。

由B站出品的这部纪录片《小小少年》视角颇为独特且具有现实意义,聚焦于平凡生活中涌现的“天才”少年,他们天生拥有独特的禀赋和执著的热情,突破既定的生活模式,得以虔心追逐自己的梦想;而观众们可跟随摄影机的记录,一同感受追梦的勇气、发挥生命潜能的奋发,亦能体会到这些孩子成长路上所遭遇的种种阻碍与误解。这样的题材,很难不联想到前一阵同样是关注贫困地区少年出路问题的《棒!少年》,不过本系列的时间跨度较短,更着眼于当下的记录,因而其即时性不仅体现在时间安排上,镜头的使用和组接也相当素朴而直接,较少摆拍痕迹,也希望将来能看到后续的跟踪报道。

第一集的主角是八岁的云儿,身体机能先天条件极好,柔韧度和感知度让专业老师也叹为观止。出于对舞蹈的自发热爱,她通过观看网络视频“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大量高难度动作,加上母亲的绝对支持和帮助,渐渐显露的天分经常技惊四座,甚至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九岁芭蕾女孩肉店跳舞”。这般吸睛的话题自然携有流量时代的夸张,却又无比真实:当大人在肉店忙于生计时,云儿机灵地帮家长打下手,从挑拣清洗内脏,到火烤猪蹄,小小年纪便和父母一同开始承担生活的重担;然而烟火的蒙尘完全不能掩盖轻盈如云雀的美妙身姿,观众以及店外的人们都能望见闲暇之余的云儿,是如何在世俗和诗意间达观地生活着,诗意并不在远方,就在她每一次高高跃起的小小身影里,真是让人感动——生活真美好呀,只要我们还有一点梦想和付诸实践的勇气。

可能还有无数个像云儿一样既怀理想兼有技能的孩子,云儿最大的幸运便是拥有一个支持她跳舞的家庭(尤其是母亲),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并不允许人们有多少精力或物质去追求精神生活,特别是女孩的生存环境更不乐观。挺意外看到采访当地女孩的一段,虽不是本片重点,却能隐约窥见当地社会环境的一角:父母离婚后从此失去联系,出生即遭遗弃,双亲外出打工鲜有陪伴……这些女孩面对镜头诉说的哀戚与跳舞时的灵动活泼简直判若两人,比起她们,云儿的家庭虽说也较贫困,但至少是完整而温暖的,父母亦为她提供精神支持和求学环境——通过驾校校长和“彩云计划”搭线牵桥,新屋特辟一间舞蹈房。本系列重点虽是挖掘孩子的独特天赋,但侧写的父母教育之道也颇令人深思,可能我们平时看多了大城市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焦虑,云儿父母的例子则提供了另一角度的解读;值得注意的是,云儿去北京前的欢送宴上,亲戚们纷纷表达了恭喜之余的殷殷期望,更有“十来代人才出个人才”这么沉重的期许,这些未经创作者刻意干预过的镜头也是很有意思的。

“在艺术中寻找尊严”,这句话出自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芭蕾舞老师关於。在女孩们美妙的舞姿和清亮的眼神里,我们分明能看见一颗颗向往美的灵魂,她们渴望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希望自己一朝一日也能成为视频平台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期盼能走出与祖辈不一样的路。在她们强忍的眼泪里,在盯着他人跳舞的艳羡眼神里,无不透露着渴求自立的生命尊严,正因这一份尊严,关於老师和他的妻子张萍老师全身心扑入彩云艺术公益计划,让50多个孩子得到资助、因此受益,完全改变人生道路。

常言“千里马需要伯乐”,而关於老师却时常惶恐地觉得“伯乐才需要千里马”,两者相互成就才会诞生日常的“奇迹”。这对夫妇倾尽所有,甚至不惜辞职驻扎在家乡砚山,精心辅导云儿,并为之量身打造编排了一出《绿野仙踪》,舞步的设计、道具的制作、意境的打造,甚至到每个细节,无不倾注了两位老师的心血,惟其拥有这些可爱的人,独特的「小小少年」才能为世人所知。或许,也并没所谓「天才」,正如采访云儿:“你觉得你是神童吗?”她羞涩而坚定地回答:“不是。”我也衷心希望这些可爱的小小少年千万别过早被贴上标签,能自由快乐地成长。

在张萍老师的带领下,云儿和其他五个女孩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3套《向幸福出发》栏目的拍摄,舞台上的光彩背后潜藏着无数的眼泪和疼痛,她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能否实现在镜头前许下的愿呢?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清一色“想成为明星/歌星/舞蹈家”的回答中,有个女孩说:“我希望成为像张老师这样的舞蹈老师”——真好呀,美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小小少年”甚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她们认真着,努力着,祝福少年们。

 4 ) 延迟哭泣俱乐部

1

方才,在一个豆瓣友邻那里——他可能是我认识的人里最懂菲利普·迪克的人——看到了这篇华裔作家李翊云的非虚构作品,《哭泣的能力》。

在《哭泣的能力》里,作者作为一个母亲,在大儿子的追悼会上念了玛丽安·摩尔(Marianne Moore)这首名为《沉默》的诗,它开场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我父亲曾说
“超凡之人从不长久停留,
……

超凡之人……昨晚B站释出的《小小少年》,则以这么一个预演的问答作为首集开场,关老师问云儿:

你是小神童吗?

云儿在这样的“神童”人设中,由卖猪肉的妈妈带着去拜访了数个舞蹈教室,但正因为这样的“天才”资质而被拒之门外,最后才因机缘被推荐进入的关老师和张老师的彩云计划。

云儿最初的舞蹈是怎么练出来的呢,因为找不到老师嘛,所以她妈妈就在网上找了视频,依样画葫芦,在卖猪肉之余,跟着视频喊口号,陪伴女儿练舞。

在肉铺日常芭蕾练功这个场景中的背景音乐,其中一个预告片中选取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而在正片中用的则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天鹅湖》中的《四个小天鹅》选段……但不管哪曲,这练舞仿佛不是练舞,而是练武,让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周星驰电影中跑出来的桥段。

影片中还有不少这样让人会心一笑但又非常感性的桥段,比如说,关老师对云儿父母说,云儿被央视选上了,但最后能不能真的上,八字还差一撇,你们可千万别声张(大致这样的意思)——但镜头一转,村里就大摆宴席,为“全村的希望”举行盛大送行。

2

《哭泣的能力》这篇非虚构的中文译者中的一位也是豆瓣的友邻,目前在奥斯陆研究科幻小说,没记错的话,是研究女性写作方向的。

“小小少年”中的少年并不是一个性别的区分,实际是一个年龄段的指代,《小小少年》(英语片名是“Little Giants”)的首集“那夺云”讲的是小小少女们……是的,故事里不止云儿这么一个“塞外”舞者。

在《哭泣的能力》中,李翊云以“我和她失联了”开场。

这个她叫朱莉亚(当然,只是化名),是她请来照顾她的小儿子和狗的姑娘。然后,李翊云谷歌到了她的讣告。

李翊云写到她所知甚少的这个姑娘的一些事——

她提过几次自己的抑郁,曾经晚上发短信给我,“我只想和小狗一起蜷在沙发上。”去世前一个月,她问起我第一部小说里的一个配角,这个角色的母亲是政治活动家,在他还小的时候被枪决了。“你觉得他现在长成什么样了?”她问,“他长大以后,会更理解他母亲吗?”

“他长大以后,会更理解他母亲吗?”

在《小小少年》首集“那夺云”中也有过类似的问答。

张老师问其中一个11岁小女孩:

你会恨他们吗?

小女孩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我小时候,我妈妈爸爸就不要我了,我是个孤儿。

会。小女孩说,没有迟疑。

以前在科幻作家韩松写的一篇菲利普·迪克的非虚构作品中,看到这么一段,他提到菲利普·迪克这个科幻作家写的作品中的许多角色都非常的短命,“有的活着活着,莫名奇妙就死了”

而在这个非正式的采访环节里,在这些小女孩关于他们父母的采访中,她们的父母也多是类似状态:不是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一次家,就是离异,或突然就消失不见的……相较而言,云儿算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

在去年年底的《棒!少年》中,提到,全国有四千万的贫困儿童……当然,这个数据似乎是13年时的数据,但这些贫困儿童实际上应该差不多都是采访中的这些留守儿童(当时的数据是六千多万)。

所谓贫困,但他们所缺的只是物质上的东西吗?

《哭泣的能力》中作者这样描述她自己的年少——

当我七岁的时候,我被黑暗笼罩着,黑暗把任何微小的声音放大成洞穴里的怪物,或者墓地里的鬼魂。“在牛顿的世界里,”我父亲向我解释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们生活在牛顿的世界里,“任何声音都来自振动,科学的头脑不会编造故事,而是决定声音的来源。”

而《小小少年》中的这些小女孩,她们的父母可能在一二岁的时候,就从她们的生活中缺席了……不要说去感知这个世界,就算是生存下来都是很难的。

菲利普·迪克自己的父母就在他四岁的时候离婚了。他还曾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在他们出生五周后,她就死了。迪克认为这是母亲的失职,而终生恨她。

大人都需要亲密关系,何况孩子。

他们需要爱,但却首先学会了恨。这是个非常让人心痛的事实,但却普遍发生着,就算四千万中只占有一成,也有四百万个不幸。

3

在玛丽安·摩尔的那首名为《沉默》的诗中,她最后是这么结尾的:

他此言并非假意,“请把我家当成你的旅馆。”
旅馆不是长居之地。

你是小神童吗?

《小小少年》“那夺云”开场中的这个问题,并没一下子给观众答案,当进度条到三分之二时场的时候,观众所得出的,也许跟云儿自己的答案也是一致的:

不是。

她,或我们,也许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答案,而不是恨,或其它什么负面词汇,可能完全是因为人间尚有善意或爱的存在;也许如果没有老师,没有父母,或者引荐的驾校教练,以云儿的“天赋异禀”,她可能早被卖进了马戏团。

关老师说,这样一个超级小女孩,什么都会,可是另外一方面,零,很像一个迷宫,怎么能够把她带出来?

在这里,将他们带出迷宫的人,正是玛丽安·摩尔的旅馆。

《哭泣的能力》中,作者的父亲跟她讲最后一个故事时说:

“要时常与人为善,我们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一生。”

不管是《棒!少年》中的棒球少年们,还是《小小少年》“那夺云”中的少女们,正是因为有这些怀有爱和善意的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他们带出迷宫,才让少年少女们的眼中(重新)迸射出(本该有的)笑意与光芒。

万一家是一个伤心的场所……没有父母的孩子是野生动物,但现在,这些笑意与光芒,将会扩展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更好地独立生存下来——所谓旅馆,是一个终将离开的场所,没有人会陪你走完所有的路。

你哭他们的艰难,也许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而那些被改变人生的人们,他们其实是可以有权力哭的,但,是在时过境迁之后,而不是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任由被自己的哭声和泪水打败。

那些改变人生的人们,他们可以回忆那些当时帮他们拭去眼泪、鼓励他们的人们——当然,这会是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为那些人而哭。希望所有人都能挨过,长大,加入Rain Check Club。希望他们都能走出迷宫,都有路途中的旅馆可回忆。

他也是被父母的抛弃的人

 5 ) 《小小少年》导演手记6——第六集【哪一颗星星属于我】

中国学乐器的孩子不计其数,这其中不乏琴艺超绝的“天才型”少年。寻找这一集主人公的过程可谓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有8岁就在大剧院开独奏音乐会的;有13岁就被包括伯克利音乐学院在内的世界三所顶级音乐学院破格录取的;还有一位外形惊艳的钢琴小王子,我们恰好在中央音乐学院见证了他的一节国际公开课,课堂上行云流水感情饱满的琴技直接被现场的美国钢琴大师赞不绝口……在这众多的“音乐天才”中,王烁然的琴技甚至算不上出众,但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摄制组公认的最特别的一个孩子。

烁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那种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特别像有的孩子沉迷于打电子游戏,研究乐器、创作歌曲就是烁然的“电子游戏”,而且大部分乐器烁然并没有老师,都是在网上找教程自学。在他身边的时候,会特别直接地感受到他在音乐世界里的那种极致的享受和势不可挡的创作欲。

有意思的是,9岁的烁然在其它事情上给人的感觉都是个特别纯真又稚气未脱的小孩儿,但只要一进入音乐的世界,他就会立刻变身,变得成熟起来。给乐队制定规则、管理排练毫不含糊,善良的烁然还会操心每一个小朋友是否开心或不开心,尽力让所有的人都开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烁然来北京的那一场。中央音乐学院最权威的教授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烁然在钢琴上的不足,教授走后,烁然留在央音隔壁的琴房里,有长达一个多小时不说话,爸爸一直在问烁然,“你是怎么想的?”烁然就是不出声。那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烁然身上的光芒好像一丝一丝地黯淡了下去;那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其实也是很低落的,难道是教授见过太多像烁然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少见多怪?我们甚至试着去安慰烁然,不要因为教授说的话不开心,教授说的也不一定对……最后实在没辙,爸爸和烁然说:“心里有什么想法不愿说出来的话,就用钢琴弹出来吧。”然后,就是片子里烁然即兴弹奏的那一段,我在现场直接被击中了,听的汗毛竖立,直想质问世界:听听,都给我听听,谁还敢说我们烁然不好?

后来我才知道,烁然那一个小时里的不开心,完全不是因为教授说他钢琴水平欠缺,而是烁然以为,教授让他练琴,爸爸妈妈就会没收他所有的乐器,也不让他组乐队了。客观的说,片中教授的观点(钢琴还得使劲练)、淄博钢琴老师的观点(不建议这么小组乐队,只有几个颜色的彩笔画不出五彩缤纷的画)、烁然小学班主任的观点(还是得多读书)……我们觉得都是非常中肯的建议,关于烁然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我们也给不出定论。我们只是敬佩烁然的爸爸妈妈,在得到国家最权威音乐教授的指点后,还能把保护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完全没有阻止烁然玩乐队。这样的选择对任何父母都绝对不是容易的选择。

今天《小小少年》最后一集播出,也是《小小少年》的收官日。感恩一个多月来这么多的朋友关注、讨论小小少年们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能认识这些了不起的孩子,把他们奇妙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是最最幸运的事。孩子们的故事也给我们摄制组小伙伴的生活带来了小小改变,机器人分集的剪辑老师彻底爱上了FRC,前不久还和我讨论了最新的比赛;摄影助理也喜欢上了虫子,给自己6岁的儿子找来蝶蛹和螳螂;赛车分集的剪辑老师最绝,直接因为怡娜喜欢上了摩托车,上周刚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化身机车少女;我因为受到烁然的感染,捡回了丧失多年的钢琴技能,又重新开始学钢琴……

最后,借用网友分享的一段话作为收官:“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6 ) 小小少年 大大世界

感谢不散和b站组织的这次看片会

看到简介的时候就对这个纪录片有兴趣了,看完后果不其然,确实是个想法好,拍摄好并且有深意的纪录片。

虽然说主角是小小少年,但是背后还有一个主角其实是父母,看片会放了两个少年,一个昆虫少年,一个舞蹈少女。两个人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差距很大,但是看到两位母亲就可以理解这两位少年为何都如此“不普通”了

看昆虫少年的片段时,是非常开心的,也感谢少年带我们见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虽说自己平时也很喜欢看自然动物类的纪录片,对于昆虫没有那么陌生,但是看到他们一起探山时,我突然察觉到原来那些昆虫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只有纪录片内或者森林里才能看到。看来我有点忽视了身边的环境了。整个影片中我非常喜欢那3段过马路的拍摄手法,少年在前跑着前行着,镜头在身后注视着。时光不可追!以及最后雨中的感觉让我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最后想对少年写的小纸条回复一下:小朋友,虽然你的朋友们大多不喜欢昆虫,或害怕昆虫。但那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新的世界,并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够好。世界很大,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很喜欢昆虫的,以后肯定有更多朋友和你一起玩的。还有,和昆虫在一起时的你像萤火虫一样在发光

然后就是小云儿了,少女说不幸其实又很幸运,关于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其实整个影片的情节不少见,但依旧很打动人,尤其是那段妈妈在剁肉,少女在跳舞相互交替着,以及后面的那段孩子们自信满满地一起享受舞蹈的笑容让我很触动,看完只想说加油啊少女们!

目前只看了两位少年,个人更被昆虫少年吸引一点,但都是好孩子。他们能成长至现在的样子,说实话是离不开父母的,一个是真的做到了以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支持;一个更是一心为了孩子的梦想去尽可能的做自己能做的。“支持”二字真不是有些父母所谓的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与代价的。

每天说着支持孩子的人其实并不少,但是很多人做的也只是出钱或放手孩子自己去。但是这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或者不阻挠,同时需要陪伴与鼓励,需要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索,关注他们的变化,以及在受到打击的时候给予鼓励。

以前就一直很好奇历史上以及看到的一些天才是如何长成的,今天看完后我想我有了一些答案

再一次感谢不散和b站,也希望小小少年可以继续拍下去,加油

 短评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痴迷热爱的事物固然不多,但那种沉浸钻研、忘我境界的状态真的让人心动向往,世界永远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每个人的好奇出现时,验证猜想和动手实践的那个瞬间,每个人都是被苹果砸到的牛顿。

10分钟前
  • 不露齿的路痴
  • 推荐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11分钟前
  • 高山仰止
  • 力荐

“你是谁,你很小就知道了。”所谓幸运,是小小少年知道,他们的父母也知道。我们都被按时长大,我们也都曾是少年,虽然,只有少数人还记得。愿你历经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

15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鸿鹄之志,不在林间

20分钟前
  • cayla
  • 推荐

如果本片立意是让观众在各集之巨大差异之间感受到机会公平之任重道远,我可以打满分,但很明显不是。在其他几集的主角研究机器人、打电竞比赛、骑摩托竞赛、养昆虫、家里堆满乐器的时候,第一集的小女孩连走出大山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而我认为简介中所谓“天赋异禀”,只有一半集数名副其实,其他的最多算是发展兴趣。我从小被教育要厚积薄发,以及“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上很多人是盼不到机会来临时的。好在人类是社群动物,我们愿意互相伸出援手,所以我现在越发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确是一项伟大的实践。

22分钟前
  • 冯小秋
  • 还行

我理解的天赋,不过是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有能力专注于它。很庆幸看到的不是一部放大“天才儿童”超常能力的纪录片,那除了会让人产生“自己天生不如别人”的焦虑以外,大概不会对人有什么益处。《小小少年》是一部讲单纯之爱的纪录片。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上天的礼物——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同时还拥有沉浸其中,自我探索的能力。一个纯净的孩童,面对广袤而深邃的自然、音乐、科技,置身于忘我的境界,获得快乐,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他们真是幸运的孩子们。

27分钟前
  • 依果
  • 力荐

第一集算是《棒!少年》的姐妹篇吧

2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看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感触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个积极健康的爱好,无论自我出身贵贱,无论爱好是否冷热,无论价值是否被认可,因为它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它产生的源动力当然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加持,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探索的决心与毅力。

33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有热爱真的会发光,有幸提前看了,愿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热爱而活。

38分钟前
  • 平安喜乐吃西瓜
  • 力荐

结束后滚到自己名儿还挺开心的~

42分钟前
  • 枵腹
  • 力荐

再次为b站的选材视角点赞!一部聚焦在明确自己喜好且小有天赋的孩子们的生动真实纪录,没有任何旁白和解说词。但与其说是幸运的孩子,不如说父母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不可或缺。 提前在上海哔哩哔哩厅看了爱养昆虫的殷然和爱跳舞的小云儿两集:1. 殷然那集全程都在惊呼和窃笑,真理都掌握在他手上了哈哈哈!原来虫子不是抓来吓女生的,虫子也没用益害之分。小殷然的“虫羽鸟”家庭真的非常友爱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殷然妈妈一边全力支持儿子探索昆虫世界,一边严厉教导他平衡自己想做和应当做的事情。2. 小云儿那集又是太多泪点。万幸的是,自己在肉店跳舞的心愿在关老师夫妇的倾囊相助下得到了实现。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小云儿与关老师夫妇在未来能够互相成就“绿野仙踪”!

47分钟前
  • 盐煮橙子
  • 力荐

烟火的蒙尘完全不能掩盖轻盈如云雀的美妙身姿,观众以及店外的人们都能望见闲暇之余的云儿,是如何在世俗和诗意间达观地生活着,诗意并不在远方,就在她每一次高高跃起的小小身影里,真是让人感动——生活真美好呀,只要我们还有一点梦想和付诸实践的勇气。“在艺术中寻找尊严”,希望这些可爱的小小少年千万别过早被贴上标签,能自由快乐地成长。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就纪录片拍法而言绝对是最屎的,预设和作秀比比皆是;但题材和题材背后值得思考的方面又很多,总之就是又烂又好。喜欢第一集的说法:艺术是为了给这些女孩(弱势 底层 不被关注的人)一种尊严。但这种尊严又是怎么在被利用,放在什么样的框架内才能成立此片一概不提,娱乐从艺术出发然后坚定地反对艺术,让其显得很可笑,就很值得玩味了。

50分钟前
  • 有寂
  • 还行

第一集虽说没有刻意描绘女孩母亲,可依旧感受得到,她突破了自己的局限,超出了自己能力,去爱她的孩子,真是了不起

52分钟前
  • 没什么不吃,■
  • 力荐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作品让我对这个国家、在这里生活的人民以及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此热爱了。建议外宣部门都能重视这部系列纪录片,也希望在异国的朋友可以向当地大力推介。那里面有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感情,中国的孩子的不同成长环境与方式,可以告诉世界:我们是一样的。我们的孩子有天赋有才华,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努力实践。无论他们今后走哪一条路,作为家长、老师和全社会应该多给他们一点陪伴、理解和宽容。

55分钟前
  • 朱孔阳
  • 力荐

在猪肉摊前跳舞的九岁女孩。阳光打在她的身上。那是希望的样子。那是梦想的样子。这部纪录片打动我了!让孩子从小坚持做一件事。做到老就是行业翘楚行业大师。就是匠人。

59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精准疗愈恐婚恐育,人类幼崽还是很可爱的!

1小时前
  • 犬犬..
  • 力荐

BILIBILI人文纪录片《小小少年》前方高能❗❗小小少年了不起!每集讲述1位痴迷某领域天赋异禀的孩子,目前共6集!参加不散观影团的影院点映,看了第1,3集。没有一句旁白和解说的纪录片,没有脚本也没有提前的架构,跟踪拍摄孩子和父母的家常。当孩子喜欢做什么,进而到“痴迷”的程度,背后是父母的陪伴与支持。做着喜欢的事,沉浸其中的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忘不了的。

1小时前
  • 口乎口及
  • 力荐

这些孩子眼睛里都有钻石,闪闪发光

1小时前
  • 面面🌈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